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遍四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概括材料的基本套路

读三遍给定材料,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要装着问题:特定事实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表现?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最终搞清楚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

(1)抽象的问题意识:

特定事实的表现是什么?

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什么?

(2)具体的问题意识:

阅读材料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题干可以提供很多重要信息。

强调: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从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自由发挥,任意引申。

具体步骤

阅读第一遍完成第一步:略读材料,整体感知,抓住给定材料的主题(5分钟)

阅读第二遍完成第二步:精读材料,局部切片,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25—30分钟)

阅读第三遍完成第三步:略读材料,分门别类,理顺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5—10分钟)第四步:按照申论要求,选准角度,概括材料内容作答(105-115分钟)

第一步(略读):先看申论要求,然后扫描式阅读给定材料,把握给定材料所反映的特定事实

在略读过程中,基本要点有二:一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要因干扰而分神,尽量减少回视和重看的次数;二是要学会一目十行的读书方法,把逐字逐句地阅读与逐行逐段地阅读结合起来。

第二步(精读):以特定事实为统领,搞清楚每段资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略读的侧重点在于阅读,精读的侧重点在于理解,前者着眼于广度,目的在于扩展眼界;后者着眼于深度,目的在于透彻理解,二者共同构成阅读理解。

方法与技巧:

(一)对段落标号、圈点画线、边注眉批

(二)抓住关键词

1、关联词原则:在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一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总之,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其实,于是

递进关系:除此以外,同时,还,

并列关系: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

2、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这类词有: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

3、观点性原则:阅读申论材料时要着力把握其基本观点,因为观点就是主旨。因此,与

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就是关键词。材料中的观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学者的观点和老百姓的观点。其中,政府权威部门的观点是最重要的,它是我们制定政策和验证对策的依据和准绳。学者的观点应该辩证地分析。要注意从老百姓的观点中把握其利益需求。

(三)把握关键句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主旨句原则:主旨句是指提示文章段落大意的句子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的句子。主旨句主要是指那些与特定事实相关的句子。

(四)总结段落大意

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批注:现状、原因和对策(围绕特定事实)

注意两类材料:典型现象、事例;图标和数据(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三步:略读材料,分门别类,理顺给定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要)

材料之间的常见的逻辑关系:

1、横向关系

A、并列关系:引起某一事件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既要分析现实原因、又要分析历史原因;甲乙丙丁各种现象的并列;甲乙丙丁各种观念的并列

B、对立关系:积极与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纵向关系:问题的表现/原因/对策

3、多层次关系:既有横向关系,又有纵向关系

分门别类的原则:同类合并、异类罗列

第四步:按照申论要求,选准角度,概括材料内容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