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_课件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三、逐段细读,分析讲解 1、第一段
文言知识点: 长:生长。 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 浚:疏通水道。 下愚: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明哲:聪明睿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 “神器”。 域中:指天地之间。 休:喜庆,福禄。
1界是“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 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 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即有才能的人各司其职,君王 可以无为而治。
2、“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 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 • 意义:达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政治境界。
《谏太宗十思疏》
课文简介:
本文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 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积其德义。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 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 “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 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一、导入 1、作家简介
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 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 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 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 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 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 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 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 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
如果
贪图的东西
建造、兴建
使......安定
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地位高而危 谦虚
养 骄傲自满而听不进不同意见 居于......之下 快乐
限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之乐小,心可谨以慎养。松恭、:乔庄之重寿严,肃鸣。琴(6)垂乱拱:,治不,言这而里化指。有何治必国劳才神干苦。思敬,:代认下真司。 (7)扰:柔顺,指能听取他人意见。毅:果断教。化(8)直:正直,耿直。温管理:
职,温役和聪。明(9)之简耳:目直,率亏而无不为拘之小大节道。哉廉!:方正。(10)刚:刚正。塞:充实。 (1役1)使强:坚毅。 义减:损 善,合符道义。

② 思考问题具有全面性。“十思”的内容涉及与帝王治国兴邦有关的十 个问题。
③ 安排条款具有序列性。“十思”的排列井井有条,多而不乱。
④ 语言表达具有齐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构成排比,一 气呵成。
4.魏征以善谏著称,为什么他的进谏大都能被唐太宗接纳呢?
①尽臣子之责,谦恭诚挚。
他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政治 家的敏锐眼光观察时政。更为可贵的是,在 进谏时,他言辞恳切,极尽忠诚。他的“臣 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充满对 唐太宗自悟的期待;“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语重心长,又切中要 害,令人警醒。而他的“十思”之见更是句 句坦诚,字字惊心,这怎能不令唐太宗动容?

政治理想——垂拱而治
正面写君子的福气:快乐长寿
垂拱而治,万物化育
反面写庸君的劳碌:劳神苦思, 役使耳目、事必躬亲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 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的结论。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是: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 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 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 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
命,莫不殷忧(深切的忧虑)而道著(治道显著),功成而德
衰(德行衰减),有善(好)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
(大概,表推测)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深重的忧患),必竭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竭诚则吴越为一
①重权,重任 ②重大的地位 ③安,安乐的时候; 危,危难的时候 ④奸恶的人 ⑤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①达到远方 ②流得长远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弘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
使……牢固 使……正 使……光大 使……安宁
以……为乐 以……为忧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写作背景
这篇奏疏写于贞观十一年(公元六三七年)。唐太宗登基后, 开始一段是较有作为的,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他做到了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被人们誉为 “从谏如流”的君主。可是,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 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 防日益巩固,国威远扬,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他渐 渐骄奢起来,忘记了“以民为本”,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 灭亡的历史教训,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 魏征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以此来劝诫唐太宗。
下:居于……之下。《老子》曰:“江河所以为万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则满而 不溢。
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打猎。 三驱:出自《易经》“王以三驱”,有两说:一说狩猎时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
示好生之德;一说一年以三次田猎为度。 敬:慎。 黜:排斥,摒弃。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哉!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 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长:生长,生发,形容词用作动词。 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浚(jùn):疏通,深挖,动词。
小结:
以上十“思”,阐明了帝王在国事、生活、做人各个方面应该 具有的态度,它既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具体化,也是 “积其德义”的具体内容。具体说来, 1-2“思”讲不纵物欲, 3-4“思”讲谦虚戒满, 5-6“思”讲忌逸止怠, 7-8“思”讲纳谏远佞, 9-10“思”讲赏罚有据。(只供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解题
谏:劝谏 写作目的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有成
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写作对象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劝谏内容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
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从十个方面分条劝谏太宗的疏文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以“固本思源”为喻
2.分析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总结历史教训
3.解决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提出具体做法
叁·深度探究
第一段
(一)标注难解字词句,疏通文意。
固:使……稳固。
浚:疏通。
树根
臣闻求木 之 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
而:却。
文本探究
第一段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固其根本”和“浚其泉源”说起?
文章不是一下笔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十思”,而是先论天下 安治的基础在于“积德义”,而“积德义”是抽象的道理, 不易为君主理解和信服。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 问题通俗化,便以“木固其根”“水浚其源”比况,说明人 君安国当积德义,“喻巧而理至”(《文心雕龙·论说》)。
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
贰·初读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 圈画不认识或读不准 的字或词语;听名家 朗诵,订正字音。
诵读文本
求木之长 zhǎng
塞源

黜恶
chù
垂拱
gǒng
载舟
zài
订正读音
浚 jùn 殷忧 yīn 谬赏 miù 壅蔽 yōng
细读全文 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通篇只重一“思”字——《古文观止》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戒赏罚不公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赏析: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 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课文分析
原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 忽乎!
注释:惟:只有。 覆:颠覆。 宜:应该。 深:深切。 慎:警惕。 语出:《荀子·王 制篇》:“君者舟业,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奔:使……奔驰。 其:语 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翻译: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推崇皇权的高 峻,永远保持无穷的福禄。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 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赏析: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 喻, 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

后一定有一个好女人 时也有一个绝种好男人
宗 李 世
魏 征

李世民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 臣义士,尽忠直谏,结果呢?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 逐,千古流传。
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一生上疏 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大多被 采纳,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 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 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解题
谏:劝谏
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 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 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 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 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危险的事,形容词作名词 抽背: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
喜庆 安定的环境,形容词作名词 保持
控制
休。⑨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
表目的的连词,来 连词,表转折 判断句 亦⑩伐根以求木茂,⑪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胜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超过 ③情不胜其欲
15.1《谏太宗十思疏》
二 背景知识
唐朝(618年-907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 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 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 657 年 建 东 都 洛 阳 。 690 年 , 武 则 天 改 国 号 为 周 , 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 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 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 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 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一 导入
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 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 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 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 里,李善德靠着精密计算和反复试验,确定 了保存方法和转运路线,将时长控制在十 一天,运鲜荔枝之事终得落实。
万事俱备,李善德却没料到,横亘在他 面前的最后一座大山,是官场……光鲜亮 丽的大唐盛世的表象下,隐藏着唐朝的腐 败和衰败。
二 背景知识
唐太宗 与 “铮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06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节课重点内容回顾
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与作者
回顾了魏征与唐太宗的历史背景,以及谏太宗十思疏的写作背景 。
谏太宗十思疏的核心思想
详细阐述了文章中关于君主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
谏太宗十思疏的文学价值
分析了文章在文学上的特点,如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蕴深远等 。
下节课预告及预习要求
谏太宗十思疏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
规劝君王
通过“十思”提醒太宗要勤政爱 民、节俭自律、广开言路、选贤
任能等,以巩固国家根基。
树立典范
魏徵敢于直谏,成为古代忠臣的 典范,其精神影响了后世许多政
治家和文人。
传承文化
谏太宗十思疏作为古代散文名篇 ,具有文学价值,传承了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
当代社会中谏言的重要性及启示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展开课堂讨论。
现实意义思考
03
引导学生思考《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的治国理念在现代社会
的现实意义,进行讨论和分享。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交流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7人,选定组长,围绕《谏太宗十 思疏》展开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1-2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包括主要 观点、理由和依据等。
情感表达
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表 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 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文章风格及特点分析
骈散结合
分析文章骈散结合的语言 特点,解释其表达效果和 魅力所在。
用典贴切
列举文章中的典故,解释 其含义和作用,帮助学生 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
比喻生动
分析文章中比喻手法的运 用,带领学生体会其生动 形象的表达效果。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完整版(共33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最终完整版(共33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谏 劝谏 ;
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
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
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奏议
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专用文
体。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原文: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 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 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翻译:当初取得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 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 待臣民,得志以后就放纵情感,傲视他人;竭尽诚意就能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讽、谏、谤、讥、说”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
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 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 心。
原文: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
原文: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 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 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五思三驱以为度 六思慎始而敬终
七思虚心以纳下
戒纵欲 要勤勉 戒轻人言
三思谦冲而自牧 四思江海下百川
戒骄傲 要谦逊
八思正身以黜恶 九思无因喜以谬赏
要兼听 戒赏罚不公
十思无因怒而滥刑
要赏罚分明
文本探究
“十思”大致说了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
说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 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 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 在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 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 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 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 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 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 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使……劳,使……苦 管理 劳损、役使 毁坏,减损
为之大道哉?
译文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 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 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 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 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 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 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 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 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 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长(zhǎng)浚(jùn)壅(yōng)黜(chù)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研读第一自然段 活动一: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臣闻求木( 树木 )之长( 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者,必固( 使……稳固 )其根本 ( 树根 );欲流之远者,必浚( 疏通水道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德行和道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治理得好,安定),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谦辞 ),知其不可,而况( 何况) 于明哲( 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乎!人君当( 主持,掌握 )神器(指帝位)之重, 居( 处于 )域中( 天地间 )之大,将崇( 推崇 )极天( 皇权 )之峻( 高峻 ),永保无疆 (无止境 )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 敦厚 ), 情(性情)不胜( 克服 )其欲,斯(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问 题 探 究
【思考5】体会说理方法 1.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请你 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明确 示例:文章开头使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加强了说服力。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 本”,“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可”;“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 之远”,“知其不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知其不可”。 因此,人君当“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否则就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 长”。这样,文章的主旨就凸显出来了。
问 题 探 究
【思考5】体会说理方法
2.本文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地引经据典,其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 ①课文多次引经据典,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第2段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引用《尚书·康诰》中的 “怨不在大”,《荀子·王制》中的“载舟覆舟”,总结了历史教训,说明守业之艰难、安民之重要,说明 人心的向背将决定皇室的命运。同时,在引述历史教训的最后,化用周公、荀子的话来进行小结,在证据上 也显得更为庄重严肃,耐人寻味。 ②又如在陈述“十思”内容时,作者又多次化用了《老子》《易经》中的话。这些经典中的话流传于世,早 已被人奉为至理名言。现经作者援引,融入文中,用以阐明自己的观点,也有以少总多、言简意赅的作用, 使文章的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具说服力。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课件

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比喻论证、反面论证 3、对偶
文段一 总结
1、内容概述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积德”的重要性;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希望君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比喻论证——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
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
二、文本解读
原文1
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文段一
注释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固:使····稳固。 根本:古—根,
今—事物的本质。
臣听说,想要树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 稳固;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将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 貌:表面。
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 而:表转折的连词。
们最终只是苟且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
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
内容分析
1、先设问,后具体分析论证
2、 殷忧 竭诚待人
吴越为一体
得志 (处境) 纵情傲物 (态度) 骨肉为行路(结果)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熟读文章,感受语言特点, 了解文章大意。
2、积累文言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并背诵全文。
3、梳理全文思路,分析论证方法,感受作者情感,学习 文章语言,赏析善谏的艺术,探究作者思想的现实意义。
进谏
进谏的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第二个皇帝, 是我国历史上最有 成就的开明君主之 一。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 足,何也?
凡:所有的 景:大 殷:深 著:显著 而:转折,却 实:的确,确实
能、克:能够 盖:表示推断,大概 岂……乎:难道……吗
译文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一 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但 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 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 住天下就很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现在 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文心雕龙》: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知识拓展 在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的文章有各种专门名称。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疏」也是臣下向皇帝陈述政见或有所劝谏的文章。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动用刑罚,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施刑罚 。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 讲的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 的意见而加以采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他的 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 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的忠诚。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 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之大道哉!
当:主持、掌握 重、大:形作名,重权、重位 域中:天地间 崇:推崇 休:喜庆、福禄 念:考虑,想到 安:形作名,安逸环境 危:形作名,危难
以:用,实行 处:保持 胜:克制 斯:这 以:转折连词,却。 塞:堵塞 流:水流,名词
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克终盖寡
为什么思
分析问题
反面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正面
思些什么 提出十思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整体思路 思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思些什么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解决问题
写作特点
则死三驱以为度 戒奢以俭 以 则死知足以自戒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副词,最终
动词,坚持到底,保持到底
安稳、安定、安全 安定的时候 使……安宁 疑问代词,怎么 疑问代词,哪里
介词,用 介词,拿 连词,来,表目的 连词,同“而”,表顺接 连词,同“而”,表转折
思考:
魏徵的劝谏对“贞观之治”有什么影 响?
学习魏徵的劝谏艺术!
作业
1.背诵全篇课文 2.准确掌握所学重点词 3.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在殷忧,必竭诚以待监下督,既得志,通“则震纵” 情以傲物;苟且竭免于诚则吴越为一体,傲威物吓则应终该 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 覆舟,所
宜深慎。
古今异义
元首
纵情
古:泛指古代帝王 古:放纵情感
今: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今:尽情
⑷ 雄辩的逻辑力量 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前后勾连,层层深入,水 到渠成。从提出问题——应当“思”,到分析问题——为何 “思”,再到解决问题——怎样“思”,结构谨严,浑然一 体,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巩固练习
必竭诚以待下 诚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诚能见可欲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 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 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 世界的最前列。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 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重要的位置 帝王的地位 安,安乐的时候;危,危
难的时候 达到远方 流得长远
使……牢固
整体感知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 什么观点?
明确:比喻论证。
证明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
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 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预防贪污。
四、高度发达的商业。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还给商业 发展提供了许多便 利条件,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 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 海的广州、明州、福 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南昌)、杨州、益州(成都) 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 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动词,主 持,掌握
古今异义
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 ②居域中之大 ③居安思危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②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整体感知
3.“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4.“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 5.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
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本课小结 思
固本思源(比喻)论证
课文体裁:

疏通事理,分条陈 述。作为一种文体,属 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 奏疏。
第一段
疏通
动词, 使……稳固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
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
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
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明确: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 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 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 不心服。
(4)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本课小结 思
固本思源(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对比)说明 克终盖寡
⑴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 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治国的原 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
⑵ 正反对比论证,加强说服力 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道理突凸 了出来。
⑶ 语言朴实雄健 文章虽多用对偶句,但笔力道劲,气势雄健,朴实无华,与 六朝的骈赋不同。
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 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 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 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2)使动用法
(使……宏扬)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安宁)
②宏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以……为乐)
意动用法
(以……为忧)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
整体感知
1.提出“十思”的内容: 戒奢侈 (第1、2条) 戒骄傲(第3、4条) 戒纵欲(第5、6条) 戒轻人言(第7、8条) 戒赏罚不公(第9、10条) 2.做到“十思”的好处? 人尽其能,垂拱而治.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见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知得失。魏徵没,朕亡 一镜矣!
为什么魏徵会在唐太宗 心里有这样的地位,让 我们走进这篇课文,探 求他们的心灵世界。
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 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 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 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 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 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曾 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 的绪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 皆出其手,时称良史。后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 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诊。徵先后上书二百多事, 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明确:“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比 句
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排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句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第二段

能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
,克终深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
景 古:大 今:景色
行路 古:路人,毫无关系的人 今:走路
整体感知
(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明确: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 的不同心态说明什么问题?
明确: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3)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 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政 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 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 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 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 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来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全 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背景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 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 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 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 为“从谏如流”。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到了贞观中 期,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以对 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 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 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特 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 作威作福起来。魏徵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 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 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 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 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为什么思
引出警告 反面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分析问题
★扩展
上问侍臣:“创业与守业孰难?”房玄龄曰:“草 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 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 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 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 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对上面这段文字怎么理解?
十思的内容以及现实意义
掌握出现的重点实词、虚 词。
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和词类活用现象
古今异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