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顺雄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新解读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要点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要点前言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中国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亚型。
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的数据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5%。
中国脑动脉狭窄存在显著的分布特点,即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
据统计,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占到46.6%。
关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
因此,自2012年以来,相关领域的专家相继颁布了《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这些专家共识和指南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脑动狭窄这类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传统的形态学评估发展到对脑组织病理生理学评估(侧支循环、脑血流及脑代谢)。
目前的医疗模式已经逐步转化为以循证医学为辅助的精准医疗时代,大量的国内高标准临床研究已经陆续公布于世,为国人的脑血管病治疗提供指导,许多新发表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了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尚未被写入指南及专家共识。
1 概念1.1 颅内外动脉狭窄与症状性脑血管事件1.1.1 颅内/外动脉狭窄为规范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定义,首先需界定颅内、外动脉的范围。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指以上动脉出现一处或多处狭窄率50%~99%的病变。
狭窄率的测量结果与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狭窄率计算方法密切相关。
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Ⅰ类
B级
①如血压≥220/120 mmHg,在最初的24 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 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 的
Ⅱb类
B级
2 血管内治疗且没有合并症,
需要紧急降压治疗的患者: ②如血压<220/120 mmHg,在最初的48~72 h内启动或重新启动降压治 疗对于预防死亡或重度残疾无效
Ⅱb类
A级
Ⅱa类
B级
SAH血压管理推荐意见
序号
推荐意见
1 避免用力及过度搬动,保持排便通畅,可能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
平稳地将收缩压维持在<160 mmHg是 合 理的。
2
将收缩压降至<130 mmHg可能是有害的。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Ⅰ类
B级
Ⅱa类
B级
Ⅱb类
B级
出血性卒中的血压控制
缺血性卒中治疗时机及血压治疗靶目标
与迟发性脑缺血风险增加相关,SAH住院死亡患者的入院时MAP显著低于存活的患者 [(102.3±16.4)mmHg vs.(106.4±15.3)mmHg,P=0.026)]。 ➢ 对SAH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同时,应避免血压过低造成缺血性损害。
脑出血血压管理推荐意见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术中建议保持血压≤180/105 mmHg,术后根据患者的血管再通状态对血压进行管理。 ③ 机械取栓患者:对于因大 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的患者(伴或不伴静脉溶栓),建议血管
内治疗前血压控制在180/105 mmHg以下,术中收缩压控制在140~160 mmHg。
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
➢ 未再灌注治疗患者的血压管理: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启动或恢复降压治疗时 机需个体化评估。当血压<220/120 mmHg,最初72 h内监测血压,不需要降压治疗;当血压 ≥220/120 mmHg,在最初的24 h内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合理的。
2023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2023申国颅内动脉粥样砸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摘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性ICAS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旦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症状性ICAS患病率更高。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改进了研究设计方案,基于中国人群重新评估了血管内治疗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ICAS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该文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来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 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真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中的构成比因人种和国别而不同,在欧洲和北美该比例为10%~16%,在巴西约为39%,在亚洲则高达65%1]。
近20余年来,虽然ICAS的药物治疗从冠状动脉领域借鉴了大量经验,但北美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stenting vs. aggressive medi c 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 SA MMPRIS)石ff 究的结果显示,即使进行了积极的强化药物治疗,仍高约10%的ICAS患者存在卒中复发[习。
此外,在真实世界条件下,ICAS相关卒中复发的风险也高达20%以上[3-4)。
如何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CAS的介入治疗为此应运而生。
中国作为全球ICAS高发地区,号|领着全球ICAS临床研究的方向。
本文拟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未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i阐述。
1循证医学证据I CAS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来自S AMMPRIS研究、颅内球囊扩张支架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the Vitesse intracranial stent study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V ISSIT)研究和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 hina angiopla 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CASSISS)研究[57。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原因及病理改变,众多研究证实中国患者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
最近我国大样本观察研究发现颅内动脉早期狭窄≥70%是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而且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多,复发风险也明显增加。
所以,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准确评估风险?如何更好的管理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危险因素?如何给予抗栓治疗方案?支架治疗和药物治疗该如何选择以及效果如何?为此,《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组织专家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血管狭窄血管内治疗最新进展进行回顾,力求针对目前临床治疗方面较为混乱的认识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供国内同行参考。
美国10%缺血性卒中患者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在中国这一比例超过30%。
研究显示对于狭窄≥70%的患者,症状性狭窄的动脉供应区1年卒中复发率高达23%。
近期一项关于中国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研究(CICAS)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46.6%(其中19.6%患者合并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研究同时显示伴随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且住院时间更长,且1年卒中复发率伴随狭窄程度增加而升高(无狭窄患者为3.34%,50%——69%狭窄患者为3.82%,70%——99%狭窄患者为5.16%,完全闭塞患者为7.40%)。
因此探索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方法及对该人群实施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药物治疗关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药物治疗一直存在争议,WASID研究显示应用华法林及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狭窄血管供应区1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1%及12%,显示了单纯药物治疗对疾病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同时发现华法林治疗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即针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二级预防抗凝治疗并无优势,因此药物治疗的焦点指向了抗血小板治疗。
尹顺雄 多发性硬化
4)影像重于体征而体征重于症状。10-59岁才考虑MS。
脱髓鞘 T2的 “煎鸡 蛋”样 表现
脱髓鞘T1的黑洞症
一、概 述
1.定义: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
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
2.主要临床特点为: ①本病以亚急性起病多见,多在成年早期发病(10-50岁之 间),女性多于男性。(2版P236) ②神经功能障碍反复发作,多次缓解复发,病情每况愈下;
①一个半综合征,是多发性硬化的重要体征。(7版P261) ②旋转性眼球震颤常高度提示本病。
五、临床表现
3.脊髓
大约5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1个肢体无力、麻木、刺痛感。
另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 ①不对称痉挛性轻截瘫。 ②感觉障碍包括深感觉障碍和Romberg征。 ③主神经功能障碍:直肠、膀胱和性功能障碍一般不单独出
②年轻人短暂性面部感觉缺失或三叉神经痛常提示多发性硬
化(特别是双侧性高度提示,5版P190),是三叉神经髓
鞘及髓内纤维受累所致。 ③2%-3%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病程中有1次或多次癫痫发作, 为邻近皮质的白质病灶所致。 ④患者屈颈时可出现一阵阵由脊背向下肢足底放射的触电感,
称之为Lhermitte征(Lhermitte sign),是因屈颈时,脱髓
一、概 述
③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同时存在着两处以上的病灶)和病程
的时间多发性(两次发作的间隔至少1个月)。(2版P237)
④少数单病灶征象(空间),单相病程(时间)多见于以脊 髓症候起病的和病势凶险的急性多发性硬化 ⑤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脑干、小脑 和脊髓。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最常见。
量增加与鞘内免疫反应以及血脑屏障破坏有关。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
颅内动脉狭窄为50%~69%的年卒中风险为6%,狭窄为70%~99%的年卒中风险高达19%,而症状性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年卒中风险可达23.4%。
颅内大动脉闭塞除引起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外,还有更高的卒中/TIA复发率。
对于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即使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其一年内卒中/TIA复发风险(7.27%)仍显著高于颅内大动脉狭窄(重度狭窄复发率为5.16%,轻度狭窄为3.82%)或无狭窄(复发率为3.27%)患者。
此外,颅内大动脉闭塞还能导致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神经科工作者一直在探索有效、安全的非急性期颅内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
1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概念1.1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在心血管领域,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有严格的定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完全无前向血流通过,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0级,且临床判定血管闭塞时间≥3个月。
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目前尚无人群冠状动脉CTO发生率资料。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群中,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的18.4%~52.0%,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由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均由斑块破裂急性发展而来,而在急性期无论从临床症状还是从实验室检查、心肌电生理检查均很容易诊断,因此通常都能确定患者急性期闭塞的准确时间。
1.2 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相比冠状动脉慢性闭塞,颅内大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情况就复杂得多。
首先,从发病机制上,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机制除了原位斑块破裂导致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发展而来之外,其他机制还包括栓塞、血管夹层及脑血管炎等;第二,由于脑组织供血的代偿、动脉闭塞部位的不同,部分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被患者忽略,同时也很难像冠状动脉闭塞那样从简单的血液检查、心肌电生理检查得到明确诊断。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颅内动脉高密度征
MRI/MRA
• MRI T2相的“开花征” 伪差(Blooming Artifact)对血管内血栓形成有 提示作用
• SONIA研究中,TOF-MRA 对于狭窄程度为50%~99%颅内动动脉的 检测阳性预测值为66%,阴性预测值为87%。MRA有可能过度估计颅 内动脉的狭窄度,骨性伪差、血管转折或卷曲以及血流速度缓慢或者 太快,都可能造成MRA 假阳性
有创性检测DSA。
TCD • 是一种廉价、可床旁使用、易重复操作的检测手段。 • 适用于颅内高度狭窄/闭塞性血管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动脉
粥样硬化累及颅内血管的常见部位以及主要侧支循环开放等 均可以由TCD来探测和评估。 • MES监测已成为检测易损性斑块和卒中事件的重要手段。 • TCD的另一优点是便于随访评估sICAS治疗效果
抗栓治疗 sICAS患者症状发生时间越短,复发风险越高, 因此应该尽早启动抗栓治疗
抗凝治疗 WASID结果显示华法林在sICAS患者预防脑卒 中或血管性死亡事件方面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有更高 的严重出血风险,提示在sICAS窄患者应优先应用阿司 匹林而非华法林
FISS-tris研究的亚组分析提示那屈肝素钙改善了以下患者 的预后,较老龄患者、发病时未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者、症状性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
• 突发血栓形成性MCA闭塞可在MCA区域产生相对较大的梗死灶。 但与心源性栓塞性梗死相比,MCA 粥样硬化很少引起累及整个 区域的恶性梗死,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有关。
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
• ACA区域:ACA区脑梗死较少,占所有脑卒中3%以下。同 MCA 区域脑梗死一样,来自心脏和近端ICA 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的栓子, 被认为是该区域梗死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亚 洲人群中,ACA 动脉粥样硬化似乎是该区域梗死的更重要 原因。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多学科联动影像指导下脑血管病的诊疗进展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多学科联动影像指导下脑血管病的诊疗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降脂类药物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进展 (1)二、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3)三、烟雾病的现状及未来 (5)四、抗癫痫药物治疗 (7)五、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合并冠心病诊治 (9)六、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进展 (11)七、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13)八、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术后管理 (15)九、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 (17)十、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19)十一、脑卒中后癫痫 (22)十二、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3)十三、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弹簧圈选择 (25)十四、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27)一、降脂类药物在脑血管病的应用及进展1.下列关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说法有误的是()A.轻度肝功能不全或轻至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均无须调整剂量B.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一过性,主要表现为头疼和消化道症状C.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也可发生转氨酶增高和肌痛等不良反应D.可用于妊娠期E.禁用于哺乳期参考答案:D2.核酸化学修饰造就了Inclisiran独特的“胞内缓释系统”,从而实现()的超长药效A.一年一针B.一年两针C.一年三针D.两年一针E.两年三针参考答案:B3.下列关于脑卒中说法有误的是()A.LDL-C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可引起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B.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较高,二级预防可降低复发率C.LDL-C不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D.降低LDL-C水平可降低卒中新发/复发风险E.降脂治疗始终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基石之一参考答案:C4.《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明确指出依折麦布与中-高强度他汀类药物联用时,LDL-C降幅可>()%,且不增加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5.国内外权威指南将()药物作为降脂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A.他汀类B.胆固醇吸收抑制剂C.PCSK9抑制剂D.贝特类E.烟酸类参考答案:A二、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1.根据CAS评分系统,斑块<()mm,为低风险斑块A.0.5B.1C.2D.3E.4参考答案:C2.典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局部管壁偏心增厚,其定义是:动脉断面上管壁最厚处的厚度大于最薄处厚度的()倍A.1.5B.2C.2.5D.3E.3.5参考答案:B3.大脑仅占体重约()%A.1B.2C.5D.6E.8参考答案:B4.颅内管壁MRI技术的优势不包括()A.缩短扫描时间B.提高空间分辨率C.减少图像信噪比D.增加图像信噪比E.可实现高质量三维成像参考答案:C5.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隐源性卒中患者行MRI管壁成像,发现部分患者存在偏心性斑块,且易损A.30B.40C.50D.60E.70参考答案:C三、烟雾病的现状及未来1.下列关于烟雾病的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脑底异常血管网症B.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的进行性脑血管疾病C.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与遗传、免疫、炎症等因素有关D.出血型及缺血型烟雾病的发病年龄不存在差异E.目前尚未发现可以延缓或者逆转病情进展的特效药参考答案:D2.下列关于烟雾状血管的病理改变说法有误的是()A.弹力膜的降解B.中膜变厚C.纤维蛋白的沉积D.继发性形成微动脉瘤造成出血E.继发性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导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参考答案:B3.烟雾病好发地区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E.大洋洲参考答案:A4.烟雾病主要累及的血管是()A.颈内动脉系统B.眼动脉C.大脑静脉系统D.椎基底动脉系统E.豆纹动脉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属于烟雾病的典型症状()A.认知功能障碍B.癫痫C.偏瘫D.眼底改变E.舞蹈样运动参考答案:C四、抗癫痫药物治疗1.下列关于拉考沙胺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说法有误的是()A.生物利用度低B.达峰快C.半衰期长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E.无活性代谢产物参考答案:A2.下列关于苯巴比妥说法有误的是()A.出现最早的一个抗癫痫药物B.是一个广谱AEDsC.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镇静、攻击性、抑郁、认知障碍、注意力缺D.适合儿童使用E.儿童主要不良反应是多动症参考答案:D3.癫痫的首选治疗方法是()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生酮饮食D.中医治疗E.心理治疗参考答案:A4.下列关于左乙拉西坦说法有误的是()A.最有应用前途的新型AEDsB.适用于各年龄人群,所有类型的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自发性或继发性癫痫综合征C.是局灶性发作联合用药的首选药物D.不良反应很少E.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参考答案:E5.下列不属于抗癫痫药的是()A.卡马西平B.拉莫三嗪C.丙戊酸钠D.左乙拉西坦E.保泰松参考答案:E五、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TIA合并冠心病诊治1.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有≤2个危险因素,且10年风险<10%,属于()风险A.低危B.中危C.高危D.很高危E.极高危参考答案:B2.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可以分为()类A.两B.三C.四D.五E.六参考答案:B3.下列关于ACS相关IS/TIA的诊断要点说法有误的是()A.有危险因素B.确诊的ACSC.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的典型临床症状,且与ACS发病间隔≤4周D.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的MRI和MR血管壁成像特点E.静脉血可呈低凝状态参考答案:E4.世界卒中组织脑-心工作组指出,卒中-心脏综合征主要分为()类A.3B.4C.5D.6E.7参考答案:C5.下列对于ACS相关IS/TIA的急性期治疗说法有误的是()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治疗实施的紧迫性和时机、患者个体特征、心脑血管闭塞部位以及就诊医疗单位专业水平B.对于同时出现IS和AMI的患者,以适当剂量的rt-PA静脉注射,然后进行PCI和支架置入术(如有必要)是合理的C.对于同时出现IS和AMI的患者,在出现基底动脉闭塞或NSTEMI时,PCI优先于机械取栓D.ACS一旦诊断明确,建议尽早行PCI或CABG,尤其是那些同时合并TIA或视网膜缺血症状,而无AIS者E.对于异时性CCI患者,应先积极处理AMI,而后处理IS/TIA参考答案:C六、帕金森病药物治疗进展1.()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A.金刚烷胺B.左旋多巴C.司来吉兰D.恩他卡朋E.普拉克索参考答案:B2.下列关于帕金森病药的说法有误的是()A.是常见的运动障碍病B.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C.根据目前治疗手段,可以治愈D.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开始早期治疗E.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参考答案:C3.下列关于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原则说法有误的是()A.早期诊断,早期治疗B.遵循剂量滴定C.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D.强调个体化特点E.能突然停药参考答案:E4.下列属于MAO-B抑制剂的是()A.罗匹尼罗B.托卡朋C.雷沙吉兰D.罗替高汀E.金刚烷胺参考答案:C5.帕金森病在中医中属于“震颤”、“颤证”的范畴,其发病多因()所致A.肝肾不足B.气血两虚C.筋脉失养D.虚风内动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七、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1.下列关于VBD合并症的说法正确的有()A.可合并代谢综合征B.可合并合并免疫相关性疾病C.可合并其他血管畸形、动脉瘤D.可合并合并感染性疾病E.以上均正确参考答案:E2.下列干预VBD说法有误的是()A.是一种后循环血管变异性疾病B.VBD 的出血风险与动脉扩张的程度和速度有关C.VBD相关脑神经疾病为多个脑神经受累D.临床上发现VBD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并不罕见,可以合并许多其他疾病E.VBD起病隐匿,可无任何症状参考答案:C3.VBD的CTA诊断标准是当基底动脉超出斜坡或鞍背范围,或基底动脉分叉点超出了鞍上池层面,即可诊断为过度延长,基底动脉任意一点的直径大于()mm,即可诊断为扩张A.2B.2.5C.3D.4.5E.6参考答案:D4.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缺血性脑卒中B.出血性脑卒中C.脑干及颅神经受压症状D.梗阻性脑积水E.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参考答案:A5.VBD并发梗阻性脑积水较罕见,一般认为主要是延长、扩张的血管压迫了中脑导水管或()底部,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形成梗阻性脑积水A.左侧脑室B.右侧脑室C.第三脑室D.第四脑室E.蛛网膜下腔参考答案:D八、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术后管理1.脑水肿最危险的阶段在发病后48-72h内,且高达30%的患者在发病()h内出现症状加重A.6B.12C.24D.48E.72参考答案:C2.大脑中动脉1/3供血区低密度影,MR扩散加权成像提示脑梗死体积超过()ml,或中线移位等早期影像学征象提示发病6h内较多脑组织受累,预测可出现严重脑水肿A.40B.60C.80D.100E.120参考答案:C3.再灌注损伤临床表现包括()A.头痛B.高血压C.癫痫发作D.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4.从术后血压管理应该重视的时间点上来看,诸多研究提示MT术后血压与长期预后主要决定于前()小时A.4C.12D.24E.48参考答案:D5.下列不属于脱水药物的是()A.葡萄糖B.甘露醇C.高渗盐D.利尿剂E.人血白蛋白参考答案:A九、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1.对于RLS诊断需同时满足的条件说法有误的是()A.有活动双下肢的强烈愿望,常伴随双下肢不适感或不适感导致了活动欲望B.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出现在休息或不活动时,或在休息或不活动时加重C.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可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D.强烈的活动欲望及不适感在傍晚或夜间加重,或仅出现在傍晚或夜E.身体不适能单纯由一种疾病或现象解释参考答案:E2.对于卒中相关失眠非药物治疗描述不正确的是()A.积极处理卒中患者的失眠症状,以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并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B.睡眠卫生教育在卒中相关失眠治疗中作用不大C.认知行为疗法不仅有利于改善卒中患者失眠,而且有助于卒中患者疲劳、抑郁症状的缓解D.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卒中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E.个体化护理对卒中相关失眠有改善作用参考答案:B3.PSG监测是PLMS的主要诊断手段。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ymp鄄tomaticintracranialatheroscleroticstenosis,sICAS)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
sICAS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重要病因[1-2],尤其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更为突出[3-7]。
1流行病学在中国,33%~50%脑卒中和50%以上的TIA存在sICAS[3-4]。
其他亚洲国家如泰国、韩国和新加坡的脑卒中病例中,sICAS的比例也分别高达47%、28%~60%和48%[3,5-7]。
而美国每年脑卒中或TIA病例中,仅10%由sICAS所致[8]。
美国非洲裔、亚裔和西班牙裔也是sICAS的高危人群。
由于亚裔、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占世界人口的大部分,sICAS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血管病变,而颅外血管闭塞性病变在白种人中较为多见[3]。
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尸解资料均显示,颅内动脉硬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颅外血管病变,颅内大动脉病变还累及血管远端[9-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stractionangiography,DSA)研究显示中国脑梗死和TIA患者中43%~50.9%有颅内动脉狭窄,而在白人患者仅占14%[12-14]。
在中国、韩国、日本和新加坡人群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鄄nialdopplere,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鄄onanceangiography,MRA)研究均发现,sICAS比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其中以大脑中动脉狭窄(middlecerebralartery,MCA)为最常见[4,15-18]。
2危险因素由于评估颅内脑动脉的血管影像学技术的局限性,有关sICAS危险因素的研究比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少得多。
近年来,直接、无创性评价颅内血管系统状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TCD、MR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rtomo鄄graphicangiography,CTA)等的不断发展,促成了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探讨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
症 状 性 组 中 有 6 例 发 生 脑 卒 中,脑 卒 中 发 生 率 为 31.6%, 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P<0.05)。详见表 2。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疾病, 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尤其是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是亚洲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已有相关研究证明,症 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关 于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 研究尚较少 [2]。
本 文 引 用 格 式: 何 振 东 . 探 讨 无 症 状 和 症 状 性 粥 样 硬 化 性 大 脑 中 动 脉 狭 窄 的 预 后 情 况 以 及 影 响 因 素 [J]. 世 界 最 新 医 学 信 息 文 摘 ,2019,19(16):135,137.
0 引言
据相关研究发现,欧美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颅 外颈动脉狭窄,而亚洲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则是颅内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尤其是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目前 在我国,因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而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 每年发病率约为 7.0%-17.5%[1]。本文为研究无症状和症状性粥 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分别选取了 我院于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8 月收治的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 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各 19 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 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在基线期详细调查患者的病史及记录下相关临床诊治资料, 并对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针对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 脉狭窄患者给予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并进行脑血管一级预防,若 患者伴有其他病症则对症给药。针对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 脉狭窄患者行 TCD 或 MRA 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其大脑中动脉狭 窄情况,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通过定期随访的方式,包括电话随 访和来院检查,了解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情况、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 服药情况,并将之认真记录在册,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及
【全文】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专家共识
ICAS的治疗
③ 合并高血压的ICAS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降压治疗的启动时机及血压 目标值应个体化。如无特殊,长期血压控制目标宜<140/90 mmHg, 原则为逐步平稳降压(B-NR级证据,强推荐);选择降压药物应充分 考虑患者全身靶器官损害及对药物耐受性的情况,可优先考虑长效降 压药物(C-EO级证据,中等推荐)。
ICAS的治疗
▪ 推荐意见: ① 药物涂层支架治疗sICAS可能是解决sICAS再狭窄和卒中复发问题的新的治疗手
段。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及路径特点选择(B-R级证据,中等推荐)。 ②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sICAS可能是解决sICAS再狭窄和卒中复发问题的新的治疗手
段。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及路径特点选择,还需要更高级别证据证实(CEO级证据,弱推荐)。 ③ 对于症状性再狭窄患者,推荐优先选用颅内专用治疗sICAS的药物涂层支架 (C-EO级证据,弱推荐)。
低压、半顺应性球囊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C-LD级证据,中等推荐)。 ② 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技术操作上建议缓慢充盈和缓慢泄压,扩张后进行较长时间的
血流观察,出现限流性夹层或弹性回缩应进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治疗。建议球囊选 择直径为责任血管参考直径的50%~80%(亚满意扩张)(C-EO级证据,弱推荐)。
ICAS的治疗
ICAS的治疗
▪ ICAS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外科治疗因为 有较高的并发症,迄今没有得到全球范围内指南的推荐,而内科治疗与 血管内治疗一直在被探索以求证ICAS的最佳治疗。目前的证据仍然支持 内科治疗是ICAS的一线治疗方式。
(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管理 ▪ SAMMPRIS研究奠定了强化药物治疗在防治ICAS中的一线地位,包括
ICAS的治疗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后分析
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后分析周全;佟旭;李欣;曹亦宾【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prognosis of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es (sICAS) among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angshan. n<br>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hirty-on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prospectively and consecutively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who underwen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vascular lesions, all of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sICAS and the non-sICAS.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lfuence factors of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ICAS. n<br> Results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sICAS in in-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as 46.8%(108/231). Un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s at admission (odds ratio [OR] 0.872, 95%conifdence interval [CI] 0.775~0.980, P=0.022), hyperhomocysteinemia (OR 0.354, 95%CI 0.132~0.984, P=0.039) and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OR 2.597, 95%CI 1.123~6.004, P=0.026)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favorable outcomes of sICAS patients at 6 month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arterial stenoses (OR0.182, 95%CI 0.035~0.943, P=0.042) and occlusions (OR 0.156, 95%CI0.029~0.833, P=0.021) had more poor outcomes than those with mild arterial stenoses, and the patients with high baseline NIHSS scores (OR0.768, 95%CI 0.661~0.892, P=0.001) and hyperhomocysteinemia (OR 0.177, 95%CI 0.051~0.608, P=0.006) had worse prognoses, however, the patients receiving anticoagulative drug treatment (OR 7.714, 95%CI 2.440~24.389,P=0.001) had better outcomes at 6 months. n<br> Conclusion Nearly half of the in-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have sICAS in Tangshan. High NIHSS scores at admission, arterial severe stenoses/occlusions, hyperhomocysteinemia are the predictors of unfavorable outcomes, whereas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outcomes.%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的发生率和6个月预后情况。
(最全版)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解读
(最全版)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解读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上升。
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是指颈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狭窄或闭塞性疾病,CAD是老年人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年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工作中CAD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心内科、眼科、影像科等多科室都可能涉及的疾病。
因此,制定《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指导临床医生掌握其发病特点与防治原则对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小鹰教授牵头的《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枠编辑委员会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年第二期刊登了《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现将指南部分内容介绍评论如下。
中国人颈动脉解剖学特点根据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的程度,CAD病变程度分4级:<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
本专家建议中综合了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总结了国人的颈动脉解剖学特点,即主动脉弓分支类型主要分为A 、B 、C3型:A 型即正常型占(84.3±0.9)%;B 型由主动脉弓发出2支,即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共干和左锁骨下动脉,此型占(8.4±0.7)%;C 型由主动脉弓发出4支,从右向左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此型占(3.5±0.5)%。
同时,虽然颈内动脉包括颅内段,但是本建议并不不包括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患者的诊治。
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检查地位再认识CAD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果侧枝循环代偿良好,可无症状;若侧枝循环不良,可引起TIA 或脑卒中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预后:①较老龄患者、②发病时未持续服用抗血小板药
物者、③症状性后循环动脉狭窄患者。但抗凝治疗sICAS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抗血小板治疗
推荐意见: ①对于sICAS患者, 应该在发病后尽早启动抗血小
板治疗,并长期使用。可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 • • 起始阶段 进展 LDL 进入动脉壁 • 持续的LDL进入、氧化和 LDL氧化 内皮功能损伤 单核细胞参与,引发炎症 • 泡沫细胞形成 内皮功能降低 •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产生纤 维 • 血管炎症并形成脂质核心 • • • • 并发症 炎症加剧,脂质核心增大 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减少 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 不稳定斑块中的物质漏入血 管腔,引起急性血栓
PCA区域:PCA 区域梗死主要由栓塞引起,PCA粥样硬
化被认为很少发生。
(五)sICAS的评估和诊断
sICAS的评估内容:血管病变的形态学、侧支循
环和血流动力学。
评估方法:无创性检测TCD、MRI/MRA、CT
/CTA/CTP(CT灌注成像)和有创性检测DSA。
推荐意见: ①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 必须高度重视sICAS的评估 和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伴随块
平滑肌细 胞和胶原
CV事件
血栓出 血
10岁开始
30岁开始
40岁开始
50岁开始
Pepine CJ. Am J Cardiol. 1998;82(suppl 10A):23S-27S.
AS发生必备因素:LDL和单核/巨噬细胞(Nature 2008)
HDL主要通过影响胆固醇逆转运发挥作用
LDL致动脉粥样硬化;HDL抗动脉粥样硬化
单核细胞
LDL 黏附分子 MCP-1 LDL 血管腔 内皮细胞
HDL抑制黏附 因子的表达
被修饰的 LDL 细胞因子
HDL抑制 LDL的氧化
内膜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HDL 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与消退同在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 窄中国专家共识新解读
研究生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
尹顺雄
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区
目 录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形成及分级
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流行病学报告
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A狭窄定义、危险因
素、自然病程与预后、导致脑卒中的机制、评估
和诊断
四、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A狭窄的治疗策略
正常动脉
内皮功能不全
内膜增厚
动脉粥样化 的形成
不稳定斑块
破裂斑块
SPARCL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 或TIA 的复发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强化降脂(LDL-C 较基线下降≤ 50%)获益更多。针对颈动脉狭窄的亚组分析 提示他汀治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获益更为显著。不管基 线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如何(包括大血管病在内)均一致性 获益。
五、颅内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形成及分级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因
癌症 21% 慢性呼吸道疾病
11%
心脑血管疾病 50% 结核病 8% 疟疾 2% 糖尿病 3%
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CVD(占总死亡的45%)
Chronic diseases are not on the agenda. lancet 2005;366:1512-14
[31]Akins PT, Pilgram TK, Cross DT III,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stenosis from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y serial angiography [J]. Stroke, 1998,29(2):433-438.
四、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
窄的治疗策略
(一)血压管理
推荐意见: ①sICA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尽可能积极控制血压。 ②急性缺血事件后启动降压的时机、降压目标值应该采取个 体化原则。降压靶目标以达到一定降压比例比选择一定的绝
对数值更为安全。推荐一天内降压水平不要超过原有血压的
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一般应控制血压在130/80 mmHg或以下。 ③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选用,可在充分考虑病人全身靶器官 损害、病人耐受性等情况,可优先考虑基于长效CCB和ARB
②MRA和CTA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可以独立和准确地对
颅内动脉狭窄及其侧枝循环做出评估的检查方法,CE-MRA 较TOF-MRA 准确性更高。 ③TCD是具有良好费用-效益比的sICAS筛查工具,准确性与 操作者技术水平相关。
④有创的DSA不推荐为一线检查手段。有条件的单位在考虑
血管内治疗时可以选用。
[19] Solberg LA, McGarry PA. Cerebral atherosclerosis in Negroes and Caucasians [J]. Atherosclerosis, 1972,16(2):141-154.
三、sICAS定义、危险因素、自然病程
与预后、导致脑卒中的机制、评估和诊 断
LDL-C进入内皮下
内皮
危险因素越多,内皮功能损伤 越重,LDL-C越易进入内皮下
LDL-C
影响内皮功能的因素:
高血压; 吸烟; 高血糖 ……
LDL氧化导致斑块不稳定
氧化应激
斑块不稳定 正常LDL 氧化的LDL
泡沫细胞形成 单核细胞迁移 内皮粘附 化学趋化因子 自由基生成
Adapted from Walter MF, Mason RP. JACC 44:1996;2004
4.其他
对于sICAS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栓治疗缺乏研究,可
以选择联合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治疗。联合抗血小
板和抗凝治疗并非绝对禁忌。 对于sICAS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缺乏研究。可以选择①华
法令抗凝治疗(INR 2-3)、②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或③单
用阿司匹林治疗。
(三)调脂治疗 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启始、进展、并发症等阶 段均起重要作用
LDL-C: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系统性、进展性疾病 斑块破裂
单核细胞 LDL-C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氧化的 LDL-C 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 氧化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CRP=C反应蛋白;;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巨噬细胞
脂核
Decreased thrombosis • 减少血栓形成
平滑肌 细胞
(四)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HbA1C 低于7%或者在7%左右时,可以预防各种微血管
并发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如果一旦诊断糖尿
病,即早期开始控制在上述水平,大血管并发症 也可获益。
对于以下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有严重 低血糖病史、预期存活时间有限、有严重的并发 症或合并症、长期糖尿病史尽管采用相应的监测 和治疗措施,血糖控制仍然难以达标者。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2012)
(一)sICAS定义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sICAS) 是指: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动脉狭窄,并在狭窄动脉供 血区域发生过缺血性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sICAS是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尤其在中国和亚 洲人群中更为突出。
(三)自然病程与预后
sICAS的自然病程具有进展性和多部位损害的特点。 DSA 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ICA颅内段狭窄在随访7 年时 间内20%有进展,而大脑前动脉(ACA)、MCA 和大脑后 动脉(PCA)狭窄61%有进展,远远高于逆转的比率(ICA 颅 内段为14%,而ACA、MCA 和PCA 各为28%)[31]。
的降压策略。
(二)抗栓治疗
sICAS患者症状发生时间越短,复发风险越高,
因此应该尽早启动抗栓治疗。
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有关“抗栓治
疗失败”的问题
1.抗凝治疗
WASID结果显示华法林在sICAS患者预防脑卒中或血管性
死亡事件方面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有更高的严重出血风
险,提示在sICAS窄患者应优先应用阿司匹林而非华法林。
3.有关“抗栓治疗失败”的问题
对于存在阿司匹林“临床治疗失败” 的患者,不推荐华 法林抗凝治疗作为补救措施,换用其它抗血小板药物
或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对于多种
抗血小板药物方案“治疗失败”、又不能进行支架治疗者
的患者,联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缺乏充分的研究,应在
充分评估出血风险并严密监测的前提下慎重使用。
(二)危险因素
• 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新近研究认为代谢综
合征也是sICAS的危险因素,它与sICAS的相关性比其他
传统危险更为明显。
• sICAS与性别的关系有研究显示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早, 但女性病情进展较男性迅速[1] 。
[1] Caplan LR, Gorelick PB,Hier DB. Race. sex and occlu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a review [J]. Stroke,1986,17(4):648-655.
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危害巨大
缺血性卒/TIA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2006年中国慢性病报告
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