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章末分层突破课件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环境热力环流PPT课件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环境热力环流PPT课件

1008
1010
(百帕)
2.高大气中的风受力情况和方向---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北半球
3.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和方向---
(百帕)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北半球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1. 风形成的原动力(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低压
百帕
1006 等压线
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属于“生命禁区”。
万一发生高原反应缺氧怎么办?为了应对青藏高原的缺氧环
境,进藏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都可以保持均
衡。每辆列车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 是“弥散式”供氧,设在每节车厢的车窗上方,通过混合空调
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含氧量都保持在23%,旅客如同 进入“氧吧”;另外一套供氧方式是在旅客座位旁边设置氧气 面罩,若旅客感觉车厢内依然有缺氧状况,可将氧气面罩摘下 来直接吸氧。在格尔木站前后,每位旅客就会领到一个氧气面 罩
等温线分布图
等压线分布图
A
风 向
B
984
988 986
990
单位 hpa
上海地区某日14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实例实例
郊区
城市
郊区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 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 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 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
14
3、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请依据图中风向,画出空气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方向: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地面状况有关
特点:既改变风速,也改 变风向。

高中地理《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知识总结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知识总结课件 湘教版必修1

(1)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地水热条件最为优越 B.乙地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 C.丙地年降水量最少 D.丁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2)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B.乙地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 C.丙地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 40°~60°的大陆西岸 D.丁地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岩
积岩
堆积、固结成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化)
质岩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说明:在三类岩石的转化过程中,必须牢记岩浆只能生 成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
专题 6 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
和热带雨林地区的河流、水量
和气温高低的影响
和水位大小的变化则较小
水文特征 汛期
影响
举例
外流河:汛期的长短,
由流域内降水量的多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大
少、雨季出现的时间和 多数河流
长短决定
内流河:主要受气温高
低的影响,汛期出现在 我国西北内陆的河流
温度高的季节
水文特征 凌汛
结冰期
影响
举例
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位于 我国黄河的上游和下游河
2.等温线的应用 (1)判断气候类型:最冷月 15℃和 0℃等温线分别是热带 与亚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区的分界线。 (2)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向北增大为南半球,向南 增大为北半球。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问题探索] 1.黄河每年将 16 亿吨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来,渤海的轮 廓并没有太大变化,为什么?
提示: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即内外力作用 互补。
2.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对吗?为什么?
提示:对。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在 不断张裂中。
3 新课堂· 互动探究 要点一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1)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 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3)板块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基本关系: 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 挤压碰撞,二是相邻板块彼此分离; (4)一般来讲,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新知预习]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 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等;二是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它能造成地 壳表层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 状态。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 (2)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 褶皱。它有两种基本形态: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 的叫向斜。 (3)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 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 在断层中两侧陷落、 中间突起的部分叫地垒;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地堑构造。
特别提醒 (1)板块间的界线,不是大洲或大洋的界线,而是一些构造带, 如海沟、海岭、断层、造山带。 (2)板块的范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 其他板块都包 括大陆和海洋,如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半 岛、阿拉伯半岛等。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归纳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归纳整合课件 湘教版必修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8
(1)锋面的移动。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9
(2)锋面雨带移动的结果。
正常年份:锋面雨带的移动是北进慢、南撤快,所以造成:
①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而且比较 ②我国东部地区各大河流自南往北相继入汛,而且汛期一般 也越往北越短。
均匀;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而且集中。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7
4.锋面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中纬度,是冷暖气流交锋的重要场所,
所以我国锋面活动非常活跃。而且由于锋面在我国东部有规
律的南北移动,使降水有规律的南北变动。某些年份的异常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较大影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会导致东部的旱涝灾害,因此是我国季风区的重要天气系统,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5
2.根据高、低压区画出脊线或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处指向 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处指向 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6
3.判断天气情况和天气形势 高压(脊)控制下:天气晴朗;低压(槽)控制下:阴雨天气。 4.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风向: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在北半球,风向在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上向右偏;在南半球,风向在气压梯度力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5
3.锋的判断(以北半球为例)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课 件
16
如图所示西侧的主动气团是来自西北方向(丙地)的冷气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湘教版必修1

提示:矿物。A类岩石是由于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 的。
(2)当该小组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时,其他组的同学都 说B岩石标注错了,你能找出证据来吗?
【精讲点拨】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有层理构造, 二是可能含有化石。 提示:板岩属于变质岩,而B岩石里含有化石,应该是沉 积岩。
(3)如果B类岩石中可能存在的是珊瑚虫化石,表示的是 什么样的地理环境? 提示:含有珊瑚虫化石的沉积岩表示的是温暖的浅海环 境。
如下图:
(2)沉积岩。
(3)变质岩:原有结构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
【拓展深化】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侵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入 用下,侵入地壳上
岩 岩 部,冷却凝固而成
浆 岩
喷 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用下,沿地壳薄弱 地带喷出地表冷凝 而成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筑材
B.板岩
C.片麻岩
(1)组成图中岩石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A类岩石的成因 是什么?
【精讲点拨】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岩石、地壳是 有联系但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 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 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构造。④图中的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因而为沉积 岩。⑤图中的岩石多为球形巨石,岩体为一整体,判断 为花岗岩;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答案:(1)石灰 CaCO3 烧制石灰 (2)变质 高温高压 石灰 建筑 (3)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其内部的气体来不及散 发,便冷凝形成了气孔。 (4)沉积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5)花岗(侵入) 石英 长石 云母(任答三种即可)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章末归纳提升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章末归纳提升课件 湘教版必修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主要涉及三大圈层,即岩石 圈、大气圈和水圈、三大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岩石圈主要讲述了岩石圈组成和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及其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大气圈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风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等四 方面内容。 3.水圈主要讲解了水循环的类型及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等内 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季 北纬10°~25°大陆 夏季受西南季风控制 一年分旱雨两季,年降水
风气候 东岸
冬季受东北季风控制 量一般在1 500 mm以上
亚热带
季风(季 风性
南北纬25°~35°大
陆东岸
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
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 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
800 mm~1 500 mm
解析 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可以判断,图中乙风带为 盛行西风带;第(2)题,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丙)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乙)控制, 温和多雨。 答案 (1)B (2)B
专题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必考0° 林气候 之间
高气压带控制,
30°~40°大 冬季受西风带 和多雨,年降水量一般
陆西岸 控制
在300 mm~1 000 mm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 10°~20°
干季受信风带 控制,湿季时 受赤道低气压 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 湿两季,年降水量一般 在750 mm~1 000 mm
(3)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西岸
沙漠区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2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2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3)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一下红海和地中海的未来。 提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是两个板块彼此分离形成的,其面积会越来越大;地中 海位于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其面积会越 来越小。
(4)为什么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多地震、火山活动?
【精讲点拨】板块运动是岩石圈的运动,而地壳是岩石 圈的一部分,板块运动往往导致地壳运动。板块内部地 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 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_突__起__
_断__层__中__间__部__分__相__对__ _下__沉__
地形 _陡__峻__山__峰__
_构__造__盆__地__或__谷__地__
(3)断层线被侵蚀以后,会形成什么地形? 提示:形成陡崖。
【探究总结】 1.褶皱: 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褶皱 背斜
地震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对地表的影响
总的趋势是使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
总的趋势是使地 表起伏状况趋于 平坦
相互关系
同时进行, 朝相反方 向改变地 表,以内力 作用为主
【拓展深化】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 地表,使岩层发生水 地表,使岩层发生大 平位移和弯曲变化 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探究训练】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板块的名称分别是 ( ) 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2)图中③示意的是 ( )
A.大西洋中脊
B.①②板块的消亡边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件湘教版必修1


A.a



b



c



d



e












B.c



b



d



e



a


C.c



d
第四十三页,共44页。
小题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shùnxù)依次是( )
D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莫霍面
古登 堡面
地壳 (dìqi ào)
地幔 (dìmà
n) 地核 (dìhé)
岩石圈 软流层
第一页,共44页。
一、地壳(dìqiào)的物质组成
地壳← 岩石 ← 矿物 ← 化学元素
(dìqià (yáns
氧硅铝铁o)
钙钠钾镁
(养闺女 给哪家美)
hí) 铝
7.73%
硅 26.30%
铁 4.75钙%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大理岩__ 。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喀斯特(峰林(fēnɡ lín),溶洞)

貌。
第四十二页,共44页。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根据(gēnjù)岩石的相互关系,图中A、B、C、D、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高效整合ppt 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高效整合ppt 湘教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根据等压线密度判断风力
第 二 章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密集处风力大,如下图中,风力大小情况是:
自 A>B>C>D。 然 4.根据南北半球季节(月份)判断海陆分布 环 境 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有低压中心。 中 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有高压中心。 的 物 质 运 动 和 能 量 转 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4)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温差小,等温线密集
的地区温差大。 (5)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地形类型。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 第 二 小的为盆地,里小外大的为山地。如下图中,图甲为盆地,图乙为山地。 章 自 然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运 动 和 能 量 转 换
第 二 章 自 然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运 动 和 能 量 转 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二 章 自 然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运 动 和 能 量 转 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末页
一、等温线的判读和应用 1.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 二 章 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 自 然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运 动 和 能 量 转 换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根据风向判读 (1)等压线数值的大小:由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故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 越来越小,如下图,图甲等压线A数值最小;乙图等压线D数值最小。 第 二 章 自 然 环 (2)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如上图图甲,南半球 境 中 向左偏,如上图中图乙。 的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 物 质 若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则为近地面的风;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则为高空中 运 动 和 的风。 能 量 转 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整合课件 湘教必修1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整合课件 湘教必修1

专题训练 3.读“某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
气候分布区。
(2)影响C所在地形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多
选)
()
A.大气环流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洋流
D.纬度位置
(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其成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比较图中A阴影区域比B阴影区域范围大的原
因。
(5)图中a、b、c、d、e、f、g、h、i都是所示区域
的港口城市,其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
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阴影区大致分布在中、低纬的 大陆东岸可判定其表示季风气候区。第(2)题,C所 在地形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西南季风)、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形成)和纬度位置(决定温 度带为“热带”)的影响。第(3)题,D处于印度半岛 西部,其干旱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密切 关系。第(4)题,可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和 洋流四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第(5)题,北半球的季风 气候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同期。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 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 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 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 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 因而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 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 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 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 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地球表面形态课件湘教版必修1

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华山 台湾海峡
汾河谷地
两种运动相伴发生;某时某地可能某种运动占优势 ;但总体上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第四十五页,共86页。
意大利那不勒斯(nà bù lè sī)古庙的三根大理石柱
石灰柱上横线部分代表 曾经(céngjīng)被火山 灰覆盖的部分,
小点(xiǎo diǎn)部分代表海 生动物钻孔部分。
褶皱
地质(dìzhì)
构造
断层
第二十二页,共86页。
思考: 如何判断(pànduàn)背 斜与向斜
第二十三页,共86页。
褶皱
v 基本(jīběn)形 态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第二十四页,共86页。
背斜
新--老--新
第二十五页,共86页。
中老翼新
老--------新--------老
陆侧:海岸山脉(shānmài)、 zh洋uà侧nɡ:)-海-沟。
第十页,共86页。
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
岛弧(dǎohú)链
海岭(hǎilǐng) 海沟(hǎigōu)
大洋板块张裂及俯冲产生的地貌
第十一页,共86页。
2、板块运动对地貌(dìmào)的影响
张裂:裂谷、海洋(hǎiyáng)、海岭
第十二页,共86页。
第四十六页,共86页。
5.读地质构造(gòuzào)示意图,回答:
(1)从地质构造看,A是_,B是,C是_。 (2)A处成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B处成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按地壳运动的运动方向和性质分,该地区在 地质历史上曾有过__和___两种方式的地壳运动。 (4)B和C两座山,从地质成因分析,最大的不同(bù tónɡ 类似于C这种山,我国有_____(举一例)。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章末分层突破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版本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章末分层突破课件湘教版必修1ppt版本

常见的天气系统 (2015·全国卷Ⅱ)2013 年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 该地当日 14 时~24 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 5~6 题。
5.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 时~17 时
B.17 时~18 时
C.18 时~19 时
D.19 时~20 时
9.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 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为美国西海岸的旧 金山及其附近地区,此处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容易形成海 雾。 【答案】 D
1.K 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据图判断 K 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与印 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答案】 C
(2015·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 由老到新。完成 2~3 题。
【答案】 5.C 6.B
(2015·天津高考)读 2015 年 5 月某日 12 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回答下题。
7.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解析】 图中显示了有多种天气系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根据等压 线来看,图中 a、b、c 和 d 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 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根据图中符号判断 a 与 b 之间有两个冷锋的黑三 角标志,且 a 处在冷锋锋后,故 a 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天气系统
(2015· 全国卷Ⅱ)2013 年 7 月 30 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 该地当日 14 时~24 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 5~6 题。
5.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 时~17 时 C.18 时~19 时
)
B.17 时~18 时 D.19 时~20 时 )
【答案】 5.C 6.B
(2015· 天津高考)读 2015 年 5 月某日 12 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回答下题。
7.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A.a
【解析】
)
B.b
C.c
D.d
图中显示了有多种天气系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根据等压
线来看,图中 a、b、c 和 d 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 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 根据图中符号判断 a 与 b 之间有两个冷锋的黑三 角标志,且 a 处在冷锋锋后,故 a 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2.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3.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 C.大理岩 砂岩 石英岩 B.花岗岩 D.安山岩 流纹岩 玄武岩 )
4.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
【解析】 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 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巩 固 层
章末分层突破
拓 展 层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 [自我校对] 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 内力作用 ② 变质岩 ③ 海陆间循环 ④ 陆地内循环 ⑤ 大气的削弱作用 ⑥ 热力环流 ⑦ 季风环流 ⑧ 气旋与反气旋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4· 全国大纲卷)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 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 复。据此完成下题。
)
【解析】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第 2 题,首先 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 向斜, A 选项错误;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 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 成为山地,B 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 D 选项错误;背斜 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 C 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
第 5 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
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 时~19 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 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 C。第 6 题,强沙 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 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 A 项错、B 项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 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 了大气逆辐射,故 C、D 两项错误。
9.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解析】
)
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为美国西海岸的旧
金山及其附近地区,此处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起到降温作用,容易形成海 雾。
1.K 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 据图判断 K 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与印 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答案】 C
(2015· 浙江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 由老到新。完成 2~3 题。
第 3 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 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出露,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 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故 B、D 选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 质岩,大理岩也是变质岩,而此处没有高温高压而发生变质作用的条件,也就 不能形成变质岩,故 C 选项错误。“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 积岩,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 A 选项正确。
) ③寒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①④ D.②④
如图所示为北大西洋海区及其周边地区。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
南部迁往欧洲所经过的海区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海区,首先借助的洋流主要为 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2013· 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 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 市附近海域夏 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下题。
【答案】 2.C 3.A
(2014· 安徽高考)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 槽成为“赣江”(图 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 N 附近)形成于 2 万年前,由松散 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 题。
【答案】 A
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 安徽高考)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 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完成下题。
8.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④暖流 A.①③ C.②③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