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解表

合集下载

第七版方剂歌诀

第七版方剂歌诀

七版方剂歌诀1解表剂1.1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枯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自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泻下剂2.1寒下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

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中药解表药一览表

中药解表药一览表

外感风寒兼毒
夏乘凉饮冷之阴署证,水肿,小便不利
发汗力强,表虚有汗 忌
夏月麻黄
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风寒湿痹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有毒
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
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风寒湿痹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发汗耗气,表虚自汗
+白芍
风寒感冒,咳嗽胸闷,脾胃气滞,气滞胎动,鱼蟹毒 耗气,气虚和表虚慎
引起的腹痛吐泻

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客肺的咳嗽,解鱼蟹半夏 及天南星毒
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 呕家圣药
风寒风热均可,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耗气伤阴,体虚多汗
者有表证,止血
及阴虚头痛者忌
风寒风热表证,表证夹湿,风寒湿痹,风湿疹痒,破 伤风,小儿惊风
桑叶 苦 甘,寒
肺胃
肺 胃脾 膀胱 肝 肺肺 肺胃 肺 胃,心 肺肝
肺胃
肺肝
肺肝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 肿排脓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散风寒,通鼻窍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疏肝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 肿疗疮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 风止痉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 血明目,凉血止血
黑芝麻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目赤肿痛,眼目昏花,风热头 痛,肝阳头痛,眩晕,热毒疮肿
枸杞子
解热,扩张皮肤血
外感表证,项背强痛,麻疹初起透发不畅,热病烦 渴,消渴证,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管,镇静,抗过敏, 扩张冠状动脉,改善 心脏功能,改善脑循
生葛根+黄芩+ 黄连

常用解表药简表

常用解表药简表
生肌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胸腹疼痛痹痛
3—10
没药
苦平
3—10
延胡索
辛苦温
(止痛专药)
气血凝滞诸痛
3—10
郁金
辛苦寒
解郁清心
利胆
肝气郁结诸胀痛
月经痛黄疸
3--10
益母草
辛苦
微寒
活血袪瘀
利尿解毒
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水肿皮肤痒疹
6—15
牛膝
酸苦平
补肝肾
引血下行
腰膝痿弱热淋瘀痛
产后腹痛症瘕
6--15
穿山甲
咸微寒
消痈排痈
苦寒
降火
通乳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乳汁不通
3--10
金钱草
苦酸
微寒
利胆排石
消肿毒
湿热黄疸;结石证;恶疮肿毒;蛇咬伤
10--30
茵陈
苦微寒
清利湿热
利胆退黄
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10--30
六、常用止咳化痰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功用
主治
用量(克)
杏仁
苦微温
小毒
宣肺止咳
平喘
润肠
咳嗽痰多
气喘
肠燥便秘
6--10
桔梗
苦辛平
祛痰排脓
一、常用解表药简表
药名
性味
功用
主治
用量(克)
麻黄
辛微苦

发散风寒
平喘
利尿
感冒风寒
咳嗽气喘
水肿风疹
2--6
桂枝
辛甘温
温经通阳
风湿痹痛胸痹
水湿痰饮
3--10
荆芥
辛温
透疹止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一、解表剂功用主治病症辨证要点药物组成趣味方歌方歌1.1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姜枣草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大青龙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兼清郁热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陈更借钱百草园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1.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浮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解表药(归纳总结)

解表药(归纳总结)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巅顶头痛;2.风寒湿痹。
10
细辛
辛、温,小毒;归心、肺、肾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4.寒饮咳喘。
11
苍耳子
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热疹痒。4.热毒疮肿,痄腮。
3
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音哑咽痛。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风热或肝热目赤翳障。4.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5
香薷
辛,微温;归肺、胃、脾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2.水肿,小便不利
6
荆芥
辛,微温;归肺、肝经。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3.风湿痹痛,肢体拘急
8
淡豆豉
辛、甘、微苦、凉;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9
桑叶
苦、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咳嗽头痛;2.肺热燥咳;
3.肝阳眩晕,目赤肿痛,视物昏花;4.血热吐衄。
10
菊花
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7 解表剂

7  解表剂

陈皮去
二、主治与病机分析
风 肺失宣肃 邪

肺 证
表邪未尽
咳嗽咽痒,咯痰不爽 微恶风发热,脉浮
三、方解
1.基本配伍 君 紫苑 百部:
止咳化痰
臣 桔梗 白前: 1)开宣肺气 2)降气化痰
佐 荆芥 陈皮: 1)疏风解表 2)理气化痰
使 炙甘草:
调和诸药
2.配伍特点
药味平淡,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 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的特点。
辛凉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或者风温初起证。其中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银翘散为 辛凉平剂;桑菊饮为辛凉轻剂。麻杏甘石汤适用于外邪入 里化热所致的肺热咳喘证。柴葛解肌汤功在解肌清热。升 麻葛根汤解肌清热而透疹,适用于麻疹初起,欲出不出而 身热无汗者。
扶正解表 适用于正虚而感受外邪之证。其中败毒散主 治气虚而感受风寒湿邪之表证。加减葳蕤汤适用于素体阴 虚感受风热,以身热微寒,口渴心烦为主者。再造散功在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适用于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以 重热轻、无汗肢冷、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为主。
主治
功用
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证。
风温初起, 邪 在肺络证。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一、方源与组成 1.方源: 《伤寒论》
2.组成: 麻黄去节,四两 杏仁去皮尖,
五十个 半斤
炙甘草二两
石膏碎,绵裹,
二、主治与病机分析

感 风
邪斥内外

肺 热
肺气失宣



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 脉数
佐 竹叶 芦根 桔梗: 1)清热生津 2)宣肺止咳
使 炙甘草: 调和诸药

常用温热性中药药性功能表

常用温热性中药药性功能表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 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音哑,肺痈吐脓, 疮疡脓成不溃。
心、肝
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心、肝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
(大肠) 秘。
82 三 棱 活血化瘀 肝、脾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 瘕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肺(胃)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 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27
白芥子
化痰止咳 平喘药

温肺豁痰利气,散 结通络止痛。 用于寒痰喘咳 ,胸胁胀痛 ,痰滞 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28 苦杏仁
化痰止咳 平喘药
肺(大肠)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 小毒 肠燥便秘。
83 王不留行 活血化瘀 84 牛 膝 活血化瘀
85 茯 苓 利水渗湿
86 山 药
补益
肝(胃)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用于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
肝、肾
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 闭瘢瘕,肝阳眩晕。禁忌: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滑精,月经过多。
心-脾-肺-肾
42 佛 手
理气
肝、脾、肺
舒肝理气,和胃止 痛。用于肝胃 少呕吐。
气滞,胸胁胀 痛,胃脘痞
满,食
43 荔枝核 44 补骨脂 45 当 归 46 熟地黄 47 菟丝子
理气 补益 补益 补益 补益
肝、肾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1]

《中药学》总结表格(七版教材)[1]
1、热病烦渴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阴虚消渴4、骨蒸潮热5肠燥便秘6~12g
寒水石
咸寒,心胃肾
清热泻火
1。热病烦渴,2.丹毒,烫伤。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1、热病烦渴2、胃热呕3、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4、热淋涩痛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肺胃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2、肺热咳嗽或燥咳3、内热消渴,4痈肿疮疡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临床应用
麻黄
辛、微苦,温。肺、膀胱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1、风寒表实证2.咳喘实证3。风水水肿
2~9g,发汗解表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1、外感风寒表证2、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3、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痈疽疔毒,发背恶疮,瘰疬痰核。化痰.3~9g。
白花蛇舌草
苦甘寒,胃大肠小肠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2、肠痈腹痛3、热淋.15~60g
败酱草
辛、苦,微寒,肝胃大肠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肠痈,肺痈,疮痈2、产后瘀阻腹痛。6~15g
地锦草
辛平,肝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温病发热,头痛,喉痛或身发斑疹2、大头瘟疫,丹毒痄腮
大青叶
苦,大寒,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解表药和方剂

解表药和方剂

防风《本经》 为伞形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 药用部分:根。 性味:辛、甘、微温。 归经;入膀胱、肝、脾经。 功能:辛温解表,除湿止痛,祛风止痉,透疹止痒。 主治及应用: 1.外感风寒之头身痛。症见恶寒发热,以寒为重,头 身尽痛。常与荆芥相须为用。 2.风寒湿痹之肢节疼痛。常与羌活、独活相伍为宜。 3.风毒内陷之破伤风。常与天南星、白附子、蝉蜕、 全蝎同用。 4.治麻疹初起,难以透发者。 用量:3~10克。 注意事项:血虚、阴虚火旺者忌用。
解表药
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疏解肌表,促使发 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大多具有 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 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该类药大 多入肺经和膀胱经,故其适应证和手太阴肺 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和脏腑有关。 分类: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应用解表方药注意事项

麻黄汤
【组成】麻黄6g
《伤寒论》
桂枝6g
杏仁9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
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
【使用注意】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表虚 有汗、
新产妇 人、失血患者等均不宜用。
【加减运用】本方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治寒湿
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 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 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 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 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 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 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 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 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
桑菊饮

最新解表07-9

最新解表07-9

九味羌活汤 运
辨证要点

本方为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 内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 治”思想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九味羌活汤
药理研究
➢ 镇痛作用; ➢ 抗炎作用; ➢ 解热作用;
➢ 镇静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
九味羌活汤
现代运用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 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等属 于上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九味羌活汤
• 太阳经:羌活 • 阳明经:白芷 • 少阳经:黄芩 • 太阴经:苍术 • 少阴经:细辛 • 厥阴经:川芎

分经 论治
防风为风药之卒徒,走十二经。
九味羌活汤
配伍特点 (1)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2)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九味羌活汤
用法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
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大枣:益气补中,
滋脾生津
补脾和胃, 调和营卫 的常用组合
使 甘草:调和药性
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
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
桂枝汤
配伍特点 发中有补,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阴阳并调。
桂枝汤
用法
上五味,呋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 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謺謺微似有汗 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 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 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 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 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 酒酪、臭恶等物。
现代运用
桂枝汤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属于外 感风寒表虚证者;功能性发热、多 形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属 于营卫失调者。

方剂学表格大总结(全)

方剂学表格大总结(全)

十、理气剂理气剂===行气理气剂===降气(一)理血剂===活血祛瘀(一)治风剂===疏散外风(二)治风剂===平熄内风十三.治燥剂(一)治燥剂===轻宣外燥(二)治燥剂===滋阴润燥十四、祛湿剂(一)祛湿剂===燥湿和胃(二)祛湿剂===清热袪湿(三)祛湿剂===利水渗湿(四)祛湿剂===温化寒湿(五)祛湿剂===祛湿化浊十五、祛痰剂(一)祛痰剂===燥湿化痰(二)祛痰剂===清热化痰(三)祛痰剂===润燥化痰(四)祛痰剂===温化寒痰(五)祛痰剂===化痰熄风十六.消食剂(一)消食剂====消食化滞(二)消食剂===健脾消食十七、驱虫剂十八、涌吐剂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i.药味加减的变化-------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ii.药量加减的变化------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iii.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理中汤4、方剂与治法关系: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5、常用治法:汗法:麻黄汤吐法:瓜蒂散下法:大承气汤和法:逍遥散温法:理中丸清法:白虎汤消法:保和丸补法:四君子汤各论部分1、解表剂(汗法)分为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柴胡一至三钱(9g)、防风一钱(3g)、陈皮一钱半(4.5g)、芍药二钱(6g)、甘草一钱(3g)、生姜三五片。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2
辛温解表剂
麻黄桂枝汤
发散血中风寒。
夜疟,血分有邪。
净麻黄二钱,柳桂枝一钱二分,片黄芩一钱,光桃仁十五粒,炙甘草、大生地各一钱,鲜红花五分,葱白一茎。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序号
类别
名称
功用
主治
组成
用法
出处
1
辛温解表剂
香薷散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500g),白扁豆(微炒)(250g),厚朴(去粗皮姜制)(250g)
1、古代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不拘时候。
夏至后用。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2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芍药汤
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9g)。
古代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水煎,热服。
《幼幼集成》卷三
3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桂汤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发汗解表,兼行气滞。
四时感冒,寒热头痛,咳嗽。
紫苏叶一钱五分,陈皮、香附各一钱二分,甘草(炙)七分,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一钱,川芎五分,生姜三片。

方剂学速记歌诀

方剂学速记歌诀

方剂学速记歌诀一、解表剂1、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干妈贵姓。

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桂枝汤”三勺。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九味羌活汤: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香苏散:甘肃皮箱。

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小青龙汤:心肝将喂“小青龙",妈要下跪。

风邪犯肺证:止嗽散:前部挽紧陈草结。

2、辛凉解表温病初起:银翘散:银河牛巧吃草根梗叶穗。

风温初起:桑菊饮:桑干河人聚结芦桥。

外感风邪,邪热蕴肺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柴葛解肌汤:柴葛三更起,指说秦腔高.麻疹初起:升麻葛根汤:升麻哥炒芍药。

3、扶正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败毒散:江河两胡两活人兄只服草节.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参苏饮:申诉,陈根目前只办三更令。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麻黄细辛附子汤阴虚外感证:加减葳蕤汤:“葳蕤”为何劫持大葱草。

二、泻下剂1、寒下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发狂等里热实证:大承气汤:笑将军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大黄牡丹汤:牡丹东逃将军笑。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大陷胸汤:谁笑将军.2、温下阳虚寒积里实证(无虚):大黄附子汤阳虚寒积证(脾虚):温脾汤:(缺)3、润下脾约(肠胃燥热,脾津不足证):麻子仁丸:麻姓‘小’说迷。

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济川煎:从容择马只当牛。

4、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十枣”圆吉岁。

5、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黄龙汤:当接三‘大’人.三、和解剂1、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少阳病证:小柴胡汤:胡琴下三人。

少阳病兼阳明腑实:大柴胡汤:只要早将胡将军擒下。

少阳湿热证:蒿芩清胆汤:蒿芩如‘碧玉’,半夏只服皮。

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达原饮:秦郎后母要甘果.2、调和肝脾阳(热)郁厥逆,肝脾气郁证:四逆散:“四逆”只烧干柴。

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散:“逍遥”归江湖,临河要筑槽。

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木克土):痛泻要方:陈药防蛀。

7解表方药饮食

7解表方药饮食
薄荷、连翘、如桑菊饮。 2.疗眼疾,风热所致目赤肿痛者,常配桑叶、夏枯
草;肝阴不足所致头昏眼花、视物不清者,常合用 枸杞、地黄。 3.疗疔疮肿毒。野菊花力量强,常合用地丁、银花、 连翘、如五味消毒饮。 用量:3-18克。
21
淡豆豉 【基原】为大豆经加工而成。 【异名】又名香豉、淡豉、豆豉,做调味品供食。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郁、调中。 【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或风热,多配伍应用。 2.用于胃脘胀闷、食欲不振以及断乳后乳胀。可单
主 治:治风热咳嗽,牙痛,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 疹作痒,痈肿疮毒,痄腮,风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 用:煎水含漱。
用药忌宜: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19
(二)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树的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人肺、肝经。 功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治与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证。常与菊花、薄荷、前胡、银花、桔梗、牛蒡
3
解表药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
特点: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 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
类型
治法
解表药
风寒表证
辛温解表
温性
和风热表证 辛凉解表
凉性
4
辛温解表药、方剂、饮食
5
(一)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的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典的干
燥茎枝。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与应用: 1.外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常配伍
24
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
1.羚翘解毒丸:适于发热、咽痛、咽干、咳嗽症状。 2.银翘解毒片:适于风热感冒以咽喉肿痛、小便短

02解表药及解表方

02解表药及解表方
天南星、全蝎等。
23.04.2021
24
6 牛蒡子 辛、苦、寒。入肺、胃经。
睛 感 清 桑 葛 疏散风热
生冒利叶根 云、咽、、 翳咽喉菊薄
解毒消肿 治疮黄肿毒。
等喉的花荷 。肿作均、
清肺利咽 治咽喉肿痛。
痛用有蝉
、,疏蜕
目主散、
赤治风牛
肿风热蒡
痛 热 、 子 23.04.2021
25
7 桑叶 苦、甘、寒。入肺、肝经。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降逆止呕 为止呕 之要药。能解半夏、 南星之毒。
23.04.2021
17
11 葱白 辛、温。入肺、胃经。
发散表寒 发汗力较弱,用于轻度风 寒感冒。
通阳气、散阴寒 治冷痛、感冒常与 生姜配伍。
23.04.2021
18
三、发散风热药
此类药多辛凉,发汗力较缓和,不 能散寒。主要适用于风热表证(发 热、口渴、脉浮数)。有的兼能透 疹、升阳、治疗疹出不畅,热毒疮 肿、咽喉肿痛、以及脾虚气陷之脏 器垂脱证和泄泻。
黄汗外
,,感
脉口风
浮渴热
数咽或
。痛温
,病

咳初 嗽起
兼 证
,。 舌发 苔热
薄无
白汗Leabharlann 或或薄微3312
辛、温。入心、肺、肾经。
发散风寒,止痛 走 窜力强,用于风寒感
7 细辛
冒,发汗之力仅次于 麻黄,故有“小麻黄”
之称。
温肺散寒,化痰饮 用于肺寒咳嗽痰多, 配干姜、半夏。
23.04.2021
13
8 辛夷 辛、温。入肺、胃经。
祛风散寒,善通鼻窍 治鼻病之要药。 用于治疗感冒鼻塞,脑颡鼻脓,浊 涕下流。如辛夷散(辛夷、酒知母、 沙参、木香、郁金、明矾)

?针灸解表法歌诀

?针灸解表法歌诀

针灸解表法歌诀
一、温散解表
风寒外袭束肌表,卫气被遏人发烧,恶寒无汗头身痛,舌淡苔薄辨证要。

脉象浮紧泻法兆,大椎风池合谷找,飞扬诸穴取针后,艾灸发汗又解表。

二、清热解表
风热外袭郁肌表,发热恶风颇苦恼,热重寒轻咽喉痛,舌红苔黄口干燥。

外关合谷大椎讨,曲池复溜针泻妙,反复行针针感强,疏散风热又解表。

三、化湿解表
外感湿邪困肌表,身热不扬热不高,恶寒汗少骨酸痛,头重如裹纳呆饱,胸闷腹胀苔白腻,脉濡针泻合谷到,外关中脘足三里,阴陵化湿来解表。

四、清暑化湿
外感暑湿邪伤表,恶寒发热出汗少,舌苔黄腻脉濡数,甚至高热心烦躁。

口渴胸闷尿赤少,针泻大椎宣泄妙,曲池曲泽与合谷,肘膝刺血委中找。

五、补虚解表
老年体弱或久病,易感外邪染病菌,恶寒身热体无汗,头痛体虚与表并。

阴阳气虚症情禀,解表扶正辨病因,酌加气海三阴交,关元三里一起行。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中药背诵口诀解表

解表药是中药学中治疗外感病邪在表,以发汗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表中药及其口诀:
1. 麻黄汤主桂枝汤,荆防柴葛并羌防。

麻黄:主治风寒表实证,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

桂枝:主治风寒表虚证,能“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荆芥、防风:两者皆可解表散风,荆芥用于外感表证,防风擅长祛风止痛,尤善治风湿痹痛。

2. 薄荷蝉蜕桑叶菊,淡豆豉与生姜配。

薄荷:性凉,清利头目,疏散风热。

蝉蜕:长于疏散风热,透疹止痒。

桑叶、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明目平肝,常用于风热感冒或目赤肿痛等症。

淡豆豉、生姜:二者都能解表散寒,生姜还能温中止呕,和胃止泻。

3. 苏叶葛根牛蒡子,升麻柴胡并紫苏。

苏叶(紫苏叶):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常用于风寒感冒及鱼蟹中毒等。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既能解表又能生津舒筋。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热解毒。

升麻、柴胡:两药均可解表升阳,柴胡疏肝解郁,升麻则有发表透疹之功。

以上口诀涵盖了部分常见的解表中药,每一味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学习时需结合具体病症进行辨证施治。

第一章解表剂小结

第一章解表剂小结

第一章解表剂小结小结解表剂共选正方16首,附方24首。

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辛温解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解表重剂,主治外感风寒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

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以及一切营卫不和的杂病。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之力较强,且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夹湿,兼有里热之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口苦微渴等。

香苏散功能解表理气,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之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等症。

小青龙汤长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素有寒饮又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咳喘痰多清稀、胸膈满闷者。

止嗽散功能宣肺利气,疏风止咳,选药温润和平,主治外感风邪,解表不彻,肺气不利之咳嗽咽痒而微有恶寒发热者,加减运用得宜,可用于诸般咳嗽。

正柴胡饮解表散寒,药性平和,为张介宾创制平散法之代表方,宜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者。

2.辛凉解表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的表证。

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剂,但银翘散解表之力大,且能清热解毒,主治风热犯卫之热重寒轻、咳嗽咽痛、口渴等症,为辛凉平剂;桑菊饮解表之力轻,重在宣肺止咳,主治风热较轻,邪在肺络,以咳嗽为主症者,为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长于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主治外邪入里化热所致的肺热喘咳证,应用时当根据发热轻重及汗之有无而酌定麻黄与石膏的用量。

柴葛解肌汤功能解肌清热,主治风寒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鼻干嗌干、眼眶痛、脉浮微洪等症。

升麻葛根汤解肌清热而透疹,适用于麻疹欲出不出而身热、舌红、脉数者。

3.扶正解表此类方剂适用于正虚而感受外邪之证。

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体虚而感风寒湿邪之表证,痢疾初起见表寒证者亦可应用。

参苏饮功能益气解表,且长于理肺化痰,适用于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阻气滞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浮
肢体酸楚疼痛 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
治法: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方解:
君:羌活——祛风散寒除湿
利关节止痹痛
臣:防风、苍术——祛风散寒除湿 黄芩、生地——清热、制燥
善治太阳经风寒湿邪
佐:细辛、川芎、白芷—散风寒,行气血,止痹痛 佐使:甘草——调和诸药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
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证治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 苔白滑,脉浮 使用注意: 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随证加减:
外寒轻证,去桂枝,麻黄改为炙麻黄; 兼热象者,酌加石膏、黄芩;
喉中痰鸣,酌加杏仁、射干、冬花;
鼻塞涕多,酌加辛荑、苍耳子;
兼水肿者,酌加茯苓、猪苓
分述· 辛凉解表
风热
体外
口鼻
咽喉
体内



风寒(湿)邪
正气
郁而化热
(风热)
肌表
分述· 辛凉解表
适应证: 外感风热表证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 有汗,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 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
银翘散
(《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15g) 金银花(15g)苦桔梗(6g) 薄菏(6g) 竹叶(4g ) 生甘草(5g) 荆芥穗(4g)淡豆豉(5g)牛蒡子(6g) 鲜芦根适量
辛温解表· 桂枝汤
证治要点: 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
随证加减: o 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o 体质素虚者,加黄芪; o 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
辛温解表· 桂枝汤
使用注意:
a. 微火煮取;药后啜热稀粥以助酿汗; 温覆以助汗出 b. 桂、芍用量相等
(桂、芍1:1,意在平调营卫或平调阴阳)
(外感风寒表实证) 外邪引动内饮
内饮招致外邪
心下有水气
(内有寒饮)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无汗,脉浮紧
喘咳,痰多清稀,胸 痞,干呕,苔白滑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或身体疼重, 头面四肢浮肿
辛温解表· 小青龙汤
方解:
君: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黄利水消肿,桂枝化气利水
臣: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黄解表 佐:芍药——敛阴,防过汗伤正 五味子——敛肺气,防肺气耗散 半夏——燥湿化痰 佐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
君:银花、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 臣: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 荆芥、淡豆豉——辛温开腠散邪 佐:桔梗——宣肺利咽止咳 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配伍特点:
a.清疏并用,重在辛散; b.辛凉中配以少量辛温之品,且温而不燥, 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诊断:
感冒(气虚外感风寒湿证)
治法: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处方:
败毒散 羌活9克 独活9克 柴胡9克 川芎9克 前胡9克 枳壳9克 人参12克 生姜6克
杏仁9克 云苓9克 桔梗9克 甘草6克 。 3剂,水煎服。
败毒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柴胡去苗 独活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各30g)
证治要点:“辛凉平剂”
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随证加减: • 伤津较甚,加天花粉; • 热毒较重,加马勃、玄参; • 热伤血络,去荆芥、淡豆豉,
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 • 肺气上逆,加杏仁; • 兼挟秽浊,加藿香、郁金
辛凉解表· 银翘散
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外感风寒及湿温病初起禁用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四两(9g) 杏仁五十个(9g) 炙甘草二两(6g) 石膏半斤(18g)
辛凉解表· 麻杏甘石汤
解 表 剂
主治:肺热壅盛证
(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
辛凉解表· 麻杏甘石汤 主治:肺热壅盛证 伤寒由表(太阳)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 甚则鼻煽,口渴
九 味 羌 活 汤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 黄芩 甘草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表里同病) 恶寒发热,头痛肢楚, 无汗,口苦微渴, 苔白或黄,脉浮
辛温解表· 九味羌活汤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表里同病)
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 寒 夹 湿 证 里 有 蕴 热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
桑菊饮
(《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7.5g)菊花(3g) 杏仁(6g) 连翘(5g) 薄菏(2.5g ) 桔梗(6g) 生甘草(2.5g)苇根(6g )
辛凉解表· 桑菊饮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辛凉解表· 桑菊饮
解 表 剂
主治:风温初起
表 热 轻 证
邪 伤 肺 络 风热轻浅 邪伤肺络 邪热伤津
解表剂
概述· 定义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
肌、透邪外出等作用,主要治疗表证的方剂. (属八法中之“汗”法)
概述
体外
体内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热)
肌表 (口鼻)
正气

概述· 分类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剂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剂 表证+正虚——扶正解表剂
概述· 使用注意
(1)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 (2)不宜久煎; (3)温覆;全身微汗出为佳; (4)温服,避风寒; (5)表邪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 虚证水肿、吐泻失水者,禁用。
(《伤寒论》)
桂 枝 汤
桂枝三两 炙甘草二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辛温解表· 桂枝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风寒轻证)
外 感 风 寒 表 虚 证
卫阳浮强 营阴泄弱 肺胃不和 恶风、发热,头痛,脉浮 汗出,脉缓
鼻鸣,干呕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辛温解表· 桂枝汤
方解:
君:桂枝——解肌散寒,扶助卫阳 臣:白芍——敛营养阴 桂、芍相配, 散中寓收,调和营卫 佐:生姜——助桂枝发汗,温胃止呕 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 姜、枣升腾脾胃之气,助桂、芍调和营卫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 合白芍酸甘化阴
c. 表实无汗、表寒里热而无汗烦躁者,以及 温病初起或中焦湿热禁用; d. 忌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辛温解表· 桂枝汤
本方证中已有汗出,为何还用桂枝汤发汗? 如何区别“病汗”和“药汗”?
如何理解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
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辛温解表· 桂枝汤
方剂较:
麻黄汤与桂枝汤 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 有何异同?
分述· 辛温解表
肌表 (口鼻)
体外
体内


风寒(湿)邪

正气
分述· 辛温解表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 口不渴,无汗或汗出恶风, 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麻黄汤
(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 麻黄三两(9g) 桂枝二两(6g) 杏仁七十个(6g) 炙甘草一两(3g)
o 肺热甚者当加味配伍,以免病重药轻; o 风寒咳嗽,不宜使用; o 不宜久煎
辛凉解表· 桑菊饮
随证加减:
气分热甚,加石膏、知母; 咳嗽较频,加黄芩; 咳痰黄稠,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 络伤咳血,加白茅根、茜草、丹皮; 津伤渴甚,加天花粉; 热毒咽痛,加玄参、板兰根
桑菊饮与银翘散 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 有何异同点?
辛凉解表· 银翘散
解 表 剂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辛凉解表· 银翘散
主治:温病初起
温邪犯卫 外 感 风 热 热蕴成毒 邪犯肺系 邪热伤津 表热趋里
发热,微恶寒,头痛, 无汗或有汗,脉浮数 咽痛 咳嗽 口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方解:
身热不甚,脉浮数 咳嗽 口微渴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辛凉解表· 桑菊饮
方解: 君: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臣:薄荷——疏散风热 桔梗、杏仁——助君药祛邪,宣肺止咳 佐:连翘——透邪清热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使:甘草——调和诸药
辛凉解表· 桑菊饮
证治要点: “辛凉轻剂” 咳嗽,发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使用注意:
佐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辛凉解表· 麻杏甘石汤
配伍特点: 辛寒大于辛温,清宣降三法合施 证治要点: 发热,咳喘,苔薄黄,脉滑数
辛凉解表· 麻杏甘石汤
使用注意:
风寒实喘、虚证喘逆者,禁用本方
随证加减:

肺热盛,重用石膏,加桑白皮、黄芩、知母; 表寒明显,减少石膏,加薄荷、苏叶、桑叶; 痰多气急,加葶苈子、枇杷叶;
麻黄汤
桂枝、甘草 桂枝汤 辛温解表
麻黄、杏仁
芍药、生姜、大枣 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
发汗散寒力弱,重在调和营卫 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证 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不喘,脉浮缓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 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麻 黄
桂 枝
炙 甘 草 杏仁
辛温解表· 麻黄汤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风寒重证)
外 感 风 寒 表 实 证
卫阳被遏 正邪相争 营阴郁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