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能够识别和解决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2.圆柱和圆锥的性质;3.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4.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5.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等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以及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学习新知(30分钟)2.1 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底面、侧面、母线、母线角等概念,并通过实物模型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2.2 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3. 合作学习(25分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解决一些与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六、课堂练习1.某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cm,母线长为6cm,求它的体积和侧面积。

2.现有一个长方形底面面积为200平方厘米的圆柱,高为10厘米,求它的体积和侧面积。

3.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8cm的圆锥与一个底面半径为6cm、高为5cm的圆柱等体积,求这两个图形的表面积。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2.在生活中寻找和圆柱和圆锥相关的例子,并尝试着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18-20。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能测量圆锥的高。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形实物或模型,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场景图,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如果让你分类,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2.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特征1.探索圆柱的特征。

(1)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或模型。

(2)学生合作,通过摸、滚、堆,与长方体比较感知圆柱的形状。

(3)交流:说出你认识的圆柱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共三个面)圆柱的上底面与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指引说出:圆柱上下一样粗细。

)(4)请一个学生在圆柱上指出圆柱的高。

(5)师生共同作出圆柱的示意图。

并在图上作出一条高。

(6)看示意图或拿一个圆柱形的模型,完整复述圆柱的特征。

2.探索圆锥的特征。

(1)观察模型,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共两个面)(2)师生共同作出圆锥的示意图。

(3)学生讨论:圆锥的高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指出:圆锥的高在圆锥的内部,是指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条。

教师在示意图上用虚线作高。

(4)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用尺板、三角板试着量一量圆锥形模型的高。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量高方法的示意图,指出注意点:竖立的尺板要从零刻度线开始计量。

(6)拿模型或实物复述圆锥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物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不选的,请你说出不选的理由。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主要包括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高的意义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来解决问题。

但同时,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和圆锥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话筒、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1)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名称和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1)让学生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自己动手制作圆柱和圆锥模型。

(2)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圆柱和圆锥基本概念的理解;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入数学概念;2.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

2. 展示(10分钟)1.显示PPT,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圆柱和圆锥;2.让学生观察、发现两种图形的性质,例如圆柱底面积为圆上的面积,圆柱侧面积为矩形面积,圆柱表面积为底面积与侧面积之和。

3. 讨论(15分钟)1.提出如何计算圆柱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问题;2.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计算相关公式,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发现;3.教师梳理学生归纳的公式,进行总结。

4. 实践(20分钟)1.让学生拿出活页纸和尺子,按照要求制作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2.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互相交流。

5. 总结(5分钟)1.梳理所学内容及公式,强化记忆;2.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形成整体思维;3.点名让学生回答所学内容和公式。

6. 课后作业1.完成作业册上相关练习;2.进一步练习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四、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导入、展示、讨论、实践和总结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了圆柱和圆锥,掌握并应用相关的公式,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讨论和实践,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发现、归纳、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圆锥和圆柱的定义和特征,能够辨认圆锥和圆柱。

2.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公式计算方法,能够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操作。

3.发现圆锥和圆柱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学素材:圆柱和圆锥的图片、模型或实物。

3.学生教具: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7分钟)1.引入圆锥和圆柱的定义和形状,让学生感受圆锥和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2.向学生展示相关素材,带领学生感性认识圆锥和圆柱,并引导学生自己提问。

正文环节(30-35分钟)1.学习圆柱的形状和定义,指导学生画出圆柱的图形,并让学生讨论圆柱的特点和应用;2.引入圆柱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推导、思考并运用公式计算相应题目;3.学习圆锥的形状和定义,指导学生画出圆锥的图形,并让学生讨论圆锥的特点和应用;4.引入圆锥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推导、思考并运用公式计算相应题目;5.引导学生理解圆锥和圆柱的相似性和不同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总结。

拓展环节(10-12分钟)1.指导学生选取并描述至少一种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有意义的讨论;2.让学生观察轮胎、雨伞等物品的形状,分析它们与圆柱和圆锥的相似之处。

结束环节(3-5分钟)1.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2.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获得学习心得。

教学心得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并在讨论和作业中寻找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两项任务,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具有挑战性的。

因为学生在中学期的数学学习中,并没有接触到诸如圆柱和圆锥这样较为复杂的形状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最开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并让他们尝试绘制,并在这个过程中感知到层次的变化。

然后,我开始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相关题目,并且多从实物中找出它们的应用,帮助他们获得更深的学习感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圆锥苏教版教案:圆柱圆锥一、教学内容1. 圆柱的定义和性质;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 圆锥的定义和性质;4. 圆锥的体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2.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圆锥形的沙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特征。

2. 基本概念: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通过示例和图片,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性质讲解:讲解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如圆柱的底面和顶面是相等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等。

4. 计算方法: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式。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圆柱和圆锥的掌握程度。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定义: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的立体图形。

性质:底面相等,平行于底面;侧面展开为矩形。

计算:表面积= 2πr² + 2πrh体积= πr²h圆锥:定义: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三角形的立体图形。

性质:底面相等,侧面展开为扇形。

计算:体积= 1/3πr²h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两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1: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圆柱2:底面半径为8cm,高为15cm;圆锥: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2cm。

2. 答案:圆柱1的体积:500πcm³;圆柱2的体积:600πcm³;圆锥的体积:216πcm³。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江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江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1、多媒体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认识圆柱和圆锥|苏教版教案:认识圆柱和圆锥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进行学习;二是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 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以及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包括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随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

2.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接着,我会通过教具和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3. 实例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我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板书设计:我会将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以及体积计算公式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随时查阅和回顾。

六、作业设计1. 请用纸卷一个圆柱,并用彩笔在圆柱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2. 观察家里或学校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答案:1. 圆柱上的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画。

2. 家里或学校里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易拉罐、铅锤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体积计算的掌握还有待提高。

在课后,我将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形的实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

二、交流共享(一)认识圆柱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分组活动,互相交流。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上下底呢?想一想: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探究圆柱的高。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

(二)认识圆锥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介绍: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

2.认识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圆锥:1个圆和一个顶点 1个曲面3.圆锥高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提问:①圆锥的高在哪里?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2)师生归纳总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

(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苏教版教学目标1.掌握圆柱的定义和特征2.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3.认识圆锥、棱锥、圆柱、棱柱的异同4.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教学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棱锥、圆柱、棱柱的异同•计算圆锥和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2.粉笔、黑板、草稿纸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图片或简单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零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在这个基础上出发开始本单元的学习。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图片、单词、语言进行本单元知识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能够名称,了解系统。

第三步: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角度,讲解圆柱的定义、面积和体积等相关知识。

第四步: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角度,讲解圆锥的定义、面积和体积等相关知识。

第五步:学习圆锥和圆柱的异同点通过图表、文字和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自主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对圆锥和圆柱进行正确的区分和划分。

第六步:学习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角度,让学生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第七步:练习与应用通过出题、讨论、板书等多种形式,进行案例分析和题目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八步:小结通过回顾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全面的理解,加深对本节课的知识的记忆与消化。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多种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习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板书、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圆锥的定义、特征、异同以及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练习和应用。

同时,也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强化。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还较为肤浅。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模型,以及相关卡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如易拉罐、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特征,如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等,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

同时,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用准备好的模型进行操作。

教师提出以下任务:(1)观察和描述你所看到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2.1节——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我们会深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2. 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3.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难点: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学具:学生们自己准备的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纸张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方便学生们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

答案:圆柱是一个底面为圆,侧面为矩形的立体图形;圆锥是一个底面为圆,侧面为三角形的立体图形。

2. 请学生们找出身边的圆柱和圆锥,并拍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关于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互相交换解答,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我选择了实物模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圆柱和圆锥的初步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一)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概念;2.能够区分圆柱和圆锥的不同点;3.能够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区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如铅笔盒、梳子、渐变色铅笔等让学生猜想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引出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2. 学习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看图说话,观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并认识它们的定义。

圆柱:一个侧面是矩形的立体图形,底面是一个圆的圆柱体。

圆锥:一个侧面是三角形的立体图形,底面是一个圆的圆锥体。

3. 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不同点将圆柱和圆锥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它们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侧面的形状,圆柱的侧面是矩形,圆锥的侧面是三角形。

4. 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4.1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给出圆柱的公式:表面积=2πrH+2πr²(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度),体积=πr²H/3,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2 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给出圆锥的公式:表面积=πrL+πr²(r为圆锥的底面半径,L为斜高),体积=πr²H/3(H为圆锥的高度),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课堂小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区分和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完成了课堂练习,学生的课堂表现良好。

课后作业1.思考圆柱和圆锥的应用场景;2.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导入新知识、学习定义、探究不同点、计算表面积和体积以及巩固练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兼顾了理论和实际,从多方面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

但需要在课堂互动和问题引导时加强,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并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引入立体图形的知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点、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它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3.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采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饮料瓶、铅笔等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

让学生观察、触摸实物,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圆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圆锥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复案
一、示标
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1
仔细阅读例2,(如果不理解可以动手操作)并思考以下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复案
一、示标
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
一、根据自学提示完成例1自学
自学提示1
为什么要突出从里面量,1升等于多少立方厘米
4、阅读第13题并思考以下问题,再列式计算
1)求硬纸板相当于求什么?
2)彩带长度跟什么有关,该怎么计算?
5、阅读第14题,先思考以下问题,再解答
1)大棚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该怎么计算?
2)求大棚空间就是求什么?该怎么计算?
6、集体讨论思考题。
1)圆柱体钢材相当于多高的水的体积?
课题
圆柱圆锥的认识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1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二的1~3题
教学重点
1、认识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难点
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学习目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我们将深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2. 能够识别和比较圆柱和圆锥。

3.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它们。

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PPT。

学具:学生们自己准备的圆柱和圆锥模型,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品,如易拉罐、铅笔等,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及其特征。

我会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部分的特征,并给出相应的例题进行解释。

3. 实践:然后,我会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自己的圆柱和圆锥模型,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征。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描述一下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 请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的体积。

答案:1. 圆柱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两底面平行,高为两底面之间的距离。

圆锥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三角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为高。

2. 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底面积×高。

所以,这个圆柱的体积为3.14×3×3×5=141.3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如果有可能,我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说课稿四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锥的认识》。

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首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学材的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与圆锥
一、本周主要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二、本周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
1.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形成圆柱的面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4.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5.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 2
四、典型例题
例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分析与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面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柱和圆锥除了底面是平面图形(圆)外,都有一个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见下表。

圆 柱 圆 锥
底 面 两个底面完全相同,都是圆形。

一个底面,是圆形。

侧 面 曲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

曲面,沿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条线段剪开,展开后是扇形。

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例2、求下面立体图形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半径3厘米直径10米
分析与解:根据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圆柱:底面周长 3.14 × 3 × 2 = 18.84(厘米)
底面积 3.14 × 3 ² = 28.26(平方厘米)
圆锥:底面周长 3.14 × 10 = 31.4(米)
底面积 3.14 ×(10÷2)² = 78.5(平方米)
点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在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时只要按照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例3、判断: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

错误解法:正确
分析与解: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正确解答:错误
点评: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有无数个对应的点,圆柱有无数条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顶点和底面圆心都是唯一的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例4、(圆柱的侧面积)体育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

求它的侧面积。

分析与解:

底面周长
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将侧面展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因此,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圆柱的高就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即圆柱的侧面积。

解答: 3.14 × 5 × 12 = 188.4(平方厘米)
答:它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

点评: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不能直接求出它的面积。

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也用到了转化的思想。

把这个曲面沿高剪开,然后平展开来,就能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例5、(圆柱的表面积)做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0.6米,高是1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分析与解:求铁皮的面积,就是求圆柱形油桶的表面积,即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和。

解答:底面积:3.14 ×(0.6÷2)² = 0.2826(平方米)
侧面积:3.14 × 0.6 × 1 = 1.884(平方米)
表面积:0.2826 × 2 + 1.884 = 2.4492(平方米)≈ 3(平方米)答:至少需要铁皮3平方米。

点评: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这儿保留整数,十分位上虽然是4,但也要向个位进1。

例6、(辨析)一个无盖的圆柱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是50厘米。

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用铁皮6123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题目中是做一个无盖的圆柱铁皮水桶,只有一个底面。

在计算铁皮面积时只要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的面积。

解答:底面积:3.14 ×(30÷2)² = 706.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 × 30 × 50 = 4710(平方厘米)
表面积:706.5 + 4710 = 5416.5(平方厘米)
答: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用铁皮5416.5平方厘米。

例7、(考点透视)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展开是一个边长15.7厘米的正方形。

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圆柱的侧面积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即圆柱的高和底面周长都是15.7厘米。

根据圆柱的底面周长可以算出底面积。

解答:底面半径:15.7 ÷ 3.14 ÷ 2 = 2.5(厘米)
底面积:3.14 × 2.5 ² = 19.625(平方厘米)
侧面积:15.7 × 15.7 = 246.49(平方厘米)
表面积:19.625 × 2 + 246.49 = 285.74(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285.74平方厘米。

例8、(考点透视)一个圆柱形的游泳池,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4米。

在它的四周和底部涂水泥,每千克水泥可涂5平方米,共需多少千克水泥?
分析与解:要求水泥的质量,先要求水泥的面积。

在圆柱形的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涂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一个底面积加上侧面积。

解答:
侧面积:3.14 × 10 × 4 = 125.6(平方米)
底面积:3.14 ×(10 ÷ 2)² = 78.5(平方米)
涂水泥的面积:125.6 + 78.5 = 204.1(平方米)
水泥的质量:204.1 ÷ 5 = 40.82(千克)
答:共需40.82千克水泥。

例9、(考点透视)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分米,长是9分米的圆柱形木头锯成长短不同的三小段圆柱形木头,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与解:锯圆柱形木头,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是若干个相同的底面积。

锯成三段,
要锯两次,每锯一次增加两个面,锯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

3.14 × 2 ²× 4 = 50.24(平方分米)
答:表面积增加了50.24平方分米。

点评:这是一道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题目,对于这一类题目,它的规律就是每切一次就增加两个面。

但切的方式不同,增加的面也不同。

如果是沿着底面直径把圆柱切成相同的两个部分,增加的面就是以底面直径和高为两邻边的长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