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
1.卢米埃尔:一种新技术的显示 ,缺乏蒙太奇构思 的自然主义式的纪录
2.梅里爱:把不同场景下拍摄的镜头连接在一起来 进行叙事,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
3.鲍特 :《一个美国消防队:电影史上第一个自觉地使用 “蒙太奇” 的人,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没有 把他的蒙太奇方法条理化
of Don Basin 1931 等等
《持摄影机的人》
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电影眼睛”理论的 经典之作
1929年出品 摄影:米哈伊尔·考夫曼 长度:68分钟
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电影工作者把蒙太奇发 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电影理论体系, 从而形成了苏联 蒙太奇学派。
代表人物:
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维尔托夫
这些艺术家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各成体系:
1.库里肖夫:“库里肖夫效应” 2.普多夫金:“联想蒙太奇” 3.爱森斯坦:“理性蒙太奇” 4.维尔托夫:“电影眼睛”
狄加·维尔托夫
Dziga Vertov (1896—1954) 前苏联 原名 丹尼斯·考夫曼 纪录片理论的创始人
“电影眼睛”的理论
理论核心:
将电影摄影机比喻为人的眼睛,而电影工作者的任 务即手持摄影机,“在不知不觉中捕捉生活”,反 对人为的照搬与饰演。
《电影眼睛》1924,78分钟 ,表明了他的电影立场
动、镜头运动,以及使用各种最出人意外的透视法。 2.建立在对影片的纪实材料进行系统的组织的基础上。 (蒙太奇结构的剪辑) ·电影眼睛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蒙太奇手段。
真理电影
“真理电影”源自1922年到1925年维尔托夫所拍摄 的23集新闻纪录片《电影真理报》,内容主要反映 战后苏联人民的现实生活,在这些作品中,他应用 了一系列实验性技巧,如动画、特效摄影、重复曝 光、手持摄影等等。维尔托夫的电影理论也有“真 理电影”一说。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苏联蒙太奇学派可以说是对整个世界电影史发展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力的电影学派。
学电影,不能不提蒙太奇。
知识要点:1、蒙太奇的意图:为了达到思想传播的目的而发展出来的形式美学。
2、具体手段有2个,一个是选取有感染力的素材;第二、强调剪辑的重要性。
时间:20世纪20-30年代人物: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起因:1、在推翻沙皇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有力的宣传武器;因此蒙太奇学派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艺术流派;2、受欧洲爆发的先锋主义运动的影响;3、对美国电影尤其是格里菲斯电影的学习研究。
(蒙太奇手法早在格里菲斯甚至更早的年代就被人使用在电影中,但苏联蒙太奇学派是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有意识地、理性地使用它。
)意义:1、蒙太奇理论发展和产生了一种新的媒介作用(现代电视广告中大量使用蒙太奇),一种新的信息系统,一种新的修辞学,产生了一种新的力量。
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电影实践理论的体系,被人们所公认,以至于影响了世界电影的面貌。
2、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种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苏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3、蒙太奇学派基本都认定:一旦采用剪辑的手法,电影就有了无限的潜力,蒙太奇简直就是支配观众思想和联想的一个有益的指挥者。
重要概念:【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一种电影制作技术和艺术表现风格,起源于苏联的电影产业。
蒙太奇一词源自法语,意为“拼贴”或“组合”。
苏联蒙太奇学派强调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镜头和片段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情感效果。
在苏联蒙太奇学派中,剪辑是最核心的技术手段。
通过剪辑不同的镜头,导演能够改变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影片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蒙太奇学派强调镜头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比,通过剪辑的方式创造出戏剧性的冲突、紧张和节奏感。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他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苏联电影中运用了蒙太奇的技巧,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冲击力和表现力的电影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剪辑手法和音效的运用,表达了社会和政治问题,并探索了影像媒介的独特表现能力。
苏联蒙太奇学派也对后来的电影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蒙太奇的技巧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电影制作中,尤其是在战争片、动作片和悬疑片等类型的电影中。
蒙太奇的概念也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如文学、绘画和音乐等。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强调主观认识与影像的客 观表象相统一。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完整、 系统、自觉的电影美学和哲学理论的学派。
“电影创作的基础是表现性,而不是影像性。表 现性可以传达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它比客 观世界的单纯影像(摹写)更深刻,更概括。”
目前,我国电影理论界通过从三个功能的角度来理 解蒙太奇: 第一是叙事蒙太奇。就是把时间、空间中断的胶片 联接起来,以保持叙事的连贯性,这个意义上的蒙 太奇纯属一种技术手段; 第二是艺术蒙太奇。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 段,即通过隐喻和节奏以引起强烈的艺术效果。其 功能是诉诸情绪的; 第三是思维蒙太奇或者说蒙太奇思维。即把蒙太奇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哲学看待,这在电影美学上引 起了重大的突破。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出现与20年代前苏联的政治形势与意识 形态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法令, 将电影的生产和发行移交给人民教育委员会,电影事业 实行国有化。1922年,列宁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 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
电影已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而是负载着宣 传和认识功能、传达社会信息的媒体。因而,已有的电影 表现手法和电影语言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制度的需要,必须 创立一种崭新的电影语言。蒙太奇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产生。
《电影剧本》从电影编剧的角度 阐述了电影整体演出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电影编剧如果不能用 电影的影像思维去进行创作,他 就不可能为导演提供“可用的素 材”。他把蒙太奇划分为“结构 性蒙太奇”与“作为感染手段的 蒙太奇”两大类。前者包括“场
影片分析——《战舰波将金号》 影片具有史诗般的格调:主题重 大、冲突鲜明、结构精巧、激情澎 湃、充满了诗情画意。影片在世界 电影史上第一次把革命的人民作为 主人公搬上银幕,创造了崭新的艺 术语言来表现革命的思想,从而使 电影从粗俗的新奇娱乐或幼稚的宣 传教化工具变成了富有思想性的真 正艺术。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2011-06-20 22:51:27苏联蒙太奇学派(1924—1930)尽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的苏维埃政权却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电影工业同国内其他工业一样,不论是影片制作还是发行系统,都花费了漫长的时间才达到新政府的期望。
虽然俄国在革命前的电影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在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也有了一些私营的电影公司。
由于战争期间进口片大幅削减,这些私营公司在国内市场刺激下迅速发展。
在1910年以后这些年里,俄国最有特点的电影是节奏缓慢的通俗喜剧类型,尤其是这些影片中伊万•莫兹尤辛等名星的天才表演,吸引了许多本国观众,外国观众却很少看到。
这些公司在革命成功之后竭力抵制私有财产国有化,他们也拒绝向国营影院提供影片。
1918年7月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电影部门开始对电影胶片的供应实施管制,结果许多公司囤积胶片,有些甚至带着器材逃到别的国家。
有些公司则在接受政府委任制片的同时,心中盼望红军在战争中失利,使一切能够回复到革命前的状态。
虽然面临设备短缺与生活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一些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仍然开始做了尝试与努力,结果导致了一个全国性电影运动的发展。
吉加•维尔托夫在战争期间就从事纪录片工作,20岁就负责新闻片拍摄工作。
库里肖夫则在新成立的国家电影艺术学院中授课,做了一系列剪辑实验,他将一堆不同来源的底片剪辑成一部连续的影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库里肖夫或许是苏联年轻的电影艺术家们中最保守的一位,因为他所创造的这种格式化的剪辑原则,基本上是参照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连贯性原则。
于是,甚至在他们能够拍片之前,库里肖夫和他年轻的学生们已经在世界上第一所电影学院中开始工作,并且撰写关于电影艺术形式的理论文章,这些理论构成了蒙太奇风格的基础。
1920年爱森斯坦在一列专门运送战时宣传片的火车上做了一段时期的工作,同年他回到莫斯科在一家工人俱乐部剧院里工作。
同年五月,普多夫金为库里肖夫的国家电影学院演出,他深受格里菲斯巨片《党同伐异》的影响,决定进入电影界工作。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最终
>>
1
>>
2
>>
3
>>
4
>>
维尔托夫的代表作品:
《电影眼睛》Kinoks:A Revolution 1924 《持摄影机的人》The 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1929 《关于列宁的三支歌》Three Song about Lenin 1934 《热情:顿巴斯交响曲》 Enthusiasm:Symphony of Don Basin 1931
>> 0 >> 1 >> 2 >> 3 >> 4 >>
《母亲》1926 母亲》
>>
0
>>
1
>>
2
>>
3
>>
4
>>
• 两篇具有世界声誉的蒙太奇论 电影导演与电影素材》 著《电影导演与电影素材》和 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
>>
0
>>
1
>>
2
>>
3
>>
4
>>
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被世 界许多学者誉 为对整个人类 文化史进程有 所影响的人。 所影响的人。
>>
0
>>
1
>>
2
>>
3
>>
4
>>
普多夫金
>>
0
>>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默认分类2007-09-03 15:41:08 阅读123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浅谈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班级:电视节目制作专科班学号:136703090115姓名:朱博冲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在艺术创作中则是由苏联摄影家罗德钦柯第一次提出,他通过将不同的照片拼贴以造成新的效果,称“照相蒙太奇”。
一、蒙太奇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1896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就已经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等城市开始放映,同时俄国的电影爱好者(如沙申、费捷茨基等)也做了拍摄电影的尝试。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一次推翻沙皇统治的国内革命的成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激情。
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极为重视电影事业,不同于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它承载着宣传和认知功能,传达社会信息和教育广大人民,对电影事业实行了国有化,苏联的艺术家们面临的不是经济危机和生活的惨剧,苏联电影起步早,投入大,成就高,战前的发展,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技法,尤其是在蒙太奇的理论发展方面。
而且当电影问世后,经由卢米埃尔、梅里爱、鲍特甚至格里菲斯,已在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段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在活动期间,也同许多欧美先锋派的电影艺术大师们相互借鉴,更是把蒙太奇的实践与研究推上了蒙太奇思维和电影美学的新高度。
二、前苏联蒙太奇理论第一位研究家和“库里肖夫肖效应”库里肖夫是前苏联电影界的前辈艺术家,代表作品为《死光》、《西伯利亚人》,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蒙太奇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结合者自己的拍片实践,完成了著名的“库里肖夫肖效应”和“电影模特儿”理论。
库里肖夫拿俄国“电影皇帝”莫兹尤辛的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的特写镜头,分别同桌上一盆汤、棺材里的女尸、一个小女孩的镜头相互组接起来。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苏联蒙太奇学派可以说是对整个世界电影史发展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力的电影学派。
学电影,不能不提蒙太奇。
知识要点:1、蒙太奇的意图:为了达到思想传播的目的而发展出来的形式美学。
2、具体手段有2个,一个是选取有感染力的素材;第二、强调剪辑的重要性。
时间:20世纪20-30年代人物: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起因:1、在推翻沙皇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有力的宣传武器;因此蒙太奇学派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有意识形态功能的艺术流派;2、受欧洲爆发的先锋主义运动的影响;3、对美国电影尤其是格里菲斯电影的学习研究。
(蒙太奇手法早在格里菲斯甚至更早的年代就被人使用在电影中,但苏联蒙太奇学派是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有意识地、理性地使用它。
)意义:1、蒙太奇理论发展和产生了一种新的媒介作用(现代电视广告中大量使用蒙太奇),一种新的信息系统,一种新的修辞学,产生了一种新的力量。
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电影实践理论的体系,被人们所公认,以至于影响了世界电影的面貌。
2、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种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苏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
3、蒙太奇学派基本都认定:一旦采用剪辑的手法,电影就有了无限的潜力,蒙太奇简直就是支配观众思想和联想的一个有益的指挥者。
重要概念:【名词解释:“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实际上是由普多夫金具体操作的。
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的并列作用,给俄国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结果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却似乎发现了莫兹尤辛的情绪变化——分别对应着饥饿、喜悦和忧伤。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蒙太奇学派(含电影眼睛、奇异演员养成所)
1922年,列宁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 我们是最重要的。显然,在当时的前苏联,电影 已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而是负载 着宣传和认识功能、传达社会信息的媒体。因而, 已有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电影语言无法适应新的社 会制度的需要,必须创立一种崭新的电影语言。 蒙太奇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国有化的体制奠定了苏联电影的飞速发展的基础。
理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画面撞 击产生思想。例如,他在影片《十月》中,插入 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的雕塑从基位上坍塌下来的 画面,表达沙皇专制的覆灭,而后来临时政府复 辟沙皇制度时,他又插入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的 雕塑重新竖立起来的镜头,以全现“反动势力” 的反扑。在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他分别切 入了石狮卧睡、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以此来说 明人民从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主题。
库里肖夫的主要作品:《西方先生在布尔 什维克国家里的奇遇》(1924)、《死光》 (1925)、《遵守法律》(1926)、《您 的女朋友》(1927)、《快活的金丝雀》 (1929)、《乙街2号》(1930)、《四十 颗心》(1931)、《蔷薇色墨水》 (1933)、《西伯利亚人》(1940)、 《铁木耳的宣誓》(1942)。 创作纲领:影片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 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影片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人和蛆;后甲板上的戏;死者 激发人们;奥德萨阶梯;与舰队相遇。在剧作结构上,影 片按照古希腊五幕悲剧的“黄金分割律”的格式,即2:3 的比例设计的。这五个部分在同一主题下,以两条相反的、 对立矛盾的动作线来延伸和发展: 人和蛆:军官要士兵吃腐肉——士兵抗议; 甲板上:军官要镇压——士兵开始起义; 死者激发人们:哀悼死去的士兵——愤怒的群众聚会; 奥德萨阶梯:军民联欢——残酷的大屠杀; 与舰队相遇:不安的等待——胜利欢呼。
第四章 苏联蒙太奇学派
2、探索理性蒙太奇时期(1924-1929) 1929年,爱森斯坦发表了关于理性电影的纲领性
文章《展望》,同年还发表了《在单个镜头画面 之外》、《有声电影的未来》、《电影中的第四 维》等,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他的理性电影的意义。 他说:“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 言之间的不协调性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辩证法语 言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再是故事的电影,也 不是轶闻的电影。理性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 将是整个思想体系和概念体系的直接表现。” “理性电影就是力求用简洁的视觉图像叙述抽象 的概念。”他甚至还宣传要把《资本论》拍成电 影。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在总结格里菲斯剪辑经 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强调“电影创作 的基础是表现性,而不是影像性。表现性 可以传达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它比 客观世界的单纯影像(摹写)更深刻,更 概括。”即强调主观认识与影像的客观表 象相统一。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完整、系 统、自觉的电影美学和哲学理论的学派。
第二章 西方电影
第二节 苏联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原是法国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构成, 后来被借用过来指称电影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成 为电影的专用术语。
苏联蒙太奇学派: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 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言的团体。 它只是泛指在整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活跃于苏 联影坛,并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 术家群体。其中主要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 多夫金、维尔托夫、杜甫仁科等人。
1、杂耍蒙太奇时期(1920-1923)
杂耍蒙太奇又称吸引力蒙太奇。杂耍“是戏剧中 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使观 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 素”。例如,他在戏剧演出中加入马戏、电影等 表现形式,引起观众的震惊。而杂耍蒙太奇则是 从最后的主题效果出发对那些独立、单个的杂耍 的“合成”,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 者的思想结论。这一理论既强调了“瞬间”、 “局部”在艺术整体中的重要性,又强调了蒙太 奇对“瞬间”、“局部”的重新结构和创造。
第二章-苏联蒙太奇学派PPT课件
-
8
2、“库里肖夫效应”
将前苏联演员莫兹尤金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定镜 头分别与一碗汤、一口棺材、一个婴儿的镜头组 接在一起。观众看后对演员的演技大加赞赏,认 为面对汤时,表现出了饥饿,而对棺材时表现出 了悲痛,面对婴儿时则表现了慈爱。
库里肖夫借助此项实验证明,有目的地将不同镜 头加以并列,便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涵义,一种新 的艺术。蒙太奇是电影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更 为有效的手段。
库里肖夫效应视频
-
9
通过大量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是:“蒙 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他认为,拍 摄完成胶片仅仅是影片的材料,是影片制作 的开始,电影艺术并不是从演员的表演或镜 头的拍摄开始的,这只是影片制作的准备过 程,而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从剪辑开 始,将拍摄完成的胶片按照不同的次序组接, 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出现与20年代前苏联的政治形势与意识 形态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
“十月革命”胜利后,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法令, 将电影的生产和发行移交给人民教育委员会,电影事业 实行国有化。1922年,列宁指出:在所有的艺术中,电 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
电影已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而是负载着宣 传和认识功能、传达社会信息的媒体。因而,已有的电影 表现手法和电影语言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制度的需要,必须 创立一种崭新的电影语言。蒙太奇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产生。
-
4
一、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吉加·维尔托夫,原名丹尼斯·考夫曼。吉加·维尔 托夫是他的笔名,意为推翻、旋转。1918年开始在 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部工作,曾参加最早的 苏联新闻片《电影周报》的剪辑工作。20世纪20年 代初,维尔托夫与妻子伊里沙维塔·斯维洛夫、弟弟 米哈依尔·考夫曼组成“三个小组”。不久,在“三 人小组”周围,又吸引了一批富有挑战精神的纪录 片艺术家,形成了闻名世界的电影眼睛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默认分类2007-09-03 15:41:08 阅读1236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特点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旧俄国的电影企业即被收归苏维埃政权。
以列宁“在所有的艺术中,对于我们,电影是最重要的”指示为行动纲领,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改革了旧俄国电影以拍无聊的娱乐片为主的制片路线,电影开始担负起宣传、教育和组织人民的责任。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实践,以蒙太奇手段为主,拍摄了反映革命斗争的影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世界电影这首交响乐谱写了华丽多彩的乐章。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创立和发展应归功于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这四位艺术大师。
库里肖夫(1899—1970)早在1916年进入电影界之初,就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规律。
他在前苏联国立电影学校任教时建立“库里肖夫工作室”,带领学生进行剪辑实验。
1919年《党同伐异》冲破反苏封锁,进入电影学校课堂。
师生们反复观看此片,仔细研究格里菲斯大胆而细腻的剪辑手法,他们甚至重新剪辑影片的片断,观察由此产生的效果,以确定格里菲斯的剪刀舍此取彼的理由。
经过这番努力,库里肖夫和他的学生掌握了这位美国导演的剪辑规律,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库里肖夫在课堂上所用的某些电影片断已成剪辑的经典之作,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库里肖夫是一位甘为人梯的良师,他不仅培养了包括普多夫金在内的一批优秀电影人才,还不遗余力地指导过维尔托夫拍摄新闻纪录片。
此外,爱森斯坦也深受其蒙太奇理论的启迪和影响。
库里肖夫的理论著作《电影导演基础》曾是新中国电影工作者和电影院校师生必备的参考书。
维尔托夫(1896-1954)是在领导编辑《十月革命周年纪念》(1918)这部新闻纪录片之后创立“电影眼睛”理论的。
他宣称电影摄影机犹如人的眼睛,它是万能的:“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他们的立足之地。
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在实践中,他运用多种摄影方法,充分发挥摄影机的潜力,揭示肉眼难以发现的生活现象。
2苏联蒙太奇学派
2苏联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提出, 任何艺术, 无论是文学、诗歌、戏剧, 还是音乐、舞蹈、绘画都有自己的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 而电影的表现技巧是什么呢? 他认为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一种组织镜头的方法, 即`一种并置原理的运用, 把不同性质的两个电影底片连接在一起, 很自然地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概念, 一种新的总体(爱森斯坦《电影感》)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来的意思是装配、构成,引申用在电影里局势剪辑与组接。
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维尔托夫和库里肖夫为代表的准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高峰,以普多夫金为代表的完成。
第一节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电影实验维尔托夫,苏联纪录片大师,著名的“电影眼睛派”的创始人。
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他特别倡导将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也就是在被拍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来拍摄。
但是,又强调指出,电影真实地记录并不局限于简单记录生活,电影眼睛应当在保持镜头内容真实的条件下,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辑、组接以及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涵义。
也就意味着,蒙太奇不再只是作为连接镜头的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分析概括生活的意识形态工具。
乔治.萨杜尔这样评价电影眼睛学派:在电影眼睛学派看来,电影艺术只存在于解说词和蒙太奇之中。
库里肖夫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工作室,擅长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电影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潜力。
例如,1920年库里肖夫曾将下面的一些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部短片: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
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两人见面、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点着。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白宫)。
两人向台阶走去。
这些片段按照前面的次序连接起来,然后放映在银幕上,结果,观众认为这完全是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一场戏,认为两个青年是在白宫门前相会。
实际上,上面人物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在苏联拍摄的,只有其中的白宫那个镜头是从美国电影上剪下来的。
第二章苏联蒙太奇学派
二是将若干场面构成段的剪辑,即蒙太奇 段落;
三是作为影片整体结构的剪辑,即影片的 总体构思。
批判性反思
安德烈·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 论的一代宗师。1945年,他发表了 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 章《摄影影象的本体论》。50年代, 他创办《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 主编。
其次,爱森斯坦在这一屠杀段落中充分运 用了各种冲突来表现主题思想,实践了以 冲突为核心的理性蒙太奇理论。
运动:上与下、左与右 景别:全景与特写 场景:群众的乱与军队的齐
……
再次,爱森斯坦通过蒙太奇的反复组接创 造了全新的电影时空。原本只需二分钟即 可走完的奥德萨阶梯,爱森斯坦用了六分 多钟的时间来表现,大大扩展了时间进程。 这种情绪上的累积、推进,给观众以强烈 的情感冲击:屠杀是在无止无休地进行着。 因此,奥德萨阶梯这一段落是充溢着激情 和理性批判精神的。
这5个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段将完全不同的时空表 现为一个连贯而统一的时空。这一实验表明,通过 镜头的合理组接,蒙太奇不仅具备叙事功能,而且 在电影时空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功能。
2、“库里肖夫效应” 将前苏联演员莫兹尤金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定镜
头分别与一碗汤、一口棺材、一个婴儿的镜头组 接在一起。观众看后对演员的演技大加赞赏,认 为面对汤时,表现出了饥饿,而对棺材时表现出 了悲痛,面对婴儿时则表现了慈爱。
理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画面撞击 产生思想。
例如,他在影片《十月》中,插入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 的雕塑从基位上坍塌下来的画面,表达沙皇专制的覆灭, 而后来临时政府复辟沙皇制度时,他又插入了一个亚力 山大三世的雕塑重新竖立起来的镜头,以全现“反动势 力”的反扑。在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他分别切入 了石狮卧睡、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以此来说明人民从 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主题。
前苏联蒙太奇理论
库里肖夫与蒙太奇实验
实验工作室与“库里肖夫效应” 1、虚构的时空表现为逼真的时空: 1920年蒙太奇 1920年蒙太奇 在时空选择、创造方面获得巨大成功。 2、组合创造新的含义:从废片中找出莫兹尤辛的特 写镜头,与另外三个镜头——桌上的一盆汤、棺 写镜头,与另外三个镜头——桌上的一盆汤、棺 材里的女尸、小女孩玩着玩具熊——分组组合, 材里的女尸、小女孩玩着玩具熊——分组组合, 在观众中激起不同的情绪,从这个现象中库里肖 夫看到了蒙太奇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 3、结论:电影结构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 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与诗电影
对蒙太奇时空组合的不同理解 理性蒙太奇:爱森斯坦认为,镜头是元素,蒙太 奇在于剪辑,在于冲突,其最大效果在于将两个 并不相关的镜头并列,来创造新的意义和概念。 口+鸟 “鸣” 诗电影:普多夫金认为镜头是组合、镜头犹如砖 块,像砖块盖楼一样,镜头积累形成一个段落。 分镜头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蒙太奇 成为剧情片段的连续、加强电影的叙事力量。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结束
1920-1933:20世纪20年代末,这个流派 1920-1933:20世纪20年代末,这个流派 的每位导演分别完成了四部重要的影片。 1929 ,爱森斯坦前往好莱坞学习研究声音 技巧。最后的代表作有维尔托夫的《热情》 技巧。最后的代表作有维尔托夫的《热情》 (1931)和普多夫金的《逃兵》(1933) 1931)和普多夫金的《逃兵》 1933) 衰落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德国或法国因为 工业或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远离民众的 艺术实验和政府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 艺术实验和政府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方向的新艺术政策。
谢尔盖谢尔盖-爱森斯坦与理性蒙太奇
世界电影默片经典《战舰波将金号》 世界电影默片经典《战舰波将金号》 (1925)之“敖德萨阶梯” 1925)之“敖德萨阶梯” 蒙太奇研究:吸引力蒙太奇、理性电影、 复调蒙太奇与电影总体的影片结构理论爱 复调蒙太奇与电影总体的影片结构理论爱 森斯坦.doc 森斯坦.doc 理性电影/ 理性电影/理性蒙太奇的不足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PPT课件
第一节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一、蒙太奇含义
指对画面、声音、色彩等诸元素进行编排 组合的手段,即电影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 是声音和画面之间的组合结构方式,其中
.
1
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a、叙事蒙太奇 是指以交待情节、展示事件、表现冲突为主要 宗旨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 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
2或不同时间不同地Fra bibliotek中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 上的情节线索并列展现,即分头叙述又统一在 同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中。 (2)交叉蒙太奇 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条或者两条 以上的情节线索迅速而频繁的交替剪接在一起, 各条线索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既相互依 存又彼此促进,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
.
.
5
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1、库里肖夫 2、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 敖德萨阶梯
第二节 著名导演及作品 一、塔尔科夫斯基
《伊凡的童年》
.
6
二、卡拉托佐夫 《雁南飞》 战争 爱情
.
7
三、梁赞诺夫 《办公室的故事》 生活 喜剧
.
8
3
决定或影响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 b、表现蒙太奇 将前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镜头进行对列、 组接,通过相连或相互对照、对比或冲突,从 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不具有的丰富含义,来表 达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蒙太奇手法。
.
4
(1)隐喻蒙太奇 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队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 达到含蓄而形象地表达某种情绪色彩。 (2)对比蒙太奇 指将内容上截然不同的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 通过画面之间的对比、衬托产生出新的含义。
蒙太奇学派
苏俄电影发展史一,苏联早期电影1.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指库里肖夫这位苏联电影工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发现一种电影现象。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他认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是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有力证据。
普多夫金曾对这个试验作了如下描述:“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苏联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
我们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它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
第一个组合是莫兹尤辛的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
第二个组合是使莫兹尤辛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
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
当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一些不知道此中秘密的观众看的时候,效果是非常惊人的。
观众对艺术家的表演大为赞赏。
他们指出:“莫兹尤辛看着那盘在桌上没喝的汤时,表现出沉思的心情;他们因为莫兹尤辛看着女尸那幅沉重悲伤的面孔而异常激动;他们还赞赏莫兹尤辛在观察女孩玩耍时的那种轻松愉快的微笑。
但我们知道,在所有这三个组合中,特写镜头中的脸都是完全一样的。
”库里肖夫由此看到了蒙太奇构成的可能性、合理性和心理基础,并创立了“电影模特儿”等理论。
他得出的结论是,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单个镜头只不过是素材,只有蒙太奇的创作才成为电影艺术。
他提出了积极的创作纲领:影片的结构基础不是来自现实素材,而是来自空间结构和蒙太奇。
2.苏联蒙太奇学派A蒙太奇理论: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B苏联蒙太奇学派【名词解释:苏联蒙太奇学派】20世纪20年代,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受到革命斗争现实的鼓舞,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的革命内容,他们将实验的重点放在蒙太奇的运用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1、库里肖夫
2、爱森斯坦
《战舰波将金号》
敖德萨阶梯
第二节 著名导演及作品
一、塔尔科夫斯基
《伊凡的童年》
二、卡拉托佐夫 《雁南飞》 战争 爱情
三、梁赞诺夫 《办公室的故事》 生活 喜剧
b、表现蒙太奇
将前后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镜头进行对列、 组接,通过相连或相互对照、对比或冲突,从 而产生单个镜头本身不具有的丰富含义,来表 达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蒙太奇手法。场面的队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
达到含蓄而形象地表达某种情绪色彩。
(2)对比蒙太奇
指将内容上截然不同的镜头画面组接在一起, 通过画面之间的对比、衬托产生出新的含义。
前苏联电影
第一节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
一、蒙太奇含义 指对画面、声音、色彩等诸元素进行编 排组合的手段,即电影中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
接,是声音和画面之间的组合结构方式,其中
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a、叙事蒙太奇 是指以交待情节、展示事件、表现冲突为主要 宗旨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
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
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中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
上的情节线索并列展现,即分头叙述又统一在 同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中。 (2)交叉蒙太奇 是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两条或者两条 以上的情节线索迅速而频繁的交替剪接在一起, 各条线索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既相互依 存又彼此促进,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
决定或影响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