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与方剂

合集下载

解表药及解表方

解表药及解表方

7 桑叶
苦、甘、寒。入肺、肝经。
清 肝 明 目
疏 散 风 热
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疏散风热
8 菊花
发散 风热作用不及桑 叶。 清肝明目 清肝 明目作用强于桑 叶,又可解毒。
四、应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用药时间不宜过久。 炎热季节用量宜轻,寒冷季节用量
酌情加大。 体虚、气血不足、大失血、重剧腹 泻等应慎用。 本类药物不宜久煎。
解表药及解表方解表药及解表方202084解表药的概念功能及适应证解表药的概念功能及适应证解表药分类解表药分类发散风寒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发散风热药应用注意应用注意解表方的概念立法原则及适解表方的概念立法原则及适应范围应范围解表方分类解表方分类辛温解表方辛温解表方辛凉解表方辛凉解表方扶正解表方扶正解表方202084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202084多具辛味质轻富含挥发油
10 生姜

辛、微温。入脾、肺、 胃经。
发散表寒 其发汗 作用较弱。 降逆止呕 为止呕 之要药。能解半夏、 南星之毒。
11 葱白
发散表寒
辛、温。入肺、胃经。
发汗力较弱,用于轻度风
寒感冒。 通阳气、散阴寒 治冷痛、感冒常与 生姜配伍。
三、发散风热药
此类药多辛凉,发汗力较缓和,不 能散寒。主要适用于风热表证(发 热、口渴、脉浮数)。有的兼能透 疹、升阳、治疗疹出不畅,热毒疮 肿、咽喉肿痛、以及脾虚气陷之脏 器垂脱证和泄泻。
发 汗 解 表 , 散 寒 祛 湿
银花 3 连翘 银 淡豆豉 翘 荆芥穗 薄荷 散 牛蒡子 清辛 桔梗 热凉 解解 芦根 毒表 竹叶 。, 甘草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 辛散表邪 透邪外出 解表宣肺 祛痰止咳 清利咽喉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调和诸药 清热解毒

药理学辅导:解表药常用方剂

药理学辅导:解表药常用方剂

常用方剂桂枝汤银翘散桂枝汤1.组成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2.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3.药理作用抗病毒、抗炎。

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对汗液分泌的影响。

镇静、镇痛。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对肠蠕动的影响。

其他:①镇咳、祛痰、平喘。

②对物质代谢的影响肝糖元↑,血糖↑提高大鼠肝脏RNA含量、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强细胞功能。

4.临床应用主治外感风寒的表虚证。

现代临床应用①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呼吸道炎症等。

②出汗异常自汗、外感多汗、局限性多汗症及黄汗症。

③颈椎病、肩周炎。

④过敏性疾病荨麻疹、多形红斑等。

⑤妇科病产后感冒、高热、妊娠反应、阴痒等。

⑥其他神经性头痛、高血压性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无脉症及冻疮。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
风寒闭肺,上窍闭塞,致下窍不通,小便点滴不 行。治以麻黄汤宣通肺气,启上闸而开支流,此 先贤所谓“提壶揭盖”之法也。
方剂学解表剂
第27页
12、难产
舒氏医案:偶医一产妇,发动六日,子已出胞, 头已向下,而竞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 之灵符,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延余视之,其 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此寒伤太阳之营 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剂投之,使温覆,少顷, 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此 治其病,而产自顺,上工之法也。 (《皇汉医 学》)
服后,复温取汗,换衣两次。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 仍有痰,胸微胀。又于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 贝母、桔梗各6克,白蔻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 续进2帖,遂不咳,声音复常。
方剂学解表剂
第21页
7、突发性耳聋
刘女,52 岁。晨炼时,天下大雪,忽感右侧偏头痛,鼻塞,流清涕, 咳嗽,身痛。服川芎茶调丸及西药治疗后,感冒症状基本消失,但右 耳突发耳聋、耳鸣,西药治疗无效。现右侧耳鸣、耳聋、头昏胀,恶 风,形寒肢冷,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学解表剂
第30页
13、开窍还魂
按:煤气余毒内伏,须有外出之路。麻黄 发汗利水,宣通气血,驱散毒邪。徐大椿 谓其“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 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 入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 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 大”(《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方剂学解表剂
第26页
Hale Waihona Puke 11、癃闭吴某,男,36岁,1984年2月15日就诊。患者以捕 捉鱼虾为生,经常涉水淋雨,三日前突然畏冷发 烧,无汗,咳嗽声重,痰白而稀,伴小便点滴不 畅,小腹胀急疼痛不可按,痛苦难以言状.而延 余诊治。脉浮,舌苔薄白。此乃风寒犯肺,肺气 郁闭而致尿闭不畅。方用麻黄汤加味:

中药方剂之解表方剂

中药方剂之解表方剂

中药方剂之解表方剂方剂一、麻黄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处方: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炮制: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

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化裁: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

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

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

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附方: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运用:麻黄汤虽为发汗之峻剂,对外感发热只要辨证准确,确可收汗出病愈之效。

阅读全文:https:///fangji/10000001.html方剂二、桂枝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处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3枚)甘草(6克)炮制: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解表祛湿

解表祛湿
• Inducing sweating to dispel exopathogens ; facilitating

the circulation of the lung-Qi to relieve asthma, and inducing diuresis to remove edema.
• 特点:麻黄发汗力最强。
车前子
• 性味:甘,微寒。入肺、膀胱、小肠、肾、肝经。 • 功效:利水通淋,清热明目,清肺化痰。 • 主治: • 1.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漓涩痛;或湿盛泄泻。 • 2.目赤肿痛,或视物昏花。 • 3.肺热咳嗽痰多。 • 用量:3——9克。
二、祛风湿方 独活寄生汤
• 功效: •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Dispelling wind-dampness , stopping pain of blockage-
• • •
syndrome, tonifying the liver and kidney and replenishing qi and blood. 主治: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畏寒喜温, 舌淡苔白,脉细弱。
身痛,脉浮。常见于伤风感冒,多种传染病的初 起阶段。另外,麻疹初起,疮痈初起见有表证者。 临床分型 : •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药和方。 •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药和方。 • 另外,体虚又感外邪的表证 ----- 扶正解表方 • [注意] 1、不宜久煎。 2、预防发汗太过。
第一章 解表药
茯苓
• • • • • • •
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胃、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 主治: 1.水湿证。小便不利,水肿及饮停。 2.脾虚证。体倦乏力,食少脘闷、便溏等。 3.心悸,失眠。 用量:9——15克。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

中兽医学-解表药与方剂(辛温)
不用。
注意用药剂量
辛温解表药的用量应适当,不宜过大 或过小,应根据畜禽的体重和病情调 整剂量。
禁用于阴虚火旺的畜禽
辛温解表药性温燥,对于阴虚火旺的 畜禽应禁用或慎用,以免加重病情。
05
总结
中兽医学解表药的特色与优势
整体观念
中兽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认为动 物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表 药通过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
03
方剂
方剂的基本概念
方剂是由多种药物组成,按照一定配 伍关系和剂量比例组合而成的制剂。
方剂的组成需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 即以主药为主,辅以协助或制约的药 物,以提高疗效或减轻副作用。
方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病因、病理的分析,以药物之 间的相辅相成或制约关系,达到治疗 目的。
辛温解表方的组成原则
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 成,具有发散风寒、宣肺平喘的 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
荆防败毒散
由荆芥、防风、柴胡、前胡、川 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 桔梗、人参、甘草组成,具有发 散风寒、解表散寒的功效,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
九味羌活汤
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 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组成,具有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创新发展
在传统解表药的基础上,开发新型的解表药和方剂 ,以满足现代畜牧业对动物疾病防治的需求。
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兽医 学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兽医学的国际化发展 。
对兽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指导用药
中兽医学解表药的特色和优势为 兽医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药物残留。
辩证施治

解表药基本配伍规律

解表药基本配伍规律

解表药基本配伍规律
解表药是中医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外感病症。

但是,不同的解表药之间配伍有一定的规律,以下是解表药基本配伍规律:
一、麻黄与桂枝、杏仁配伍
麻黄、桂枝、杏仁三味药物构成的麻黄汤是解表药中的经典方剂。

麻黄为主药,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桂枝和杏仁为辅药,能够温通经络、散寒解痛。

麻黄、桂枝、杏仁三者的配伍,相互协调,可加强解表、散寒的功效。

二、荆芥与薄荷配伍
荆芥与薄荷同属于解表药中的辅助药物,二者有相似的功效,可用来解表散寒、清热解毒。

荆芥与薄荷的配伍,不仅能够提高解表的效果,还能够增加口感,使药物更易于服用。

三、石膏与芍药、甘草配伍
石膏具有清热解毒、解热散热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

芍药、甘草则具有调和药性,能够保护胃肠黏膜,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

石膏、芍药、甘草三者的配伍,能够协同发挥解表、清热的功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四、葛根与连翘、板蓝根配伍
葛根、连翘、板蓝根三者构成的葛根汤是治疗感冒、流感的常用方剂。

葛根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连翘、板蓝根则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葛根、连翘、板蓝根三味药物的配伍,可协同发挥解
表、清热、祛湿、止痛等多种功效。

总之,解表药的配伍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解表中药方剂

解表中药方剂

解表中药方剂解表药*发散风寒类:-麻黄:生用发汗解表(风寒感冒),炙用宣肺平喘(咳嗽气喘),利水消肿(风水水肿)+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PS: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慎用-桂枝:发汗解肌(风寒感冒),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及心悸),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

PS:容易伤阴动血,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紫苏:发汗解表(风寒感冒,咳嗽痰多),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鱼蟹中毒,腹痛吐泻。

PS:不宜久煎-生姜:发汗解表(风寒感冒),温中止呕(胃寒呕吐),温肺止咳(风寒咳嗽)+半夏,天南星及鱼蟹中毒。

PS:伤阴助火,阴虚内热忌服-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阴暑证),利水消肿(水肿脚气)。

PS:利水退肿须浓煎,发汗力强,表虚有汗及阳暑忌用-荆芥:生用发表散风(外感表证)透疹消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表证),炒炭止血(吐衄下血)。

注:不宜久煎-防风:发表散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胜湿止痛止痉(风湿痹痛,破伤风),止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PS:炒炭用治肠风下血,阴虚火旺,血虚发痉慎用-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风寒感冒,头痛身疼,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PS: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

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白芷:解表散风并通窍及止痛(外感风寒,头痛鼻塞,阳明头痛,齿痛,鼻渊),燥湿止带(风湿痹痛,带下过多),消肿排脓(疮痈肿毒)+皮肤风湿瘙痒及毒蛇咬伤。

PS:外用适量,阴虚血热者忌服。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寒湿痹)+寒滞肝脉脘腹疼痛。

注:血虚头痛忌用-细辛:祛风散寒(风寒感冒,阳虚外感),通窍止痛(头痛,鼻渊,牙痛,痹痛),温肺化饮(寒痰停饮,气逆喘咳)+研散吹鼻取嚏,可通关开窍醒神。

PS:有毒,煎服2-5克,外用适量。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忌用。

反藜芦-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加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治风疹瘙痒;加大风子油治疥癣麻风。

解表药

解表药

中药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安胎
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西河柳除湿
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 +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
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湿,止痒
辛夷 +
(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牛蒡子 +宣肺祛痰,清热解毒散肿,滑肠通便蝉蜕 +开音,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浮萍 +利水消肿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桑叶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 +清热解毒
木贼,明目退翳,止血
柴胡解表,升阳举陷+退热,疏肝解郁,退热截疟
升麻 +透疹,清热解毒
葛根 +透疹,生津止渴,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安胎药: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
疏散风热+明目:桑叶,菊花,木贼,蝉蜕
疏散风热+升阳:紫胡,升麻,葛根
散结攻效:夏枯草,僵蚕,蜈蚣,全蝎,牡蛎,薄公英
退黄攻效:山豆根,黄柏,龙胆,栀子,茵陈,大黄,秦艽,郁金,金钱草,虎杖,垂盆草。

解表药方剂

解表药方剂

解表药方剂1.辛温解表方(1)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恶寒发热。

(2)桂枝汤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微微岀汗,流清涕。

(3)荆防败毒功能发汗解表,故除湿,主治外感温的表寒证,证见发热无汗,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等。

2.辛凉解表方(1)银翘散功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2)小柴胡汤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解热。

主治少阳病,证见寒热往来,饥不饮食,口津少,反胃呕吐。

3..清气分热方(1)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或气分热盛。

证见高热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

如乙型脑炎,中暑,肺炎等热性病。

(2)苇茎汤苇茎、冬瓜仁、薏苡仁、桃仁。

清肺化痰、祛瘀排脓。

主治肺痈。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清热凉血方(1)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白芍、丹皮。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温热病之血分证或热入血分,有热甚动血,热扰心营见证者。

(2)清瘟败毒散清气凉血,泻下解毒。

主治热毒炽盛,气血两燔。

5.清热燥湿方1)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

证见里急后重,泻痢频繁,或大便脓血,渴欲饮水。

常用于细菌性猁疾及阿米巴虫性痢疾。

(2)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

功能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3)郁金散功能清热解毒,涩肠止泻。

主治肠黄。

证见泄泻腹痛,荡泻如水,泻粪醒见,渴欲饮水。

本方是治疗马急性肠炎的基础方。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6.清热解毒方(1)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

功能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热盛或疮痈肿毒。

证见大热烦躁,甚则发狂,或见发斑,以及外科疮疡肿毒等。

(2)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清热解毒,消疮散痈。

用于各疮痈肿毒。

7.解暑方剂(1)香薷散—清心解暑,养血生津。

主治伤暑。

解表药与方剂ok

解表药与方剂ok
蜜炙用。
常用辛凉解表药
• 菊花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①疏散风热 ②平肝明目 ③肝阳上亢 ④清热解毒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疏散风热用黄菊花,
养肝明目用白菊花。 现代研究:镇静、解热而疏风清热;扩张周围血管而降低 血压。
常用辛凉解表药
• 薄荷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与应用:
解表药与方剂
基本概念
• 概念: 凡具有发散表邪的功效,用以解除表证的 药物。
辛温解表药
• 分类
辛凉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
使用注意
不易过量或久用,中病即止;
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泻利呕吐、吐血 下血、疮疡已溃、麻疹已透、热病伤津等 证,应慎用或随证配伍,以利祛邪; 解表药物多为辛散之品,多含挥发油,不 宜久煎。
药物
君 臣 佐使 黄芪 白术 防风
作用 益气固表 健脾益气 走表祛风,以助 黄芪抵御风邪
理气化痰,降逆止 呕,宽胸散除满 燥湿,理气除满 行气健脾,和胃燥 湿 健脾渗湿 理气解表,增强藿 香解表散寒作用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代表方剂
• 玉屏风散 《丹溪心法》 功效:益气固表 主治:表虚自汗证。症见自汗恶风,面色淡白无
华,舌淡苔白,脉浮缓,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应用: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玉屏风散方解
用量用法:3-10g。退热可用15g,醋炒可增强止痛作用。
常用辛凉解表药
• 葛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与应用:
①解肌退热 ②生津止渴 ③透疹 ④升阳止泻
用量用法:10-15g。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葛花生津而解酒毒。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柴胡一至三钱(9g)、防风一钱(3g)、陈皮一钱半(4.5g)、芍药二钱(6g)、甘草一钱(3g)、生姜三五片。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2
辛温解表剂
麻黄桂枝汤
发散血中风寒。
夜疟,血分有邪。
净麻黄二钱,柳桂枝一钱二分,片黄芩一钱,光桃仁十五粒,炙甘草、大生地各一钱,鲜红花五分,葱白一茎。
中医常用方剂-72种解表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序号
类别
名称
功用
主治
组成
用法
出处
1
辛温解表剂
香薷散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500g),白扁豆(微炒)(250g),厚朴(去粗皮姜制)(250g)
1、古代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不拘时候。
夏至后用。
《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2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芍药汤
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甘草(炙)二两(6g),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9g)。
古代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水煎,热服。
《幼幼集成》卷三
33
辛温解表剂
桂枝加桂汤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发汗解表,兼行气滞。
四时感冒,寒热头痛,咳嗽。
紫苏叶一钱五分,陈皮、香附各一钱二分,甘草(炙)七分,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一钱,川芎五分,生姜三片。

(医疗药品)中兽医复习材料常见病的方剂中药及方剂要点

(医疗药品)中兽医复习材料常见病的方剂中药及方剂要点

中草药及方剂四、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及方剂要点:(1)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紫苏、细辛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麻黄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荆防败毒散、桂枝汤的功效及主治2、辛凉解表药及方剂要点:(1)薄荷、柴胡、升麻、葛根、桑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银翘散、小柴胡汤的功效及主治五、清热药及方剂2、清热泻火药及方剂要点:(1)石膏、知母、栀子、芦根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白虎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3、清热凉血药及方剂要点:(1)生地、牡丹皮、白头翁、玄参、地骨皮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清热燥湿药及方剂要点:(1)黄连、黄芩、黄柏、秦皮、苦参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4、清热解毒药及方剂要点:(1)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黄连解毒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六、泻下药及方剂1、攻下药及方剂要点:(1)大黄、芒硝、番泻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大承气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2、润下药及方剂要点:(1)火麻仁、郁李仁、食用油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当归苁蓉汤的组成、功效及主治七、消导药及方剂要点:(1)神曲、山楂、麦芽、鸡内金、莱菔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曲檗散、保和丸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八、止咳化痰平喘药及方剂1、温化寒痰药及方剂要点:(1)半夏、天南星、旋覆花、白前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二陈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2.清化热痰药及方剂要点:(1)贝母、瓜蒌、桔梗、天花粉、前胡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麻杏石甘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3.止咳平喘药及方剂要点:(1)杏仁、款冬花、百部、枇杷叶、紫菀、白果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止嗽散、苏子降气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九、温里药及方剂要点:(1)附子、干姜、肉桂、小茴香、吴茱叟、艾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理中汤、四逆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十、祛湿药及方剂1、祛风湿药及方剂要点:(1)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木瓜、五加皮、防已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独活散、独活寄生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利湿药及方剂要点:(1)茯苓、猪苓、茵陈、泽泻、车前子、金钱草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五苓散、八正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3.化湿药及方剂要点:(1)藿香、苍术、佩兰、白豆蔻、草豆蔻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一、理气药及方剂要点:(1)陈皮、青皮、厚朴、枳实、香附、木香、砂仁、草果、槟榔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橘皮散、越鞠丸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二、理血药方剂1.活血祛瘀药及方剂要点:(1)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王不留行、赤芍、乳香、没药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桃红四物汤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红花散、生化汤、通乳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止血药及方剂要点:(1)三七、白芨、桃仁、小蓟、地榆、槐花、茜草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槐花散、秦艽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三、收涩药及方剂要点:(1)诃子、乌梅、肉豆蔻、石榴皮、五倍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乌梅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敛汗涩精药及方剂要点:(1)五味子、牡蛎、浮小麦、金樱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牡蛎散、玉屏风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五味子十四、补虚药及方剂1、补气药及方剂要点:(1)党参、黄芪、甘草、山药、白术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四君子汤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生脉散主要功效及主治、补中益气汤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2.补血药及方剂要点:(1)当归、白芍、熟地、阿胶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四物汤的组成、主要功效及主治3.助阳药及方剂要点:(1)肉苁蓉、淫羊藿、杜仲、巴戟天、补骨脂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肾气丸、巴戟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4.滋阴药及方剂要点:(1)沙参、麦冬、百合、枸杞子、天冬、石斛、女贞子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六味地黄汤、百合固金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五、平肝药及方剂(1)平肝明目药及方剂要点:(1)石决明、决明子、木贼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决明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平肝息风药及方剂要点:(1)天麻、钩藤、全蝎、蜈蚣、僵蚕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牵正散、镇肝息风汤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十六外用药及方剂要点:(1)冰片、硫磺、硼砂、雄黄、石灰、白矾、斑蝥的主要功效及主治(2)冰硼散、青黛散、桃花运散的主要功效及主治常见病方剂一、心与小肠1、心气虚--养心汤2、心阳虚--保元汤3、心血虚--归脾汤4、心阴虚--补心丹5、心热内盛--白虎汤或香藿散6、痰火扰心--镇心散或朱砂散7、小肠中寒(冷痛)--橘皮散二、肝与胆1、肝火上炎--决明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2、肝血虚及肝阴不足--四物汤或八珍汤加减3、肝风内动1)热极生风(热动肝风)--羚羊钩藤汤加减2)肝阳化风(阴虚阳亢)--镇肝熄风汤3)阴虚生风--大定风珠或天麻散加减4)血虚生风--加减复脉汤4、肝胆湿热--茵陈蒿汤三、脾与胃1、脾气虚1)脾虚不运---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脾气下陷(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加减3)脾不统血---归脾汤加减2、脾阳虚---理中汤加减3、寒湿困脾---胃苓汤加减4、湿热困脾---茵陈五苓散加减5、胃阴虚---养胃汤加减6、胃寒---桂心散加减7、胃热---清胃解热散加减8、胃食滞---曲麦散或保和丸加减四、肺与大肠1、肺气虚---补肺散加2、肺阴虚---百合固金汤加减3、痰饮阻肺----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4、大肠液亏---麻仁汤和当归苁蓉汤加减5、实证1)风寒束肺---麻黄汤、紫苏散加减2)风热犯肺---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3)燥热伤肺---清燥救肺汤加减4)肺热咳喘---清肺散或麻杏石甘汤加减5)食积大肠---大承气汤加减6)大肠湿热---郁金散或白头翁汤加减7)大肠冷泻---加味猪苓散加减五、肾与膀胱1、肾阳虚---肾气散或右归丸加减2、肾气不固---缩泉丸或固精散加减3、肾不纳气---人参蛤蚧散加减4、肾虚水泛---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5、肾阴虚---六味地黄汤加减6、实证:膀胱湿热---八证散或滑石散加减六经及卫气营血辩证一)六经辩证1、太阳病证1)表实证(太阳伤寒)---麻黄汤2)表虚证(太阳中风)---桂枝汤2、阳明病证1)经证---白虎汤2)腑证---大承气汤3、少阳病证---小柴胡汤4、太阴病证---理中汤5、少阴病证---四逆汤6、少阴虚热证---黄连阿胶汤7、厥阴病证---四逆汤8、热厥证---白虎汤9、蛔厥证---乌梅丸二)营血辩证1、卫分病证---银翘散或桑菊饮2、气分病证1)温热在肺---麻杏石甘汤2)热入阳明---白虎汤3)热结肠道---增液承气汤3、营分病证1)热伤营阴---清营汤2)热入心包---清营汤加减4、血分病证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2)气血两燔---清瘟败毒饮3)肝热动风---羚羊钩藤汤基础理论复习要点:1、阴阳的概念2、阴阳变化规律3、阴阳在中兽医学的应用4、五行的概念5、五行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相互关系6、五行在中兽医中的应用7、五脏的功能,六腑的功能8、气、血、津液的概念;气的形成、运动、分类、功能;血的形成、功能、运行;常见的气血病9、经络的概念,十二经的名称,走向10、六淫的概念,六淫的致病特点,常见的六淫病证11、四诊技术是什么?各种有病口色代表的是什么病证?常用的切脉方法?平脉、反脉的概念?六种反脉是什么,主什么证?12、防治的治则是什么?治法的八法是什么,适用于什么证,要注意什么?13、表证与里证的主证辩证特点?实证与虚证得主证辩证特点?14、五脏与六腑病的主证辩证特点,对应的治疗方例?15、温病在卫、气、营、血的主证辩证特点,对应的治疗方例?16、常用的中草药及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

解表药性味功效方剂一览

解表药性味功效方剂一览

解表药解表散寒麻黄辛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肺气壅遏所致咳喘胸闷要药麻黄汤三拗汤越婢加术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3-10g 不宜久煎兴奋升高血压——失眠高血压慎用,虚者慎用香薷辛微温√化湿和中√夏月解表之药3-10g,解表量少不久煎,利水量大浓煎葱白辛温√散寒通阳外敷解毒散结通络下乳葱豉汤白通汤3-10g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桂枝汤小建中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加桂汤3-10g 热病忌孕妇、经量大慎紫苏叶辛温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理气安胎解鱼蟹毒香苏散杏苏散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5-10g 不宜久煎生姜辛微温√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呕家圣药二陈汤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汁开痰止呕3-10g 阴虚慎羌活辛苦温√祛风除湿止痛入足太阳膀胱经止头项肩背疼痛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3-10g 过量致呕白芷辛温√祛风止痛燥湿止带宣通鼻窍消肿排脓善入足阳明胃经川芎茶调散仙方活命饮3-10g 阴虚血热忌细辛辛温√√温肺化饮通窍入少阴肾经鼻鼽鼻渊良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1-3g 散剂0.5-1g 气虚、阴虚、肺热忌用叛藜芦苍耳子辛苦温毒散风寒祛风湿止痛通鼻窍鼻渊鼻鼽良药苍耳子散苍耳草祛风清热解毒3-10g 血虚头痛不宜辛夷辛温√通鼻窍治鼻渊、鼻鼽、鼻塞流涕之要药3-10g包煎阴虚火旺忌荆芥辛微温解表散风透疹消疮发散风寒药中性最平和荆防败毒散5-10g 不宜久煎防风辛甘微温√升清胜湿止痛止痉质松而润风药中润剂治风之通用药玉屏风散痛泻要方玉真散消风散羌活胜湿汤防风通圣散5-10g藁本辛温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善达巅顶发散太阳经风寒湿邪3-10g阴虚阳亢实热忌胡荽辛温发汗透疹开胃消食3-6g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西河柳/怪柳辛甘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3-6g麻疹已透不宜。

过量易致心烦呕吐发散风热桑叶甘苦寒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桑菊饮桑杏汤清燥救肺汤5-10g菊花辛甘苦微寒√清热解毒√√羚角钩藤汤杞菊地黄丸5-10g蔓荆子辛苦微寒√清利头目3-10g薄荷辛凉√√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发汗银翘散逍遥散3-6g 体虚多汗不宜牛蒡子辛苦寒√宣肺祛痰√解毒消肿6-12g 性寒滑利,升散中有清降之性消风散普济消毒饮便溏慎蝉蜕辛苦寒√明目退翳开音√息风止痉止夜啼3-6g 孕妇慎木贼甘苦平√√3-9g谷精草辛甘平5-10g柴胡辛苦微寒疏散退热升举阳气截疟疏肝解郁少阳证要药柴葛解肌汤补中益气汤逍遥散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3-10g 阴虚慎升麻辛甘微寒清热解毒√发表透疹清胃散举元煎补中益气汤普济消毒饮3-10g 麻疹已透、阴虚忌用葛根甘辛凉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透疹生津止渴解酒通经活络降压葛根汤葛根芩连汤升麻葛根汤葛花解酒毒醒脾和胃10-15g浮萍辛寒疏散风热透疹止痒利尿消肿3-9g 淡豆豉苦辛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葱豉汤栀子豉汤大豆黄卷(大豆种子发芽干燥)解表祛暑清热利湿5-1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 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 小青龙汤 • 【组成】麻黄去节9 g,芍药9 g,细辛3 g,干姜6 g,甘草炙6 g,
桂枝去皮9 g,半夏9 g, 五味子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为必备症状,胸痞喘咳,痰多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寒凝血滞所致寒湿痹 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痛证;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 利,心悸动、脉结代者。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 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 桑菊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组成】桑叶7. 5 g,菊花3 g,杏仁6 g,连翘5 g,薄荷2. 5 g,桔 梗6 g,生甘草2. 5 g,芦根6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风温初起风热犯肺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 麻杏石甘汤 • 【组成】麻黄9 g,杏仁9 g,甘草6 g,石膏18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扇,口渴,
,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 【用法用量】煎服,1~3 g;散剂每次服0.5~1 g。 •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 • 白芷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功效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用于感冒风寒,头痛、牙痛、痹痛等多种疼痛证,鼻渊,疮疡肿痛, 妇女白带。
• 苍耳子 • 【性味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 【功效主治】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用于鼻渊,风湿痹
痛。本品发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风寒感冒少用。 • 【用法用量】煎服,3~9 g。或入丸、散。 •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荆芥 •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
寒热不明显者,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 种出血证。 • 【用法用量】煎服,4. 5~9 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 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 防风 •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温病
初起;肺热咳嗽、燥热咳嗽;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 【用法用量】煎服,5~9 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
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 菊花 •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
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上一页
返回
阳证;肝气郁结所致胁肋疼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所致久泻脱肛、 子宫下垂等症;以及疟疾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用法用量】煎服,3~9 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 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 【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 ,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第十二章 解表药与方剂
• 第一节 解表药 • 第二节 解表方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一、辛温解表药
• 本类药物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主治外感风寒,出现恶寒发热、 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脉浮紧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 证。
• 麻黄 •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表证表实无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
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 九味羌活汤 •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9 g,细辛2 g,川芎、白芷、生地黄、
黄芩、甘草各3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 【用法用量】煎服,3~9 g。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 藁本 •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经。 • 【功效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头痛,以及巅顶
头痛、风寒湿痹等症。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凡阴血亏虚、肝阳上亢、火热内盛之头 痛者忌服。
第一节 解表药
• 用于风寒感冒轻证,胃脘冷痛,各种呕吐,肺寒咳嗽。 • 【用法用量】煎服,3~9 g,或捣汁服。 • 【使用注意】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 香薷 •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
胃湿困,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 • 【用法用量】煎服,3~9 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
初起;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目赤昏花;疔疮肿毒。 • 【用法用量】煎服,5~9 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
宜用白菊花。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解表药
• 蔓荆子 •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风头痛;风热
上攻所致目赤肿痛、目昏多泪等症。 • 【用法用量】煎服,5~9 g。 • 柴胡 •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 【功效主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表证发热及少
• 紫苏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胸闷
、呕恶,以及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等症。 • 【用法用量】煎服,5~9 g,不宜久煎。 • 生姜 •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 【功效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痛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 滑,脉浮者。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二、辛凉解表方
• 银翘散 • 【组成】连翘15 g,银花15 g,苦桔梗6 g,薄荷6 g,竹叶4g,生甘
草5 g,荆芥穗4g,淡豆豉5 g,牛蒡子6 g,鲜苇根汤煎。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 • 【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 【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
寒湿痹,尤宜于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 • 【用法用量】煎服,3~9 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 细辛 •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心、肺、肝、肾经。 • 【功效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蝉蜕 •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
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风疹,皮肤瘙痒;麻疹透发不畅;咽 喉肿痛以及音哑;目赤,翳障;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 • 【用法用量】煎服,3~10 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 止痉则需15~30 g。 • 【使用注意】《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孕妇当慎 用。 • 桑叶
•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 葛根 •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 【功效主治】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外感表证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透发不畅;热病口渴,消渴病;脾虚泄泻, 湿热泻痢等症。 • 【用法用量】煎服,9~15 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 泻宜煨用。
汗,各种喘咳实证,水肿初起兼有表证者。 • 【用法用量】煎服,3~10 g。生用发汗力强,宜于风寒表证;蜜炙长
于平喘,尤宜于喘咳不宜发汗者;捣绒发汗作用缓和,宜于小儿、老 人体弱者。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不纳气的虚喘者慎用。失眠及 高血压患者慎用。
• 桂枝 • 【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 【功效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外感风寒,不论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解表方
• 一、辛温解表方
• 麻黄汤 • 【组成】麻黄9 g,桂枝6 g,杏仁9 g,炙甘草3 g。 •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微汗为度。 •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苔
薄白、脉浮紧。 • 桂枝汤 • 【组成】桂枝9 g,芍药9 g,甘草6 g,生姜9 g,大枣3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表药
• 【功效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风寒、风湿、风 热表证,风疹瘙痒,风寒湿痹,破伤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