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与方剂的区别

合集下载

方剂与中成药

方剂与中成药
• 配伍特点 峻下、泻下、行气并用
• 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俱全。 • 使用注意:
1、体虚慎用,气阴亏虚、表证未解、燥 结不甚者禁用
2、孕妇、年老、体弱者禁用 3、中病即止。
• 随证加减: • 气虚,加人参适量; • 津亏,加玄参、生地。
附方:1、小承气汤(《伤寒论》)
• 组成: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大者 • 功用:轻下热结。 •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谵语潮热,大便
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 组成:厚朴 炒莱菔子 枳壳 桃仁 赤芍 大黄 芒硝
•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别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硝黄枳朴
泻 热 通 黄枳朴 便
硝黄草
峻下 轻下 缓下
方歌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使 木香、麝香 ---行气通窍
运用:
• 配伍特点 清中有泻,清泻并举,则诸病可愈
• 辨证要点:心烦不宁,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者
•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方歌
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用四黄 龙胆芦荟木麝香 黑栀青黛姜汤下 一切肝火尽能攘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大黄 芒硝 炙甘草 各二十两(各600g)
阳 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明结
腑 于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 实胃
证 肠 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脉实有力。
二、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
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同中有别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同中有别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同中有别作者:郭仲华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12期“中药配方颗粒剂是中成药吗?是要一小袋一小袋吃掉吗?”今年45岁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王女士,拿着刚从中药房取出的袋装中药颗粒剂询问医生。

目前各个中医医院大量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剂,非常类似于中成药颗粒剂,包装也有点大同小异,用法都是冲服。

患者如果不仔细辨别,很容易混淆为一体。

服用不当则可影响治疗效果,甚至贻误病情。

其实,从中医学角度上讲,两者还是同中有别。

中药配方颗粒剂(又称免煎中药颗粒剂)是以单味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新型配方单味中药,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

它与中药汤剂同属中药家族一员,其方剂往往是由十多味甚至二十多种单味中药组成,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

主要特点是便于携带、不需要煎熬,因而患者易于接受。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颗粒剂的区别有三点。

其一,中药配方颗粒剂剂型只有一种,每一味中药成一个单独的小包装,如独活是一小袋、党参是一小袋等,这种小包装比起中成药颗粒剂要小许多;其二,中药配方颗粒剂处方由多味中药小包装组成一副药而成一大包的包装,相当于传统的一副中草藥,具有传统中医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特点,可灵活随症加减;其三,它的用法是即将一剂药(一日量)中的每一袋药物都倒入同一杯中,用150~200毫升开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密封2~3分钟待溶解充分,每日分2次服用;亦可将所有的小包装各分一半,每日分2次,如同喝咖啡一样开水冲服。

如果每次只服1小袋,就相当于只服了一味中药,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

因此,只有遵中医师处方一起混合开水冲服才有效果。

中成药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重量标准制成颗粒剂型的药品,其处方来源包括传统方、经验方、科研方,是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的复方制剂。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中医临床的用药治病多数采用复方形式。

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便进入了具体的遣药组方阶段。

要组织好一首有效方剂,必须重视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二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

这种运用药物的组合过程,中医药学称之为“配伍”。

“配”,有组织、搭配之义;“伍”,有队伍、序列之义。

徐灵胎说:“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气血,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

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所欲,以致其效。

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以相辅者,或以相反者,或以相用者,或以相制者。

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操纵之法,有大权焉,以方之妙也。

”(《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在此,徐氏明确指出了在组药成方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配伍”这个环节。

我们知道,大多数单味中药都具有多功用的特点,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需要发挥其中部分功用;况且,药物既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也有因其药性偏胜而致不同程度毒、副作用的一面。

这就要求我们熟悉并把握其药物功用(包括毒副作用)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及运用技巧。

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古今医家以小生产方式积累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因此,正确、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有关配伍知识及技能,掌握历代名方中常用的配伍组合规律,对于今后正确地遣药组方、灵活运用成方、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保证临床疗效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运用配伍方法遣药组方,从总体而言,其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

“用药有利有弊,用方有利无弊”,如何充分发挥药物对治疗疾病有“利”的一面,同时又能控制、减少甚至消除药物对人体有“弊”的一面,这就是方剂学在运用配伍手段时最根本的目的。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中医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方剂与中成药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疾病预防和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与中成药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分类、应用以及相关的特点和优势。

一、方剂的定义与分类方剂是指由多种具有特定药效的中药草药组合而成的配方,经过一定的炮制和加工,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剂型。

方剂凭借其独特的组方思想,将多种药物的药效进行相互补充和增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按照方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可将其分为经方和验方两大类。

经方是指古代著名医家创立的方剂,经历了百余年的临床应用与验证,具有稳定的组方和疗效;验方则是指现代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和开发的方剂,经过一定的验证和修改,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中成药的定义与分类中成药是指将草药或其提取物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固体、半固体或液体剂型,在中药饮片基础上进一步研制而成的剂型。

中成药通常具有方便携带、易于服用和制剂稳定等特点。

根据中成药的剂型和药理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丸剂、散剂、片剂、糖浆剂、水剂等多种类型。

丸剂是将草药研磨成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的圆形丸子;散剂是将草药研磨成细末,用温水或其他液体调服;片剂是指将研磨成粉的药物用草木灰或淀粉胶粘剂制成的扁平片状剂;糖浆剂是将草药提取物溶于糖浆基质中制成的剂型;水剂则是指用水煎煮药材后,取其浓缩液制成的剂型。

三、方剂与中成药的应用方剂和中成药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方剂的优势在于其组方思想独特,能够综合考虑疾病的整体情况,通过多种药物配伍达到协调药效的目的。

中成药则具有剂型方便、易于携带和服用的优势,适合于长期用药和居家应用。

方剂与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以其独特的药理特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改善生命活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方剂和中成药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减少患者对西药的依赖。

中成药与方剂学: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与方剂学: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 、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 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 也就有异。例如西医的感冒病,可因其病因病机和 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风湿、风燥、 气虚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辛润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否则,无效或 加重病情。
• 使药:有两种意义。 ①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
的药物; 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
物。
例:平胃散(《和剂局方》) 处方:苍术80g,厚朴52g,陈皮52g,甘
草30go 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升降失和
之脘腹胀满、口淡无味、不思饮食、肢体困 倦,或见恶心呕吐、大便溏泄。
任何方剂组成中,君药不可缺少。一般 来说,君药的药味较少,而且不论何药在作 为君药时其用量比作为臣、佐、使药应用时 要大。这是一般情况下对组方基本结构的要 求。至于有些药味繁多的大方,或多个基础 方剂组合而成的“复方”,分析时只需按其 组成方药的功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
目前,有些成药处方,为了适应面广, 有利销售,常面面俱到,药味太多,不好按君 、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进行分析。如小儿百 寿丹,主治小儿外感兼饮食积滞,功效疏风清 热,消食健胃。可是此方用药竟达29味,方中 疏散风热选用薄荷、荆芥穗、银花、连翘、柴 胡、大力子;消食导滞选用神曲、山楂、麦芽 、大黄;为防止小儿病中易生痰、化火、动风 ,又加陈皮、橘红、桔梗、川贝、天竹黄化痰 ;加羚羊角、牛黄清热;加天麻、勾藤、僵蚕 、朱砂熄风止痉;为避免痰火蒙闭心包出现神 昏,又加麝香、冰片芳香开窍等。
●中成药的引申使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灵活性, 但是这种灵活使用中成药是建立在准确辨证和识证的 基础上的。中成药的延伸使用扩大了药物的主治范围 ,丰富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学理论,提高了中成药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医方剂学与中成药浅析

中医方剂学与中成药浅析

中医方剂学与中成药浅析中医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重要体现。

中成药则是中医方剂学的具体应用,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实际药物表现。

本文将就中医方剂学和中成药进行浅析,探讨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中医方剂学的概念及特点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配伍、作用机制等问题,旨在探究中药的性味归经、药性功效以及相互作用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医方剂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整体观念。

中医方剂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方剂,强调整体观念,注重综合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而非片面强调症状和疾病部位。

二是强调个体化治疗。

中医方剂学在选择方剂时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进行精细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三是注重经验积累。

中医方剂学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二、中成药的定义及分类中成药是指已成品的中药制剂,是中药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比例、剂型和规格配制而成的复方制剂品种。

中成药是中医药治疗的一种常用形式,具有剂型方便、服用简便、药效稳定等优点,受到广泛应用。

根据其剂型和作用特点,中成药可分为丸剂、散剂、糖浆剂等多种类型,适用于不同人群和不同病情。

丸剂是将中药粉末或浸膏加入辅料制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剂型,具有口服方便、携带方便等特点,适合于长期服用和药效缓释。

散剂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制成的剂型,易于吞咽和吸收,适用于急性病情或需要快速见效的治疗。

糖浆剂是将中药提取精华后加入糖浆或蜂蜜等辅料制成的剂型,适合于儿童、老年人或口服困难的患者。

三、中医方剂学与中成药的关系中医方剂学和中成药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相辅相成,各具特点。

中医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着重研究中药性味功效、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是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一、方剂与中成药概念中医药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是与人类同疾病斗争密切相关的。

早在原始社会,药物治疗疾病已经开始,最初是用单味药。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和适应比较复杂病情,把几种药物配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方剂,进而制成剂型,成为中成药。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物、酌定用量而配伍组成的有特定剂型用法的中医处方。

方剂既是辨证论治的产物,也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医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载体。

所谓中成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结合适宜的制药工艺,赋予特定的剂型,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具有确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可以直接供临床医生辩证使用或患者根据需要直接购买的一类药物,简称为成药,它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与中成药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但二者还存在一些区别:方剂又称“药方”、“医方”,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临证组方,突出个体针对,其组成、主治、剂型都随病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加减灵活、善于变通等特点,专为某一患者使用。

中成药属“成品制剂”,是从方剂的成方中衍生而来。

它的组成、主治、剂型用量都是固定不变的,既可经医生诊治后处方给药,也可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经验直接购买。

中成药优点: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并且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比较方便,用于病证相同的大多数患者。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介绍方剂的剂型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

建国以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又研制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冲剂)、糖浆剂、合剂(口服液)、注射剂等。

现将常用剂型的主要特点简要介绍如下:1.汤剂: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1.引言1.1 概述中成药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形式,它以中药为基础,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和工序加工而成。

与西药相比,中成药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中。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成药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痛等。

它们以草本植物、动物组织或矿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煎煮、浸泡、研磨等制作工艺进行加工制备。

中成药可以作为单一药物使用,也可以根据病情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

中成药的分类主要分为方剂、散剂和丸剂等。

方剂是指采用多种中草药配伍而成的药物组方,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散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通常用于外用或制成散剂剂型,如伤湿止痛散等;丸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胶凝剂等成分制成固体球状,如十全大补丸等。

中成药在治疗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成药作为天然药物,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来说,其成分更加复杂、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因此使用时副作用较小。

其次,中成药具有调理整体机能的作用,它们常常通过协同作用、辩证施治等方式,综合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此外,中成药的制备工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改进,药物稳定性较高,使用方便,易于储藏和运输。

因此,中成药在中医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西药的效果更加准确和快速,但中成药作为中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仍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我们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和验明正身,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了解和遵守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未来,中成药在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成药的制备工艺将更加精细化,药效更加明确。

同时,中成药也将更好地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与西医药实现有机结合,共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总之,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确切。

1.11.方剂与中成药方剂学解读

1.11.方剂与中成药方剂学解读
一是对古代一大批重要方书进行校刊出版,为学习和研究古方、方 剂与中成药提供了极大便利;彭怀仁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为 杰出代表。
二是在教学方面,编写了不同层次的方剂与中成药教材,为培养大 批的中医药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了药品质量监督与管理。输《入相中关标华题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四是新剂型的开发与应用。 五是方剂的实验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六是中成药新药开发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课堂练习
1、被后世医家誉为“方书之祖”的是( )。
A 五十二病方 B 黄帝内经 C 伤寒杂病论 D 千金翼方
“方书之祖”
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输入证相治关标之题 ”
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 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323个方剂。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后备急方》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单方510首、复方494首
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中风、溺水、外伤、中毒等)
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甜酒)
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
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输入之相关”标题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提出制方理论: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临床辩证论治的基础
方剂又称“药方”、“医方”,是医 生根据病人的病情临症组方,突出个 体针对性,其组成、主治、剂型都随 病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加减灵 活、善于变通等特点,专为某一患者 使用。
中成药与西药之间的区别
相同点:二者均属成品制剂。 不同点: 西药:针对“病”进行对抗治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方剂是指中医药处方中的组成部分,包括各种草药的搭配和配伍规则。

方剂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以一定的草药搭配、制法和用法制成的药品,适合中医治疗的需要。

方剂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综合性:方剂是由多种草药组成的,草药之间有配伍规则,形成整体的治疗方案。

2.鲜活性:方剂的组成和使用是根据病情和病人情况实时调整的,草药的种类和用量可以灵活变动。

3.全面性:方剂可以针对疾病的多个方面进行治疗,达到全面的疗效。

4.经济性:草药的价格相对较低,方剂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方剂的分类:根据方剂的用途和治疗病症的不同,方剂可以分为外治方剂、内治方剂和兼治方剂等。

1.外治方剂:主要用于外伤、瘀血、溃疡等外科病症的治疗,如桃红散、乳香散等。

2.内治方剂:主要用于内科病症的治疗,如逍遥丸、四君子汤等。

3.兼治方剂: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的方剂,主要用于病症复杂、需内外兼治的情况,如逍遥散、八正散等。

中成药是指将中草药炮制加工加工成具有一定疗效的成药,是现代化、标准化的中药制剂。

中成药可以直接服用,无需再进行煎煮等制作过程。

中成药在传统中药基础上,通过提取、浸膏、制粉、装盒等工艺技术,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调配搭配成配方,制成药片、胶囊、丸剂、糖浆等形式,方便患者服用。

中成药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标准化:中成药制作过程遵循一定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保证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2.统一性:中成药的制剂、规格和用量是统一的,方便药店销售和患者使用。

3.方便性:中成药无需再进行煎煮等制作过程,患者可以直接服用,方便快捷。

4.储存稳定性:中成药通过现代工艺加工制作,药品的储存和保质期相对较长。

中成药的分类:根据中成药的制剂形式和用途的不同,中成药可以分为药片、胶囊、丸剂、糖浆等。

1.药片:将提取或粉碎的草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制成固体片剂,如黄连上清片。

2.胶囊:将草药粉碎,装入胶囊中制成,如人参胶囊。

3.丸剂:将草药制成细小颗粒,并加入胶囊剂、糖浆等胶状物制成,如麻杏石甘丸。

方剂与中成药

方剂与中成药
项目一温中祛寒剂 项目二回阳救逆剂 项目三温经散寒剂
模块九消导剂
项目一消积导滞剂 项目二健脾消食剂
模块十理气剂
项目一行气剂 项目二降气剂
模块十一理血剂
项目一活血祛瘀剂 项目二止血剂
模块十二治风剂
项目一疏散外风剂 项目二平息内风剂
模块十三祛湿剂
项目一化湿和胃剂 项目二利水渗湿剂 项目三清热祛湿剂 项目四温化寒湿剂 项目五祛风胜湿剂
目录分析
模块二方剂学基础 知识
模块一方剂与中成 药的概念及发展
模块三中成药基础 知识
模块一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发展
项目一方剂与中成药的概念及任务 项目二方剂与中成药发展概况
模块二方剂学基础知识
项目一方剂与治法 项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项目三方剂常见剂型分类
模块三中成药基础知识
项目一中成药处方来源与组方原则 项目二中成药命名与分类 项目三中成药的配伍与应用 项目四中成药不良反应 项目五中成药贮存保管与外观性状检验
方剂与中成药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剂
外用
教材
教学
基础知识
项目
一方剂
中成药

病 模块

方剂
方剂 中成药 剂
教学
发展
概念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本教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其中上篇为 总论部分,包括绪论、方剂学基础知识、中成药基础知识。下篇为各论部分,按病邪由表及里、病证由简单到复 杂、遵循系统(涵盖内、外、妇、伤、儿、皮肤、五官等科)的原则,以感冒、热证、咳喘、胃痛、泄泻、便秘、 伤食、胸痹、头痛、眩晕、失眠、神昏窍闭、虚劳、痹证、五官科、皮肤科、外伤科、妇科和儿科等19类病证为 教学模块,按审方调配、问病荐药实际工作过程为学习情境来选择方剂与中成药。作者简介:王晓戎,安徽中医 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从医疗系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从事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教学工作13年。参 编《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教材及相关习题集多部。

方剂与治法

方剂与治法

八法学习要求
1、定义 2、适应病证 3、常用分类 4、使用注意
汗法
1、定义: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
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 法。
2、适应病证: 表证
风湿痹证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
❖ 注意:所谓“汗法”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发汗的方法,
中药和西药的区别
❖ 1、组成:中药多由数味中药组成,有效成分大部分不 清晰;西药一般是单一成分或是几种明确的组方化学 成分;
❖ 2、副作用:中药取自天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由于 成分复杂,有很多是至今不明的;而西药由于成分单一, 相对容易研究,所以副作用的标示较明显;
❖ 3、疗效:至于疗效快慢与好坏,完全在于用药的合理 性与不同疾病的用药选择;用得好,感冒用中药治疗,疗 效一样快,也一样能快速治标和治本(标本兼治);
(三)、多体系性
病机的多体系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
脏腑辨证--脏腑治法体系 六经辨证--六经治法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治法体系 气血津液辨证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治法体系
治法概述
三、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 从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论:治法源于方剂 ❖ 从辨证论治看: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
* 方剂是中医根据临床病证的特点,在辨证审因、确 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具有特定疗效 的药物加以组合,并酌定剂量、剂型及用法而成。
*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材按照规定 处方和标准制成随时可以取用,具有一定剂型的成 品药。
方剂与中成药均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 式,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温法
1、定义:通过温里祛寒的方法,使在里之寒邪得以

中成药、中药汤剂,到底哪个效果更好区别在哪?

中成药、中药汤剂,到底哪个效果更好区别在哪?

中成药、中药汤剂,到底哪个效果更好区别在哪?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西医药盛行的当下,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选择用中药治疗,还有些人选择用中药来调养身体。

看中医之后,医生开了汤药,但是汤药需要自己熬煮,非常麻烦,就想要换成中成药,而有些患者则是难以忍受中药汤剂的味道,喝的时候难以下咽,因此也会偏向选择中成药,还有些患者,汤剂和成药都会服用。

那么我们生病或者想要调理身体的时候,是选择中药汤剂好呢还是选择中成药更好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中成药和中药汤剂的区别。

中成药是什么?中医治病,需要通过对中药饮片进行煎煮,而中药的味道难闻且难喝,因此很多人对中医治病很抗拒,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中成药,这就让中药服用难度大幅降低了,很多人也愿意接受使用中成药进行治疗。

中成药其实也是属于中药的,中成药的成分依然是纯中药,将中药按照一定的配方,通过现代跨专业的科学技术及医疗技术将中药制成丸剂、散剂或者冲剂,让患者能够更方便的服用,不再需要向传统中药一样通过煎煮才能服用。

和传统中药汤剂相比,中成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节省了繁杂的中药煎煮过程,能够让患者更轻松的服用药物,并且能够将药物随身携带,因此从方便程度上来说,中成药远胜于传统中药汤剂,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然而和传统中药相比,中成药也是有着一定的缺点的,因为中成药需要按照一定的药物成分和剂量进行配比,而传统中药则是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对药方进行调整,其用药更有针准性。

此外在药效方面,中成药也没有煎熬出来的汤剂药物效果好,并且在生活中,出现过很多因中成药引起的毒性反应以及过敏反应,这都是当前中成药还存在着的缺点。

不过尽管中成药存在着这些缺点,但是生活中愿意使用中成药的人还是在慢慢的增多,生活当中也有着很多中成药能够帮助我们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例如:1.补中益气丸,配方包括了人参、当归、白术、甘草、柴胡等,能够起到益气补脾的效果,对气虚导致的胸闷,咳嗽,盗汗,耳鸣,腹泻等症状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与中成药第三章

方剂与中成药第三章

(九)合剂 (含口服液)
系指要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 提取,经浓缩制成的液体制剂。 特点:用量小,易吸收,口感好,作用迅速, 质量稳定,携带方便,以保存,但成本比 较高。
(十)胶囊剂 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 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 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 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用。中药胶囊剂 品种很多,其中以硬胶囊为大多数,临床 常用的有牛黄解毒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等。 常用的软胶囊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第三节 中成药常用的剂型
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 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中成药的
常用剂型主要包括两类: ①中药传统剂型,如丸剂、散剂、内服膏剂(膏滋)、 酒剂、露剂、胶剂、膏药等; ②中药现代剂型,如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 合剂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的剂型 日益丰富,其剂型选用常遵循三效(速效、高效、 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 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 目前主要常用剂型如下。
二、中成药命名 (一)传统命名 1、按成方药物组成命名 如香连丸“黄连(吴茱萸制)、木香”“清热化湿, 行气止痛”、参苓白术丸“人参、茯苓、白术(麸 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 砂仁、桔梗、甘草”“健脾、益气” 2、按成方的功效命名 如补中益气丸、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 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疏肝健脾,养血调 经” 3、按成方来源、创始人、产地命名 如金匮肾气丸、王氏保赤丸、云南白药“蒲黄、白及、 田七、淮山药”
1.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有补益、防腐、矫味作用, 能增加药物滋补作用。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 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 以下的 称小蜜丸,如河车大造丸、柏子养心丸、乌鸡白凤 丸、牛黄清心丸等。

方剂与中成药里的名词解释

方剂与中成药里的名词解释

方剂与中成药里的名词解释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与中成药是中医学的瑰宝,凝聚着古代医家的智慧与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与中药相关的名词。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方剂与中成药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的内涵。

一、方剂方剂是指将药物按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的处方,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

方剂分为经典方剂和新方剂两类。

1. 经典方剂经典方剂是指传世的古代方剂,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疗效。

它们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当代临床实践中常用的处方。

其中最著名的经典方剂包括《伤寒论》中的桂枝汤、白虎汤,以及《金匮要略》中的四逆汤、桂枝加葛根汤等。

这些方剂通过草药的组合,起到协同作用,达到调理阴阳、恢复人体平衡的目的。

2. 新方剂新方剂是指近代以来根据临床需要而创立或修改的方剂。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药研究的进步,新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方剂活血化瘀胶囊,它采用了当代科技手段提取了中草药有效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二、中成药中成药是指中药制剂颗粒、胶囊、丸剂、散剂等形式的药物,经过药物加工和现代科技处理而成。

1.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中药原料经过研磨、制粒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的颗粒状药物。

颗粒剂不仅方便服用,而且对中药的药效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常常包括煎煮、过滤、浓缩等步骤,以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由于颗粒剂易于储存和携带,成为了许多中药制剂的首选。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中药粉末或浸膏装入胶囊中制成的药物。

胶囊剂的制作是将药粉填入胶囊中,然后封口,以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易储存性。

胶囊剂的优势在于无需辅助剂,容易服用和保存,同时也方便对中药粉末进行剂量调配。

常见的胶囊剂包括川芎嗪胶囊、复方丹参胶囊等。

3. 丸剂丸剂是将中药粉末加入辅料,经过搅拌、蒸煮等工艺制成的团状药物。

丸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研磨和加工,以获得指定的形状和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与方剂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中成药与方剂的区别*二、常见补气补血的中成药有哪些*三、中药方剂有哪些呢
中成药与方剂的区别1、中成药与方剂的区别
中成药是指用中药制成的药。

方剂中方指医方。

方剂与中成药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教材突破了传统的教材体系,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按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精选内容,主次分明,注重实用,讲求实效,并将现代一些新知识、新技术和取得的新成果、新剂型引入到教材中,力求体现教材的先进性、前瞻性,发挥教材的指导作用。

2、中成药的含义
中成药是指用中药制成的药。

具体应用中分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医学上的用的,一种是广义的日常生活中用的。

一种是狭义的中成药,它主要指由中药材按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随时可以取用的现成药品,如中成药中的各种丸剂、散剂、冲剂、酒剂、酊剂、膏剂等等,这便是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中成药;另一种是广义的中成药,它除包括狭义中成药的概念外,还包括一切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草药药材。

狭义中成药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成药成分组成、药量配比的一成不变上。

由于配方既定,药已制成,故而成药往往不能像煎剂方药那样表现得灵活多变,随
症加减,这使成药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方剂的含义
方剂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

现代科学技术为方剂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和剂型研制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临床应用方面,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
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方剂。

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等疾病以及传染病、肿瘤、艾滋病等都有较显着的疗效。

常见补气补血的中成药有哪些1、补中益气丸(片)为水丸或
洁剂,主要功用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适用于由脾胃气虚引起
的气短懒言,身体倦怠,肌热有汗,头痛怕风,渴喜热饮,食欲不振,以及气陷脱肛,子官脱垂等。

另外,此药对于固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等均有较好效果。

凡一般慢性病,症见脾胃虚弱,
气短懒言,身体乏力,自汗,动则气促,食欲不振等症均可应用。

用法为水丸每服6克,片剂每服6片,均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2、补益资生丸为蜜丸,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开胃进食。


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脘闷腹胀,不思饮食,呕逆,久泻
久痢,面黄肌瘦,精神倦怠等症。

此药配伍精当,有主有从,凡因脾
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上述诸症均可应用。

用法为每次服用两丸,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中药方剂有哪些呢1、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蜡适量。

前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

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2、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

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