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与入洛南方文人的交游
陆机与《七徵(又作『七微』》
陆机与《七徵(又作『七微』》陆机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1] 。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
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
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
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
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
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
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陆机生于吴郡横山(今江苏昆山)。
他出身名门士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其父陆抗亦为孙吴大司马,陆机为陆抗第四子。
他身长七尺,声如洪钟。
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
凤凰三年(274年),陆抗逝世,陆机与其兄陆晏、陆景、陆玄及弟陆云分领陆抗部曲[6] ,担任牙门将。
太康元年(280年),陆机二十岁时孙吴灭亡,他于是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
由于陆机父祖宗亲在孙吴都位居将相,功勋卓著,他深深感慨吴末帝孙皓抛弃祖业,投降西晋。
便评论孙权得天下、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亲的功业,于太康九年(288年)创作了《辨亡论》(分上、下两篇)。
太康十年(289年),陆机与弟弟陆云一同来到京师洛阳,初入洛阳时,二人志气高昂,自认为是江南名族,不重视中原人士,只拜访当时的名士、太常张华。
西晋文学家陆机的生平简介
西晋文学家陆机的生平简介陆机出生于261年,卒于303年,字士衡,是吴群吴县的人,就是如今的江苏苏州人。
他是父亲是陆抗,作为家中第四个儿子,跟自己的弟弟陆云被后人称之为“二陆”,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虽然陆机出身将军,但他从小就对儒家思想感兴趣。
他能够写好文章,并按照礼仪处理日常行为。
274年,父亲陆康去世,他和四个弟弟一起带兵,担任守门员。
陆机20岁时,他的国家苏州投降。
因此,他退休回家,关起门来努力学习。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他取得了一些成果,创立了辩论死亡理论。
在2的时候,他跟自己的弟弟陆云一同前往洛阳,刚到洛阳城,兄弟俩心高气傲,自认为自己出身贵族,看不起那些低贱的中原人,只是拜访那些有名之士。
他在跟张华初次见面之后,就对其德望感到敬佩,以师长的礼仪来对待张华。
之后,张华将其兄弟两推荐给诸公,让他们两个在洛阳城名气大振。
后来,他在宫廷里担任酒祭和作家。
在那之后的几天里,司马英救了自己的命,所以他去自己的账户,作为平原的内部历史,并为司马英提供建议。
后人叫他“鲁平原”。
在303年的时候,司马颖联合河间王准备攻打长沙王,让陆机担任后将军一职。
由于陆机非常得宠,让司马颖帐下其余部将不服,多次跟司马颖面前说其坏话,但是司马颖沉默不语。
在这场战斗中,司马英被打败了,司马懿旁边的朝臣反复说陆机背叛了他。
最后,陆机被杀,他的三个民族被杀。
陆机虽然是将门出身,虽然在早期他曾统领过一只部队,但是并没有在战场上打过多少胜仗,反倒他在回归故乡之后,文学上增进显著,为日后成为一名文学家埋下铺垫。
陆机生前留下了许多作品。
在文学方面,根据《陆机传》的记载,他创作了300多首诗和文章,但有107首诗和127篇文章,包括许多片段。
但总的来说,仍有许多文学作品遗留下来,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其中,最早由他发起的关于死亡的辩论有一定的声誉。
它讲述了东吴被摧毁的原因。
它大约有2800个单词。
幸运的是,《三国志》保留了它,否则原文将不完整。
文人交游传统之遗风——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交游考察
分类号:___IO_UDC:__800____学号:***********密级:___公开___温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人交游传统之遗风——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交游考察THE LEGACY OF TRADITIONAL LITERATI MAKEFRIENDS——ZHU ZIQING,YU PINGBO,YE SHENGTAO FRIENDSHIP VISITS作者姓名:吴卫萍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指导教师:金文兵副教授完成日期:2010-5-13温州大学学位委员会温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温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温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温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温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温州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文人交游传统之遗风——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交游考察摘要本文以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三人的交游考察为要点,着重探讨了文人交游对文人个体的意义。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以时间为序,分五个阶段,叙述了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三人交游的概况。
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以诗歌唱和、书信往还、文人雅游、宴饮茗谈、结社办刊、结集出书等交游方式为纲,细考了朱自清、俞平伯、叶圣陶三人交游的内容,并在考察中论述各项交游对他们个体的意义。
陆氏兄弟:入洛之后,路漫漫何其难兮!
陆氏兄弟:入洛之后,路漫漫何其难兮!作者:王永平来源:《传奇故事(下半月)》2008年第19期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邺城发生了一起惨祸,成都王司马颖无情地残害了求仕中原的南人代表陆机、陆云、陆耽兄弟,同时遇害的还有陆机之子陆蔚、陆夏等,南士孙拯等人也受牵连而死,作为汉晋之际江东大族首望的陆氏家族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晋书·陆云传》载时人孙惠的话说:“不意三陆相携暗朝,一旦湮灭,道业沦丧,痛酷之深,荼毒难言。
国丧俊望,悲岂一人!”唐太宗在《晋书·陆机陆云传》论中也对机、云之死深表惋惜,并将陆氏兄弟之死因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不通进退之机变,二是“三世为将”,注定受祸。
其评价前者虽然不无道理,但实属空泛议论;后者归之“天意”,则荒谬无验。
那么,陆机、陆云兄弟入洛求仕到底有着怎样的遭遇,又为何招来如此惨祸呢?“二陆”的父祖情结陆机(261~303)字士衡,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以文名著称于世,人称“二陆”。
吴郡陆氏是当时江东地区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孙吴时期一门有二相、五侯、十余将军,尤其是陆机之祖父陆逊、父陆抗实为孙吴柱石之臣。
有这样的家世背景作为依托,若孙吴国祚长久,陆机、陆云兄弟会很顺利地参掌军国大政。
然而,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后,南北混一,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陆氏兄弟的生活道路也随之发生了转折,仕途自然受阻。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自孙策入主江东以来,南北分裂长达八十多年,南北士人间的对立情绪颇为严重。
统一之初,北人鄙视南人为“亡国之余”,南人有丧亲亡国之痛,故多有反抗之举。
《晋书·五行志》称当时江南地区“窃发为乱者日继”。
虽然晋武帝一再下诏令“吴之旧望,随才擢叙”,但实际上多是表面文章,当时南人仕进之艰难,仅以《陆云集》中所载陆云与乡里人士的通信便可见其实情。
如(《与戴季甫书》中说:“江南初平,人物失叙,当赖俊彦,弥缝其阙。
晋书陆机传的原文及翻译
晋书陆机传的原文及翻译晋书陆机传的原文及翻译晋书·陆机传原文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祖逊,吴丞相。
父抗,吴大司马。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
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
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
”志默然。
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
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
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
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
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
吴王晏救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
冏不之悟,而竟以败。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
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
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
颖不许。
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遂行。
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
”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
古诗长安有狭邪行翻译赏析
古诗长安有狭邪行翻译赏析《长安有狭邪行》作者为南北朝诗人萧衍。
其古诗全文如下: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
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余本倦游客,豪彦多旧亲。
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
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
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
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
将遂殊途轨,要子同归津。
【赏析】这一首诗鲜明地标志着陆机思想的转变,是研究陆机的重要材料。
公元296年(元康六年),陆机参加了当时权贵贾谧所罗列的“二十四友”。
贾谧是贾后的侄子,借助贾后的淫威,怀有异心,他的组织二十四友,是有政治目的的。
由于贾后专恣,贾谧权过人主,普遍引起了朝野的反感,因此二十四友自然受到正直人士的谴责,如阎缵上疏说:“世俗险薄,士无廉节,贾谧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鲁公二十四友。
……潘岳、缪征等皆谧父党,共相浮沉,人士羞之,闻其晏然,莫不为怪。
今诏书暴扬其罪,并皆遣出,百姓咸云清当。
臣独谓非但岳、征,二十四友宜皆齐黜,以肃风教。
”后来《晋书》为陆机列传也以此为他的弱点,说他“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
”其实二十四友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他们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共同的政治利益,陆机最终死于二十四友中的牵秀、王粹之谗,足以说明问题。
陆机出生于吴国高级士族家庭,其祖陆逊,父亲陆抗都是吴国的扶持之将,其生死存亡即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陆机生长于这样的家庭中,从小饱受正统儒学教育,《晋书》本传说他“服膺儒学,非礼勿动”。
但是公元280年吴晋之间最后一场战争中,他所依赖的一切(国家、家族)都毁于一旦,从此个人的建功立业和重振家声的重任便是他一切活动的中心内容。
明白了他的思想背景,也就明白他为什么会加入为士人不齿的二十四友。
带着这样的重负,陆机于公元289年(太康末年)应诏北上洛阳,但他并没有很快就能进入上流社会,从而一展建功立业的雄图。
赴洛伊始,他就感受到了晋人对吴人的歧视。
陆机与二十四友
陆机与二十四友所谓“二十四友”,是指西晋后期元康年间出现的一个文人集团。
这一名称在《晋书》中共出现五次,分别出现在《贾充传附贾谧传》、《阎缵传》、《刘琨传》、《石崇传》和《潘岳传》中。
从这些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二十四友”的核心人物是贾谧,贾谧是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贾后的外甥,顾命之臣贾充的后嗣,权势很大。
《晋书?贾谧传》载:(贾)谧好学有才思,既为充嗣,继佐命之后,又贾后专恣.谧权过人主,至乃锁系黄门侍郎,其为威福如此。
负其骄宠,奢侈逾度,室宇崇僭,器服珍丽,歌童舞女,选极一时。
开阁延宾,海内辐凑。
贵游豪戚及浮竞之徒,莫不尽礼事之。
或著文章称美谧以方贾谊。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二十四友”其实是依附外戚贾谧而形成的一个松散的、一时性的文人趋炎附势的团体,既称不上政治团体,也称不上文学团体。
只是一群文人政客看准风向,向贾谧这个政治上的暴发户靠拢,以才和财为资本谋取自己在政治上的腾飞,而贾谧出于政治上的需求,也渴望招纳各路人才,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
其核心人物除贾谧之外,还有潘岳、石崇、欧阳建。
成员以陆机、陆云、左思、刘琨、牵秀、挚虞、缪征、杜斌等为代表。
他们在政治上并无太大的作为,在文学上倒是有可圈可点之处。
“二十四友”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著名的文士,他们的诗赋创作,代表了西晋文学的主流。
特别是陆机、陆云的文学成就,使得“二十四友”的地位明显上升,区别于其他文人政客集团。
“二十四友”集团,不同于近、现代的政党或社团,它的形成只是一个逐渐集合的过程。
而陆机加入的时间较晚。
陆氏兄弟于太康初年入洛,很快就投靠了张华。
张华非常器重他们,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然而张华与贾氏家族关系颇为复杂。
太康初年,贾充曾上表朝廷,称:“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
”…可见,张华与贾充之间,关系比较紧张。
因此,人洛初朝一段时间,二陆不可能与贾氏家族发生亲密关系。
至元康六年,陆机与贾谧的交往开始密切起来。
由《全晋诗》卷五载陆机诗《答贾谧并序》云:“元康六年人为尚书郎,鲁公赠诗一篇,作此答之。
洛阳纸贵文言文
洛阳纸贵文言文洛阳纸贵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左思《三都赋》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
其先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为氏焉。
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思小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
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
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
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
斯文吾有异焉,故聊以余思为其引诂,亦犹胡广之于《官箴》,蔡邕之于《典引》也。
”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序曰:“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籍;辞义瑰玮,良可贵也。
有晋征士故太子中庶子安定皇甫谧,西州之逸士,耽籍乐道,高尚其事,览斯文而慷慨,为之都序。
中书著作郎安平张载、中书郎济南刘逵,并以经学洽博,才章美茂,咸皆悦玩,为之训诂;其山川土域,草木鸟兽,奇怪珍异,佥皆研精所由,纷散其义矣。
余嘉其文,不能默已,聊藉二子之遗忘,又为之《略解》,祗增烦重,览者阙焉。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陆机与入洛南方文人的交游
洛。至武帝太康 九年 ( 8 , 28) 晋又下诏 “ 内外群官举清 能, 拔 寒素”。于是 , 不少南方文人相继进入洛 阳求取功名 , 以致 自 太康末至太安年间 l 年左右的时间里 , 5 形成了一个南人北上 求仕的高潮 。 吴郡陆 、 、 会稽贺、 顾 张, 虞等大姓皆有人入 洛, 至 于纪 、 、 、 、 褚 朱 周 孙诸姓亦或早或晚应 召入洛。 而陆机 、 陆云也 正是在这时辞别家乡来 到洛阳的, 他们希望通过 自己的奋斗 , 重振陆氏家族 。这样 , 阳就会集 了不少江南士人 , 在洛 他们努 力开拓仕途 , 求取功名。 但是 , 入洛南士的求仕之途并不顺畅 。当时 , 京洛显贵凭
般 的交情 。
其 一:
西晋灭吴之后 , 为了安抚南方士人 , 多次招吴国的人才进 入西晋都城洛阳为官。如 《 晋书 ・ 陆喜传 》 太康 中, 载, 陆机的
从 父兄 陆 喜 ( 字恭 仲 ) 1 等 5位吴 国旧 臣就 曾受 晋朝 之 诏 而 入
大 火 贞朱 光 , 阳 熙 自南 。 积 望舒 离金 虎 , 翳吐 重 阴。 风 屏 凄
假还洛 , 重甚盛 , 辎 渊使 少 年 掠 劫 , 渊在 岸 上 , 胡床 指 麾 , 据 左
循, 德量邃茂 , 才鉴清远 。 服膺道 素, 风操凝峻。 历践三城 , 刑政
肃 穆 。守职 下 县 , 名 凡 萃 。 出 自新 邦 , 无 知 己。恪居 遐 外 , 编 朝
年谱 》 中就说道 : …… ( 荣 ) “ 顾 与机 盖皆世谊……”再从陆
机赠顾荣的二首 《 尚书郎顾彦先 》 赠 诗中 , 也可看 出他们不一
收稿 日期 :o 9 0 — 0 2 0— 6 2
抑的情状 , 已走进北方社会的顾荣还和二陆一起通力合作 , 共
从汉到唐,这个家族凭什么千年不败
从汉到唐,这个家族凭什么千年不败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故而,“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一人乃至一家,在承平之世做到修身齐家尚属不易,更何况于丧乱年代里还能够保持代有人才、家族不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头王旗变幻、战乱接二连三,但门阀世族全面得势,出现了众多传承数代甚至十数代的门阀大族。
这些士族人才辈出,家族门第长盛不衰,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世居吴郡的陆氏家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吴郡陆氏自东汉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在孙吴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历经两晋南朝,数百年间一直是江东地区各土著大族中史传记载人物最多、社会地位较高、影响显著的家族。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其流风余韵还延续到隋唐之世。
当时,曾经能与帝王“共天下”的王谢之流,早已成为诗人笔下的“旧时王谢堂前燕”,而吴郡陆氏仍能够一门出六相且有陆贽这样唐代屈指可数的贤相。
此外,家族中还涌现出像经学大师陆德明、诗人陆龟蒙这样在唐代文化史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
纵观整个中古时代的吴郡陆氏,真可谓“江东子弟多才俊。
”没有无缘无故的败,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盛。
回望陆氏七百年,或许能够感悟一二。
筚路蓝缕,扎根边荒之地1在唐代,有着一族六相之荣,也就有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的追根溯源。
《新唐书》里说陆氏出自妫姓,始祖是齐宣王的孙儿——陆通,因为被封到平原县的陆乡,所以得姓陆。
此后,子孙繁衍,及至秦末风云际会之时,出了一位名为陆贾的儒生。
陆贾善辩,常使诸侯,曾在高祖、文帝时两度出使南越,为汉王朝稳定南方建立了不朽功勋。
但在后世儒者看来,陆贾最可称道之处是作为先秦儒学承继者的他,时时在高祖面前“说称《诗》《书》”,而当刘邦对此破口大骂时,陆贾却用“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之语让高祖面有惭色,接着令其著成《新语》十二篇,听其儒家治政之言。
身居帝师之位,而后进谏以武开国、以文守业之道,如此一位国之儒士,怎能不让后世儒家念念不忘?陆贾“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之言成了后来者有关文武并用言论绕不开的坎。
西晋时期孙吴旧地士人入洛活动及其结果
料进行 了细致 的梳 ,并将 二陆 的入洛作 为四 晋文坛 的分水岭 , 以f 究 。 滕 氏细致 的探 讨 , 7I I 】 J J I f 肩人 良多, 然方寸之 川,仍 订进 步探讨之必要 。
j 于同为 入洛 的孙 旧 , 在北 方 义刷处 于弱势 j j
之称 号的名 l, 中薜兼 、纪瞻 、顾荥 、贺循 四人 均 二
吴旧地 1 一 人这 肝体 。f 滕 [ 的 究 兴趣 于 凸 f = ( =
文坛 ,故将这 氍 定义为文 学 集团,而笔 者则 、 为
“ 林 L ” 贤 、“
皮 ”之 类 的集 休聚集 起来 的 H
范达 去拜 访他 ,他倾 尽令 { 待 。范达走 的时候 , /7 j3
第 1 卷 第4 9 期
Vo .1 N O4 1 9 .
*- 学院学报 tF F  ̄
J u a fHa d n Col g o r lo n a n l e e
20 年 1 09 2月
D e .2 0 c 09
西晋 时期 孙 吴 旧地 士人 入 洛 活 动及 其 结果
他 1后 。 =
联等 文学 团休还 应有所 区 别,笔者 更倾 向于 将其称 为
J人群体 ,他们 结成 团体有 更多 的政 治 、学 术和道德 二 孙吴 旧族 入洛之后 的活动 历来 是学 界关注 的焦 点 题 。陈寅十 、席 长孺 、川一一 } } 良诸前 辈 曾从文化 、政 背景 。所 以, 这里 ,“ 人集 团”仅是指 因地缘 关系
为 了成功 的融 入北方 ,孙 吴旧地 上人做 了种种努 j与尝试 : 3 ( )交游权 门,互为声援 一
法 。 ' _ 《1 L { 、 f 二 { 1 永 ] 人迁 移与文 化交流 》第七 章 “ 陆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陆机人洛之抒情诗赋
Ke y wo r ds : h o me s i c k n e s s ; s a d p a r t i n g ; s u f e i r n g e x p e i r e n c e s
陆机 出生于 孙吴 显 赫 的贵族 世 家 , 祖父 陆逊 、 父亲陆抗 皆为吴 国重 臣,故其童年及少年时期享
s u c h a s c o n c e i t , s a d n e s s , w o r r i e s , nd a l o n e l i n e s s w e r e i mp r e s s i v e a n d t h o u g h p r o v o k i n g t o r e a d e r s .
SHANG Y a n
( X i n g y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 a t i o n l a i t i e s , X i n g y i , G u i z h o u 5 6 2 4 0 0 , C h i n a )
e l ' l l J i n Dy n a s t y . He h a s e x p e i r e n c e d a h a r d t i me o f l o o s i n g h i s o wn c o u n t r y a n d f a mi l y lt a ho u g h h e wa s b o r n i n a n o b l e f a mi l y a n d h e
亡 国之音哀 以思
— —
论 陆机人 洛之抒情诗赋
尚 艳
贵州 兴义 5 6 2 4 0 0 )
( 兴义民族师范学 院,
完整陆机《辨亡论》原文翻译「吴国为何灭亡」少有奇才,文章冠世
完整陆机《辨亡论》原⽂翻译「吴国为何灭亡」少有奇才,⽂章冠世《辨亡论》是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陆逊之孙、⼤司马陆抗之⼦陆机探讨吴国为何灭亡的⼀篇⽂章,收录于《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的引注之中。
作者简介陆机(261年-303年),字⼠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西晋著名⽂学家、书法家。
出⾝“吴四姓”之吴郡陆⽒,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司马陆抗第四⼦,与其弟陆云合称“⼆陆”。
陆机在吴时曾任⽛门将,吴亡后隐居修学⼗年,始仕西晋。
太康⼗年(289年),⼆陆来到洛阳,受太常张华赏识,名⽓⼤振,时有“⼆陆⼊洛,三张减价”之说。
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四友”。
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
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太安⼆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败于七⾥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
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书法真迹。
陆机《辨亡论》原⽂上篇昔汉⽒失御,奸⾂窃命,祸基京畿,毒遍宇内,皇纲弛紊,王室遂卑。
於是群雄蜂骇,义兵四合,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电发荆南,权略纷纭,忠勇伯世。
威?则夷羿震荡,兵交则丑虏授馘,遂扫清宗?,蒸?皇祖。
於时云兴之将带州,飙起之师跨⾢,哮阚之群风驱,熊罴之族雾集,虽兵以义合,同盟戮⼒,然皆包藏祸⼼,阻兵怙乱,或师⽆谋律,丧威稔寇,忠规武节,未有若此其著者也。
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
弱冠秀发,招揽遗⽼,与之述业。
神兵东驱,奋寡犯众,攻⽆坚城之将,战⽆交锋之虏。
诛叛柔服⽽江外?定,饬法修师⽽威德翕赫,宾礼名贤⽽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周瑜为之杰。
彼⼆君⼦,皆弘敏⽽多奇,雅达⽽聪哲,故同⽅者以类附,等契者以⽓集,⽽江东盖多⼠矣。
将北伐诸华,诛?⼲纪,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于紫闼,挟天⼦以令诸侯,清天步⽽归旧物。
【诗词阅读及答案】赴洛道中作 陆机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赴洛道中作陆机阅读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赴洛道中作陆机阅读答案去罗道中当(金)鲁吉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镇策致崇秋,案例缰绳② 服从平芒。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缰绳靠在岩石上,倾听着悲伤的风。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我睡不着枕头,但我想一个人抖我的衣服。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一下缰绳,摸一下马的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16.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
(4分)“贞策之崇秋”中的“之”是指①. 在“毕业表”中,有一句话是:“在宫殿里,在豪宅里,②, 不③.其中“志”的意思是④.17.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山涉水,山川修广》紧跟着诗名,在他的《远行》中总结了艰辛的旅程。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坐在歌岩上听凄风”这句话用“悲伤”修饰了风,突出了诗人情感中的孤独和孤独。
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18.陆机曾说:“诗因情而美。
”这意味着诗歌侧重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并应注意语言的美。
从这个角度来看,请欣赏这首诗“晚上睡在阴影里,想着早上去”。
(4分)19.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
(5分)答复:16.登高俱为一体不宜异同奖励、晋升17.b18.这两句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将难以触碰的“影”和“思”写得有形有质,成为漫漫旅途中仅有的伴侣。
抒情主人公在夜晚抱着影子入睡,在白天满怀忧思前行,这幅万里独行图正体现出他的孤独和忧伤。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看,“早”和“晚”是相互比较和呼应的。
“抱影睡觉”和“想与题同行”的结构简洁、严谨、精致。
19.采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
晋朝陆机陆云兄弟传
晋朝陆机陆云兄弟传陆机的生平陆机(261—303),西晋文学家。
字士衡,晋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曾任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
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与潘岳并称“潘陆”。
陆氏家族为吴世臣。
祖父陆逊是东吴丞相,父陆抗是东吴大司马。
陆机身材魁梧,声音宏亮,少有异才,以文武韬略鸣于当世。
陆抗去世时,陆机十四岁,即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
二十岁时,吴灭,与其弟陆云退居故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但陆机虽隐居于乡,却不能忘情于当世。
东吴颠覆的惨痛经历,尤给他以很深的刺激,作《辨亡论》二篇,一方面抒发了他对东吴灭亡的感慨,总结东吴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则透过祖述其祖父的功业,表达出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陆机与其弟陆云终于不甘寂寞,结束蛰居生活,离开家乡,一起来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
张华很器重他们,高兴地说:“攻打东吴的战役,最大的收获是得到这两位人才!”并为他们广为称扬,使陆机兄弟在京城获得很大声誉。
当时有“二陆入洛,三张(指当时著名文学家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减价”之说。
由于张华的举荐,陆机被太傅杨骏任命为祭酒。
杨骏被杀,陆机担任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
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以陆机为郎中令。
后又升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
当时贾谧专权,开阁延宾,一时文土辐辏其门,其中著名的有二十四人,号“二十四友”,陆氏兄弟亦入其列。
陆机为人,体气清刚,词锋警醒,才辩敏捷。
初入洛时,有不少名公巨卿看不起他,企图用言词加以侮辱,但都受到陆机的回击而予以折服。
有一次,陆机拜访侍中王济,王济指着面前所吃的羊酪对陆机说:“你们江东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它?”陆机立即回答说:“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意思是说江东千里湖的莼羹可以与之媲美,只是眼下没有人知道去加以调味罢了。
《晋书·左思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左思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左思传》原文: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
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
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
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
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
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
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
谧称善,为其赋序。
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
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
”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
”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
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晋书·左思传》译文: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
他家世代传承儒学。
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
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
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
”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
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
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
赴洛道中作的诗意与解释
赴洛道中作的诗意与解释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赴洛道中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陆机的祖父陆逊是三国时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是大司马。
在吴国灭亡后,他于太康十年(289年),即二十九岁时,与弟弟陆云离开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
《赴洛道中作》二首作于他赴洛阳途中。
原文:《赴洛道中作》魏晋:陆机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释:修:长。
振策:挥动马鞭。
陟(zhì):登上。
崇丘:高丘、高山。
安辔:按辔,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
遵:沿着。
平莽:平坦广阔的草原。
夕:傍晚。
抱影:守着影子。
寐:入睡。
徂(cú):往,行走。
衔思:心怀思绪。
顿辔:拉住马缰使马停下。
倚:斜靠。
嵩岩:即指岩石。
嵩,泛指高山。
清露:洁净的露水。
素辉:白色的亮光。
一何:多么。
朗:明亮。
振衣:振衣去尘,即指披衣而起。
诗意: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
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
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
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赏析: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
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首句仍然紧扣诗题来写的。
陆机从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当然是“远游”。
一路上越过万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样的修长和宽广。
诗人有时挥鞭驱马登上高山,有时手握缰绳,在有草的平地上缓慢地向前走。
太康诗风——精选推荐
全⽂ 导语:太康诗风是西晋的代表诗风。
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下⾯是语⽂迷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太康诗风的介绍,欢迎⼤家阅读参考! 晋武帝司马炎代魏之后不久,天下重归于⼀统。
当时“民和俗静,家给⼈⾜” (《晋书·武帝纪》),社会相对安定,经济⽐三国纷争时有较⼤发展。
⼠⼈们重新燃起从政热情,愿为新朝效⼒,陆机、陆云⾃吴⼊洛,就是⼀个例证。
原曹魏政权中的⽂⼈,转投司马⽒政权者,为数更多。
统治集团为巩固政权的需要,也尽⼒拉拢⽂⼈。
但由于西晋王室内部⽭盾⼗分复杂,⽂⼈们在政治⽃争的旋涡中⼏经浮沉,演出了⼀幕幕⼈⽣的悲剧。
张华因为⽀持武帝伐吴得到封赏,确⽴了他此后在朝中的重要地位。
陆机兄弟太康间⼊洛阳,经张华延誉,得到任⽤。
当时由张华肯定并代表这⼀时期创作的分别是“三张⼆陆两潘⼀左”,即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和以风⾻与诗赋闻名的左思。
后来,张华被武帝岳⽗权⾂杨骏所忌,不得参与朝政。
惠帝时,贾谧专权,当时⽂⼈多投其门下,潘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诸⼈皆在其中,有“⼆⼗四友”之称。
潘岳与⽯崇争事贾谧,构陷愍怀太⼦,尤为⼈诟病。
此后,政治⽭盾⽇趋⽩热化,战争⼀触即发。
对于这种情形,诗⼈们虽有所认识,却未能急流勇退。
张华晚年,其⼦劝其退位,不从,说要“静以待之,以候天命”(《晋书·张华传》)。
潘岳得势时,其母劝他要 “知⾜”,“⽽岳终不能改”(《晋书·潘岳传》)。
顾荣、戴若思看到天下将乱,劝陆机还吴,陆机不从(《晋书·陆机传》)。
这种处世态度,导致了诗⼈们在“⼋王之乱”中多被杀戮的悲剧命运。
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废贾后,诛贾谧,拉拢张华参与其事,张华拒绝,被杀。
潘岳、⽯崇、欧阳建等⼈亦于同年为赵王伦所害。
太安⼆年(303)司马颖等起兵讨长沙王司马乂,陆机率20万⼤军为前锋,兵败受谗,被司马颖杀害。
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里典故名人讲析十一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之陆机
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里典故名人讲析十一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之陆机“千古第一骈文”的《滕王阁序》共773个字,通篇用典,化用30多位名人、典故,一篇文章贡献了40多个成语,成为后世千古传诵的名篇。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中到底隐藏了多少故事。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这里面包含一个成语——潘江陆海,潘指的是潘岳(潘安),陆指的是陆机。
潘江陆海,常用来说明一个人非常有才华。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王勃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我的“砖”(文章)已经抛出来了,请各位施展像潘岳、陆机一样的才华,将你们的玉(文章)都抛出来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成语的主人公之一——陆机。
一、显赫的家世——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东吴最后一位君主孙皓(hào)曾问丞相陆凯(这个陆凯非“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凯回答说:“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
”孙皓曰:“盛哉!”陆凯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
”这就是“陆凯贵盛”典故的来历。
陆凯所说的“二相”,指的是陆逊和陆凯,他们两人都曾为东吴的丞相。
简单说一下陆逊。
陆逊,少年丧父,由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抚养长大。
陆逊21岁时,入孙权幕府。
著名的典故关羽“大意失荆州”即拜吕蒙和陆逊所赐。
关羽死后,刘备为给二弟报仇,倾全国之力进攻东吴。
陆逊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率军抵抗,东吴当时的诸位大将,如韩当、孙桓、徐盛、潘璋等辈,都是资历高深的,或孙策旧将,或宗室贵戚,谁也不甘心接受这么个白面书生的管教约束。
面对下面不服的情况,陆逊说道:“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那是因为我还有一些长处,现在我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是以国家大局为重,所以委屈各位听从我的指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年 9 月 第 17 卷 第 5 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Sep.,2009 Vol.17 No.5
陆机与入洛南方文人的交游
李晓风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陆机入洛之后,虽然也备受侮辱、歧视,处境艰难,但他还是凭借着家族的威望、个人出众的才
夏少明在东国不知名,闻裴逸民知人,乃裹粮寄载,入洛 从之。未至家少许,见一人着黄皮裤褶,乘马将猎。少明问曰: “逸民家远迩?”答曰:“君何以问?”少明曰:“闻其名知人, 从会稽来投。”裴曰:“身是逸民,君明可更来。”明往,逸民果 知之;又嘉其志局,用为西门侯。于此遂知名。[4]
据此可知,夏靖应是会稽人,入洛以后,投奔了裴 (字 逸民),而裴 和张华、贾谧均对立。不知陆机与之私人关系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 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 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 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耶?”渊便泣涕,投剑归 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从《晋书·戴若思传》中知道,陆机将其推荐给了赵王伦, 当时陆机的荐书中有这样一段:
而陆机入洛之初,虽然也备受侮辱、歧视,但毕竟有赏识 他的张华等北方士人的庇护和举荐,获得进太子府任职的机 会。这一时期与陆机来往的南方士人除了比他早入洛的顾令 文和堂兄陆喜外,主要还有陆云、顾荣、贺循、纪瞻等。
顾荣,字彦先,南方名士,他与陆机、陆云同时入洛,“时 人号为三俊”。二陆与顾荣交往密切,所以姜亮夫在《陆平原 年谱》中就说道:“……(顾荣)与机盖皆世谊……”再从陆 机赠顾荣的二首《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中,也可看出他们不一
其二: 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迅雷中霄激,惊电光夜舒。玄云 拖朱阁,振风薄绮疏。丰注溢 溜,潢潦浸阶除。停阴结不解, 通衢化为渠。沈稼湮梁颍,流民溯荆徐。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 鱼。[1] 陆机与顾荣同为吴人,对故乡的思念可能是他们之间谈 论最多的,而在这样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诗人更加想念家 乡,更想和自己的同乡、挚友一起回想在家乡的情景…… 后来,陆机在赵王伦之事中险些丧生,顾荣、戴若思等皆 劝机返归江东,“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 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2]。可见,顾荣对陆机的担心。 如果他们关系不是那么深厚,恐怕顾荣也不会去这样做。 也正是因为和二陆的关系,再加之南人在北方社会受压 抑的情状,已走进北方社会的顾荣还和二陆一起通力合作,共 同引荐同乡进入北方社会,如《三国志·吴志·贺劭传》裴松之
文章编号:1007-905X(2009)05-0130-03
西晋灭吴之后,为了安抚南方士人,多次招吴国的人才进 入西晋都城洛阳为官。如《晋书·陆喜传》载,太康中,陆机的 从父兄陆喜(字恭仲)等 15 位吴国旧臣就曾受晋朝之诏而入 洛。至武帝太康九年(288),晋又下诏“内外群官举清能,拔 寒素”。于是,不少南方文人相继进入洛阳求取功名,以致自 太康末至太安年间 15 年左右的时间里,形成了一个南人北上 求仕的高潮。吴郡陆、顾、张,会稽贺、虞等大姓皆有人入洛,至 于纪、褚、朱、周、孙诸姓亦或早或晚应召入洛。而陆机、陆云也 正是在这时辞别家乡来到洛阳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 重振陆氏家族。这样,在洛阳就会集了不少江南士人,他们努 力开拓仕途,求取功名。
收稿日期:2009-06-20 作者简介:李晓风(1963— ),女,河南郑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130·
注引虞预《晋书》曰: 顾荣、陆机、陆云表荐(贺)循曰:“伏见吴兴武康令贺
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峻。历践三城,刑政 肃穆。守职下县,编名凡萃。出自新邦,朝无知己。恪居遐外, 志不自营。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怅然。臣等 并以凡才,累授饰进。被服恩泽,忝豫朝末。知良士后时,而守 局无言。惧有蔽贤之咎,是以不胜愚管,谨冒死表闻。(卷六 五)
洁身跻秘阁,秘阁峻且玄。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眠。驾言 明祀,致敬在祈年。逍遥春王圃,踯躅千亩田。回渠绕曲陌, 通波扶直阡。嘉谷垂重颖,芳树发华颠。余固水乡士,总辔临清 渊。戚戚多远念,行行遂成篇。[3]
从这首诗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陆机与张悛之间极其深厚 的感情和不同寻常的关系。
夏靖,字少明。《晋书》中没有关于他的记载,而《裴子语 林》中则有这样一段文字:
般的交情。 其一: 大火贞朱光,积阳熙自南。望舒离金虎,屏感物百忧生, 缠绵自相寻。与子隔萧墙,萧墙阻且深。形影旷不接,所托声与 音。音声日夜阔,何用慰吾心。[1]
可以想见,诗人望着那久涝长雨,心情抑郁,不禁想起了 长时间不见的老朋友,多么渴望能与他交谈,然而,“阻且深” 的“萧墙”隔开了他们,使他们“形影旷不接”,那么在这样的 一个深夜,“何用慰吾心”呢?诗人内心充满了忧伤和孤独。
此表呈上后不久,贺循就被召到中央做了太子府舍人。 纪瞻、贺循,大致也和陆机同时入洛,《晋书·薛兼传》载, 兼与纪瞻、闵鸿、顾荣、贺循齐名,号为“五俊”,“初入洛,司 空张华见而奇之,曰:‘皆南金也。’” 《晋书·纪瞻传》载: 纪瞻,字思远,丹阳秣陵人也。祖亮,吴尚书令。父陟,光禄 大夫。瞻少以方直知名,吴平徙家历阳郡。察孝廉,不行。(卷 六八) 之后,《晋书》又记载了纪瞻举秀才,被当时的尚书郎陆 机屡屡策问的情景。不久,于永康初年(300),纪瞻辟为大司 马东阁祭酒。最后,《晋书·纪瞻传》还谈及:“(纪瞻)少与陆 机兄弟亲善。及机被诛,瞻恤其家周至。及嫁机女,资送同于所 生。”可知,陆机与纪瞻的交情不浅。 《晋书·贺循传》载: 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 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 帝父讳,改为贺氏。曾祖齐,仕吴为名将。祖景,灭贼校尉。父 劭,中书令,为孙皓所杀,徙家属边郡。循少婴家难,流放海隅, 吴平,乃还本郡。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国 相丁 请为五官掾。(卷六八) 《世说新语·言语》篇也称赞贺循曰:“会稽贺生,体识清 远,言行以礼。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然而,贺循入 晋后历任阳羡、武康二县令,多有政绩,但却“无援于朝,久不 进序”,陆机等便多次上书荐之。当时陆机任著作郎,他上疏 的荐文这样写道: 伏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 峻。历试二州,刑政肃穆。前蒸阳令郭讷,风度简旷,器识朗拔。 通济敏悟,才足干事。循守下县,编名凡悴。讷归家巷,栖迟有 年。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己。居在遐外,志不自营。年时倏忽, 而邈无阶绪。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臣等伏思,台郎所以使州, 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及外州而已。诚以庶士殊风,四方 异俗,壅隔之害,远国益甚。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 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 之本心。至于才望资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此 乃众望所积,非但企及清涂,苟充方选也。谨条资品,乞蒙简 察。[2(] 卷六八) 正是陆机等人的竭力推举,贺循补为太子舍人,后来还和 顾荣一起成了东晋政治中枢的关键人物。 随着二陆在洛时间逐渐加长,与他们交往的南方士人也 逐渐增多,其中不少都是经他们举荐而进入北方社会的,最典 型的就是戴渊。 戴渊,字若思,广陵人。《世说新语·自新》记载:
张悛比陆机入洛稍晚一些,但和陆机却有很深的交情。李 善注引孙盛《晋阳春秋》曰:“张悛,字士然,少以文章与士衡 友善。”指出,陆机与张悛通过文章交友。《文选六臣注》卷二 四,刘良(五臣注)也说“机从驾出游,士然赠诗……”但是遗 憾的是张悛赠给陆机的诗已逸失,只有陆机的《答张士然》诗 保存下来。此诗如下:
但是,入洛南士的求仕之途并不顺畅。当时,京洛显贵凭 着传统的意识,以华夏中心自居,又挟有战胜者的骄傲,以南 人为“远人”,斥之为“亡国之余”。除了个别有头脑的政治家 外,在大多数北人看来,江南乃蛮荒化外之地,其习俗、风物皆 稀奇怪诞,其人士皆愚陋可笑。所以,当时入洛南士多遭北人 之羞辱,在被压抑的状态下苦苦寻求出路。
当然,陆机与南人除了这种政治关系的交往以外,还有文 士之间的友谊、文学唱和等方面的往来。如陆机和张悛、夏靖、 孙惠等人的交往。
张悛,字士然,吴国人,善属文。《文选·表》下卷三八收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是表李善注引孙盛《晋 阳春秋》曰:
……元康中,吴令谢询表为孙氏置守冢人。悛为其文,诏 从之。晋百官名曰:悛为太子庶子。
华成了入洛南人的领袖,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南人集团。他常常与其他南方士人通力合作,共同引荐同乡进
入北方社会。这时与他交游的南方文人除了陆云之外,主要有顾荣、贺循、纪瞻、戴渊等,他们不仅以诗唱和,
传达友谊,而且在危难之际,彼此照应、相互提携。
关键词:陆机;南方文人;交游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131·
到底如何,不过从他们现存的赠答诗来看好像关系还不错。我 们先看陆机的《赠武昌太守夏少明》诗:
其一: 穆穆君子,明德允迪。拊翼负海,翻飞上国。天子命之,曾 是在服。西逾崤岗,北临河曲。 其二: 尔政既均,尔化既淳。旧污孔修,德以振人。雍雍鸣鹤,亦 闻于天。释厥缁衣,爰集崇贤。 其三: 羽仪既奋,令问不已。庆云烟 。鸿渐载起。峨峨紫闼,侯 戾侯止。彤管有炜,纳言崇祉。 其四: 既考尔工,将胙尔庸。大君有命,俾守于东。允文允武,威 灵以隆。之子于迈,介夫在戎。 其五: 悠悠武昌,在江之隈。吴未丧师,为蕃为畿。惟此惠君,人 胥攸希。奕奕重光,照尔绣衣。 其六: 人道靡常,高会难期。之子于远,曷云归哉?心乎爱矣,永 言怀之。瞻彼江介,惟用作诗。[1] 诗中陆机一再赞扬了夏靖 (夏少明) 突出的政治功绩, “尔政既均,尔化既淳。旧污孔修,德以振人”,如今,太子使之 治理武昌,以后前途一定非常光明,然而“悠悠武昌,在江之 隈”,这一走,何时才能回来呢?表达了诗人对夏靖的思念之 情。 再看夏靖的《答陆士衡》诗: 大哉乾元,万品资生。陶育五常,惟浊惟清。猗欤君子,诞 禀纯精。行归于周,忠笃允诚。允诚伊何?拔群出俗。华文不 修,抱此素朴。履谦居朴,恒若不足。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倬 彼云汉,于章于天。九五翻飞,利见大人。大人有命,是牧是招。 时行则行,遂升东朝。东朝有光,天同其曜。匪徒一台,天同其 照。其照尔德,又简尔才。将登三事,百揆是厘。据仁为本,仗 义为舆。经纬三坟,错综众书。斟酌圣奥,与道卷舒。靡靡陆生, 帝度共心。静恭夙夜,莫其德音。德音既莫,其美弥深。为物之 主,为士之林。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荡荡荆土,子其康之。风 俗未敦,子其臧之。群彦未叙,子其网之。忝荣剖符,悠悠在此。 羔裘豹祛,有愧不能。乃眷我顾,爰贻休诗。嘉睹嘉藻,以为清 规。敢铭妙言,终始永思。[5] 诗人开篇竭力歌咏陆机的品格 “拔群出俗”、“履谦居 朴”、“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然后论及陆机的处境、前途,诗 人认为陆机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最后诗人以对陆机的感激 之情作结。 孙惠,字德施,《晋书》本传载: 吴国富阳人,吴豫章太守贲曾孙也。父、祖并仕吴。惠口 讷,好学,有才识。州辟不就,寓居萧、沛之间。(卷七一) 孙惠何时入洛的,不大清楚,《晋书》中只说他在“永宁 初,赴齐王 ”,而且还谈到“ 骄矜僭侈”,“惠献言于 ,讽 以‘五难’、‘四不可’,劝令归藩”。但是,齐王 不听,“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