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
第二章农学概论作物起源、分类及分布
81
主要农作物在各大洲的分布2007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小麦
(种植面积) Unit: khm2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大洋州
水稻 玉米 大豆 薯类
82
二、我国种植业的分区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面积约960万平方 公里,南北跨越纬度50度,长达5500公里;东西横贯经度 62度,宽达5200公里。自南向北随着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变 化,依次出现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 寒温带等六个温度带。 我国地势、地貌千差万别。有海拔8844m的珠穆朗玛峰, 也有海拔为-155m的吐鲁番盆地,山地占33%、高原占26 %、丘陵10%、平原12%、盆地19%。因此,形成了我国 丰富多彩的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
4.甘薯传入我国的两条线路
20
起源地与生产中心
陆地棉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小麦
大豆
21
农业生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流
传入中国的农业生物
农业生物
原产地
传入西方的农业生物
农业生物
原产地
小麦、大麦
苜蓿 石榴 芝麻 菠菜 辣椒 菜豆 玉米 马铃薯
西亚
伊朗 西亚 西亚 尼泊尔 中美洲 中美洲 中美洲 南美洲
水稻
橡胶、可可 5
作物和家畜驯化中心和非中心学说( 哈伦1971)
6
1975年茹可夫斯基 世界12大作物起源中心
7
三、作物的进化
(一)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 1.栽培作物的器官特别是被人类利用的部位显著增大。 如野生大豆百粒重2-3克,栽培大豆20-30克,野生 玉米果穗长仅2-3厘米,栽培玉米20厘米左右; 2.栽培作物的器官的成分有明显改进。如野生甘蔗含 糖量5%左右,栽培甘蔗为11-17%,甜菜块根最初含 糖量6%,而现在含糖量已达18-20%;
第二章 作物起源分类和分布
20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
一般用双命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
为学名,为国际上所通用。 例如玉米属禾本科,其学名为Zea mays L., 学名结构为属——种——命 名者姓氏缩写
2019/3/18
21
(二)作物的起源
作物的起源和形成是自然选择与人类劳动的 产物和成果。 薯类和禾谷类可能是最早被驯化的植物。
2019/3/18
35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源地和栽培植 物的最大起源中心(136种栽培植物起 源于中国),世界栽培的主要农作物
在中国都有分布。
2019/3/18
36
三、中国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一)生产与分布 1 、稻谷:占世界总产的 34.5% ,面积 21.4% ( 1998 ), 90% 分布在淮河、秦 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湖南、江 西、广东、广西面积最大。
(2). 经济作物 (cash crops)
(3). 绿肥与饲料作物 (forage and green manure crops) (4). 药用作物
苜蓿、紫云英、草木犀
(medical crops)
2019/3/18
枸杞、黄连、红花、人参等
8
禾 谷 类
2019/3/18
9
禾 谷 类
2019/3/18
2019/3/18
7
(一)作物的概念与分类 1、按用途和植物学特征分类
(1). 粮食作物
(food crops)
禾谷类 cereal crops 豆 类 legume crops 薯 类 tuberous crops 纤维类 fiber crops 油料类 oil crops 糖类 sugar crops 嗜好类 stimulant crops 其他 (橡胶、香料等)
(完整版)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讲解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意义为了生存,古人类主要是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渔猎来获取食物。
当未食完的植物器官被遗弃或被埋藏在其临时住地后,发现其能不断繁衍,于是人类开始注意并将其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收集起来集中种植,且就近获取食物。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取那些果形大、生产多、成熟后脱落损失少、易保存的植物进行集中小规模栽培。
随着人类长期地种植野生植物,对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则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同时进行选择和培育。
伴随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逐步驯化、演化成为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而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祖先相比,其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传播手段退化以及休眠性减弱或缩短,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
野生种变为栽培种的动力首先是有机体的变异能力,其次才是人工选择有利的变异类型。
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同时通过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如不少文字中将“文化”和“栽培”视为同义词,英文中的文化为“culture”,也是栽培含义。
业已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作物的栽培,形成了四大类农耕文化,它们分别是中东地区兴起的地中海农耕文化,非洲兴起的农耕文化,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的农耕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兴起的新大陆农耕文化。
至今发现,地球上大致有50万种以上的植物,其中被人类利用的约在5000种以上,被人类栽培种植的约1500种,属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
中国种植的作物约有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70种,蔬菜110多种,牧草约50种,花卉130余种,药用作物50余种。
中国农业大学860作物育种与栽培考试大纲(2015年)
中国农业大学860作物育种与栽培考试大纲(2015年)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一、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世界和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知识点:了解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演进和发展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知识点: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二、作物的传播知识点:了解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以及主要作物的传播过程;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二、作物分类别简述知识点:掌握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及其类别划分;熟悉各类作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作物的适应性、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一、作物的适应性二、作物的分布三、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掌握作物适应性、品种生态型的概念;掌握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熟悉主要作物的分布以及我国作物的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三、作物的阶段发育知识点: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节奏性、相关性、局限性和无限性等基本规律;掌握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等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二、生育时期及其划分知识点: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作物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第三节作物种子萌发与器官发育一、作物种子萌发二、根的生长三、茎的生长四、叶的生长五、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知识点:熟悉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掌握作物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掌握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和发育特征,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特征。
第二章 蔬菜植物的起源与进化
11.巴西—巴拉圭中心( 巴拉圭中心(Ⅷb)
地域地理: 地域地理 :也是南美高山区的一部分。 起源作物: 起源作物:无蔬菜。有菠萝、花生等。
12.北美中心(原著之外)
地域地理: 地域地理:美国的中北部,是原著之外新加的一个中心。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温带。 起源作物: 起源作物:菊芋。
关于起源中心的争论, 关于起源中心的争论,第一原产地与第二原 产地; 产地;同一作物多个地方发现, 同一作物多个地方发现,如甜瓜, 如甜瓜,外国文 献记载有印度、 献记载有印度、有非洲。 有非洲。而我国古书《 而我国古书《尔雅》 尔雅》有 记载, 记载,说明我国早在战国之前就栽培甜瓜了。 说明我国早在战国之前就栽培甜瓜了。 各起源中心应记几个典型的、 各起源中心应记几个典型的、无争议的、 无争议的、代 表性的作物。
8.中美中心
(墨西哥南部—中美中心, 中美中心,中南美草原区 Ⅶ)
地域地理: 墨西哥南部到中美洲。 地域地理 :墨西哥南部到中美洲 。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与非洲中部草原区有些 相似。 热带大陆性气候。 。 相似。热带大陆性气候 作物特性: 要求温暖干燥、 、阳光充足的气候。 作物特性:要求温暖干燥 阳光充足的气候。耐热、 耐热、耐 旱性较强, 旱性较强,但比西瓜、 但比西瓜、甜瓜的耐热、 甜瓜的耐热、耐旱能力要弱。 耐旱能力要弱。 起源作物: 起源作物:以番茄 为代表, 菜豆、 、辣椒、 为代表,菜豆 辣椒、 美洲南瓜( 西葫芦) 美洲南瓜(西葫芦) 等。
二、中国蔬菜的来源
(一)中国原产的蔬菜 白菜、 白菜、萝卜、 萝卜、韭菜、 韭菜、百合、姜、竹笋、茭白等。 茭白等。 因我国汉朝之前的古书中已记载。汉朝之前我国与外国隔绝。 (二)从国外引进的蔬菜 (分三阶段)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性状
作物
种子脱粒性
差
种皮厚度
小
种子与芋大小
大
发芽、开花、成熟一致性 好
收获指数
大
生殖模式
自花授粉
肥料需求量
高
有用成分含量
高
种子休眠性
弱
野生种
强 大 小 差 小 异花授粉 低 低 强
a
3
八大起源中心
a
4
野生植物近缘种及其利用价值
a
5
作物种质资源的传播及其焦点
• 史前时期主要靠考古资料,有史以后主要靠文献资料。 • 两条道路:水路、陆路。以小麦为例。 • 没有搞得很清楚的,如中国的小麦是否是一个起源中心? • 新大陆与旧大陆之间的物种交流比较清楚(1492哥伦布发
棉花:要求充足热量和雨量,但吐絮期晴朗干燥,因此在我 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淮地为例说明。
a
28
主要作物分布
小麦:高产、蛋白质含量高,适于冷凉地区,因此世界分布 广。中国分成三大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春麦区
水稻:受热量和水分制约,亚洲第一。中国主要在南方,北 方占5-7%。
玉米:降水500-1000mm/年好,要求温度高,光照充足,但 水分中等。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主要内容 • 起源中心及其作物 • 作物的分类 • 我国作物分布及分区
a
1
作物起源概述:栽培植物种类有多少
世界上
植物 利用植物 栽培植物
食用 经济 饲料
39万种 2500-3000种 2300种
900
1000
400
作物起源于野生植物经人类驯化选育而成。
a
2
作物起源概述:栽培植物及其野种的比较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的分布
除了上述提到的作物,还有许多其他作物也具有独特的分布和生长特点。例如,竹子主要 分布在亚洲地区,甘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大豆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巴西 等国家。这些作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分布情 况也各不相同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一些作物的分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例如,某些热 带作物原本只能在气候炎热的地区生长,但是现在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温带甚至寒带地 区进行种植。这种变化为人类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同时,作物的分布还受到市场和贸易的影响。某些作物可能因为市场需求大或者贸易便利 而扩大种植区域,而另一些作物可能因为市场小或者贸易受阻而缩小种植区域。这种变化 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产和发展,也对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
作物的分布
除了上述常见的作物外,还有其他许多作物也具有特定的分布区域。例如,咖啡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可可主要分布在赤道 附近的热带地区,羊毛主要分布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另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物的分布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一些作物原本生长在热带地区的现在也开始向温 带地区迁移,而一些原本生长在温带地区的作物也开始向寒带地区迁移。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繁殖,也对人类的农 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
作物的分类
6
作物的分类
作物
可以根据多种方式进行分类,例如根据用途、生长环境、生长习性等。以下是几种常见的 分类方式
根据用途分类:作物可以 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如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 用植物等。粮食作物主要 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棉花 、花生、大豆等,药用植 物主要包括人参、当归等
作物的分布
8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
作物栽培学部分(考试大纲)第一章作物生产与作物栽培第一节作物生产概况一、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二、世界和我国的作物生产概况知识点:了解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一、我国作物栽培学的演进和发展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三、作物栽培学研究法知识点:了解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历程、现状;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二、作物的传播知识点:了解作物的起源和起源中心,以及主要作物的传播过程;掌握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
第二节作物的分类一、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二、作物分类别简述知识点:掌握作物分类的依据和方法及其类别划分;熟悉各类作物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作物的适应性、分布和我国种植业分区一、作物的适应性二、作物的分布三、我国种植业分区知识点:掌握作物适应性、品种生态型的概念;掌握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熟悉主要作物的分布以及我国作物的种植业分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器官建成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三、作物的阶段发育知识点: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节奏性、相关性、局限性和无限性等基本规律;掌握作物的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等概念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二、生育时期及其划分知识点:掌握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的概念,作物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
第三节作物种子萌发与器官发育一、作物种子萌发二、根的生长三、茎的生长四、叶的生长五、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知识点:熟悉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掌握影响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及其克服方法;掌握作物根、茎、叶的主要功能,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特征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掌握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和发育特征,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和发育特征。
作物起源 pdf
作物起源
作物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学、植物学、生态学和历史学等。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作物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前的野生祖先。
通过对作物的基因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它们与野生祖先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发展出各种性状的。
此外,植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也对理解作物起源非常重要。
植物学家通过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和繁殖等特性,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物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
生态学家则通过研究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可以帮助解释作物是如何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适应和繁衍的。
历史学的研究也对理解作物起源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可以了解古代人类是如何培育和利用作物的,以及作物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传播和演变的。
总的来说,作物起源是一个多学科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与作物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讲解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意义为了生存,古人类主要是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渔猎来获取食物。
当未食完的植物器官被遗弃或被埋藏在其临时住地后,发现其能不断繁衍,于是人类开始注意并将其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收集起来集中种植,且就近获取食物。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取那些果形大、生产多、成熟后脱落损失少、易保存的植物进行集中小规模栽培。
随着人类长期地种植野生植物,对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则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同时进行选择和培育。
伴随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逐步驯化、演化成为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而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祖先相比,其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传播手段退化以及休眠性减弱或缩短,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
野生种变为栽培种的动力首先是有机体的变异能力,其次才是人工选择有利的变异类型。
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同时通过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如不少文字中将“文化”和“栽培”视为同义词,英文中的文化为“culture”,也是栽培含义。
业已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作物的栽培,形成了四大类农耕文化,它们分别是中东地区兴起的地中海农耕文化,非洲兴起的农耕文化,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的农耕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兴起的新大陆农耕文化。
至今发现,地球上大致有50万种以上的植物,其中被人类利用的约在5000种以上,被人类栽培种植的约1500种,属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
中国种植的作物约有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70种,蔬菜110多种,牧草约50种,花卉130余种,药用作物50余种。
第二章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
作物学通论
二、分类
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3、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可分为C3作物和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三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 酸,其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如水稻、麦类、 大豆、棉花等。
作物学通论
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起源与分布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起源与传播 第三节 分布与生产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
作物学通论
一、概念
crop ——“作物”一词源自日本语,我国古代称做稼、禾、谷、粟、 稷等等;
人类栽培种植的作物有1500多种;而且不断有新的植物资源被开发 利用成为栽培作物;中国栽种的作物种类繁多,仅常见的农作物就 有50多种 。
作物分布还受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工业、国防发展的需 求以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轮作换茬、培肥地力的需要等方面的 影响。
二、世界作物分布与生产
(一)作物分布比例
全世界用于栽培各种作物的可耕地面积大约14~15亿公顷,分 布比例:
油料作物占17.6% 纤维作物占7.4% 糖料作物占2.2% 其他作物<1%
亚洲 47% 中国占21.7%
印度占10.7~14.3%
76
小麦(wheat),喜冷喜凉湿润。 是世界栽培面积最大的谷物,总面积约2亿公顷 主要小麦出口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主要小麦进口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巴西 单产最高国:英国、法国(6000kg/hm2)、德国
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如甘薯、马 铃薯、木薯、山药(薯蓣)、芋、豆薯、菊芋、蕉藕等。
第二章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可编辑)
第二章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第二章种质资源§1 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3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4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育种工作实质上是按照人类的意图对多种多样的种质资源进行各种形式的加工和改造,因此种质资源越来越重要。
育种工作证明,在现有遗传资源中,任何品种和类型都不可能具备与社会发展完全相适应的优良基因,但可以通过选育,将分别具有某些或个别育种目标所需要的特殊基因有效的加以综合,育成新品种。
种质资源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1.1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所以又可命名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
(2)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
一般有四个标志: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3)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
(4)根据驯化的来源,将作物分为两类。
一是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二是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
(3)中亚西中心:包括印度西北部(旁遮省、西北边区各省)、克什米尔、阿富汗、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及天山西部。
是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蚕豆、非洲棉等的起源地。
(4)西亚中心:包括小亚西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
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石榴、胡桃、苜蓿等作物起源于该中心。
(5)地中海中心:许多蔬菜作物,包括甜菜和许多古老的牧草作物都起源于此,也是小麦、豆类的次生起源地。
2 Harlan 的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发表以后,引起了一些争议。
Harlan提出了不同于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内容如下:(1)中心和非中心体系 A1 近东A2 非洲 B1 中国 B2 东南亚 C1 中美C2 南美(2)地理学连续统一体学说该学说认为任何有过或有着农业的地方,都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植物驯化和作物进化,每种作物的地理学历史都是独特的,但作物的驯化、进化活动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不是互不相关的中心。
作物栽培学(作物的起源)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一、作物的概念作物是指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概念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俗称庄稼。
二、作物的起源(一)栽培作物的起源(二)作物的起源中心1. 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瓦维洛夫东亚起源中心)。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由它发展了次生的日本基因中心。
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第一个最大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在栽培植物种和属的数量上,中国超过了其他起源地,如黍、稷、粟、大麦、荞麦、大豆、裸燕麦等作物,中国是初生基因中心;普通小麦和高粱等是次生中心。
该学说确认中国是栽培稻(Oryza sativa V.)的起源中心之一。
2. 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瓦维洛夫称东南亚热带起源中心)。
是爪哇稻(Oryza sativa L.ssp.Javanica)和芋(Colocasia esculenla L.Schott)的初生基因中心。
这里还具有丰富的热带野生植物区系。
3. 澳大利亚中心。
除美洲外这里是烟草的初生基因中心之一,并有稻属(Oryza)的野生种。
4. 印度斯坦中心。
农作物有稻、甘蔗、绿豆、豇豆等,还有许多热带果树。
5. 中亚细亚中心。
中心农作物有小麦、豌豆、山黧豆等。
6. 近东起源中心。
农作物有栽培小麦、黑麦等。
7. 地中海中心。
从许多作物品种和组成来看,这里是次生起源地,很多作物在此区被驯化,如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等属的种。
8. 非洲中心。
农作物有高粱、棉、稻等属的种。
此中心对世界作物影响很大,许多作物起源于非洲。
9. 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农作物有二年生块根糖用和饲用甜菜、苜蓿、三叶草等。
10.南美洲中心。
农作物有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等。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
农作物有甘薯、玉米、陆地棉等。
12.北美洲中心。
该中心驯化的主要作物有向日葵、羽扇豆等。
作物起源 书
作物起源书作物起源书作物起源是一本探讨植物起源和演化的学术著作。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它们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物和其他重要的资源。
作物起源书通过详细研究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能力。
第一章:植物的起源本章主要介绍了植物起源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通过对化石和遗传学研究的综合分析,科学家们得出了植物起源于原始的藻类,并逐渐演化为现代植物的结论。
同时,本章还详细讨论了植物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并提出了一些有关植物起源的假说。
第二章:植物的演化本章主要探讨了植物在演化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和多样性。
植物在面对不同的环境压力时,通过自身的演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时,植物在演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形态和功能,例如维管束植物的出现为植物提供了更好的输水和营养的能力。
第三章:人类与作物的关系本章主要探讨了人类与作物的密切关系。
人类通过选择性培育和种植,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满足了人类的食物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植物的选择和培育也对植物的演化产生了影响。
同时,本章还讨论了人类对作物的利用和保护,以及作物的遗传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未来的挑战和展望本章主要讨论了作物种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作物种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作物的适应能力和抗性,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本章还探讨了基因编辑和遗传改良对作物发展的潜力。
结论通过阅读《作物起源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起源和演化的过程,以及人类与作物的关系。
这本书通过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植物起源的新的视角和理解。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作物起源书是一本充满知识和启发的著作,值得我们深入阅读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作物的定义可知,作物包括农作物、园 艺作物和林木作物,其中林木作物划入林业
生产,在此不予讨论,仅讨论农作物和园艺作物 (粮、棉、油、麻、烟、糖、茶、桑、果、菜、 药、杂(草坪、花卉、瓜类、饲料作物等)等。
一、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喜温作物 min10℃ max30℃-
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 分类与分布
§2.1作物的起源和传播 §2.2作物的分类 §2.3作物的分布与生产
§2.1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一、作物的概念 二、作物的起源 二、作物的传播
一、作物的概念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 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 栽培植物。
广义:粮、棉、油、麻、糖、烟、茶、桑、 果、菜、药、杂等12大类。
⒉ 12中心简介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中国主要的,初生的;日本次生 的;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上第一个最大 的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栽培植物数量极大,含 热、亚热、温作物代表;种属数量上超过其它;确认中国是栽 培稻起源中心之一,纠正瓦维洛夫仅起源于印度的说法。 (2)印度中心:爪哇稻、芋的初生基因中心,热带植物区系丰 富; (3)澳大利亚中心:除美洲外,烟草初生中心之一,有稻属野 生种; (4)印度次大陆中心:稻、甘蔗、绿豆、豌豆等、许多热带果 树;
⒉ 12中心简介
(5)中亚中心:小麦、豌豆等; (6)近东中心:栽培黑麦、小麦; (7)地中海中心:(次生起源中心)燕麦、 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属等(马川地 区); (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等属,对作 物影响很大;
⒉ 12中心简介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糖用块根、饲用 甜菜、苜蓿、三叶草等; (10)南美洲: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 棉、花菜等;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甘薯、玉米、陆 地棉等; (12)北美洲中心:向日葵、羽扇豆。
水稻
小麦
大麦
2.豆类作物或称菽谷类作物,均属豆科, 主要是提供植物性蛋白质。常见的作物 有大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小 扁豆、鹰嘴豆等。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植物学 上的科属不一,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 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薯 蓣(山药)、菊芋、芋、蕉藕等。
三、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
是通常采用的最主要的分类法,按照 这一分类法可能将作物分为4大部分10个 类别。 (一)粮食作物(或称食用作物) 1.谷类作物或称禾谷类作物 2.豆类作物或称菽谷类作物 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
1.谷类作物或称禾谷类作物,其籽实可食用。 绝大多数属禾本科,主要有小麦、大麦、燕麦、 黑麦、稻、玉米、谷子、高粱、黍、稷、薏苡等。 蓼科的荞麦因其籽实可供食用,习惯上也列入此 类。
⒉研究意义 ①建立“基因库”,选育新品种; ②了解生态地理条件,人为控制作物生长 ③研究人类农耕文化;
世界四大农耕文化(中东地区,地中海, 非洲、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中美洲,新大 陆农耕文化)
㈡栽培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
⒈研究历史 ①最早瑞士植物学家康多尔,他最先提出人类栽培作物 均来源于野生植物的观点;1855年出版《植物地理学》 1883《农业植物的起源》247种。 ②20世纪20-30年代, 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组织植物 远征采集队收集到六大洲60多国30万份野生植物和栽培 作物材料;1926年出版《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提出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935年《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 认为全世界栽培作物的起源有8大中心。 ③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观念,将瓦维洛夫 8中心扩大至12个;1975年瑞典泽文与苏联的茹可夫斯 基共同编写《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重新修订了 茹可夫斯基的12个基因中心,扩大地理基因中心概念。
40℃su28-30 水稻、玉米、高粱、甘薯、 棉花、烟草、甘蔗、花生、黍。
耐寒植物 1-3℃ 28-30 20-25 小麦、 大麦、马铃薯、黑麦、油菜、蚕豆。
(二)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
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 短日照作物:水稻、大豆、甘薯、棉花、 烟草 中日照作物:荞麦、豌豆 定日照作物:甘蔗(12小时45分钟)
狭义:农作物,field crop 一般称大田 作物,俗称庄稼。主要是指粮、棉、油、麻、 糖、烟。
我国常见的农作物有50余种,20多万份。
二、作物的起源
㈠栽培作物的起源与研究意义 ㈡栽培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 1. 研究历史 2. 12个地理基因中心
㈠栽培作物的起源与研究意义
⒈采猎→发现植物繁殖→小规模栽培→改进技 术选择、培育;
§2.2 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二)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 (三)按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途径分类 二、按植物科、属、种分类 (系统分类或科学分类) 三、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一)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 (三)饲后代 ①自然力 ②自身力 ③茎枝延展 ④动物活动 ⑤人类
三、作物的传播
⒉史前传播
普通小麦 近东→新石器欧洲→非洲北部→15世纪 西班牙印度群岛→18世纪澳大利亚 栽培稻 中国→公元前1.2世纪日本 中国 →1000B.C菲律宾 玉米 美洲→欧洲→马达加斯加、印度、东南亚
美洲 →1530东亚 美洲→麦加→中国 甘薯 美洲→1500西班牙→马尼拉、摩洛加、印尼 大豆 原产中国,现北美洲面积最大,单产最高; 花生原产南美,现种植面积最大印度、中国; 马铃薯 原产南美;东欧、中国重要粮食;
(三)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的途径
C 3作物 磷酸甘油酸CO2补偿点高;水稻、麦类、 大豆、棉花;
C4作物 草酰乙酸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 甘蔗;
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除凤梨科外,仅 龙舌兰麻、菠萝麻等少数纤维作物,但花卉植 物中很多。
二、按植物科、属、种分类
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 称为学名,国际上所通用。例如。玉 米属禾本科学名为Zea maya L., 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为种名,第 三个字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