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为了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教育秩序,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原则,希望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依法制定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应当依法制定,即遵循法律规定,不得违背法律。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不能侵犯师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符合学校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不得违背学校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以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二、科学合理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应当科学合理,即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符合实际情况和需要,不得脱离实际,不得过于僵化和刻板。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考虑到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得一刀切,不得一切皆由学校决定,而应当考虑到师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以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参与民主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参与民主,即应当充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得擅自制定规章制度,不得不顾及师生的利益和意见。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民主性和公开性。

四、贯彻执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应当贯彻执行,即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得到切实执行,不得搁置或搁浅。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让师生明晰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不得玄而又玄,不得难以理解,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效果。

五、监督评估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应当监督评估,即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估,不得让规章制度成为摆设。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监督评估,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六、与时俱进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应当与时俱进,即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校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不能停留在原地不动。

学校管理制度和规范

学校管理制度和规范

学校管理制度和规范一、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是指学校管理依据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规范,科学有序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并促进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的一套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管理程序、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等方面。

制度化管理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1.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1)依法办学原则。

学校管理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确保学校的合法合规运行。

(2)德育为先原则。

学校管理要以德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品格、道德素养和生活习惯。

(3)以人为本原则。

学校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

(4)科学管理原则。

学校管理要遵循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5)顾全大局原则。

学校管理要全面考虑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利益,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负责。

2. 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责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责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设施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1)学生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管理: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班级管理:学校要建立班主任制度,强化对班级管理的重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4)教学管理:学校要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制度,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确保教学质量。

(5)设施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设施管理制度,确保学校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6)财务管理:学校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收入支出清晰、资金安全稳健。

3. 学校管理的基本程序学校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决策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和评估程序。

(1)决策程序:学校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应该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权衡,确保每项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执行程序:学校管理要建立有效的执行程序,确保决策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

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原则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原则一、导言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保障学校正常运行、促进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确定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原则,从而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灵活性。

二、公平原则公平是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确保师生之间、教职工之间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公平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事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确保教职工在招聘、选拔、晋升等方面的机会平等,避免人身攀附、关系排斥等不公现象的出现。

2.招生录取: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确保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性,避免特权现象的出现。

3.评价考核: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确保对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评价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科学原则科学是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制定和改进。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目标明确:学校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制定的目标,确保管理制度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避免制度与院校目标相悖的情况的出现。

2.数据支撑:学校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依靠科学数据分析和评估,为制度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3.实践检验:学校管理制度应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反复调整和改进,确保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合理原则合理是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具有合理性,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运行。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结构清晰:学校管理制度应当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能和层级,明确制度的分类、层次和职责,确保结构的合理和层次的清晰。

2.权责明确:学校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教工的权责明确,避免权责不清、责权不对的问题出现。

3.流程畅通: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确保工作流程的畅通和高效,避免繁琐和低效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五、灵活原则灵活是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制定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制定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制定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作者:宁文庆刘宝团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年第11期遵循规律原则1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律学校的发展是受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地理条件、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的。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结果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展现。

因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在认真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各个因素的内涵和各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各项工作实际,制定客观的学校管理规范,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管理者在制定各项规范时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校的规范管理和人文管理结合起来,使师生从内心里理解和认同管理规范,自觉地遵守和执行管理规范。

管理者要通过科学的规范尽力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师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2符合教师劳动特点和个体发展规律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劳动是教学的关键。

在学校里,教师既是被管理者(从领导的角度看),同时也是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看)。

因此,教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没有教师的有效劳动,再好的规范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周期性、创造性和示范性等特点。

学校在制定管理规范,尤其是针对教师的管理规范时,一定要重视和研究教师劳动的特点。

比如,由于教师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是榜样。

加之青少年模仿性强,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教师本身的思想品质,业务水平,作风仪表乃至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一特点要求学校在制定管理规范时,要时刻注意到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示范性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

由于他们的内在素质各不相同,使他们的外在教育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有的注重授课的扎实性,有的注重讲课的艺术性,有的注重课堂效率,有的重视课下辅导,有的善于形象化,有的善于抽象化等等。

制订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原则

制订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原则

制订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原则一、合法性原则制订学校规章制度首先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法律之规范,不得违反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法规,不得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学校规章制度不应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不得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

对于学生的处罚,应严格依法操作,不得任意扩大处罚范围,确保学生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适用性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教育教学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规章制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应设置过于苛刻的要求和限制,应当灵活调整,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

三、维护公平原则制订学校规章制度要维护学生的平等权利,不得歧视任何学生,不得给予特殊待遇或不公正对待。

学校规章制度执行时应当公平公正,对学生执行相同标准和程序,不得存在任何偏袒或特权现象,促使学生遵守规定和规章制度。

四、教育性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不仅是为了管理学生,更是为了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规章制度的内容要体现教育性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责任感和法治观念,通过规范行为,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学校秩序。

五、明确性原则学校规章制度要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理解和遵守,不得存在歧义或推诿责任的情况。

规章制度的内容要详细具体,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清晰列出违规行为和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教育协调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要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协调一致,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规章制度的内容要与教育教学工作相衔接,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校风建设相适应,不得脱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不得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发展。

七、合理性原则学校规章制度要符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充分考虑学校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不得设立过多繁琐的规定,不得影响学校正常运转。

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学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维护学校正常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设立的规章制度。

本文将解析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以期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与提升。

一、基本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学校管理制度应当公平、公正,对所有学生实行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因个人身份、性别、种族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歧视,并确保学校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 教育优先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为了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和全面发展。

学生的学习成绩、素质培养应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衡量标准,制度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校园生活和综合素质发展而制定。

3. 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运行应充分尊重全体师生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共识并共同维护学校的秩序和稳定。

4. 可操作性原则:学校管理制度应具备可操作性,即制度要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落地生效。

制度内容应具体明确、规范清晰,方便教职员工和学生理解和执行,而不造成混淆和模糊。

5. 师生互动原则:学校管理制度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沟通。

师生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保证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基本目标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紧密围绕以下基本目标展开: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制度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

制度应具体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准则,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标准,以确保学生成绩的提升和个体能力的综合发展。

2. 维护校园秩序与安全:学校管理制度应重视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确保学校内部的秩序和谐稳定,同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与舒适。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学校管理制度应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为目标。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教育机构中,为实现优质教育目标和良好教育环境,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

这些原则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决策,提高学校的绩效和发展。

1.学生为中心:学校管理的首要原则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应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公平公正:学校管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一些学生或一些群体,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待遇,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效益为先:学校管理要注重效益。

学校是为了教育目标而存在的,其管理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管理者应当关注学校的教育成果和社会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绩效。

4.透明公开:学校管理应当具有透明和公开的特点。

管理者应当及时向所有相关利益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如学生、家长、教职员工等。

这样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促进学校管理的透明化和合理化。

5.参与共享:学校管理应当鼓励学生、教职员工、家长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

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学校决策和规划,增强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6.持续改进:学校管理需要不断改进与创新。

学校管理者应当密切关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管理策略,通过改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7.合规合法:学校管理要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学校运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管理者应当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管理的监督和控制,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8.个性发展:学校管理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管理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和潜力,促进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9.经济高效:学校管理应当注重经济高效。

管理者应当对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管理制度几个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几个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几个原则
一、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
学校管理制度应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全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阳光的心灵。

二、科学决策、民主参与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参与的原则,通过学校各级管理机构的民主选举和决策程序,确保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同时保障师生员工在学校管理中的合法权益。

三、权责统一、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建立权责统一、规范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厘清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效益性和稳定性。

四、立德树人、培养人才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秉持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通过严格管理和有效服务,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家。

五、安全第一、维护秩序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和控制,维护校园秩序,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形成安定团结的校园氛围。

六、精简管理、服务教学
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精简管理、服务教学的原则,统筹规划学校各项管理事务,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减轻学校管理工作负担,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几个原则构成了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它们是学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只有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制度,保证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才能为学校的稳定、健康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应该遵循以下七方面原则:一、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方向上保证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

教育方针掌握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全面,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方向问题,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问题。

应遵循要求:1.目的明确。

坚持学校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首先要在学校管理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面向全局。

学校管理工作者要教育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树立全局观点,为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总目标和学校的管理目标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服务。

二、教育性原则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必须具有育人的观念,要求学校的每项工作、各种设施对学生都要起到教育的作用。

贯彻要求:1.言传身教是教育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要为师生树立榜样,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管理的手段、方法要具有教育性。

学校管理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活动,都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凡是不利于教育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都应制止。

3.要创造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

整洁优美的校园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灵感、启迪他们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意学校环境与设施的美化和建设。

三、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要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使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

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才、信任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管理工作透明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贯彻要求:1.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确保教职员工的知情权。

2.加强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

四、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必须要从实现整体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方面之间、学校和其它单位之间的关系,对校内外的各种力量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学校的正常管理制度

学校的正常管理制度

学校的正常管理制度一、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法律依据:学校管理制度要建立在法律法规之上,遵循国家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2、公平公正:学校管理制度应当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职工都应当一视同仁。

3、科学民主:学校管理制度应当科学合理、民主参与,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4、监管有效:学校管理制度应当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奖惩分明:学校管理制度应当明确奖励和惩罚的标准和程序,激励优秀、规范不端。

二、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1、设置管理机构:学校应当设置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2、明确管理流程:学校应当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和程序,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确立管理规范:学校应当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4、定期评估完善:学校应当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完善,及时调整不适应的地方。

三、学校管理制度的内容1、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方式等规定,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入学、注册、培养、评价、奖惩等方面的规定,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和权益。

3、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招聘、考核、培训、激励等规定,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和权益。

4、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的财务流程、审计、监管等规定,保证学校财务的安全和透明。

5、后勤管理制度:包括校园环境、安全保卫、卫生保洁等规定,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安全。

6、行为规范:包括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行为规范,维护学校的和谐、文明氛围。

四、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1、强化宣传教育:学校应当对全体师生宣传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大家的互相理解和认同。

2、明确责任分工:学校应当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范围和工作任务,推动责任追究制度的贯彻执行。

3、建立督导机制: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进行督促、检查。

学校管理条例

学校管理条例

学校管理条例引言概述:学校管理条例是为了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保障师生权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条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学校管理条例的基本原则1.1 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条例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1.2 公平公正:学校管理条例应当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师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

1.3 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条例应当倡导民主管理,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过程,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二、学校管理条例的内容2.1 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管理条例应当规定学生在校内的行为规范,包括学习纪律、宿舍管理、校园秩序等方面的规定。

2.2 教师职责规范:学校管理条例应当规定教师的职责和权利,明确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2.3 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学校管理条例应当规定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明确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学校管理条例的执行3.1 学校领导班子的责任:学校管理条例的执行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起到表率作用,带头遵守和执行相关规定。

3.2 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学校管理条例的执行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共同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3.3 督促监督机制:学校管理条例的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督促监督机制,确保相关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四、学校管理条例的完善4.1 定期评估和修订:学校管理条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及时跟进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保持条例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4.2 吸纳意见建议:学校管理条例的修订过程中需要吸纳师生的意见建议,确保条例的公平公正和民主参与。

4.3 宣传推广:学校管理条例的内容需要及时宣传推广,让师生充分了解相关规定,增强规范意识和执行力度。

五、学校管理条例的意义5.1 维护学校秩序:学校管理条例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2 保障师生权益:学校管理条例的规定有助于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学校内享有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名师学校管理制度

名师学校管理制度

名师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一、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1 目的学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师生的权益,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1.2 基本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依法办学:学校应依法履行各项管理职责,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

(2) 公平公正:学校管理制度应确保师生公平公正的权益,不歧视任何学生和教师,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

(3) 创新发展:学校管理制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4) 高效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执行应高效有序,确保各项制度规定得到落实,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学校各级管理机构的职权和职责2.1 学校行政管理机构(1) 学校行政管理机构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机构,负责学校日常行政管理的具体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a. 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b. 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c. 审查和批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有关规章制度;d. 推动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e. 处理师生之间的纠纷和投诉事项。

2.2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构(1)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机构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的具体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a. 制定和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b. 组织、协调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c. 面向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考核;d. 审查和批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e. 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控。

2.3 学校学生管理机构(1) 学校学生管理机构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a. 制定和实施学校学生管理制度;b. 组织和协调学生的各项活动;c. 审查和批准学生的违纪处分;d. 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e. 维护学生的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3.1 教师招聘和选拔(1) 学校应依据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师招聘和选拔程序和标准,确保招聘选拔公开、公平、公正。

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

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

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校园管理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

学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依法办学,规范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条校园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

学校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二)科学管理原则。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三)民主管理原则。

学校应当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人性化管理原则。

学校应当关注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和谐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四条学校应当设立校园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校园管理工作制度,确保校园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二、校园安全管理第五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学校应当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园安全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措施。

(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校园治安巡逻制度,加强校园巡查,维护校园治安秩序。

(四)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五)学校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制度,确保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

(六)学校应当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交通安全制度,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六条学校应当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学校依据法律法规,遵循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

一、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负责任。

学校应依法制定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学校应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

学校领导应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

同时,学校应设立法律事务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学校内部法律事务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三、依法治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应制定和完善各项依法治校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应明确规定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保证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进行。

四、依法治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依法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

学校应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教学计划,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育设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依法治校的学生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和执行学生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六、依法治校的师德建设学校应加强对教职工的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七、依法治校的安全管理学校应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对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八、依法治校的监督与评估学校应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学校管理应该遵循以下七方面原则:一、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从方向上保证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

教育方针掌握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全面,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方向问题,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问题。

应遵循要求:1.目的明确。

坚持学校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首先要在学校管理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面向全局。

学校管理工作者要教育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树立全局观点,为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总目标和学校的管理目标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服务。

二、教育性原则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必须具有育人的观念,要求学校的每项工作、各种设施对学生都要起到教育的作用。

贯彻要求:1.言传身教是教育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更要为师生树立榜样,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管理的手段、方法要具有教育性。

学校管理的一切手段、方法和活动,都要把"育人"放在首位,凡是不利于教育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都应制止。

3.要创造有教育性的校园环境。

整洁优美的校园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灵感、启迪他们的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意学校环境与设施的美化和建设。

三、民主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是指要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使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

学校管理者要尊重人才、信任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管理工作透明度,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

贯彻要求:1.提高管理工作透明度,确保教职员工的知情权。

2.加强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

四、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者必须要从实现整体目标出发,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方面之间、学校和其它单位之间的关系,对校内外的各种力量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有哪些

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有哪些

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有哪些学校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遵循一些具体的原则,以保证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一些原则。

1. 法律合规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

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学校规章制度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学校需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例如,学校要按照劳动法制定招聘与解聘制度,保障教职工的权益;按照学校卫生标准制定食堂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

2. 公平公正原则学校管理制度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对学生和教职工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

学校要确保制度的公正性,不利用规章制度对某些人或群体进行歧视。

例如,学校制定学生奖励与惩罚制度时,应维护学生的公平竞争环境,不偏袒任何一方。

3. 科学合理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管理制度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学校的特点和需求,结合经验和教育理论,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例如,在制定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校课程设置与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4. 领导核心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明确领导核心,确保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学校应当聚焦学校使命与愿景,确立明确的领导核心,根据领导者的意愿,结合学校的特点与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维持学校的稳定运行。

5. 参与与沟通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教职工和学生的参与与诉求,通过广泛的沟通与讨论,凝聚共识。

学校可以组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出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学校活动管理制度时,可以听取学生会或教职工代表的建议,更好地满足成员的需求。

6. 灵活与创新原则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社会需求。

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

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

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
是为了保障校园秩序,提升管理效能,规范校园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
1. 公平公正:所有管理工作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不偏袒任何个体或团体,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2. 严肃认真:管理工作要严肃认真,不马虎敷衍,保持高度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 规范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规范和流程,包括学生的考勤、纪律处分、奖励制度等,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公正性。

4. 安全保障:校园管理工作要注重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管理。

5. 反馈机制:建立学生和教职工的反馈机制,接受对校园管理工作的投诉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改进管理工作。

6. 共建共享:校园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树立学生和教职工的共同责任感,共同建设和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

7. 信息公开:将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公开透明,让师生了解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成果,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8. 创新发展:不断推进校园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

总之,校园管理工作制度准则是为了规范校园管理工作,保障校园秩序和安全,提升管理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些准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学校管理条例

学校管理条例

学校管理条例一、引言学校管理条例是为了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运作,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条例旨在明确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管理流程和相关规定,为学校提供有效的管理依据和指导。

二、学校管理原则1. 教育优先原则: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2. 公平公正原则:学校管理应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个人或团体,保障每个学生的权益。

3. 依法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确保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教育与社会接轨原则:学校管理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三、学校管理职责分工1. 学校领导层:负责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学校的各项工作,并对学校的整体运行负责。

2. 教师队伍:负责教育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活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并参与学校管理决策。

3. 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的入学、退学、转学等事务,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维护学生的纪律和秩序。

4. 各职能部门:根据学校的需要,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等,负责相关工作的执行和管理。

四、学校管理流程1. 学校规划:学校领导层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包括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

2. 组织实施:学校领导层根据学校规划,组织实施各项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3. 监督评估:学校领导层对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改进完善:学校领导层根据监督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能。

五、学校管理规定1. 学生入学:学校按照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公平、公正地进行学生的录取工作,确保录取程序的透明和公开。

2. 教师管理: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师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依法治校纲要

依法治校纲要

依法治校纲要
依法治校纲要是指校园依据法律法规确立学校管理制度,推行规范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指导原则。

依法治校纲要的基本原则包括:
1. 执法必须合法:所有学校管理行为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不能任意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2. 公平公正:学校要依法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不偏袒,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 程序公正:学校进行管理决策和处罚决定时,要遵循合法程序,并保障相关方的听证和申辩权利;
4. 事件必须证据确凿:学校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时,必须有充分证据支持,不可以凭主观臆断或简单推断;
5. 教育为主:学校要以教育为主导,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和纪律规范,而不是简单惩罚;
6. 和谐稳定:学校要保持校园秩序和谐稳定,妥善处理校园纠纷,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依法治校纲要的实施要求:
1.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学校要设立法律事务部门或委员会,负责校园法律事务的规划和处理;
3.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并建立学生申诉机制;
4. 学校要定期进行法治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素养;
5. 学校要公开透明地处理校园管理事务,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依法治校纲要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同时也需要学校、教职工、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建立和谐、公正、法治的校园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订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经营管理12-18 2301制订学校管理规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任何一所学校,为了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管理,都需要制订各种规范。

科学的管理规范体系,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前提和基础。

它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对学校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规范即标准、准则。

狭义上解释为,对于做某事的行为定性的信息规定。

广义上解释为,某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规范”影响着这个群体组织的决策,制约着这个群体的行为,决定着这个群体的特色。

学校的管理规范由学校的总体规范和各部门具体规范构成,是根据学校的任务、目标和办学方向所制定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言行的标准和准则。

学校的管理规范不应仅仅作为学校办学的“装饰品”或者应付上级检查的需要,它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且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但其重要前提是管理规范必须是科学的、有效的,以确保规范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为此,任何一所学校在制订管理规范时都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一、遵循规律原则。

制订规范,应遵循管理活动过程的规律。

只有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学校的管理规范才可能是科学的、有效的。

遵循规律,应是制订学校管理规范必须坚持的首要基本原则。

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规范的制订者,必须掌握以下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规律,这是制订出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的前提和基础。

1.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律。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即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利用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使之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思想品质。

学校教育也是对学生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的有效协调,教师根据特定教育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运用教育方法,根据教育规律,有意识地发挥学生遗传素质中的长处,弥补其短处,并对各种环境加以调节控制,吸取有利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从而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

制订学校的各种规范要充分考虑学校发展这种特殊的工作内容。

学校的发展是受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地理条件、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的。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结果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展现,因此,学校的管理者,要在认真研究制约学校发展各因素的内涵和各因素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各项工作实际,制订客观的学校管理规范,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管理既不同于行政管理,也不同于企业管理。

学校的管理对象是人,是教师,是学生。

学校生产的产品是人,是人才。

从学校的管理过程到管理方式再到评价方法,落脚点都是人。

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在制订各项规范时要充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校的规范管理和人文管理结合起来,使师生从内心理解和认同管理规范,自觉地遵守和执行管理规范。

管理者要通过科学的规范尽力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名师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一名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制订管理规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2.符合教师劳动特点和个体发展规律。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的劳动是教学的关键。

在学校里,教师既是被管理者(从领导的角度看),同时也是管理者(从学生的角度看)。

因此,教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没有教师的有效劳动,再好的规范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它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周期性、创造性和示范性等特点。

学校在制订管理规范,尤其是针对教师的管理规范时,一定要重视和研究教师劳动的特点。

比如,由于教师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在学生的眼里他们是榜样。

加之青少年模仿性强,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

教师本身的思想品质、业务水平、作风仪表乃至一言一行,都时时刻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一特点要求学校在制订管理规范时,要时刻注意到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作用,示范性要求教师在各个方面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

由于他们的内在素质各不相同,使他们的外在教育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有的注重授课的扎实性,有的注重讲课的艺术性,有的注重课堂效率,有的重视课下辅导,有的善于形象化,有的善于抽象化,等等。

同时每位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自身又有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有不同的发展需要。

所以,制订管理规范,要尽可能考虑到教师的个体差异及个性的发展,尽量为每位教师提供较充分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者在制订管理规范时,要在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关心教师的劳动过程、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促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在制定各种规范时,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

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各项规范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

因此,学校制订各种规范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成为我们制订规范的一个重要理念,使规范最终起到服务学生、发展学生、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目的。

中学时代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想上和生理上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对身边的一切事情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判断,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

在制订“学生课堂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等有关学生方面的管理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完善,要尊重学生差异,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同时学校要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规范,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人和如何处世,尽力使学生主动接受规范,通过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

4.符合学校各部门运行规律。

按照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特点,学校的管理一般可分为教务管理(教导处)、德育管理(德教处)、行政管理(办公室)、后勤管理(总务处)等和相关团体组织管理(如工会、妇联、团委、学生会等)。

学校要以德育管理为首,教务管理为中心。

在制订规范时,要在尊重学校整体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体现主次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如教务管理,就要以质量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如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需要;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传授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规律。

这些是教学管理者设计出科学规范的教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注重激励原则。

激励是指人在外部条件的刺激下出现的心理紧张状态。

管理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激励主要有两种:一是精神激励;二是物质激励。

激励具有两面性,即正面激励(如表扬、评模、奖金、提级等)和负面激励(如批评、处分、罚款、降级等)。

如果从学校管理规范对被管理者的要求和评价上划分,规范可以分为两类,即奖励性规范和惩罚性规范。

但不论哪类规范,都应该充分尊重被管理者(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体现规范的激励作用。

尤其是惩罚性的规范,虽然它可以对被管理者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但在学校管理规范中应适当使用。

并且在制订一些惩罚性规范时,要切实考虑到被管理者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被管理者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尽量减少或消除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要尽可能地让被管理者认识到,我惩罚你,但我仍然尊重你,惩罚不是为了要收拾你,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你。

事实上,要使管理规范科学、有效,就必须强调管理规范的“人性化”。

坚持注重激励原则,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目标明确原则。

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从事某项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每一项规范的制订,都要明确“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规范,制订这个规范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明确了目标,更有利于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学校的各项规范,要让有关的人员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应该做到什么程度。

学校的整体管理规范应该明确学校整体的发展目标,学校的各具体管理规范应该明确各部门的具体管理和发展目标,并且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应该服从学校的整体目标。

学校整体管理规范的目标明确,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各部门管理规范的具体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规范的可操作性,也有利于规范的充分有效落实。

如制订“学生宿舍管理规范”时,应该有“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制订“学生校园文明规范”时,应该有“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校园内一切公共设施”,制订“教师课堂常规”时,应该有“不迟到、不早退,无故不准中途离开课堂”等。

需要注意的是,目标明确是要求目标应具体、可执行、可操作,而不能模棱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目标定得越高越好。

学校各项规范的目标应符合学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目标应是被管理者注意或经过努力能够做到和实现的,否则就可能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疏通各种信息渠道,认真了解和收集有关方面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来的规范,目标才可能是科学的、合理的。

四、创新发展原则。

要使学校管理规范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就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当今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学校的教育教学也随之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制订和运用规范对学校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而且还应对管理规范本身进行管理。

不可否认,任何一项管理规范制订出来,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但是如果学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新情况,提出了新问题,原有的管理规范已经不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了,这时仍维持原有的规范,而不对原有的规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创新(修改、补充或废除),则这样的管理规范只会对目前和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有创新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形势的发展和发现学校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相应地制订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管理规范。

学校管理规范的创新重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形式上的多样性。

规范的展现形式不要过于单调、古板,要采取多样形式。

有的可能需要较强的严肃性,如“师生集体会议规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