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11漂浮的山教案3

合集下载

中山市四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

中山市四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
4.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这样的词语你也能说出一两个吗?词语会读会写了,放进句子中会读吗?
5.出示句子(把刚才美丽的画面,美妙的声音都带进去,谁来试试。)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4。用词语来造句。
5.点名同学读句子。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西湖歌舞几时休?白雨跳珠乱入船.
暖风熏得游人醉,卷地风来忽吹散,
直把杭州作汴州。望湖楼下水如天.
板书设计: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11漂浮的山
身高
外貌
漂浮又多又大
9。泉城
【教材分析】
本篇文章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

西师大版四上第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上第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上第五课《漂浮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教学准备1.课文《漂浮的山》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他们对“漂浮的山”的初步理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断句等问题。

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词、造句。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如浮力、密度等。

5.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写一篇关于“漂浮的山”的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五、课后反思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甲:“可能是因为山很轻。

”教师:“有趣的想法!但事实上,山是非常重的。

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让山看起来像是在水面上漂浮呢?”学生乙:“是不是因为水把山的一部分给托住了?”教师:“非常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浮力原理。

第11课《漂浮的山》课件PPT

第11课《漂浮的山》课件PPT
第11课《漂浮的山》课件PPT
细读感悟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 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能够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 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 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初读课文,想一想“漂浮的山”指什么?课 文介绍了它的哪几个方面?
指冰山
课文介绍了它的高度、外形和漂浮 的特点
试着在课文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找这些内容。
感知
南极冰山和北极冰山的外貌特征 有什么不同?
南极:平顶,个大 北极:尖顶,个小
第11课《漂浮的山》课件PPT
考考你
1.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2.你听说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吗? 谁能讲一讲?

杨陵区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

杨陵区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
(3)多读几遍,做到熟练运用成语.
(4)有感情地朗读成语.
3。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①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②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以及要求,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让学生说出写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④教师重点指导字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3)反馈。
4。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新课标第一网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11漂浮的山
身高
外貌
漂浮又多又大
练习1
一、教学目标:
1。学写拟人句,并将其应用在写作中,将语言写得生动活泼。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导。
分组推选同学上台将自己的推荐或自我推荐说出来,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4.反馈。
5。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漂浮的山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漂浮的山

11 漂浮的.山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五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a的.“身高”.b的.高度.(2)a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b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11 漂浮的.山身高外貌漂浮又多又大。

西师大版四上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上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上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大版四上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2、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局部;3、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理解列数字,作比拟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板书“山”字,请学生帮助读这个字,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2、老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特殊的山,相机板书完好课题:漂浮的山。

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认识文中生字词;②、弄清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①、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冰山)②、出示生字上卡片,要求学生读、记尼诞逛区③、老师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记住“诞”“逛”二字诞--延逛--狂④、听写生字词尼姑、诞生、逛一逛、地区⑤、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解冰山的特点。

1、老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考虑,课文写了冰山的'哪几方面?2、引导学生汇报情况,根据答复相机板书:身高:外形:漂浮:数量多:3、学习第三自然段(身高局部)①、自由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并告诉学生:134m 1~2倍90m 6倍这样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②、学习句子: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局部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A、反复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B、指名答复;C、引导从“身高”、“身体”、“脑袋”这三个词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齐读这段话,读出冰山在身高上的特点。

4、学习第四自然段(外形局部)①、自由读,说说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②、汇报情况根据汇报板书:南:个儿较大、平顶北:个儿较小、尖顶③、引导学生从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比照中,理解比拟的说明方法。

④、齐读第四段。

四、老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下节课学习要点: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冰山的身高和外形两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山”的漂浮,理解一些关于冰山、冰川的知识,大家先去搜集一下好吗?。

四年级语文(上)第11课《漂浮的山》

四年级语文(上)第11课《漂浮的山》

四年级语文(上)第11课《漂浮的山》导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3、了解冰山的特点,初步体会文中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引号的作用,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2、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导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并沉没的画面2、揭示课题——漂浮的山二、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词,遇到难读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给课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组词(每个生字至少组2个词)再读一读。

3、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难nàn( )( ) nán( )(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随波逐流横渡5、初读课文,理清大意1)将课文读通顺、流利,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在旁批栏写写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2)“漂浮的山”指。

课文先写漂浮的山在海上 , ,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接着介绍它的、、。

3)冰山是真正的山吗?冰山是。

4)文中“摇篮”指的是。

5)本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第()自然段介绍了冰山随波逐流的基本特征,并以泰坦尼克号的失事来举例说明它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第()自然段介绍了冰山的高度。

第4自然段介绍了()。

第5自然段介绍了冰山的数量和漂流的形态。

二、小组交流1、在组长的组织下检查、交流自主学习中的2、3、4、题的完成情况。

2、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中第5小题,不能完成的问题小组长做好记录。

三、全班展示1、全体学生大胆、积极、有序地向全班展示小组交流的结果。

2、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哦!四、巩固达标1、看拼音,组词语。

ní qū dàn guàng泰坦( )克号()别( )生( )街今日表现:☆☆☆☆☆组长评价:☆☆☆☆☆教师寄语:家长留言:四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4Y-11-2)导学目标:1、了解关于冰山的基础知识,初步体会文中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拟人化等说明方法。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2.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教师进一步提问: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下岩浆上升,形成了高山。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深入分析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中提到的“板块”是什么?学生回答:板块是指地球表面大的岩石板块。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板块会相互挤压?学生回答:因为地球内部的热能不断释放,使得板块产生运动,相互挤压。

6.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学习了生字词,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具体语句,如“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下岩浆上升,逐渐形成了这座巍峨的山脉。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1漂浮的山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1漂浮的山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1漂浮的山_西师大版第一,说教材《漂浮的山》是西师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漂浮的特点。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隐秘的爱好,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

依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孩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有关知识;2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大自然的浓厚爱好。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触到说明文的方法,因此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南北极冰山的特点。

更重要的依旧使学生了解一样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第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质疑,这一环节要紧采纳启发式的教学法。

以分组讨论法为辅,师生在讨论中解疑。

师生站在对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的解读,尊重学生情感和认识。

第三,说教学过程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1激趣导入,揭出课题。

第一做自我介绍,出示字谜“说山不是山,此山最奇异,无土也无石,常在海上漂”。

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明白了将要学习的是哪一课,教师相机板书“漂浮的山”。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冰山的爱好,产生了解冰山的欲望。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第一提出问题,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然后请大伙儿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冰山是什么模样的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冰山。

得到答案的同学,能够和同桌进行讨论,看看答案一样吗?假如不一样,也能够辨论一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并随机板书:冰山的危害,身高,外形,漂流。

我对那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四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求把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学会倾听和观赏别人的杰出之处,取长补短,真正明白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11课《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重点难点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特点外,还有一点是使学生了解一般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批注方法对文章进行批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是我国几座名山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名山的资料。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交流积累的与山有关的成语(安如泰山逼上梁山崇山峻岭地动山摇调虎离山恩重如山放虎归山千山万壑千山万水人山人海山崩地裂寿比南山山光水色山清水秀稳如泰山愚公移山重于泰山)。

2.教师小结,谈话交流:提起泰山,我们不禁想起成语“稳如泰山”,在我们的印象中,山是稳固而不可动摇的,然而在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这种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关的片段和冰山毁船的片段。

)3.揭示课题: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是一种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漂浮的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多媒体出示自由读要求。

(1)认识文中生字,会读文中的词语词;(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晋城市一小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大版

晋城市一小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大版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 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 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 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 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2.教师将学生的疑问进行收集整理,在班上进行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4)学生先认读,再书写生字.
3.学习本课中的一些词语。(以下词语的意思仅供参考)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蚯蚓:环节动物,身体柔软,圆而长,环节上有刚毛,生活在土壤中,能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是益虫。通称曲蟮。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能口述“我家的大花园”中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漂浮的山教案

漂浮的山教案

漂浮的山教案教案标题:漂浮的山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理论,认识地球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2. 掌握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地球的地壳运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山?山是如何形成的?知识讲解:1. 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理论。

2. 讲解大陆漂浮理论,解释为什么山能够漂浮在地壳上。

3. 分析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地壳碰撞、岩石抬升等。

实验活动: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模拟地壳运动和山的形成过程。

2. 使用沙盘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了解地壳碰撞和岩石抬升的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让他们总结出漂浮的山形成的关键因素。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总结漂浮的山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并与知识讲解进行对比。

3. 引导学生思考:漂浮的山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深入了解地球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理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让他们选择一个特定的山脉,了解其形成过程和地理特点。

3.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附近的山脉或地质公园,亲身体验地壳运动的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漂浮的山形成原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小结,总结自己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教案扩展:1. 将漂浮的山与其他地理现象联系起来,如火山喷发、地震等,深入探讨地球的地理变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索其他地球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如河流、湖泊、平原等。

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写作,让他们撰写一篇关于漂浮的山的研究报告或科普文章。

注:教案中的具体活动和内容可以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漂浮的山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漂浮的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朗读诗歌的主要方法,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四、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六、教学过程:1、课文感知:《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课文导入: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

《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

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

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3、朗读课文:《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

在诗中,诗人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

茄子河区一小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大版

茄子河区一小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大版

11 漂浮的山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11 漂浮的山身高外貌漂浮又多又大《《秋色》精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

【免费下载】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 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激发了 学生关注自然,探自然奥秘的情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配0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中3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浮的山》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 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
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 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 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 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

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 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 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 出示两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a 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 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 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 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 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

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漂浮的山
身高
外貌
漂浮又多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