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与中成药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理血中成药及方剂
第十三页,共62页。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 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第十四页,共62页。
方名为何为“补阳还五”?
王氏注重气血,气血之中尤重气。他认为,气是人体生 命之源,凡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均受气的 支配。同时还以量化方式分析元气渐亏之病机,他认为,若 人身元气为十成,则左右半身各占五成;亏二成而左右各剩 四成,一般尚无病态;亏五成而左右各剩二成半时,会出现 气虚之证。此时一旦有空虚之隙,所剩二成半归并一侧,或 左或右,病侧无气,无以帅血,必停留而瘀,导致半身不遂。 因此,得出气虚而血瘀的理论,创补阳还五汤。所谓“补阳
苔白、脉缓(反映了偏虚证)
第二十页,共62页。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第二十一页,共62页。
〖方义分析〗
君:生黄芪:大补元气 补气行血----气旺以促血行 补气生血----扶正起废 补气固摄----津血得统不致外泄,且已有之经气亦得固摄不
致继续外散
瘀血既成,单纯补气,不足以去其瘀。
王清任认为“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愈瘀”,配伍活血药防止补气 引起瘀血加重;
c. 从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及用量来看,补气药为主, 活血药量很小。
第二十三页,共62页。
治疗为何重用黄芪?用人参行不行?
这个方用药独特,黄芪用至四两。《本经疏证》云:“黄芪一 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 通。” 黄芪甘温,用量重则气味具厚,因而有宣通走泄之性,正 如古代医家在阐释药物用量与功效的关系时所云“少用则壅滞, 多用则宣通”。因此,本方黄芪用至4两,绝非只是补气之用,在 补益之中尚具宣通之力,宣通则能通利气血经脉。而且生芪走表, 经络亦为表,走而不守,补气以行瘀,这正是重用黄芪而不用大 补元气之人参的道理。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 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第十四页,共62页。
方名为何为“补阳还五”?
王氏注重气血,气血之中尤重气。他认为,气是人体生 命之源,凡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均受气的 支配。同时还以量化方式分析元气渐亏之病机,他认为,若 人身元气为十成,则左右半身各占五成;亏二成而左右各剩 四成,一般尚无病态;亏五成而左右各剩二成半时,会出现 气虚之证。此时一旦有空虚之隙,所剩二成半归并一侧,或 左或右,病侧无气,无以帅血,必停留而瘀,导致半身不遂。 因此,得出气虚而血瘀的理论,创补阳还五汤。所谓“补阳
苔白、脉缓(反映了偏虚证)
第二十页,共62页。
〖功用〗
补气、活血、通络
第二十一页,共62页。
〖方义分析〗
君:生黄芪:大补元气 补气行血----气旺以促血行 补气生血----扶正起废 补气固摄----津血得统不致外泄,且已有之经气亦得固摄不
致继续外散
瘀血既成,单纯补气,不足以去其瘀。
王清任认为“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愈瘀”,配伍活血药防止补气 引起瘀血加重;
c. 从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及用量来看,补气药为主, 活血药量很小。
第二十三页,共62页。
治疗为何重用黄芪?用人参行不行?
这个方用药独特,黄芪用至四两。《本经疏证》云:“黄芪一 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 通。” 黄芪甘温,用量重则气味具厚,因而有宣通走泄之性,正 如古代医家在阐释药物用量与功效的关系时所云“少用则壅滞, 多用则宣通”。因此,本方黄芪用至4两,绝非只是补气之用,在 补益之中尚具宣通之力,宣通则能通利气血经脉。而且生芪走表, 经络亦为表,走而不守,补气以行瘀,这正是重用黄芪而不用大 补元气之人参的道理。
方剂与中成药第五章
胃肠燥热 脾被约束 肠失濡润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整理ppt
32
方解:
君:麻子仁—质润多脂,滋脾润肠,润燥通便
臣:杏仁—降利肺气,润燥通便 白芍—养阴敛津,柔肝理脾
佐:大黄—泻热攻积 枳实—下气破结 厚朴—行气除满
轻下热结
使:蜂蜜—润燥通便,调和诸药
整理ppt
33
• 本方配伍特点:
合。
下不伤正,润不滋腻,攻润结
40
运用:
•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
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 使用注意:
邪热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整理ppt
41
• 随证加减: 气虚:加人参; 有火:加黄芩; 肾虚:加熟地,虚甚去枳壳。
整理ppt
42
方歌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 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 寓通于补法堪宗
整理ppt
方解: 肉当牛枳泽升
苁
麻
蓉
归
膝
壳
泻
( 炒
君臣
佐
)
温暖
养 血
补 肾
肾腰 和
强
益润 血
腰
,
,
精肠 润
性
下 气
利 加升
尿
强清 通阳
宽 , 便,
肠 泄之
,
肠
善
浊效
通
下 整理ppt
39
本方配伍特点:
一、标本兼顾:
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 治其标。
二、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内。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
整理ppt
整理ppt
14
2、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 组成: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 功用:缓下热结。
临床常用方剂与中成药PPT课件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
药物加减变化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佐使药的加减,二是臣药的加减。
理论知识
佐使药的加减
因为佐使药在方中的药力较小,不至于引起功效的根本变化,故这种加减是在主症 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些药物进行加减,以适应一些次要兼症的需要。
例:以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为例,本方主治中风表虚症,症见头痛 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等。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
作者 :王菲 单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ONTENT
01 培训目标
目
02 理论知识
录
培训目标
掌握 君、臣、佐、使的含义。 熟悉 方剂组成原则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
第一节 组成原则 第二节 组成变化
理论知识
第一节 组成原则
➢ 每一首方剂的组成,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 行妥善的配伍。但在组织不同作用的药物时,还需遵循严格的原则。
使药: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其在方中之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理论知识
佐药: (1)佐助药,即协助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
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制均药、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
毒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根据某些病症之需,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
功用
病症
泻热通便 阳明腑实
行气通便 气滞便秘
症状
大便秘结, 潮热谄语, 脘腹痞满
腹满胀痛, 大便秘结
理论知识
例: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虽均由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但小承气汤以 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其功用为攻下热结,主治阳明里 热结实证的潮热、谄语、大便秘结、脘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沉数;而厚朴三物 汤则以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使,其功用为行气消满,主 治气滞腹满、大便不通。前者行气以助攻下,病机是因热结而浊气不行;后者是 泻下以助行气,病机是因气郁而大便不下(表1)。
理论知识
佐使药的加减
因为佐使药在方中的药力较小,不至于引起功效的根本变化,故这种加减是在主症 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些药物进行加减,以适应一些次要兼症的需要。
例:以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为例,本方主治中风表虚症,症见头痛 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等。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
作者 :王菲 单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ONTENT
01 培训目标
目
02 理论知识
录
培训目标
掌握 君、臣、佐、使的含义。 熟悉 方剂组成原则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
第一节 组成原则 第二节 组成变化
理论知识
第一节 组成原则
➢ 每一首方剂的组成,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 行妥善的配伍。但在组织不同作用的药物时,还需遵循严格的原则。
使药: (1)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其在方中之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理论知识
佐药: (1)佐助药,即协助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
证的药物; (2)佐制药,即制均药、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
毒性的药物; (3)反佐药,即根据某些病症之需,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
功用
病症
泻热通便 阳明腑实
行气通便 气滞便秘
症状
大便秘结, 潮热谄语, 脘腹痞满
腹满胀痛, 大便秘结
理论知识
例: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虽均由大黄、厚朴、枳实三药组成。但小承气汤以 大黄四两为君,枳实三枚为臣,厚朴二两为佐,其功用为攻下热结,主治阳明里 热结实证的潮热、谄语、大便秘结、脘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沉数;而厚朴三物 汤则以厚朴八两为君,枳实五枚为臣,大黄四两为佐使,其功用为行气消满,主 治气滞腹满、大便不通。前者行气以助攻下,病机是因热结而浊气不行;后者是 泻下以助行气,病机是因气郁而大便不下(表1)。
《常用中药和方剂》课件
益母草汤
滋阴补血,调理月经,缓解女性不适。
十全大补汤
补气养血,增加体力,改善疲劳。
清热解毒汤
清热凉血,解毒祛痘,治疗热毒病。
胃苓散
健脾和胃,止呕止泻,治疗脾胃虚弱。
消渴飲
滋阴清热,解毒生肌,调节血糖。
肝胆汤
清热解毒,利胆排石,预防胆囊疾病。
结论
1 最佳选择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和方剂。
2 优劣比较
不同中药和方剂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上各有优劣。
3 安全性
合理使用中药和方剂能够确保安全性并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
本草纲目
当归
活血调经,缓解痛经,补血养颜。
天麻
清热止痛,镇静安神,改善失眠。
桂枝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治疗感。
方剂
四物汤
调血行经,缓解痛经,滋养血液。
麻黄汤
祛风散寒,解表止汗,治疗感冒。
金匮肾气丸
补肾养精,增强性功能,缓解阳痿早泄。
归脾汤
补益脾气,温化湿邪,治疗脾胃虚寒。
《常用中药和方剂》PPT 课件
# 常用中药和方剂
导言
- 中药的历史和意义 - 中药的分类和应用
常用中药
人参
活血益气,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黄芪
补气养血,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
熟地黄
滋补肝肾,益精血,补虚乏。
川芎
活血化瘀,舒经止痛,治疗痛经。
丹参
活血消肿,舒经止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何首乌
补肝肾,乌发养颜,延缓衰老。
滋阴补血,调理月经,缓解女性不适。
十全大补汤
补气养血,增加体力,改善疲劳。
清热解毒汤
清热凉血,解毒祛痘,治疗热毒病。
胃苓散
健脾和胃,止呕止泻,治疗脾胃虚弱。
消渴飲
滋阴清热,解毒生肌,调节血糖。
肝胆汤
清热解毒,利胆排石,预防胆囊疾病。
结论
1 最佳选择
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和方剂。
2 优劣比较
不同中药和方剂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上各有优劣。
3 安全性
合理使用中药和方剂能够确保安全性并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
本草纲目
当归
活血调经,缓解痛经,补血养颜。
天麻
清热止痛,镇静安神,改善失眠。
桂枝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治疗感。
方剂
四物汤
调血行经,缓解痛经,滋养血液。
麻黄汤
祛风散寒,解表止汗,治疗感冒。
金匮肾气丸
补肾养精,增强性功能,缓解阳痿早泄。
归脾汤
补益脾气,温化湿邪,治疗脾胃虚寒。
《常用中药和方剂》PPT 课件
# 常用中药和方剂
导言
- 中药的历史和意义 - 中药的分类和应用
常用中药
人参
活血益气,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黄芪
补气养血,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
熟地黄
滋补肝肾,益精血,补虚乏。
川芎
活血化瘀,舒经止痛,治疗痛经。
丹参
活血消肿,舒经止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何首乌
补肝肾,乌发养颜,延缓衰老。
《常用中成药》课件
利用新型制剂技术,如纳米技术、脂 质体等,改善中成药的溶解度、生物 利用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 安全性。
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扩大适应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中成药的适应 症将不断扩大,涵盖更多种类的 疾病,满足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
。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中成药 的个体化治疗将更加受到重视,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小儿维生素与矿物质
主要用于补充小儿所需的维生素和矿 物质,提高免疫力。如小儿善存片、 小儿钙铁锌口服液等。
CHAPTER 03
中成药使用注意事项
中成药的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总结
详细描述中成药在与其他药物或 食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发生的相互 作用和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实例
提供几个具体的中成药配伍禁忌 实例,说明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 果。
与西药联合应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将更加普 遍,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 应。
中成药在全球市场的推广与普及
01
02
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 动中成药的国际化和标准 化,提高其在全球市场的 认知度和接受度。
跨国推广
通过跨国推广和营销策略 ,扩大中成药在全球市场 的销售和应用范围。
常用中成药分类
内科用药
01
02
03
04
感冒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 、头痛、咳嗽等症状。如板蓝 根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咳嗽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 状。如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
等。
消化系统用药
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胃酸、消 化不良等症状。如三九胃泰、
香砂养胃丸等。
心血管系统用药
1.11.方剂与中成药方剂学解读
一是对古代一大批重要方书进行校刊出版,为学习和研究古方、方 剂与中成药提供了极大便利;彭怀仁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为 杰出代表。
二是在教学方面,编写了不同层次的方剂与中成药教材,为培养大 批的中医药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了药品质量监督与管理。输《入相中关标华题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四是新剂型的开发与应用。 五是方剂的实验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六是中成药新药开发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课堂练习
1、被后世医家誉为“方书之祖”的是( )。
A 五十二病方 B 黄帝内经 C 伤寒杂病论 D 千金翼方
“方书之祖”
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输入证相治关标之题 ”
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 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323个方剂。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后备急方》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单方510首、复方494首
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中风、溺水、外伤、中毒等)
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甜酒)
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
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输入之相关”标题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提出制方理论: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临床辩证论治的基础
方剂又称“药方”、“医方”,是医 生根据病人的病情临症组方,突出个 体针对性,其组成、主治、剂型都随 病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加减灵 活、善于变通等特点,专为某一患者 使用。
中成药与西药之间的区别
相同点:二者均属成品制剂。 不同点: 西药:针对“病”进行对抗治
二是在教学方面,编写了不同层次的方剂与中成药教材,为培养大 批的中医药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了药品质量监督与管理。输《入相中关标华题人民共和国药典》等 四是新剂型的开发与应用。 五是方剂的实验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六是中成药新药开发与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课堂练习
1、被后世医家誉为“方书之祖”的是( )。
A 五十二病方 B 黄帝内经 C 伤寒杂病论 D 千金翼方
“方书之祖”
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输入证相治关标之题 ”
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5首, 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323个方剂。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肘后备急方》
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单方510首、复方494首
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中风、溺水、外伤、中毒等)
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甜酒)
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
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寒者热之,热者寒输入之相关”标题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提出制方理论: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二、两汉时期
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临床辩证论治的基础
方剂又称“药方”、“医方”,是医 生根据病人的病情临症组方,突出个 体针对性,其组成、主治、剂型都随 病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加减灵 活、善于变通等特点,专为某一患者 使用。
中成药与西药之间的区别
相同点:二者均属成品制剂。 不同点: 西药:针对“病”进行对抗治
最新4方剂与中成药第五章(1)教学讲义ppt
清上
竹叶 --清上焦之热 佐
薄荷 --清头目,利咽喉
臣2 -大黄 芒硝
佐使 甘草 白蜜
泻热通便 生津润燥
泻下
• 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 配伍特点:清上泻下,以泻代清。 • 辨证要点: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
胆道感染、急性黄疸型肝炎等 属上、中二焦火热者。 • 使用注意:1、中病即止,免伤脾胃
三、特点:
1、组方多用大黄。 2、针对肠胃病证。 3、以大便通利为效。
第一节 寒下
功效:泄热通便 适用病证:里热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不通,腹部胀满疼痛或痛而拒按,
或高热谵语,或厥逆,舌苔黄厚,脉实。
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和用法:
大黄---12g、厚朴---24g 枳实---12g、芒硝---
主证病机分析:
肝胆火旺,实火上攻:心烦不宁,
肝实 胆热 火內 旺结 ,证
头晕目眩, 耳鸣耳聋, 胁肋疼痛
热结大肠: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功用:泻火通便
方解:
龙胆草
君 大黄
芦荟
倾泻肝火,通便泄热,导热下行
黄芩、黄连
臣 黄柏、栀子
泄三焦之火
青黛 -------------- 助龙胆草清肝泻火
佐 当归----------------补血养肝,润肠
2、孕妇、体虚者慎用
方歌
凉膈散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第二节 润 下
• 功效:润下通便 • 适用病证: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 • 症见:大便干燥,难以排出,或兼身热口
干,舌燥少津。
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 Ⅱ类
主证病机分析: • 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 • “脾约”:“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
方剂与中成药课件
主证病机分析: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 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脉实有力。
三、里热证
二、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 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热结为本质,旁流为假象。以大承 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属“通因通用”治法。 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气不 能 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本方治疗,属 “寒因寒用”治法。
三、特点:
1、组方多用大黄。 2、针对肠胃病证。 3、以大便通利为效。
四、作用—通便攻邪 • 1、荡涤实热 2、祛除寒积 • 3、攻逐水饮 4、润燥导滞 五、适应证—肠胃里实证
• 1、实热积滞证 2、寒冷积滞证 • 3、蓄水证 4、肠燥积滞证 • 燥屎、冷积、瘀血、宿食、痰饮、虫积
六、分类 1. 寒下—泻热通便、活血祛瘀—实热积滞证 2. 温下—温里散寒、攻积通便—寒冷积滞证 3. 润下—润肠通便导滞—肠燥积滞证 4. 逐水—攻逐水饮—蓄水重证 5. 攻补兼施—攻邪扶正—正虚里实
•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
胀较明显者。
三承气汤比较?
方剂鉴别
大承气汤
硝黄枳朴
峻下
小承气汤
黄枳朴
轻下
泻热通便
调胃承气汤
硝黄草
缓下
方歌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 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2、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 组成: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芒硝半升 • 功用:缓下热结。 •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
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痛,或 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 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方剂与中成药第三章
(九)合剂 (含口服液)
系指要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 提取,经浓缩制成的液体制剂。 特点:用量小,易吸收,口感好,作用迅速, 质量稳定,携带方便,以保存,但成本比 较高。
(十)胶囊剂 系指将药材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 料填充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 制剂,可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和 肠溶胶囊等,主要供口服用。中药胶囊剂 品种很多,其中以硬胶囊为大多数,临床 常用的有牛黄解毒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等。 常用的软胶囊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第三节 中成药常用的剂型
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 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中成药的
常用剂型主要包括两类: ①中药传统剂型,如丸剂、散剂、内服膏剂(膏滋)、 酒剂、露剂、胶剂、膏药等; ②中药现代剂型,如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 合剂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成药的剂型 日益丰富,其剂型选用常遵循三效(速效、高效、 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 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 目前主要常用剂型如下。
二、中成药命名 (一)传统命名 1、按成方药物组成命名 如香连丸“黄连(吴茱萸制)、木香”“清热化湿, 行气止痛”、参苓白术丸“人参、茯苓、白术(麸 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 砂仁、桔梗、甘草”“健脾、益气” 2、按成方的功效命名 如补中益气丸、逍遥丸“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 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疏肝健脾,养血调 经” 3、按成方来源、创始人、产地命名 如金匮肾气丸、王氏保赤丸、云南白药“蒲黄、白及、 田七、淮山药”
1.蜜丸 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有补益、防腐、矫味作用, 能增加药物滋补作用。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 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 以下的 称小蜜丸,如河车大造丸、柏子养心丸、乌鸡白凤 丸、牛黄清心丸等。
中成药定义-精品课件.ppt
Thank You...
You made my day!
---敢为天下先,勇争第一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 021年5 月2021 /5/2120 21/5/21 2021/5/215/21/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5/2 12021/5/21May 21,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 1/5/212 021/5/2 12021/5/21202 1/5/21
中成药·中成药发展过程
宋、金、元时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最早的成药药 典
中成药·中成药发Biblioteka 过程明、清、民国、新中国时期:
《普济方》、《本草纲目》
第二节 中成药使用知识
中成药·中成药使用知识
一、中成药的配伍应用: (一)中成药与中成药配伍 ➢ 相辅配伍 ➢ 相须配伍 ➢ 相制配伍
中成药·中成药使用知识
中成药
中成药·定义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 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 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
第一节 中成药发展过程
中成药·中成药发展过程
夏、商、周时期:中成药起源于战国 时期。
《五十二病方》已有中成药的记载
中成药·中成药发展过程
秦、汉、晋、隋、唐时期:
晋·《肘后备急方》首先使用“成药” 这一术语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5/212 021/5/2 12021/5/215/2 1/2021 11:57:18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5/21202 1/5/212 021/5/2 1May -2121-M ay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