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浅析高校班级管理的探索
浅析高校班级管理的探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班级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克服困难,创新管理办法,完善管理模式,是一件复杂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但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调研和改进,一定能够不断开创高校班级管理的新局面。
高校班级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班级这个基本单位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的最小环境,具备多种功能。
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是落实班级目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关系着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好坏,其工作力度和所起的作用联系着全班同学的切身利益,决定着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
本文尝试结合当前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模式,促进人格培育体系的完善。
1目前大部分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1.1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较为落后,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
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
对于大学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够真正产生教育影响。
学生对本该使大学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厚望的,但希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非常大。
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
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丰富多彩”。
1.3班级中不和谐的竞争氛围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校的奖学金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
高校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探析
高校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探析摘要:班级是学生的集合体,在这个单位内组成学习的群体,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通过彼此互帮互助达到互相监督,互相进步的效果,班级是一个单位,学生组合体的单位,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最高领导人,带领并且管理着整个班级,一个班级学习氛围如何,一个班级学习参与者的多少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在高校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人认为,大学生不需要管理,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个人能督促自己,帮助自己,而高校时期真是学生对自己未来迷茫对自己的学习漂浮不定,迷茫的时候,这个时候适当的管理有助于学生生找到自我,在美好的大学时期,能够不浪费大好的时光,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所以,班级的管理对学生来说,对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来说,都是必要的,本文对大学辅导员做好高校学生班级的管理进行一定的探讨与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能对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得以实践掌握,并且提升自己,也是对学生有很大的作用和很重大的意义。
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能对大学生采取一定的管理,提升自己的素质,做好班级管理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班级管理,策略,组织载体,管理单位一,高校班级管理的目的首先从根本上来说,班集体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学生学习单位和辅导员和班主任管理的最基础的管制单位,在班级中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更好的班级管理给我们带来了有利的作用,使我们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能力增强,其次,班级是一个多数人组成的集体,人作为群居动物,不可能独自一个人生活,所以,要想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等,班集体的集体建设活动是最不可缺少的,能在这种活动中,二,有助于自律能力的培养培养我们感情的团结,更是起到了一个组织能力的锻炼,但是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所大学生的班级管理不同于高中,初中,初中时期的学生班级管理都是全部管的模式,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是要管与不管相结合,管的作用是提醒他们,监督和督促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点醒学生,为了防止走向不法道路,管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管,为了让学生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而不管正是自律的表现,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去养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在自我管理方面,自我服务这一方面都有锻炼,就是在一个被强制的过程走向一个自律的过程的转变。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班级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探索。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旨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班级组织、课堂管理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探讨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班级组织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体现在班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上。
传统的班长制和团支书制度已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对班级管理的要求。
对此,一些学校开始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通过轮换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还可以减轻班干部的负担,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公平、有效。
此外,一些学校还建立了班级学生代表会议制度,通过代表会议来讨论班级事务,集思广益,促进班级民主管理。
二、课堂管理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还表现在课堂管理上。
传统的课堂管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者。
而现在,一些学校尝试引入反转课堂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反转课堂即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则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创新的课堂管理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外活动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还体现在课外活动上。
传统的班级活动往往局限在团建和学习交流方面,缺乏多样化和综合性。
然而,现在一些学校开始注重开展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还能够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一些学校还引入导师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总之,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不断推动着班级和学生的发展。
通过班级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课堂管理的反转和课外活动的多样性,学校能够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自主性。
未来,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学习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
示 ,在 调查 的 2 0个 班级 中 ,4 0 % 的班 级没 有明确 的班 级共同 目标 ,2 0 % 的班级完全 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另外, 在访谈 中,发现在 没有 目标 的班集 中,存在班级工作
和 活 动缺 乏 主 动性 , 学 生对 班 集 体 没 有 归 属 感和 认 同感 的现象明显。 2 . 缺 乏约束力 ,目标难 以持之 以恒。调查发现 ,部 分 班 级 工 作难 以 落 实执 行 ,很 大 部 分学 生 从 不 参加 班 级 活 动 , 甚 至连 班会 也无 法全 员参 与 ,班 级 管理 无序 , 日 常 事 务 管 理 缺 乏 制 度 和 机 制 的 约 束 和 监 督 , 工 作 效 率
2 . 落实 “有 形 成 一 种 强 大 的 约 束力 保 证 班 级 成 员 的行 为科 学和 有 序 , 日常工作 无章可循 、无据可依。根据班级建设 的需 要 ,我 们 引 导 学 生 自主制 定 两 个 主 要 班 级 制度 以全 面 规 范班级管理 即: 《 班级 E l 常管理制度》 其 中涵盖 了主题 班 会 参 与 制度 、课 堂 宿舍 考 勤 细 则 、集体 活 动流 程 、班 务公开 、班委会选举 与考评等制度和 《 班级量化考核制 度》, 即针 对 班 级 日常 工 作 中 涉及 的评 先评 优 ,扶 困资 助 ,入 党 入 团 等 工作 通 过 制 定班 级 加 、减分 细则 以达 到 对 班 级 成 员 量 化 考核 。 3 . 发挥 “ 三个作 用” 。学 习型班 集体 的建设过 程 , 需要充分发挥班 级成 员主人翁意识 ,在 民主 、平 等、和 谐的班级氛围 中,全 员参 与。我们认为就是要发挥好 以 下 三个 作 用 : ( 1 ) 辅 导 员和 班 主 任 的 深 度 辅 导 作 用 。 这 里 的 深 度 辅 导 作 用 指 阶 段 性 辅 导 与 专 业 化 辅 导 相 结 合 ,形成 “ 十字型”格局 。一方面 ,根据班 级 目标制定 出切实可行 的分 阶段、分层次发畏 目标 ,指 导学生合理 规划大学学习生涯,以小 目标 促进 大目标 的实现。 男一 方 面 ,以 各 类 学科 竞赛 、大 学 生 创 新 性项 目、实 习实 践 等 为 载 体 ,建 立班 级 学 习 团队 ,深 化班 级 活 动 ,实现 班
构建学习型班级的实践探索与理性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策略和方法:
3、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价机制: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作业、测验、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反馈,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 法,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激励。
二、当前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首先,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导致班级 整体学习水平难以提升。其次,有些课堂氛围沉闷,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缺乏思 考和实践的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此外,一些班级缺乏有效的反馈 和评价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 指导和帮助。
构建学习型班级具有以下特点:
4、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学习型班级倡导开放、包容、平等的学习氛围,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二、当前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分析
二、当前班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许多班级已经意识到构建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 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
四、总结与展望
构建学习型班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 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推进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四、总结与展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注重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建立更加 紧密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加强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数字化、智能 化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加强对班级管理和评价工作的研究和实践,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现代 班 级 管 理 存 在 的 问题
在班级管理方面取 得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应看 到班级管理 中 还存在一些 问题 ,需要我们关 注并 采取有效措施 , 不 断提高班级 管理水平 。 是 同班 同学 间交流程度不高 ,出现彼此不 熟悉 的情况 。 二是 同学对班级 活动欲望不高 ,缺乏 主动性 。 三是班委工作 经验不足 ,班委会 、团支部 不能团结协作 ,班 委没有发挥其 在班级管理 中的主要作用 。 四是学分制 带来 的班级管理 问题 。尤其是 理工科学 院,重实 践 ,教学任务 繁重 ,不 同专业课程 的设 置不同。 五是班委 流动制带来的班级管理 困扰 。 六是专业班 主任聘制机制不够完善造成 的班级管理 “ 空 白” 。
实施特聘班 主任 工作模 式 ,特聘班主任协助辅导 员管理年级 事务 ,具体 负责班级管理 ,这样减 轻了辅导员 的负担 ,填补 了因 招生人数 扩大而带来 的辅导 员兼顾 不暇的漏洞 ,并且 细化了学生 T作任务 , 有 利于班级管理 的顺 利实施 。在两者 的基 础之上 ,建 立 了以辅 导员为主体 ,以专业 班主任和特聘班 主任为辅的 “ 一体 两翼 ”的辅导员 、班主任T作 新模 式。 “ 一体两翼 ”丁作模式建 立很好解 决了学生工作 的许 多问题 ,很好地落实 了管理精细化 、 教育纵深 化 、服务人本化 的 “ 三化建设” ,也极 大地促进 了学 生 身心素 质的全 面发展 。 ( 四) 引入 “ 社 团化管理 ”机 制 ,增强班级活力 前期 ,在 班级中按兴趣爱好 、个性特 长等因素成立 书法 、演 讲 、写作 、讲课等若干兴趣 小组 ,各小组实行 自主管理 ,各小 组 之 间互 相帮助 、合作分享 ,通过丰富多彩 的活动和多重展示 ,使 学 生获得成功体验 ,实现 “ 自我价值 ”,以达 到促进学生个体 发 展 、建设优秀班集体 的 目的 。在辅导 员 、班主任 的全程 指导下 , 班级社 团在成立 、活动开展 、制度健全 、成员评价等各 方面都能 够科学运 营,使 班级管理渐趋合理 ,走上正轨 ,各项 活动不仅在 社 团内风风火火 地开展着 ,同时也发挥 着辐射功能 ,带 动着其他 社 团成员共 同成长 。 ( 五 ) 加 强制度 建设 ,促进班级管理规范 化 良好 的班 级制度 建设 是班 级管理 实现 规范 化管 理 的 “ 内驱 力 ”,因此要加 强班级制度建设 。督 导每个班级都制定 自己的班 规 ,并根据班 级实际情况和学生发 展需 要 ,有意识地 制定和完善 具有导 向性 的制度 ,避免 了班级制 度建设 出现僵化 、空洞 、繁琐 或者不适合操 作的规定 。同时班级 要实行 民主管理 ,班级事务 由 全体 同学共 同参与管理决定 , 班 干部的产生需要 经过民主选举产 生, 不断推动学生 自觉遵守各项管 理制度 , 养 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 , 要求全体 班级成员相互监督 、 相 互鼓励 、共 同努 力 ,严格执行班
探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探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模式高校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情感协作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水平,探索出一套新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围绕如何探索高校班级管理新模式,从个人素养提升、精准管理策略、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化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个人素养提升班级管理的本质是人际交往,因此,个人素养的提升是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基础保障。
不仅班主任需要具备高素质的综合素养,学生工作者和辅导员也需要注重个人素养建设。
要想实现班级管理新模式,教师们必须提升对自我的认知,明确自己的职责与责任,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思维方式。
此外,教师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素质和能力,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严谨的自我认识,从而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秩序。
二、精准管理策略以往的管理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但缺乏个性化的关怀,导致不同类型的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高校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应该注重精准的管理策略,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方案,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帮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同时,班主任还应结合班级特点,量身打造出与班级氛围相符合的管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三、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时代,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班级管理新模式的重要标志。
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平台,实现班级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方便学生了解班级动态、了解班主任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开展班级活动、树立班级形象,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四、社会化管理高校班级管理新模式还需要强调社会化管理,凝聚班级管理的社会力量和资源。
可以主动邀请家长、校友和企业代表到班级开展教育活动和交流,充分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促进班级管理的开展。
同时,可以通过社团、志愿者等方式扩大班级管理的影响范围,有效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型班级的创建与管理
学习型班级的创建与管理学习型班级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习型班级的创建与管理,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培养师生互动学习型班级的创建需要注重师生互动。
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操作等,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鼓励多元学习学习型班级应该鼓励多元学习。
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应该提供多样的学习途径和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工具和技术,包括电子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此外,学习型班级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建立合作学习机制合作学习是学习型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集体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小组竞赛和合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引导自主学习学习型班级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和自我评价能力。
此外,学习型班级还应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或者学习研讨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五、促进家校合作学习型班级的管理需要重视家校合作。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支持者和协作伙伴,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班级事务。
学校可以举办家长会议、家长培训和家校互动活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心理健康。
六、持续评估与改进学习型班级的管理需要进行持续评估与改进。
学校和教师应当定期评估班级的学习氛围、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采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交流和培训,分享经验和教育资源,为学习型班级的创建和管理提供支持。
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探索
学校班级管理模式探索一、引言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业发展和提高班集体凝聚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某些方面已经显得有些滞后。
因此,本文将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旨在为学校提供更加有效、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二、情境分析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注重纪律和秩序,强调学生的服从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些学生只是漫无目的地接受教育,缺乏深度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传统管理模式也未能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优势,限制了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三、尊重个体差异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应该更加尊重个体差异并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在学习上和兴趣爱好上有不同的优点和特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学校可以开设各种俱乐部和社团,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加入,鼓励他们发挥所长。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引入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
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选择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责任和成就感。
五、强化班级集体建设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每个班级成员之间应该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友谊。
学校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志愿服务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也应得到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六、培养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
学校可以根据各班自身特点,培养和发展独特的班级文化,如班级口号、座右铭等,并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弘扬。
七、运用科技手段科技手段对于班级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可以利用电子班牌系统,提供班级课程表、作业布置等信息,方便学生和家长及时获取。
此外,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班级交流群,方便班级内外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八、家校合作班级管理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学校可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研究在高校教育中,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然而,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班级管理的模式单一、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缺乏个性化发展等。
因此,对高校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研究,以改善教育质量和服务学生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倡导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缺少对个体差异的关注与挖掘。
在优化研究中,可以倡导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
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学生导向: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并针对个体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育管理。
2. 辅导员支持: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角色,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辅导指导。
3. 多元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应以多元评价为基础,包括学业评价、兴趣爱好评价、品行表现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在优化研究中需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1. 倡导班级核心价值观:明确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团结合作、诚信守信、勇于创新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2. 丰富班级活动: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学术交流、文体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
3. 搭建班级交流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学习小组等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
三、强化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优化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辅导员的角色,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1. 提供学科辅导:根据学生的学科特点和问题,提供专业的学科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等教育中班级管理模式与效果研究
高等教育中班级管理模式与效果研究第一章引言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作为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如何建立一种适合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模式的定义、功能和基本要素入手,探讨高等教育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效果。
第二章班级管理模式的定义与功能2.1 班级管理模式的定义班级管理模式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基础上的、具有一定的管理功能的班级管理方式。
班级管理模式包括班级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管理系统等。
2.2 班级管理模式的功能班级管理模式的目标是全面而有效地管理班级及其学生。
具体功能包括:(1)组织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组织,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与权利。
(2)信息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要规范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利用,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和规范。
(3)资源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要合理利用社会和学校的各种资源,促进班级教学、科研与实践的发展。
(4)行为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要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
(5)评价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要建立科学而严格的评价系统,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第三章高等教育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3.1 班委建设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建立班委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班委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负责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计划等。
3.2 学生自我管理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拥有很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可以通过开展自我管理培训、提供自我管理支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3.3 家长参与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他们对学生的发展和管理意见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班级可以通过家委会、在线家庭作业等方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进
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改进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班级系统的管理模式亦需进行研究与改进。
班级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本文将对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与改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
一、研究: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班级管理过于依赖班主任,缺乏系统化和科学化。
班级工作往往由班主任个人负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导致管理不规范和效果欠佳。
其次,班级管理过于注重纪律和秩序,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往往过分强调纪律和秩序,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特长培养的需求。
最后,班级管理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班级管理应该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改进: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的创新为解决上述问题,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应该进行创新。
首先,建立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模式。
高校可建立一套科学的班级管理标准和流程,明确各类管理任务和责任,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人可依。
建立班级委员会,由各班级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决策和事务处理,形成集体智慧和班级凝聚力。
其次,班级管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班级工作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高校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管理系统,构建在线的班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沟通的便利,提供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和家校互动等功能服务。
三、改进:高校班级系统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为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策略。
首先,高校应加强班级管理相关的培训和研讨。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主体,需要具备科学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探析
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模式探析班级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高效、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升班级凝聚力,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五个方面的探索,提出了新时期高校班级管理的模式,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标签:大学;班级管理;模式F24班级是大学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这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拓展,任何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到及其重要的位置。
高效、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提升班级凝聚力,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建设良好的班级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入学率不断攀升,大学班级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造成班级数量和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与学生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学生事务性工作繁多,班级管理者无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
“学分制下,跑班上课形式的普遍实施,学生流动性增大,造成班级凝聚力缺乏”,班集体观念淡化,活动积极性较低。
现阶段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习性等各有差异,学生个体价值取向多元化,充斥着自我中心思想和功利主义色彩。
再加上大多数的班级管理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新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班级管理难度,而严进宽出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造成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热情低下,班风学风极为不良,旷课、沉迷网络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给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
高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思考
高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思考作为高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充分思考和规划。
以下是我对高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1.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塑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们感到温暖和归属感。
可以通过举办团建活动、班级主题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2.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可能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惑,作为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疏导。
可以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开展班级座谈会,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和调整心态。
3. 加强学风建设:班级学习氛围的建设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以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学业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班级管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和班级通讯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
同时,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努力。
5.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习,班主任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家庭和个性发展等多个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只有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在高校教育中,班级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实施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组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通常采用班主任为核心的集中管理模式。
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组织、教学、纪律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管理。
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管理的统一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班主任的工作量过大,往往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
其次,学生对于班主任的掌控感较强,较难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氛围。
最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较为僵化,无法适应当下高校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二、参与式班级管理模式参与式班级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通过建立班级民主自治的机制来实现班级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班级设立学生代表会议或班级委员会,学生可以通过选举或自荐等方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班级事务由学生代表共同讨论决定,班主任仅起到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这种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成员的主动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参与式班级管理模式也存在挑战,比如学生代表的能力和责任意识有欠缺,导致班级事务无法有效进行,需要教师的及时干预和指导。
三、社群式班级管理模式社群式班级管理模式以构建班级社群为核心,强调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这种模式下,班级成员之间形成一个紧密的社交网络,在班级教学活动之外,开展各种集体活动,如社团建设、实践项目、文化艺术活动等。
通过社群的形成,学生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互相之间建立起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社群式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认知发展,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然而,社群式班级管理模式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以避免过度社交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个体化班级管理模式个体化班级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班主任和教师通过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管理措施。
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班级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近年来,随着教育智能化的快速发展,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成为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素质全面发展,还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实践,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思考。
一、确定班级管理目标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需要教师明确班级管理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是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来设定,具有实际可行性和明确可见的效果。
例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班级的合作意识等。
只有明确了管理目标,才能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进行规范。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的差异,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例如,课堂上不允许玩手机、不得吵闹等。
同时,规章制度应该公开透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义务和权利。
三、建立奖励机制奖励机制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励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优秀表现。
例如,定期发放荣誉证书、表彰优秀学生等。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还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四、建立惩罚机制与奖励机制相对应的是惩罚机制,它对于规范学生行为和维护班级秩序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合理的惩罚规定,让学生明白不良行为的后果和意义。
同时,惩罚机制不应过于严苛,要以教育为主导,避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五、加强家校沟通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因此家校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六、推行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习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究作者:陈琳曹烨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高校班级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深入分析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积极探索适合学习型班集体的管理模式——“1+2+3+4”管理模式,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习型班集体管理模式思考高校班级是高校教育学生的最基本单位,是大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
目前,我校班级管理的模式是辅导员与班主任管理并行,其中辅导员队伍以专职辅导员和“1+3”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
尽管学校通过选拔优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但他们都是在教学和科研之余去做学生工作,部分“1+3”辅导员还要兼顾自己的专业学习,加之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的缺乏,出现了班级管理脱节的现状。
基于这个现实,我们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形式在校开展调研,针对现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班级建设中的一些想法与措施。
一、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了了解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我校部分专业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工干部进行访谈,通过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当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班级目标,团队没有凝聚力。
问卷调查显示,在调查的20个班级中,40%的班级没有明确的班级共同目标,20%的班级完全处于一盘散沙状态。
另外,在访谈中,发现在没有目标的班集体中,存在班级工作和活动缺乏主动性,学生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现象明显。
2.缺乏约束力,目标难以持之以恒。
调查发现,部分班级工作难以落实执行,很大部分学生从不参加班级活动,甚至连班会也无法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无序,日常事务管理缺乏制度和机制的约束和监督,工作效率低,组织活动有始无终。
3.缺乏主导引领性,各项作用发挥不够。
在访谈的学工干部中,60%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认为,自身事务性工作太多,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另有30%的学工干部不是专业出身,无法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在学生中缺乏信任度,很难起到引导作用。
在调查的班级中,60%的班干部功能和作用淡化,班长和支书承担了班级大多数的日常工作,其他班干部不做事或无事做,很多成绩优秀、能力强的学生也只做利己的事,不能在班级中做到引领示范作用,普遍对班级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
4.班级主题性教育活动不突出,缺少真正的交流互助合作平台。
据调查,大部分班级认为,学校和班级开展的主题性活动多而不精,往往流于形式地完成各项考核指标,没有针对班级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特色而开展主题教育,这直接导致班级建设过程中无法真正做到交流互助和团结合作。
二、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路径和措施基于上述调查现实,为将班级实际工作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结合我校班级建设的实际需求,我们探究“1+2+3+4”班级管理模式,可概括为:制定“一个目标”,落实“两项制度”,发挥“三个作用”,搭建“四个平台”,以此全面指导班级的建设活动,共同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班集体。
1.建立“一个班级目标”。
组建由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普通学生代表的创建小组,对班级的发展水平,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态度、思想状况、特长和班级专业特色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提出一个符合班级实际的建设目标即班级目标——和谐的优秀班集体。
这里所说的和谐的优秀班集体是指团结、公平、友爱、民主的班集体,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机制、学习团队、学习效果,大家努力做到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全过程学习。
这个目标是长远的,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去细化各阶段小目标,以达到实现终极目标。
2.落实“两项制度”。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班级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保证班级成员的行为科学和有序,日常工作无章可循、无据可依。
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两个主要班级制度以全面规范班级管理即:《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其中涵盖了主题班会参与制度、课堂宿舍考勤细则、集体活动流程、班务公开、班委会选举与考评等制度和《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即针对班级日常工作中涉及的评先评优,扶困资助,入党入团等工作通过制定班级加、减分细则以达到对班级成员量化考核。
3.发挥“三个作用”。
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过程,需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主人翁意识,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全员参与。
我们认为就是要发挥好以下三个作用:(1)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深度辅导作用。
这里的深度辅导作用指阶段性辅导与专业化辅导相结合,形成“十字型”格局。
一方面,根据班级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分层次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涯,以小目标促进大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以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实习实践等为载体,建立班级学习团队,深化班级活动,实现班级成员共同成长。
(2)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
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又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
为打破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队伍庞大而无人做事的僵硬局面,我们在加强学生干部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是组建两支分工不同的队伍,即由院学生会、班委会组成的学生自我管理服务队伍和由党支部、团支部、党团员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两支队伍任务明确、分工负责,形成了对学生工作的全覆盖。
二是院学生会各部门紧密联系班级工作小组,实行对口考核。
如班长和团支书列席学生会团委例会,各部门的活动直接对口班级各班委等等。
此外,各部门定期组织班干部参与集中学习,使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在工作得到锻炼,着力建设一支活跃的学习型学生干部队伍。
(3)优秀生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访谈中发现,90后大学生不习惯说教式教育,更看重身边榜样的引领作用,为此在班级建设中我们积极发掘学生中的典型,通过三个倡导带动班级发展与进步:一是倡导学习成绩优秀生在学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要爱学习、能学习,并扎实推进班级学风建设活动。
如:组织集体自习、学习讨论、学习心得分享等以达到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班级学风;二是倡导学生党员在思想工作中发挥标兵作用,并扎实推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开展爱国感恩系列主题班会、建立党员典型事例档案、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等;三是倡导优秀学生干部在管理服务中发挥精细化作用,用严谨和简单,落实工作中的讲原则、讲大局、讲效率、讲贴心,积极组织开展多形式文体活动,如:课间十分钟演讲、我喜爱的宿舍评比等促进班级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4.搭建“四个平台”。
(1)网络学习工作平台。
依托新媒体,实现班级学习“时时在线”,运用博客、微博、微信、飞信、QQ等即时软件,搭建班级网络学习工作平台。
一方面,通过班级飞信、群、微博及时发布各类信息、通知,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实现信息点对点传播。
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班级、个人微博的浏览即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并给予必要的引导。
此外,通过在班级微博中分享文章、视频、励志演讲等等,实现学习资源和成效的共享,将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益互补。
(2)团队合作平台。
一是结合专业学科特色,以专业学科竞赛为载体,如数学专业可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班级专业学习团队合作平台,深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针对我校大部分师范专业特征,以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课前十分钟说课大赛等活动为依托,搭建师范生技能训练团队合作平台。
(3)实践服务平台。
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为学生搭建了多方位的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如:青年志愿服务,社区义务服务部,暑期社会专项实践等活动。
(4)交流互助平台。
基于学校同一年级涵盖多个专业、班级,这为实现班级、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利用这一优势,纵横贯通,打破专业、班级、年级间的壁垒,实现无障碍交流学习。
通过召开年级会议,实施跨班级、跨专业的交流学习活动将团队学习、共同进步的观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锻炼;打破年级间的障碍,将学生党支部建在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中,形成专业间“传帮带”的良好交流互助氛围。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后进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契机,如主题班会,运动竞赛等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为他们创造多种展示平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加强生活和心理的关怀,形成结对帮扶对子,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带动,努力做到班级优秀“一个都不能少”。
结束语:学习型班集体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程,这体现了进行阶段性总结经验教训、适当表彰激励的重要性。
长期目标是方向,具有指向和激励作用,但长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容易使人信心不足,行为失调。
学习型班集体成员要时刻牢记终身学习理念,不因毕业而失去集体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⑴将班级长期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的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容易达成,容易使人看到工作成绩,增强自信心和实现长期目标的勇气和决心;⑵完善班级检查、评价的客观标准,及时总结表彰班级建设阶段性工作,促使学生产生永久学习动力;⑶关注班级成员毕业后续发展,及时了解成员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参考文献:[1]马丽.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当代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徐长江.学习型组织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4,(8).[3]林林,杨璇.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习型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J].辅导员工作研究,2012,(10).[4]万斌,张应抗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潘镜宇.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