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地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前准备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1)检查工地周围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清理工地,清除杂物和不必要的建筑物。
(3)对工程进行测量和勘探,确定设计基准点和标高。
(4)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施工环境安全。
(5)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挖掘机、砂石料、水泥等。
(6)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确认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1.2施工队伍的组织和管理(1)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2)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法规,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按照工作计划和施工进度安排人员的工作。
(4)保证施工队伍的纪律和作风,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1.3设备和材料的准备(1)检查挖掘机和其他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转。
(2)对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二、基坑开挖2.1基坑开挖的方法(1)采用挖掘机和手工挖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坑的开挖。
(2)根据基坑的深度和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挖掘机的使用和手工挖掘的活动。
2.2基坑开挖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的开挖,确保基坑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在开挖中发现地下管线或其他障碍物时,要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3)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基坑的支护和排水,确保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
2.3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1)严格遵守开挖现场的安全规定,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2)对基坑的开挖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三、地基处理3.1地基处理的方法(1)采用碾压、振实、振动等方法对基底土进行处理,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根据地基处理的需要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
3.2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1)对地基处理时要进行土壤的取样分析,指导地基处理的方法和工艺。
(2)在地基处理后要对地基进行验收检查,确保地基处理的效果符合要求。
四、基础施工4.1基础施工的方法(1)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施工方法,包括模板浇筑、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等。
基础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基础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记录一、背景介绍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重和稳定建筑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时交底工作十分关键。
本文将详细记录基础施工技术安全交底的相关内容。
二、施工技术交底内容1. 基坑开挖:包括基坑开挖前的勘察、确定开挖范围和深度等。
施工人员需要了解各类地下设施的布局情况,并确保开挖时的安全性。
2. 地基处理:包括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和执行,例如加固地基、灌注桩和地基处理剂等。
施工人员需要清楚了解施工方案,并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3. 标准操作流程:详细描述各项基础施工操作的标准流程。
施工人员需要熟悉每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执行。
4. 安全预警措施:介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预案。
例如,针对深基坑施工需要设置支护结构,及时进行监测等。
必要时,采取落石网、警示标识和施工围栏等措施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5. 施工设备操作规范:列举施工过程中常用设备的操作规范,例如挖掘机、起重机等。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应设备的操作技能,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工作。
三、安全措施1. 安全警示标识:在施工现场明显位置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使作业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施工区域的危险和安全区域。
2. 专职安全监督员: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整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安全培训:进行基础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安全操作要求。
4. 定期安全检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安全会议:定期组织安全会议,交流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经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日期:2024年6月15日地点:XXX工地参与人员:项目经理、土建施工队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施工人员等一、目的和背景该工程承建单位计划在本地进行一处建筑物的施工,本次技术交底的目的是确保施工人员都了解并掌握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要求,并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安全与环保要求1.根据项目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施工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任何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都必须佩戴头盔、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注意环保问题,正确处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三、地基处理1.基坑开挖:施工团队负责将基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确保基坑的平整和坡度。
2.基坑排水:施工前必须进行基坑排水,防止积水影响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
3.地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在基坑内进行地基的处理,例如填土、夯实等工作。
四、基础施工1.基础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施工。
2.基础模板: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好基础模板,确保基础的准确度和平整度。
3.钢筋绑扎: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确保钢筋的正确位置和间距。
4.混凝土浇筑:在基础模板安装好后,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浇筑时需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6.基础验收: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验收,确保基础质量达到要求。
五、其他注意事项1.施工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确保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2.在施工现场,严禁乱堆乱放材料,保持场地整洁。
3.施工人员必须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4.施工过程中如有变动或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向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报告,保证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六、总结通过本次技术交底,所有参与人员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操作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范文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范文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住宅小区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项目,工程面积XXX平方米,土方开挖总量XXX立方米。
二、施工方案1.工程前期准备(1)确定施工单位和施工队伍,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2)成立施工组织机构,明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质量要求。
(3)制定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4)购买和配置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5)申请土方开挖和运输的许可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2.土方开挖(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土方开挖深度和开挖范围,并进行现场标定。
(2)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根据土壤情况选择适当的斗头和斗齿。
(3)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按照分层开挖和倒车施工原则,确保土方采掘的平整度和坡度要求。
(4)进行土方的分类、计数和运输,按照规定地点倾倒或储存。
3.地基处理(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填筑、压实和砂垫等工序。
(2)进行地基处理前,对地基进行检查和测量,确保地基的平整度和坡度要求。
(3)采用振动压路机、平推机等设备进行地基处理,按照压实标准和层厚要求进行施工。
(4)砂垫层施工时,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配比,确保砂垫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4.基础浇筑(1)基础施工前,进行基础检查和验收,确保基础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2)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材料调试。
(3)按照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逐层浇筑基础,确保浇筑质量和密实度。
(4)在浇筑过程中,及时安排抹光、喷水养护等工艺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技术交底1.工程质量要求(1)地基处理:地基的平整度要求达到设计要求的误差范围内,地基的坡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要符合设计要求,浇筑质量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安全措施(1)岗前培训:施工人员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施工。
地基与基础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编 号表C2-1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分项工程名称交底提要交底内容: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1.由交底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保存。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一、施工准备(一) 材料要求砂:一般为中砂。
(二) 主要机具1、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φ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是60°尖锥形状,钎长1.8~2.1m;穿心锤(重10kg)。
2、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
3、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
(三) 作业条件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长、宽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点平面布置图,确定钎探点位置及顺序编号,按照钎探图及有关规定进行钎探并记录。
钎探点的布置依据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规范规定执行,也可参照表l-l执行。
表1-1槽宽(cm) 排列方式及图示 间距(m) 深度(m)小于80 中心一排 1.5 1.580~200 两边错开 1.5 1.5大于200 梅花型 1.5 2.1柱基 梅花型 1.5~2.0 1.5,并不浅于短边3、按钎探点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扦上每30cm预先划好横线。
二、操作工艺(一) 工艺流程放钎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拔钎(检查孔深)→灌砂(二) 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1、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就位打钎:将触探扦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扦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
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按表“钎探点排列方式”执行,并做地基钎探记录。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
拔出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1. 概述地基与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求。
2. 技术交底内容2.1 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地基与基础工程的依据和指导文件,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
因此,在技术交底中,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解读和分析,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地面情况地面情况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基本条件,对地基与基础工程的间接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技术交底中,必须对地面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地面状况,为施工提供充分的依据。
2.3 基础类型和设计参数基础类型和设计参数直接关系到地基与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技术交底中,必须充分了解基础类型的特点和设计参数的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进行正确的选择和执行。
2.4 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在技术交底中,必须对施工过程和技术要求进行认真的解读和分析,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3. 技术交底要求3.1 人员要求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涉及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涉及到建筑设计师、监理工程师、施工员等多方面的人员。
因此,在交底过程中,必须对人员的职责和要求进行明确,确保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3.2 过程要求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认真规划和执行。
在技术交底过程中,必须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表达准确,确保各方面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3.3 沟通要求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是一个多方面协作的过程,需要进行充分地沟通。
因此,在技术交底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沟通能够有效进行。
4. 总结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进行认真的计划和执行。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一、土方工程在施工前,应先清除浮土,填实基槽(坑)边坡和槽底,以防止孔洞、沟、井等影响稳定。
在土方开挖时,应注意防止附近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平向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定期复测和检查平面挖制桩和水准点是否正确。
采用集水坑降水时,应符合规定,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基坑、排水沟底应保持一定的深差,集水坑应与基础底边有一定的距离,防止地基土结构遭受破坏。
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粘性土可用作各曾填料,碎块草皮和有机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淤泥土质一般不能用作填料。
坑穴应清除积水和杂物等,并分层回填夯实。
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地底和已完成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
二、桩承台基础施工1、工艺流程:1)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及铁活→绑好砂浆垫块2)模板安装工艺流程:确定组装模板方案→组装模板→模板预检3)混凝土浇筑工艺流程:搅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2、钢筋绑扎:1)核对钢筋半成品: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检验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然后挂牌堆放好。
2)钢筋绑扎:按顺序绑扎钢筋,先长轴后段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
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
3)预埋管线及铁活:预留孔洞位置应正确,桩伸入承台梁的钢筋、承台梁上的柱子、板墙插铁,均应按图纸绑好,扎结牢固(应采用十字扣)或焊牢,其标高、位置、搭接锚固长度等尺寸应准确,不得遗漏或位移。
4)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应正确。
其接头相互错开,上铁在跨中,下铁应尽量在支座处,不得跳扣。
5)绑砂浆垫块,一般厚度不小于50mm,间隔1m,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3、安装模板:1)制定承台梁组装模板方案,并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长度、位置和纵横龙骨、连杆点的间距及尺寸,遇有钢模板不符合模数时,可另加木模板补缝。
混凝土工程技术交底(地基与基础)
4)混凝土金捣(交底2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构造柱时。振捣尽量靠近插入。振捣圈梁混 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 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 25倍。
(3)正式搅拌前搅拌机先空车试运转。正常后方可正式装料搅拌。
(4)砂、石、水泥(散装)必须严格按需用量分别过秤。加水也必须严格计量。
(5)投料顺序(交底):一般先倒石子。再倒水泥。后倒砂子。最后加水。掺合料在倒水 泥时一并加入。掺外加剂与水同时加入。
(6)搅拌第一盘混凝土。可在装料时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量。
(7)混凝土搅拌时间。400L自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应少于1。5mino
(8)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
交底人接受人
工程名称
节能大厦分部工程基础
分项工程名1
次(交底):混凝土工程
交底内容
3、混凝土运输(交底):
D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 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2、作业条件(交底):
D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定时。要堵塞严密。并 办完预检手续。
3)钢筋办完隐检手续。
4)构造柱、圈梁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5)常温时。混凝土浇筑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1. 工程概述本次工程位于市区某商业综合体内,涉及地下两层的地基与基础工程。
建筑总高度为25米,面积为20000平方米。
该商业综合体规划了地下1层和地下2层,其中地下1层为商场,地下2层为停车场。
本次工程需要进行地基处理,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技术要求2.1 基础要求1.地基的处理应确保建筑能够承受设计荷载,避免出现下沉、倾斜等问题;2.建筑物的基础应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3.基础应对土体的含水性、稳定性、承载性等进行充分考虑,有必要时可进行灵活处理。
2.2 设计要求1.建筑物的基础应按照设计荷载和地基处理结果进行设计,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2.基础的设计应遵循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避免出现浪费、过度设计或不足设计的情况;3.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2.3 施工要求1.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遵守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3.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能够胜任施工任务。
4.对于地下水的存在,应根据水位和含水量进行相应措施,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3. 技术方案3.1 地基处理考虑到地下两层的设计要求,我们需要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
首先要对土壤类型、含水量和稳定性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或者排水处理。
采用的地基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固处理:在地基加固区域进行挖土,挖口深度为2m,坑底宽度按设计要求确定。
采用C15的混凝土灌注加固,建筑外围加固长度为2.5m,内部柱子处加固直径为80cm,加固深度为3m。
加固完毕后进行人工回填,压实处理;2.排水处理:在地下1层和地下2层区域进行排水设施的设置,以降低地下水位,并确保水能够顺畅排出。
具体方案为:在地上进行顶部落水口的设置,将落水口直接引入水泵房,再通过主排水管道将水排出。
地基与基础及主体结构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凡下达施工任务, 必须填写本卡, 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
地基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地基基础工程技术交底记录一、项目背景本项目建筑工程项目,现需进行地基基础工程技术交底,以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交底内容1.基坑开挖(1)开挖方法:采用机械挖掘的方式进行基坑开挖,包括挖土、运输和堆放。
(2)开挖尺寸: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开挖,确保基坑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采用土方回填和夯实的方式进行处理。
2.基坑支护(1)支护方式:基坑采用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的方式进行支护。
(2)支护材料和构件:钢支撑采用优质钢材,并进行防锈处理;混凝土支撑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施工。
(3)支护的检查与验收:在进行支护施工前,需要对支护材料和构件进行检查,并按照规定进行验收。
3.地基处理(1)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夯实土方、加筋土和土体改良等方式对地基进行处理。
(2)处理要求:地基处理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处理记录:对地基处理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相关材料和实验数据。
4.基础施工(1)基础施工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加固。
(2)质量控制:对混凝土浇筑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确定和施工工艺的控制。
(3)施工记录:对基础施工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施工时间、施工人员和施工工艺等。
5.沉降观测(1)观测方法:通过设置沉降点和测量仪器,进行沉降观测。
(2)观测周期: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观测周期,并及时记录和分析观测数据。
(3)观测结果:将观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监理单位。
三、交底要求1.所有参加交底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资质,并熟悉相关施工规范和要求。
2.交底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设计图纸、规范要求和施工工艺等。
3.交底内容必须详细、准确、清晰,并充分考虑到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
4.交底记录必须真实、完整、可靠,并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和归档。
5.交底人员应耐心解答施工人员的疑问,并及时反馈项目部和监理单位。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一、施工方案1.项目背景和目标:介绍项目的背景和建设目标,明确项目的大致范围和施工要求。
2.地质勘察和分析:详细介绍地质勘察的结果和分析,包括地层情况、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分析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地基与基础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设计地基与基础结构,包括基础的尺寸、类型、材料和施工工艺等。
4.施工组织与管理:确定施工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包括施工人员的配置和培训、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施工设备的选用和管理等。
5.施工工艺:详细描述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工艺,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浇筑基础等施工步骤和要点。
6.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包括材料的选择和检验,施工过程的检验和验收,以及质量安全的监管。
7.工期与进度计划: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制定工期和进度计划,并进行详细的时间安排。
8.费用预算和控制:根据施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制定费用预算和控制方案,确保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二、技术交底1.施工工艺和方法:详细介绍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浇筑等重要步骤的操作要点。
2.施工安全:介绍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包括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设备的安全使用等。
3.质量控制:明确质量控制的要求和标准,包括基础尺寸的测量、施工材料的检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等。
4.施工组织和责任:说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各个施工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5.施工进度和工期:介绍工期进度计划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包括提前措施和延期处理的规定等。
6.施工文件和资料:交底施工文件和资料的整理和存档要求,包括施工技术文件、施工记录和验收报告等。
7.沟通与协作:强调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8.施工风险和应对措施:指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以上是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可以保障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资料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资料一、工程概述本项目为XXX工程,位于XXX地区,主要包括XXX栋建筑物的基础工程施工。
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桩基、地基处理、基础垫层、基础浇筑等工序。
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技术交底资料。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施工前,施工方应仔细研究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了解工程特点、施工要求和技术指标。
2.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
3. 施工人员: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
4. 施工材料: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图纸及设计要求,提前准备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并进行检验合格。
5. 施工设备:施工前,应检查施工设备是否齐全、完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 桩基施工:桩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桩基质量。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桩位、桩长、桩径等方面的控制。
2. 地基处理:根据地基土质情况,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如换填、加固等,以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 基础垫层:垫层施工应平整、密实,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基础浇筑:基础浇筑应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振捣充分、表面平整、养护到位。
5.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2.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穿平底胶鞋,严禁酒后作业。
3. 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规定,施工机械应接零线,其电阻不大于10Ω。
4. 施工机械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证,熟悉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
5. 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器材,严禁吸烟、使用明火。
五、施工进度及费用控制1. 施工方应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工程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灰土地基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
1。
1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
1.2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2。
1。
3 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2。
2 作业条件:2。
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
2。
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
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2。
2。
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
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2。
2。
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
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
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
5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
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2。
2。
6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
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基础分部工程技术交底
基础分部工程技术交底引言概述:基础分部工程技术交底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是指施工单位将工程图纸、设计要求等技术文件通过交底会议、文件传递等形式,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工程的基础部分,包括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浇筑等内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基础分部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点。
一、基坑开挖1.1 基坑开挖的目的和要求:介绍基坑开挖的目的,如为地下室施工提供空间等;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1.2 基坑开挖的方法和工艺:详细介绍常用的基坑开挖方法,如机械开挖、人工开挖等;说明开挖工艺,如分段开挖、逆向开挖等。
1.3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施工人员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防止坍塌、注意周边环境等;提醒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避免超挖或不足。
二、地基处理2.1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说明地基处理的目的,如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的稳定性等;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的稳定和安全。
2.2 地基处理的方法和工艺:介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如灌注桩、土石方整平等;说明地基处理的工艺,如先行处理、整体处理等。
2.3 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施工人员在地基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防止坍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等;提醒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避免处理不当或不足。
三、基础浇筑3.1 基础浇筑的目的和要求:介绍基础浇筑的目的,如为上部结构提供支撑和传力等;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3.2 基础浇筑的材料和工艺:详细介绍常用的基础浇筑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说明基础浇筑的工艺,如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
3.3 基础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强调施工人员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防止模板倒塌、控制浇筑速度等;提醒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浇筑,避免浇筑不均匀或质量不合格。
四、基础防水4.1 基础防水的目的和要求:说明基础防水的目的,如防止地下水渗漏、保护基础结构等;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确保基础的防水性能。
基础施工技术交底
基础施工技术交底基础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前期准备1.1 地面清理与平整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地面进行彻底的清理和平整处理。
清理包括清除垃圾、杂草以及其他障碍物。
平整处理则是针对不平整的地面进行填平、夯实,确保施工基础牢固平整。
1.2 基坑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挖掘深度、坡度和斜坡的处理,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 地基处理针对土质情况进行地基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加固地基、振动加密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基础施工2.1 打桩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打桩工作。
根据地质勘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桩型和桩径,确保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2 地下结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桩基础上进行地下结构的施工,包括基础底板、墙体、柱子等。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加固处理,确保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3 上部结构施工在完成地下结构施工后,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包括楼板、梁、柱、墙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采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材料。
2.4 防水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地下室、地下水库等区域进行防水处理。
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或者防水卷材等材料进行防水处理。
三、安装施工3.1 电气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电气系统的安装工作。
包括电缆敷设、开关插座安装、照明设备安装等。
3.2 给排水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安装工作。
包括水管敷设、污水管道安装、水表安装等。
3.3 通风空调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工作。
包括风管敷设、风机安装、空调设备安装等。
3.4 消防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消防系统的安装工作。
包括喷淋管道敷设、消防栓安装、烟雾探测器安装等。
四、收尾工作4.1 清理与保洁在施工完成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与保洁工作。
清除施工垃圾、杂物,并清洁设备和施工区域,恢复周围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4.2 试运行与调试在完成安装工作后,进行设备的试运行与调试。
施工技术交底 地基与基础工程007杯型基础工程
壱、施工准备(壱)作业条件1、办完地基验槽及隐检手续。
2、办完基槽验线验收手续。
3、有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试验用工具。
(弐)材料要求1、水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粗砂:有进场复验报告,符合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
3、石子:有出场复验报告,符合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
4、钢筋: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等。
(参)施工机具1、φ48架子管及相应卡具、组合小钢模、5cm木模、100×100方木、8#铅丝。
2、φ50插入式振捣器等。
弐、质量要求(壱)钢筋工程(弐)模板工程(参)混凝土工程注:(一)、(二)、(三)项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相应部分。
参、工艺流程垫层混凝土→基础钢筋绑扎→支杯基侧模、杯芯模板→钢筋隐检、模板预检→混凝土浇筑→拆除杯芯模板、侧模→混凝土养护四、操作工艺1、将基础十字控制线引到基槽下,故好控制桩,并核实其准确性。
2、垫层混凝土,振捣密实,表面抹平。
3、利用控制桩放施工控制线、基础边线到垫层面,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无误后,绑扎基础钢筋。
4、自下往上支杯基第一层、第二层外侧模板并加固(所用材料、连接方式见图1-4).外褐模板一般用钢模现场拼制。
5、支撑杯芯模板,杯芯模板一般用木摸拼制,并在外侧刷隔离剂或用0.5mm厚薄铁板满包,四角做成小圆角。
杯芯模打φ20、间距500mm小孔,利于排除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气泡。
6、模板矫正,并整体加固。
7、办理钢筋隐检,模板预检手续。
8、分层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须防止杯芯摸板向上浮或向四周偏移,注意控制坍落度(最好控制在70~9O mm)及浇筑下料速度,在混凝土浇到高于上层侧模50cm左右时,稍作停顿,于混凝土初凝前,接着在杯芯四周对称均匀下料振捣。
特别注意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在混凝土分层时须把握好初凝时间,保证基础的整体性。
地基基础技术安全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施工前对所有参与地基基础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每位人员了解并掌握施工安全知识。
- 对新进场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包括地基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规程等。
2. 施工区域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包括警示线、警示牌等。
- 施工区域设置围挡,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 作业区域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通行安全。
3. 机械设备安全操作- 所有机械设备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 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4. 地基基础施工安全措施- 土方开挖前,必须对地下情况进行调查,确保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不受影响。
-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开挖,并做好边坡支护。
- 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应急措施。
- 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人员与周边环境的安全距离。
5.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 施工现场用电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严禁私拉乱接电线。
- 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
-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用电线路,并定期检查,确保线路安全。
6.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使用安全绳。
-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穿着工作服,禁止穿着高跟鞋、拖鞋等。
7. 应急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和应急程序。
-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救援措施。
三、交底要求1. 施工单位应将本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传达给所有参与地基基础施工的作业人员。
2.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安全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土地基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
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1.2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1.3 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2.2.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
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2.2.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2.2.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
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
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5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
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2.2.6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
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3.3 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
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
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3.4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
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3.5 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
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3.6 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l选用。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3.7 夯打密实:夯打(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三遍。
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3.8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
3.9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
环刀取土的压实系数用d y 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照表2-2的规定执行。
灰土质量密度标准 表2-23.10 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3.11 雨、冬期施工:3.11.1 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坏。
3.11.2 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
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3.11.3 冬期打灰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
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
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
并且要有冬施方案。
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l 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4.2.1 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
4.2.2 留槎和接槎。
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3。
灰土地基允许偏差 表2-35 成品保护5.1 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5.3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5.4 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未按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
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
密实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6.2 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
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
6.3 生石灰块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
夯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6.4 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
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6.5 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
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6.6 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
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7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 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灰土的试验报告。
砂石地基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
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
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3.6 找平和验收:3.6.l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
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3.6.2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4.2.1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4.2.2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表2-45 成品保护5.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
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5.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5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
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6.2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