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导学案模板

合集下载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教师版)

长恨歌导学案主备人复备人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导学案1)预习案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春》集体备课导学案1(教师案)

《春》集体备课导学案1(教师案)

《春》导学案时间:班级姓名课型:复习课总课时:1课时备课人:仲晓丽[复习目标]1、梳理知识要点;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品味优美语言。

(重点)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练笔,提高运用感官描写景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法] 多媒体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复习法,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法,质疑法。

[导学流程]一、自主复习(设计意图:培养自学能力。

)(一)基础知识。

1、作者及代表作品简介。

(可搜集资料,拓展视野。

)(1)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柏香、白水、知白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原名朱自华,江苏扬州人。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今扬州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2)主要作品:朱自清有著作27部,共长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

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还有《绿》《春》等。

(3)其它方面: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活动,本来就是身患胃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他曾在浙江省台州中学任教,亲手种下紫藤花,后该花成为台州中学的校花。

语文导学案模板

语文导学案模板
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自主+展示
年级
主备人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学案
导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2.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二【揭示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轻读。
三【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清除阅读障碍。
【课后反思】2、Biblioteka 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
(2)
(3)
(4)
(5)
四【自主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自学提示1、2。
2、
五【展示交流讲解】
六【当堂训练】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组内互评)
三、分配任务,立体教
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六【拓展延伸】
八【作业设计】
1.
2
九【板书设计】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三、让学生联系实际,从正反面两个方面来理解作者感悟出人生的道理。
四、分配任务,立体教
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五、通过想象练习,不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种树人的话。
六、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体会写法汲取经验。
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先组内互评)

导学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设计模板

导学案设计模板一、概述导学案是指在课前设计,用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提供学习资源的教学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二、导学案设计模板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填写课程名称]•授课对象: [填写受众对象,如初中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 [填写授课时间,如2022年9月1日]•授课地点: [填写授课地点,如教室编号]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填写知识目标,如掌握某个知识点]•能力目标: [填写能力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填写情感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3. 学习任务•[填写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3]•…4. 学习资源•教材: [填写教材名称和页码]•辅助资料: [填写辅助资料,如PPT、视频等]•网络资源: [填写网络资源链接]5. 学习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填写导入新知识的步骤,如通过提问、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步骤二:学习任务1•[填写学习任务1的步骤,如讲解、讨论、小组活动等]步骤三:学习任务2•[填写学习任务2的步骤,如观察、实验、讨论等]步骤四:学习任务3•[填写学习任务3的步骤,如练习、归纳总结、展示成果等]6. 总结与拓展•[填写总结与拓展的内容,如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拓展学习的内容等]三、总结以上就是一个导学案设计的模板,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导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探究精神。

希望本文的模板能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帮助。

9《论教养》(导学案)(教师版)

9《论教养》(导学案)(教师版)

9 《论教养》导学案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课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①,其待人也轻以约②。

重以周,故不怠③;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韩愈)【注释】①重以周:严而全;②轻以约:宽而少;③怠:怠慢。

记住作者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前苏联学者、作家。

他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代表作品有《罪犯的纸牌游戏》《伊戈尔远征记》等。

▲测试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

【答案】B【解析】B.雨果是法国作家,不是英国,国籍错误。

了解背景《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

谷羽译。

有删改。

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中,这些“书简”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

在书中,利哈乔夫和年轻人谈了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并告诫年轻人要走的道路相当复杂。

字词积累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允.诺(yǔn)箴.言(zhēn)妨碍.(ài)汲.取(jí)汤匙.(chí)尴尬..(gān gà)附庸.风雅(yōng)疲惫.不堪(bèi)大发雷霆.(tíng )矫揉..造作(jiǎo róu)絮絮叨..叨(xù dāo)彬彬.有礼(bīn)持续不懈.(xiè)▲测试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处.方(chǔ)缺陷.(xiàn)自吹自擂.(léi)B.恪.守(kè)箴.言(xián)忸怩.作态(ní)C.妨碍.(ài)絮.叨(xù)疲惫不堪.(kān)D.涵.养(hán)尴尬.(gà)稳重随和.(hé)【答案】B【解析】B.箴.言(xián)——zhē。

15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

15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

15 《离骚》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重点理解本文所出现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3.学习、了解本诗以比喻为主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诵全文,细心体会其节奏、韵律,背诵全文。

预习案(约分钟)一、文学常识1、“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以屈原为代表,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句法参差错落,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他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二、自主预习(自主阅读,掌握字音,感知通假、活用和句式)1、识记字音颛顼zhuān xū苗裔 yì孟陬zōu 汩 yù搴阰 qiān pí骐骥qí jì驰骋chí chěng2、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锡同赐,赐予)(2)扈江离与辟芷兮(辟同僻,幽僻)(3)来吾道夫先路(道同导,引导)3、、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哦,香雪》导学案教师版

《哦,香雪》导学案教师版

《哦,香雪》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学习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3.品味小说淳朴优美、清新婉丽的语言特色,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4.理解“火车”和“铅笔盒”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5.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学生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二、学法指导1.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言行等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找出小说中有关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结合前后文细细品味。

3.通过分析修辞手法、语体特色、句式特点等把握小说的语言特色。

4.注意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其象征意义。

5.理解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纯真、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把握小说中体现的美。

三、知识拓展1.作者作品铁凝,河北赵县人。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她的小说常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对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借助人物内心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

她善于从自己独特的视角捕捉人物内心的活动,以清丽简洁、富有音乐性和诗意的语言,营造空灵淡远、含蓄的艺术境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中篇小说《麦秸垛》,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

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2.背景资料《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并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铁凝曾下乡四年,与一群十八九岁善良质朴的农村女孩十分投缘,并与她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她们对铁凝的关怀深深地感动着她。

可以说,农村女孩的善良质朴是铁凝创作的源泉,这些女孩成为铁凝小说中人物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一、导学案概要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导学案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结构1. 课程主题:明确每节课的主题,突出教学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重点。

2. 学习目标:列出本课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方向。

3. 预习导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 学习内容:详细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

5. 学习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 课堂反馈:设计能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三、导学案编写要点1. 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言之有物,精炼明了,避免内容冗长,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2.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

3. 多样性:导学案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清晰明了:导学案中的说明文字要简洁清晰,避免模糊的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5. 实际操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结合具体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导学案示例课程主题: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学习目标:1. 了解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预习导入:请学生思考,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学习内容:1. 高效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导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点。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概念的讲解和相关例题的讲解。

2. 难点:难点在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填写具体内容,如一次函数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或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梳理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练习和讨论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馈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适时的反馈,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同时,也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模板,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导学案模板(样板)

导学案模板(样板)

导学案模板(样板) 导学案模板年级:高一时间:第一学期课时:第三课时单元:数学基础知识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课型:导学案研究目标:1.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研究惯。

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如何在混合运算中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

课前准备:认真预课本第4-5页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如何计算?2.如何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研究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运算方法。

当这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二、揭示目标1.预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组内互评)。

2.分配任务,立体教,独立思考,在相关(如:语段批注),小组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长总结归纳。

3.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先组内互评)。

4.穿插巩固,全面掌握。

小组踊跃展示交流,教师予以肯定,通过讲解深入理解,并用各种形式指导研究(如:朗读)。

5.各学科老师根据上课内容来确定指导方法。

如:语文拓展,此时此刻,看着这些人,你有何感想?练写小练笔等。

三、出示自学提示认真看课本第4-5页的内容,重点看如何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

思考问题: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混合在一起时,应该如何计算?2.如何正确计算含有同一级运算的算式?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自主合作研究1.请自学书本第4-5页例1及例2,研究本课知识,并将例题补充完整,不会的标记下来。

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的计算的顺序。

你有什么收获?或做一做练册上的挑战题等。

72 + 16 - 54 =25 ÷ 5 × 7 =五、展示交流讲解72 + 16 - 54 = 88 - 54 = 3425 ÷ 5 × 7 = 5 × 7 = 35我的发现:加法和减法混合在一个算式里,应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样板(教师版长江2

靖远七中目标导学案样板(教师版长江2
2、归纳一下作者在写作本文时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课后作业】
1、颠簸()角逐()
清泠泠()荡漾()
2、比较下列形似字,把拼音写在横线上,读一读,并在括号里组词。告诉同桌,你是怎样区别这些字的。
缕( )曙( )
褛()署( ) 涣( )栈()
焕( )贱()ຫໍສະໝຸດ 梭( ) 粼()俊( ) 鳞()
3.收集有关长江的诗句在同学间交流
蓦地()惬意()
哼唱()摇曳()
浸淫()()
【探究】
探究一:
第四、五自然段中“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种句式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句式使人在朗读时会产生什么感觉?
探究二:
第三自然段“哦,长江。哦,我们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这句话作者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作者说“长江是古老的”?
探究三:
根据表达方式的学习归纳一下本文
的写作方法。
明确:1)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见课本。
探究四: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
例句: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甜美;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5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水呵,风呵,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祖国的赞歌。”结尾这一句在全文结构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

1.2 导数的计算 导学案(教师版)

1.2 导数的计算 导学案(教师版)

§1.2导数的计算1.2.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1.2.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一)内容要求 1.能根据定义,求函数y=c,y=x,y=x2,y=1x的导数.2.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3.会使用导数公式表.知识点1几个常用函数的导数原函数导函数f(x)=c f′(x)=0f(x)=x f′(x)=1f(x)=x2f′(x)=2xf(x)=1x f′(x)=-1x2f(x)=x f′(x)=1 2x【预习评价】思考根据上述五个公式,你能总结出函数y=xα的导数是什么吗?提示y=xα的导数是y′=αxα-1.知识点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原函数导函数f(x)=c f′(x)=0f(x)=xα(α∈Q*)f′(x)=αxα-1f(x)=sin x f′(x)=cos__xf(x)=cos x f′(x)=-sin__xf(x)=a x f′(x)=a x ln__a(a>0)f(x)=e x f′(x)=e xf(x)=log a x f′(x)=1x ln a(a>0,且a≠1)f (x )=ln xf′(x )=1x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f (x )=4x 5;(2)g (x )=cos π4;(3)h (x )=3x . 解 (1)f (x )=x 54,∴f ′(x )=54x 14; (2)g (x )=cos π4=22,∴g ′(x )=0; (3)h ′(x )=3x ln 3.题型一 利用导数定义求函数的导数【例1】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f (x )=2 019x 2的导数. 解 f ′(x )=0limx ∆→2 019(x +Δx )2-2 019x 2x +Δx -x=0lim x ∆→2 019[x 2+2x ·Δx +(Δx )2]-2 019x 2Δx=0lim x ∆→4 038x ·Δx +2 019(Δx )2Δx =0lim x ∆→(4 038x +2 019Δx )=4 038x .规律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条: (1)严格遵循“一差、二比、三取极限”的步骤.(2)当Δx 趋于0时,k ·Δx (k ∈R ),(Δx )n (n ∈N *)等也趋于0.(3)注意通分、分母(或分子)有理化、因式分解、配方等技巧的应用. 【训练1】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y =x 2+ax +b (a ,b 为常数)的导数. 解 y ′=0lim x ∆→(x +Δx )2+a (x +Δx )+b -(x 2+ax +b )Δx=0lim x ∆→x 2+2x ·Δx +(Δx )2+ax +a ·Δx +b -x 2-ax -bΔx=0lim x ∆→2x ·Δx +a ·Δx +(Δx )2Δx=0lim x ∆→ (2x +a +Δx )=2x +a .题型二 利用导数公式求函数的导数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sin π3;(2)y =5x ;(3)y =1x 3;(4)y =4x 3; (5)y =log 3x . 解 (1)y ′=0; (2)y ′=(5x )′=5x ln 5; (3)y ′=(x -3)′=-3x -4; (4)y ′=(4x3)′=(x 34)′=34x -14=344x; (5)y ′=(log 3x )′=1x ln 3.规律方法 求简单函数的导函数的基本方法: (1)用导数的定义求导,但运算比较烦琐;(2)用导数公式求导,可以简化运算过程、降低运算难度.解题时根据所给问题的特征,将题中函数的结构进行调整,再选择合适的求导公式. 【训练2】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x 13; (2)y =4x ; (3)y =sin x ; (4)y =15x 2.解 (1)y ′=(x 13)′=13x 13-1=13x 12; (2)y ′=(4x )′=(x 14)′=14x 14-1=14x -34;(3)y ′=(sin x )′=cos x ; (4)y ′=(15x 2)′=(x -25)′=-25x -25-1=-25x -75.方向1 利用导数求曲线的切线方程【例3-1】 求过曲线y =sin x 上点P ⎝ ⎛⎭⎪⎫π6,12且与在这点处的切线垂直的直线方程.解 ∵y =sin x ,∴y ′=cos x , 曲线在点P ⎝ ⎛⎭⎪⎫π6,12处的切线斜率是:y ′|x =π6=cos π6=32.∴过点P 且与切线垂直的直线的斜率为-23,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 -12=-23(x -π6),即2x +3y -32-π3=0. 方向2 切线方程的综合应用【例3-2】 设P 是曲线y =e x 上任意一点,求点P 到直线y =x 的最小距离. 解 如图,设l 是与直线y =x 平行,且与曲线y =e x 相切的直线,则切点到直线y =x 的距离最小.设与直线y =x 平行的直线l 与曲线y =e x 相切于点P (x 0,y 0). 因为y ′=e x ,所以e x 0=1,所以x 0=0. 代入y =e x ,得y 0=1,所以P (0,1). 所以点P 到直线y =x 的最小距离为|0-1|2=22. 规律方法 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的斜率;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乘积等于-1是解题的关键.【训练3】 (1)求曲线y =cos x 在点A ⎝ ⎛⎭⎪⎫π6,32处的切线方程;(2)求曲线y =sin ⎝ ⎛⎭⎪⎫π2-x 在点A ⎝ ⎛⎭⎪⎫-π3,12处的切线方程.解 (1)∵y =cos x ,∴y ′=-sin x ,y ′|x =π6=-sin π6=-12.∴曲线在点A 处的切线方程为y -32=-12⎝ ⎛⎭⎪⎫x -π6,即6x +12y -63-π=0. (2)∵sin ⎝ ⎛⎭⎪⎫π2-x =cos x ,∴y ′=(cos x )′=-sin x .∴曲线在点A ⎝ ⎛⎭⎪⎫-π3,1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k =-sin ⎝ ⎛⎭⎪⎫-π3=32.∴切线方程为y -12=32⎝ ⎛⎭⎪⎫x +π3,即33x -6y +3π+3=0.课堂达标1.已知f (x )=x 2,则f ′(3)等于( ) A.0B.2xC.6D.9解析 ∵f (x )=x 2,∴f ′(x )=2x ,∴f ′(3)=6. 答案 C2.函数f (x )=x ,则f ′(3)等于( ) A.36B.0C.12xD.32解析 ∵f ′(x )=(x )′=12x ,∴f ′(3)=123=36.答案 A3.设正弦曲线y =sin x 上一点P ,以点P 为切点的切线为直线l ,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 ) A.⎣⎢⎡⎦⎥⎤0,π4∪⎣⎢⎡⎭⎪⎫3π4,π B.[0,π)C.⎣⎢⎡⎦⎥⎤π4,3π4D.⎣⎢⎡⎦⎥⎤0,π4∪⎣⎢⎡⎦⎥⎤π2,3π4 解析 ∵(sin x )′=cos x ,∴k l =cos x ,∴-1≤tan α≤1,又∵α∈[0,π), ∴α∈⎣⎢⎡⎦⎥⎤0,π4∪⎣⎢⎡⎭⎪⎫3π4,π.答案 A4.曲线y =e x 在点(2,e 2)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y ′=(e x )′=e x ,∴k =e 2,∴曲线在点(2,e 2)处的切线方程为y -e 2=e 2(x -2), 即y =e 2x -e 2.当x =0时,y =-e 2,当y =0时,x =1. ∴S △=12×1×|-e 2|=12e 2. 答案 12e 25.已知f(x)=52x2,g(x)=x3,若f′(x)-g′(x)=-2,则x=________.解析因为f′(x)=5x,g′(x)=3x2,所以5x-3x2=-2,解得x1=-13,x2=2.答案-13或2课堂小结1.利用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可以比较简捷地求出函数的导数,其关键是牢记和运用好导数公式.解题时,能认真观察函数的结构特征,积极地进行联想化归.2.有些函数可先化简再应用公式求导.如求y=1-2sin2x2的导数.因为y=1-2sin 2x2=cos x,所以y′=(cos x)′=-sin x.3.对于正弦、余弦函数的导数,一是注意函数的变化,二是注意符号的变化.基础过关1.函数y=3x在x=2处的导数为()A.9B.6C.9ln 3D.6ln 3解析y′=(3x)′=3x ln 3,故所求导数为9ln 3.答案 C2.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若y=1x3,则y′=-3x4B.若y=3x,则y′=3x3C.若y=1x2,则y′=-2x-3D.若f(x)=3x,则f′(1)=3 解析由(x n)′=nx n-1知,选项A,y=1x3=x-3,则y′=-3x-4=-3x4;选项B ,y =3x =x 13,则y ′=13x -23≠3x3;选项C ,y =1x 2=x -2,则y ′=-2x -3; 选项D ,由f (x )=3x 知f ′(x )=3, ∴f ′(1)=3.∴选项A ,C ,D 正确.故选B. 答案 B3.已知f (x )=cos x ,f ′(x )=-1,则x 等于( ) A.π2B.-π2C.π2+2k π,k ∈ZD.-π2+2k π,k ∈Z解析 ∵f ′(x )=-sin x ,则sin x =1, ∴x =π2+2k π,k ∈Z . 答案 C4. 曲线y =x 2+1x 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设y =f (x ),则f ′(x )=2x -1x 2, 所以f ′(1)=2-1=1,所以在(1,2)处的切线方程为y -2=1×(x -1), 即y =x +1. 答案 y =x +15.若曲线y =x -12在点(a ,a -12)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8,则a =________. 解析∵y =x -12,∴y ′=-12x -32,∴曲线在点(a ,a -12)处的切线斜率k =-12a -32,∴切线方程为y -a -12=-12a -32(x -a ).令x =0得y =32a -12;令y =0得x =3a . ∵该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S =12·3a ·32a -12=94a 12=18,∴a =64. 答案 646.已知f (x )=cos x ,g (x )=x ,求适合f ′(x )+g ′(x )≤0的x 的值. 解 ∵f (x )=cos x ,g (x )=x ,∴f ′(x )=(cos x )′=-sin x ,g ′(x )=x ′=1. 由f ′(x )+g ′(x )≤0, 得-sin x +1≤0, 即sin x ≥1, 但sin x ∈[-1,1],∴sin x =1,∴x =2k π+π2,k ∈Z .7.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5x 3;(2)y =1x 4;(3)y =-2sin x 2(1-2cos 2x 4);(4)y =log 2x 2-log 2x .解 (1)y ′=(5x 3)′=(x 35)′=35x 35-1=35x -25=355x2. (2)y ′=⎝⎛⎭⎫1x 4′=(x -4)=-4x -4-1=-4x -5=-4x 5. (3)∵y =-2sin x2⎝⎛⎭⎫1-2cos 2x 4 =2sin x 2⎝⎛⎭⎫2cos 2x 4-1=2sin x 2cos x2=sin x , ∴y ′=(sin x )′=cos x .(4)∵y =log 2x 2-log 2x =log 2x ,∴y ′=(log 2x )′=1x ·ln 2. 能力提升8.函数f (x )=x 3的斜率等于1的切线有( ) A.1条 B.2条 C.3条D.不确定解析 ∵f ′(x )=3x 2,设切点为(x 0,y 0),则3x 20=1,得x 0=±33,即在点⎝ ⎛⎭⎪⎫33,39和点⎝ ⎛⎭⎪⎫-33,-39处分别有斜率为1的切线.答案 B9.已知直线y =kx 是曲线y =e x 的切线,则实数k 的值为( ) A.1e B.-1e C.-eD.e解析y ′=e x,设切点为(x 0,y 0),则⎩⎪⎨⎪⎧y 0=kx 0,y 0=e x0,k =e x 0,∴e x 0=e x 0·x 0,∴x 0=1,∴k =e. 答案 D10.曲线y =ln x 在x =a 处的切线倾斜角为π4,则a =________. 解析 ∵y ′=1x ,∴y ′|x =a =1a =1. ∴a =1. 答案 111.若y =10x ,则y ′|x =1=________. 解析 y ′=10x ln 10,∴y ′|x =1=10ln 10. 答案 10ln 1012.已知抛物线y =x 2,直线x -y -2=0,求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解 根据题意可知与直线x -y -2=0平行的抛物线y =x 2的切线,对应的切点到直线x -y -2=0的距离最短,设切点坐标为(x 0,x 20),则y ′|x =x 0=2x 0=1,所以x 0=12,所以切点坐标为⎝ ⎛⎭⎪⎫12,14, 切点到直线x -y -2=0的距离d =⎪⎪⎪⎪⎪⎪12-14-22=728, 所以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x -y -2=0的最短距离为728.创新突破13.设f 0(x )=sin x ,f 1(x )=f 0′(x ),f 2(x )=f 1′(x ),…,f n +1(x )=f n ′(x ),n ∈N ,试求f 2 019(x ). 解 ∵f 1(x )=(sin x )′=cos x ,f 2(x )=(cos x )′=-sin x ,f 3(x )=(-sin x )′=-cos x ,f 4(x )=(-cos x )′=sin x ,f 5(x )=(sin x )′=f 1(x ),f 6(x )=f 2(x ),…,∴f n +4(x )=f n (x ),可知f (x )的周期为4,∴f 2 019(x )=f 3(x )=-cos x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导学案——教师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导学案——教师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①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②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

③理解并运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④记忆并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⑤理解并掌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方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基础梳理〕:1、什么是矛盾?(1)矛盾就是反映,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1)矛盾的对立属性是;(2)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同一性是指什么?(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4、矛盾斗争性的含义?(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的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5、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就没有,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什么?(1)指矛盾存在于,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2)指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

6、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1)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是什么?矛盾特殊性含义。

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二是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三是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的也各有其特殊性。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不包含特殊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导学案教师版

导学案教师版

《游山西村》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弄清大意2、把握主旨、了解手法3、赏析诗中的重要句子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

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所作,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志。

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2、弄清诗句大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3、把握全诗主旨《登飞来峰》这首诗通过描绘飞来峰的传闻之景—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并抒写自己置身山上千寻塔最高层的感受。

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精神。

4、赏析诗句1.赏析“闻说鸡鸣见日升”。

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

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

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5、检测1、《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模板(教师横版) - 副本

导学案模板(教师横版) - 副本

(D) 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 称轴
至善中学
归纳:在“手风琴”式的折纸中,纸上的折痕是 而且相邻两条折痕的距离 . 6、阅读课本 P128“做一做”第 2 题.
数学
学科导学案
,折痕所在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9、如图甲,正方形被分成 16 个 全等的三角形,将其中若干个三 角形涂黑,且满足下列条件: (1)涂黑部分的面积是原正 方形面积的一半; (2)涂黑部分 成轴对称图形.(在所设计的图案 中,若涂黑的部分全等则视为同 一种涂法,如图乙和图丙属同一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做”第 1 题. 2.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如果先把纸条纵向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100°,则它的底角为( A.100° B.40° C.100°或 40° ) D.不能确定 案,会得到怎样的花边, 3、如图,已知 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B=10cm,BC=11cm,求Δ ABD 的周长. 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A E B C
对折, 再折成 “手风琴” , 贴图处 然后在上面画上其他图
(A)角是轴对称图形,它 的平分线就是对称轴 (B) 等腰三角形的内角的 平分线,中线和高三线合 一
把你得到的花边贴下 来.
D
第3题
(C) 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 二、新知识产生过程: 称 图
形 4、下列图案你在生活中见到吗?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归纳:在这种对角折纸中,若纸上留下的折痕有 n 条,那么剪下来的图案至少
8、下图是由四个小正方形组成
的 L 形图案,请你再添加一个 小正方形使它们能组成一个轴 对称图形。(给出三种不同的作法)
图丙
教学反思
至善中学
年级 七 课题: 5.4 授课教师

第二单元 第1、2课导学案教师版

第二单元 第1、2课导学案教师版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一、自学内容:辽宋夏金的和战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二、自学目标:1.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

2.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

3.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4.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

三自学重难点: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3、南方商业的繁荣。

4、经济发展的原因。

四.自学过程:辽的建立:时间:10世纪初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北宋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事件:陈桥兵变辽背景:宋真宗统治时,辽军打到澶州城下,寇准力主战,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宋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评价:①弊: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对夏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②利:边境和平了,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特别金是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①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的宋夏和战(银川),史称西夏。

②宋夏连年交战,损失都很大,后双方议和。

和③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战建立金朝,都城会宁。

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北宋与金对峙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2)南宋建立:靖康之变后,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辽 (3)岳飞抗金: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收复了大片失地。

宋①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还以“谋反”夏罪杀害了岳飞。

金与金对峙 (4)议和宋金② 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的,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和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战开始:唐朝中晚期以来, 我国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移。

①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力。

南方原因②自然条件的变化:南方湖泊多,气候湿润,利于水稻的种植。

《老人与海》导学案教师模板

《老人与海》导学案教师模板

教学目标: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重点、难点)。

学习老渔夫桑地亚哥坚强的意志和永远摧不垮的精神。

【预习案】一、介绍作者作品:海明威(1899—1961),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

1926年发表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

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称他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一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经过三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

但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二、给下列黑体字注音鲭()鲨两颚()脊鳍()嘎吱()囊()进吞噬()鳐()鱼嗜()杀蹂躏()黏()液戳()进榫()头桅()杆残骸()三、阅读课文(节选部分)梳理情节桑迪亚哥捕获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遇到了鲨鱼,老人与鲨鱼勇敢搏斗的五个回合(课文以此分为五个部分)。

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明确:五个回合,分别是与鲭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犁头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群鲨鱼斗。

2、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结果怎样?老人的身体状况怎样?大马林鱼又怎样?(以小组形式找出答案)第一个回合:用鱼叉(丢)、绳子(断)老人手受伤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第二个回合:刀子(钝)、桨老人手伤严重(淌血)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第三个回合:刀子(折断)第四个回合:短棍手痛得厉害半个身子被咬烂第五个回合:短棍(丢)、舵把(折)极疲乏(简直喘不过气)仅剩残骸【探究案】一、仔细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可以讨论作答)1、老人为什么说:“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消灭掉”在这里指肉体上的消失,“打不败”更多的指一个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败的,只要这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肉体受多大的折磨,他的精神也始终不会垮掉。

导学案模板设计【范本模板】

导学案模板设计【范本模板】
四、有效训练
A级
作业本1-6题
B级
我的问题
五、课后练习
(3)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4)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重点
难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重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难点)
学习形式
小组合作
学 习 过 程
学生学案
一、探究新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二、自学检测
提问1:在这些表达作者的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问2: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导学案模板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期
上学期
年级

科目
语文
学时
3
主备教师
邱彤

《幼儿教师导学案》

《幼儿教师导学案》

《幼儿教师》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2. 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3. 理解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导学内容:1. 幼儿教师的职责和要求2. 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和素质3. 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们谈谈自己小时候对幼儿教师的印象,以及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步:进修幼儿教师的职责和要求1. 请学生们阅读《幼儿教师》一书中关于幼儿教师的职责和要求的部分,然后就书中内容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步:探讨幼儿教师的基本技能和素质1. 请学生们列举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如沟通能力、观察力、耐心等。

2. 讨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如爱心、责任心、创新能力等。

第四步:认识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1. 通过案例分析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们了解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引导学生们思考自己未来是否有志于成为一名幼儿教师,以及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需要做些什么。

第五步:总结请学生们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幼儿教师的职责和要求是什么?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和素质?幼儿教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哪些?拓展延伸:1. 邀请一名资深幼儿教师来校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2. 请学生们设计一个关于幼儿教师的海报,展示幼儿教师的形象和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幼儿教师的职责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未来是否选择从事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进修,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教育情怀和责任感。

《促织》导学案(教师版)

《促织》导学案(教师版)

《促织》导学案(教师版)高二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主编人:郑国清审核人:黄静群定稿日:2017. 2 编号KGYZYWX5002《促织》【课题】《促织》(粤教版教材《选修5》)【课型】本文属于短篇小说阅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蒲松龄及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学习鉴赏古代短篇文言小说,能读懂原文,把握情节、人物,领会主旨,赏析技巧。

3.从课文学习中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与批判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言作品,目的只在“文”“道”两端。

从“文”的角度说,是掌握文言文这一承载了丰富文化遗产的语言工具;从“道”的角度说,掌握这一语言工具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本身。

因此,通解文字及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两方面来解读作品,是学习的重点。

对文中“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两个超现实的离奇情节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蒲氏自身文末议论的分析判断,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品读法、讲授法【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聊斋主题曲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介绍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1厚德树人博学经世生,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

出身没落的地主家庭,在贫苦的生活中长大。

成年时,家境衰落,生活贫困。

自小羡慕功名,醉心科举。

十九岁初应童子试,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

后屡应省试皆落第,七十一岁始成贡生。

他一生科场失意,生活困顿,又久处乡野,亲眼目睹官绅贪赃枉法,残害人民,心中郁闷不平,于是“假借狐鬼,摹成一书,以抒孤债”,这就是《聊斋志异》的写作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