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2009-2014年浙江高考论语选读题及答案
2009-2014年浙江高考论语选读题及答案一、(2009年浙江高考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⑴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学生主体原则(“自主学习原则”),注重身教原则(“教是为了不教”)。
(1分)评析:略。
对教学原则作简要分析给1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评判给1分。
二、(2010年浙江高考卷)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三、(2011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为政以德韩非子:以法治国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2009高考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浙江《〈论语〉选读》练习精选分)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
r-w:“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为政以德》)季康了问政于孔r-H:“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对曰:“ 了为政,焉用杀? /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湎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 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了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有了卜I:“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了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了的话了吗?(3分)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分)—(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而的问题。
(4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了,H:“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20/I孔了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卜1:“夫执舆者为谁” 了•路卜I:“为孔丘。
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
2009 高考真(三)《》中的两文字,而后回答。
(4分)子曰:“不不启,不悱不。
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曰:“子如不言 , 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行焉 , 百物生焉 , 天何言哉 ?”【文】孔子:“我不想了。
”子:“你假如不,那么我些学生述什么呢?”孔子:“上天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时照旧运转,众物照生。
天了什么呢?”24.( 1)有许多成源于《》,比如“不不启”“不悱不”,再写一个出自上述段的成。
( 1 分)答:一反三( 2)依据孔子与子的,归纳出一条教课原,并加以析。
( 3 分)答:教课原:学生主体原(答“自主学原”亦可),着重身教原(“无言之教”或“教是了不教”亦可)。
《2009 年浙江省高考考明》卷《》中的一段文字,而后回答。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然曰:“ 不可以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表达了他截然相反的点度。
(1)你楚狂接会成的点?回会成的点?( 1 分)( 2)你成的点?什么?( 3 分)1.楚狂接会成桀溺的点,回会成孔子的点。
2.成孔子的点。
①孔子的言反应了儒家改革社会的优秀梦想和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悲观避世,正因社会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改革社会状而努力,是一种以天下己任的任感和患意。
②若是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克制,其乱愈甚,知其不可以而之体了一种肩负、奉献和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会碰到各样看似“不可以”的,若是都以退避的姿待,永存在,“ 之”才有希望。
成桀溺的点。
①乱世之中,不可以靠一己之力来改社会,是必正的,一点上不可以自欺欺人。
② 身自好、修身养性、保留力,以待治世,在乱世之中不失一种以退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以而之,精神可嘉,但事上是和精力的无浪。
2010 年浙江考明例卷中的:(三)《》中的两文字,而后回答。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析:考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所选的两段话内含孔子的教育原则,有启发式、举一反三、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无言之教和有言之教相结合等,有的不是孔子和子贡对话中的内容,考生要分析区别。
《<论语>选读》是考查2009年高考的新点,遗憾的是新点没能成为亮点。
选修A重新开读《论语》,重视经典传承,新课程的“新”也可以体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
然而考题要求探究孔子教学原则,例句却选孔子谈“予欲无言”,含义有些迷蒙玄远。
令人比较关注的是新高考对《论语》是如何考查的。
从题型来看,并没有将《论语》的考点放在文言基础上,而是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一些观点的理解。
以开放型的样式出现。
比如在模拟卷中出现的是谈谈对“隐”和“仕”的看法(十全注:第1题属送分题,第2题,这题出得相当偏,很多老师和教辅对这段文章有何教育原则,是视而不见的,这更让我们明白,高考是考“教的不考,考的没教,”热的不考,考了必热,对于论语的每一段的寓意最好能挖掘一下,跟现实联一下.例卷当把人引入歧路后,出题考出了一个相当是非分明的一个真题。
浙江高考语文《论语选读》模拟训练试题20题 (课件32张)
4、(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 面的题目。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论 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②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
乙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 长》) (1)由材料甲“喟然”一语可以看出,孔子心中既有对曾皙 所描述志向的________之情,也有对自己志不得伸的________ 之感。(2分)
神往 苦闷
(2)请根据材料乙的相关内容,简述材料甲“吾与点也”的 原因。(4分)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附【译文】 《墨子·节用》中说:“圣人在一国施政,一国(的财利)可以成 倍增长;大到施政于天下,天下(的财利)可以成倍增长。这种(财 利的)加倍,并不是向外掠夺土地,而是根据国家情况,省去无用 的费用,因而足以成倍增长。圣王施政,他发布命令,兴办事业, 使用民力和财物,没有不是有益于实用才去做的,所以使用财物 不浪费,民众能不劳苦,他兴起的利益就多了。”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 正当; 《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 予都要合乎道义。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甲
(曾皙,名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先进》)
荀子 (2)孟子和荀子各自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4分) ①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 ②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 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
2021-2023全国高考真题语文汇编《论语》一、名著阅读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卫灵公》)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论语·卫灵公》)③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④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
……‘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①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②之意。
”(《传习录》)【注】①去声:第四声。
②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
情,实情。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
④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
(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2)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①“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
(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
(《论语·述而》)【注】①善:唱得好。
②反之:再唱一遍。
2.概括说明第一则材料、第二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3.(1)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爱好音乐,音乐修养很高,如第三则材料。
另举一个有关孔子与音乐的例子。
(2)对第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做法进行多方面解读。
4.(2021·天津·高考真题)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
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浙江论语高考题【2009 年6 月】(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24.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1 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 分)25.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24.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0 年6 月】(三)(4 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 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评分参考〗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011 年 6 月( 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 题。
(5 分)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完整word)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2009高考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2021年浙江省高三语文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2021浙江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一、名著阅读(2021·浙江五湖联盟高三期末)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1. 根据对第二则材料的解释填空。
广居:最宽广的住宅,喻指“仁”,为立身的根本:正位:最正确的位置,喻指“”,为制度规范等;大道:最正确的道路,喻指“”,为行事的准绳。
2. “用舍行藏”精炼地概括了儒者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根据两则材料比较分析孔孟在这一问题上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性格和影响;(2021·浙江嘉兴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3. 两则材料都描述了孔子心中理想的形象。
“能近取譬”的意思是,指的是替别人着想。
4. 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如何在比较中阐述“仁”的思想内涵。
(2021·浙江绍兴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论语·学而》)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②,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③,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 (注)①枉:不正直,邪恶。
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浙江论语高考题(一)【6月】(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25.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24.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6月】(三)(4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论》)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评分参考〗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6月(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2.【2010.浙江】(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3.【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4.【2012.浙江】《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论语》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D.作者认为像诸葛孔明、陆敬舆、范仲淹等人群而不党,真正达到了《礼记》和《尚书》中所提出的“君子之群”的境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此义不明,朝廷无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而朋党之祸遂为世诟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彼见孔子A为师B圣人传道C必授D异才E故谓之F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信师而是古”中“信”意思是“相信”,与《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不同。
B.“用意详审”中“审”意思是“详细”,与《促织》中“审视,巨身修尾”的“审”含义相同。
D.王道,指以仁义统治天下的政策,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对“王道”的相关描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经据典,分析“群”“党”的不同内涵,阐明了集体与个人、群与党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B.作者认为,王导、蔡邕、贾生、靳尚四人党而不群,是因为他们不是器量见识与才学兼备的人,也不值得与他们谈群而不党。
夫子哂之。
(节选自《论语·先进》)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此“党”之义A近私也B公则为和C为周D在朝E可以收同寅F协恭之美G在野可以释H惊世骇俗之嫌。
2012—2021年浙江高考语文《论语》汇编
9年浙江高考《论语》汇编一、名著阅读(2021年新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论语•阳货》)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1.(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侍”章中,孔子表达了自己“爱人”的志向,其具体内容是什么?(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恶人”的例子。
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就是“能够使人有好名,能够使人有恶名”。
试举例分析。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注)①居:居心。
②行:做事。
③大:同“太”。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_ 为本。
“敬事”的意思是4.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率陶为己忧。
(《孟子•滕文公上》)(注)相传尧传天下给舜,舜传天下给禹。
5.“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的说法。
6.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
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201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语文(2021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22浙江《论语》
考点22 浙江《论语》(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1.第一那么材料要紧表现了孔子的观。
(1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观点,两那么材料都谈到了如何交朋友,说的是孔子的“择友观”。
答案:择友2.孔子什么缘故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判,你怎么看?(4分)答:【解析】此题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明白得分析为主。
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判的用意所在。
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
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以为微生高不直。
第二问:孔子的评判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
其目的在教诲门生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评分标准】每问2分。
要点(1)要扣住孔子以为微生高不正直的缘故;要点(2)要扣住自己的观点,需要有观点有分析。
附【译文】孔子说:“有利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利的。
与谄媚巴结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擅长甜言蜜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那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论语高考题
【2009年6月】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
25.默写题: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
24. (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10年6月】
(三)(4分)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
(1)谨庠序之教,,。
(《孟子》)
〖评分参考〗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2011年6月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
25.默写题: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
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评分参考〗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该相互补充。
25.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2012年6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评分参考〗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2015年高考浙江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
浩然,盛大流行之貌。
气,即所谓体之充者。
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
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一句的注释。
(2分)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3分)
答案:23.(2分)浩然之气
24.(3分)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
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
2016年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
②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4分)
【答案】23.(1分)去无用之费
24.(4分)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②合理地节约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