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1《桃花源记》预习检测(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第21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下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 问所从来,具答之.B •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 D .或请重法以禁之.答案:B解析:分析:B项是助词,无意义;其余三项都是代词。
应当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2•如下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B.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答案:A解析:分析:B应在“于'’前停顿;C应在应在“刻'‘后边停顿,把“贤'’后边的停顿去掉;D应改为在“去'’后边停顿。
应当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3•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一样的一项:〔〕A. 辍耕之垄上 B .无丝竹之乱耳C.奉命于危难之间 D .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D解析:分析:A. “之"动词,到;B. “之"助词,无意义;C. “之"助词,的;D. “之"代词,和例句中“之"用法一样。
应当选 0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4•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 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构的产物B. 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C. 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D. 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了,无法寻觅。
答案:A解析:分析:《桃花源记》是作者理想的生活乐园,是虚构的,反响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应当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5. 如下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B. 寻向所志寻病终C. 便扶向路寻向所志D.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答案:C解析:分析:C.两个“向"都是“从前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1 桃花源记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作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滋味好。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缘.溪行(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请;今义:延长,延伸。
)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今义:唾液。
)(3)一词多义【舍】便舍船(离开);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向】寻向所志(以前);眈眈相向(对着)【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主题解说课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4.难点攻克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提示一: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提示二:这个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提示三: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1 桃花源记(测)(提升版,教师版) 新人教版
(40分 40分钟)一.积累运用(每题4分共8分)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的是()A王芳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
B 像《(论语)十二章》这样的好文章,一定要背诵下来。
C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D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答案】D【解析】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常见的语病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B应去掉“通过”或“使”。
C“提高”与“管理”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抓好”。
D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按原文填空(7分)3.(1),并怡然自乐。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一览众山小。
(4)少壮不努力,。
(5),百战不殆(6)《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答案】(1)黄发垂髫(2)芳草萋萋鹦鹉洲(3)会当凌绝顶(4)老大徒伤悲(5)知己知彼(6)陶渊明东晋【解析】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课外古文阅读(25分)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泽日:“食禄而避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赢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1 桃花源记(测)(基础版,学生版)
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24分 20分钟)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2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8分)⑴阡陌交通..⑵便要.还家⑶子.之哭也⑷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8分)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⑵今吾子又死焉3、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
(4分)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话回答)(4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21、《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豁.然( ) 俨.然( ) 阡陌..( ) 怡.然( )垂髫.( ) 郡.下( ) 诣.太守( )刘子骥.()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具答之B.便要还家 C.欲穷其林D.止有剩骨3. 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A.语言 B.告诉 C.说(4)处处志.之A.作标记 B.标记 C.意志(5)寻.病终A.寻找 B.搜索 C.不久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①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③率妻子..古义:______今义:______..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今义:______④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______今义:______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①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___________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___________二、文段阅读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桃花源记目标:一。
反复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二。
感受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请你大胆地谈出第一遍听读后对作者描述的境界的最大感受吧:二.以默读为主,探讨下列第1、2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
1。
缘溪行() 2。
芳草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4。
欲穷其林() 5。
林尽水源() 6.仿佛若有光( )7。
豁然开朗( ) 8。
屋舍俨然(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0.阡陌交通()11.悉如外人() 12。
黄发垂髫()13.并怡然自乐()()三。
反复诵读.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
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四。
默读并探讨第3-5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1。
乃大惊( ) 2。
具答之() 3。
便要还家( ) 4。
咸来问讯( )5。
妻子邑人()6。
来此绝境( )7。
不复出焉( ) 8.无论魏晋()9。
具言所闻()( )10.延至其家() 11.不足为外人道也()12.既出( ) 13。
便扶向路() 14.处处志之() 15.及郡下( )16.诣太守() 17。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桃花源记》预习检测
《桃花源记》预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为下列短语中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便要坏家
A.kuòjìtián yào
B.huōtiáo tái yáo
C.huòtiáo yíyāo
D.hūzhāo yìyǎo
答案:C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原溪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
B.初极陕阡陌交通屋舍俨然
C.便舍船土地平旷来此绝境
D.及郡下杀鸡作食咸来问询
答案:C
3.《桃花源记》作者(),字()。
A.范仲淹希文
B.柳宗元子厚
C.王安石介甫
D.陶渊明元亮
答案:D
4.“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中加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沿着
B.最初的
C.边儿
D.原因
答案:A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坠落的花瓣
B.坠落的树叶C.泛指花瓣的叶D.一种花名
答案:A。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练习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练习新人教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解析】结合语境解释文言词语,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以……为异,认为……奇异 (2)通“邀”,邀请 (3)记,作记号2.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渔人甚异之B.具答之C.忘路之远近D.闻之,欣然规往答案:C。
【解析】C项“之”是助词“的”,其他三项都是代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答案:(1)这个人一五一十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他们)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叹、惋惜。
(2)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表现人们生活和平安宁的句子总结提炼作答。
5.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似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答案: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入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
(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展现的桃花源的美丽景象来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1《桃花源记》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1《桃花源记》
①落花从树上纷纷飘下()
②闲适愉快,自得乐趣()
③老人和小孩()
④妻子儿女及同乡人()
⑤田间小路互相通达()
⑥(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
把文中其他的古今以不同的词语找出来。
4.熟练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试用尽量简练的语言概述所叙故事。
5.走近作者。
陶渊明:名,字,(朝代)伟大诗人。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称“” 。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66。
八年级语文(人教)上册(检测):21《桃花源记》
21桃花源记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熟读并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要求学生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其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2.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1.自主探究式学习。
2.诵读法。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2课时同学们,晋朝有个文学家名叫陶渊明,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民饱受战争频繁、颠沛流离之苦。
于是,这位颇具正义感的文学家在他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又美好的地方。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他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施展。
他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此后,忧愤、饥寒、劳累、羸疾一起折磨着他,直到六十三岁去世。
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大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遁世的因素。
他的作品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地表现它的形象。
写作风格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1.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值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生活日益苦难。
陶渊明对现实社会异常不满,但他又无法改变,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描绘一个美好的境界,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21 桃花源记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作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滋味好。
]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来此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不管。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缘.溪行(古义:沿着;今义:缘故,缘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请;今义:延长,延伸。
)后遂无问津.者(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今义:唾液。
)(3)一词多义【舍】便舍船(离开);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向】寻向所志(以前);眈眈相向(对着)【为】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主题解说课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4.难点攻克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提示一: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提示二:这个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提示三: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1 桃花源记(测)(基础版,教师版) 新人教版
(24分 20分钟)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2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8分)⑴阡陌交通..⑵便要.还家⑶子.之哭也⑷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8分)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⑵今吾子又死焉3、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主题。
(4分)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话回答)(4分)【答案】1、(8分)①交错相通②通“邀” ③你④比2、(8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2分)3、(4分)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
4、4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八年级语文(含模拟卷)上册21桃花源记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后称靖节先生,东晋伟大诗人。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发垂髫家(计划渡口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古义缤纷。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小练笔字左右)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2.2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孟.夏(mèng)花骨.朵(gū)细碎.(suì)B.扳.尖(bān)德熙.(xī)逛.菜市(guàng)C.吆.唤(yāo)乒乓.(pāng)鸡(zōng)D.一碟.(dié)柔和.(hé)井冈.山(gǎng)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2)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的阶级意识。
(3)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4)这种极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A.虽然朴素探寻特别B.虽然朴素探寻特殊C.即使朴实搜寻特别D.即使朴实搜寻特殊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评测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某某X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土地平旷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处处志之诣太守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交通:俨然:怡然:妻子:邑人:绝境:外人:间隔:无论:不足:未果:问津: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有什么作用?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
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检测【人教版】
21 桃花源记
1、填空(8分)
《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名,字世称,又自号,诗文代表作有
、等。
2、字音识记(8分)
豁然()俨然()qiān mò()垂tiáo()
怡然()邑人()间隔()叹wǎn()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
缘溪行()欲穷其林()便舍船()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欣然规往( )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2分)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今:()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今:()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今:()
绝境:古:()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今:()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今:()
5、翻译下列句子(1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检测(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语文上册21 桃花源记检测(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语文上册21 桃花源记检测(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八年级语文上册21 桃花源记检测(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 桃花源记1、填空(8分)《桃花源记》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名,字世称,又自号,诗文代表作有、等.2、字音识记(8分)豁.然()俨.然() qiān mò( )垂tiáo()怡.然()邑.人( )间.隔( ) 叹wǎn()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6分)缘.溪行( ) 欲穷.其林( )便舍.船()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欣然规.往(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2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 )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 )今:(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 )今:()绝境:古:()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古:()今:( )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今:()5、翻译下列句子(1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7)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桃花源记》
1. 填空(10分)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
是:;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2. 翻译下列语句(10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4分)
5. 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 (1)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4)甚异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与外人间隔。
2.略
3. 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之久远。
4.为陶渊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痛苦生活而叹惋。
5. 一是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世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三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