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完整版)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
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
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
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
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
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
(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二、习俗的差异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
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
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
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
她很快结束了参观。
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
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
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
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
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
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
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
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篇一: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
“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
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
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
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
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
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涉及到价值观、信仰、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方面,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中,个人主义是主导的价值观之一。
人们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鼓励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
而在中国社会,集体主义是主导的价值观。
人们更加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
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宗教和社会背景,造成了人们在对待个人和社会关系上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在信仰和宗教方面,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在西方社会,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教强调个人的灵魂拯救和与上帝的关系,强调慈善和施舍。
而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对人们的信仰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和道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心灵净化,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这些宗教和信仰的差异,使中西方社会在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西方文化也存在不少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人们注重个人的社交活动和个人空间。
他们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性,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自由。
而在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更加注重亲密和互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情感交流。
家庭和社会关系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更加注重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愿意为他人考虑和帮助他人。
在社会结构和组织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社会,市场经济和社会契约是主导的组织方式,个体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竞争优势。
而在中国社会,传统的家族和社会关系依然对社会组织和人们的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家族和社会关系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西文化中的冲突
二 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 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 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 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 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的头 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 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中国人爱当着外人斥责 或教训孩子,在西方人看来却是极其不可思议的。所以,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 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 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 中国人常常互相热情地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 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的客 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 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 人权益,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 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或劝酒,一切自便
夸文化冲突
黄绿
文化冲突的原因
•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 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这必然带来人们思想、 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具体看一下有哪 些主要的原因!
一 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 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西方 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 则表现出直觉和整体性。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 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 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 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 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从本质上说, 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 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在所有的定势 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 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中西方,文化,冲突,其他论文文档]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引言: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即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
不同国家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势必会影响对于不同文化中使用的语言的理解。
因此,注重文化差异,增强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语言与文化相互交织,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记录并反映了民族和社会发展进程,而文化则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两者交叉渗透密不可分。
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
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的发达和丰富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反过来,语言并非文化的全部,它受文化的影响,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
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
可见,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语言和文化这种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关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而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而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语法、词汇和习语等,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说这种语言的人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看待事物,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行为和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即要以博大的胸怀学习理解外国的优秀文化,又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要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差异。
同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使用英语国家的发展历史,民族传统和社会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不能因为外国文化与我们的文化不同就认为外国文化荒唐可笑,更不能以外国文化为标准来贬低我们自己的文化。
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
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1. 引言文化交流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中西文化差异是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对于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并提供了一些认识与理解这种差异的方法。
2.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中西饮食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在中国,每餐都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烹饪讲究味道的平衡和营养的丰富。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注重个人选择,追求多样性和新奇感。
虽然饮食习惯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心态品尝彼此的美食,并研究对方饮食习惯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观。
3. 礼仪与礼节礼仪与礼节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体现。
中国注重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矩。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更为重要,礼节相对宽松。
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可以建立起友好、平等的关系。
4. 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中西文化差异显著体现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环流的概念,注重长期规划和永恒性。
与此不同,在西方社会中,时间被看作线性的,并有着强调效率和准时的特点。
通过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协调工作或活动安排。
5. 交际方式交际方式也是中西文化差异值得关注的一点。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以及合群与团队合作精神;而在西方社会中,则更强调个体权利、直接表达自我意见和独立思考。
了解并尊重对方交际方式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促进有效沟通。
6. 双向学习与适应最后,在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时,双向学习与适应是至关重要的。
双方都应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学习对方文化的特点与价值观,同时也展示自己文化的优秀之处。
通过相互了解与适应,我们可以建立跨文化的友谊和合作。
7. 结论中西文化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独特性,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交流和学习。
只有在相互认识与理解基础上,中西之间才能构建起对话与合作的桥梁,促进共同发展。
中西文化差异及对待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我们知道,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了差异鲜明的社会关系、民情风俗。
然而,这些不同的文化到底有哪些差异呢?你可能有些许好奇。
那么,就让我们来简单的谈一下中西文化的差异吧。
一、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慎重的不同在西方,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中国人反对王婆卖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国式的自我谦虚或自我否认却常常使西方人大为不满。
“这是应该的〞、“我自己没做什么,都是大家的功绩〞或“不行,不行!差远啦〞等中国式的谦虚,在西方人看来,不仅否认了自己,还否认了赞扬者的鉴赏力。
这种中国式的谦虚在资本主义的竞争市场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的不同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他们觉得:自己为自己负责。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因此,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正是由于这些,主动帮助别人或承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因为他们会觉得承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预别人私事。
而中国人的行为准那么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表达出来的。
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
在中国,主动关心他人,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中国人不管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种情况,西方会说“多管闲事〞。
3、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西方文化鼓励人民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出色超凡的事业。
而传统的中国文化那么要求人们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中国人不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保持和谐。
4、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喜欢随心所欲,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
中西文化的差异与沟通
中西文化的差异与沟通中西文化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在沟通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会对交流造成影响。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而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合作。
这两种思维方式对于人们的行为、语言、习惯和传统都有很大的影响,会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很多问题。
在跨文化交流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以达到有效的沟通。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常常会出现文化冲突和交流障碍。
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如何正确地进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是在社交礼仪上。
在西方社交场合中,握手、拥抱、吻脸等身体接触较为普遍。
而在中国,握手和鞠躬是传统礼仪。
另外,语言的使用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习惯使用谦虚、客气的措辞,而在西方,直言不讳、简明扼要的说话风格更受欢迎。
此外,在商业和谈判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十分明显。
西方商人喜欢直接、务实的交涉方式,追求完美主义和竞争优势。
而中国商人注重和谐、圆滑的交涉方式,注重维护关系和信任。
这种差异在商业合作中很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商业合作时,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交涉方式非常重要。
沟通障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经常会出现沟通障碍。
最显著的问题可能就是语言障碍。
即使双方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由于口音、文化差异和对词汇的使用有不同的理解,语言问题仍然会造成困难。
此外,中西方在非语言沟通方面的差异,如面部表情、手势、肢体语言、语调等也会给跨文化沟通带来困难。
除了语言问题,还有一些文化因素可能造成沟通障碍。
例如,中西方文化中有许多习惯用语和象征,他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在跨文化交流中,这些习惯用语和象征可能会被误解或者被忽略,从而降低了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沟通技巧为了克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确保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需要运用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
下面简单列举一些重要的沟通技巧:1. 学习对方的文化和语言。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浅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敛性与开放性1.中西方内敛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要向对方表达意见时往往比较含蓄、内敛,而西方人则会直接地说出来。
举个比较生动的例子吧,一邻居夜晚唱歌的声音很大打扰大家睡觉,他的中国邻居就会去敲门然后委婉地说:我也不睡觉,来听你唱歌。
而他的外国邻居则会开门见山地说:对不起,你的歌声太大打扰我们睡觉了,请你小声一点。
这样对比看来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直接和开放显而易见。
2.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园林建筑风格上的体现中国在园林建筑风格上贵曲折,讲究步换景移,忌一览无余,如苏州园林就以盘环曲折闻名世界,中国人普遍喜欢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美。
而西方建筑则多是拔地而起,直率张扬,注重表现自我,如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建筑,典型代表是德国科隆大教堂。
3.中西方内敛型与开放性的文化差异在文学上的体现中国文学在表达上也是重含蓄,忌直露,以淡为美。
而西方则比较奔放,会很直接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感情激越为胜。
这方面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题材的诗歌上。
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
这种直言不讳是中国人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也正因为如此本文由收集整理,当我们把某些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会狼狈不堪。
因为要把那些含蓄深藏的情感一一挖出来,数明白,不免显得有些奇怪和唐突。
二.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1.中西方形象概括性与实证严谨性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我们中国人说话一般都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比如我们见面打招呼时常说:吃了吗?还有如你来了,我走看看吧等简练的语言都反映出中国文化重视思想意念的心领神会,不强求语言形式,注重直观感受和形象概括。
相对来说,西方的语言就较为严谨,例如这个英文句子If you're stuck with someone and feeling tongue-tied,console yourself by remembering that the other person may be feeling as agonized as you.,乍一看语言表达比较繁琐,要一层层分析才能明白意思,反映了西方文化在语言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严谨性。
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与化解
中西文化冲突的表现与化解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愈发频繁。
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越来越多。
这种文化之间的交往,不仅展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如何化解冲突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中西文化之间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价值观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家庭、亲情、尊老、重义等等,而在西方文化中,注重个人自由、平等、人权等等。
例如,当谈到劳动力市场时,西方人认为个人的名誉、资质、技能越好,应得到更高的价值;而在中国,往往会优先考虑亲戚、朋友等的关系。
这些差异很容易导致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何化解这种冲突呢?首先,需要理性地分析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
在交往中需要相互尊重,包容,理解。
其次,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秉持开放心态,主动了解对方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避免因为语言、行为不当而引起误解和冲突。
二、思维模式不同中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不同。
由于文化传承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中西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中西方人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很重视思考的深度和内涵,强调抽象思维,西方人则更注重拓展思维、逻辑分析和系统化思考。
这些差异常常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应如何化解这种冲突?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
在交流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能影响到对方的认知和理解方式,影响到了交流的效果。
因此,在交流中,我们需要主动去了解对方,倾听对方的想法和建议,并做出差异化应对。
三、行为规范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在行为规范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独立、自主性、进取心、竞争意识,更加注重时间和效率。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团体、互助、合作,遵守传统礼仪和规范。
这种行为差异经常会影响到跨文化交流中的谈判、沟通等活动。
如何化解这种冲突呢?首先,在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文化的区别,并尊重和包容。
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沟通问题
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沟通问题文化是每个国家的独特精神符号,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的总和。
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差异,文化交流中的沟通问题也变得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这些文化差异与沟通问题会严重影响双方的心理交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观念认知等方面,阻碍这些文化间的融合和认同。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与沟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1.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追求逻辑、科学、法理和个性等,他们更注重理性决策。
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则强调“和合”、“中庸”、“以德治国”等,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同时,中国的阳气文化以及阴阳平衡的观念对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影响。
因此,在思维方式上,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2.沟通方式的不同在沟通方式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倾向于口头表述,强调效果和群体的互动。
而对于中华文化,在口头表达的同时,使用的也是颜色、音乐、动态以及静态图像等方式来传达信息,这些方法既具有即时性,又具有更加直观、生动、富有情感的特点。
3.社会结构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在社会结构上千差万别。
在西方社会里,个体独立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人权,因此崇尚自由、人权、民主的标志,如个人主义、竞争意识、自由派文化等,是西方文化的主流。
反观中华文化,个人追求很多时候是在团队的背景下完成的,人际关系相对于个人独立更为重要,人们的人际互动也更加强调稳定和政治性。
二、文化交流中可能产生的沟通问题1.掌握正确的语言和用语在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时,用语必须确保准确,否则,在语言层面上的误解较易出现,导致沟通混乱。
例如有些西方人会使用太多的俚语、缩写、隐语和特定语言,这样会使中国人无法听懂或者深入理解;相反,如果中国人使用的是表达含义含混的惯用语或文化隐喻,也会使西方人难以理解。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由于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在西方国家内部之间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也日益频繁,探讨中西文化的总体差异,目的是促进中西经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文化交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接触到西方人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尴尬的事情。
举个例子,当我们中国学生和外籍教师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完成了一个任务后,大家为了庆祝一下,中午肯定会在一起聚餐,这是人之常情。
聚餐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当大家一起吃完饭后,往往学生们回味老师去买单,在学生看来,这是非常应该的,可是就在买单问题上,尴尬就产生了,老外会说“You pay you,I pay mine”,坚持自己买单,即便是学生一起为他买过单,他仍会把钱还给买单人,这会让我们中国人觉得老外很不领情,可是在这个问题上老外可不这么想,他会认为别人为他买单是他的耻辱,因为这意味着他的不劳而获。
这种对买单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东西方人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着东西方文化差异,探究中西文化差异,对我们客观准确地理解各自的文化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也会有很大帮助。
因此,本文从五个方面略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重利轻义与东方人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
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
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东方人与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习惯、文化、人种等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我想浅谈一下我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看法:一、从中西方教育思想看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孔子、墨子、孟子开始,特别是孔孟思想影响中国二千多年。
在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三哲”,对西方二千多年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思想的起源,折射出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
中国自洋务运动起开始向西方学习,在教育方面的学习更是全面而深刻的,从科举教育体系转变成学科教育体系。
至今,我国已成为一个教育大国,面临许多教育问题要深化改革,同样需要取它山之石。
在已经发生过的教育取经历程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也有许多学而不像的现象存在,引起人们的各种质疑,其原因是中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渊源是不同的。
只有认识到中西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渊源不同,才有助于我们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
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孔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美国的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选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学分不同,只要把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
以前,我们从有关报刊上看到美国的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几个学位,感到很纳闷。
现在才明白美国的大学体制是很灵活的,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选学几个专业的课程,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该专业的学位。
而在中国,在大学里就确定了专业方向,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从事一种职业,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潜能。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报告
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上,也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同时也需要去探索其中的共通之处与融合之道。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中西方文化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观念,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体价值。
在饮食习惯方面,中国人喜欢煲汤炖菜,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简单的烹饪和生吃食材。
在礼仪习惯方面,中国人讲究尊重长辈和传统,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这些差异是由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评判或排斥。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不是非黑即白的。
中西方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许多共通之处。
在对待友情和人际关系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在对待自然和环境方面,中西方文化都倡导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
我们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就需要积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通过交流与对话,可以增进中西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交流团等方式,让中西方文化能够相互借鉴和吸收,实现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以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只有通过积极的交流与对话,才能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和谐共处,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同繁荣。
让我们携手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文化交流环境。
【这篇文章旨在辅助理解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并非文化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在进行对比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中西方文化的概念是广泛而抽象的,无法覆盖所有的细节和特例。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主要差异。
首先,宗教信仰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
西方文化主要基于基督教的价值体系,信仰上帝和耶稣基督是西方社会的普遍信仰。
相比之下,中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些宗教更注重道德、修身养性和社会和谐。
宗教信仰的不同也导致了在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差异。
其次,中西方在礼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以礼仪文化著称,强调尊重长辈和重视家庭关系。
例如,在家庭聚餐中,中国人通常会按年龄和地位的顺序就座,并倒茶、夹菜等行为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比较突出,尊重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更重要,因此礼仪行为的约束相对较少。
再次,中西方的音乐、艺术和文学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古典音乐以其儒雅内敛、充满哲学意味而闻名,注重表达情感和内涵。
而西方古典音乐更注重技巧和乐理的完善。
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国注重意境和隽永,追求形式的美感和审美感受;而西方艺术和文学更注重个人创造力和个体表达。
此外,中西方在食物文化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烹饪技巧和传统食材的搭配,追求食物的味道和色彩的协调。
中餐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强调菜肴的多样性和口味的层次感。
而西方饮食相对简单,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新鲜度,通常以面包、肉和蔬菜为主食。
最后,中西方在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时间是相对灵活和弹性的,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更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看重时间的价值和利用效果。
在生活方式上,西方更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体权益,注重自我实现;而中国则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注重群体价值和集体利益。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礼仪、音乐艺术、食物文化、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
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与调和中西文化交流是当下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话题。
两种文化,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原因,存在着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带来了深刻的文化冲突。
通过文化调和,中西文化交流才能够顺利进行,这对我们更好地认知彼此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文化差异是中西交流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源于对于世界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具体而言,文化差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原因: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又以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为中心,其思想和理念有着不同的根源。
2.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方文化中的佛教,儒教,道教等教派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西方文化则有天主教,基督教等,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与东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别。
3.社会制度:中西两种社会制度的差异也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之一。
中国以家庭为中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等级制度。
这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了中西文化中的不同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文化冲突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多,有些看似微小的差异,实则代表着大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差异。
这些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际障碍:中西两种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中西方的礼仪和社交习惯不同。
中国人喜欢打招呼,礼貌问候。
而欧美人则习惯于简单地点头示意,这种表达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冷淡或不友好。
2.信仰价值观的不同:在宗教信仰和人生观方面,中西两种文化存在较大的观念差异。
如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中国文化则注重传统美德,强调自我的修养和道德。
3.规范行为的不同:中西两种社会对待行为准则、礼节、道德标准等也存在较大差异。
如中西方对待时间的态度不同,西方人注重守时,而中国人则其实比较看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相互理解和关心。
三、文化调和的方法为了解决中西文化冲突,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文化调和。
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文化交流:中西文化差异的特点与应对策略引言你是否曾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感到困惑?你是否曾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感到好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特点以及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并且促进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中西文化差异的特点以中西方国家为例,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许多方面。
下面是其中一些重要的特点:1. 价值观与信仰中西方的价值观和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不同。
在中国,家庭、尊重、孝道和团结是核心价值观。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追求幸福和自由是更加突出的价值观。
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会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和决策。
2. 社会结构与等级中西社会的结构和等级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社会结构相对较为垂直,并且强调尊敬和服从。
而在西方世界,社会结构相对平等,个人的地位和成就更为重要。
这种差异在面对权威、处理冲突以及组织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3. 沟通方式和风格中西方的沟通方式和风格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更加倾向于间接表达,通过非言语和隐喻来传递信息。
相反,在西方国家,人们常常更加直接和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种差异容易造成误解和沟通障碍。
4. 时间观念与计划性中西方的时间观念和计划性也有很大差异。
中国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不可控制和灵活的,强调人际关系和灵活性。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有限且可计划的资源,强调准时和高效。
这种差异常常在商务会议和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
5. 礼仪与礼节中西文化中的礼仪和礼节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文化重视面子和社交关系,讲究恭敬和应酬。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更受重视,较少讲究等级和权威。
这种差异体现在社交场合的举止和礼仪上。
应对策略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是一些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中西文化差异:1. 学习和尊重对方文化第一步是学习和尊重对方文化。
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信仰、社会结构、沟通方式和礼仪等方面的差异,并且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对待。
中西文化冲突
中西方文化冲突1隐私方面的冲突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
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
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
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总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
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
作者:王海霞王济卓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01期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是因为中西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文化差异。
本文指出这些差异,意在让人们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文化差异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的信息网络的建立,缩短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各国人民的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在各种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笔者只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一、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
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别人过
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二、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
而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
三、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
中国人请客时,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
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尤其男人聚会时,通常是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而在西方国家,吃饭的时候,主人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通常说“help yourself to…”意思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四、寒暄的冲突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说:“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
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比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
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
英美人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 doing?”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
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
如“It's fine 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isn't it?”“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
汉语里的寒暄,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
”“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
”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人们不会为此生气。
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五、称呼的冲突
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
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
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 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
比如,Mr Smith、Mrs Smith、Miss Alice等。
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
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
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李大叔”
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
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六、道别的冲突
英汉语言中告别的使用语言或方式也不大相同。
中国人道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或楼下大门口,甚至马路上,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
这些话都不能直译成英语,如果说Stay here,Go slowly,Walk slowly. Come again听起来不顺耳,也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
有的人在分手时还要搞聚会,甚至抱着哭成一团。
其实,在英美人看来,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See you later ,So long. Take care就可以了。
七、赞扬与祝贺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认为不这样,就是对别人的不敬。
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爽快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
例如,外国妇女经常赞扬自己丈夫工作如何努力,自己的孩子多么聪明,中国妇女很少在外人面前夸家人,她们认为这样做未免太俗气。
中国人还忌讳夸别人的妻子长得漂亮,认为说“你的妻子真漂亮”这样的话近乎下流,对中老年人来说尤其这样。
而外国人却感到很自然,很欣赏。
八、结束语
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说英语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应了解他们如何用英语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请.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英语习俗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