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由来编辑
关于国际和平日的文章
关于国际和平日的文章2001年9月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55/282号决议,决定自2002年起,国际和平日为9月21日。
决议中提到:“宣布此后,国际和平日应成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
”55/282号决议还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各种适当方式(包括教育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节日简介世界和平日2001年9月,联合国大会在其通过的第55/282号决议中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国际和平日定于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举行。
这个节日恰逢联合国大会在纽约举行的常会开幕。
联合国在1981年宣布国际和平日,并邀请全体会员国,非政府组织和各界人士以一种方式庆祝这个节日,借以表现联合国承诺维持各个民族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和平。
联合国网络空间校车是全球教学与学习计划所包括的线项……自国际和平日设立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在这一天举行仪式并敲响和平钟,邀请艺术家和教育家等作为和平使者出席纪念活动,联合国都提醒所有人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一日子。
同时,各国政府、非政府机构、民间社会和宗教团体也会举办纪念活动庆祝这个日子。
目前,国际和平日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2000多个组织机构的支持。
多年来,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为实现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努力。
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战争、恐怖袭击、地区冲突等多种形式的暴力敌对活动依然存在,人类实现真正和平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联合国将举办活动提请所有人民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个日子。
大会宣布国际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
大会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适当方式,包括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编辑本段历史由来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大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
端午节的来历传说
端午节的来历传说
历史渊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始
于先秦时期战国时代,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的逝世而设立的。
屈原与楚国风云
据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政治家、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诗
歌之祖。
他在楚国做官时,多次力主变法改革,但遭到朝廷的排挤和陷害。
最后,因不满楚国的内部腐败和外敌入侵,屈原抱憾辞官,漂泊流亡。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屈原行乞于江南,却无人理睬,他绝望之际,于五月初五这一天,在汨罗江岸
边写下了《离骚》,其豪迈悲凉之情,令后人至今仍为之动容。
投江归草木
相传,屈原最终无法忍受世事艰难,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选择投江寻短见,以明
志于天地之间。
这一传说也成为了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
粽子象征着寄托心思,
赛龙舟纪念搜寻屈原尸首的传说,挂艾草则寓意辟邪驱瘟。
爱国情怀的传承
端午节虽然起源于屈原的悲壮传说,但却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人们通过端午节的庆祝,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自强精神。
结语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含着人们对爱国、家国情怀的忠诚。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铭记屈原的精神,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愿我们永远铭记端午节的来历传说,珍爱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5篇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5篇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下面是xx编辑推荐的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仅供大家借鉴。
端午节起源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端午节传说故事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是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节日节气知识:传统节日的由来
节日节气知识:传统节日的由来
概述
传统节日是指代表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特定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庆祝活动。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它们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1.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据说春节起源于祭灶活动,而后逐渐演变为庆祝新年到来的盛大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举行祭祖、贴
门神、放鞭炮等仪式和习俗。
2.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农历月份之一。
据传,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崇
拜的习俗,并与农业收获季节相关联。
中秋期间,人们欣赏明月、赏月饼,以
及进行家庭团聚。
3. 清明节
清明节是旧时中国重要的祭祀日期之一,用以纪念已故亲人并悼念先辈。
这个
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人们会扫墓、烧纸钱等,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
思和怀念之情。
4. 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屈原投江自沉后,人们划龙舟、吃粽子等来纪念他,并为了驱邪避灾而进行一
系列活动。
5.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是春节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由古代祭神习俗演变而来,并成为民间赏花灯、吃汤圆等庆祝活动。
结论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
这些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的
一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历史、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通过了解这些传统节
日的由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61儿童节的来历
61儿童节的来历篇一:6.1儿童节的来历本次大会有54个国家的爱护儿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通过《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
宣言中,对于儿童精神上应有的享受、贫苦儿童的救济、儿童危险工作的避免、儿童谋生机会的获得,以及怎样救养儿童等问题,均有热烈讨论。
自此次大会后,一方面藉以鼓舞儿童,让儿童感到幸福、快乐,另一方面也为引起社会重视与爱护,各国政府都先后规定“儿童节”。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1]中国节日篇二: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六一儿童节来历六一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
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
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
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
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
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或七天。
端午节由来介绍简短
端午节由来介绍简短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据史书记载,端午节最早始于战国时期,起源于对屈原的
纪念。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东周末年楚国江南德之人。
他在楚国国事遭受重重打击后,怀才不遇、遭受排挤,最终在庄子湖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他的忠贞和爱国情怀,人们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赛龙舟,并投放包裹、粽子等食品到江中,以此防止鱼虫咬食屈原的尸身,同时也象征着保佑平安和祈求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演变为家庭团聚、吃粽子、
饮雄黄酒、赛龙舟等传统习俗。
粽子则成为端午节的特色食品,这些象征意义在节日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除了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也有其他一些地域性的起源和习俗。
比如在南方地区,端午节和祭祖、渡五福等传统有着密切联系,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的由来丰富多彩、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庆祝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和传承民族文化,更是为了弘扬爱国精神、传递团结和民族认同。
这使得端午节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和纽带。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50字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50字以下是关于八一建军节的由来50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50字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您知道吗,下面是编辑整理的八一建军节的由来50字,欢迎阅读!八一建军节的由来50字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
建军节是我国的重大红军纪念日。
建军节的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
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
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相关阅读:外国建军节习俗建军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
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象过圣诞节一样。
也可以布置得象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1、多数美国家庭要在节日这天举办鱼宴主人在节前向客人们发出邀请。
2、请帖是一条彩色纸板制成的小鱼,活泼别致。
3、餐桌用绿色和白色桌布装饰,中间摆放鱼缸和精巧的小钓鱼竿。
4、鱼竿上系着绿色飘带,飘带上拴着送给客人的礼物,如鱼形工艺品、装满糖果的小篮。
宴会上,主人端上以鱼为原料精心烹制的菜肴,煎炸烤烧,应有尽有。
5、根据传统风俗,主人往往在宴会上给客人做假菜。
有人对美国典型的建军节菜谱作过描绘:最先一道是"色拉",嫩绿的莴苣叶上撒满胡椒,但拿开莴苣叶,露出来的却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为"烤土豆",其实为甜面包末和鲜蘼菇,还有用西红柿色拉掩盖的覆盒子冰淇淋;以蟹肉"伪装"的烤鸡。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丢与中秋节中,都是有着吃月饼还有赏桂花等等这些风俗,而这些风俗也是始终流传到至今,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_中秋除了月饼还能送什么礼物,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中秋节相关内容推举↓↓↓2021中秋节赏月的寓意关于中秋节的好句子简短中秋节最经典的诗句赏析中秋节作文600字六年级十篇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聚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风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攻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进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风俗的遗痕。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妙,温顺、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
国际儿童节的由来
国际儿童节的由来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六一儿童节来历六一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
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
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
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
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
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或七天。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
在欧美国家,儿童节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举行社会公众性的庆祝活动.往往有人误解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将6月1日定为儿童节,事实上,在近年,美国的一些组织也开始考虑将儿童节定在6月1日。
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6月1日。
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节日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作文600字
节日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作文600字Festival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s they bring people together to celebrate, remember, and honor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节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一起庆祝、回忆和纪念生活中的各种方面。
The origins of festivals vary from culture to culture, and they often have deep historical roots that are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节日的由来因文化而异,它们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代代相传。
For example, Chinese New Year, also know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its origins in ancient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beliefs. 例如,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源自古代的农业实践和信仰。
The festival is celebrated with various traditional customs such as setting off fireworks, giving out red envelopes with money, and eating symbolic foods like dumplings. 节日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庆祝,如放烟花、发红包、吃象征性食物如饺子。
These customs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health, and prosperity for the coming year. 这些习俗被认为能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健康和繁荣。
端午节来历简介特校
端午节来历简介特校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春秋时期。
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
端午节的来历可以从不同角度来介绍。
首先,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楚国被流放后,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的爱国情怀和忠诚品德,逐渐形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其次,端午节也与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有关,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这些都是源自古代的民间传统,后来逐渐与屈原纪念日融为一体,形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也是其特色之一。
比如吃粽子,这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以纪念屈原投江自尽时人们投食的饭团;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人们划船救屈原的传说;挂艾草和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驱邪避疫。
此外,还有包鸡蛋、饮雄黄酒、赛百草王等习俗,都是端午节的特色之一。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融合了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中国传统节日,通过纪念屈原和丰富多彩的习俗,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
希望这样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春节的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春节,又称新年、年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它的历史渊源悠久,起源于古代的年节习俗,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春节传统文化。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春节的历史渊源和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据历史记载,春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候,人们为了纪念先祖的辛勤劳动和祭祀自然神灵,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就是春节最早的由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庆祝方式逐渐丰富多彩。
汉代时期,春节开始有了舞狮、舞龙等民俗表演,人们开始在大街小巷上张灯结彩、燃放鞭炮,欢度新年。
而到了唐宋时期,春节的庆祝活动更加热闹,年味也越来越浓厚。
在明清时期,春节的习俗更加完善。
此时,人们开始贴门神、过年守岁、拜年赐福、吃年夜饭等传统,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
它们将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纳福祈福的仪式以及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春节独有的风俗文化。
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春节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但它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却永远不会消逝。
每逢春节,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都会怀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纷纷回家团聚,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总的来说,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体现了对先祖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将继续传承下去,永远流传下去。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春节这一天,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愿我们的新年新春快乐!。
端午节是怎么形成的
端午节是怎么形成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端午节形成的过程与历史、文化和传说密不可分。
端午节的形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与屈原有关的传说。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他以才华横溢、爱国心丰满而著称于世,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局势,他最终被流放并投江自尽。
当地的渔民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划船尽力将他的尸体捞起,并投食米饭以阻止鱼虾噬食尸体。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船、投食、吃粽子,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除了与屈原有关的传说,端午节还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活动紧密相连。
相传在古代,屈原的死讯传遍各地后,当地的居民纷纷划船捞起他的尸体,并为了驱逐水中的恶灵,敲击竹竿和打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赛龙舟活动,人们在节日当天划着装饰华丽的龙舟,载歌载舞,竞相划桨,以纪念屈原并庆祝节日。
端午节也与医学有一定的关联。
端午节是夏季传染病多发的季节,人们认为龙舟竞渡的活动和吃粽子都有驱邪避疫的作用。
此外,也有人认为扎彩线、挂艾草等习俗都是为了驱赶蚊虫和疫病。
这些习俗的形成是古人对防病治病的一种探索,也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端午节还与中国的民俗文化紧密相连。
比如吃粽子这一习俗,据说起源自为了防止鱼虾噬食屈原尸体而投食的行为,后来演变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包裹在竹叶里蒸煮而成。
粽子形状曲折多样,馅料丰富多样,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做法和口味。
吃粽子已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形成与屈原的传说、龙舟竞渡活动、民俗文化以及防病治病的需求密切相关。
这个节日凝聚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幸福安康生活的向往。
每年的端午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华人社区,人们都会怀念过去的传统、享受节日氛围、弘扬中华文化,为这个古老而神圣的节日增添新的色彩。
【最新】国庆节黑板报内容:外国国庆节的由来-word范文 (1页)
【最新】国庆节黑板报内容:外国国庆节的由来-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庆节黑板报内容:外国国庆节的由来世界各国确定国庆节的依据千奇百怪。
据统计,全世界以国家建立的时间为国庆节的国家有35个。
以占领首都那天为国庆节的有古巴、柬埔寨等。
有些国家以国家独立日为国庆节。
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歼灭了拿破仑的6万远征军,在太子港宣布独立,从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国庆节。
墨西哥、加纳等国也是如此。
还有些国家以武装起义纪念日作为国庆节。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
1789年的这一天,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君主政权。
另有一些国家以重大会议日为国庆节。
美国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日子为国庆日。
加拿大以英国议会1867年7月1日通过《大不列颠北美法案》这一天为国庆节。
还有以国家元首的生日为国庆节的,如尼泊尔、泰国、瑞典、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
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
逢五逢十的国庆日,有的还要扩大庆祝规模。
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
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春节的由来50字简单又精确
春节的由来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被誉为中国的“年节之王”。
它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在中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庆祝的一个节日。
起源传说关于春节起源的传说有许多。
最有影响力的传说是关于怪兽“年”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年,它身体庞大,喜欢吃人。
每到除夕,年就会出来袭击村庄,吞食人们和动物。
人们恐惧不安,无法对抗这个可怕的怪兽。
然而,有一天,一位神仙前来帮助人们抵抗年的袭击。
他告诉人们,年怕红色和喧嚣。
人们听从神仙的建议,在家门口贴上红纸,点燃爆竹,制造噪音。
当年来到村庄时,被红色的纸和爆竹声吓跑了。
从那以后,人们每年都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庆祝春节,以红色装饰和喧闹的庆祝活动驱逐年的恶魔。
传统习俗春节是一个充满了各种传统习俗的节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春节习俗:1. 过年过年是指除夕夜的庆祝活动。
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同欢度新的一年的到来。
家人们还会拜年,给长辈们拜年,祝福彼此来年平安健康。
2. 贴春联和窗花贴春联和窗花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之一。
春联是写有吉祥话语的红色横批,通常贴在门上和墙上。
窗花则是用纸剪成的各种形状,贴在窗户上,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3. 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喧闹的活动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赶走邪恶,并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祝福。
在大街小巷,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4. 拜年和压岁钱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礼仪。
小孩子们会拜年给长辈们,长辈们则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代表着对孩子们的祝福和好运。
5. 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的一大特色。
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共享一顿丰盛的晚餐,象征着家庭的和谐和团结。
现代春节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春节在现代社会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元素。
现代人们更加注重春节的意义和价值,更加重视与家人团聚、亲情和友情的沟通。
此外,传统的庆祝方式也正在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发送祝福和红包,使用线上支付购买年货等。
总的来说,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也传承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复活节的节日介绍
复活节(主复活⽇)是⼀个西⽅的重要节⽇,在每年春分⽉圆之后第⼀个星期⽇。
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
节⽇简介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基督在⼗字架受刑死后复活的节⽇,西⽅信基督教的国家都过这个节。
(英⽂原句为:“Easter,anniversary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observed o 耶稣基督n the first Sunday after a full moon on or after 21 March.”) [注:原来,复活节那⼀天,是经由三个历法(分别是西历、中国阴历、星期)合并出来的,怪不得它会如此飘忽不定了!] 复活节是纪念耶稣复活,也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个节⽇。
据圣经记载,上帝的⼉⼦耶稣降⽣在马槽⾥,当他三⼗岁的时候,挑选⼗⼆个学⽣,开始传道⼯作。
三年半中,他医病、传道、赶⿁,帮助各样有需要的⼈,将天国的道理说给⼈听。
⼀直到上帝所安排的时候到了,耶稣基督被门徒犹⼤出卖,被捉拿、审问,被罗马兵丁钉死在⼗字架上,临死前曾预⾔三⽇后必复活。
果然在第三⽇,耶稣复活了!按圣经的解释,耶稣基督乃道成⾁⾝的圣⼦,来世上为要赎世⼈的罪,成为世⼈的代罪羔⽺,这也是为什么复活节如此重要了。
耶稣虽然像犯⼈⼀样被钉⼗字架,他死并不是因为他有罪,⽽是要按上帝的计划替世⼈赎罪。
现在他从死⾥复活,表⽰他为我们赎罪成功。
任何⼈只要信靠他,向他认罪,就可得上帝赦免。
⽽耶稣的复活,代表他胜过了死亡,所以凡是信靠他的⼈,都有永⽣,就是可以永远和耶稣在⼀起。
因为,耶稣现在仍然活着,所以他听得见我们向他的祷告,会看顾我们每天的⽣活,赐⼒量给我们,让每⼀天都充满了希望。
他现在仍然活着,天天与我们在⼀起。
编辑本段节⽇起源 复活节和圣诞节⼀样,是外来的节⽇。
《圣经?新约全书》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字架上,第三天⾝体复活,复活节因此得名。
国庆到来,惦记在怀!关于国庆节的由来及祝福句子知道多少?
国庆到来,惦记在怀!关于国庆节的由来及祝福句子知道多少?首先是国庆节的由来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
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很多人的记忆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其实,这个个概念并不是完全的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并非是大家口耳相传的开国大典。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
还有要说的就是,当时的盛典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
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
这个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有的人要问了,10月1日又怎么成了国庆节而不是9月21日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委员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于是在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个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所以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这就是国庆节的由来。
那么国庆节为什么放七天假期呢?从1999年起,国庆节就成为了中国大陆的“黄金周”假期。
国庆的法定休假时间为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为一起休假共计7天,这就是所谓的“国庆七天假”。
中国大陆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为3-7日;澳门特别行政区为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1日。
其实理由并不多,放假7天还是3天都是国家节假日规定上做得决定。
到现在为止,*年们是不是已经懂得了我们国家国庆节的来历以及我们的国庆节为什么要放七天呢。
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 火把节的由来
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火把节的由来你火把节是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民族进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但是他们差不多都是农历六月份左右。
对于火把节的来源,传奇的不一样,下面我一起来了解彝族文化中的火把节文化吧,看看火把节的传奇由来。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当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爱护庄稼生长。
火把节在凉山彝语中称为“都则”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
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传奇一火把节由来传奇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
一说出自《南诏野史》及师范《滇系》。
这两书载:南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并吞另五诏,将会五诏首领集会于松明楼而焚杀,邓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而被杀,慈善以精明的才智和对丈夫执着的爱恋,找到丈夫的尸体并顺当安葬,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石林彝族撒尼人视火把节为纪念民众与恶魔斗争成功的节日;武定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大。
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传奇二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奇许多。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难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射,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
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终一个太阳和最终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毁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富强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
后来支格阿龙的家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才智超人。
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动听的歌声。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下面是分享的傣族泼水节。
供大家参考!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
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文:Water-Splashing Festival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日由来编辑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
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
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
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卫生部组织颁发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聋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
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首次全国爱耳日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首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1999 年国务院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所属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正式将我国设定“爱耳日”活动列入1999 年度工作计划。
而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老龄协会等十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 月3 日为全国“爱耳日” , 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全国爱耳日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
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
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
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
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确定“爱耳日”的通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
全国爱耳日
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
残联康字〔1999〕第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残联、卫生厅(局)、教育厅(局、委员会)、民政厅(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影视厅(局)、技术监督局、药品管理局、妇联、老龄委:
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等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