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写作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年) 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 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后,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即位初期,他常以隋朝 的暴政为戒,励精图治,听取劝谏,被人们誉为“从谏如流”的君主。出现了历史上 有名的“贞观之治”。
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 利,边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 一个表现是,宫室土木之作,逐渐增多。另一个表现是,竭诚纳谏之心日见淡薄。 “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此外还有畋猎频繁,颇失其度;责罚偏严, 时有轻重;用人欠当,远贤近佞的问题等。
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 十条值得
君主之一。
深思的情
在他统治时期, 况 。
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
治局面 “贞观之治”。
疏通事理,分 条陈述。作为一种 文体,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专指臣下 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文化常识链接
华骈 美散 流结 畅合
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但 经常突破骈文的束缚,使骈散语句交替运 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 然流畅,易于诵读。
封建时代臣子向皇 帝提出建议的文书。 如晁错《论贵粟疏》、 贾谊《论积贮疏》等。 疏主要特点:
务正 尽反 其论 旨述 生比 动喻 有排 力比
疏多以论述为主,对于同一个问题, 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加 透彻。
疏多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 作为一种推理手段,起到了生动、形象的效 果;论述时多采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 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
恩所加
– 思无因喜以谬赏
10
罚所及
– 思无以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文学内容补充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 四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古语中大都不含贬义)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得民心 失民心
载舟
比 喻
深
论 证
慎
覆舟
文本解析
(三)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
注意: 1、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译。 2、翻译时做到字字落实。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 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的论证思 路及论证方法。
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学习作者反复开导 、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 今天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千古“诤臣”-----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巨鹿人。唐代政治 家、文学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 宗时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思考
这一层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一段 第一层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泉源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比喻论证 正面论证
比喻论证 反面论证
思国安 积德义
德不厚 思国理
中心论点: 思国之安 积其德义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戒赏罚不公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谏
戒奢以俭
太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十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思
疏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谏
戒奢以俭
太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十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思
疏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
十宗 思作
者
疏: 魏 征
核心素养目标
1. 通过疏通文意,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 通过梳理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3.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高超的说理艺术,读懂魏征的 劝谏艺术。 4. 通过小组辩论,学习中国文人士大夫身上的“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品 质。
安:使动,使…安定. 高危:高而险. 冲:谦虚.
牧:养. 满溢:比喻骄傲自大,听不进批评.
下:居…之下,名词作动词.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围打禽兽时,只合三面,留一面,以示人君的好生之德.
原文: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 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注释】总:总括,归纳.
弘:使动,使…光大.
兹:这,此.
简:选拔.
而:表顺接.
善:好的意见,形作名。
播:扩大.
惠:仁爱,宽厚。
信:诚信。
效:献出.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司:主持,操作。这里指“行使”。
一、疏通文意
第一段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注释: 求:要求. 长:生长. 本:树根.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固:使动,使……牢固. 浚(jùn):疏通.
翻译: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底;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 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行道义。
十宗 思作
者
疏: 魏 征
核心素养目标
1. 通过疏通文意,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 通过梳理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3.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文本内容,理解作者高超的说理艺术,读懂魏征的 劝谏艺术。 4. 通过小组辩论,学习中国文人士大夫身上的“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品 质。
安:使动,使…安定. 高危:高而险. 冲:谦虚.
牧:养. 满溢:比喻骄傲自大,听不进批评.
下:居…之下,名词作动词.
盘游:游乐。这里指田猎。盘,快乐。
三驱:围打禽兽时,只合三面,留一面,以示人君的好生之德.
原文: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 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注释】总:总括,归纳.
弘:使动,使…光大.
兹:这,此.
简:选拔.
而:表顺接.
善:好的意见,形作名。
播:扩大.
惠:仁爱,宽厚。
信:诚信。
效:献出.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司:主持,操作。这里指“行使”。
一、疏通文意
第一段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注释: 求:要求. 长:生长. 本:树根.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固:使动,使……牢固. 浚(jùn):疏通.
翻译: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 底;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 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行道义。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魏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征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完整版(共33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谏 劝谏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
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
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
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
体。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 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 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 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 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
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 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 心。
原文: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原文: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 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征
谏 劝谏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
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
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
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
体。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 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 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 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 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
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 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 心。
原文: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原文: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 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初政治家、 史学家、文学家。祖籍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 州西),一说馆陶(今属河北)。少孤贫,曾出 家为道人,六易其主,后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以直言敢谏著称,曾提出“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等名言。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 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 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 多被采纳。因此,他们常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文体常识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
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文本探究
4.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评论:“陛下初践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达,咸思竭力, 心无所隐。顷年以来,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阙廷,将陈所 见,欲言则颜色不接,欲请又恩礼不加。” 典型史实: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 贞观六年,匈奴克平,远夷入贡,符瑞日至,年谷丰登,岳牧等屡请封 禅。……惟魏征以为不可。……对曰:“……陛下东封,万国咸萃,要荒之外, 莫不奔驰。今自伊、洛之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 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宁可引彼夷狄,以示虚弱?渴财以偿,未厌 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遇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天邪议, 悔不可追。岂独臣之诚恳,亦有舆人之论。”太宗称善,于是乃止。
作者简介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 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3张PPT
观点二:“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 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 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终把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 现好、代表好、维护好最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观点三:“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 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 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合理化建议,不 能一把手说了算。如果领导者在开展工作 时,下属当面附和、背后议论心中不服, 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做到“择善而 从之”,下属才会发挥出所有的力量。
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 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鹞死怀中
有一次,唐太宗得了一只鹞,他很喜欢,就 一直拿在手上把玩。结果远远的看到魏征来 了,他怕魏征说他玩物丧志,就把鹞藏到怀 里面。其实魏征已经看到了,但是他故意不 说,而是借口要向太宗奏事,说了很久,等 魏征走了以后,唐太宗一看,鹞已经闷死在 怀里。
《谏太宗十思疏》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下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殁,吾失一镜矣。
01
解题,知作者
作者简介 一代名相
魏徵(580~643),字玄成 ,巨鹿人。唐代政治家,以 直言敢谏著称。隋末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早年参加 瓦岗起义,跟随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 降唐朝,劝降李勣ji。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 况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 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 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 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谏太宗十思疏》也被称为“万代王者法”。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 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连用三个排比句,两个 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接下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 反面推理,加强了对“积其德义” 的肯定。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 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 也。
补充二:谥号、庙号、年号
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宗太 宗等。
谥号: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曾文正 (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十思: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劝谏内 容;
疏:即“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 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 陈述,属奏议类,古代议论文范畴。
补充一:文体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如《谏太宗十思疏》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周公谏厉王止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 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檄:所谓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 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 文章。如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本段思路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 德。
2 、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 有力。
3 、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 自己的观点。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危险的事,形容词作名词 抽背: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
喜庆 安定的环境,形容词作名词 保持
控制
休。⑨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
表目的的连词,来 连词,表转折 判断句 亦⑩伐根以求木茂,⑪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胜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超过 ③情不胜其欲
15.1《谏太宗十思疏》
二 背景知识
唐朝(618年-907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 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 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 657 年 建 东 都 洛 阳 。 690 年 , 武 则 天 改 国 号 为 周 , 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 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 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 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 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一 导入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 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 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 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 里,李善德靠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确定 了保存方法和转运路线,将时长控制在十 一天,运鲜荔枝之事终得落实。
万事俱备,李善德却没料到,横亘在他 面前的最后一座大山,是官场……光鲜亮 丽的大唐盛世的表象下,隐藏着唐朝的腐 败和衰败。
二 背景知识
唐太宗 与 “铮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必修四 《谏太宗十思疏 》(共32张PPT)
答: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 宜深慎。
假设连词,(如果)真的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使……安宁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以(之)为 兴作,建筑
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
16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 成一家,傲视别人,亲骨肉之间也会成为陌路 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 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 里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 (他们可以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 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 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轻视吗?
5
体裁: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 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 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 章表》“章以谢恩, 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6
7
【研读课文,理清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生长 疏通、深挖 使……稳固 树的根
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道德与仁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 最愚昧 况于明哲乎!
明哲的圣人
8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
掌握帝王的重权 天地间 推崇
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
动词,用、行 保持 克服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假设连词,(如果)真的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使……安宁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以(之)为 兴作,建筑
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
16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 成一家,傲视别人,亲骨肉之间也会成为陌路 人。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 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 里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 (他们可以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 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绳索驾 驭疾驰的马车,难道可以轻视吗?
5
体裁: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 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 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 章表》“章以谢恩, 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6
7
【研读课文,理清文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生长 疏通、深挖 使……稳固 树的根
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道德与仁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 最愚昧 况于明哲乎!
明哲的圣人
8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
掌握帝王的重权 天地间 推崇
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
动词,用、行 保持 克服
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句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
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
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谏太宗十思疏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 翻译: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
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
理吗?
谏太宗十思疏
•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 翻译: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
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 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 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位)高而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 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第15.1课 《谏太宗十思疏》
题解:
• 谏:谏言,进谏。 •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
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 称“贞观之治”。 •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 于议论文。
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 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 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 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 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
一样啊!
谏太宗十思疏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 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
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
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
课堂探究:
• 4、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谏太宗十思疏实用优秀课件
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 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 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6
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 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与之矛盾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 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 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 历史悠远。
之以威怒,终苟免 震:威吓
而不怀仁,貌恭而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不心服。怨不在大, 怀:内心感念
可畏惟人;载舟覆 舟,所宜深慎。
貌:表面上 人:民(避讳) 宜:应当
深:深切
慎:警惕,戒慎
22
A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_____善__始_者__实__繁__,克__终__者_盖__寡________ 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
大臣王珪进见唐太宗时,唐太宗指着身边一个美人说: “庐江王太不道德了,竟将这个女子的丈夫杀死,把 她据为己有。像他这样,哪有不灭亡的?”
王珪说:“臣听说,古时候齐恒公到郭国去,问那里 的人说:‘郭国为什么要灭亡啊?’人们说:‘因为 他喜好善行,厌恶恶行。’齐恒公说:‘照你们这么 说,郭君还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会灭亡呢?人们说: ‘他喜好善行,但并不身体力行;他厌恶恶行,但自 己的恶行又不去掉,所以最后灭亡了。’现在庐江王 既然因恶行而亡了,可是他的妻妾又被安置到这里。 臣以为陛下这是知恶、厌恶,可是又不能去恶呀。”
18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不厚,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6
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 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与之矛盾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 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 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 历史悠远。
之以威怒,终苟免 震:威吓
而不怀仁,貌恭而 苟免:苟且免于刑罚
不心服。怨不在大, 怀:内心感念
可畏惟人;载舟覆 舟,所宜深慎。
貌:表面上 人:民(避讳) 宜:应当
深:深切
慎:警惕,戒慎
22
A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_____善__始_者__实__繁__,克__终__者_盖__寡________ 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
大臣王珪进见唐太宗时,唐太宗指着身边一个美人说: “庐江王太不道德了,竟将这个女子的丈夫杀死,把 她据为己有。像他这样,哪有不灭亡的?”
王珪说:“臣听说,古时候齐恒公到郭国去,问那里 的人说:‘郭国为什么要灭亡啊?’人们说:‘因为 他喜好善行,厌恶恶行。’齐恒公说:‘照你们这么 说,郭君还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会灭亡呢?人们说: ‘他喜好善行,但并不身体力行;他厌恶恶行,但自 己的恶行又不去掉,所以最后灭亡了。’现在庐江王 既然因恶行而亡了,可是他的妻妾又被安置到这里。 臣以为陛下这是知恶、厌恶,可是又不能去恶呀。”
18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将崇/极天之峻, 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不厚,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
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 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 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 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初 读
读 准 字 音
• 求木之长者
• 必浚其源泉
• 塞源而欲流长
chá ng jù n
sè zà i • 载舟覆舟 yōng • 虑壅蔽 • 则思正身以黜恶 chù miù • 无因喜以谬赏 gǒng • 鸣琴垂拱
第二段
• 1、概括历代君主创业守业的普遍规律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 • 2、以设问 引出分析论证,用两种的不同 心态说明能否 竭诚待下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水与舟 • 3、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系比 君与民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 • 善始善终 • (善始者实繁,克终 • 《易经》 者盖寡)
其实这“十思”或“五戒” 在今天依然意义深远,请同学们 观照自己的日常行为,从中择一 做“座右铭”,你会选哪一个?
精
• 承天景命
大
• 莫不殷忧而道著 深 读 • 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疏 古今异义 •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通 古义,路人。 文 意 •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督责
第一段
研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如何提出来的?
第一段
•1 本段开头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必积其德义。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 舟覆舟,所宜深慎”。
总结:从历史教训入手,进
一步说明“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的重要性。
第三段 “十思”:
研读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 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 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 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唐太宗看了这些疏奏后猛醒, 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 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 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 之几案,……”,表示从谏改过。
固本思源
居安思危
(比喻、对比)论证 为什么思 引出警告
戒奢以俭 善始实繁 克终概寡
提出问题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反面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精
• 必固其根本 使……稳固
• 必固其根本 古今异义,古义指根 • 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
读
疏 通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文 形容词作名词,重,重任;大,重大的地位。 意 • 居安思危 形容词作名词
安,安定的生活;危,危险的境地。
• 永保无疆之休 福祉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 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 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 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 欲流长也。
正面
思些什么
提出十思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思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诚能十思 戒奢以俭 所宜深慎 垂拱而治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思些什么
成语典故
• 居安思危
• 载舟覆舟
• 垂拱而治 • 择善而从之
• 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 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 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 以推翻统治者 • 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 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 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 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 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 哉?
第三段
研读
把“十思”的内容概括为“五戒”,可以怎 么概括呢? 戒奢侈 (第1、2条)俭(生活) 戒骄傲(第3、4条)谦(待人)
•证明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句
↓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排 比 句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 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 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 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 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 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 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 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 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 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 进谏,使太宗猛醒。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以 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 吗?
唐太宗和魏徵,一个爱 才惜才,善于纳谏,是历 史上的“明君”;一个忠 心耿耿,敢于直谏,是历 史上的“诤臣”。
十条值得深 思的情况
谏
劝戒
太宗
对象
十思
内容
戒纵欲(第5、6条)慎(处事)
戒轻人言(第7、8条)正(用人)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明(执法)
1 “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
•“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2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做到 “十思”的好处是什么?)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 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 臣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