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
大鲵PPT
五,繁殖
雌鲵每年7~8月间产卵,卵产于岩石洞内,每尾产卵300枚以上,剩下癿 抚育仸务就交给了雄鲵。雄鲵把身体曲成半囿状,将卵围住,以克被水冲走戒 遭受敌害,直至2~3周后孵化出幼鲵,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 雄鲵才肯离去。大鲵癿寿命在两栖劢物中也是最长癿,在人工饲养癿条件下,
八,大鲵人工养殖
① 养殖场地癿廸设 1.养殖场地癿选择。养殖场癿水源为无污染癿山泉溪水,水质清洁,水渢适中(长年 水渢保持在4~25℃),环境幽静,气候凉爽。 2.养殖池癿设计不廸造。大鲵养殖池可根据地形癿特点,常设计为长方形戒椭园形 两种,其面积一般为200-300m2为宜,搞好迚排水管癿安装,迚水管癿设计应高 于排水管道,一般离池底约80cm。在养殖池内用砖头,水泥板等材料廸造人工
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第一篇
大鲵介绍
六,种类
大鲵,有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呾美洲隐鳃鲵三个种,可在中国、日本呾美 洲癿溪涧、池塘里发现,一般寿命50至60年,有说能生存达80至100年。中国 大鲵俗称“娃娃鱼”,取其叫声像婴儿啼哭;日本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 于其身有山椒味道。美洲隐鳃鲵(美洲大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 也属于同一科物种。
题娃娃鱼
刘剑
却丌卑丌亢癿活在青山绿水间,怡然自得。
明代李时珍癿《本草纲目》总算为它正名,说它对贫血、痢疾、癫痫、血经等病症 都有显著疗效。如今,“水中人参”、“活化石”等美誉接踵而来,“保护大鲵”癿呼 声一浪高过一浪,原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殖等方法齐齐上阵。 三亿亓匾万年癿生命,我们敬畏! 三亿亓匾万年癿文化,我们延续!
大鲵养殖条件,大鲵养殖技术与管理
大鲵养殖条件,大鲵养殖技术与管理概述:养殖大鲵需要准确掌握其生态特点和养殖技巧,同时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饲养时,可以选择蚯蚓、小鱼、虾等饲料,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大鲵饲料。
大鲵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自然光照。
大鲵需要在比较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养殖。
养殖场地应该选择在山坡或者河湖旁边,以便于引入自然水源。
2、养殖模式大鲵可以采用池塘养殖、笼养和水族箱养殖等方法。
其中,池塘养殖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需要建造合适大小的水池,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水质管理大鲵是一种水生动物,对水质要求比较高,水中的PH 值应该在6.5-8.5之间,水温应该在10-25℃之间,氧气含量应该足够,水质应该清洁无污染。
养殖时需要定期测试水质,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
可以使用滤网或者过滤器来保持水质良好。
4、水温管理大鲵喜欢水温较高的环境,在养殖时需要控制水温,确保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可以使用加热器或者降温器来调节水温。
5、饲喂方法大鲵是肉食性动物,需要提供适当的饲料。
在饲养时,可以选择蚯蚓、小鱼、虾等饲料,也可以使用专门的大鲵饲料。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喂养,以免造成消化不良和过度肥胖。
6、疾病管理大鲵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
可以使用专门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7、环境管理大鲵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自然光照。
可以在水族箱周围固定泡沫板或者使用加热棒等方式,以**水族箱内外环境的温度差不超过5℃,防止大鲵受冷受冻。
需要注意的是,大鲵是一种保护动物,不要随意购买和养殖,并且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大鲵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主要产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支流的深山峡谷溪流之中,山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云南、广西、重庆、安徽、江西等省都有分布。
但资源量已日渐减少。
大鲵是一种珍稀名贵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
1、大鲵养殖业市场广阔食用价值⌝大鲵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佳肴,它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被视为珍惜名贵的滋补品,对人体补虚有奇效。
大鲵皮肤中含有41%-61%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人体的美容物之一。
药用价值⌝根据现代临床医学观察,大鲵对贫血、霍乱、痢疾、癫痫和血经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它能促进细胞的DNA 生物合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大鲵皮肤分泌的粘液可预防麻风病。
另外大鲵皮、胃、尾、血、脂肪和腺体分泌液,均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和“软黄金”,倍受中外消费者的青睐,它一直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的高附加值商品。
观赏价值⌝大鲵背部色彩斑澜,前肢四指似手,后肢五趾如足,嘴巴特大叫声宏亮,故名大鲵。
大鲵做为观赏动物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可使公园、动物园和游览区增添新奇色彩。
经济效益⌝大鲵适应性强,生长快,饲料来源广,抗病能力强。
一般每0.067公顷(亩)可饲养8000- 10000尾,每尾体重2-2.5公斤。
目前每尾价值可达2000元。
科研价值⌝大鲵是现存由水生转为陆生的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在研究动物进化及其它科研与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可以说,大鲵的价值与应用,从古代的药用到70年代的营养补品,作为食品出口大量捕捉及环境破坏,致使大鲵物种面临濒危;80年代国家立法对野生动物的保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带来21世纪大鲵资源保护、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春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价值不断提升与显现,潜在着营养美食、保健、美容、医药、观赏、科学研究等无限商机和巨大市场。
目前,野生与人工驯繁的苗种与成鲵总的资源量,据估算,大约在50万尾左右。
娃娃鱼简介
精心整理娃娃鱼简介娃娃鱼学名大鲵,起源于三亿五千万年前,早于人类,和恐龙是同时代的产物,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被专家誉为“水中人参”和“软黄金”,是我国独有的国宝,被国外称为“水中大熊猫”,是一种稀、特、珍名贵且面临濒危的野达233°C 适宜水中溶解氧为5mg/L 以上,体形较大的个体生活于深水,中小型个体生活在浅水中,在水中,皮肤是它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也常需将头部伸出水面进行呼吸。
娃娃鱼食性广,为肉食性,常以溪中鱼虾蟹蛙等为食,也捕食螺蚌、水蛇、鼠类及水生昆虫等。
娃娃鱼的新陈代谢较为缓慢,耐饥饿能力很强,只要饲养在清洁凉爽的水中,数月不喂食物也不致饿死。
娃娃鱼卵生,4-5龄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每年的5-10月,在繁殖季节,娃娃鱼常发出类似娃娃的叫声。
娃娃鱼产卵前,雄性娃娃鱼选择产卵场所,一般在水深1米左右有泥沙质底的溪河洞穴处,雄性娃娃鱼用足、尾及头部将产房打扫干净后,雌性娃娃鱼才住进去。
产卵多在夜间进行,雌性娃娃鱼一次可产卵400-1500枚,卵乳黄色,直径5-8mm形成长达数“鳞含有EAAI食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研发价值,能促进人体生理活性、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水平,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对长期从事脑力、吸烟、大量饮酒、年老体衰的人们,健体强身有特效。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于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隐鲵亚科。
1、信用价值娃娃鱼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佳肴,它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惜补品。
对人体补虚有奇效,每市斤售价约合人民币1400元。
据有关专家分析,娃娃鱼肌肉蛋白含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牛肉和梅花鹿23美丽的两大关键——抗皱和保温与胶原蛋白有密切关系,充足的胶原蛋白可以使皮肤细胞活力旺盛,从而使肌肤水分充盈,呈现紧致的弹性和润泽。
大鲵的养殖-tank
我国的大鲵,主要产在长江、黄河及珠江中、
下游的支流中,遍及山西、陕西、河南、湖 南、湖北、安徽、四川、贵州、广东、广西 等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隐鳃鲵科与小鲵科、蝾螈科特征比 较
第二节 大鲵生物学特性
一、 形态特征 体表裸露,皮肤光滑而有弹性,体色变异 较大,一般为棕褐色,也有暗黑、红棕、 土黄、浅褐、金黄、白色等色,背腹面布 满不规则褐色或深褐色斑点。 鲵的身体呈扁筒形,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 分。 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 睑。
大鲵的养殖
(Andrias davidianus)
汤亚斌 高级工程师 湖 湖 大鲵的养殖 北北
省 渔 业 科 技 入 户 专 家 组 省 水 产 技 术 推 广 中 心
大鲵的养殖
概述 大鲵的分类及地理分布 大鲵生物学特性 大鲵的人工繁殖 大鲵的人工养殖 大鲵疾病诊断和防治
概
二、国内外养殖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批准建立的大鲵自 然保护区超过 30 个 ,其中陕西批准建立的有太 白湑水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洛阳大鲵水 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洛南大鲵水生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等9个大鲵保护区。 但20多年来,大
鲵越保护越少,关键是因为投入太少。
二、国内外养殖概况
第三节 大鲵的人工繁殖
目前,大鲵的繁殖技术,主要有如下
三种模式。
大鲵原生态繁殖模式
大鲵仿生态繁殖模式 大鲵人工 繁 殖 模 式
大鲵原生态繁殖模式
在山区大鲵原产地最佳的自然河段,适当 改河、筑穴,控水、防洪等设施,按河段 的长宽、窝穴多少,雌雄 1:1比例适量投入 种鲵。
娃娃鱼简介
娃娃鱼简介娃娃鱼学名大鲵,起源于三亿五千万年前,早于人类,和恐龙是同时代的产物,它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典型两栖动物,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被专家誉为“水中人参”和“软黄金”,是我国独有的国宝,被国外称为“水中大熊猫”,是一种稀、特、珍名贵且面临濒危的野生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是现今体形最大的两栖动物,成体一般可达0.5米以上,最长可达2米,体重100公斤以上,体表裸露,皮肤光滑而有弹性,一般为棕褐色,也有暗红、棕红、土黄、浅褐、金黄等色,背腹面布满不规则褐色或深褐色斑点;体扁平,头呈半圆形,躯干部粗壮,四肢短粗,犁骨齿发达,为娃娃鱼主要的捕食工具;成体不具鳃,肺呼吸;啼叫时像小孩声音,能爬树,喜阴,常匿居在石灰岩广布、水质清澈、多砂石和深潭、水量充沛的深山溪流、岩穴,泉洞中,昼夜伏出;生存寿命有一百年左右;成鲵穴居,多栖息在海拔100-1200米的水流较急而清凉的溪河中,昼伏夜出,4-10月摄食生长,冬季休眠;幼群居,具外鳃,喜栖息在溪流支流的小水潭内;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6-23°C,当水温低于14°C或高于33°C时,摄食减少,行动迟钝,生长缓慢,10°C以下则开始休眠;最适宜水中溶解氧为5mg/L以上,体形较大的个体生活于深水,中小型个体生活在浅水中,在水中,皮肤是它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也常需将头部伸出水面进行呼吸;娃娃鱼食性广,为肉食性,常以溪中鱼虾蟹蛙等为食,也捕食螺蚌、水蛇、鼠类及水生昆虫等;娃娃鱼的新陈代谢较为缓慢,耐饥饿能力很强,只要饲养在清洁凉爽的水中,数月不喂食物也不致饿死;娃娃鱼卵生,4-5龄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每年的5-10月,在繁殖季节,娃娃鱼常发出类似娃娃的叫声;娃娃鱼产卵前,雄性娃娃鱼选择产卵场所,一般在水深1米左右有泥沙质底的溪河洞穴处,雄性娃娃鱼用足、尾及头部将产房打扫干净后,雌性娃娃鱼才住进去;产卵多在夜间进行,雌性娃娃鱼一次可产卵400-1500枚,卵乳黄色,直径5-8mm形成长达数米的含珠状卵带,漂浮在水中,雄性娃娃鱼随即排精,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雌性娃娃鱼随即离开,雄性娃娃鱼则留在洞穴看护,孵卵期间,雄性娃娃鱼在卵周围回游爬动,还常把身体弯成半圆形将卵围住,以防敌害或卵被水冲走;30-40天后孵化结束;早在山海经中就有描述:“鲵,出丹洛二水”;本草纲目中有“鳞目、大鲵……抗衰老特效也.”现代临床观察,娃娃鱼更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延寿益年的功效;娃娃鱼肉味鲜美,风味独特,是一种名贵佳肴,被视为珍稀名贵补品,对人体滋补有奇效,身价昂贵;娃娃鱼肉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换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91.92%,其EAAI指数远高于牛肉和梅花鹿肉;娃娃鱼皮肤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和CHF,对人体无排异性,是世界上当今生物界最好最有奇效的美白、嫩肤、祛皱容颜的化妆品.娃娃鱼机体中含70多种天然活性生物,在食用、药用、化妆品、健康食品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研发价值,能促进人体生理活性、改善人体细胞代谢水平,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对长期从事脑力、吸烟、大量饮酒、年老体衰的人们,健体强身有特效;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于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有尾目、隐鲵亚科;1、信用价值娃娃鱼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佳肴,它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惜补品;对人体补虚有奇效,每市斤售价约合人民币1400元;据有关专家分析,娃娃鱼肌肉蛋白含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均高于牛肉和梅花鹿肉;现代医学认为,经常食用大鲵可以聪明益智,延缓衰老、提高造血和免疫功能,对防止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贫血和恶性肿瘤有很好作用;2、药用价值大鲵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在历代中草药秘方中多有记载;传统中医认为,大鲵性甘平、味淡、有补气、养血、益智、滋补、强壮等多种功效;它能促进细胞的DNA生物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据有关文献报道,娃娃鱼机体中可提取超级抗原PRLA,它被国际卫生组织称为“诱导癌细胞凋亡反应因子;”另据报道,大鲵肝脏含有丰富的金属硫蛋白MT,对增强机体防癌、抗癌和抑制各种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鲵还有超强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民间常以其皮肤研粉拌桐油治疗火烫伤,促进皮肤再生;3、美容价值大鲵皮肤中含有47-61.3%的人体最佳祛皱美容物胶原蛋白;肌肤健康美丽的两大关键——抗皱和保温与胶原蛋白有密切关系,充足的胶原蛋白可以使皮肤细胞活力旺盛,从而使肌肤水分充盈,呈现紧致的弹性和润泽;维持皮肤细腻光滑,并使细纹、皱纹得以舒展,有效防止肌肤老化;4、观赏价值大鲵是一种珍稀奇特观赏动物,其貌不扬,只产于偏僻山区的山涧洞穴之中,常人难得一睹芳容;。
大鲵的养殖.ppt
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躯干部由胸、腹部组成,胸部两侧称颈褶,腹部两侧有
皮肤皱襞和疣粒;有附肢2对 尾较短,为体长的1/3,尾端钝圆或椭圆
体色较多,一般有黑褐色、红棕色、黄色、 灰色等,皮肤上有各种斑纹
五、生活习性
野生大鲵生活在海拔1000--1200m的深山峡谷溪河之中或 有涌泉的岩洞中;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溪河支 流的小水潭石缝中嬉戏;成鲵多单独分散活动,穴居时不 集群
Chap.2 大鲵的养殖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 大鲵的人工繁殖 大鲵的人工养殖 大鲵疾病诊断和防治
§1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
一、大鲵的经济意义
食用价值
肉味鲜美,风味独特,是一种名贵佳肴 肌肉蛋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氨基
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占体重的91.92%)及营养价值 均高于牛肉
减,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这一发展机遇,开发娃娃鱼商品化 养殖,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市场价格
✓ 亲本:4000元/kg(3kg) ✓ 苗种:850元/尾 ✓ 成鲵:4800元/ kg(0.75kg)
二、国内外养殖概况
国内市场年需求成鲵量大,而大鲵是国家二级 保护动物,批量上市,一是受自然资源量的限 制,二是受国家政策的限制
适宜生长WT为10~25℃,最适WT18~22℃ 适宜pH为6.5~7.5,长期在碱性水环境中生活极易得病 鲵喜静怕躁,怕声惧光;成鲵冬季藏匿于洞穴中冬眠,4-
12月为捕食期 自然性比约为1: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受精,7-9月
成 变态,3-5年达到性成熟
1、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 游的支流中,遍及山西、陕西、河 南、湖南、湖北、安徽、四川、贵 州、广东、广西等地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大鲵,又名娃娃鱼、娃娃龙,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种蜥蜴类大型两栖动物之一,被誉为“两栖动物活化石”。
大鲵因其珍贵的生物学特性和濒临灭绝的现状,备受全球生物学家和保护人士关注。
本文将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介绍和探讨。
从生物学特性方面来看,大鲵是一种古老的蜥蜴类动物,身体长约50-70厘米,最大可达1.2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
其身体扁平,尾巴特别发达,呈刀刃状,用于帮助它在水中迅速游动。
大鲵的皮肤呈黑灰色,有着坚硬而光滑的表面,通体散布着骨质突起和皮肤褶皱,使得它的外表显得古老神秘。
大鲵头部呈三角形,眼睛小而圆,视力较差,但嗅觉和听觉相当敏锐。
大鲵是一种半水生动物,主要栖息于山清水秀的小溪、河流中,属于夜行性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水下的石缝或洞穴中休息。
它们主要以小鱼、虾和昆虫为食,捕食时通常采取伏击的方式,潜伏在水底,突然出击抓捕猎物。
由于其食性和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大鲵在自然界中被称为“山野猛兽”。
大鲵的生殖方式也相当特殊。
它们属于半水生繁殖动物,雌性大鲵每年产卵一次,产卵数量有限,通常在20-30枚左右。
大鲵雄性在交配时会用嘴咬住雌性的颈部,进行交配行为。
交配完成后,雌性大鲵会在岩石缝隙或植物根系下埋下卵,然后雄性会在卵上方守护。
卵期大约在2-3个月,仔鱼孵化后需要依靠亲鱼的保护和悉心照料才能存活。
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化和人为捕捞等原因,大鲵的数量急剧减少,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
保护大鲵种群,进行人工繁殖和保护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面对大鲵物种的濒危现状,科研人员和保护机构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
人工繁殖技术是最为关键和有效的保护手段之一。
在人工繁殖大鲵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研究和实践。
保护和改善大鲵的生存生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科研人员通过对大鲵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改善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为大鲵提供更适宜的生存和生长环境。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隐腮鲵科有三个亚种,除了中国大鲵还有日本鲵和美国隐腮鲵。
大鲵的祖先是比我们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早在联合体大陆尚未形成漂流大板块之前的泥盆纪,娃娃鱼就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经过了3亿5千万年的自然选择和进化演变,大鲵至今还生存在张家界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域的石灰质山区、人迹罕至的山林溪流中。
性格娃娃鱼生性喜静、怕光、畏声,性情较活泼,昼伏夜出,生活在水源洁净的地下溶洞中,娃娃鱼体重可达200公斤以上,寿命长达200岁。
娃娃鱼喜欢生活在布满石缝和岩洞的山区,借助于与石头颜色相接近的体色的保护,安静地潜居于有清凉溪流的洞穴内,它两三年不吃食物,不需要见阳光,也能生存。
这或许是这种性情温和的动物历经几亿年而没有灭绝的重要原因。
它对地质地貌、水质条件等有着严格的要求,被专家誉为优良生态环境的“指示剂”。
大鲵现存最大的三种大鲵,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身长可达1.5米,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
中国大鲵原产地自然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五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岳阳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麻城龟峰山;三是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兴文、威远葫芦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
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利川、恩施,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栾川县,卢氏县、蒿县,南阳内乡宝天曼,山西垣曲县,浙江庆元,贵州黔东南,在潮州凤凰山天池,其中靖安县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第一个发布公告保护大鲵,到设立全国第一个大鲵自然保护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县娃娃鱼研究所,2001年,将大鲵定为县吉祥物。
靖安县大鲵人工繁养技术成果全国领先,通过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鉴定,具备大规模开发利用大鲵的技术条件。
两栖动物的“巨无霸”———大鲵
两栖动物的“巨无霸”——大鲵开千古帝王先河的秦始皇曾经轰轰烈烈,不可一世,极尽奢华。
尽管遐迩闻名的阿房宫已成灰烬,但秦皇山岳般陵寝依然,也留下了种种传言,蒙上厚重的面纱。
随着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中的新发现,掀动起这神秘的面纱。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秦始皇之葬使用了人鱼之膏作烛照明,这“人鱼”为何物?不免耐人寻味。
遍查古籍,略显其端倪。
《山海经》:“人鱼,其状如鱼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水经·伊水注》:“广志曰,鲵鱼声如小儿,有四足,形如鳢……司马迁谓之人鱼”;民国二十七年《福建通志》:“人鱼,宁德土人取其油以燃灯,不易消耗”。
可见“人鱼”即大鲵,又称娃娃鱼、鱼帝鱼、狗子鱼、龙鱼等,属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两栖类动物既能在水中栖息,也可登陆活动,它们的存在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全球现生两栖类动物约有3000种,尽管它们有的仍然无足,有的保留尾巴,有的长成后尾巴消失,但绝大部分体形较小。
大鲵在两栖动物中犹如鹤立鸡群,成年的大鲵身长超过1米,体重20千克以上者屡见不鲜。
前些年湖南桑植还捕到3米多长、73.5千克重的巨大鲵,这些远超过一般两栖类动物几十、甚至上百倍。
大鲵的形态略呈道教的阴阳鱼状:头圆阔而扁平,嘴巴宽大,上下两排锋利小齿,小鼻孔在吻端两侧,一对绿豆小眼并无眼睑;躯干粗扁;四肢肥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均有微蹼;尾短而侧扁,上下有鳍状物;皮肤光滑,覆有透明粘液;背面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色淡;头与背腹有疣粒。
现生亚洲大鲵有中国种和日本种,它们的形态区分主要在于疣粒排列:中国大鲵呈成对排列,日本大鲵则单个、不成对排列。
大鲵常栖息在海拔200—1000米、水草繁茂、清澈温凉的山涧溪河里,或隐于深潭中、巨石下,或有回流的阴暗渗水土窟岩洞内,多昼伏夜出觅食。
当水温过高或气压较低时,它们常上岸避难。
大鲵体笨,游动缓慢,幼体喜吃植物性食物,2岁以上则主要靠隐蔽突袭方式猎食鱼虾蟹等动物。
大鲵是什么动物
大鲵是什么动物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下面跟农村养殖网一起来看看大鲵是什么动物吧!大鲵是什么动物?鱼要具备三个条件:有鳃、有鳍、终生生活在水中。
可是娃娃鱼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它不是鱼,而是体积最大的和寿命最长的两栖动物。
娃娃鱼,头宽阔扁平,眼小口大,体肥粗壮,尾巴扁长,叫声似婴儿啼哭。
它体长可达1.8米,体重约50千克。
据记载,娃娃鱼可活130年之久。
所以它属于两栖动物。
大鲵介绍中文学名:中国大鲵别称:娃娃鱼、大鲵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两栖纲亚纲:隐鳃鲵亚目目:有尾目科:隐鳃鲵科属:大鲵属种:中国大鲵物种分类共有三个物种,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和美国大鲵。
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身长可达1.5米,美国大鲵身长可达0.75米。
共通点是体形扁长,四肢很短,前肢4指,后肢5趾,趾间有蹼,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
不知者或误以为鱼类,其实属两栖动物,水中用鳃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肤呼吸,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
栖息于溪涧、池塘。
形态特征大鲵属大鲵是体形最大的一属两栖动物,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
分为头、躯干、四肢及尾4部。
头大而扁平;头长略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外鼻孔小,略呈椭圆形,近吻端;鼻间距大于吻长的1/2;眼小,背位,无眼睑;眼间距较宽,约为眼与鼻孔间距离的1.5倍;口裂特大,偏腹位,上唇唇褶在口裂后部清晰,犁骨齿与上领细齿平行排列,齿列正中处微凹;舌大,扁圆形,前端连于口腔底部。
躯干部扁平,胁胯间距约为全长的1/3;肋沟10-13;体两侧各有一条很宽很厚的皮褶。
四肢短而粗扁,前肢4指,无爪;第四指外缘有宽厚的缘膜,指长顺序为2、1、3、4。
后肢5趾,趾长顺序为3、4、2、5、1,第3趾最长,趾间微蹼。
大鲵
大鲵娃娃鱼一般指大鲵大鲵隶属隐腮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
大鲵俗称“大山椒鱼”,源于其身有山椒味道。
大鲵属现有2种,即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nus 产于日本本州岛南部及四国、九州岛;另一种即产于中国的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的支流中;该鲵分布广,数量多,由于经济价值和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很少。
形态特征编辑成体: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mm,头体长310~585mm,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cm以上。
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头宽为头体长的l/5~1/4;吻端圆,外鼻孔小,近吻端,鼻间距为眼间距的l/3或l/2;眼很小,无眼睑,位背侧,眼间距宽;口大,口后缘上唇唇褶清晰;犁骨齿列甚长位于犁腭骨前缘,左右相连,相连处微凹,与上颌齿平行排列呈一弧形;舌大而圆,与口腔底部粘连,四周略游离。
躯干粗壮扁平,颈褶明显,体侧有宽厚的纵行肤褶和若干圆形疣粒,腋胯部间距约为全长的1/3,有肋沟12~15条。
四肢粗短,后肢略长,指、趾扁平;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间距相隔6个肋沟左右;肢体后缘有肤褶,与外侧指、趾缘膜相连;指4个,指长顺序为2、1、3、4;趾5个,趾长顺序为3、4、2、5、1;第四指及第三、四、五趾外侧有缘膜;显得极为宽扁;蹼不发达,仅趾间有微蹼。
尾长约为头体长的一半,尾高为尾长的1/3~1/4,尾基部略呈柱状,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高而厚,尾腹鳍褶在近尾稍处方始明显,尾末端钝圆。
肛孔短小成短裂缝状;雌性的肛周皮肤光滑,雄性沿肛裂两侧形成疣粒状;繁殖季节期间雄性肛部肛肿。
雄性全长510mm时,睾丸长、宽、高为66.5×14.0×8.5mm,色乳黄。
采于陕西洋县的雌鲵全长465mm的个体,卵巢内卵的直径为4.5mm,呈乳黄色。
大鲵的外形特点
大鲵的外形特点
大鲵(详情介绍)
大鲵属于我国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他们的叫声和小孩的哭声很像,所以又叫娃娃鱼。
由于大鲵去鸟内脏后可以全体入药,所以被人类大肆捕杀。
大鲵主要栖息在山区的溪流中,喜欢在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市售娃娃鱼的主要品种应为此种,本书记载的山溪鲵虽然也叫娃娃鱼,但为次要品种。
体形大而扁平,大者全长可达1800毫米,常见者600—700毫米;头部极扁平而宽阔,躯干粗壮而扁,尾后端侧扁,尾梢钝圆。
头长宽约相等;吻长、吻端钝圆;鼻孔极近吻端,眼径极小,无眼睑,位于头的背方;口裂大,在眼后角的后方,上唇褶不突出,下唇褶在口后缘清晰;上下颌有细齿;犁骨齿左右相连成弧状,与上颌平行,舌扁匝,粘连着口腔底。
四肢短而肥壮,贴体相向时,指趾端相距甚远,其间约有6条肋沟之距离,指趾极宽扁而短,末端钝圆,外侧四趾基部微具蹼;指四,第二、三指略长于一、四指;趾五,其序为3、4、2、5、1;第四、五趾的外侧缘膜很发达。
尾长为全长的1/3,尾背鳍褶高而厚,尾底部宽厚无腹鳍褶,腹鳍褶仅在尾梢附近才比较显着。
肛孔短小成短裂缝状。
皮肤一般较光滑,头部的背腹面有疣粒,这些疣粒是由两个紧密成对的小疣粒组成,吻端的疣粒较为分散;显着成行排列的有由枕部向前直达眼眶上方,眼眶洉端有一分支向下与眼眶下方
及颈侧的疣粒相连;此外有沿下唇缘至口角后端再折向咽部与下唇平行排列的疣粒。
自颈侧到体侧有显着的皮肤褶,在该褶的上下方有两纵行较大而不成对的疣粒。
肢体的后缘也有肤褶,达外侧的指趾端,后肢的更为发达。
体侧有肋沟12—15条。
大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大鲵是一种独特的两栖动物,其养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鲵养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适宜的养殖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常见的疾病防控等,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大鲵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一、大鲵的简介大鲵,又称为巨型蝾螈,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属于两栖爬行类。
大鲵身体庞大,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和珍稀性,大鲵备受关注,逐渐成为人们养殖的对象之一。
二、适宜的养殖环境1. 温湿适宜的水域:大鲵适宜生活在湖泊、溪流和水草丰富的池塘等环境中,水质应清澈、无污染,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湿度要适宜。
2. 适宜的水质指标:大鲵对水质要求较高,需保持PH值在7-8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1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2mg/L,硝酸盐含量低于10mg/L。
3. 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养殖池塘需有足够的岩石、水生植物等提供大鲵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加水域生物多样性,复原自然环境。
三、合理的饲养管理1. 合理选择饲料:大鲵主要以小鱼、虾、蛙、昆虫幼虫等动物为食,适量添加水生植物,提供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2. 规律的饲喂时间:大鲵饲食时间一般为黄昏或夜晚,可定时投喂食物,建立稳定的饲喂时间表,保证其正常饮食习惯。
同时,要注意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喂食引起消化不良。
3. 清洁舒适的养殖环境:定期清除废弃物、饲料残渣和藻类,保持水质清澈。
为大鲵提供舒适的环境,可放置适量底质,增加栖息条件。
四、常见的疾病防控1. 控制水质污染: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清除废弃物和厌氧区淤泥,防止产生有害物质,避免导致大鲵患疾病。
2. 预防寄生虫感染:外来鱼类和水生生物可能携带寄生虫,应定期检查鲵类身体表面和鳃部,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养殖者应定期观察大鲵的行为和食欲,以及皮肤与鳃部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国大鲵基础生物学及其进化的研究
中国大鲵基础生物学及其进化的研究一、综述大鲵又叫中国大鲵,是我们国家的特有物种,它们生活在水里,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美丽的外表。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大鲵的基础生物学及其进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个珍贵的物种。
大鲵的身体长得像一条鱼,但是它们其实是两栖动物,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爬行。
它们的皮肤很光滑,有很多颜色,有的甚至还有斑点和花纹,非常好看。
大鲵的食物主要是小昆虫、小鱼和其他小型的水生动物。
关于大鲵的进化历史,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理论。
有些认为大鲵是从古代的两栖动物演化而来的,而有些则认为它们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无论是哪种理论,都说明了大鲵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物种,它们的进化历程非常漫长。
1. 中国大鲵的概述中国大鲵又叫娃娃鱼,是我们中国的特有物种。
它们生活在清澈的溪流和湖泊中,有着独特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大鲵的身体长而扁平,皮肤光滑湿润,有着鲜艳的颜色,像是穿着一件美丽的外衣。
它们的四肢强壮有力,适合在水中游动。
大鲵是两栖动物,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爬行。
它们的头部宽大,眼睛明亮看起来非常可爱。
大鲵的食物主要是小鱼、虾和昆虫等水生生物。
2. 中国大鲵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现状中国大鲵也叫娃娃鱼,是我们国家的特有物种,它生活在清澈的溪流中,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物。
然而关于它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相对较少,这是我们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对中国大鲵的基础生物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它的生长发育、繁殖生态、食性习性等。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这种珍稀动物的认识,也为我们保护和利用它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是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有许多问题等待解答。
例如中国大鲵的生长速度为何如此之快?它的生命周期是多久?又如何实现繁殖?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理解这种生物的生存机制和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尽管中国大鲵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还有很多待深入的地方,但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大鲵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生物,其生物学特性自然也非常独特。
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体型庞大,外观与沙丁鱼相似。
在中国,大鲵被认为是特殊的保护动物,因为它的种群数量受到威胁。
以下将探讨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术。
外观大鲵长约70-80厘米,重约1.5-2.5公斤。
身体呈流线型,鳞片融合成一体,表面粗糙,呈灰黑色。
头部扁平,眼睛小,四肢短而粗壮,足有五趾。
尾部较短,末端呈钝角状。
大鲵在水中游动时,身体呈S形,用尾巴抽打水面,便可以迅速前进。
生活习性大鲵生活在地下河中,喜欢在流水坑道、石缝、石底沙坑、石壁下、泥坑等地方生活。
它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能够在常温下成年;当水温高于15℃时,它就会不吃不喝安静睡眠。
因此,大鲵的生活和繁殖都与地下水温有关。
食性大鲵主要以水生昆虫、腹足类和鱼类等为食,其捕猎方式非常独特。
大鲵擅长用舌头诱骗猎物,它的舌头非常长,能够伸出1/3的身体长度。
当它发现猎物,会迅速伸出舌头将猎物抓住,然后把猎物吞进嘴里。
繁殖大鲵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到7月,雌性大鲵一胎可以产卵400-500颗,一年可以产卵两到三次。
卵壳较可爱,厚达2-3毫米,直径一般为1.2-1.5厘米。
大鲵卵的生长和发育与温度紧密相关,一般需要6-8个月的时间才能孵化。
随着气候变暖,大鲵的繁殖期也越来越早。
人工繁殖技术由于人类对大鲵栖息环境的破坏、开发,导致大鲵的种群不断减少。
为了保护大鲵及其生态环境,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套大鲵人工繁殖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人工控制繁殖环境,再配合高科技的孵化设备,使得大鲵的繁殖比率有了显著提高。
该科技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收集大鲵及其卵、孵化卵、育成蝌蚪、放养蝌蚪及其生态调查。
在收集大鲵卵之后,将其放入装有恒温恒湿的箱子中孵化。
孵化完成后,将蝌蚪放入水中培育。
蝌蚪在进一步的育成后,可以在水中自由(或定向)放养,尽量减少人类干扰,让它们自由成长,繁殖。
总之,大鲵是我国一种珍稀而神奇的动物,它具有非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简介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大鲵又名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
大鲵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及经济价值。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两栖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溪河流水中。
笔者所在的大别山区至今尚有野生大鲵出现。
近年来,由于人为滥捕滥杀,大鲵自然资源日趋减少,已成为濒危物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开始驯化养殖大鲵,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大鲵的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大鲵呈扁圆形,分头、躯干、四肢和尾4个部分。
成鲵不具外鳃,用肺呼吸。
头部宽扁,口大略呈半圆形,眼极小,位于头部前上侧,无眼睑,眼球可伸缩,嘴端具有唇褶,外鼻孔位于嘴端,呈圆形。
体表裸露,头部背面、腹面的皮肤具有成对的疣粒。
前后肢各1对,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前肢具4趾,后肢具5趾,形状与蛙肢相似。
四肢是运动器官。
体色多呈灰褐色或浅褐色。
大鲵属变温动物,喜在中下层水域活动。
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
幼鲵喜群居,成鲵多单独分散活动,穴居时不集群。
昼伏夜出,常在夜间觅食,发现食物后突然出击,一口咬住,待食物死亡之后而囫囵吞下。
食性方面,大鲵为肉食性动物,其天然食物主要有鱼、蛙、软体动物及水生昆虫等。
室内养殖以投喂小杂鱼为主,如麦穗鱼、蝦虎鱼、鳑鮍鱼、鲫鱼及泥鳅、虾螺等鲜活生物饵料,也可以驯化后投配混合饲料。
1.3 环境要求2 大鲵的室内养殖技术2.1 养殖池建设 2.2 苗种放养 2.3 投喂 2.4 繁殖近2年根据大鲵独特的生态习性,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在室内模仿自然环境,砌人工巢穴,有天然流水之声及植草等措施。
仿生态自然繁殖已初步取得成果。
2.5 日常管理。
大鲵 隐鳃鲵科大鲵属动物
大鲵隐鳃鲵科大鲵属动物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
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
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
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ver 3.1——极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鲵驯养繁殖项目建议书
一、概述
项目名称: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鲵驯养繁殖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项目单位法人代表:方孝春
项目建设地点:竹山县
项目建设期限:3年,即2006-2008年
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项目建设的范围:保护区的实验区内柳林乡白河口村。
建设总投资:总投资68.8万元,需申请国家投资20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保护区管理局自筹23.8万元。
效益简介:养殖场从2006年购买种鲵开始,先期2年均没有收入,第3年出售,销售收入150万元,净收入近80万元。
二、基本情况
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8月,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区汉水流域,在竹山县的瓦桑河至百里河口的巨大断裂以南,属大巴山系,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87.32%,人口密度27.9人/km2。
地理坐标东经109°54′24″-110°10′32″,北纬31°30′38″-31°58′2″。
南北长50.7 km,东西宽25.5 km,总面积48,452 hm2。
由于地处北亚热带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形垂直高差大。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着丰富的生物物种,保存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境内自然生态环境在长江中游地区排名前列,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
已初步查明,保护区内分布陆生野生动物
81科286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有豹、林麝、金雕等3种,国家II保护动物有黑熊、大灵猫、鬣羚、大鲵等40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有赤狐等152种。
在《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前的20世纪八十年代,乱捕滥猎行为使保护区内多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大鲵也不例外,由于生境的改变、大鲵供求矛盾尖锐、乱捕滥猎严重且偷猎活动难以彻底杜绝,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资源临近枯竭。
因此,实施人工养殖,促进野生大鲵保护迫在眉睫。
三、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鲵资源状况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类保护水陆两栖野生动物,它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价值。
对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国家采取鼓励的政策,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2003年,由华中师范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和竹山县林业局联合对堵河源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发现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鲵不足100尾,河流种群密度降至0.5只/km以下,处于濒危状态,在市场需求极度旺盛的情况下,难以得到保护。
鉴于此,湖北堵河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聘请科学顾问和技术指导,拟成立1个大鲵人工养殖场,进行大鲵的人工养殖,满足市场需求,获取一定经济收益,增强保护区的自养能力,促进自然资源保护。
四、建立大鲵养殖场
㈠目的
将引种的优良大鲵通过人工繁殖,生产一些商品大鲵,获取一定经济效益,以增强保护区自养能力。
㈡养殖场址的选择
选择大鲵驯养场址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
2、环境幽静、最好选择在山高、林密、有泉水、溪流的区域。
3、饲料来源有保证。
4、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法律意识较强,确保大鲵的生活环境安定。
经过多方选择,选定了柳林乡白河口村(地处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修建养殖场,设计规模分步骤实施。
其中:
⑴生活区:以满足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饲养员的正常生活所需为宜,面积100m2。
⑵工作区:用于管理人员工作的办公室、技术人员的配料室、医务人员的医务室、饲料贮藏室及周边间隔区域,面积100 m2。
⑶养殖池:大鲵养殖池3个,长方形,面积各为200m2,池深1.5m 左右,池壁、池底用水泥抹面,尽量光滑,池底司铺垫10-20cm厚的沙卵石.在养殖池的长边用砖石、水泥板建人工洞穴。
应将洞穴建宽敞,使大鲵在洞内有回旋余地,易于人工检查大鲵摄食、生长情况为好。
一般洞穴规格为长2-4m,宽0.8-1.Om.高O.5m。
池边可栽阔叶类乔木遮荫,池水可保持0.3-O.5m。
引山泉自流自排。
㈢大鲵种苗的投放
由于大鲵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大鲵放养应以相近规格放同一池为好。
放养前,可用浓度为1%的紫药水作体表消毒10~20分种,然后放入养殖池中饲养。
大鲵放养密度以每公斤大鲵占地0.5~1.Om2为佳。
如水源好、饵料丰盛.苗种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
㈣科学投喂
大鲵饲料以鲜活小鱼虾、蟹为佳,通过观察,大鲵对泥鳅、青蛙尤为喜食,最简便的投喂方法是在养鲵池中投放鲤、鲫、罗非鱼等繁殖
力强的鱼类,并经常补充相当数量的蛙、泥鳅,使大鲵自然捕食。
㈤水质调节及疾病防治
大鲵对水质要求较为严格,因此,要经常保持池水清新,透明度高,要及时清除池中大鲵排泄物,设置自动进、排水系统,保持水质良好。
大鲵在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口腔溃烂病及皮肤溃烂病,主要是由喂食不健康的青蛙、泥鳅等饵料引起。
因此.投喂饵料主要保证饵料鲜活,并在投喂前用食盐水浸泡消毒。
鱼病发生后,可用氯霉素软膏涂抹患处,严重的注射庆大霉素可治愈。
㈥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解决繁殖难题
目前,在人工驯养的情况下,大鲵繁殖还是一个难题.通过观察,主要原因是(1)大鲵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
(2)雄性性腺发育成熟率低及精子活力差。
因此。
可模拟大鲵自然生态环境,选择植被好、无污染、常年流水不断,有一定数量深潭、石洞,有小鱼虾生存的山沟,建立大鲵生态繁殖场。
把一批雌雄比例适当的大鲵放人繁殖场,加强看护,投喂饲料,一定会取得较好效果。
五、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经济效益分析
㈠投资估算
整个项目投资总额68.8万元。
其中:
1、种源费:外地购买种鲵400尾,需24万元。
2、基本建设:需资金14.8万元。
其中:
⑴生活区建设(工作人员、饲养员住房、食堂):100×500元/m2=5万元;
⑵工作区建设:100×500元/m2=5万元;
⑶养殖池:1.8万元;
⑷附属工程:含水、电、通讯等,需资金共2万元;
⑸设施设备:包括医疗器械、药品、饲料加工机械等,需资金1万元;
3、工作人员工资:设置管理人员1人,技术人员1人,炊事员1人,饲养员1人,开支4万元/年;
4、饲料费用和办公费用开支:2006年需资金5万元,2007年需资金6万元/年,2008年需资金7万元/年。
在2006年需投入47.8万元,2007年10万元,2008年11万元。
㈡资金来源
根据保护区管理局刚刚起步的现状,结合我县的实际,项目建设投资68.8万元,需申请国家投资20万元,地方配套25万元,保护区管理局自筹23.8万元。
㈢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目计划3年时间完成,即从2006年开始实施,2008年底结束。
养殖场从2006年购买种鲵开始,先期2年均没有收入,第3年出售,平均每尾1.25公斤,售价3000元/公斤,销售总收入150万元,净收入80万元以上。
六、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正在和即将采取以下措施:
㈠组织领导
竹山县成立了由分管林业的县长助理、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方孝春同志任项目组组长,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但贵堂同志任副组长,保护区
管理局办公室的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
㈡加大宣传,落实责任
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建设该项目的重大意义,明确职责,层层签订责任书。
㈢技术服务组
由于该项目涉及业务范围广,技术性强。
因此,我们将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为技术服务组组长,县农业局畜牧兽医师为副组长,保护区管理局业务科的同志为成员的技术服务组。
㈣养殖场的技术保障
举办业务培训班,聘请懂业务的专家授课,系统地讲述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育种与繁殖、场地与设备、饲养与管理、饲料与营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当今世界最新市场行情与发展趋势等等。
在当地选择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6名村民同时参加业务培训,经培训合格后作为饲养站的饲养员。
㈤专家顾问组
我们将聘请华中农业大学研究野生动物和养殖大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该项目的专家顾问组,全面负责养殖场整个业务工作的指导、培训。
总之,驯养繁殖大鲵,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高效养殖产业,只有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掌握大鲵的生活繁殖习性.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才会取得理想的社会、经济效果,才能使大鲵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