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培训讲学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培训讲学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l.自表入里指温邪循卫气营血层次渐进的深入,这就是叶天士说的“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演变程序。
2.由里达表指温邪自血而营,由营转气,从气达表。还可逆向内陷,如邪热已从营分透出气分,又能自气分内陷营分,可有多次反复,这是由邪正消长起伏所决定的。
3.传变不分表里渐次指温邪不循卫气营血表里层次的传变,卫气营血证候演变可越期或重叠。临床上常有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卫营(血)同病,甚至卫气营血俱病的复杂演变过程。
3.明确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
4.注意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运用。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立的。叶氏在《内经》及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把卫气营血的理论引申发挥,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3)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确定温邪进入营分的依据,一是发热,二是神志异常,三是舌质红绛。
(4)传变及转归:营分证的形成,一是气分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传入营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径陷营分;三是伏邪自营分化热而出。营分病变介于气分与血分之间,温邪直入营分,既可转出气分,又可深逼血分。
三、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发展于温病学派,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
(3)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4)传变及转归:气分证的形成,一是温邪自卫分传入;二是温邪径犯气分;三是气分伏热外发;四是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邪正相持之时,若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冀邪退而病愈。相反,若正不敌邪,或有失治、误治,温邪可自气分而陷入营血分,病变趋于严重,而进入危重时期。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温病学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温病学

11
❖ (三) 营分证
❖ 定义:温邪深入营分,劫灼营阴,扰神窜络的证候类 型。
❖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谵 语 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
❖ 形成途经:1. 从气分传入营分;2. 肺卫之邪径陷心营。 3. 伏邪自营分发出。4. 温邪直犯心营。
❖ 病理特点: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 证候特点:可外传气分(透热转气),也可
2020年12月9日11时41分
5
❖ 卫气营血的作用: ❖ 卫 ---- 捍卫肌表,温养肌肉和皮肤
---- 肌表固密 ---- 抵御外邪 ❖ 气 ---- 人体活动的动力及防御机能 ❖ 营血 ---- 营养机体的精华物质 ❖ 临床意义 :
卫气营血失调表现 ----- 判断病变性质、 确定证候类型。
2020年12月9日11时41分
8
❖ (二) 气分证
❖ 定义:温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影响人体气 的生理功能的一类病变。
❖ 临床表现: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 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 形成途经:1. 卫分传入;2. 邪犯气分;3. 伏邪 从气分发出;4. 营热转气。
❖ 病理特点: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盛津伤。
内传血分。
2020年12月9日11时41分
12
❖ (四)血分证
❖ 定义:温邪深入血分,引起耗血动血,瘀热互结 所出现的证候类型。
❖ 临床表现: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多部 位出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 形成途经:1. 从营分深传血分;2. 从卫分或气分 越期传入血分; 3. 伏邪发自血分
❖ 病理特点: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 证候特点:证情危重凶险。
❖ 温邪也可自血而营,由营转气,从气达表, 呈现由里达表的传变形式,多见于伏气温病

4温病的辨证

4温病的辨证

气分证
【形成途径】
① ② ③ ④ 卫分证传来 直入气分 伏热内发于气分 病变中营分邪热转出气分
气分证
【证侯与分析】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饮 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气分证涉及的病变部位多,除上述较为常 见的热盛阳明证外,还有热郁某脏腑的不同 类型,如热壅于肺,可见身热喘咳;热扰胸 膈,可见身热心烦不眠;热结肠腑,可见日 晡潮热,腹胀便秘;热郁胆腑,可见身热口 苦,干呕心烦等。
讨论
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的主要区别 脏腑定位和病程阶段的双重意义 温邪作用于人体后发生发展传变规律,以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判断温病的预后。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三焦的病变范围
上焦 手太阴肺 手厥阴心包 阳明胃、肠 足太阴脾 足少阴肾 足厥阴肝
中焦
下焦
(一)上焦证
肺 邪袭肺卫——卫分证 邪热壅肺——气分证 湿热阻肺——卫气证
病机
邪郁卫表,正邪相争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转归】 ①从表外解而愈 ②卫分 顺传 逆传
气分 心营
(二)气分证
概念
指温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影响人体 脏腑或组织气机活动失常的一类证候类型。
说明:气分范围广,其涉及部位较多,肺、胃、 脾、肠、胆、胸膈等。 温病气分有温热和湿热两大类。
病理 邪热内陷,机窍阻闭
神昏,肢厥,舌绛
辨证要点
提示
此外,热陷心包还常夹痰兼瘀 , 还可引起内闭外脱的病变 。
邪陷心包的途径 1肺病逆传心包受邪 2由表入里渐次传入心包 3邪热直中,径入心包
5 湿蒙心包证
【证候与分析】 神志昏蒙,时清时昧,舌苔垢腻,舌质红或绛。

第四章 温病得辨证理论

第四章 温病得辨证理论
(3)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4)传变及转归:气分证得形成,一就是温邪自卫分传入;二就是温邪径犯气分;三就是气分伏热外发;四就是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邪正相持之时,若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得治疗,可冀邪退而病愈。相反,若正不敌邪,或有失治、误治,温邪可自气分而陷入营血分,病变趋于严重,而进入危重时期。
卫气营血辨证得意义,一就是明确病变深浅层次;二就是确定证候类型及病变性质;三就是为确立正确得治法提供依据。
卫气营血辨证表
证型
病 理
证 候
辨证要点
备 注
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邪郁卫表,邪正相争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正邪剧争,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冷饮,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3.明确温病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得临床指导意义。
4、 注意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得关系及临床运用。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就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立得。叶氏在《内经》及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论述得基础上,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把卫气营血得理论引申发挥,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气分证病变范围广泛,以热盛阳明为多见

热灼营阴,扰神窜络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目的要求1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理特点和主要证候。

2 .熟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运用规律。

3.了解温病辨证的内容。

基本内容1 •阐述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

分析它与《内经》所述的“营卫气血”和“三焦”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讲解卫气营血、三焦的证候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大法。

3.明确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

4.注意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运用。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立的。

叶氏在《内经》及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把卫气营血的理论引申发挥,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理1.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种证候类型。

(1)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2)病理特点:邪郁卫表,邪正相争。

(3)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4)传变及转归:温邪犯卫,病变层次最浅,病情较轻,持续时间较短。

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温邪可从外解;若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温邪可入气;或因患者心阴、心气素虚,温邪可传营(血)分,出现重险证候。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i基本物质。

■■■包括:元气(原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i■::■血是红色的液体物I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2.气分证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皆属气分范围。

涉及的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是病邪入里,影响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1)主要症状:气分证临床类型较多,以热盛阳明为多见,主要症状是: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口渴饮冷,舌质红苔黄,脉洪大等。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关于发热恶寒的几点说明 A:寒热的同时性。 B:恶寒的主观性。
【转归】
2、气分证
【含义】 【临床表现】
壮热不恶寒——正邪抗争;邪热入里 大汗——里热蒸迫 大渴——里热津伤 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气分之象。
【基本病理】
邪正剧争,热炽津伤
【辨证要点】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孤腑——独一无二。
《灵枢·本输》:“三焦者,中渎之腑也, 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
4、辨证三焦:吴瑭的上中下三焦内容。
(二)证候
温 热 犯 肺
湿热阻肺 肺失清肃
卫气受郁 肺气失宣 邪热壅肺 肺气闭郁
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 咳嗽
身热、咳喘 苔黄

上 焦
辨证要点
身热不扬、胸闷、 咳嗽、苔白腻
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 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或瘛疭, 虚风内动 脉虚弱。
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痿,脉虚。
(三)传变规律
《温病条辨·中焦篇·一》
“溫病由口鼻而入, 鼻氣通於 肺, 口氣通於胃, 肺病逆傳, 則為心包,上焦病不治,則傳 中焦, 胃與脾也, 中焦病不 治, 即傳下焦, 肝與腎也。 始上焦,終下焦。 ”
一、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
1.《内经》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 《素问· 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灵枢· 本藏》篇: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 也。”《灵枢,营卫生会》篇:“清者为营,浊者为 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素问· 生气通论》: “阳气者,……卫外者也。” 《灵枢· 决气》篇: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 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 血。”《灵枢· 邪客》篇:“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 脉,化以为血……,内注五脏六腑。”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临床特征: 温热类:发热,微恶 风寒,头痛,无汗或 少汗,咳嗽,口渴, 苔薄白,舌尖边红, 脉浮数。 湿热类:身热不扬, 头重如裹,身重肢卷, 口不渴。

18
病理:外邪犯人,卫 辨证要点: 气与邪气抗争,卫气 温热类:发热,微恶 郁阻,皮毛开阖失司, 风寒,口微渴,脉浮。 肺气失宣表现为卫分 湿热类:身热不扬, 证。现代病理研究主 头重如裹,身重肢卷。 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 失调。 病理特点:温邪袭表, 卫气被郁,肺气闭阻。
43
病情:病变发展到最深层,多见于温病 的极期、后期,病情危重。
44
形成:
⑴营分热邪未能及时透转出气,深陷入血; ⑵或卫分、气分径入血分; ⑶血分的伏邪自里而发,直接出现血分证。
45
转归: ⑴正气大衰,邪势不减,迅速恶化; ⑵积极恰当治疗,邪退正复病情缓解,向愈。 ⑶邪毒渐衰,阴液大伤,表现为肝肾阴伤证。 伤而未竭可逐渐恢复向愈;伤而已竭可能发生 正气外脱而亡;或形成肝肾阴伤久久不能康复。
7
生理学概念
卫或卫气 气 营气或荣气 血
病理学概念
卫分或卫分证
气分或气分证
营分或营分证
血分或血分证
8
卫气
卫敷布于肌表,即 《素问· 痹论》所说: “行于皮肤之中,分肉 之间。” 《灵枢· 本脏》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肥腠理,司开 阖者也” 。
卫分证
卫气在致病因素作用 生理功能失调,表现出保 卫人体,抗御外邪,开阖 汗孔,调节体温功能失常。
24
病理:生理情况下,
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 物质邪入气分正邪剧 烈抗争,邪盛,但正 气抗御力强。温热所 致者主要是里热炽盛 致津液耗伤。湿热所 致者主要是湿热交蒸, 郁阻气机。现代病理 研究也主要表现为脏 腑功能的失调。

10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10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辨证要点
斑疹显露、出血 见证,舌质深绛。
血分证
温病过程中,见到出血不一定 都是血分证!
血分证
血分证与营分证主要区别:
一是血分证有明显的“动血”症状,即 表现为急性多部位、多窍道(腔道)出血,
斑疹透发,而营分证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
起的斑疹隐隐,并未有明显“动血”现象;
二是血分证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深绛或
气分证
4、证候及辨证要点: 证 候
辨证要点
热势壮盛,不恶寒,汗多, 渴喜饮凉,尿赤,舌质红, 苔黄,脉数有力等。
发热,不恶寒, 口渴,苔黄。
气分证
5、其他脏腑部位气分证候特点
热壅于肺: 身热,咳嗽,气喘。 热扰胸膈:胸膈灼热,心烦不眠。 热盛阳明:壮热,汗多,口渴,脉洪大。 热结肠腑:日晡潮热,腹胀便秘。 热郁胆腑:身热口苦,干呕心烦。 湿热在气分:发热,脘腹痞满,苔腻。
营气又通于心,为心所主,与人的 精神活动相关。

营分证
4、证候与辨证要点
主 症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 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 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 心烦谵语,舌质红绛。
营分证
5、病机分析:
营热亢盛,营阴耗伤——身热夜甚,脉细数 营热蒸腾上潮——口干不甚渴饮,舌质红绛 营热扰心——心烦不寐,甚则时有谵语 营热窜于肌肤血络——斑疹隐隐
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 李长秦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
温病辨证的关系与应用
温病辨证的
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正确阐明 温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等。 温病辨证是一个反映温病“ 证”的内在联系,具有生理、 病理学意义的诊断学概念。

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PPT课件

第四章 温病辨证理论 PPT课件

三 焦 辨 证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掌握)
卫 气 营 血 证 候 传 变 类 型 1)自表入里 卫 气 营 血——新感温病 ——伏气温病
气 2)由里达外 血 营 (可再内陷)
—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3)传变不分表渐次 —卫气同病、卫营同病 —卫气营血俱病 实际传变较复杂
二、三焦辨证
[目的要求] (一)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了解)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重点掌握)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证候类型,属外感病表证范畴。 前趋期—呼吸道炎症反应和体表血管神经反应, 局部水肿
主 要 证 候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或有咳 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卫气营血辨证 1卫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4血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概 念
邪热发展到血分, 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 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类型, 属外感热病 里证范畴。病变已属于极期或后期, 病情较危 重 极盛或衰竭期——有些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 心、肺、肾和肝等损害更为严重,机体反应性 与抵抗性降低,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些 爆发性病例还常拌有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及广 泛性出血。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狂,吐血、 衄血、便血、尿血, 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形成的理论和 实践基础 2、掌握“卫气营血” 和“三焦”证候的病机特 点、 辨证要点
3、掌握两种辨证体系在临床运用时的相互关系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形成(了解)

温病学-4-温病学辨证理论

温病学-4-温病学辨证理论
二是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 当,正气不能祛邪外出,温邪可从卫入气; 如患者正气极虚,温邪可由卫分而直接传 入营分甚至血分,此时病情较为重险。
2、气分证
(1)概念: 气分证是温邪入里,引起人体气的生理
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气分证的形成途径
一是在卫分的温邪传入气分; 二是温邪直接犯于气分,例如暑热病邪可
一是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 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冀邪退 而病在气分阶段得愈。
二是正不敌邪,或得不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 温邪可自气分进一步发展而深入营血分,病变趋于 严重。
三是经过邪正抗争,气分的病邪渐衰,但人体 正气,特别是阴液大伤,形成正虚邪少局面,如肺 胃阴伤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正气得复而病渐向愈。
(5)湿阻大肠证:
主要症状: 大便不通,神识如蒙,少腹硬满,苔垢腻, 脉濡等。 辨证要点:大便不通,少腹满,苔垢腻。
3、下焦证:
下焦主要指肝、肾,温邪深入下 焦,是指肝肾的病变,属温病的后期 阶段。
(1)肾精耗损证:
主要症状: 低热,神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 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 鲜干枯而痿,脉虚。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虚。
狂,吐血、衄血、便血、
多部位、多
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 窍道(腔道)
绛。
出血,舌质
深绛。
第二节 三焦辨证
一、三焦辨证理论形成的理论和 实践基础
理论基础:《内经》、《难经》关 于三 焦部位的区分。
实践基础:三焦病理变化特点。 三焦分治的经验。
二、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上焦: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 中焦:阳明胃、肠及太阴脾; 下焦: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

温病学辨证理论

温病学辨证理论
其中以身热夜甚,时谵语,或斑疹隐隐、 舌质红绛为辨证要点。
病理特点是: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4、血分证
(1)概念:
血分证是邪热发展到血分,引起以血 热亢盛、动血耗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 证候,也属于外感热病里证范畴。
温邪深入血分,病变已属极期,亦多 昏、痉、厥、脱之变,病情较为危重。
(2)主要证候:
汗衰。
(3)病机分析: 以病邪犯阳明为例,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
多气多血,抗邪力强,故邪入阳明,正邪抗争, 里热蒸迫,而见全身壮热。温邪在里不在表,故 仅有发热而不伴有恶寒。里热亢盛,迫津液外泄 而多汗,热炽津伤而口渴喜凉饮。气分热炽,舌 苔见黄燥,脉洪大而有力。
热盛阳明的病理特点是:正邪剧争,里热蒸 迫,热盛津伤。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叶天士在《内经》及 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生理与病理等方面 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在临床上对温病 发生发展规律的观察和总结,把卫气营血 的概念用于对温病病机的演变规律、病程 发展阶段性的分析,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 辨证理论。
上焦病变中邪陷心包的病变,可归属于营分证 范围,但其病机变化与营分证不完全相同:前者主 要是邪热内陷,包络机窍阻闭,心神逼乱;后者则 是营热阴伤,心神受扰。气分病变不仅限于中焦阳 明胃肠及足太阴脾,也包括上焦手太阴肺经气分的 病变,其范围较广,只要温邪不在卫表,又未深入 营血,皆可属于气分证范围。
(2)阳明热结证:
指肠道中邪热与糟粕相结,耗伤阴津,肠道 传导失司的证候,又称热结肠腑证,或阳明腑证。 主要症状:
日晡潮热,或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等。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辨证要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斑疹密布及舌质深绛。
(4)传变与转归:血分证的形成,一是营分邪热未及时透转气分,营热羁留,进而传入血分;二是卫分或气分邪热未解,而越期传入血分;三是血分伏热自发。血分病变病情危重凶险,积极而恰当的救治,可使血分邪热渐衰,正气逐渐恢复,病情缓解。热毒极盛,正不敌邪,可致血脉瘀阻,脏气衰竭或急性失血,气随血脱而死亡。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气分证病变围广泛,以热盛阳明为多见

热灼营阴,扰神窜络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动血耗血,瘀热阻
身热,躁扰不安,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斑疹,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舌质深绛
心气素虚,温邪可传营(血)分,出现重险证候。
2.气分证凡温邪不在卫分,又未传入营(血)分,皆属气分围。涉及的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膜原、胸膈等,是病邪入里,影响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1)主要症状:气分证临床类型较多,以热盛阳明为多见,主要症状是: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口渴饮冷,舌质红苔黄,脉洪大等。
3.明确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
4. 注意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运用。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电化教学手段。
一、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所创立的。叶氏在《经》及历代医家有关营卫气血论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把卫气营血的理论引申发挥,从而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4.血分证温邪深入血分,病变已属极期或后期,病情危重。是指热邪深入,引起动血耗血,瘀热阻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证候类型。
(1)主要症状: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与营分证的鉴别:①有急性多部位、多窍道出血,斑疹显露。②舌质由红绛转为深绛,神志异常加深加重。
(2)病理特点:耗血动血,瘀热阻。
(2)病理特点:正邪剧争,热炽津伤。
气分证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似,惟气分湿热(包括暑湿)证,病变复杂,临床症状特殊。湿热病邪(或暑湿病邪)流连气分,涉及的主要病变部位有脾胃、膜原、胆腑、肠道等,证候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有区别(详见三焦辨证)。其共有的症状是:发热,脘腹痞满,苔腻。发热的类型随湿热偏盛程度而异,湿偏盛者,热为湿遏而身热不扬;热偏盛者,因湿热交蒸,身热较盛而不为汗衰。脘腹痞满为湿热郁阻气机的表现。苔腻为湿热征象,初入气分,湿邪偏盛者为白腻苔,湿邪化热,热重湿轻或湿热俱盛时则变为黄腻苔或黄浊苔。可见,身热、脘腹痞满、苔腻是辨别气分是否有湿热阻的基本症状。
3.营分证温邪入营,是以实质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以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及心神,窜扰血络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证候类型。
(1)主要症状: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2)病理特点: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及心神,窜扰血络。
温邪传入营(血)分,病机变化、证候类型大多基本相似,但湿热病邪(或暑湿病邪)化燥入营时,可见湿热燥化未净,而余湿留于气分之象,既有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等营分热炽的症状,又有苔腻等气分湿热征象。
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一是明确病变深浅层次;二是确定证候类型及病变性质;三是为确立正确的治法提供依据。
卫气营血辨证表
证型
病 理
证 候
辨证要点
备 注

邪郁卫表,邪正相争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正邪剧争,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冷饮,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三、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理论源于《经》、《难经》,发展于温病学派,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相互传变
l.自表入里指温邪循卫气营血层次渐进的深入,这就是叶天士说的“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的演变程序。
2.由里达表指温邪自血而营,由营转气,从气达表。还可逆向陷,如邪热已从营分透出气分,又能自气分陷营分,可有多次反复,这是由邪正消长起伏所决定的。
3.传变不分表里渐次 指温邪不循卫气营血表里层次的传变,卫气营血证候演变可越期或重叠。临床上常有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卫营(血)同病,甚至卫气营血俱病的复杂演变过程。
(3)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确定温邪进入营分的依据,一是发热,二是神志异常,三是舌质红绛。
(4)传变及转归:营分证的形成,一是气分邪热失于清泄,或湿热病邪化燥化火传入营分;二是肺卫之邪乘虚径陷营分;三是伏邪自营分化热而出。营分病变介于气分与血分之间,温邪直入营分,既可转出气分,又可深逼血分。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理
1.卫分证是温邪初袭人体肌表,引起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种证候类型。
(1)主要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等。
(2)病理特点:邪郁卫表,邪正相争。
(3)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4)传变及转归:温邪犯卫,病变层次最浅,病情较轻,持续时间较短。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温邪可从外解;若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温邪可入气;或因患者心阴、
(3)辨证要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4)传变及转归:气分证的形成,一是温邪自卫分传入;二是温邪径犯气分;三是气分伏热外发;四是营分邪热转出气分等。邪在气分,邪气既盛,正气抗邪力亦强,邪正相持之时,若正气奋起抗邪,或经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可冀邪退而病愈。相反,若正不敌邪,或有失治、误治,温邪可自气分而陷入营血分,病变趋于严重,而进入危重时期。
目要求
1.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理特点和主要证候。
2.熟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运用规律。
3.了解温病辨证的容。
基本容
1.阐述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分析它与《经》所述的“营卫气血”和“三焦”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讲解卫气营血、三焦的证候表现、病机、传变、治疗大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