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调研考试试卷4

合集下载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

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口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

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

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

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

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

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

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

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

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

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一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美轮美奂(huàn)沦为笑柄(bǐng)B. 鸿篇巨制(zhì)翻箱倒柜(gài)C. 纵横捭阖(bǎi)融会贯通(huì)D. 瞒天过海(mán)风驰电掣(ch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高科技产品不断问世。

B. 他的演讲充满了激情,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D. 由于天气的原因,原定于明天的比赛推迟到下周。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宛如一座七彩的桥梁。

B. 他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中辛勤地采集。

C. 那笑声,如同一串串银铃,在山谷中回荡。

D.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踌躇满志,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B. 这本书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

C. 她虚怀若谷,从不自满。

D. 那位专家娓娓道来,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就是行动林清玄爱,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说:“爱就是包容。

”我认为,包容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爱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老奶奶提着很多东西,行动不便。

车到站了,老奶奶还没有下来,车上的乘客都开始抱怨。

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主动帮老奶奶拿东西,然后搀扶她下车。

他的行动让车厢里充满了温暖。

爱,就是帮助别人。

当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这就是爱。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倒,膝盖破了。

我立刻上前,帮他包扎伤口,并送他回家。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帮助,但我相信,这份爱会传递下去。

爱,就是关心。

关心他人,关注他们的需求,这就是爱。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

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

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

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

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评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阅读《劝学》(节选)和《师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下列加点的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在这里B.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固:本来D.君子生.非异也生:习惯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含义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之利..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蚓无爪牙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蟹六跪而.二螯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4.从句式特征看,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耻学于师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对下列关于《劝学》《师说》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歌是最早出世的文学,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事实。

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因为语言节奏与内在节奏相契合,是自然的“不能已”的。

诗歌、音乐、跳舞原来是混合的。

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

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melody)”,舞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

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跳舞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遂日渐其远了。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在生灵方面,节奏是一种自然需要。

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

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

诗的节奏决不能制成定谱。

即使定谱,而每首诗的节奏亦绝不是定谱所指示的节奏。

乐的节奏可谱,诗的节奏不可谱;可谱者必纯为形式的组合,而诗的声音组合受文字意义影响,不能看成纯形式的。

这也是诗与乐的一个重要的分别。

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

这个分别最重要。

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规律的,直率的,常倾向变化;音乐的节奏是形式化的,有规律的,回旋的,常倾向整齐。

诗源于歌,歌与乐相伴,所以保留有音乐的节奏;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含有语言的节奏。

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信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

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

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更为精妙,更有剪栽。

语言是情思的结晶。

诗的语言亦应与常言有别。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缩(tān)搪塞(táng)逡巡(qūn)咄咄逼人(duō)B. 罪愆(yǎn)怆然(chuàng)赍发(jī)恓恓惶惶(xī)C. 恓惶(xī)潦倒(liáo)央浼(měi)瘦削不堪(xiāo)D. 迤逦(yǐ)踌躇(chú)肄业(sì)扪参历井(mén)答案:A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了。

”B. 近日,某市公安机关在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中,首当其冲,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

C. 这家商店的商品货真价实,服务周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D. 这位年轻的作家虽然没获鲁迅文学奖,但他的作品确实脍炙人口,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 我们要重视古典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所产生的精神影响,并努力引导他们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D.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看来,愚于外,而智于中,表面糊涂的人,未必没有大智慧。

B.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C. 到底是去黄山旅游,还是去九寨沟旅游?我们一家人还没有商量好。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情深意重(zhòng)C. 赏心悦目(yù)D. 满载而归(z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为了使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C. 这篇文章虽然观点鲜明,但论证不够充分。

D.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观众和教练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妙手回春C. 精卫填海D. 喜出望外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匹黑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田野间。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改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

B. 原句: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改句:脸色变得苍白的是他。

C. 原句:我们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改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这是我们的义务。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改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难找到。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看见老师正在讲台上讲着课。

B.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C. 我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喜欢旅行。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产品已经上市,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C. 他身体不好,需要好好休息。

D. 那个画家画了一幅很美的画。

8.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勇敢无畏,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B. 那个班级的纪律很好,同学们都很有礼貌。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诗的世界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全部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

在此,我只是指出某些关于诗的相识,廓清一下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

首先,全部的现代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分行。

还有一种不分行的诗体叫散文诗,但它与一般意义的诗不大一样。

现代诗有时行数多了还要分节,这主要是依据内容须要而支配的。

它依据人们呼吸的休止,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使小的停顿与大的间歇更为明晰;它又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把重要的东西用分行来强调。

可是,分行写的不确定是诗。

分行只是一种协助手段,不是构成诗的确定因素。

有些非诗的东西,即便分了行也丝毫不会令其增色,比如分行写的标语口号能算诗吗?其次,一些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确定的韵律、节奏,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

押韵不仅使诗具有了音乐性,便于记忆,而且相同的韵脚本身构成了一种复沓,这就起到强调的作用,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

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诗人、民歌手以及不少新诗人都是很留意押韵的。

不过,有的人把押韵强调得过分甚至确定化了,就难免适得其反。

某些初学者把凑字找韵的顺口溜当成诗,他们为了押韵甚至矫揉造作,削足适履。

其实,韵并非构成一首诗的确定因素,押韵的不确定是诗。

再次,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致、隽永的语言,或抒发美妙的情感,或表达发人深省的哲理,或描绘动人的场景。

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华丽词藻的组合不确定是诗。

诗的美应当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的美,而不应当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

诗人擅长将自己的崭新发觉或超拔领悟,用一种特别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诗人不写诗则已,要写就要力求出新,要让作品有独特的情思,独特的神韵,独特的风采。

最终,诗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活。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4-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4-高一语文试题

2021-202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题4-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ǐ)饿殍.(piǎo)搭讪.(shàn)慰藉.(jiè)不屈不挠.(ráo)B.啮.噬(niè)翘.首(qiáo)低徊.(huái)和.弄(huò)自怨自艾.(yì)C.褪色.(shǎi)思忖.(cǔn)犄.角(jī)舳.舻(zhú)下载.资料(zài)D.给.予(ɡěī)粘.合(nián)愀.然(qiǎo)蕞.尔(zuì)曝.背谈天(pù)2.选出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A.初中三年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尤其是老师的音容笑貌,时时让我怀念。

B.世博会中国馆金璧辉煌,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

C.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为了追逐时髦,总要纹身、纹眉,搞得妖里妖气。

D.两个朋友多年不见面了,今天相逢已是话不投机,只是寒暄几句就了事。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2)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IV)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IV)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试卷(IV)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编辑.(jí) 刊载.(zǎi) 踱.步(duó) 狙.击手(zū) 惴.惴不安(zhuì)B.煞.尾(shā) 芜.杂(wú) 吮.血(yǔn) 横.样子(hèng) 含情脉.脉(mò)C.孺.子(rú) 诽.谤(fěi) 蓊.郁(wěng) 迫.击炮(pǎi) 强弩.之末(nú)D.凫.水(fú) 栅.栏(zhà) 累.及(lěi) 梵婀.玲(ē) 平平仄.仄(zè)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嘉奖咀咒窈窕赎罪挈妇将雏B.驰骋枭娜寂寞禀性故步自封C.涅磐影壁信札诬蔑妖童媛女D.书籍惦记敛裾哨兵藕断丝连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B.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

啊,原来是他们!C.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

D.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的广告主题之一。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说,屈原死后被一条大鱼驮回秭归,终于从流放之地回归楚国,这一切听起来过于神奇荒诞,却正反应..了人们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B.在世锦赛体操比赛中,他双杠的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以致..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对他亮出了满分。

C. 近一段时间,河北大学校园内发生的那起耸人听闻....的“李刚门”事件,不仅践踏了老百姓的权益,更是挑衅了至高无上的法律。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调研考试卷4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调研考试卷4

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彤管有炜.(yè)邶.风(bèi) 垝.垣(wěi) 归荑.(tí)B.踟蹰..(chízhú) 愀.(qiǎo)然尔卜尔筮.(shì) 城隅.(yú)C.载.(zǎi)笑载言静女其娈.(luán) 啮.(chǐ)啃妃嫔.(pín)D.小贩.(fàn) 纨绔.(kù) 倾轧.(yà) 扃牗.(yǒu)而居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张明虽然仅仅念完了高中课程,但现在所具有的已经达到了大学本科水平。

②经过一个秋冬的艰苦努力,这里的人民群众终于了这条害河。

③看到他们日益堕落,你却视而不见,一味,这对得起良心吗?A.学历治服怂恿 B.学历制服怂恿C. 学力制服纵容D.学力治服纵容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旅游胜地阳朔,风景如画,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B.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C.据报道,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然坐山观虎斗.....,为此,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D.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D.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完成5—8题。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4试卷本试卷考试时刻150分钟分值160分卷Ⅰ(3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桑梓.之情(zǐ)翘.首以待(qiào)唏嘘..不已(xī.xū)低徊.(huái)B、戕.害(qiāng)悠邈.(miǎo)田塍.(chéng)铩.羽而归(shā)C、百舸.争流(gě)峥嵘..(zhēng.róng)寥.廓(liáo)摭.拾(zhí)D、汗流浃.背(jiā)面面相觑.(qù)妥贴.(tiē)横.财(hèng)2、下列词语中有错误字的一组是()A、苍茫明澈嘻嘻哈哈入不敷出B、嬉游张皇灰烬摇荡C、跋涉沉溺安慰恢宏D、闲暇驽马君子不耻贻笑大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美关系动荡,不符合双方的全然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差一点,事实上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C、一再略微常常D、再三略微往往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王熙凤被刻画得鲜亮,生动,专门有个性。

B、就算他现在成绩不理想,也不应该妄自菲薄....,丧失对以后的信心啊!C、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

D、你看他,身穿运动服,却系着领带,脚上的黄胶鞋还沾满了黑泥,真是个下里巴...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十三个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到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B、在猛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C、人们的悲伤在于,应该珍爱的时候不明白得珍爱,而明白得珍爱的时候,却失去了珍爱的机会。

D、学校抓不抓青青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6、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

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美育”这一概念源于德国思想家席勒的著作《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站在启蒙哲学的高度指出,人格呈现两种不同的冲动状态。

一种是“感性冲动”,由感性天性使然,在时间变动中将人蜕变成物质;另一种是“形式冲动”,源自人的理性天性,追求超越时间的永恒理性法则。

这两种冲动不但彼此抵牾,而且都具强迫性,前者靠自然法则,后者靠精神法则。

如何在两者之外寻找第三种冲动来加以协调?他主张以“游戏冲动”来协调。

游戏冲动的对象,可叫作活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形象的一切审美特性,一言以蔽之,用以表示最广义的美。

在美的观照中,心情处在法则与需要之间的一个恰好的中间位置,正因为它分身于二者之间,所以它既脱开了法则的强迫,也脱开了需要的强迫,使人恢复其和谐的本质。

概要说来,席勒关于美育的思想可表述为三个命题:一、游戏冲动的功能是协调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使分裂的人格趋于和谐;二、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也就是“广义的美”;三、完全意义上的人就是与美游戏的人。

然而,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广义的美”呢?如何才能进入这样理想的审美游戏呢?这就等于问:美育的载体是什么?“广义的美”包含优美和崇高等诸多不同美学范畴,美育旨在培育和提升人对优美和崇高的感性能力。

自然和艺术都提供了我们用以感悟优美和崇高的路径。

但是,艺术是经过艺术家依据美学原则加以优化和提炼的东西,所以艺术中剔除了自然中一切偶然的局限,它有自然的长处而没有其局限。

据此,“广义的美”最集中最有效的游戏领域就是艺术。

可以说,美育的主要路径是艺术,重要载体是艺术。

在我国传统美学和文化中,亦有丰富的美育传统和理论资源,比如,儒家美学深蕴了君子人格塑造的理想,关注通过诗教、乐教、观照自然等一系列审美浸润实践,来修炼人格提升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 150分共4页)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27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中流砥.柱(dǐ )叱咤.(chà)满载.(zǎi)戏谑.(xuè)B.殚.精竭虑(dān)编辑.(jí)漫溯.(sù)忸怩.(ní)C.博闻强识.(zhì)骨髓.(suí)遒劲.(jìn)火钵.(bō)D.万马齐喑.(ān)长篙.(gāo)愚.蠢(yū)信笺.(jiān)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A.人才汇萃不胫而走门可罗鹊以德抱怨B.桀骜不训题纲挈领食不裹腹仗义直言C.形消孤立兵荒马乱按步就班名符其实D.莫名其妙洗耳恭听金壁辉煌出奇制胜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①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无可的东西,我们要有勇于的精神。

②文学作品也是有生命的,因为它了作者的心血,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③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忽视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A.质疑/置疑倾注进而B、置疑/质疑灌注从而C.置疑/质疑倾注从而D、质疑/质疑灌注进而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这送礼物可是门学问,送不好可是会贻笑大...方.的。

B.九寨沟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更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C.现在的那些所谓的博士论文,动辄数十万字,连篇累牍....,可是其中真正有价值的文字又有多少呢?D.在这次的学术报告会上,他侃侃而谈,振振有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B.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着一套极其圆滑的处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国计民生,悉装心底;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信步闲庭。

C.许多文言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焕然冰释....,也符合了“信”“达”“雅”的要求。

D.“择校热”最大的弊端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骨干教师为了提高待遇“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不能不否认,黄金周集中休假的方式在拉动内需、增强国人休闲观念的同时,也给交通、旅游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B.我的家庭永远都支持我,我如果还要留在国内的话,那么,家人们肯定要回来的。

我真的希望事业和家庭两方面能兼顾。

C.这位江西姑娘在“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一进入“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D.专家组经过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井喷特大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7.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D.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近期在高油价的压力下,我国航空运输主营业务需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

此外,加强收益管理也是航空公司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

①进一步提高服务档次,以吸收高端旅客②短期来看,铁路运输并不会给航空运输带来很大的冲击③但是,长远来看,航空运输必须加强高端服务以发挥其优势④航空运输快捷、舒适⑤但在节能环保上、运输量上较铁路运输处于劣势A.③②④①⑤B.④⑤②③①C.③②①⑤④D.④⑤③①②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_____。

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A.④①②③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10.对下面舒婷的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泪水留尽土地更加肥沃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为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它选择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

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二文言文基础与阅读(共43分。

)㈠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4分)1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B.①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C.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①失其所与,不知。

②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驱中国..来归丹。

..士众远涉江湖之间B.樊将军以穷困C.秦兵旦暮..也..渡易水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吾其.还也。

②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B.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①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②乃为.装遣荆轲。

D.①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②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C.①吾得兄.事之。

②此亡秦之续.耳。

D.①左右既前.,斩荆轲。

②素善.留侯张良。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终已不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B.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卮酒安足辞.。

今者出,未辞.也。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

范增数目.项王。

B.箕.踞以骂曰。

常以身翼.蔽沛公。

C.其人居远.未来。

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

D.太子迟.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A.豫州今欲何至?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为之奈何?㈡课外文言文(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

策(孙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因留制服①行丧。

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使,曹公(曹操)司空②辟③,皆不就。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

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阳泾县。

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建业:今南京),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

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

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

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④乎?”蒙即从之。

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

关羽既败,权使翻筮⑤之,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头。

”果如翻言。

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

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

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

权去,翻起坐。

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

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

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

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注释:①制服:丧服,这里作动词,穿丧服。

②司空:官职名。

③辟:征召、征聘④管籥:锁钥⑤筮:占卜1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长吏并.欲出赴丧并:一起,一同。

B.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就:赴任,上任。

C.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毁:毁坏,毁灭。

D.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手:手拿,手执1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汝欲以.伪求免邪以.其无礼于晋B.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朝济而.夕设版焉C.城中之.人岂可尽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嘉为先言于.秦王曰2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虞翻“疏直”的一组是()①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②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③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④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

⑤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虞翻遇事周全,深谋远虑。

孙策死后,他劝阻了一些想去赴丧的官吏,保持了社会的安定;麋芳出降,他建议要先控制住城门,以防有变,挫败了城中伏击的阴谋。

B.虞翻正直坦率,遇到看不惯的事,他总是挺身而出。

于禁骑马和孙权并排而行,遭到他的呵斥;他的举止也能被孙权理解。

C.虞翻博学多才,受到吕蒙赏识和信任。

他还会占卜,预言关羽失败后,不超过两日就会被杀,孙权果然按照虞翻的占卜去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