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DO循环语句--高中信息教案3
教学重点:
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确定循环终止条件和循环体内容。
总结评价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情境导入、讲授引导、自主探究
总结评价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3.算法设计 4.尝试编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DO循环语句的基本功能、格式 2、掌握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巩固程序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在设计算法的过程中,理解计数器和累加器的
设计方法; 2、通过解决问题,体验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
总结评价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已有认知分析: 学生在初中二年级有相关VB程序设计的课程, 在数学学科中也学习过算法部分内容。 在上一节课中,已经学习过For循环语句,
对于算法的描述等已经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总结评价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分析问题,为算法设计打下基础。
知识讲解
知识扩展
情景导入 问题分析 算法设计 尝试编程
经过问题分析,放手让学生设计算法,建立解
题思维。
让两位学生展示讲解他们设计的算法,提出修改建 议。最后展示修改后,正确的算法。
知识讲解
知识扩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设计算法,加深学习理解。
情景导入 问题分析 算法设计 尝试编程
DO循环语句--高中信息教学设计14
Do循环语句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二章第四节内容,程序的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语言的三种基本语句之一,属于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FOR循环语句,本课是上个知识点的延续,同时为下阶段学习模模块化程序设计奠定了知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DO循环语句掌握循环语句的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思维。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语句及FOR循环语句,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利用VB调试程序的能力。
部分学生对于调试和编写程序代码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DO循环结构的思想。
2.能比较DO循环语句四种形式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演示、能对读懂、改写代码,并独立完成程序的设计。
2.通过操作实践掌握DO循环语句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思维能力与良好的学习合作能力。
2.学生在完成程序设计任务后,体会到程序的带来的便利,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程序的魅力,给学生今后的人生目标指引方向。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DO循环语句的结构及四种形式的比较难点:在恰当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DO循环语句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六、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操作法、模仿法七、教学策略1.通过对低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克服畏难情情绪。
八、教学资源VB6.0,VB小程序,VB程序代码及半成品代码、多媒体教学平台九、教学过程认真思考。
Do 循环语句 教学设计(课堂活动模板)
1、“Do循环语句”主要包括DO语句的两种基本结构,“当型结构”和“直到型结构”。所以课前学习任务设置了:如何进行未知循环次数的问题的解决。学会利用Do循环结构来解决此类问题。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For循环语句的基本内容,但学生对如何解决未知循环次数的问题还很疑惑,所以通过设置未知循环次数案例的探究,使学生们能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时间分配
回答问题
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案例分析”两个问题中的一个。
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10分钟
教师点评、总结
对每个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进一步解释说明
教师点评、总结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5分钟
任务一
6个小组分别写出每组的任务清单每组回答的问题不同,对案列进行总结归纳,找出Do循环语句的“当型”、“直到型”基本格式
以“求1+2+3+……n <1000中n的最大值”
为主题列出自己的算法设计
每组回答问题的时间30S
小组汇报、讨论
小组汇报本组的任务成果。6个小组分别汇报一个任务需求,根据小组汇报,教师把每组任务需求写在黑板上,并以组编号。
小组派代表汇报
6分钟(每
组汇报时间,讨论时间2分钟
任务二
6个小组分别根据黑板上的任务需求,完成每组的信息采集卡,(每卡必选4组任务需求)
3、将本节内容进行翻转,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发地从生活中去发现获解决未知循环次数的问题的更好方法。学会联系生活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与课前学习任务的的关系: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课上活动,验证对课前任务的理解,加深印象,促进知识内化。
Do循环语句_说课稿
Do循环语句 Do循环语句
昌平一中 蔡结根
说课内容
1
教学背景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Do 循 环 语 句
2 3 4 5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课程内容标准
Do 循 环 语 句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五、教学过程
(二)学习新知。 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经历用计算机解决“存钱买电脑”问题的基 本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调试程序。(涉 及到Do循环语句的部分由老师给出) 2、师生归纳Do…Loop Until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学生说出英语单词的意思。 3、教师给出其执行过程图。
Do 循 环 语 句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五、教学过程
(六)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陈婷植树”问题,写出不同的程序,从而巩 固、消化所学知识。
Do 循 环 语 句
“陈婷植树”问题 :陈婷今年17岁,为了支持环保,她 在今年生日的这一天种了3棵树。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 是从明年开始她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这样下去,到多 少岁时才能累计种到或超过100棵?
Do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Do循环 语句的格式、功 能和执行过程; 学会使用Do循环 语句来实现循环 控制结构,解决 实际问题;初步 掌握程序调试、 运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解 决,学生在自主 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中经历用计 算机解决问题的 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循环 结构的实际应用 价值,提升主动 学习程序设计的 欲望。
教学设计循环语句
教学设计循环语句教孩子循环语句是编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循环语句是一种可以重复执行一段代码的程序结构,它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重复的概念,提高程序的效率。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个针对教学循环语句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循环的概念及原理;2. 掌握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3. 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程序。
【教学准备】1. 计算机设备和编程软件;2. 编写好的例子代码;3. 打印好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5分钟)1. 引入循环概念,让学生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重复行为,并和他们讨论一下如何在编程中实现这些重复行为;2. 让学生观察一段简单的代码,例如使用循环语句计算从1加到100的结果,让他们思考代码的执行过程。
二、讲解循环语句的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介绍循环语句的定义和作用,即重复执行一段代码块;2. 讲解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包括循环条件和循环体;3. 通过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循环语句实现常见的重复操作,如打印九九乘法表。
三、讲解循环语句的语法(20分钟)1. 介绍循环语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如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2. 分别介绍每种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和使用场景,并通过代码例子进行演示;3. 强调循环条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循环体中需要控制循环结束的条件,以免造成死循环。
四、编写简单的循环代码(25分钟)1. 提供一些简单的编程练习题,要求学生编写循环语句来解决问题;2. 让学生逐步完成练习题,鼓励他们多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3. 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并改进编程代码。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对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上完成的练习题;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循环语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自动化控制、数据处理等领域;3. 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更高级的循环语句和相关概念,如循环嵌套、循环中的控制语句等。
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第十四课--Do-Loop循环
2.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采用列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Do-Loop循环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或标记,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形,概括性地表达Do-Loop循环的核心内容。
3.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在板书中避免冗余的文字,力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达Do-Loop循环的关键知识点。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Do-Loop循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Do-Loop循环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Do-Loop循环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Do-Loop循环学习状态。
2.能够运用Do-Loop循环进行简单的循环计算和逻辑控制,提高编程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Do-Loop循环的执行流程,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能够将Do-Loop循环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循环程序,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Do-Loop循环的概念和语法结构
- Do-Loop循环的执行流程
-将Do-Loop循环应用于实际问题
2.解决办法
-通过案例演示,直观展示Do-Loop循环的语法和执行过程
-设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Do-Loop循环进行求解,培养计算思维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Do-Loop循环的应用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第15学时: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_20120301082802406
a =10
b = 15
Do While a >10
b = b - a
Loop
Print b
a =10
b = 15
Do
b = b - a
Loop While a >10
Print b
结论:Do While\Loop格式循环体至少被运行0次;Do\Loop While格式循环体至少被运行一次。
课堂
总结
如果一个算法涉及到循环结构,一定要分析以下几点。
(1)分析循环次数:已知或未知。
(2)分析进入和退出循环体的条件。
(3)分析循环体内容:①需要重复的内容;
②改变循环变量值的方法。
掌握用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用连堂的两节课来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示例引导,任务驱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将能力的培养落到具体的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并消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注重实例分析的同时,重点突出了新知识点,重视新知识的精讲多练,强调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惟一不足的是,因微机室没联网,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实践三:用Do/Loop While语句改写前面的Do While/Loop语句,并运行程序。注意n的初始值为1和为0时,输出的不同。
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问题,找出进入循环的条件,写出循环体的内容,并画出程序流程图。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重点、难点。
实例引导,突出新知识点,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检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Do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是《2.4 程序的循环结构》的一部分,排在for语句之后。
教材中的例子是采用do/loop until(直到型循环)语句格式,但此格式与大部分学生的平时思维习惯不太一致,所以讲解时改用do while/loop(当型循环)格式,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掌握do循环语句的其他格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2、“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是贯穿整书的一个重点,本节也不例外。
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学生分析:1、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刚学习了for循环语句,大部分同学理解了循环语句的作用,初步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并且通过学习知道for语句适合解决循环次数已知的问题和执行三要素。
2、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分支结构和for语句的教学中,就已经引入了调试的方法(监视+逐语句),并配合流程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各语句的执行过程。
所以学生对于本节的学习方法已经比较适应。
三、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标准: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
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⑴掌握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⑵理解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⑶能用do循环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⑷能区分for与do循环语句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并能用流程图来表示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⑵掌握do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培养他们进行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do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执行过程。
⑵do循环语句与for循环语句的区别教学难点:⑴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⑵根据实际问题,分析并确定循环体、控制循环的条件。
DO循环语句--高中信息教学设计10
引出本课学习内容,do循环。
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展示的for循环与do循环的适用条件:在某些难以预先确定重复的次数的情况下,使用do循环。
2、演示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3、讲解Do循环的执行过程
Do
循环体
Loop Util循环终止条件
学生理解、并记忆。
让学生掌握Do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
分析:
教材分析:
1、掌握第二种循环的方式,即根据条件来执行循环过程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For循环及条件、关系表达式的知识,已经能正确理解循环真正的意义。
2、但学生对于循环的认识还比较有限,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正确理解Do循环的应用条件,进一步巩固条件、关系表达式和知识。
拓展练:
用当型循环实现上题,折纸问题
开拓知识的视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思:
本课是上节课知识的延续,重点在于强调循环应用的不同情境,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For循环与Do循环的区别与联系。让For的知识自然过渡到Do循环的处理是关键,用合适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是本课我所要重点考虑的。学生能理解到这一点,那么本课的主要目标就已经达成。至于Do循环其他内容的知识,在实例练习中,学生都能一一克服与解决。
A、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
B、通过小组协作,锻炼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A、理解Do循环的执行条件
难点:A、Do循环的执行过程、执行条件的判断
DO循环语句--高中信息教学设计7
Do循环语句一.教学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内容主要是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能读懂程序,能根据问题正确运用Do语句编写程序,区别四种语句结构的区别,以及Do循环语句与For语句的区别。
该内容既包含概念性知识,由包括程序性知识,所以既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以及了解了编程的三种基本结构,并已学会了for语句的使用,所以能很好理解循环结构的作用。
编程知识比较枯燥,需要结合生活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能根据问题,知道何时要选择Do循环语句进行程序设计。
(2)掌握Do循环语句的四种基本格式,并能运用其进行程序设计。
(3)能比较出Do循环语句四种形式的不同之处,并能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使用不同形式进行程序设计。
(4)能读懂运用Do循环语句的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用流程图、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辅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手机理财”和“编程解决生活问题”两个例子,发现并体验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帮助,并培养科学的理财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Do循环语句的选择及应用,四种形式Do循环语句的比较2.难点:Do循环语句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提交的作品,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并对课堂活动作出调整。
2.学生最后完成两张评价表,一张是关于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对组员参与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一张是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
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第十四课--Do-Loop循环.docx
三道岭一中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8-12.12第--1-课时. 总-2——节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课Do-Loop循环|课类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Do /Loop循环语句的格式、流程图及执行过程2、知道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的区别3、运用所学Do /Loop循环语句编写程序2.能力目标:(一)学生学习Do-Loop循环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二)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能力。
情感目标:(一)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二)提高学生面对现实,敢于面对失败的意识,加强他人的忍耐性。
前提诊测导入新课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复习For_Next循环的语句格式?按顺序办事,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工作方式,在vb中我们也会见到“按顺序办事”的程序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1.掌握Do /Loop循环语句的格式、流程图及执行过程2.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的区别3.运用所学Do /Loop循环语句编写程序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Do /Loop循环语句编写程序2,会分析Do While/Loop循环的执行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对于for/next循环语句,他的循环体执行次数我们是事先就知道的,而对于一些问题,有时是无法事先知道循环题的执行次数,例如:求1+2+3+……N<1000中N的最大值。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用前面的for/next语句就无法实现,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另外一种循环语句Do /Loop循环,Do /Loop循环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当型循环一种是直到型循环。
一、当型循环(前测型)1、格式DO [(While|until)〈条件〉][语句组][exit do]Loop2、Do While/Loop流程图计算“条件”的值3、Do /Loop until 流程图组长签字运用所学Do /Loop 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2.能力目标:(三) 学生学习Do-Loop 循环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 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逻辑能力。
vbdo循环课程设计
vb do循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VB中Do循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场景;2. 学生能掌握Do循环的两种类型:Do While和Do Until循环,并了解其区别;3. 学生能运用Do循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累加、累乘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编写和调试含有Do循环的VB程序;2. 学生能通过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循环结构进行编程;3. 学生能在编程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编程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编程产生兴趣,增强学习计算机科学的自信心;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编程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以VB编程语言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Do循环的使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编程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需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编程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Do循环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编程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Do循环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Do While和Do Until循环的语法结构;- 循环控制变量的设置及循环条件的判断;- 举例说明Do循环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使用VB编写简单的Do While和Do Until循环程序;- 设计并实现累加、累乘等实际问题的程序;- 调试循环程序,分析并解决常见错误。
3. 教学大纲:- 第一章:Do循环基本概念及语法结构(1课时)- 第二章:Do While和Do Until循环的应用(1课时)- 第三章:循环控制变量的设置与循环条件的判断(1课时)- 第四章: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2课时)4. 教材关联:- 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关于Do循环的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教材中所提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 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Do 循环的知识。
dowhile循环教学设计
《Do/while条件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学时执教教师:信息技术教研组金子芬一、设计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技术融入生活的教学宗旨,以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应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以求高效编程;多元化学习体验,以flash展现实验过程应用循环语句,以信息技术网站形式进行在线测试式进行学情调查和课堂反馈;应用比较、观察等多维求知方法深入理解程序执行过程和编程语法规则。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所属高一年级必修内容《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的3.4算法及其实现之语句——条件do/while循环。
采用vb语言编程,共 1学时40分钟。
2.教材地位:⑴循环是设计和实现较为复杂算法的基础。
本课在学习for循环基础上理解do循环;⑵学会do语句基本格式和表示方法,理解执行要求和应用环境。
实现for和do转换。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会for循环语句的基础上理解 do循环语句,应更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
2.避免“轻算法、重程序”,应利用流程图在熟悉书写规则的基础上设置循环条件,应注重算法与程序的结合。
从专业化角度强调语句书写和表达的规范性。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do/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功能和执行流程;;2.结合流程图学会使用do/while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调试运行。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实例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多角度应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多元化学习体验、多维求知方法以信息技术在线测试等手段巩固理论知识,反馈课堂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编程思想融入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强化对技术与理论知识规范表达,提高专业化技能,提高信息素养。
五、重点难点重点:掌握Do/while循环语句的格式,掌握控制循环的条件和执行过程。
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设置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在线测试复习和巩固for循环语句的内容, flash动画实验导入新课,以多个生活实例应用新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认识DO—Loop语句》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认识DO—Loop语句》教案初中信息技术《认识DO—Loop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DO—Loop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功能。
2.通过小组讨论,能总结出DO—Loop循环语句的格式,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3.激发学习的兴趣,能使用DO—Loop循环语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编程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DoLoop语句的格式,控制循环的条件以及循环的执行过程。
【难点】能独立写出DoLoop语句循环的执行过程,确定循环体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同学不小心违反了学校纪律,班主任令其写检查,他写完后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看后说:“认识不深刻,拿回去重写,知道认识深刻为止”。
让学生想一下这是什么样的过程,预设学生说,不断循环的过程,其实我们也能够利用计算机去设置一些循环的过程,利用循环的过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引入新课——认识DO—Loop语句。
(二)新知探究任务一:认识DO—Loop循环语句教师先介绍有关DO—Loop循环的有关知识。
利用For—Next循环,可以控制计算机按指定的次数执行循环体中的代码。
对于事先不知道循环次数的问题,可以在程序中使用DO—Loop循环。
任务二:认识DO—Loop语句的格式展示书中的动手做这样一个VB程序,提问学生这个程序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能发现是在计算机自然数的累加和S=1+2+3+4+...+n时,找出使S不大于10000的最大自然数n。
继续提问学生条件表达式是什么?S=10000是一个条件表达式。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循环体并总结出循环体的格式。
任务三:写DO—Loop语句。
最后教师系统的给学生依照此程序介绍DoLoop语句。
并进行总结:计算机遇到DO语句时,先判断条件表达式是否成立。
如果成立,就执行循环体规定的操作;否则,转到Loop语句下面去执行后续的代码。
每完成一次循环体规定的操作后,由Loop语句指挥计算机返回DO语句,再进行下一次判断以及相应的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注重实例分析,将程序设计语言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充分利用VB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实例进行DO循环语句教学并上机实践程序代码的编写。
本节内容属于程序设计基础部分中循环结构内容的教学,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仅靠教材上的一个例题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的。
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除了FOR循环语句之外,还应该给学生介绍DO循环语句,它可以实现未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
【学生情况分析】本模块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FOR循环语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并且能够运用FOR循环语句实现累加计算。
本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喜欢自己思考问题,但缺乏互相讨论的意识。
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特点,内容抽象难懂,表现形式枯燥,很容易造成书写程序的畏难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教学方法】教法:实例分析、任务驱动学法: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学资源】教师用资源:教学演示文稿(PPT)学生用资源:“折纸游戏”源程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按照格式要求正确书写DO循环语句。
(2)结合实际问题,能够理解Do While……Loop格式的执行过程。
(3)能够说出FOR循环语句与DO循环语句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能够正确选择所应用的循环语句。
(2)根据问题需求,能够确定循环控制条件及循环内容,积累程序设计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折纸超身高”和“植树问题”的实例分析中积极思考,形成主动探究新知的意识。
(2)增强DO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主动学习程序设计的欲望。
【教学重点】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及适用条件。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确定控制循环的条件及循环内容。
【教学过程】环节1:创设情景,趣味引出(设计意图:在游戏中激发学生兴趣,找出纸的厚度的变化规律。
)教师:一张普通的办公用纸,它的厚度大约有0.05毫米,现在要将此纸对折5此,纸的厚度是多少?你有哪些计算方法?学生:(1)0.05*25(2)对折一次,计算一次。
这样每次对折的厚度是上一次对折厚度的2倍。
教师:很好!用赋值语句来实现就是S=2*S。
环节2:循序渐进,发现问题(设计意图:巩固FOR循环语句的应用,在问题分析中引导学生发现FOR循环语句的不足,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师:经科学实验证明,由于纸的厚度和柔韧度的影响,一张纸最多只能对折7次。
(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的“走进科学”栏目)因此,下面将要研究的问题是在理想的状态下。
(提问)将此纸对折10次,纸的厚度是多少?学生:(打开练习源程序,完善教师给出的不完整程序。
)教师:(再次提问)如果有一张无限大的纸,对折多少次后纸的厚度能够超过你的身高呢?学生:(学生上机尝试修改程序)教师:(提问完成的学生)你的计算结果是什么?你是如何修改程序的?学生:我的身高是1.62米,需要对折15次。
(展示其修改的程序)For N=1 To 15S=2*SIf S>1620 Then Print N,SNext N我在循环中加入了判断,如果纸的厚度超过了1.62米,则输出折纸次数和纸的厚度。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是如何确定循环次数的呢?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先把终值稍微改大一些,比如12,运行程序发现没有输出结果,我觉得可能是估算次数太小了,于是我又把终值设为20,运行程序发现输出了多组数据,从这些数中我发现应该是折15次。
教师:从这位同学的尝试中可以看出,要想得到正确结果,需要不断测试终值。
终值小了,没有输出结果;终值大了,就会有多余的数据输出。
因此要实现次数未知的循环,FOR语句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同学们将学习一种新的语句——DO循环语句。
(教师板书课题)环节3:讲解新知,初试身手(设计意图:讲授DO循环语句的相关知识,利用“折纸计算”初步体会DO循环语句的实际应用。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DO语句的格式。
(教师板书)(结合流程图讲解DO语句的执行过程)按照程序自顶向下执行的原则,当程序遇到DO语句时,首先判断WHILE后面的条件,如果条件满足,将执行循环体语句,之后再判断条件是否满足,从而形成重复的过程,直到条件不满足时结束循环。
学习了DO语句的基本知识,该语句在“折纸计算”问题中如何实现呢?(课件展示计算过程,如右图。
)请同学们尝试将流程图用程序语言实现。
学生:(学生上机实践)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人进行指导)已经有同学完成了程序代码的书写,他发现有多组数据输出,我们来帮他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转播一位学生的程序代码)Do While S<=1600N=N+1S=2*SPrint N,SLoop学生:(互相讨论)输出语句应该放在Loop的后面。
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因为输出语句不属于重复执行的部分。
教师:很好!请大家注意这个问题。
下面,程序仍有问题的同学继续调试;已完成任务的同学,请尝试一下计算至少对折多少次后纸的厚度能够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米)。
学生:(结合自己完成任务的进度有选择的上机实践)教师:(阶段小结)通过实践发现,FOR语句实现次数未知的循环时需要估算循环次数,并且在循环体中需要加入条件语句进行判断;而用DO语句时则不必考虑循环次数的限制。
因此,在实现次数未知的循环时,利用DO语句是比较理想的。
环节4:再接再厉,融会贯通(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两段相近的程序,体会DO语句的执行过程,并强调避免死循环的重要性。
)教师:(课件展示练习内容,如右图。
)阅读程序1,思考其执行结果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a和b的初值分别是50和15,此时a的值大于10,执行一次循环,即a=35;此时a的值依然大于10,再执行一次循环,a=20;此时a的值依然大于10,再执行一次循环,a=5;此时a的值小于10,循环结束。
因此结果是:35、20、5。
教师:阅读程序2,思考其执行结果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结果是35、15、35、15、……。
因为此时a的值是50,程序中没有修改a的值,因此a>10永远成立,循环将会永远执行下去。
教师:(演示程序)我们上机运行一下这个程序。
这种现象我们称为“死循环”,即程序会无休止的运行,此时可以利用“Ctrl+Break”组合键终止程序运行。
由此可以看出用DO语句实现循环时,为了保证循环能够正常退出,循环体中必须有改变条件变量值的语句,避免出现“死循环”。
环节5:巩固知识,拓展提高(设计意图:巩固DO循环语句的使用,提高分析问题、书写程序代码的能力。
)教师:(问题描述)陈婷今年17岁,为了支持环保,她在今年生日的这一天种了1棵树。
她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从明年开始她每年比前一年多种一棵树。
这样下去,到多少岁时才能累计种到活超过100棵?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可以有哪些实现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上机实践。
)(成果展示交流)学生甲:(展示其实现的程序)Dim tree As IntegerDim n As IntegerDim t As Integertree = 1n = 17t = 1Do While tree < 100n = n + 1t = t + 1tree = tree + tLoopPrint “到”;n;”岁时累计种到”;tree;”棵”学生甲讲解:我用tree表示种树总和、n表示年龄、t表示每年种的树,在总和不超过100的条件下,年龄要+1,计算当前这一年要种的树,还要计算出当前的种树总和。
学生乙:(展示其实现的程序)Dim tree As IntegerDim n As Integertree = 0n = 0Do While tree < 100n = n + 1tree = tree + nLoopPrint “到”;n+17;”岁时累计种到”;tree;”棵”学生乙讲解:在循环中我没有计算年龄的变化,因为n既可以表示每年种树,也可以表示种了多少年,因此最终的年龄应该是n+17。
学生丙:(展示其实现的程序)Dim a As IntegerDim t As Integera = 17t = 1Do While t < 100a = a + 1t = t + a - 16LoopPrint “到”;a;”岁时累计种到”;t;”棵”学生丙讲解:我用a表示年龄,用t表示总棵数。
我发现每年所种树木=年龄-16,因此计算总棵数就可以用t=t+a-16。
教师:看到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完成了问题求解,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的方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说明大家在程序设计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
环节6:自我考察,课堂反馈(设计意图:通过完成教师给定的练习题,重点考察学生对DO循环语句执行过程及“死循环”的理解,)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练习题目,并将答案反馈给老师。
)1.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Dim a As Integera=1Do While a<=10a=a+2LoopPrint a;A、10B、112.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死循环”()A、x=0s=0Do While s<=20s=s+xLoopPrint xB、a=5b=10Do While aa=a+1b=b-1LoopPrint a,b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通过同学们给老师反馈回来的答案看,大家对DO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基本上没有太大问题,正确答案是B。
第二个练习中的A选项中虽然循环体中的s=s+x 貌似对循环条件变量s的值进行了修改,但x的值始终是0,因此s的值并没有变化。
环节7:总结提升,结束本课(设计意图:总结在实际问题中循环结构的实现过程,强调DO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两种循环语句FOR和DO,以后在遇到循环问题时,该如何运用这两个语句呢?我们需要分析以下几点(课件展示内容)1.循环次数:次数已知——一般采用FOR语句实现次数未知——一般采用DO语句实现2.进行循环的条件:FOR语句——由循环终值控制DO语句——循环体中必须有改变循环条件的语句3.循环内容:需要重复执行的语句。
在日常生活中,次数未知的循环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现在的音乐播放器都有循环播放的功能,当点击“停止”时,循环结束;为保证信息安全,现在的手机卡密码都有输入次数的限制,当连续输入3次错误的密码时,SIM卡将被锁。
这些都可以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
(强调)程序为生活服务,希望同学们尝试将更多的程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板书设计】DO循环语句格式:Do While 条件循环体Loop【教学反思】1.以问题为主线。
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新知,在问题中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