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堂用讲解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劝学》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荀子的《劝学》,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劝学》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开启智慧之门,都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指导学习方法为目的,语言浅易,内涵丰富,对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劝学》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更是如此。
二,教学目标:依据大纲要求和高一新生实际水平,我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加强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掌握有关文言实虚词和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本文说理性很强,但不枯燥、单调,而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通过比喻的方式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鉴于此,我把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上,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在初中,学生对文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相对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根据大纲要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三组活动,并采用让学生朗读勾画圈点的方式,领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首先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让学生列举已知的劝学格言和好的学习方法态度等,由浅显的问题导入,能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发言奠定基础。
接下来我将以三个活动贯穿本堂课,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
活动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虚词,疏通文意。
具体操作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
并强调易错的字词,如槁暴,輮以为轮的輮,金石可镂的镂等,并趁机让学生释义和整理在笔记本上。
《劝学》教案打印版
《劝学》教案打印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劝学》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要观点和名言。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背景介绍:《劝学》是古代著名文学家荀子所写,旨在劝诫学子们努力学习。
文章主题:通过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和成长。
文章结构:文章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论证。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段落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
实践法: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名言。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
第三步:分析每个段落的内容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寓意,强调重要名言的应用。
第五步: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思3.1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或口头表达中运用文章观点和名言的能力。
3.2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和名言。
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教材:《劝学》原文和注释。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章背景和相关信息。
练习册:用于学生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的练习。
4.2 教学材料学生座位表:用于记录学生的座位和姓名。
教案打印版:用于教师参考和指导教学。
答题卡:用于学生回答问题和进行评估。
第五章:教学时间安排5.1 教学时间课时:本章教案共需45分钟。
《劝学》教案三篇
《劝学》教案《劝学》教案三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劝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
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板书)二、作者简介、解题1、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①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
2、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明确:劝勉、勉励。
《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
“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
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
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
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三、疏通文意1、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4、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文章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
(同时板书)6、重点讲解①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
)②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③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
《劝学》ppt课件48张
骐骥①一 跃,不能十步;驽马士 驾② ,
功 在 不 全 铷 ③而 全 之 朽 木 不 折 , 铷 而 不
舍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
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 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 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
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励学篇
赵恒(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劝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学
劝学
嘉陵一中君君老师
作者以《劝学》
为题目,勉励人们要 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 识,发展才能,培养 高尚的品德。
“劝”这个字统 领全篇,告诉我们这 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 学习的文章。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注意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 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3.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 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走近大师
荀子 (公元前313-238)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 帝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 学于齐,到楚任兰陵令,死后 葬于兰陵。
思路 与
论证 分析
学习的 意义
青出于蓝 提 高
冰寒于水
(5喻)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鞣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改 变
金就砺则利
则知 明而 行无 过矣
学习的 作用
(5喻)
《劝学》课件
《劝学》课件一、教学内容《劝学》选自部编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文言文《劝学》的原文进行解读,重点分析荀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劝学的深远意义。
涉及章节包括:文本解析、词语注释、句式分析、主旨提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劝学》的文本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实词虚词的运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词语的准确释义。
教学重点:荀子劝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劝学》原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名言警句引入,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让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
2. 文本解析:详细解读《劝学》原文,分析词语、句式,讲解难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体会劝学思想。
六、板书设计1. 《劝学》2. 重点词语: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等。
3. 劝学思想:学习的重要性、方法、态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翻译《劝学》中的名句。
b.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劝学思想的理解。
2. 答案:a. 名句翻译:略。
b. 劝学思想的理解: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荀子》其他篇章,了解荀子的思想体系。
b. 举办“劝学名言”手抄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词语的准确释义。
2. 劝学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3. 作业设计中的名句翻译和结合实际谈理解。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词语的准确释义1. 判断句:如“学不可以已”,讲解其句式特点,即主语+不可以+动词,表示坚决否定。
《劝学》教案课件
《劝学》优秀教案PPT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劝学》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2)学会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2)培养勤奋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劝学》全文的背诵和理解;2. 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3.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难点:1. 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领悟;3. 将文中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劝学》,理解文章大意,掌握基本知识点。
3. 讲解分析:详细讲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探讨学习方法。
5.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劝学》全文;2. 整理并总结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3.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劝学》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劝学》课件(共27张PPT)
端正态度、勤奋刻苦
劝
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什么意思
课下也要勤奋刻苦 :
• 1.完成《赢在课堂》。 • 2.背诵全文。
下一节课接着学,从 今以后好好学!
第二课时:
• 劝学中的比喻论证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 在突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之后,紧接 着用了“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 ,从 科学道理和自然现象两个方面论证了 人通过学习之后,必定是后可以胜前、今 可以胜昔。这完全符合新事物( 学习后的 人)胜过旧事物(不学习的人)的唯物辩 证法思想。这个道理,今天也仍然是正确 的。因为学习实在 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学问 与修养,而学习过程本身就是由旧变新的 过程。
• 为了进一步强调学习的重大作用,作者又用了“假 舆马”、“假舟 楫”比喻来说明“善假于物”的妙用:“ 非利足”、“非能水”,却能“致千里”、“绝江河”,其 原因就在 于借助外物的作用来帮助自己,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君子之所以有学识、有修养,就在 于能借助学习来
丰富 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
使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善假于物” 正是君子较常人高明的地方。学习既
增大,但听的人却听得很明白、清晰。
• 这 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
的,十分普通,但其寓义却说 明学习的显著效果——通过学 习接受前人知识,增长 才干。
学习就象人登上高处,见多识 广;而知识渊博的人就如“登高 而招”的人一样,很远的人都能 看得见他 ,也象顺风呼喊一样
,使听的人清楚明白。
“假舆马”、“假舟 楫”
知识,就达不到所谓“神明自得”
的地步,当然也就达不到远大的
教材解读-《荀子·劝学》知识点详解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居托身,(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六)翻译下列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接近磨刀石(经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4.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因而精神和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五、整理出自本文的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日三省、锲而舍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课堂导学-课中讲解学案一、图表知全局1.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析文本2..本文题为“劝学”,其中,“劝”为何意?以此为题,有何作用?3.课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它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4.朗读第二段分析:本段运用了五组比喻句,这几组比喻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5.朗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使用五个比喻句谈到了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6.朗读第四段思考:本段使用了十个比喻句,这十个句子,从意思上来看,可以分为几层?【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是继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
劝学初中教学试讲教案
劝学初中教学试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劝学》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劝学》的主要内容。
2. 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课文哲理的深入领会。
教学准备:1. 课文《劝学》。
2. 相关背景资料。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学习的重要性如何?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劝学》,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如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小组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学习主题,如“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等。
2. 各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讨论并总结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原则或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教师点评并鼓励。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短文。
2. 选做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劝学》,使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高一语文《劝学》完整课件
高一语文《劝学》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劝学》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为古代散文单元中的一篇。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文章的主题“劝学”,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具体包括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涉及勤奋学习、广交益友、虚心求教等要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关于学习的观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论证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论证方法的分析。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观点的把握,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出学习的重要性。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言实词、虚词,解释难点句子。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举例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劝学》2. 作者:荀子3. 重点词语:勤学、善问、虚心、广交益友4. 论证方法:对比、举例5.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选取一个段落进行详细解读。
2. 答案要求:正确理解段落内容,明确论证方法,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文章,如《论语》中的学习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学者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2. 论证方法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二、论证方法的分析文章运用了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劝学》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劝学》,学生 能够掌握基本的阅读、写 作技巧,培养良好的人文 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劝学》的基本内容、 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 评价《劝学》中的文学形 象、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增强文化自信。
作品影响
• 《劝学》作为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视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还被广泛引用和 传颂。在当今社会,人们仍然可以从《劝学》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3
《劝学》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
分段解析
文章共分为四段,每段内容各有侧重,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 的方法和学习的态度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回答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 流。
分组讨论
分组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成小组进行 讨论。
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观 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案例分析
选取案例
教师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
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荀子在政治上主张礼治与法治相结合,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礼义教化;在学术上, 他批判地继承了儒家学说,并吸取了法家、墨家等学派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思 想体系。
写作背景
•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为了应对这 一局面,各国纷纷进行改革,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 荀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深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 献。
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劝学》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一上册语文第十课《劝学》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一、课文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劝学》这篇古文的文化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意图;2.能够掌握古文的语言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3.能够运用古文中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古文中的文化背景、思想意图、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2.难点:理解古文中的深层意蕴和道理,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谈到“学习”这个话题,询问同学们对于学习的看法和体验,然后引导同学们探讨,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为什么有的人学习成绩好,有的人却差?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2)学习课文原文通过带着同学们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形象,让同学们理解古代的恋爱观和女性地位,同时探究诗歌的格律和节奏,从而考虑形式与内涵的关系。
(3)学习古文及注释教师让同学们读原文和注释,辅以简单的讲解和解释,使同学们能够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
(4)讨论中心思想通过讨论和提问,让同学们理解《劝学》的中心思想“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之力”,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努力学习,成为有志者。
(5)课堂作业要求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如何才能学好?并总结答案,下节课交流。
4.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实践,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古文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学习到了人生的道理和成功的密码。
三、知识点1.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男子供养家庭、战争打仗、统治天下,因此强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并认为妇女应该贞洁守分、勤勉持家。
因此,当时的女性很难受到很好的教育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2.语言表达1.古文的格律和韵脚:关关雎鸠、参差荇菜等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段落和重拍组合起来,形成韵脚韵尾的方式。
《劝学》说课稿三篇
《劝学》文章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加以阐述。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劝学》说课稿,欢迎阅读。
《劝学》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完成教学目标三,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四、三读文本鉴赏语言。
要求学生找出本文的比喻句,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句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二,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五、拓展迁移。
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讨论1:《劝学》告诉我们哪些道理?
四、说学法指导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点拨法——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点拨。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体现在利用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的过程中。
(2)合作学习体现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3)探究学习体现在质疑问难,与文本深层次对话的过程中。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课堂课件1
正字音
中(zhòng)
輮(róu)
有(yòu)
槁暴(gǎo pù)
参省(cān xǐng) 知(zhì)
跂(qǐ)
楫(jí)
蛟(jiāo)
跬(kuǐ)
驽(nú)
锲(qiè)
鳝(shàn)
螯(áo)
舆(yú) 砺(lì) 须臾(yú) 生(xìng) 骐骥(qí jì) 镂(lòu)
段第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学劝 唐 颜 真 卿
·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自古圣贤,盛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
—— 黄宗羲(清)
劝
荀
子
学
解题
劝:
劝,勉也。许慎《说文》 ● 勉励。 例:劝学 ● 说服,劝说。 例:劝谏 “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教材《劝学》课 堂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①中:两个均为符合、适合。 ②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 ③輮:使动,使…弯曲。 ④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当做。 ⑤其:代词,代前文的“木”。 ⑥曲:形容词作名词,曲度,弧度。 ⑦规:圆规。
译文: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成为 车轮,它弯曲得合乎圆规(画出来的圆形)。
在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后,文章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 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段第 二
劝学简单讲解教案设计思路
劝学简单讲解教案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劝学的概念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劝学的概念和意义;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劝学,为什么要劝学,劝学对学生的意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等方式,系统地讲解劝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内容。
3.分组讨论(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劝学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的思维。
4.展示交流(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从彼此的答辩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梳理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劝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劝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白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六、布置作业。
布置一篇关于劝学的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劝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及时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劝学》。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态度和方法,劝勉人们要努力学习。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学习之道”,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思考学习的价值、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劝学》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
同时,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和论证方法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典范之作。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文言词汇和复杂的句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劝学》教学教案
《劝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劝学》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作者朱熹的背景及作品的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重要性;(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劝学》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3. 作者朱熹的背景及作品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难点1. 《劝学》文中较为深刻的哲理的理解;2.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3. 诗词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作者观点;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4. 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朱熹及其作品《劝学》的历史地位;2. 文本解读: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要词汇和句式;3. 诗句赏析:品味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4.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学习难点;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劝学》全文的理解和背诵情况,以及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评估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是否激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七、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古代文献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和作品的直观理解。
《劝学》课堂用
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 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而 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 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 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 能看见;顺着风呼喊, 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 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 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 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 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 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 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 借助外物罢了。
名句默写答案
1、圣心备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用心一也
高考链接之二文言现象
分六类归纳积累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 四、特殊句式: 五、常见虚实词: 六、出自本课沿用至今的成语
不积跬步 不积(反) 不积小流 不持(反)骐骥一跃 持(正) 驽马十驾 舍(反) 锲而舍之 不舍(正)锲而不舍 专(正) 蚓 不专(反)蟹
4、学习的方法
和态度(10喻)
坚持
4喻
专心
2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类,
积土成山,风雨 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积善 成德,而神明自 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 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 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 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 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 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 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 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 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 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 停止。
10-1《劝学》(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教学目标
1.仿照《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策划班级版《典籍 里的中国》,由此深入了解荀子的学习之道,深挖典籍 中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2.对《劝学》的文本内容进行积累、梳理,能思辨 性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壹 ”专家“请就位——访谈间里话荀子
《典籍里的中国 ·劝学》
节目环节
贰 ”观众“请就位——典读会精解《劝学》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学习的态度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弥补不足
善于积累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活动任务4】《劝学》是古代的论说文,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运用了比喻、对 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 些论证方法的好处。
学不可以已 (中心观点)
《劝学》
论述内容 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作用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主要思想
荀子履历表
姓名 别名 著名弟子 生活年代 主要生活经历 主要成就
主要作品 主要思想
荀子履历表 荀况
荀子、荀卿、孙卿 李斯、韩非
战国时期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0
《荀子》
他反对迷信,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 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 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 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提出“人性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 ,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荀子为了揭示后天学习 的重要意义,因此他创作了《劝学》 一文,通过《劝学》来鼓励人们通 过学习去改变不良的思想和不正确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浮华的表面吸 引眼球而是用潜在的魅力打动人心。韩 国的言情小说,颓废的网络文学,千篇 一律的校园散文,令人眼花缭乱的武侠 志怪,它们林林总总地占据着书店的各 个角落。人们争抢着去买、去读,紧紧 跟随着潮流的脚步。然而在这片虚华的 背后呢?却是掩饰不住的空洞和空泛。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
故木爱绳则直,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 金就砺则利,君 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
子博学而日参省 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乎己,则知明而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
行无过矣。
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
吾尝终日而
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 了。
思矣,不如须 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日思索; 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
吾尝跂而望矣, 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
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 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 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 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 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
海。骐骥一跃, 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
不能十步,驽马 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 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
锲而舍之,朽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
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常用虚词: 于之而
常用实词: 绝强假望闻疾
出自本课沿用至今的成语 青出于蓝 锲而不舍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论 证
第二段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必要性 改变自己 (为什么要学习)
结
第三段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重要性
不如登高之博 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
见也。
阔。
登高而招,臂非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 加长也,而见者 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
远;顺风而呼, 能看见;顺着风呼喊,
声非加疾也,而 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
闻者彰。假舆马 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
者,非利足也, 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
而致千里;假舟 楫者,非能水也,
木不折,锲而 止,腐朽的木头也不
不舍,金石可 能刻断;不停地刻下
镂。蚓无爪牙 去,金石也能雕刻成
之利,筋骨之 功。蚯蚓没有锋利的
强,上食埃土, 爪牙,坚强的筋骨,
下饮黄泉,用 却能上吃泥土,下饮
心一也。蟹六 泉水,是因为它心专
跪而二螯,非 一;螃蟹有六条腿,
蛇鳝之穴无可 两只大夹,然而没有
寄托者,用心 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
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 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 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
而绝江河。君子 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
生非异也,善假 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
于物也。
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
兴焉;积水成渊, 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
蛟龙生焉;积善 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
成德,而神明自 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 以至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
无声的经典,它不靠时下的潮流彰 显美丽,而是用内在的价值守住一份永 恒。经典的画作没有漫画那般唯美绚丽, 却在朴实的画面中启迪人们思考;经典 的画作,没有照片那般真实精致,却在 宁静中给人别样的享受。
它们静静地悬挂在美术馆墙壁上的 玻璃罩内,等待着与你的目光相遇。拉 斐尔的《吻》是爱情的献礼;波堤切尔 的《西斯廷圣母》是亲情的温馨;梵高 的《向日葵》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2007高考优秀作文《无声的经典》
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 柔情;
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 哀怨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积累
4喻
坚持
4喻
积土成山 积(正) 积水成渊
不积(反)
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不持(反)骐骥一跃
持(正) 驽马十驾
舍(反) 锲而舍之
不舍(正)锲而不舍
专心 专(正) 蚓
2喻
不专(反)蟹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将人分为普通人、“君子”、“圣人”三类, 教材“君子”注释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是学习使:普通人--君子--圣人 人性恶--积善--成德――得神明――备圣心
1 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 字数不少于800
全诗如下: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无声而静默 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一本本古 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 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迈者的气 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 的不羁;_ _ _ _ ; _ _ _ _。…… 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 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 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 与思考。
四、特殊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 而于蓝青。
②而寒于水――而于水寒。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 而日乎己参省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 利爪牙,强筋骨
省略句: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判断句: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党羽。帮凶。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寄放,托身 今:
付托,寄寓 ⑥輮以为轮 古:以(之)为,把(它)做成
今:用于对人或事物作出判断。 ⑦假舆马者 古:借助 今:与“真”相对
三、词类活用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作动词。 游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 向上,向下
比喻论证: 设喻的基本原则:“以其所知,喻其所不
知” 把抽象的道理借助20个比喻句,说得明白、
具体、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近,既有说 服力又有感染力,使读者容易接受。
对比论证: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一正一反形成
鲜明对比,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
第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论 证
躁也。
身,是因为它心浮躁
的缘故。
荀子
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 期赵国人,名况字卿。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通称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韩非和李斯都是 他的学生。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 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与孟子主张“性善论”不同,荀子持“性 恶论”。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心灵的洗 礼……经典,不需要潮流作衬,它们无 声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荡涤着人们的 心灵,拥有永恒的力量。
无声的经典,像是剥开石榴时往外 散的透明果实,落在你最不在意的脚边。 被阳光晒成褪色却始终青涩的粉红,重 拾起来,生命温暖如昔。于是我们呼唤, 呼唤“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无声的 经典。
而静默地等待着人们的光顾。信手翻开 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 住你的心灵: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 是豪迈者的气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 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杨柳 岸,晓风残月”是婉约者的柔情;欧阳 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是相思者的的 哀怨……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 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 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 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第二段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 必要性 改变自己 (为什么要学习)
结
第三段 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重要性
构
(学习的实质)
方法
第四段 学习的
专心坚持积累 操作性
态度
(应如何学习)
写作特色
逻辑性强 深入浅出 (善于使用比喻) 对比鲜明 入题快捷
积累·整合
分六类归纳积累
一、通假字: 二、古今异义 三、词类活用 四、特殊句式: 五、常见虚实词: 六、出自本课沿用至今的成语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 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 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 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 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 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 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 本性。
一、通假字: (三会:本字,通假字,意思)
①輮以为轮 通“煣” 使弯曲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又” ③知明而行无过 通“智” 智慧 ④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 资质,
禀 赋
二、古今异义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广博地学习 今: 知识、学识的渊博
②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制品 今:黄金 ③蟹六跪而二鳌 古:蟹腿 今:跪下 ④蚓无爪牙之利 古:爪子和牙齿 今:坏人的
理清思路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青 提高
冰
2、学习的意义
直木
(5喻) 改变 木
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 矣。
3、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
(5喻)
跂而望 见之博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学习的方法 和态度(10喻)
《荀子》由荀子和弟子所著,现存32篇。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 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 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 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 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 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٠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 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٠德育目标 ٠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 持”“专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