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 地理学0705)适用专业: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地理科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半年。

三、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5.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17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必修课(不少于16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90学时3学分I学期基础外国语课120学时4学分I学期2.专业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60学时 3 学分I学期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60学时 3 学分I学期湿地科学基本理论60学时 3 学分I学期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60学时 3 学分I学期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实践60学时 3 学分I学期城市规划理论问题60学时 3 学分I学期地理信息系统进展60学时 3 学分I学期注:每名硕士研究生至少从以上课程中选三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

地理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5.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交叉融合,协同发展。课程学习中力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 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论文工作环节力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训练,培养硕士生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 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地理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系统专业理论,独立从事地理学科教学的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 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骨干教师,为使学生成为未来教育家奠定教育理念、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基本规格如下: 1.热爱教师职业和地理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2. 具有较宽厚的地理专业基础,系统掌握中学地理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通过阅读 专业文献了解和掌握中学地理教育的国际动态与发展方向。 3.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实施能力,熟练的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地 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和教研能力。 4.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基础教育和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5.具有独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可 以是教学研究论文、研究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合格后记 6 学分。
本专业学位论文注重从地理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中选题,注重实证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 答辩等。 1.个人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 院备案。 2.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 于 8 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0)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地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与培养方式的实务性及可操作性。

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项目研究与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四、学分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实践四个模块。

学位基础课主要指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应掌握的基础类课程,包括公共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学位基础课,总学分17学分;专业必修课主要指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应掌握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总学分10学分;专业选修课总学分应不低于6学分;专业实践是本专业学位的实际工作,包括科学研究、专业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总学分为8学分。

此外,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职2013)

045110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职2013)

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3年入学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 045110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地理)学制:三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本专业是在2002年开始招生的“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地理学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色和优势是:1、具有坚实的地理学科专业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基础学院的“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为广州市名牌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均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

近年来,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厅、市、校级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编著及出版著作和教材等科研、教研成果一大批。

获省、市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并建设了省级重点课程、市级名牌专业和多门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显著成果。

2、导师队伍实力雄厚为地理教育服务成效卓著本专业现有12位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教授6人,副教授6人),其中院长陈健飞教授现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三位教授任省基础教育教材评审专家。

现聘有校外教育硕士导师10人,其中4人为地理特级教师。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成功申报并主编出版了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广东版)及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主审《广东地理》、《广州地理》等地方教材;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密切合作,主持或参与新课程改革省、市教师培训工作,主编出版《初中地理校本培训指导手册》并参与历年广东省高考命题工作。

已建立起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培养地理教育硕士和提升在职教师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坚实的学科教育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地理专业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教师气质与人格、具有较强沟通能力、较高职业道德水准、较强专业能力和全面专业素养、能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教研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战线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1月修订)一、专业概况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新兴旳学科,属教育学旳二级学科。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创立于2023年。

本专业遵照高校人才培养规律、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综合性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培养旳新型模式,着力塑造服务于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学校和高等院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培训开发等方面旳专门人才。

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所具有旳学科群体优势、学术研究气氛,融合有关学科旳教学和研究力量,统整式、前瞻式地培养课程与教学研究、评价、管理和服务领域旳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往届毕业生重要就业岗位:教育科研机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管理部门,大中型国企旳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企业旳人才管培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

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培养具有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严谨治学态度、良好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适应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需要旳课程与教学专门人才。

其详细规定是:1.具有严谨旳治学态度、科学旳思想措施和诚朴旳工作作风,具有良好旳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

2.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领域旳专门知识,理解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外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旳动向,掌握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有关领域旳新知识、新理论,具有扎实旳知识基础和较宽旳知识面。

3.具有措施论意识,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旳基本措施,学会运用科学旳研究措施开展教育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教育理论、措施分析和处理实践问题旳能力。

54. 具有较强旳国际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可以在本学科使用外语进行学习、研究和交流。

5. 具有良好旳团体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善于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胜任教学和管理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服务于课程与教学开发、设计与评估实践旳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地理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地理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是认识地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规律及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本专业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等三个方向向研究生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基本素养、扎实的地理教学理论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成为引领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目标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

本专业是从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两个方向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一般为三年,至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学科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 地理学科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理学科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40102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始于1994年,是全国最早设置该专业的硕士点之一,已具有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

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理课程和教学活动,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专业课教师队伍强大,共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6人,副教授2人。

和省重点中学共建实习基地有3个,在建的实验室共有3个,近三年共主持省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9项,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2篇,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近20人,其中大多数在高校就业。

二、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地理基础教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掌握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地理教育的外文资料,具有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地理教育教学研究。

三、研究方向简介序号研究方向名称简介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学科论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地理基础教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它系统的向学生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学习年限本方向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4年)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总学分为36-38学分(一般按18学时或相当学习量,计1学分)。

修满学分,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在规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者,作结业或肄业处理。

具体课程设置见表:六、实践环节1.教学实践:为本科生授课8个课时,讲授一个专题,并写出实习报告,计1学分;2.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和结合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科研调查和科研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累计时间4周左右。

七、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撰写阶段性(学年)论文或综合性学术报告,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概述教育是国家的命脉,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许多高等院校特设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将对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2. 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教育理论基础和较高教育研究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设计,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性的建议和支持。

3. 课程设置3.1 基础理论课程研究生需要修习一系列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教育学理论、心理学、学习理论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要内容,如课程设计与评价、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技术与创新等。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为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

3.3 选修课程研究生还需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一定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政策研究、跨文化教育、课堂管理等。

这些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满足研究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展他们的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

4. 实践环节4.1 教学实习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一定的教学实习环节。

研究生将进入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实习,通过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4.2 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课程设计与研究项目。

通过独立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案或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研究生能够提升自身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5. 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培养方案的一部分,研究生需要撰写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培养期间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性论文。

通过撰写学位论文,研究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属于教育学⼀级学科下的⼀个⼆级学科,其发展历史不长,所以也是⼀门新兴的学科。

⽬前该学科正朝着新的、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的课程教学改⾰。

我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和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教师教育改⾰和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教育科研机构、教育⾏政部门、⾼等院校和中⼩学所需要的从事课程与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门⼈才。

具体培养⽬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的⽂化素养;2.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教育教学改⾰与研究的能⼒,能独⽴地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作;3.具有⼀定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4.具有运⽤⼀门外语进⾏学习、研究和交流,能够⽐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献资料的能⼒;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6.具有较⾼的信息素养,能够利⽤信息技术进⾏学习和研究。

三、研究⽅向1.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如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与⽂化、课程与教学等问题。

2.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问题,如基础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基础教育课程改⾰等问题。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般为三年,⾄少应修满35学分。

五、培养⽅式与⽅法硕⼠研究⽣的培养实⾏导师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个⼈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式。

导师是硕⼠研究⽣培养的第⼀负责⼈,教育科学学院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成⽴了教育科学学院硕⼠研究⽣导师组,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本学科着重探索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研究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积极参与现行的课程教学改革。

目前,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有关科学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我校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通过学科理论研究与创新,使我校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与国内同类学科进行广泛的交流,力争把我院的这一学科研究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二、主要研究方向A:课程论B:教学论C:学科教学论三、专业培养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师德优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的能力;具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完成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能够比较熟练的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的能力;毕业后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五、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一)学位基础课(二)学位专业课(三)专业选修课A:课程论B:教学论C—1数学教学论C-2物理教学论C-3化学教学论C-4生物教学论C-5地理教学论C-6科学教育教学论C-7信息技术教学论C-8历史教学论C-9英语教学论C-10语文教学论C-11音乐教学论C-12体育教学论C-13美术教学论。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科教学(地理)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科教学(地理)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地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0一、专业领域简介本专业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学地理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地理教育科研等方面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地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一年。

五、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2.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学年。

3.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4.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1.外语(2学分)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学分)3.教育学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2.地理课程与教材分析(2 学分)3.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4.地理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3.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4. 中外教育简史(2学分)5. 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6. 地理比较教育研究(2学分)7.地理学思想史(2学分)8.环境教育(含可持续发展教育) (2学分)9.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学地理教育(2学分)10.遥感与中学地理教学(2学分)11.科学思想史专题(2学分)12.全球气候变化(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目录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地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生物)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7)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501)一、学科简介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是地理科学主要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把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以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的一个特殊圈层。

它是在太阳辐射能、地球内能和生物能作用下形成的,比地球的其他圈层的特征要复杂得多。

在这里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状态的物质同时稳定地存在并且相互渗透。

只有在地球的这一部分才具有生物产生和繁衍的条件,并成为生物圈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因素。

人类出现后,又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不同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以及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

按研究的特点,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和部门性两个分支学科。

综合性的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和历史自然地理学等;部门性的分支学科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等。

现代自然地理学在着重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机制及其响应体系,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尤其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应用地理系统的原理,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开发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专业(地理)方向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专业(地理)方向培养方案
3
应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认真撰写专业学位论文。 2、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所攻读教育硕士学位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须达到选题、形
式等方面的要求;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水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在论 文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指导小组应由指导教师与合作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进行全程指导和把关,确保学位论文 质量。培养院校应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应按不低于当年申请论文答辩研究生 总数的 20%进行校外双盲评审。学位论文通过评审,方可进行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人和 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地理教师或教学研究人 员参加。
随本科生学习 (跨专业考取 的)
开课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1、2 学期 第 2、3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1 学期 第 2 学期 第 3、4 学期
2
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进行,专业实践可通过教育硕士研究生教 育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分段实践教学活动和集中实践教学活动。
成立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在省市重点中小学聘任 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 师参与实践过程、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 力,提高专业素质。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敬业、博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培养研究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及其趋势做出判断和分析研究。

3、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系统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具有独立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文化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从事该专业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国家6级或相当于6级水平。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查阅地理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相关的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研究;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能借助3S技术进行高效的学习和研究。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本硕士点研究生学习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年。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总学分不少于37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

具体课程结构及学分配置如下:1、学位课程(不少于23学分)①公共课程:4门,共8学分;②学位基础课程:2门,每门3学分,共6学分;③学位专业课程:3门,每门3学分,共9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一般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等院校师资、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中等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它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敬业,开拓进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比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3、具备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和学科教学领域进行有关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备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译的外语能力。

5、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学习与研究。

6、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方向一: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六: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八: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九: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十: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三、招生对象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复式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时间的分配贯彻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

学位课程的学习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二分之一,选修课、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的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二分之一,学位课和必修课一般在前三学期完成。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学问养德并重,重视研究生的整体发展。

从“做人”和“做事”、进德与修业两个方面培养研究生,把培养思想态度、人生追求、专业修养和学术道德有机结合起来。

生物学、地理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生物学、地理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生物学、地理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创新的科学教育工作能力、遵纪守法并愿意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2.具有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扎实的生物学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生物学教学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能熟练运用生物学教学知识和技术进行相关课题的设计、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毕业后能独立地从事有关生物学教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教学以及管理等工作。

3. 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生物教学论生物学教育是生物科学、教育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具有高度综合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 生物学实验研究。

(2) 生物学教育技术研究。

(3)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 大、中学生身心健康特征与生物教育心理学研究。

(5) 计算机辅助生物教育研究。

2.地理学教学论地理学教育是地理科学、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具有高度综合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 地理学实习、实验研究。

(2) 国内外地理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

(3) 地理学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 地理学教育与人、与社会的关系研究。

(5) 计算机辅助地理教育研究。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硕士研究生如提前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各科成绩为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两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为优,可提前半年毕业;因故未能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也可推迟一年毕业。

四、学分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要获得学位,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最高不超过37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2学分,参加学术活动1学分。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专业大学主要课程,但不计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于2007年正式招生,本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

本专业在地理课程基本理论、地理教学方法以及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特别是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独具特色,积淀日深。

近三年来科学团队成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共出版专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十余篇,目前在研省级项目3项。

我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条件优越,目前拥有现代化的地理专用教室、GIS实验室,地图遥感实验室和土壤生态实验室等。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身心健康。

2. 系统地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能独立地设计地理学教学研究方案,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撰写论文。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硕士研究生培养分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两个阶段,按学制的学习年限,课程学习阶段为1.5年,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小于1年。

三、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

本专业是从地理课程论和地理教学论两个方向介绍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地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并安排了教育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
术活动。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2.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3. 课程学习环节力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 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容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及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一般在二年级进行。

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授课应不少于18学时,具体包括: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和中学地理实验及野外实习;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有计划地参加或指导本科生的学术讨论。

本专业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国外学术交流等。

在导师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

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担任志愿者等。

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撰写实践报告(师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

经考核合格后取得1学分。

五、课程设置计划
六、学术活动与科学研究
1.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术热情,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

硕士研究生选听学术报告至少10次,按《师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考核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参加科研项目,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
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七、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

本专业学位论文工作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实证研究。

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
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二学期六月底前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

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可行性,又必须有探索价值。

2.论文开题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在开题报告前提交两份经过导师审核的文献阅读报告,记1学分。

3.论文撰写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

4.论文评阅和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答辩时间一般在第六学期五月末至六月初进行。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

八、须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1]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学,2006.
[2]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1995.
[3]澄.地理典型课示例.:华东师大学.1999.
[4][美]普雷斯顿.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2.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1996.
[6]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高等教育.2005.
[7][美]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屈书杰等.:大学.2007.
[8]澄.地理教学论.:华东师大学.1999.
[9]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华东师大学.2001.
[10]超.《地理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学.2002.
[1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2001.
[1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导论.:教育.1994.
[13]方其桂.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人民邮电.2000.
[14]王为.中学教师地理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1999.
[15]吾.地理学思想史.:大学.1985.
2.选读书目
[1]胡良民.地理教育实习概要.:地图.2003.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2000.
[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华东师大学.1992.
[4]王策三.教学实验论.:人民教育.1996.
[5]布卢姆.教育评价.:华东师大学.1987.
[6]施良方、允漷等.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学.2001.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1996.
[8]美国国家研究院及资源局地理学委员会等.重新发现地理学.:学苑.2002.
[9]施良方、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学.1998.
[10][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王小明.:华东师大学.2007.
[11]聃龄、必隐.认知心理学.:教育.2004.
[12]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测量与评价.:高等教育.2003.
3.期刊
[1]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2]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3]外国教育研究.东北师大学主办
[4]地理教学.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华东师大学主办
[5]地理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师学院主办
[6]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师大主办
九、课程简介及参考书目
(一)学位基础课
同“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学位基础课课程简介与参考书目。

(二)学位专业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