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习近平
第三段:十思?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 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 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 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滥刑。 无标志性被动句
君:n→v,统治 诚:如果 可欲:贪图的东西 以:表目的,来 作:建造,兴建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宁 谦冲:谦虚 牧:养 满溢:骄傲自满 下:n→v,居于……之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敬:慎 壅蔽:被堵塞蒙蔽 馋邪:以馋邪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斥退 恶:adj→n,奸恶小人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文题解读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太宗:李世民,“太宗”是他的庙号,是我国历史上最 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 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 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属于议论文。《步步高》P226
流 之 远 , 根 不 固 而 求 木 之 浚:疏通水道
长 , 德不 厚 而思 国之 理 , 德义:德行和道义 理:治理得好
臣 虽 下 愚 , 知 其 不 可 , 而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况于明哲乎!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 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
②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十思”也 有益于其保持清廉、节俭、谨慎、谦虚的 作风,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利国利 民的决策。
第三段:十思?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 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 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 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 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滥刑。 无标志性被动句
君:n→v,统治 诚:如果 可欲:贪图的东西 以:表目的,来 作:建造,兴建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宁 谦冲:谦虚 牧:养 满溢:骄傲自满 下:n→v,居于……之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敬:慎 壅蔽:被堵塞蒙蔽 馋邪:以馋邪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斥退 恶:adj→n,奸恶小人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文题解读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太宗:李世民,“太宗”是他的庙号,是我国历史上最 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 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 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属于议论文。《步步高》P226
流 之 远 , 根 不 固 而 求 木 之 浚:疏通水道
长 , 德不 厚 而思 国之 理 , 德义:德行和道义 理:治理得好
臣 虽 下 愚 , 知 其 不 可 , 而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况于明哲乎!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 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 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 以求木茂,塞源而
②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十思”也 有益于其保持清廉、节俭、谨慎、谦虚的 作风,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利国利 民的决策。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情境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 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 德义”的结论。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 止以安人。 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牧。 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是:惧满溢则 思江海下百川。 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 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 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第二段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
命,莫不殷忧(深切的忧虑)而道著(治道显著),功成而德
衰(德行衰减),有善(好)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
(大概,表推测)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
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深重的忧患),必竭诚以待
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竭诚则吴越为一
①重权,重任 ②重大的地位 ③安,安乐的时候; 危,危难的时候 ④奸恶的人 ⑤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
①达到远方 ②流得长远
(3)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①则思正身以黜恶 ②弘兹九德 ③则思知止以安人
意动用法
①乐盘游
②忧懈怠
使……牢固 使……正 使……光大 使……安宁
以……为乐 以……为忧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已经,在….之后
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
放纵情感 (今:尽情)
路人
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看不起别人 物:人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 (因为)深切地忧虑而治国之道显著的,功业建成后却德 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就 很少了,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 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天下却力量不足,为什么呢? (因为)处在深重忧患当中,一定能竭尽诚意对待臣民, 已经实现了志愿,就会放纵自己的性情,看不起别人。竭 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 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
思三驱以为度(三面为限)
戒纵欲过度 思慎始而敬终(慎始慎终) (处事)
思虚心以纳下(虚心纳谏)
戒轻信人言 思正身以黜恶(端身黜恶) (用人)
思无因喜以谬赏(奖赏得当)
戒赏罚不公 思无因怒而滥刑(用刑有度) (执法)
除十思外, 还要:
宏九德 选拔任用人才 听从善言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第一层:摆事实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取易守难?
第二层:析原因 竭诚施仁政,吴越为一体; 傲物振严刑,骨肉为行路。
第三层:敲警钟 载舟覆舟,奔车朽索,所宜深慎!
梳理第三段
名作动 统治
自我克制 建造,兴建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
使…安宁
谦虚
养
骄傲,自满
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
【思考探究】
1.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课件30张
戒赏罚不公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谏
戒奢以俭
太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十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思
疏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壹 固本思源
比喻论证
居安思危
谏
戒奢以俭
太
善始实繁
总结历史 对比论证
宗贰
克终盖寡
十
引出警告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反面
思
疏
叁 提出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正面
拓展延伸: 唐朝初建,叛乱未已,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举。朝 臣们在如何立国施政问题上是有争议的。
唐太宗曾回忆道: “朕即位之初,上书者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运,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 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魏征认为: “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德礼诚信,国之大纲”。(见新旧《唐书》 本传)“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不然,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荀 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事实证明,魏征这套与民生息、无为而治的办法是合乎国情、顺乎民 心的。
其:反问语气词,难道,怎么。 忽:轻视。
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
名作动,统治 如果 贪图的东西
表目的
兴建、建造
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使……安宁
牧,养。加强自身
的道德修养。
骄傲自满
名作动,居于……之下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凡百元首:凡百,所有的。元首,泛指所有帝王 2、景:重大的。 3、殷忧:深切忧虑。 4、著:显著。 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6、实:的确。 7、克:能够。 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9、岂:难道。 10、之:代词,代指天下。
《谏太宗十思疏》精品PPT30张课件
就在唐太宗越来越忘乎所以,别的大臣都噤若寒蝉的情况下,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这五个月中,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 《谏太宗十思疏》为第二疏。
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 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
“贞观之治”的后期之所以没有多大反复,就是因为太宗在 一定程度上听取了魏征的这一劝谏。唐太宗也给予魏征很高的 评价: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 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浚(jùn ) 谗(chán )邪 谬(miù)赏 壅(yōng )蔽
载(zài )舟
文章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ǎng):生长。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树根。 流:泉流,名词。 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
魏
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
征
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 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如《阿房宫赋》。
■ 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 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 《六国论》《过秦论》。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
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
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谏太宗十思疏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 翻译: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
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
理吗?
谏太宗十思疏
•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 翻译: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
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 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 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 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君位)高而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 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第15.1课 《谏太宗十思疏》
题解:
• 谏:谏言,进谏。 •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
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 称“贞观之治”。 •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 “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 于议论文。
保永无止境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 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 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 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 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
一样啊!
谏太宗十思疏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 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
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
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
课堂探究:
• 4、魏征提出的“十思”能给我们哪些写作的启示呢?
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共24张ppt)
危险的事,形容词作名词 抽背: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
喜庆 安定的环境,形容词作名词 保持
控制
休。⑨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
表目的的连词,来 连词,表转折 判断句 亦⑩伐根以求木茂,⑪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胜 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战胜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 超过 ③情不胜其欲
二 背景知识
唐太宗 与 “铮臣”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二 背景知识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文学家。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有诗文流传于世。
贞观六年,李世民对钟爱的长乐公主李丽质 给予数倍嫁妆,魏征直言此违反礼制;
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东巡洛阳谴责当地供奉 不好,魏征又以隋炀帝杨广铺张浪费警戒之;
①求木之 ②欲流之 ④源不 ⑤根不 长者,必 远者,必 深而望 固而求 固其根本 浚其泉源 流之远 木之长
类比
③思国之 安者,必 对比 积其德义。
⑥德不厚 而思国之 理......
⑩伐根 以求木 茂
⑪塞源 而欲流 长者也。
⑨不念居 安思危, 戒奢以俭 .......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⑥德不厚而思国之理不行 ⑨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所以,主体可能具有d的属性。
1.比喻论证,是比喻修辞手法在阐述道理中的运用, 具有修辞侧重语句润饰的特点,不侧重于道理本 身,而侧重于阐述道理的方式,旨在将深奥、复 杂、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类比论证,是比较的形式之一,与对比重在“求 异”不同的是类比重在“求同”,也就是说重在 类推出结论。
二 背景知识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保养,颐养
使……鸣,演奏
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管理
役使,劳损
毁坏,减损
解读第三段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 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 纳,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 使出他的力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 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逐( 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 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的 年寿,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 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 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 道呢!
谏 太宗 十思 疏
解题
劝谏
李世民,最有成就的开明君王之一, 在位期间开创“贞观之治”。
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一种文体,属古 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 意见的奏章。
文体知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 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 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 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 议、疏、表、对策等。其特 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 逻辑性强。
比喻论证
借对古人的论述,将君与民的关系 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
警觉。“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第二段小结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能创业却不能守业
第
有善始者实繁 对比 → 暗示居安思危的重要
能克终者盖寡
二
2、以 设问 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 的不同心态说明:
段 能否竭诚待下是 兴邦是由于“竭诚待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04
太宗治国理念及实践影响
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特点概述
政治清明
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官员廉洁奉公,社会秩序 井然。
法治严明
太宗强调法治,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法律制度, 并严格执法,使得社会安定有序。
民族融合
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 族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太宗治国理念形成与发展过程
1 2
对后世君主和国家的借鉴意义
为后世君主提供治国借鉴
太宗的治国理念和实践为后世君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使 得后世君主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治理国家。
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启示
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为后世国家长治久安 提供了启示,即要注重法治建设、官员选拔和民族融合等 方面的工作。
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参考价值
哲学内涵
知足常乐,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现实意义
提醒人们在物质追求日益膨胀的 当下,要学会控制欲望,珍惜现 有,避免陷入无尽的追求和攀比 之中。
“思谦冲自牧”的品德修养要求
品德修养
谦虚谨慎,自我约束,不断提升个人 修养。
要求
在取得成就时保持谦逊,不骄傲自满 ;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
不同文化背景下谏言方式差异比较
东方谏言方式
注重委婉、含蓄,强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谏官往往通过 寓言、比喻等方式向君主进言,避免直接冲突。
西方谏言方式
更加直接、明确,强调逻辑和雄辩,哲学家和雄辩家通过公 开演讲和辩论来影响统治者的决策。
当代社会中民意表达渠道探讨
东方当代民意表达渠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当代最主要的 民意表达渠道,人民通过选举代表来参 与国家管理和决策。此外,网络舆论也 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民意表达方式。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 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 力。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 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 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 十个建议。
知识补充(2)——文体常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 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 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 逻辑性强。《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 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 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浚:疏通水道 而:却 望:希望 理:治理的好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作谦辞。 明哲:明智的人(君王),指唐太宗。
译文
我听说:想要寻求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稳固它 的根;想要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那流水的 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累那道德仁义。 源头不深远却希望流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寻 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 我虽然很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 况对于(您这)明智(的人)呢!
第2层:十思的好处
小结全文
解决问题
见可欲 将有作 念高危 惧满溢 乐盘游 忧懈怠 虑雍蔽 想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内容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知识补充(2)——文体常识
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 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奏、 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 逻辑性强。《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 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 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浚:疏通水道 而:却 望:希望 理:治理的好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作谦辞。 明哲:明智的人(君王),指唐太宗。
译文
我听说:想要寻求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稳固它 的根;想要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那流水的 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累那道德仁义。 源头不深远却希望流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寻 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 我虽然很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 况对于(您这)明智(的人)呢!
第2层:十思的好处
小结全文
解决问题
见可欲 将有作 念高危 惧满溢 乐盘游 忧懈怠 虑雍蔽 想谗邪 恩所加 罚所及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思内容
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 宏:使……光大 。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 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连用三个排比句,两个 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接下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 反面推理,加强了对“积其德义” 的肯定。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德不处其厚,情不 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 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 也。
补充二:谥号、庙号、年号
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宗太 宗等。
谥号: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 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曾文正 (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
十思: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劝谏内 容;
疏:即“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 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 陈述,属奏议类,古代议论文范畴。
补充一:文体区别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谏: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如《谏太宗十思疏》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如《周公谏厉王止谤》 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 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檄:所谓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 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声讨 文章。如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本段思路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 德。
2 、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 有力。
3 、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 自己的观点。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
《谏太宗十思疏》ppt课件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 镜吗?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 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 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 憋死在怀里。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 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 被采纳。被称为“诤臣”。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 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 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 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 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昔:过去。 而① :连词,表 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
顺承。 而② :连词,表转折。情。以② :而,表并列。傲物:看不
却。竭诚:竭尽诚心。
起别人。物,人。
以① :相当于而,表修饰。 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
下:臣民。既:已经,以后。的两个诸侯国。骨肉:指父母兄弟子
得志:实现愿望、成功。 女。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 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 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 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 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 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 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 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 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 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 )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 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 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 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 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 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 憋死在怀里。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 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 被采纳。被称为“诤臣”。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 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 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 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 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昔:过去。 而① :连词,表 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
顺承。 而② :连词,表转折。情。以② :而,表并列。傲物:看不
却。竭诚:竭尽诚心。
起别人。物,人。
以① :相当于而,表修饰。 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彼此敌对
下:臣民。既:已经,以后。的两个诸侯国。骨肉:指父母兄弟子
得志:实现愿望、成功。 女。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 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 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 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 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 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 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背景
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 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 ,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 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 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开始对百 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欢呼声淹没 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 )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 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励精政道,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