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分析 .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2011-2012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我校于5月10日下午进行了历史科目的期中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为历史七年级下册1~11课。

本套试卷比较简单,难度不大,90﹪以上是基础题,都是课本上讲过的内容;需要学生动脑筋思考、自由发挥的题不多,且相对较简单,学生一般都能答出。

二、得分情况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共二十五个小题,每小题两分,共50分;本大题得满分的没有,大部分学生得分都在30~40分范围内,因为一部分容易混淆的选择题学生往往会选错。

第二卷,非选择题,第一大题填空题,共10分;此题考察的是书上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对确切时间,朝代,人物等记忆不清,所以得满分的人较少。

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套试卷的主观题都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同时紧扣课本知识点,没有偏题、难题,学生答题过程中感觉难度并不大。

本次试卷中,选择题24、25,问答题28题,考察内容为12课内容,为超纲题。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可以看出,考察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考试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去拓展课外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三、教学建议该试卷从题型、题量、到内容结构都与新课程改革要求基本相符,试题注重考查全省全面发展的能力,具有时代性,知识覆盖面广,题材新颖。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中考考纲,关注近年来中考题型脉络走向,依托教材,夯实基础,注重以后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灵活性。

注重主干知识网络结构的重复构建。

在日常学习中应将此定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归纳一些专题,并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再者,适当加强平时的训练,提升做题能力,加强答题方法、答题技巧的指导。

逐步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22题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时间、朝代顺序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图片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第23题中的材料三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宋代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有何显著变化,在作答时需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最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而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如第21题提供了两段选自《贞观政要》的文言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明唐太宗为安定社会、保障民生上采取的主要措施,由于两段文言材料学生比较陌生且难于理解,导致本题得分最低。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今后教学打算:1、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2、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3、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

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doc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

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25个、连线题和简答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1)标高节制。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出现了小部分偏题,课本内容没有涉及,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2)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三个班相对而言较为平衡,57和54班成绩略微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烂熟。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虽不能正确写出答案,但基本意思是对的。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结壮。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齐桓公”写成“齐恒公”,把“魏”写成“卫”。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3)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并不善于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选择题的得分率略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能力上还欠缺。

四、总结此次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和我预期的完全不一样。

想想,又在预料之中,七年级第一次接触历史,也是我第一次教历史,难免学生不适应我的教法,还有我平时对学生不严格,有些放纵他们。

这次成绩不好,也是一件好事,让我以后不管有多累,都拿这次成绩鞭策自己,尽心尽力,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学好历史。

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不急不躁,结结实实的按照自己的思路,稳但不拖,在复习中不断地结合学生反思自己,及时的改变,科学的教与学的方法。

在联系中,有选择的去练,教会学生在结壮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做题技巧与方法的引导,人人会做题,能讲题,认着的做题习惯等。

每一次考试,例外的结果,不一样的反思,对于经验不足的自己都是一次不一样的理解,并有例外的认识和提高,我想这也是一种积累。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本学期中期考试在学校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已经圆满结束。

七年级1—4班的历史,应参考人数126人,实际参考人数125人,1人因病未参考。

总分7563,平均分60.50,及格人数66人,及格率52.80%,优秀30人,优秀率24%。

从整体看,相比较上次学情教情调研结果,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优秀率都有所提升,说明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在学习历史上的确用了心,下了功夫。

但就考试题目难易程度而言,历史试卷题目简单,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但考试结果与预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班与班之间差距太大。

一班及格率偏低,仅仅及格14人;一班二班三班平均分与四班差距过大,相差最多的达到了7分。

2.低分段学生太多,集中在每个班个别学生身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一)教师方面(1)对学生前途理想教育不够,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持无所谓态度;(2)课堂讲的太多,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出来;(3)复习的时候注重了知识点的反复讲解,只注重了部分学生的训练,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考查,使得复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学生方面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工整、答题不规范,错别字多。

具体体现在:(1)每个班学困生书写普遍潦草,有些甚至看不清楚;(2)大多数学生答题缺乏逻辑思维,不能做到分层,分点;(3)对重点字词掌握欠佳,例如许多学生将“曲辕犁,筒车,玄奘,鉴真东渡,松赞干布,澎湖巡检司,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都写错了。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许多学生将台湾,西藏,西域的管理弄反了。

3.读图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材料分析题28题,对材料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不能根据时间判断朝代,历史人物,根据朝代判断民族。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27题第(4)小题,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很多学生未能透过想象看本质,不能将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记起来。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其中测试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分析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二、学情分析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

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2.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

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

审题能力较差。

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

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在本次初一历史期中考试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教学问题。

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和对学生成绩的观察,我意识到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首先,对于选择题部分,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对基础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问题。

例如,对于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顺序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部分学生记忆混淆或遗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

其次,对于主观题部分,我们发现学生在解答时缺乏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例如,在回答有关唐朝文化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列举了唐朝的几位文化名人,而未能深入阐述唐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联系现实生活的能力培养。

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2、引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

3、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辨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通过这次反思,我深刻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我也会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持续努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人教版

七年级(下)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分析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本历史科目和思想政治科目合场考试,时间60分钟,历史科满分70分。

卷面分为五大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二、历史回顾:4小题19分,共8分。

三、历史诊所:8分。

材料阅读18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2、试卷特点:(1)难度性。

本次试题有一定深度,可以说比任何一次考试都难,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次考试中都考得不好。

涉及面较广、较转折,这需要有一定语文功底、概括能力较强、平日里较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应付。

(2)普遍性。

本次试题(尤其是选择题)针对接触历史科目有一学期的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半是比较简单普遍的。

这些试题普遍都集中在课本或练习资料上,基本题较简单,只要平时上课注意听讲、平时认真做练习的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

(3)全面性。

本次内容涉及面较广,从第一课到第十二课,重点难点基本上都集中于本试卷。

这不仅检查学生掌握复习知识点与否,同时也考核教师的课堂传授、课后复习是否全面到位。

(4)主观性。

不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也成为本试卷的一大亮点。

其中有几道题目要求融入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

这使学生在限有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文采,畅谈自己的观点,同中求异。

这样不仅照顾了普通生,同时也提升了优等生。

二、试题分析、学生答题中较难掌握的问题:(1)、选择题:本题中,第三题学生错的比较多:南宋诗人杨万里在诗中写道“船里洪泽岸头沙……中流以北即天涯”!诗中的“中流以北”的天涯指(B 金)或许这个内容讲授的时侯我没有重点提示,所以很多学生都不太在意这个问题,所以多数都是在猜测中选择。

第七题迷惑了一部分学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中的“一代天骄”是闻名世界的英雄,下列属于他的成绩的有(C)时期的统治。

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平时不大注意听讲的学生)一看到下列四个答案都属于元朝,就毫不犹豫选则了D。

第九题,很多学生都对此产生疑惑“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C南宋)”。

七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历史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政治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一、试卷情况分析1、试卷的基本情况: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采用“开卷试题,开卷作答”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题型包括单选题和非选题,符合中考要求。

2、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

命题依据七年级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简明。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也较清楚、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3、试题的难度和效度。

难度:易度2:8,考试的有效性较好,试题区分度高,即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

二、关于答题情况通过对初一考生进行试卷分析统计数据如下(人数80人):及格人数:56人及格率%:73%最高分:88 最低分:34注:“及格率”指60分(含60分)以上的考生数占总考生数的比例。

1.选择题。

选择题情况较好,几乎都能达到优秀;失分严重的是第4题,失分率达40-50%左右,第8题失分率达30%左右。

2. 非选择题。

分析不够全面,不够仔细,出现答非所问或跑题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答题时不够认真、细心,对基础知识不扎实。

3、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考试中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往往词不达意,语言过于随便,语病较多。

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初一年历史学科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

初一年历史学科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1

初一年历史学科第二次月考质量分析南京四中杨荫菊12月10日,我们进行了全年段的第二次月考,成绩当天便已揭晓。

考试情况分析于周日晚上做出!优秀生有33个!具体的请看下文!应该说,一次的月考成绩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但通过考试检验,我们往往更能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引起重视和反思!结束便是开始!我们重新起航,向目的地靠近!一、题型二、成绩分析•注:优生取80分三、试题分析本试卷试题难度适中,比较有区分度,能很好的考查学生期中考后的认真程度,而求这次成绩提高了一些档次,个别班级进步比较大!1、选择题1、2、3、6、7、9、10、15、16、17、18、20共12道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4、11、14、19、这些题目则更加灵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属于比较有难度的题目,其他属于中间题。

2、辨析题:这一单元有很多成语和人物,这次大胆地考了一下,说明学生还是很喜欢典型的历史人物。

判断题全部是基础知识,是对记忆内容的准确检验,上80分的同学,判断题全部正确,说明历史并不难,只要有心去学,没有学不会的!但是记忆能力,是需要反复检验的,心理学上的的记忆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习过的知识,在一阶段内是显倒“U”型,低谷就是遗忘最多的时候,要经过多种形式的复习来巩固知识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考得还是老本行——基础知识。

3、识图题:三、看图材料题23、12分(1)该图的名称是《三国鼎立的形势图》(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或鼎立等);(只要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1分)(2)三国:吴、蜀、魏;(3分)建立者:孙权刘备曹丕都城分别在建业成都洛阳(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2分)普遍得分比较高,得12分、10分的大有人在,但也出现了审题不全面的情况,ABC对应的国家有出现判断错误,即使写对,也不得分。

4、材料解析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历史信息,24、17分(1)北魏孝文帝。

(1分)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汉化政策。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分析一、试题失分特点这次期中考试试题统一命题,满分100分。

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

分析整张试卷,失分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基本上以基础知识点为考察内容,3和19题有难度,但是通过题目分析阅读以及基础知识的分析是可以做正确,另外个别题如5、7、16等题目会在问问题的同时转一个小弯,从反面问“不是”“不能”的一个选项,学生容易看错或者看漏。

在选择题方面,有拿到满分的同学但是数量不多,大多数失分是在基础题,主要存在的是审题不仔细、看题不全就做出选择、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等问题。

2,非选择填空题填空题里面有很多内容都反复强调过,属于基础知识不该失分的部分,并且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多次听写过,存在的问题无非是两个:1基础知识没有背熟,答题不会答;2背过了但是写上的都是错别字。

3,非选择材料题材料题共三个大题,主要失分比较多的在第28、29两个题。

28题考察商鞅变法的内容,平时也进行过抄写和默写,但是仍然存在背不过、答不上的问题;29题春秋争霸、李冰修建都江堰、孔子韩非的思想主张、秦统一全国的内容贡献,知识点多但是串联到一个题目里面,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弱,导致知识点记得不牢的基础上更答不出题。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总人数;261人,1人缺考90分以上:4人 80分以上;22人 60分以上:87人(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统计):从表格中看出不及格人数相对较多,且优秀人数较少,反映出我们平时的教学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

抽查部分学生试卷发现不少学生书写不够工整,书写潦草,个别学生乱涂乱划,错别字非常多,试卷卷面十分混乱;问题答语不规范,专业术语模糊不清。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主要在教学前、中、后期存在相关问题教学前期:备课存在不足不充分的情况,在拿到新的课程内容时对知识点的把握度还不够,导致不能给学生讲全面,从而出现学生知识点存在小的漏洞的情况,比如非选择题填空里的第五题,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第二学期)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第二学期)

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第二学期)一、参考人数:参加此次月考的两个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绩统计:两个班的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61.76%,优秀率25.49% 。

最高分98,最低分24 分。

总体来说,此次考试成绩比第一次月考有所进步。

三、试卷分析: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5题,分值为5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

根据本校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地涉及了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

设问跨度较小,涉及知识点较少,主要以七年级历史下册1-14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

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

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

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归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

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能力欠缺问答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

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大部分初一年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教学反思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5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试题结构及特点: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

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

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

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

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

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

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

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

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

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

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

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初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分析

初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分析

初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分析陈洪蕾这次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40个选择题,3个材料题。

考查内容:第三单元的知识点15课————22课内容。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读图题,,材料题,列举题,探究题,题型多样,既有考查识记的,也有考查能力的。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最高分达98分。

从成绩看,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

说明学生对于本月的知识落实情况较好。

这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是:1、学生审题不清,对于会的题,由于自己审题的问题而做错。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

如:32题,达赖喇嘛,雅克萨,伊犁将军等出现书写错误。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差。

如:读图题,不会从图中寻找有用信息,盲目答题;探究题,不懂问题的意思,答非所问。

扩张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1 时间紧迫,学生没有复习时间。

2、由于课程赶得比较紧,知识点比较的多。

3、老师上课语速过快,对学生要求过高,基础知识落实很好,但扩展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4、答题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下一步具体工作措施:1、注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师调整工作策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

3、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归纳,帮助学生快速、牢固地记住知识点。

4、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

5、狠抓部分学困生,对他们多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及格率和优分率,争取消灭低分率。

6、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平时要加强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力争自己的教学能力能有质的提高。

七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分析 .doc

七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分析 .doc

七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分析(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一、试卷分析1、试卷结构:本次历史科目和思想政治科目合场考试,时间180分钟,历史科满分100分。

卷面分为五大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组合列举题: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三、辨析改错: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四、材料分析题:6小题,共26分。

五、活动与探究:4小题,共14分。

2、试卷特点:(1) 综合性。

第二次月考的题目相对第一次考试来说,更有难度。

因为本次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式的提问,导致很多学生在拿到试卷后不能够很轻易的就题下定论,需进行对比,深度思考。

(2)普遍性。

本次试题针对刚刚接触历史科目的初一学生来说,试题较难,除平时上课注意听讲外,还要注重前后对比,综合归纳,识记与一定量的背诵相结合,才能考好。

(3)全面性。

内容涉及面较广,从第一课到第十三课,重点难点基本上都集中于本试卷。

这不仅检查学生掌握复习知识点与否,同时也考核教师的课堂传授是否全面。

(4)主观性。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也成为本试卷的一大亮点。

其中有几道题目要求融入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

这使学生在限有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文采,畅谈自己的观点,同中求异。

这样不仅照顾了普通生,同时也给优等生以展示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1)、选择题:失分不多。

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2)、材料分析题:第24题,这道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和课外复习练习的情况,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解答都绰绰有余。

但仍然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深远影响怎么答。

商鞅变法的成功给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有什么启示一题答案不够具体,失分较多。

这跟教师本身也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后,要让学生探究理解并做好记录。

也有很多学生因为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看题不仔细,造成失分,这是马虎所带来的后果。

三、反思月考,提出今后的教学措施:1、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动力。

七年级下册期中历史试卷评析

七年级下册期中历史试卷评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考试:我所教的四个班,最高分是92分,及格率52.32 优秀率是15.45 ,k值36.53二、试题特点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1、选择题完成较好,均分在40分左右,高的能达到48分。

非选择题填空题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

最高分45分2、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7和28题。

尤其是28题。

3、失分原因分析:(1)概念把握不准确。

题目问的是根本原因,学生没有把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开。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

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一个题的答案几乎都在材料中找到答案,但很多学生还是把这个题给失分了。

四、教学建议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试卷分析一直以来被用来检验七年级历史教学成果,记录每位学生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规划,使教学和指导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一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

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分析2019-2020第一学期
苏子沟镇中学胡娜
一、试卷整体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试题分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两种题型,选择题25道,一共50分,材料分析题3道,一共5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试题设计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

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编排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符合学生作答心理,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二、学生答题情况
选择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材料分析题考查重点知识点,学生听不懂,课后复习不到位,历史成了所有科目中最难的一科目。

三、存在的问题
学生平时上课背题时间有限,课后或者回家,看书背题的几乎没有,历史枯燥无味,兴趣不浓,掌握知识点不牢固。

四、今后改进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只会死背知识
点,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

心里有话不会说,下一阶段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在材料中捕捉有效的信息。

(四)注重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五)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错别字特别多,上课要强调易错字。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3篇(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一、参考人数:参预此次月考的两个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果统计:两个班的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61.76%,优秀率25.49%。

最高分98,最低分24分。

总体来说,此次考试成果比第一次月考有所进步。

三、试卷分析: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5题,分值为5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简洁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

依据本校初一班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同学把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留意对同学基本力气的考查,特别是同学的识记理解力气,适当考查同学从材料中猎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力气。

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同学学问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同学对课本的生疏程度和归纳概括力气,适当地涉及了对同学分析归纳力气的考查。

设问跨度较小,涉及学问点较少,主要以七班级历史下册1-14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1)基本概念记忆不精确。

同学基本历史概念把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许多个概念、学问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

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

对分析力气的考查最终也归于基本概念,照旧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

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学问、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同学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力气欠缺问答题是同学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

历史学习要求同学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索问题,分析历史大事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进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大部分初一班级同学缺乏历史思维力气,且从材料中猎取信息,概括归纳力气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任凭答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科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分析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本次历史科目和思想政治科目合场考试,时间180分钟,历史科满分100分。

卷面分为五大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组合列举题: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三、辨析改错: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四、材料分析题:6小题,共26分。

五、活动与探究:4小题,共14分。

2、试卷特点:
(1) 综合性。

第二次月考的题目相对第一次考试来说,更有难度。

因为本次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式的提问,导致很多学生在拿到试卷后不能够很轻易的就题下定论,需进行对比,深度思考。

(2)普遍性。

本次试题针对刚刚接触历史科目的初一学生来说,试题较难,除平时上课注意听讲外,还要注重前后对比,综合归纳,识记与一定量的背诵相结合,才能考好。

(3)全面性。

内容涉及面较广,从第一课到第十三课,重点难点基本上都集中于本试卷。

这不仅检查学生掌握复习知识点与否,同时也考核教师的课堂传授是否全面。

(4)主观性。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也成为本试卷的一大亮点。

其中有几道题目要求融入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

这使学生在限有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文采,畅谈自己的观点,同中求异。

这样不仅照顾了普通生,同时也给优等生以展示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1)、选择题:失分不多。

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2)、材料分析题:第24题,这道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和课外复习练习的情况,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解答都绰绰有余。

但仍然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深远影响怎么答。

商鞅变法的成功给我们今天深化改革有什么启示一题答案不够具体,失分较多。

这跟教师本身也有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后,要让学生探究理解并做好记录。

也有很多学生因为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看题不仔细,造成失分,这是马虎所带来的后果。

三、反思月考,提出今后的教学措施:
1、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动力。

历史课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历史课教案设计时,要特别重视在选择的题材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这一关键问题。

2、在历史课教学时,尤其要注重自主性。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课堂上要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自主选择与主动投入,着意于自我显示聪明才智、焕发创造的光彩。

3、引导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入日常生活,充分利用课堂知识,结合现实生活,通过探索,实践,使课本运
用于实际,二者相互结合。

4、课堂上要面对全体学生,根据多数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程度去展开教学,切勿一味地极端化,造成所谓的课堂“贫富悬殊”现象。

再者,教师要不吝啬于赞美学生。

不仅对于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赞美表扬,更要注重成绩较差的、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更或者缺乏自信的学生等等,都要普遍性的抓住时机给予适度的表扬,这样更能快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达到我们所想要的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