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一仆三主话文化--中国大陆三种文化及关系
研析小品投其所好、扶不扶谈作品创作
现在人们都面临着一个问题,这个问 题就是:如果你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 扶还是不扶?不少数人会很坦率的回答 我不扶,为什么呢?害怕被讹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以前出现的那几 个糊涂案(天津许云鹤案)给大家这种警示:“你 没有撞老人的话,你干吗去扶老人呢?”法官的这 样一句话,实在是把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推到了一 个可怕的边缘。所现在发生多起老人摔倒没人敢帮 扶的尴尬事件。 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中国民族到了该大力弘扬 道德和良知的时候,就是让人们都敢去扶一个摔倒 的老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白居易所倡导的。 “为时”,强调了创作与社会的关系, “为事”,突出于创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为时”、“为事”,都强调了文学对社 会生活的积极作用。白居易以现实主义为出 发点指出了文学创作的依据、目的和功用。
古往今来,不少优秀作者都倾心于 “为时而著”,例杜甫、鲁迅、魏巍、 徐迟等。 我们教材中鲁迅三篇小说《狂人日 记》、《阿Q正传》、《伤逝》也是 “为时而著”。
面对蔡明、冯巩、郭冬临等老牌笑星的压力,开 心麻花团队的年轻演员们何以能后来居上,以致所 演小品《扶不扶》反超被寄予厚望的《扰民了你》, 一举成为2014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
原因何在?我们共同来进行分析、研讨,并从中 得到启示。
一、巧妙地把热点变为笑点,引 发人们反思、共鸣。
《扶不扶》贵在传承和发扬了唐朝以来“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之道。 贵在深刻当今社会热点问题 ,巧妙地把热点变为 笑点,在笑声和幽默中表达思想、观点、情感。 贵在“但写真情并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 ----明.都穆
文化创新的途径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 A、“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B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民族虚无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历史虚无主义”
3、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
“守旧主义”
4、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封闭主义”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作中,创 作组 为了寻找到好的方案,他们到中国各地采风, 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一本本资料, 设计了一个个草图,形成了最后的定稿。在表现手 法上,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充足的创作营养, 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的许多色彩、技法,包括龙 门石窟等佛教雕刻造型的线条等得到了借用。在内 容选择上,也是如此,把具有丰富内涵的熊猫、藏 羚羊、京燕、鱼等,和奥运会圣火,交相辉映,博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形成有机统 一体。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动力和源泉。材料中创作组到中国各地采风 体现了这一点 2、进行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材料中创作组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 元素,借用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佛教雕刻造型的线条等创作出福娃形象体现了这 一点 3、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材料中创作组借鉴了奥林匹克五环、生 活色彩与形象体现了这一点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 文化的过程。 2、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1)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PPT教学课件10 人教课标版
A
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统一的 D、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
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
D
A、文化创作者的头脑 B、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化创新
本课的三个重点问题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它与 文化创新的关系怎样?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3、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相声《两饭馆》
结合材料思考:
1.《两饭馆》的创什么关 系?
群众 社会实践
基础、 决定
文化
反映、 反作用
文化发展 的实质--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自觉投入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2、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 认识、关注、虚心、创造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作 用、意义)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文化 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4.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3优质课件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合作 差异—矛盾—竞争?
中国杂技 融与合西方芭蕾舞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保持民族特色
永葆文化生命力,提升文 化竞争力
借用西方芭雷舞把中 国杂技推向世界
议一议
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 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全部 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 堂的“下九流”, 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 把它照搬过来。
陈可辛导演成功制作这部《中国合 伙人》是源于陈可辛导演的突发灵 感还是源于生活?
立足于自身的社会实践
还能举一举有关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的事例吗?
有人说,春晚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小品,基本可 以说暗淡失色,赵的小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欢 迎,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幽默的表演。另一方面 是因为赵的小品富有创意,而这种创意常常来源 于平民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让人乐在其中, 让人发现和感觉到其实生活都可以成为喜剧。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课时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中国合伙人》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根据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等真人真事改编的 励志故事。故事讲述了由黄晓明、邓超、佟 大为主演的教育机构“新梦想” 三位创始 人艰辛的创业传奇。票房已破6.3亿,且一 直维持高排片、高上座、好口碑的汹涌势头。
匹克精神组合成有机的统一体。
理论生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 途径,创新要立足实践。如:创作组到各地采风。
进行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创作组 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借鉴中国的传统绘 画的色彩、技法等。
理论生成
进行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了 奥林匹克五环、圣火的色彩与形象。
从_老友记_看中美情景喜剧的文化差异与认同
第20卷 第5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20 No.5 2006年10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 2006从《老友记》看中美情景喜剧的文化差异与认同王琼(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要:本文试图从风靡全球十年的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切入,对比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以及中国情景喜剧中特殊的“家”的概念,引发出《老友记》中不同于传统情景喜剧的“社区化精神”和其中蕴涵的独特美式文化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以此透视中国社会对此剧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老友记;情景喜剧;文化差异;认同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06)05-0027-03美国情景喜剧(American Situation Comedy)《老友记》(Friends,又译《六人行》)在美国本土的播放已达10季(ten seasons)。
剧中6位美国“普通”青年的“感情起伏、事业波折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加上那些轻松而诙谐的人物对白,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美式”幽默,令人拍案叫绝,也因此深深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
红极10年的《老友记》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透过它初涉世事的年轻人看到了自己稚嫩的身影,那些已过而立之年的刚刚组建家庭的中产阶级上班族,也忆起了他们刚刚逝去的幸福的单身时光。
《老友记》作为一个不同于传统中国情景喜剧的艺术题材,被搬上了中国的银幕,这对于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以及对于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观、生活观,会带来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中西情景喜剧与传统的“家”概念:摹仿与创新从1992年起红极一时的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就深受中国观众的欢迎,它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型的”(美国化的)家庭关系和教育观念。
例如家庭教育的民主、平等、没有打骂,父母能够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仅限于物质上,还有更重要的交流与沟通。
从模因论看小品《今天的幸福2》的幽默
从模因论看小品《今天的幸福2》的幽默作者:张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8期摘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
言语幽默是听话人对语言进行语用推理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法,其特性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或表现)使人领悟,而不是用直叙表达的。
然而,本文以模因论来指导通过2013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来研究幽默。
关键词:模因论;模因;幽默[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1一、引言幽默的逗笑,其来源只能在于人与人之间发生。
人与人之间交往,都靠语言,这就要考察语言里会不会出幽默。
央视春晚中的语言类节目小品和相声即是典型的言语幽默。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尤其是语用学的逐渐成熟,人们对幽默言语的研究越来越多,而本文从模因论这个视角研究幽默言语所达到的效果,有利于以后语言教学的提升,同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以达到预期幽默效果。
二、模因论的基本内涵著名的生物学家道金斯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重点提出并阐述了基于基因的进化观,根据道金斯的观点,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关联或社会行为都属于模因。
然而布莱克摩尔发展了模因论。
她认为,在模仿过程中,必然有某种东西呗复制或拷贝了,这东西就是模因,而模因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模仿过程从一个人的大脑跳入到了您一个人的大脑。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主要通过“ 内容相同形式各异” 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的表现型两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幽默仿照柏格森对喜剧的分类,我们可以将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语言幽默。
更确切地说,我们要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言语幽默,即幽默言语。
我们必须知道,任何语言本身并不幽默,只有当语言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所要表达的思想理解起来,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幽默。
小学生三人搞笑小品剧本《拼爹不如拼自己》
小学生三人搞笑小品剧本《拼爹不如拼自己》第一篇:小学生三人搞笑小品剧本《拼爹不如拼自己》小学生三人搞笑小品剧本《拼爹不如拼自己》地点:五年级一班教室人物:学生三人(观众学生)徐光凯:生活就是舞台,舞台会有精彩。
我们五年级一班天天比舞台还要精彩!(侯新蕊和姬浩克气冲冲上来)这不,精彩又来了。
侯新蕊:我的答案对!哼!姬浩克:我的答案对!哼!观众学生起哄:小侯加油!小侯加油!姬浩克(虎目圆瞪,两手叉腰,一个箭步冲到观众面前,疯了的狮子般)吼道:我的答案对!(愤怒的眼神死死盯着侯,嘴角不停嗫嚅着,发出不服气的蛮横声。
)侯新蕊:(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眼神围着姬浩克上下翻飞,似乎炫耀着什么,小嘴一开,哈哈笑着):我的答案是我爸爸帮我确准的!姬浩克(哈哈哈大笑起来):巧合!纯属巧合!我的答案也是我爸爸帮我确准的!侯新蕊(一愣)吼道:你笑什么?认输吧!你爸爸是中学的,不了解小学的内容,肯定你爸爸说错了!姬浩克(得意地大笑):古人云“隔行如隔山啊”,你爸爸可是教数学的啊,肯定错了!观众学生一阵哗然,激烈的掌声响起。
侯新蕊(顿时火冒三丈,双手掐腰,脚丫使劲跺着地面,大脑袋不断点着,两片薄嘴唇翕张的频率急速提升),“我爸爸是咱小学的五年级老师,你爸爸是初中的,肯定你爸爸错了!姬浩克(不紧不慢地)说:我爸爸是初中的语文老师,比你的数学爸爸高一级!观众学生热烈鼓掌。
姬浩克(笑脸绽放,飞扬着浓浓的眉毛,斜眼看着侯新蕊)侯新蕊(略微一愣,两手随着扭动的身子来回摇晃,提高八度的音量显示着不甘拜下风的个性):反正都是我的对!姬浩克:我的对!(两个人的鼻子尖几乎对到一起了,可脖子还在向上伸,你一言我一语。
)徐光凯:哎,2013年四大名爹,得变成六大明爹了。
侯、姬浩克(一起怒视徐光凯)吼道:你说什么?徐光凯(装傻,赔笑):啊,那个,我是说啊,你们两个的爸爸无论有多厉害,都代表不了你们自己,为什么不拿出自己的本事来呢?侯新蕊(大头一甩,自信地):老虎不发威,你拿我当病猫啊。
代际差异影响下民间社火的跨媒介活态传承
082《名家名作》·传承[摘 要] 作为历史悠久、参与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民间社火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浪潮中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与关注。
但在代际差异的影响下,社火存在传承乏力问题,具体表现在集体记忆缺失、传承群体断代等方面。
通过多平台、多渠道互动,带领受众沉浸式参与,搭造社火的故事世界,助力社火完成跨媒介叙事转型是实现社火的活态传承,保护好民族、历史、文化载体,凝聚精神认同的良策。
[关 键 词] 民间社火;代际差异;跨媒介叙事;活态传承代际差异影响下民间社火的跨媒介活态传承何佳乐自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以来,民间社火这一规模内容庞大、群众基础强的民俗文化逐渐受到保护和宣传。
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数据,现已有12项民间社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在秧歌、抬阁、鼓舞、民间小调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或发展中均可觅得社火的踪影。
民间社火的申报地区覆盖广泛,影响范围广博,是一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艺活动。
社火厚植于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当中,长期伴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存在。
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加大了对民间社火的扶持力度,给予其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然而,在民间社火保护成效良好的另一面,传承与创新发展也不容忽视。
社会生活每一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种连续不断攒聚起来的变化,逐渐表征为生活在不同年代人群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这便是代际差异。
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心中坚持和固守的文化,必然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与洗礼。
在新的时代浪潮下,民间社火要维系自身热度与社会认可,不在时代的浪潮中消弭,绝不能仅仅依赖国家政策支持与推广,而是必须深挖内核、自谋出路、顺应时代,才能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跨媒介叙事是顺应当今全媒体环境下的新型叙事方式,民间社火要通过跨媒介“互文”在媒介融合进程中,提升叙事能效,培育代际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才能助推社火的活态传承,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积淀。
古村落如何做好艺术类遗产的保护
Public Management公共管理古村落如何做好艺术类遗产的保护郝建斌,赵善君(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村落文明是我们文化的根,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有着历史传承的古村落相继没落。
在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大战略下,如何提升村落的自我实力,改变目前的窘迫,是需要反思的、文章对如何在古村落中进行艺术类遗产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通过此举发掘古村落潜在文明,发展古村落文化特质,以艺术振兴乡村,使古村落煥发生机,重塑自信,真正做到逐步的全方位振兴。
关键词:古村落;艺术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农耕文明是我国文化的典型特征。
考古学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 和水稻的民族,水稻种植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粟的种植最早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地区,距今7500年左右 m。
有了种植就证明耕种文化的开始,村落的形成晚于种植文明,应该是在进 入国家之后,因血缘、宗姓、行业、地 缘诸多原因而形成,其发展形成也是人 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文明起源初时,农 业发展逐步稳定,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安居生活扩大,村落就产生了。
前 期的村落并不稳定,人员增多、耕种土 地的缺失,移动、迁徙经常发生,但它 逐步产生了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形态,如建筑、工具、组织制度等等。
历史进 入到封建社会,村落文明就成为了固定 的发展态势,并成为国家的基层组织单 位,在发展国家经济、维护国家稳定、传承国家文化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 时代的古村落,内涵有所确定,通常民 国之前的村落都称之为古村落。
2012年9月,经国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 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 村落”改为“传统村落”。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数千 年的农业文化发展沉淀了华夏文明的精村落文明A神。
古村落在传承文化、连接民族情感、延续宗族血脉、维系地方团结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来的封建王朝统治多重视农业生产与村落的稳定,但凡农业人口不稳定,王朝统治就会出问题,可看到农业生产与村落文明的重要性。
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课
你知道吗? 《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
Ⅱ
? 《功夫熊猫》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将熊猫、 功夫等中国文化元素糅合在一起,影片里布 满了中国元素,从熊猫、功夫、山水、建筑 到汉字、鞭炮及至包子、筷子、面条 ……
? 导演斯蒂芬森是资深中国文化迷,声称《功夫熊猫 》是向中国文化致敬,是“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 。
? 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是什么?
?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 实践
源泉 动力 推动
文化 创新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 立足于社
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
——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 族特色;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扎根于自 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讨 论 PK
?有人以“《功夫熊猫》有文化入侵之嫌”为由,呼吁抵制影片上映。
(2)要体现时代精神, 是创新的重要追求。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 重要轮子。 ——胡锦涛
那么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生生不息除了做到 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还需要怎么做呢?
《梁祝》 用交响乐 的形式展现了 中华文化 鲜明的风格和特点 ,从 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 有鲜明的中国特质,成 为通过文化融合 实现文 化创新的艺术典范。
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基础:文化多样性
要求:博采众长
态度:科学分析,吸收有益成果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重要途径)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5 2 文化创新的途径 pptx
2013年8月26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 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中,《熊出没》中“光头 强”滑稽幽默的形象深入人心,获得“中国年度 最具产业价值影视动画形象奖”;
记者问该公司总经理刘富源:你们如何打造 出《熊出没》的?刘富源说到:
“科技+创新”
《熊出没》是华强公司精心打造的全三维动作喜剧动画片,该片 用夸张的卡通手法讲述森林保护者熊兄弟与破坏森林、采伐原木、并 占领土地开发创业实验田的光头强之间上演的一幕幕搞笑对决。
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要求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要求
(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 (2)要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 创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 追求。 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熊出没》的创作借鉴了迪士尼动画《猫和老鼠》夸张的卡通手法, 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和 借鉴。
一、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创作者只有立足 于社会实践,才能创作出鲜活的文化作品。
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熊大、熊二的形象借鉴了中传统熊的憨憨傻傻的形象,在 此基础上又重新挖掘。熊大是一头聪颖、智慧无边的狗熊,懂 得坚持主见的重要性;熊二老实又听话,但是笨笨的,非常可 爱,好吃。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A
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
D、全盘抛弃
2、电影《战狼1》中每一个“小人物"都接近现实、容易触摸,
郝建《电影叙事的三幕结构与主控思想》
• 高潮与结局动作对主题的重要性:梦想照进现 实,心有灵犀一点通。(催化剂是什么?) • 《百事可乐· 女教师篇》的主控思想: 喝了百事可乐,没有性幻想的会产生性幻想, 产生了性幻想后会实现性幻想。
• 二、观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看好莱 坞电影底层伦理 • (主角的动机、顿悟、动机突变、人性 恶及其超越)
Tom & Jerry
《猫和老鼠· 那是我的妈咪》细读
• 谁是主人公hero ?一号人物。 • 动机和动作:老鼠要做什么,怎么做 • 老鼠在看到猫咪烤小鸭时还可能做哪些其它动作 ? • 哪里是转折点I?(纠葛和困境、冲突的建立) • 转折点II:戏剧情境在何处发生了变化? • 动机变化,猫咪在看到小鸭走向汤锅时还可能做 哪些动作?(现在这样处理有无依据?)
分析百事可乐广告
类型:爱情片——爱情的发生、处理爱情困境 • 动机——动作——结局(呈现主题) • 百事可乐带来什么变化?(第1情节点,纠葛
建立,主人公产生幻想,与外部环境产生冲 突,遇到困境,面临鸿沟) • 欲望(动机)产生动作 • 动作线上升,产生新困境,主人公把幻想当真 (第2情节点) 人物面对新困境的选择——走向高潮(主题呈现
• “如果主人公有不自觉的欲望,那么他的自觉目标便成为故事的脊 椎。”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 • 麦基 周铁东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228页
• “ If the protagonist has no unconscious desire, then his conscious objective becomes the Spine.” Robert Mckee 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P.195
课后作业:创业计划书——语言-中国传承文化(方言)
创业计划书项目名称:语言-中国传承文化(方言)策划人:电子邮件:学院:年月日目录一、公司简介二、项目概述三、产品介绍四、市场分析五、产品的运营推广六、人员及组织结构七、财务规划八、风险分析九、附件一一、公司简介公司名称:疯狂中国主要产品:同译APP业务范围:(1)全国各省市各地方言同步翻译(方译普、方译方、普译方)(2)文化产品与周边研发,全景地图特色讲解营销策略:1.发码内测主要通过抖音知乎等互联网方言博主进行联动合作推广,在软件正式上线前不断的造势和预热,塑造APP的形象和价值,提高用户对APP的期望和下载使用的欲望。
时机成熟后,开始宣布内测,比如只发放1000个内测码,邀请1000个人进行内测。
2.登录应用推荐APP登录各种APP应用推荐的网站、商店、APP等。
如苹果官方的应用商AppStore,安卓软件应用商店Google Play,安卓市场、软件商店、小米应用等等。
3.软文营销文章的传播性是非常强的。
而且文字也是非常容易营销用户的。
在APP上做软文营销推广,比较常见的软文策略有三种。
(1)请社交媒体去报道我们。
(2)请专业机构或媒体对我们的产品进行评测,撰写评测稿。
(3)请一些在用户中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达人等撰写评论文章。
公司战略目标:在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定比重,有一定的用户数基数支持软件研发,吸引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合作核心竞争力分析:区域范围广、涉及小语种多消费者需求:解决语言沟通阻碍,实时翻译更加快捷便利,了解方言所代表的地域文化特色二、公司概述公司宗旨:以沟通去了解中国特色文化公司业务:语言翻译器、地域文化宣传主营业务:语言翻译器兼营业务:地域文化宣传公司的短期目标:全国普及大语种的翻译、解锁一线城市地域的文化公司的经营理念:弘扬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公司的企业文化:如果普通话是一个大家庭,那么方言就是这个家庭里一个个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小家庭,她让我们民族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
其独特的表现力,丰富了民族语言文化的内涵。
中国电影1998──三种文化的述说
中国电影1998──三种文化的述说
郝建
【期刊名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1
【总页数】8页(P20-27)
【关键词】大众文化;中国电影;三种文化;商业电影;影片;主导文化;主导意识形态;陈凯歌;主旋律;革命历史题材
【作者】郝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92
【相关文献】
1.镜像的文化盘点--评戴锦华《雾中风景--1978-1998中国电影文化》 [J], 张国涛
2.回收历史的工作与三种文化态度——以近些年的中国电影为例 [J], 张慧瑜
3.挖掘中华文化内涵构建中国电影新业态
——评《产业进阶与融合文化:新媒体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研究》 [J], 许五龙
4.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J], 穆昭阳
5.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J], 穆昭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社会融合名词解释
社会融合名词解释
社会融合是指不同文化、民族、宗教、社会群体以及个人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包容的过程。
它强调社会中各种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共同繁荣的目标。
社会融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文化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及最终形成新的共同文化。
这种融合可以在语言、宗教、习俗、价值观等方面体现。
2. 社会群体融合: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关爱、相互合作,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3. 移民融合: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各种领域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4. 参与融合: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融入社会、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以及促进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交互动和交流。
5. 机构融合:各种机构、组织之间的合作、协调与整合,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与资源。
通过促进社会融合,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探讨
人类学的田野研究方法探讨摘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田野工作经验,将人类学田野研究方法总结为: 心存异趣、扎实描记、留心古旧、知微知彰、知柔知刚、神游冥想、克己宽容以及文字天下八个方面,笔者称其为“田野八式”,也就是田野工作的八种程式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出“点线结合、特征追溯、线面统一、微观聚焦”的田野工作思路。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从事实际研究的基本功,也是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必备知识。
借助我自己田野研究的经历以及授课经验,贡献一下从我自己的角度所理解的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做研究跟生活、工作一样,都需要工具,人类学提供的就是一种展开实地田野研究的工具。
但这工具又不是简单的工具本身,实际上任何一个工具背后都是有哲学的,如果没有背后的哲学,肯定发展不出精致适用的工具,尽管这种哲学不一定都是能够明确写下来的。
比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样一个问题,最早的人类可能没有想到车轮可以是圆的,后来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才发现车轮做成圆的会比较好。
各种工具背后所隐含的哲学思想是什么,这可能就是各大文明史研究的一部分。
同样,在中国,因为有了毛笔这个工具,才培养出中国那套“士”的风范,或者至少是一个影响的要素。
现在我们每天都像工人一样在敲文字,智能化的工具越来越缺少毛笔的那份儒雅的魅力,这也可能是使得日常的生活变得单调、无聊和乏味的原因之一吧。
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上。
在人类学研究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这里要论述的田野研究方法,它成为了现代人类学的看家本领。
显然,人类学跟别的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有“田野”,其他的学科学习这种田野工作的方法,就变成了各种人类学的不同分支,法律人类学当然也不例外。
只要是在谈到这个田野工作的方法的时候,每个人类学家都可以很自豪地对别的学科的人说: “那是我的田野,我待了一年,你没有吧,那就得听我的”。
说到田野研究方法,我想,最好的方法和工具都应该是属于自己专门制造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肮脏牛圈中的词语今日中国有一个牛圈,堆满了烟灰尘土和积年老垢的牛圈,这就是语词的奥吉亚斯牛圈。
十年文革使我们的意识底层和口中之词落上了厚厚的污染、油腻。
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交流、互溶、撞击又让我们来不及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许多话语许多字。
多年的意识压力扭曲了不少词性词义,八面来风使许多词的意义漂移浮动。
因为这,我们有时指鹿为马者有时自说自话,有时争吵一上午仍对不上口径,有时望文生义弄得说者听者哭笑不得。
但是,这个牛圈又给我们提供了开沟引水争当今日的海格里斯和马丁•路德的机会。
语词的混沌正好提供了写作的可能和话语的空间。
有时,我发现误读好玩,歧义有趣,争论有意义也有趣味。
正是在变形、调侃、反讽、大不恭或不是地方的重复中响起了个性话语的嘹亮声音;正是在辨析、梳理、区分、归类、把玩的辛勤劳作中,诞生了今天的话语英雄。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为什么由众人把那个“全城闻名的小坏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抬在肩上,抛向空中?那人是王朔扮的。
这就是当今伴随着文化热的话语乱。
两者都是好事。
今天大陆有三种文化: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
可对三者概念的使用颇为混乱。
对三种文化的评价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就更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精英文化又称为高雅文化,一般认为它代表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性思维、自觉意识。
它的话语是一种先锋话语。
它强调的是个性,以自己为主人。
一种说法或一件艺术品并不追求广为天下知。
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却是一对理不断、讲还乱的概念。
据我观察记录,它们的所指其实是很容易做出明确区分的。
主导文化是指国家领导集团倡导或组织创作、观赏的文化,它生产并再生产的是主导意识形态。
用常用的话就是“主旋律”“时代最强音”“正确导向”。
它的主人是政府,代表的是官方说法。
主流文化很简单,它就是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或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词就是“文化工业”。
它反映的是普通百姓中的意识形态。
它的主人是大众。
可现在对这两个词的使用颇为“多样化”。
有许多有认真、严谨的作者也不加区分,有些学术水平很高的杂志上也出现语焉不详或意义矛盾的使用。
有趣的是同一作者也会有时准确有时含混地使用这两个概念。
这也许正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对这一对概念使用的不经意,或字斟句酌或信手拣来。
见诸文字的使用大致有这几种情况。
1、主流一词当主导用。
“殿堂的歌则是另一路,一方面它来自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它来自所谓的高雅艺术或严肃艺术。
前者我不便说,后者以美声唱法为代表。
”(见《他不是流行歌星》载《读书》1995年10期143页)。
我理解,这里的主流一词是主导的意思。
是指主导意识形态。
2、主流、主导语焉不详。
“当社会秩序比较整合、主流文化仍然具有充足合法性资源时,痞子文化只能以一种隐而不显的边缘性亚文化而存在。
然而,一旦社会处于道德价值转换时期,痞子文化就会借助一定的社会边缘群体和知识阶层中价值迷失状态而浮上表面,泛滥成灾,甚至大有代替主流文化之势”(许纪霖:《误读之后的价值暗示》载1993年11月13日《文汇报》。
“于是,政治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的——金钱、市场、票房、大众文化加视觉奇观加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构成不同系统中的权力话语与权力视域,它们分别以指称主流或制造主流的方式,分割或曰撕裂了自17年始至80年代中期止,具有强大感召力与整合力的中国影坛。
”(戴锦华:《梅雨时节》,载《当代电影》1994年5期)。
据我仔细研读上下文之后揣摩,前者的“主流文化”和后者的“指称主流”是“主导文化”之意而绝非指大众文化。
3、因为两词意义区分不清,能指不固定,外来词又没有对应概念可供翻译,有的作者就自己起名字来表示“主导文化”或“主导意识形态”的概念。
“如果知识分子阶层与上层权利集团关系冷淡或者紧张,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卓越者也不能被吸纳入内,那么,权威意识形态获得文化的底蕴将是艰难的,它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很难相处融洽。
在这种情况下,权威意识形态就会显得有些矫柔造作和漂浮不定。
”(谷孟宾:《上流社会:拒斥还是营建》,载《东方》1995年6期)。
“这选择除了当代作家、理论家的某些主动努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种历史性的巧合,即中国权力文化的结构运动与西方后现代文化氛围在表征上的某种重合状态。
¨¨西方的现代主义是对个性主题和寓意深度的极端张扬,而中国当代政治中心主义文化恰恰是以对个性的否定、主题深度的定向规范为特征的。
”(张清华:《认同或抗拒》载《文学评论》1995年2期)。
这两篇文章中用了“权威文化”“权力文化”“政治中心主义文化”三个词来表示“主导文化”这一概念。
也许,作者这样写并不是不知道或找不到更恰当的词而正是为了区分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下的主导意识形态。
4、明确区分主流和主导的概念。
“而通俗剧的制作者们,一方面早已不屑于当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另一方面,则受大众传媒和通俗体裁的限制,主动与主导意识形态妥协,认定只要‘把住一个大原则,只触及社会问题,不涉及体制问题’‘就不会被枪毙’”。
(吴迪:《文化透视:通俗剧的兴盛原因及价值取向》载《当代电影》1994年6期)。
“或许可以认为,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及其扩大化、1959年庐山会议上的党内激烈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屏蔽出现了不应有的裂隙并透入政治寒意。
”(李奕鸣:《<战火中的青春>叙事分析与历史图景解构》载《当代电影》1990年3期)。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作为一种自觉的主导意识形态实践的基本特征,那些看起来好象是关于个人和利比多趋力的本文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
(戴锦华:《<红旗谱>: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载《当代电影》1990年3期)较:在档次较高的杂志和精英感较强的论者笔下,反而对这两个概念掰不开。
观察上面的第1、2、3类例子都如此。
许纪霖是一位很有见地的研究知识分子和社会形态流变的论者,可在这一问题上却连基本概念都没弄清。
由此想到一个题外事,许多人正是由于没有大众文化和主流、主导文化区分的理论框架,故对王朔不知该如何定位、如何评论,处于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地位。
有的简单化、表面化的论者就顺手拣起一顶帽子先给王朔戴上,合适不合适再看。
不懂大众文化为何物的人当然不会读懂王朔和其它一大堆怪东西(肥皂剧、类型电影、广告、地摊文学)。
对一个自认为有知识、有思想、有说话、命名的权力和义务的人来说,无法归位,无法命名是令人尴尬和羞愧的,而这种羞愧表达出来时往往是愤怒,是自己与社会道义、良心站在一起之后的义愤。
比较的另一方面是搞大众文化研究的论者几乎不约而同地将这一对概念区分得很清楚,用词也很统一。
这是因为在他们的研究领域中,接触这成对概念下的现象多,故必须区分且有明确区分。
有时用词是否准确与是不是文化人无关。
积极跟伪科学作斗争的司马南在《神功内幕》一书中就准确地用了“主导意识形态”一词。
二、官方说法--政治文化的主旋律主导文化是国家的领导集团或阶层倡导或直接运作的文化。
我觉得英文可译为:dominant culture 或guiding culture。
它反映的是主导意识形态。
在与现实的关系上,它坚持一元论的真理观、坚持认识论上的可知论、反映论,认为文艺应该而且可以“忠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的表述就是“真实地反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在文艺观上,主导文化强调教育功能,认为文艺要有主题。
现在的高中生不一定都能考上大学,可拿到一篇语文课文熟练地划分段落、总结出主题思想是他们从小学到中学已经过多次训练的技术。
这一文艺观是可以从中国执政党党章推衍出来,因为党是由觉悟的先锋队组成,它的意愿代表了社会历史发展方向,所以由执政党领导集团倡导的文艺应该具有较先进的思想观念。
主导文化还担负起书写历史的任务,认为历史和现实一样都是可以在正确世界观指导下加以认识和表现的。
因此,主导文化在文艺功能上强调它的“引导”、“导向”作用,要求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武器一词的选用既是从当时现实生活取来的形象语言,又准确地传达了主导文化在生产主导意识形态中的作用。
与主流文化的彻底商业化生产模式不同,主导文化的作品主要以行政系统的运作方式生产出来。
这反映在资金的调拨、题材的决定(文革时曾批判过“反题材决定论”)、创作者的选择(江青曾亲自派浩然去写南沙海战、样板戏的创作班子也由江青亲自决定)成品审查都由领导和政府机关操办。
通行的词是某某领导“抓”出来什么好作品。
一直到最后的观赏也经常用发红头文件、有组织集体观看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商业化过程,许多主导文化形态的作品可以靠政策倡导和经济辅助在独立于政府机关之外的商业生产机构创作出来。
此外,领导集团还通过掌握媒体和颁发奖项来进行导向。
在艺术模式上,主导艺术和主流艺术的要求几乎一样。
准确地说主导艺术的语言系统、叙事模式是和主流文化中的主流形态基本重合。
它一样使用强调因果关系、情节线索、戏剧冲突的叙事模式和透明易懂的艺术语言和牢固树起第四堵墙的封闭空间。
这些都是为了让观众、读者保持真实感、忘却虚构性。
这也是由主导意识形态的哲学观决定的:世界可知、真理可检验、真理是一元化的。
所以主导意识形态在哲学上反对所谓“开放的”“多元的马克思主义。
(可参见徐崇温主编《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中译本序言重庆出版社1990年)与之相对应,主导文化当然应该建立易理解的、有透明性而不致造成阅读歧义的权威性艺术语言。
与主流艺术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主导文化中的禁忌稍多一点。
因为主导艺术担负着指导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方向的任务,有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反映政府、政党立场的“官方说法”,主导艺术当然要原则性强一点。
故而政治的、性的、宗教的、民族的禁忌要多一些。
与之相比、主流艺术的制作者倒不避讳表现普通大众心中的许多阴暗欲望。
当然,也有论者认为他们只不过甚至利用这些欲望做自己的摇钱树。
三十年代著名的左翼影评家尘无就在一篇名为《打倒一切迷药和毒药,电影应作大众的食粮》的文章中批评美国电影:“利用着醇酒、妇人、唱歌、跳舞之类来麻醉大众的意识,¨¨使大众们忘了时代、忘了社会,忘了阶级¨¨在麻醉中沦亡、驯良地匍伏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之下罢”。
(《王尘无电影评论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对三种文化的关系评价不一认识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眼下的主导话语也经常处于摇摆、裂缝、标准不一和不知所措当中。
有时要来点不情愿的妥协,有时是放他一马之后的懊悔,有时搞点小批判也显得理不直气不壮。
三、曲高和不寡的今日精英文化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先锋艺术或曰探索艺术的地位。
这些艺术家在西方和在中国都是被压在地下或挤在当中,他们既有反判的畅快和得意又有被缚的悲壮,也有的真正感到被冷冻后的无力和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