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作者:柴建庆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1年第02期什么是数学?一般认为,数学是量与空间的科学。
所以,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就是教给学生量和空间的科学知识。
而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忽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
科学精神有以下特征,即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民主精神、实践精神、理性精神等等。
学生的科学精神可以在数学课堂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落实。
科学精神的培养和落实需要借助有效的数学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设计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5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的时候,我不满足于学生仅仅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精神培养。
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在前几册的学习中会画角和平行四边形,了解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并学会了用量角器量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知识。
而且,“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学习又是在本单元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另外,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通过量一量的办法来求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因为有误差,很难让学生信服。
通过折——拼、撕——拼、图形组合等手段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还显得有困难。
因此,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体验过程,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间的关系,而且能应用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真地钻研教材。
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在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中,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来量出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出三个角的度数和。
科学三年级数学课教案:注重实践操作,培养数学实验精神
科学三年级数学课教案:注重实践操作,培养数学实验精神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而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通过实践操作来培养数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时期。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基础都比较薄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基础。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利用小珠算来进行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加减法的数学运算过程。
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画几何图形来认识几何图形的性质。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视觉和触觉,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激发学生趣在教学计算时,教师应该追求趣味性,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对抗的方式进行计算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计算的趣味性,从而更愿意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对于数学计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感受到了数学计算的趣味性,从而充满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如果仅仅是通过书本来进行学习,会使学生出现理解上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践操作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利用小数点分切等物品来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受分数的概念,从而使其对分数的理解更加深入。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实验不仅仅是单纯地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来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倍数和约数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数学游戏和数学题目来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来发现倍数和约数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且培养了探究精神。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使用实验装置、工具、设备等,将学生置于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使其在实验中自己思考、感受、探索并获得知识、能力等的教学形式。
数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创新意识、实验意识、动手能力和科学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现象展示,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解释原理,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和美妙,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诸如旋转、平移、反射等基本变换,激发他们的几何兴趣,提高他们的图形感知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从而进一步掌握其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实验让学生体验三角形三边关系,容易使学生形成观察数据和做出猜测的习惯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执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工具和仪器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色彩纸裁剪构建各种几何图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空间想象力和手工技能。
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其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发展。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自己思考问题、推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形成科学思维和研究意识。
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科学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褚明月(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214200)摘要+立德树人”视野下的数学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便是科 学精神。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 所形成的价值标准、 式和行为表现。
它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其要点包含:勇 的精神、科学求证的 、敢于质疑的、积极创新的精神等等。
关键词+人科数学教学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明确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培 养既有科学知识又具科学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数学教育的重要内 涵之一便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 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011年版)》关于“情感、态度”的目标 中,或多或少涉及科学精神。
同时,科学精神 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其要点包含:勇于探 索的精神、科学求证的精神、敢于质疑的精神、积极创新的精神等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怎样渗透和培养科学精神?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想法。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精神在逻辑过程上强调步步有理,它要求在尊重事实、遵循规律的同时,具有不断探索未知事物的求知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或一些材料,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例3: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与同学交流。
大部分学生围成了三角形,也有选择3厘米、5厘米和2厘米的三根小棒的学生没能专题研究49围成三角形。
在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允许 学生换一根小棒试一试,又创造了第二次操 作和探究,学生纷纷发现——“把2厘米这根 换成4厘米,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把5厘 米这根换成7厘米也是可以的。
”“把5厘米 换成8厘米。
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
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思维是指人们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和认知阶段,培养科学思维对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科学精神、培养观察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探讨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科学精神小学生从小就应该注重培养科学精神,这包括对事物的好奇心、动手探索的能力、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等。
为了培养科学精神,学校和家长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科学考察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例如建立科学实验室、购买科学工具和图书等。
二、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能够帮助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
可以出门郊游时鼓励孩子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或者在家中观察家具、动植物的特点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设计一些观察实验或者观察题目,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思维需要通过实践和动手实验来锻炼和培养。
小学生可以通过做实验、制作模型、培育植物等方式进行实践。
在学校课堂上,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些科学小制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创新思维在培养科学思维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生应该被鼓励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鼓励他们提出新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观点。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的学习资源,如科普书籍、科技教具等。
总结: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同时,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引导孩子养成科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研和创造打下基础。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科学世界大门。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而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科学与数学有相同之处,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可行性途径。
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数学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科学学科无疑是有效的辅助性学科,所以数学教师要引起重视,渗透相关的学科知识,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一、小学数学与科学之间的联系性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综合了自然科学中的各个领域,包括了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还涉及了相关的基础技能[1]。
实践活动是科学课程主要的性质,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符合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出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分布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联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可从生活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方法。
其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特点显著,通过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学生会循序渐进地学习生活中必备的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基本数学技能,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
为了探究小学科学与数学之间的联系,笔者进行了学科分析,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概念、课程内容标准三个方面,探析小学科学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首先,课程性质上的联系性。
从课程性质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小学数学都承担着培养国民素质的职责和义务,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积累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能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作者:林上元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7期【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的主战场。
我们要联系课堂实际,不断发展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良好过渡。
我们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和勇于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知识技能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不仅学习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离不开它,同样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也离不开它。
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不仅仅是要他们掌握生活和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鼓励他们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
(一)联系课堂实际,发展理性思维小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在教学中,我们要联系课堂实际,利用知识的趣味性和小学生的好奇心,并借助实物、模型来进行演示教学,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时,我先放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
我设置了五个信封和五个邮箱,每个信封上都写着算式,邮箱上标明了相应的得数。
接着我放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鸽子,让小学生点动小鸽子,衔起算式投进相应昀邮箱。
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争先恐后去操作,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小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等数学活动,直接参与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他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学习越来越有理性。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亲自参与,让小学生手、眼、口、脑并用,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小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滋有味。
比如,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我先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制作钟表。
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先把 一个三 角形 的三个角剪下来 ,再拼一拼 。 看 一 看 , 成 一 个 什 么角 。 拼
题、 评价 问题 , 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 。 科学精神有
以下 特 征 , 求 实精 神 、 证 精 神 、 主 精神 、 践 精 神 、 性 精 即 实 民 实 理
除 了 用 量 角 器 求 证 三 角形 的 内 角和 的 办 法 之 外 , 有 其 他 还
求 证 的 办 法 吗 ? 本 中列 举 了“ 一 个三 角形 的三 个 角 剪 下 来 , 课 把 再 拼 一 拼 。看 一看 , 成 一 个 什 么 角 ” 如 下 图 )与 前 面 平 角 是 拼 ( ,
教 苑时 空 - 教研经纬
Hale Waihona Puke 小学数学课堂要洼堑 学生科学精神的璃养
浙江余 姚 市 肖东第二 小学 ( 14 9 柴 建庆 3 50 )
什 么是 数 学 ?一般 认 为 , 学 是 量 与 空 间 的 科 学 。 以 , 数 所 对 学 生 进 行 数 学 教 学 , 是 教 给 学 生 量和 空 间 的 科 学 知 识 。 而 在 就 日常的数学教学 中 , 多教师都注重 数学知 i 教学 , 视科 很 只的 忽 学 精 神 的 培 养 。科 学 精 神 要 求 我 们 坚 持 以 科 学 的 态 度 看 待 问
中。”
\ \ 角的度数 三 角形 的 内
在求证三 角形 的内角和是 10度 中, 8 学生最容易想到 的方 法就
神。 基 于 以上 认 识 , 认 真 地 钻 研 教 材 。 过 研 读 教 材 , 发 现 我 通 我
堂 中如何 对学生开展 科学精神的培养 呢?以下是我 实际 的操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精神培养方法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方法教育以培养全面人为己任,而人的全面性则表现在人应具有科学人文精神上。
数学作为教育的一个材料,可以从不同方面发现其内蕴的科学精神。
新的时代使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教学惟一的目的,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数学课程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巧妙地渗透科学精神教育,这对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迎合时代的进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个性发展健全的人大有益处。
因此,把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贯彻在数学学科教育之中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
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科技兴趣,引起探究动机,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源泉。
兴趣是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启发学生认知积极性的一种积极心理,是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动力。
新课标要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理念已被认可,并用于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精心创设一些数学科技活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
如通过讲数学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取力量,受到教益;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开展数学智力竞赛、撰写数学小论文,以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可开展数学小实验、小制作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发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挥学生智能的目的。
在教学情境中渗透科学人文精神教育,鼓励、认同并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科技兴趣,萌发源源不竭的科技创意。
二、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逐步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1、联系教材介绍数学史料,激发科技兴趣。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数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数学史材料。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作为资深教育家,我相信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从培养兴趣、提供资源和引导实践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一、培养兴趣培养兴趣是小学生走进科学探索的第一步。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讲解科学原理的故事或身临其境的科学展示等多种方式。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科学的疑问,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供资源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发现科学的乐趣。
同时,还可以引入各类科学图书、科普读物和科学电影等资源,让学生在阅读和观看中丰富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网络和科学教育应用软件,也是提供科学资源的有力方式,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科学学习。
三、引导实践科学实践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实验,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科学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魅力,并从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科学展览和科学博物馆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实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总结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过程中,兴趣、资源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和引导实践,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的小学生,他们将主动思考问题,勇于探索未知,不断追求科学真理。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科学探索精神将在小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打开科学的大门,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培养出更多的种子。
(字数:553)。
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途径
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途径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通过科学探究,他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途径。
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途径1. 课堂教育:- 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探索。
- 利用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 学校科学教育活动:- 举办科技节、科普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3. 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实验竞赛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成立科学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和成长。
4. 家庭教育:- 家长应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家长自身也要关注科学教育,与孩子一起学习、探讨科学知识。
5. 社会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公共科学资源,如图书馆、科技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学阅读材料和实践机会。
- 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学前沿和技术应用。
总结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我国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思政课教案 数学中的科学精神
小学数学思政课教案数学中的科学精神小学数学思政课教案数学中的科学精神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精密的科学,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对世界的观察。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数学思政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科学精神,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科学是以实证为基础的,数学也不例外。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我们在课堂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时间和距离的计算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并引导他们使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实际计算,提高学生的实证能力。
2. 实践操作训练: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操作训练,如测量长度、重量、面积等,让他们亲自体验数学的应用,培养实证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推理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教学方法:1. 逻辑问题解析:提出一些逻辑问题,如数列推理、图形变换等,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答问题。
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探索式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答案。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创新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创造性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找到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模型建立: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五、总结通过小学数学思政课的教学,我们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培养实证精神、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科学精神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 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精神吗?2. 引导学生回答:科学精神是指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新课导入1. 引入数学概念:数、加减法、乘除法等。
2. 通过实例讲解数学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
三、科学探究1.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书本、桌子等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出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实验二:探究数字之间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1=2、2+2=4等。
(2)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数字之间的关系规律。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强调科学精神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概念?2. 引导学生回答:数、加减法、乘除法等。
3.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新课导入1. 引入数学概念:分数、小数、百分数等。
2. 通过实例讲解数学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
三、科学探究1. 实验一:制作分数模型。
(1)让学生分组制作分数模型,如:将一张纸分成若干份,表示分数。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出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实验二:探究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小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如:0.5=50%。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1. 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资源是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精神的基础。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科学实验室,提供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小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家庭可以购买科学类书籍、科学玩具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科学知识。
2. 鼓励自主学习和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学校应该鼓励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
老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但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们主动提问,鼓励他们去实践和探索。
3. 开展科学实验和课外活动除了课堂上的科学学习,学校还应该定期举办科学实验和课外科学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参观科学博物馆、参加科学竞赛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科学兴趣小组,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4. 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项目研究科学项目研究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科学项目研究,引导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并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这个过程,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科学探究,不要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该鼓励小学生勇于提问、表达自己的想法。
6. 关注科学教育的综合评价科学探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还包括科学方法的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校应该关注科学教育的综合评价,不仅仅注重考试成绩,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探究SHUXUETANJIU2021年2月Feb.2021教0帀・TEACHER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郑双(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福建莆田351100)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公民素养离不开科学素养的支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分析,掌握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情况,通过探讨其内涵和意义,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与此同时针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创新了教育模式,以为未来的人才教育与培养提供新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科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8-31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4-0051-02—、引言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不仅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的高低,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仅要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应该在透彻了解其他学科与科学素养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将科学素养充分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小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是以培养公民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
”众所周知,数学不仅是一门实用的技术性学科,更是一门能够帮助人们建立思维模式,解决不同难题的科学性学科,可以说,数学是一门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学科。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对身边科学事物的兴趣,运用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及意义(一)科学素养的内涵界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本质,以及对个人、社会的责任心和价值观,科学素养在人们认知客观事物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
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
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
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
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
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
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
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
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是一种方法论,通过实证和观察来寻找客观真理。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另外,科学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二、科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科学教育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首先,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
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其次,科学教育应该注重问题导向。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科学教育还应该推崇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相互合作,共同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具体措施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 设立科学实验室和观察站。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科学实验室和观察站,供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活动。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亲自进行实验,观察自然现象,在观察站中进行生态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等,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 组织科学探索活动与竞赛。
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是一门充满奇迹和未知的学科,它可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似乎对科学失去了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们亟需采取措施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引导小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要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室、互动式教学和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投影仪、多媒体资源等,来展示科学实验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学校还应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学俱乐部和活动,如科学展览、科学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科学思维和创造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我们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和探究项目,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发现和探索科学的奥秘。
通过参与这些实验和项目,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激发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还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如实物展示、故事讲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和成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热爱。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参观科学实验室、科学馆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观察和参与真实的科学实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总结起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需要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科学思维和创造力,以及激发兴趣和好奇心。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让小学生重新燃起对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发表时间:2020-12-08T03:02:31.681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2期作者:郝雪丽[导读] 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科学精神主要包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等。
本文认为科学精神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开发民族智慧与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用数学本身的特点以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教学;数学教学;科学精神一、科学精神的概念在数学概念、命题、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的得出过程中蕴含着诸多科学精神。
数学的抽象性决定了数学家们必须要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属性,再从共同属性中去除无关属性,保留其本质属性,进而得到数学概念、定理等。
此时得出的数学概念、定理并非是绝对正确的,这就会出现另外一些人推翻其结论,提出新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数学家们具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执着敬业的献身精神。
二、科学精神的意义首先,科学精神最基本的意义在于推动数学科学的发展,每一个定理、公式的提出,都对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数学奠定基础。
比如指数函数的这一数学知识的发现就是研究对数函数的基础,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二者也是研究反函数的典型例子。
归纳法和反证法等证明方法的提出也为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由此可见,数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在推动数学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其次,科学精神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数学的研究和创造是自由的,数学的应用也是广泛的,比如银行利率的计算、利用指数函数计算、细胞分裂;利用积分原理制作脑CT器械应用于医疗等等,这些都是数学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具体实例,也正是因为数学给我们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学校教育目标是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规格和要求的。
当然,这种规格和要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因不同的人文哲学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常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诠释和具体化。
但是,进步的教育总是将目光紧紧盯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而无论对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之间有多少种解释,我们教育总的价值取向就是我们生存的空间——社会的现实与未来。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知识的积累与变迁日益加快的信息时代。
这样,人们生存与发展必需的知识范围被急剧扩大了,个体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创造性和整合性。
学校首先要考虑的,已不再仅仅是将为个体提供哪些系统的人类科学文化的遗产,更要考虑的是个体将如何面对生存及其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来自社会的各种问题的挑战。
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能做的一切,就是设法为个体能够解决无法预见的问题作准备,培养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儿童能力发展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三个主要领域:个人能力的成长;社会参与能力的成长;处理环境的各种要求和作用能力的成长的整合角度来看,我们教育的价值功能并不是使个体完成(也无法完成)全部的系统的人类文化遗产的积累,而是力图使个体形成全面的和基础的素质结构,以便将来能在社会的科学技术与政治情报的激流中不断地自我扩充知识内容,调整科学文化结构,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于是,我们的学科教育已经开始大大地超越了经验与技能传递的范围。
学生在取得经验认知的同时,探求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形成社会认识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能力,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业已成为社会对个体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小学的数学教育,其学习的认知对象(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目的——掌握这些事实并能运用,同时也是——发展科学地对社会探求的意识、价值、方法和情感的过程。
这就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部本质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作者:顾万春钱慧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12期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要从小学教育开始重视与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课程对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形成有很大影响,是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利且重要的学科。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传授和思维训练,也要强化对学生科学意识和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评价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构建和谐课堂,培养民主精神
和谐课堂是指教学中师生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的课堂。
民主是指学生在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主动获取知识,深入理解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一种交流方式。
当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把自己的想法主动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分享时,课堂也就成了培养学生民主精神的主要阵地。
在和谐课堂的氛围中,教师尊重学生,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
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一课中,教师创设去迪士尼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在有趣生动的课堂环境中激起学习的乐趣。
来到迪士尼乐园,欣赏美丽的“灯光秀”视频,五彩斑斓的射灯线频把孩子们引入射线的世界,让学生比较“这些探照灯发出的光线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感知射线的特征——从一个点射出,直直的,一直射得很远很远。
“射线是怎么得到的呢?”课件展示: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学生充分交流射线的形成过程,更深刻地理解“射线的特点”。
教师追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射线吗?”学生再现生活中射线的场景,欣赏不同方向的“射线”模型,又让学生动手画一条射线,有的同学把射线画得“很长很长”,因为他要体现“无限长”的特点,而有的同学则说“不需要画这么长,只要画出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
”学生在民主的学习活动中,更深入地解释了知识,知识从“具体”——到“抽象”——又到“具体”中去丰富,敢于表达自己是想法,善于与同学、老师交流,民主精神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然产生。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批判精神
质疑问难是指面对现象,提出疑问,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批判精神是指人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已有现象作甄别与审视,对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剖,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贵有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将“疑”设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矛盾中,从而激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心理,锻炼自己的批判能力。
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中,教师安排了以下教学内容:(1)个例研究,形成猜想。
学生计算填表,几个图形的面积及边上的钉子数,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多边形的面积=边上的钉子数÷2.(2)举例验证,再生疑惑。
教师追问:这个规律对不对呢?要再找几个多边形来验证,出示底4厘米,高2厘米的三角形,学生一起数边上的钉子数(8枚),按照刚才的发现,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是(4平方厘米),大家计算,4×2÷2=4,完全符合。
再出示边上钉子数还是8枚的图形,学生数一数面积是5平方厘米,教师追问:是不是我们的发现有不对呢?(3)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教师引导:看来,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不是对所有的图形都适用,同学们仔细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边上的钉子数÷2呢?学生仔细观察符合这个规律的图形内部钉子只有1枚。
看来刚才的发现还需加上一个条件:内部钉子数1枚。
有办法能让这个规律简洁一些吗?学生想到了用字母表示:S=n÷2。
学生在一层一层的质疑中,批判性地理解了知识。
质疑问难,正反映了孩子本身的学习在不断深入,智能在不断发展,批判精神在不断进步。
三、经历学习过程,培养探索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探索精神是指人们能够主动地研究,发现一些现象中的某些规律、联系、特征等的心理倾向。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境中,运用尝试、体验、实验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不断习得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例如,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以下学习过程来加深对特征的理解:(1)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学生用小棒拼一个长方形。
教师出示错误拼法,问:为什么不对?因为角不是直角。
教师追问:请你猜想一下长方形有哪些特征?根据学生的交流,有选择的板书。
(边: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2)动手操作,验证特征。
同学们的想法对不对呢?小组活动,动手验证。
交流验证“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上台展示,用直角三角尺的直角去量长方形的角,完全重合,说明是直角,得出: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交流验证“边的特征”,有的同学是测量验证的;有的同学是对折验证的。
教师说明:上下两条边,是一组相对的边,就叫作一组对边。
左右两条边是另一组对边,因此,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我们可以说成是“对边相等”。
教师总结,通过验证,得出长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经历着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一步一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不断形成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探索精神不断从中得到了培养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主要阶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善于理解教材、挖掘数学知识,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构建深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孩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精神。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吴区旺庄实验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