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二年级地方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风光: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著名景点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著名人物、传统文化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介绍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
4. 家乡的环境保护: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
5. 家乡的文化传承: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产业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特色产业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家乡特色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课时:本课程共安排10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
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课时,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感受家乡的特色。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风光: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动植物资源等。
2. 家乡的人文历史: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家乡的特色产业:邀请当地特色产业的从业者来校讲座,让学生了解家乡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4. 家乡的环境保护: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境问题。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美食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地方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地方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如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地方历史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历史和传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讲述地方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源远流长。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方历史。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地方历史和传说的人物和事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年级下册地方课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地方课的基本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描述。
2. 第二课时:家乡的人文环境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等。
教学难点:家乡名人故事的理解和传承。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特色产品、经济发展状况等。
教学难点:家乡特色产品的推广和宣传。
4. 第四课时:家乡的教育事业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教育资源、学校设施、教育成果等。
教学难点:家乡教育成果的展示和宣传。
5. 第五课时:家乡的风景名胜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旅游景点、历史遗迹、文化底蕴等。
教学难点:家乡旅游景点的推广和宣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下册地方课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教育事业、风景名胜等。
3. 参考资料: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特色产品等。
4. 网络资源: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旅游攻略等。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学校、企业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不同地方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位置: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县区等。
2. 历史文化: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传统节日等。
3. 风土人情: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乡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和风土人情的介绍。
3. 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材料。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景色。
2. 讲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感是否有所提高。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3. 收集学生的情景模拟活动表现,评价他们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体验和表达。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
2. 第3-4周: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第5-6周:阐述家乡的风土人情。
4. 第7-8周:进行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活动。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美丽的自然景观》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如黄山、长江、桂林山水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第八章:《多彩的民俗风情》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3. 第十一章:《特色的美食文化》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展示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等,引导学生了解各地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
4. 第十五章:《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包括城市建筑、交通、经济等方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我》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从自己做起,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2. 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六、第五章《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地域的特色文化,如齐鲁文化、江南文化、西藏文化等,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方式。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和物1. 第一课时:认识家乡的人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民族,认识家乡的名人。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2. 第二课时:家乡的物产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认识家乡的特色美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物展示、品尝体验、小组讨论。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3. 第三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地图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认识家乡的生态环境。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地考察所需的相关工具。
3. 小组讨论的问题清单。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
2. 第二单元:2课时。
3. 第三单元:2课时。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五单元:家乡的社会生活5. 第五课时:家乡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认识家乡的民俗活动。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故事讲解、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节日特色。
2. 讲解家乡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3.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互相交流和学习。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手工艺品、品尝节日美食等。
6. 第六课时: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图片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学期(第一课时)有趣的风俗活动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舞龙、踩高跷、泼水节等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
.教学内容:舞龙踩高跷泼水节 .教学实录:1 舞龙(配乐)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舞龙吗?生:看过,电视上看过师: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
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
人甸们经常用舞龙来庆祝节日,甸增添节日的气氛。
那么,作甸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想自甸己玩玩,做个舞龙高手呢?甸生:想!师:太好了。
甸举起你身旁的威龙我们甸一起试试吧。
学生自主的以甸小组形式随教师一起舞龙。
甸你左我也左,你右我也右,甸你走我也走一个个模仿甸1 / 4的还真快。
师:刚才同学们甸舞的还真不错!可是都是跟甸老师做的。
你们能不能自己甸想出点新花样、新图形呀?甸生:能!师:真的吗?好,甸我们就比一比,看哪一组想甸出的花样最多而且最有精神甸。
组长马上组织队员讨论跑甸那些图形,怎么跑。
s 甸形,8形,N形,甸螺旋形,波浪形真是五甸花八门,俨然一副龙腾图。
甸我让表现较好的小组向大家甸展示自己的风采,并让其他甸小组作出评价。
嘿,表演的甸同学个个争先恐后,精神饱甸满,评价的同学也说的头头甸是道,掌声此起彼伏。
2 踩甸高跷师:刚才同学们的甸表现都不错。
你们知道这舞甸龙用的木棒叫什么吗?生:甸不就是木棍嘛,长脚甸,高跷师:对了,它甸叫高跷。
在我国踩高跷已经甸有悠久的历史了,在许多地甸方人们都以这种舞蹈形式庆甸祝节日。
今天,我们也来一甸起玩玩吧。
---------------------------------------------------------------最新资料推荐------------------------------------------------------ 很快,学生们每甸人一副高跷在操场上跃跃一甸试。
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教案【二年级地方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特点、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方意识和地理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己地方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习和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文化和传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的文化和传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找出自己所在的地方,并简单介绍一下该地方的位置。
2. 探究(1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PPT等教具,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在的地方的特点,包括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和人文特点(如民俗、风土人情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
3.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和总结。
4.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手工制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的了解和认识。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该地方相关的故事,或者教唱一首与该地方相关的歌曲,或者进行一些与该地方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
5.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教学资源优化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定期评估教学资源,及时更新和改进
THANK YOU
汇报人:XX
布置教室和准备教学环 境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 需求
课堂教学
导入:通过故事、游 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新课教学: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如讲 解、示范、小组讨 论等,确保学生理 解并掌握知识点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 练习,让学生在实际 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反馈:对学生 的学习情况进行总 结,及时给予反馈 和指导,帮助学生 查漏补缺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 互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安排:合理分配教学 时间,确保学生充分了解
和掌握教学内容
0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选择
直观教学:利 用实物、图片、 模型等直观教 具,帮助学生 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
情境教学:创 设与生活实际 相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探究
欲望
游戏教学:将 游戏融入教学 中,让学生在 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学习知识
学生巩固记忆。
教学资源利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增强感官体验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获取信息的能力 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05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
小学二年级地方课程 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二年级地方课程中的一课。
本册地方课程是围绕“我家”的主题展开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博物馆导游活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
(2)了解家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3)了解家乡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展品。
2. 需求与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
(2)了解家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准备博物馆展品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2)准备家乡博物馆的介绍及相关资料。
(3)准备学生的课堂活动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博物馆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博物馆的作用和功能。
2. 学习(15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如名称、位置、建筑特点等。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博物馆的设施和收藏品。
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展品。
b. 学生观看家乡博物馆的介绍视频,了解家乡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示。
3. 活动(30分钟)a.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担任导游,其他组员扮演游客的角色,导游向游客介绍家乡博物馆中的某个历史文化展品。
学生可以根据博物馆展品图片及相关资料,进行自由发挥和展示。
b.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的导游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博物馆展品,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评论。
4.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并提醒学生加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关注,并积极参观和了解家乡博物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居住的地方,了解地方特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观察、访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难点:家乡气候特点的讲解。
2. 第二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 第三课时:家乡的文化遗产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传统艺术、民俗等。
教学难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如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
教学难点: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点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景点、企业等。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2. 讲解与讨论: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了解和认识。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地理景观和风土人情。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习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名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四、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第四章:家乡的习俗,课时2课时。
2. 第七章:家乡的地理景观,课时3课时。
3. 第十章:家乡的名人,课时2课时。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戏曲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沿革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和尊重。
3. 第十一章:家乡的自然资源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特点和环境保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家乡的特色。
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地方课教案第一课在勤奋学习中体验快乐批注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认真仔细做,书写工整,勤奋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表扬有勤奋学习的学生,在班内掀起人人学习习惯花的热潮,进而形成一个快乐学习的良好的学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意识到勤奋学习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改正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教师:我们背上书包都成了小学生,上学了就要专心学习,养成好的勤奋学习习惯,让我们一起唱起《上学歌》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
二、讨论交流小朋友,你们说我身上的花儿漂亮吗(“漂亮!”)今天呀,我要看哪些小朋友能干,就把花瓣送给他,还要给他戴上一朵大红花。
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花瓣呢还是请老师跟我们说说吧!1.小组讨论交流2.指名回答3.教师小结: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做到下面几点(拿出一张白纸,边讲边在白纸上贴花瓣):上课专心听,不讲话,不搞小动作;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认真仔细做,书写工整,按时上交不拖拉,有错主动来订正。
养成了这些好习惯,就可以开出一朵鲜艳的大红花。
三、设疑教师:这么多的小花瓣,到底应该送给谁呢生:当然是送给学习习惯好,勤奋学习的小朋友,对不对(“对!”)只是批注到底哪些小朋友是勤奋的学习习惯的呢教师小结: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不搞小动作;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得小红花10朵以上的每人送一片花瓣,作业认真仔细做,书写工整,按时上交不拖拉,有错主动来订正。
得小红花15朵以上的送一片花瓣,四、游戏:下面请大家看一下自己手上有几片花瓣,请有花瓣最多的小朋友上台。
五、总结1、你们是怎样养成这么好的勤奋学习习惯的可以告诉大家吗?希望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养成这么好(勤奋)的学习习惯,让我们一定努力吧。
2、出示儿歌我们都是小学生,培养习惯最要紧;上课应当专心听,积极开动小脑筋;作业认真仔细做,按时完成交得勤;有了错误要订正,知识才能学得清;学习要有好习惯,我们要牢牢记在心,记在心。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时间: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地方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地用汉字书写相应的地方名称。
2. 学会简单的描述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并能够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地方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地方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汉字写法。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词汇进行地方的描述。
教学准备:1. PPT或课件。
2. 地方的图片、地图等教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几幅地方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图书馆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的概念,并与他们先前所看到的地方图片进行联系和对比。
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的概念图片,并进行解释:“地方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它可以是我们的学校、家、公园等。
”2. 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自己所在的地方,并引导他们思考:“你们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3. 引导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帮助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地方。
Step 3:地方的认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地方名称的图片,例如“学校”、“家”、“公园”等,并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和笔画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学生进行模仿书写,并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3. 让学生通过听读、认读和书写的活动,巩固对地方汉字的记忆。
Step 4:地方的描述(10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描述,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这个地方,例如:“我的学校有很多老师和同学。
我们在学校里上课、玩耍和学习。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鼓励他们使用正确的词汇和灵活的表达方式。
Step 5: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
2. 强调地方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的保护和美化活动。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不同的地方,并进行地方描述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拓宽视野,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家乡的美食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学会分享和品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第八章:家乡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2.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家乡的美食: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分享品尝经验。
3. 分析民间艺术:让学生展示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的美食和民间艺术。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美食和民间艺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态度和实际行动。
4. 学生对教案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六、教学内容1. 第五章:家乡的自然风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第九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本学期仍以学校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灵成长需求为目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施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一、教学目标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
3、根据班级实际,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个体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形成。
4、营造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6、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文字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阅读和写作的乐趣和愿望。
二、具体措施:1、“读故事学写作”。
因为故事中的一些优美句子和段落,这些句子又恰好是诗句的最好的解释。
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理解古诗,达到熟读成诵。
2、“重朗读增积累”。
老师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节奏和重音。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3、“做比较深感悟”。
通过比较朗读,让学生从中产生移情体验,进行知识牵引,拓展视野,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4、后期力求让学生“在吟诵中学会唱”。
老师利用“半吟半唱”伴随手语的方法来进行尝试教学,帮助学生领略文章的美,陶冶情操。
5、在黑板一角上,开辟“欣赏角”,由值日生上课之前带领同学朗读,要求学生背优美词句,并且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让阅读声充满校园。
6、通过丰富多采的朗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背、赏中培养读书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口语交际部分:1.有趣的游戏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3.养成“大胆”,“大方”,“大声”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教学设计: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
二年级地方课《人杰地灵诵江西》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都来自本村的各小组,由于受年龄与地区等因素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视野不宽,见识有限,知识贫乏。
对本地本省的乡土人情、历史传统、名胜古迹、丰富物产之至甚少;学习、生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未经养成;纪律、安全防范意识尚未形成;特别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因此,搞好地方课程教育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计22课,主要牵涉良好习惯的培养,学会与人合作,安全防水科学知识,地方文化底蕴和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教材设计图文并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遵从学生自学科学知识由浅入深的规律,协助学生介绍家乡的历史,培养较好的生活习惯,掌控维护自我的科学知识,践行崇高的理想。
真正为学生蜕变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和集体观念。
2、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4、通过对江西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民间艺术的学习了解,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5、通过对江西古今名人的自学介绍,教育学生搞一个有价值的人。
6、介绍家乡的多样物产和珍视的动植物,教育学生维护动植物,保护生态。
四、主要措施1、发生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地方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真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不断丰富知识体系。
3、注重师生的充分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
4、积极开展各种存有意义的活动,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5、强化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真正彰显科学知识的无穷价值。
五、教学进度精心安排周次123456789101112教学内容《生活垃圾分类》《废旧废电池》《为家乡“美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建筑》《江西的民间艺术---------灯彩》《江南名楼----------滕王阁》《都市里的候鸟乐园》《桃红岭上言鹿鸣》《田园诗人陶渊明》《物理学家吴有训》《动植物植物》《珍稀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二年级地方课教案二年级《人杰地灵诵江西》教案第1课我和同桌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的交往是双向的。
2.了解好同桌的标准,学习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教学准备:招聘书、彩色卡纸、磁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暖身活动:你拍拍,我拍拍活动程序:以同桌为一组,按教师示范的8拍节奏拍打同桌,从肩膀,到背部。
然后,互相交换,再以相同的节拍拍打对方。
(教师请志愿者协助示范)交流游戏感受:在游戏中,你是如何拍打同桌的,同桌是怎样拍打你的?教师引导:在与同桌的交往中,往往是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宽松、愉快、安全的心理环境,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
二、活动:“同桌招聘会”1.情境引入林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她的同桌个子虽小,却是吵架。
两个人吵架的时候,班上同学常常批评林兰欺负弱小,林兰就更讨厌同桌了,她要求老师把同桌换掉。
可老师说:“他的缺点会改正的,要相信他。
”林兰为此感到很苦恼。
2.你和同桌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学生自由发言,.述说自己与同桌之间的交往情况。
3.续前情境:有一次林兰在日记里写了一则“招聘同桌”的广告,她罗列了许多好同桌的标准,我们今天也来模拟一次“同桌招聘会”,好吗?按自己理想中同桌的标准写一份招聘书。
4.交流、应聘、竞聘。
5.小组讨论招聘条件的共同点,评出大家心目中理想同桌的主要特点。
引导:同桌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伙伴,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的同桌是一个懂得尊重、谦让、帮助、欣赏的人。
而你的希望也正是同桌对你的期待,我们对好同桌的要求,其实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新颖的方式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充分利用团体动力,使学生在参与和分享中获取新的想法和感受,领悟到与同桌的交往是相互的,要学会与同桌友好相处。
对好同桌的要求,就是我们与同桌友好相处的方法。
三、我与同桌:“自导自演”如果遇到下面的情境,你和你的同桌会怎么做呢?1.手工课上,同桌忘带剪刀了……2.同桌考试得了100分……3.做作业时,同桌把手臂一直伸到了……4.上课时,同桌提醒我认真听讲……同桌间友好相处的秘决:相互尊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了解……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通过角色体验,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在真情演绎中,实践与同桌友好交往的技巧。
四、体验收获1.分享本次辅导的收获。
2.再做开始时的游戏,体验与同桌友好相处的快乐。
第2课快乐班集体一、教学目标:心理素质是培养其他素质的基础,是学生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根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集体中,每天都要与不同的人进行交往,让学生学习用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过程:1.进行心理测试。
(用手势表达心中的情感:高兴、生气、发火)a.同学主动把铅笔借给你。
b.小红的铅笔掉在地上,你帮她捡起来,她却说是你弄掉的。
c.在活动课上,五年级的大哥哥抢走了你的垒球。
2. 小结:集体中不可能只有快乐的事,也会有令人伤心的事。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3. 师:每个人都会碰到令人伤心的事,如果这时我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话,你一拳,我一拳,就会让更多人伤心啦!4. 介绍“五指图”,渗透处理情绪困扰的方法。
5. 再次采访小品中的当事人:你再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三.总结1、设计以“渴求满足的心理需要原则”为出发点。
孩子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孩子与人交往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扰情绪的烦心事,这时,孩子又会产生解决困扰的需要。
本活动设计就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的,在游戏中让学生明白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我们应勇敢面对,开动脑子想出良好的处理方法。
2、设计以“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为贯穿线。
怎样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可以分三步:倾诉——解释——教育。
然后,学生能够真心倾诉前提就是他必须有心理安全感。
因此在设计时无论从教育环境的布置,活动形式的选择,还是师生关系的处理上,都遵循了“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
第3课学会打求助电话教学目标知识1.懂得并初步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礼貌。
2.了解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
方法与能力1.能分辨文明打电话与不文明打电话的现象。
2.知道拨打生活中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的方法和规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文明打电话能使双方交流得更愉快;同时能够明白不随便拨打紧急求助电话也是一种文明打电话的表现。
教学准备:媒体(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配音)不同颜色的小手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师: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有时侯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你们在打电话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呢?2. 出示课题:文明打电话二.解读课文,懂得和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礼貌媒体演示:明明是怎么接电话的呢?(语言亲切、有礼貌)听了明明的话后有什么感受?明明有事要和别人打电话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小结:文明打电话的含义不仅仅停留在接听或者拨打电话时的语言亲切、有礼貌上,还表现在多为别人着想上。
三.装扮礼仪树1.媒体出示书上的礼仪树,打开书,看看书上的要求,看清楚了吗?谁来说说是什么要求?2.请根据老师的要求举起你的小手,并一起说出你该说的话。
四.了解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使用方法和规矩1.情景设计(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有陌生人来电、发现火灾了、有人心脏病发作、发生车祸了、想了解天气情况)2.小结:注意文明礼貌的同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可拨打紧急求助电话,但平时不可以随便拨打。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打求助电话求助。
第4课与家人走散不要慌教学目标:让孩子提高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手偶一支教学过程:1、利用手偶为学生讲述“在公共场所与大人走散”的故事。
2、让学生帮助小主人公想办法找到爸爸妈妈。
3、为学生讲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1)不要慌张,也不要哭泣,站在原地等一会儿,也许爸爸妈妈会来这里找你呢!(2)如果等不到爸爸妈妈,可就近求助商场的工作人员或保安,告诉他们你和家人走散了,请他们帮忙用广播寻找。
(3)不要漫无目的的在商场内乱跑,更不要随便找一个人就告诉他,你的爸爸妈妈不见了。
(4)不要离开商场,更不要跟陌生人走,因为他可能是骗子。
(5)要乖乖地听商场工作人员的话,站在他们身边,一起耐心地等待爸爸妈妈来找你。
总结:与家人走散了不要慌,走散了就在原地等,用我们学到了方法找家人。
第5课防止烫伤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
2、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教具(课前准备):教师:放大的课文插图,收集的有关烧伤和烫伤的资料。
学生:回忆自己或周围人烧伤或烫伤的事例。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激情导入我们在自然课里学过,开水的温度是多少?火的温度要比开水的温度高好几倍,和它们接触肯定有危险。
那我们能不能不和它们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二、学习新课1、讲故事(介绍有关被烧伤或烫伤的材料)。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小结:我们虽然没有像材料里讲的那样被严重地烧伤或烫伤,但如果不注意,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
请大家谈谈,你有没有被烧伤或烫伤的经历?发生这种事后,给你带来什么痛苦和不便?3、烧伤也好,烫伤也好,不论严重不严重,都会造成损失和不便,所以要积极预防。
课文从四个方面给我们找了原因,请大家读读,同座位的可以议议。
4、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5、师小结:找到了原因,请大家回去碰到实际情况时,注意尽可能地避免。
在家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好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注意力所能及。
不能太勉强。
尤其是倒开水或热水时,最好是放在水池里慢慢地倒,避免溅到身上。
当揭锅盖时,应该注意朝着手臂相反的方向,同时脸和身体要尽量离锅远一些。
端烫的稀饭或汤时,一定要用厚布隔着。
凡是在或上烧的东西,都不要轻易去摸,否则很不安全。
6、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大家再说说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7、预防烧伤和烫伤第6课学习游泳应注意教案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案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
二、新授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
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教师详细讲解急救步骤: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
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
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
第二步:控水。
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
第三步: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
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第四步:注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