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通识课(专题二)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课程设置
(一)通识课程(34学分,773学时。

其中必修19学分,342学时;选修15学分,431学时)
(二)学科基础课( 32 学分, 593 学时)
(三)专业课( 54 学分, 1015 学时)
(四)教师教育课(10学分,196学时。

其中必修 4 学分,76学时;选修6学分, 120学时)
(五)实践性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课程设置
(一)通识课程(46学分, 1013 学时。

其中必修31学分,582学时;选修 15 学分, 431 学时)
(二)学科基础课( 20 学分, 392 学时)
(三)专业课( 54 学分, 1008 学时)
(四)教师教育课(10学分,196学时。

其中必修4学分,76学时;选修6学分,120学时)
(五)实践性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课程设置
(一)通识课程( 46 学分, 1013 学时。

其中必修 31 学分, 582 学时;选修 15 学
(二)学科基础课( 20 学分, 376 学时)
(三)专业课( 54 学分, 1007 学时)
(四)教师教育课( 10 学分, 196 学时。

其中必修 4 学分, 76 学时;选修 6 学
(五)实践性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09-2010-1)教务处2009年9月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目录 0说明 (3)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3)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3)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4)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5)课程介绍 (8)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9)文学与人生 (10)数学与文化 (11)科学技术史 (12)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13)逻辑与思维训练 (14)交响音乐鉴赏 (15)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6)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7)天文学史 (18)中外文化 (19)大学语文 (20)民主的智慧 (21)财富与美德 (22)法律与社会 (23)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24)文化的魅力 (25)跨文化交流 (26)英语写作 (27)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8)建筑赏析 (29)Core Curriculum for General Education工程经济与管理 (30)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31)脑与机器人 (32)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33)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34)人与环境 (35)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36)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37)工程技术探究 (38)生命科学发展史 (39)大学化学 (40)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41)生命科学导论 (42)药物发展——延续生命的奥秘 (4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44)上海交通大学关于设置本科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意见 (45)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2009-2010-1) ......... Ⅰ-Ⅷ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多年来,为摆脱狭窄的专业教育,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通识教育探索,并从2009级开始,推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现代教育通识课(第二讲)PPT

现代教育通识课(第二讲)PPT

持续的学习意识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关注教育改革动态,提高自 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参加教育培训
参加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职进修、专题研讨等,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
反思教学实践
经常性地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发现不足并寻求改进措施,促进 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03
现代教育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目标导向
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与目标 相一致,以目标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学生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和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和 教学方式。
内容整合
注重跨学科内容的整合,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实践应用
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引 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现代教育通识课(第 二讲)
目录
• 现代教育概述 • 现代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课程设计 • 现代教育教学方法 • 现代教育教师角色与素质
01
现代教育概述
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以家庭教育、师 徒传承等形式为主,强调 知识传承和道德教育。
近代教育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 近代教育逐渐兴起,学校 教育成为主流,注重知识 灌输和技能培养。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分析真实情境和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案例式教学通常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 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现代教育理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教育学”概念的界定及阐释一、“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教育的定义(1)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教育学”概念的界定教育学具有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性说明教育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我国把教育学的学科类型归属为社会科学。

1、宏观(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教育学: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2、中观(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教育学: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3、微观(教师必修的教育学)教育学: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第二节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2、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生存和发展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教育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3、教育产生的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的条件)、语言的形式(必要的条件)4、学校教育的出现(1)社会分工—体力、脑力劳动分工—专门的人。

(2)文化原因—经验的不断丰富—文字的产生。

(3)最早的学校教育是两河流域的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是在殷朝,奴隶社会普遍建立了学校,周朝分为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乡学分为塾、庠、序、校5、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6教育的发展按社会发展分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7、原始社会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实施,以传授简单的生产生活技能,面向全体成员,由社会公众实施的,以口、耳相传为主要手段,完全自然状态的教育形态。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言课程、数学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社会分析课程、道德思考课程等。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其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一、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英文“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它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

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二、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1、语言课程2、数学课程3、文学与艺术课程4、历史与文化课程5、社会分析课程6、社会分析课程7、道德思考课程三、通识教育的意义有哪些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使通识教育溶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概念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

通识教育即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崇尚科学和民主,追求真理和正义,尊重他人善于沟通并能“仰望星空”的人才。

4、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

用通识教育的理念可在相当程度上,整合多样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赋予通识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既体现时代性,又保持民族性,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结合起来,把现代信息文明与中华优秀文化历史统一起来。

基于Blending Learning教学思想的学习活动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通识课为例

基于Blending Learning教学思想的学习活动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通识课为例
小组 为单 位 ) 编写信 息化教 学设计 方案.
2 《 现代 教 育 技 术 》 识课 的 学 习活 动设 计 通
学 生在学 习过程 中遇 到问题 时 , 往往 将 自己的学 习行 为与 以往学 习专业课 的行 为进行 比较 , 首先想 到 的 是 以前 的学 习方法 或别人 的学 习方法是 否可 以借鉴 , 否可 以从 以前 的学 习中受 到启发 , 是 用于本 次学 习的实 际操作 . 因此 , 在教 学过程 中应注 意运用 B e dn er ig学 习思 想 的指 导 , 过 多种 实 践性 活 动 ( 师生 l igL ann n 通 如 互动 、 头脑风 暴 、 讨论 、 案例 观摩等 ) 使 学生 在参与 学 习活动 的过 程 中掌 握知 识 、 能 和方 法 , 得学 习 方法 , 技 求
重 要 , 识 是 启 发 智 慧 的手 段 , 程 是 结 果 的 动 态 延 伸 . 学 中 能 够 把 结 果 变 成 过 程 , 能 把 知 识 变 成 知 过 教 才
智 慧” . [
在 这个 学 习活动 中 , 首先 将 “ 圆的周 长 ” 的教 学设计 任 务布 置给学 生 , 过师 生互 动 、 通 头脑 风暴 、 论等 教 讨
B e dn er ig是把 传统 教与学 方式 的优 势与 E L ann ( ln igL ann - er ig 数字 化 或 网络化 学 习) 的优势 结合 起 来 , 既发挥教 师引导 、 启发 、 监控 教学过 程 的主导作 用 , 充分体 现学 生作 为学 习过 程认知 主体 的主动 性 、 又 积极 性 和创造性 , 将二 者优势 互补 , 获得最佳 的学 习效 果[ . 了促 进深层 学 习的实现 , 1为 ] 混合式 学 习强调情境 学 习和 活动学 习[ , 2 鼓励 学生参 加 到小组 的实践学 习 活动 中 , 和同伴 一起 以学徒 的 身份 完成 实 践 活动 , 自己 的 ] 并 使 习惯 、 念 、 信 个性 及技 能得 到发展.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与作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跨学科的一系列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在现代社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意义与作用。

一、提供综合素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获得广泛的视野和开阔的思维。

这些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领导才能。

二、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学科中,学生往往只关注某一领域的知识,而缺乏整体的思考能力。

而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横向的联系和交叉应用,让学生能够跨学科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三、促进个人成长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旨在提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机会。

这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此外,通识教育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自我意识。

四、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企业和组织都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横向能力。

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将为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保障,并在就业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

总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提供综合素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促进个人成长以及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免费在线预览全文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类别课程名称课程内容备注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入手
通识教育课程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备注
人文类
中国文明史
主要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中西文化基本差异入手,以思想文化的纵向发展为主线,简要介绍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流变、基本精神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影响,并结合中西文化论争简要介绍文化交流及文化主体意识,介绍传统文化中对中华民族、甚至人类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文明成果,课程中亦会少量加入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学的美学解读。
人与环境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学科性质;人与水;人与大气;人与土壤;人与生物;人与固体废物;人与物理环境;人与全球变化;环境多样性;五律观、环境规则观与和谐观;环境调控与科学发展等。
经济学
本课程着眼于效率、公平、人的行为决策的依据等内容进行经济学启蒙教育,明确其为社会管理及稀缺资源的学问。主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逻辑思维与推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逻辑学关于概念、判断(命题)、推理、论证,以及逻辑思维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对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等在实际运用与表达中的一些逻辑问题,将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训练。
大数据与统计分析
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是数据量极速膨胀的时代,大数据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名词。大数据挖掘和融合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对大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焦点。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大数据的特性以及对数据挖掘、分析、处,物理则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性表达。本课程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最终强调创新是他们的共同灵魂。

2017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教初中通识答案

2017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教初中通识答案

2017年长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通识答案专题一:教师保健课程简答题:谈谈你经常采用的运动保健方式。

答:原地跑、上楼梯、步行、瑜珈、跳舞、跳绳、晨操专题二: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简答题:结合学科谈谈你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

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

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

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专题三:学法懂法依法执教简答题:举一例谈谈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

答: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法制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目标之一。

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

为确保教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有利支撑,依法办教、依法执教、依法保教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依法执教有其特殊的意义,不仅具有职业道德的意义,是教育自身得以有序化、规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从教育发展和自身运行来看,教育的发展及其教育自身运行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课程计划:通识

课程计划:通识

课程计划:通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增长,对于一名优秀的现代人来说,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通识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识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通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包括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跨学科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等。

因此,通识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多元化的,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世界,进而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

在设计通识课程时,应该注重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可以将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前景;在社会科学领域,可以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社会运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在人文艺术领域,可以将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多样性。

此外,在通识课程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推理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辨别真假、正确理解复杂信息;创造性思维则是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未知领域中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

因此,通识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判断和创新能力。

最后,通识课程的设计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协作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沟通协作的能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通识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让他们能够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总之,通识课程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师范大学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

师范大学现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
TXKl19
人文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0
经济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1
旅游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2
生态学基础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3
湿地生态学引论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4
德国文化地理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5
城市灾害与安全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音乐学院
2
TXK139
艺术综合表现I
音乐学院
2
TXK158
影视作品鉴送II
传媒学院
2
TXK160
大众媒介与社会H
传媒学院
2
TXK180
歌唱体验与欣赏III
音乐学院
2
TXK181
流行音乐文化专题III
音乐学院
2
TXK182
舞蹈鉴赏III
音乐学院
2
TXK183
中外设计艺术作品赏析IH
美术学院
2
注:课程后面标I的为学校首批通识教育选修核心课程,课程后面标II的为学校第二批通识
2
TXK126
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7
灾害地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8
环境科学概论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29
环境伦理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30
环境安全与健康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TXK131
现代环境卫生学

现代教育思想资料(二)

现代教育思想资料(二)

现代教育思想资料(二)1.第1题1936年美国___C_公司首次开设创造工程课程,对职业进行创造发明教育和训练。

A.美孚石油B.联合钢铁C.通用电气D.通用汽车2.第2题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___C____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公民教育思想。

A.梁启超B.蔡元培C.严复D.龚自珍3.第3题1990年3月,___A___在泰国宗迪恩召开,标志着世界全民教育思想的正式提出。

A.世界全民教育大会B.世界公民教育大会C.世界妇女教育大会D.世界成人教育大会4.第4题_____A____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运用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A.愉快教育B.幸福教育C.个性教育D.创造教育5.第5题___A_______活动课是我国中小学当前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A.综合实践B.社会实践C.生产实践D.劳动实践6.第6题_______B____通过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保健工作,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

A.情感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心理危机教育心理咨询教育7.第7题__C___思维能力泛指个人能够辩证地评估、判断某一事物和现象好坏利弊的能力。

A.分析批判B.理性批判C.辩证批判D.反思批判8.第8题________A__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A.斯腾伯格B.斯金纳C.马斯洛D.弗洛伊德9.第9题我国古代的____D______中包括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力学知识和光学知识。

A.《周髀算经》B.《开元占经》C.《黄帝内经》D.《墨经》10.第10题京师同文馆和_______D____是近代实施实践教育的典型代表。

A.天津水师学堂B.上海机器学堂C.湖北自强学堂D.福建船政学堂11.第11题______D_____通过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角色模拟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学习和教育模式。

A.实践-体验教育B.表演-体验教育C.模拟-实践教育D.模拟-体验教育12.第12题美国社区学院可以为在读学生转入四年制学院或大学提供____A_______。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转载标签:分类:教师试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x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v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x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v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x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 x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x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 x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v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v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x )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 x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 A )A.必修 3 3 B。

必修 1 1C.选修 3 3 D.选修 3 4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C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必修课程D.综合课程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三、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2个及2个以上的答案是符合题意的,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通识课期末考试试题

通识课期末考试试题

通识课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主要发源于以下哪个地区?A. 尼罗河流域B. 印度河流域C. 黄河、长江流域D. 美索不达米亚2. 以下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特征?A. 重视人文主义B. 强调宗教改革C. 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D. 提倡科学实验3. 以下哪位科学家不是物理学家?A. 牛顿B. 爱因斯坦C. 达尔文D. 玻尔4.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主张:A. 重商主义B. 自由市场经济C. 社会主义D. 计划经济5. 以下哪项不是现代艺术的特点?A. 抽象性B. 表现性C. 装饰性D. 多样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之一是公元前18世纪的_________法典。

7.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称为_________。

8.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其中第一定律又称为_________。

9. 19世纪中叶,_________的发现标志着现代生物学的诞生。

10.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其中包括狭义相对论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12. 描述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3. 阐述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

14. 讨论全球化对当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论述题(共20分)15. 论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注意事项:- 请在答题纸上清晰、准确地作答。

- 选择题部分请在答题纸上用2B铅笔涂黑对应的选项。

- 填空题和简答题请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书写。

- 论述题请在答题纸上作答,注意条理清晰、论点明确。

- 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合理分配时间。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通识课课程分类

通识课课程分类
2

30110025
中国文学名著选读
2
30110026
西方文学名著选读
2
30110027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30110028
中国美术史
2
30110029
西方美术史
2
30110030
中国现当代文学
2
历史
30110031
中国历史专题
2
30110032
世界历史专题
2
30110033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2
30110034
2
30110076
化学与生活
2
30110077
材料科学与社会
2
30110078
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
2
道德与
法律
30110079
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
2
30110080
公共伦理学
2
30110081
民主与社会发展
2
30110082
劳动合同法
2
30110083
知识产权法概论
2
30110084
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30110058
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
2
30110059
科技史与科学精神
2
30110060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规范
2
30110061
逻辑与思维方法
2
30110062
自然科学史
2
30110063
物理学与世界进步
2
30110064
大学数学
2
自然科学(B组)
30110065
计算机信息技术导论
2

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教学设计与开发探究

非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教学设计与开发探究

科的广泛学习。在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 中,通识教育课程可 在一定程度 上解 决学生跨学科的广度 问题 。但是 由于理念和
认 识 上 的偏 差 , 目前 许 多 高 校 的 通 识 教 育 仍 存 在 这 样 那 样 的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诸如认为通识教育不如专业教育重要 、课程设置不够 规范、教学内容过分广而泛、教学方法单一、考试要求不严、 学生兴趣 不大等,使得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 扣。
然 而 , 高校 要 想 培 养 跨 学 科 跨 专 业 的 创 新 人 才 ,必 须 高 度 重
课程 教 学设计 的理论 基础 与模型
教学设计是课 堂教 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针对特 定的教
学 目标 ,以人类 学习和传 播理论为基础 ,有益于提高教学效
率 的人 力 和 非 人 力 资源 ,对 学 与 教 的全 过 程进 行 分 析 、设 计 、 开 发 、实 施 和 评 估 的 系 统方 法 。 [ ”8 ]
( 庆 工 商 大学 现 代 教 育技 术 中心 ,重 庆 4 0 6 ) 重 0 0 7
【 摘要 l教学设计是开发课程和指 导教学活动实施的一种 系统方法 。运用 A L 模型 ,融合多种学习理论 ,对非师范专 DD E 业 《 现代教育技术》通识选修课进行 系统 的教学设计与开发研 究,采用主题式教学 内容和团队式教学模式 ,设计与教学 目标和
“ 为什 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 出杰 出人才 ?” ( 钱学 森之问) ,原 因有很多,但其 中很重要 的原 因是我 国大学本科 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 。我 国本科教育是专业教育 ,学生在
进 校 时 就 选 择 了专 业 而 很 少 去 学 习专 业 外 的知 识 ,缺 乏跨 学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

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重点篇)新课程理论—通识部分第⼀部分新课程设计的变⾰⼀、新课程的培养⽬标的变⾰基础教育课程改⾰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以"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贯彻党的教育⽅针,全⾯推进素质教育。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贯彻党的教育⽅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向全体学⽣,加强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学⽣全⾯发展和终⾝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的培养⽬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科学和⼈⽂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活⽅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代新⼈。

义务教育在其性质上是公民基本素质教育,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任务构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中⼼⽬标。

新课程的培养⽬标在各科课程标准中是分层次地体现的,⽬标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可按三个层次分列: 知识与技能——————基础⽬标能⼒(过程)与⽅法———核⼼⽬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优先⽬标使学⽣掌握⼀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标;让学⽣掌握过程和⽅法,培养能⼒,促进学⽣发展为核⼼⽬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优先⽬标。

知识和技能⽬标既作为后两项⽬标的基础,还要为实现后两项⽬标服务。

三层⽬标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与包容性。

三个层次的⽬标⼒求按照学⽣的发展进⾏⽴体的表述。

它与传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的⽬标具有相互对应,渗透和涵盖关系。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问题详解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问题详解

新课程通识试题及答案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标、目标和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方式和方式的变革。

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五邑大学通识课目录

五邑大学通识课目录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经济、管理与法律类
1
0100300 经济管理通论
通识课 0.15 2
2
0100310 公司概论
通识课 0.15 2
3
0100320 当代世界经济导论
通识课
0.5
8
4
0100330 经济学导论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通识课
0.5
8
必选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1100110 1100120
1100130
1100140 1200120 1200120 0700080 0700090 0700100 0800150 0800160 0800170 0800190 0800200 1000210 0900210 0900220 0900230 0900240 0900250 0900260 0900270 0900280 0900290 0900300 0900310
1300170 中国画技法
选课学生
通识课
1.5

通识核心教育课指南

通识核心教育课指南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目录指南一、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1.国学经典导读2.文学名著导读3.中国文化史4.唐诗与唐代文化5.中国宗教文化6.汉语汉字汉文化7.儒家文化与君子礼仪8.国学智慧与君子人格修养9.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0.浙江历史与文化11.民国人物与社会12.西学经典与西方文化13.中西文化及其哲学14.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二、科学技术与科学精神1.数学与人类文明2.物理学与世界进步3.化学与人类文明4.光学与现代生活5.互联网与科技进步6.大数据时代7.物联网探秘8.人工智能与机器人9.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10.人类与核科技发展11.机械发明史与创新思维12.气象与生活13.科学家的哲学思想14.科学技术史15.创新工场16.创新思维训练17.创业者与企业文化18.批判性思维概论19.创新思维与设计三、社会发展与国际视野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崛起2.世界大趋势与中国发展的热点问题3.世界各国人文风情4.当代国际关系研究5.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问题6.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7.生活中的经济学8.中国经济热点与难点问题研究9.博弈与社会10.当代伦理问题11.中国传统礼仪与职业形象教育12.人际关系与沟通13.跨文化交际与礼仪14.多元文化教育与公民认同15.领导科学与艺术16.公民素质与社会责任四、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1.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2.环境灾害与防灾救灾3.材料与环境4.生命科学导论5.性·生殖·健康6.人体健康与应急救护7.运动与保健8.哲学与人生9.正义与良善生活10.法律思维与生活智慧11.情商与社会适应12.情感教育学13.教育解放人的心灵五、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1.美术鉴赏2.音乐鉴赏3.书法欣赏及体验4.歌唱艺术欣赏及技法5.设计艺术赏析6.影视作品赏析7.建筑艺术8.美学与人生9.服饰文化与美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