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合集下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因(Etiology)
原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社会或经济因素导致的食物缺乏而引起。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继发于一些慢性消 耗性疾病,使得能量-蛋白质消耗增加,吸收不良,从 而影响生长发育。 1、摄入不足: ⑴、食物短缺:贫穷、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食物 缺乏,使得儿童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临床表现
4、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但随着病情 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 5、轻度营养不良时,精神状态正常;但重度营 养不良时,可有精神萎靡、食欲差、反应差、 体温偏低等表现,并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例如心功能下降。
并发症

1、营养性细胞贫血:造血所需要原料如蛋白 质、维生素B12均易缺乏,故易患贫血,常源自 者为缺铁性贫血。预后和预防
二、预防: 1、合理喂养。
①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②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 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③纠正偏食、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④小学生早餐要吃饱,午餐应保证供给足够的能量 和蛋白质。
2、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制度。
坚持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并发症

2、维生素及微量营养素缺乏:尤以维生素A、 B、C缺乏较常见。由于生长迟缓,钙、磷需 要减少,故维生素D缺乏较少见。常伴有铁、 锌、铜、硒缺乏, 由以锌缺乏明显。
维生素A缺乏 眼球表现
并发症
3、感染:易患各种 感染。 4、自发性低血糖 5、成年期劳动力下降 6、成年期易发慢性非 感染性疾病:研究显示儿童期营养不良可增加成 年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过敏性疾 病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指标 意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性营养不良。
生长迟缓
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 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 2SD为生长迟缓。如低 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
人群值的均值减2SD3SD为中度,低于均值 减3SD为重度。此指标 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
不良。
消瘦
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 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 2SD为消瘦。如低于同 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 值的均值减2SD-3SD为 中度,低于均值减3SD 为重度。此项指标主要 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
临床表现
PEM常见并发症有营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 还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以维生素A缺乏常见; 营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症状不明显,恢复期生长发育加快时可伴有维生素D缺乏; 大部分的患儿伴有锌缺乏;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感染,加重营养不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还可并发自发性低血糖,可突然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脉搏减弱、呼吸暂 停、体温不升但无抽搐,若诊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概念
即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质和(或)热能摄入不 足或消耗增多引起的营养缺乏病,又称蛋白质-热能 营养不良(PEM),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多见
罕见
病因
01 原发性
因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摄入量长期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和生长发育所致。 喂养不当成为原发性营养不良的最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 他富含蛋白质的牛奶;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 以淀粉类食品喂养等;较大儿童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 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神经性厌食等引起。
寄生虫
诊断
根据小儿年龄及喂养史、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 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病例的诊断并不困难。诊断营 养不良的基本测量指标为身高和体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和分度 如下:(符合一项即可做出营养不良的诊断)

第三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三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A.母乳 B.鲜牛奶 C.8%糖牛奶 D.全脂奶粉 E.羊奶 3.钙磷比为2:l的乳品是( ) 4.缺乏叶酸的乳品是( )
Thankyou !
10个月患儿,诊断为重症佝偻病,用维生素D 突击疗法,已满3个月,其预防量每日应给维生 素D: A200U B300U C400U D500U E600U

课堂练习



3个月婴儿,冬季出生,人工喂养,近日夜啼, 睡眠不安,头部多汗,查体见枕秃,未见骨骼 畸形,X线无异常: 该患儿应考虑为i: A佝偻病早期B佝偻病活动期 C 佝偻病恢复期 D佝偻病后遗症期 E佝偻病激期 该患儿若选用口服给药法,维生素D的治疗量应 持续: A5个月 B4个月 C 3个月 D2个月E1个月

(二)隐性体征
面神经征 腓神经征:叩击膝下外侧腓神经,可见足背屈 外翻 手搐搦征(Trousseau氏征)

惊厥
【手足抽搐】
【护理措施】
1、预防窒息的急救护理 (1)惊厥发作时: 就地抢救,松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分泌物 舌头拉出,放牙垫,必要时气管插管插管 (2)控制惊厥、喉痉挛:水化氯醛或安定 2、钙剂:稀释后缓慢推注10分钟,防药液外渗 3、定期户外活动,补充VD 4、健康教育:预防、处理方法
【常见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 有感染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 生长发育迟缓 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
1、饮食调整 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 添加,直到恢复正常。 (1)轻度: 能量60~80kcal/kg•d到140 kcal/kg•d; 蛋白质2g/kg/d~(3.5-4)g/kg/d (2)中重度: 能量40~55 kcal/kg•d 到120~170 kcal/kg•d 蛋白质(1.5-2)g/kg/d~(3-4)g/kg/d (3)维生素及矿物质:蔬菜水果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

疾病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英文名: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缩写:PEM别名:energy-protein malnutrition;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ICD号:E46分类:代谢科概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素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临床上表现为消瘦(marasmus)和恶性营养不良综合征(kwashiorkor)。

消瘦是由于长期在膳食中缺乏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的结果,或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障碍所引起。

此型以能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表现为进行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恶性营养不良则表现为膳食中蛋白质缺乏突出,而热能的供应还是够的,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

但大多数患者是介于两者之间,轻型的慢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常被忽视,它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易患病又不易康复。

流行病学:本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发病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自然灾害与战争时期,食品和粮食供应不足时发病率更高,是影响小儿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之一。

本病各年龄人群都可发生,但以婴幼儿为多见。

继发性营养不良则多为疾病所诱发。

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中,以及年长儿童和成人中发生的营养不良以继发性为多。

据统计住院病人中发病率可达28%~80%。

病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因严重蛋白质缺乏和(或)严重能量摄入不足引起。

原因有以下几种:①摄入不足:饥荒、战争或经济落后造成食品匮乏或不平衡。

精神失常、神经性厌食和上消化道梗阻等疾病病人不能如常人正常摄食。

②消化吸收不良:伴发于其他疾病的顽固而长期的呕吐、腹泻及消化C D D C D D C D D C DD吸收障碍。

③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不足:多见于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瘤、结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体内各种营养物质消耗,若补充不足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名词解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一种由于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蛋白质和能量导致的营养不良症,通常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尤其是影响儿童和孕妇。

此类营养不良症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轻度-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轻度-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症状包括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消化不良和免疫系统异常。

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严重的生长障碍、智力障碍和死亡。

描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型及分型定义

描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型及分型定义

描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型及分型
定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指由于缺乏能量以及或者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其主要见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在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常会伴有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障碍。

在临床上,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主要有三种分型:
- 消瘦型营养不良:又称单纯饥饿型,以能量缺乏为主,伴有蛋白质摄入不足。

- 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又称水肿型,以蛋白质缺乏为主,能量摄入尚能勉强满足需要。

- 混合型营养不良:长期慢性营养不良发展的结果,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表现,可致器官功能损害、感染等并发症。

如有相关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断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断
4、实验室指标检查 5、询问相关信息:饮食不规律、运动量过大等, 6、分析考虑要点
儿童营养不良者的临床分级
分级
体重低于 皮下脂肪及肌肉情况 正常的百 分比
精神状态
第一度 <25% 腹部、躯干大腿内侧脂肪层变薄, 同正常小儿或较
(轻度)
肌肉不结实,面色无华

第二度 25%~ (中度) 40%
第三度 40%~ (重度) 50%
学习单元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判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指由于蛋白质和能量摄 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病。
1、主要症状:病人极易感到疲劳,情绪不好,虚弱无力,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模糊,认知能力下降。
2、主要体征:生长停滞,体重下降,容易遭受感染,可 出现腹泻,也可发生低血压、低体温和心动过速。
腰背部和腿部不定位时好时坏的疼痛,通常活动时加剧;四肢 抽筋,骨质疏松、变形,易发生骨折。
学习单元5 儿童佝偻病的判断和评价
一、临床表现:
1、神经精神症状:初期表现,多汗、夜惊、易激怒,入睡后头部 汉多。患儿易患枕秃或环形脱发;
2、骨骼变化:
⑴头部:重症颞枕部呈乒乓球样软化,形成“方颅”“鞍状头” 或“十字头”,出牙可晚至1岁;
一、基本症状及体征
1、一般症状:起病缓慢,3~4个月方出现。常有面色苍白、倦 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易激怒、体重不增、 可伴有低热、呕吐、腹泻等。
学习单元3 维生素A缺乏的判断和评价
1、眼部症状:分三个类型
⑴眼干燥症:眼部不适,发干,有烧灼感,畏光、流泪,又称干 眼病。缺乏时间较长时,在眼睑裂部球结膜靠近角膜缘处,有灰 白色微小泡沫状小点散在于表面,随后集成圆或卵形,表面隆起 干燥,不易擦去,称毕托氏斑。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六、辅助检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白 最重要的改变 蛋白低于30g/L 蛋白低于30g/L 血清胆固醇,血糖、 血清胆固醇,血糖、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 素浓度皆可下降 血清酶↓ 血清酶↓
七、治疗
治疗原则:祛除病因、调整饮食、补充营 祛除病因、调整饮食、 促进消化功能。 养、促进消化功能。
维持原膳食基础上、 维持原膳食基础上、一周后增加能量与 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80-100千卡 千卡/Kg 递增→140千卡 千卡/Kg→ 80-100千卡/Kg 递增→140千卡/Kg→ 。
II度以上营养不良: 度以上营养不良: 度以上营养不良
每日40-60千卡/Kg 开始渐增至每日120 120每日40-60千卡/Kg 开始渐增至每日12040 千卡 150千卡 千卡/Kg ,待体重接近正常后 待体重接近正常后, 150千卡/Kg ,待体重接近正常后,再渐 恢复正常的体重供应。 恢复正常的体重供应。
3、预防皮肤感染、 、预防皮肤感染、 1)做好皮肤清洁护理: )做好皮肤清洁护理: 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尿布、 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尿布、内 勤晒被褥。 衣、勤晒被褥。 2)重度患儿皮下脂肪少、受压部位易发 )重度患儿皮下脂肪少、 生褥疮和继发感染、骨突部位垫海绵、 生褥疮和继发感染、骨突部位垫海绵、 常按摩。 常按摩。 4、重度者可按医嘱输鲜血浆或球蛋白 、重度者可按医嘱输鲜血浆或球蛋白— 增强抵抗力。 增强抵抗力。
八:护理: 护理:
评诂、诊断、目标、措施。 评诂、诊断、目标、措施。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调整营养
消除营养不足的相关因素、 1、消除营养不足的相关因素、 调整饮食(饮食管理): 2、调整饮食(饮食管理): 原则是少——多、稀——稠、循序渐 原则是少 多 稠 进逐步补充: 进逐步补充: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肠道外全营养:静脉内高能营养,用于不 能应用要素饮食儿。 6. 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
1.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2.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睡眠,纠正
挑食、偏食,锻炼。 3. 及早纠正先天性畸形,如唇裂、腭裂、幽
门肥大性狭窄等。 4. 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5 . 应用生长发育检测图
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锌剂:提高味觉敏感度,增加食欲,可口
服元素锌0.5-1mg/Kg.d
成份输血或血浆:重者少量、多次, 10ml/kg.次。
中医治疗:针炙、捏脊、推拿、理疗或体 疗、参苓白术散、人参养荣汤等 5. 要素饮食及肠道外全营养。对无食欲重症 儿可运用。
要素饮食是一种多营养成分的混合型小儿 保健食品,内含葡萄糖、氨基酸、甘油三脂、 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鼻饲。
W<中位数-3SD
主要反应小儿近期 急性营养不良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分度
项目
Ⅰ度(轻度) Ⅱ(中度)
体重低于正常值 15%-25% 25%-40%
身长 精神状态
正常 无明显变化
肌张力
基本正常
皮下脂肪 腹部 0.4-0.8cm 臀部 无明显变化 面部 无明显变化
皮肤颜色及弹性 正常或苍白
较正常低
情绪不稳睡眠不 安
[临床表现]
1. 体重及皮下脂肪改变:营养不良最早 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体重减轻,最后 逐渐出现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皮下脂肪消减顺序:腹部→躯干→臀 部→四肢→面部。
2. 身长的改变:营养不良持续时间长、 程度严重者影响骨骼发育→身长增长迟 缓。
3. 肌肉、皮肤、毛发改变:肌肉松弛、 皮肤失去强性、毛发干枯、肌张力差、 活动少、运动落后。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疾病定义:是指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1. 长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粥、米粉、奶糕等淀粉类食品喂养等。

较大小儿的营养不良多为婴儿期营养不良的继续,或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早餐过于简单或不吃早餐等引起。

2. 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的异常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 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 消耗量过大糖尿病、大量蛋白尿、发热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皮下脂肪的消耗首先是累及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颊。

因皮下脂肪减少首先发生于腹部,故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度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病程的进展,营养不良程度由轻变重,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

起初仅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干燥,但身高(长)无影响,精神状态正常;继而患儿体重和皮下脂肪进一步减少,身高(长)停止增长,皮肤干燥、苍白,肌肉松弛;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消失,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额部出现皱纹如老人状,肌肉萎缩呈皮包骨样,身高(长)明显低于同龄人,精神萎靡、反应差,或抑郁与烦躁交替出现,食欲低下,腹泻和便秘交替,体温偏低脉细无力。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继发性:因疾病因素导致消 化吸收障碍
消化道解剖异常或功能异 常
摄入少、代谢增加(长期 发热、急慢性疾病)
先天不足(早产儿、多胎、 宫内营养不良等)
营养不良
100g 46kcal
100g 155kcal
10g 90kcal
100g 53kcal
100g 259kcal
喂养不当,能量密度过低
100g 349kcal
➢ 4.水盐代谢异常:大量脂肪消耗,导致 细胞外液容量增加,而低蛋白血症加剧 浮肿;细胞外液一般呈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 血镁、酸中毒
➢ 5.体温调节∶由于热能摄入不足、散热快、血糖低,易发生低体温。
营养不良 病理生理
营养不良
新陈代谢异常 低蛋白血症
低胆固醇 低血糖
低钠钾钙镁 酸中毒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诊断)
一、体重低下(underweight)(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 标准 <X-2SD 中度 X-3SD≤体重≤X-2SD 重度 <X-3SD
二、生长缓慢(stunting)(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 标准 <X-2SD 中度 X-3SD≤身高≤X-2SD 重度 <X-3SD
三、消瘦(wastting)(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 标准 <X-2SD 中度 X-3SD≤体重≤X-2SD 重度 <X-3SD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前言
➢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但发展中国家的
儿童营养现状仍令人堪忧。
➢ 全球范围内,在5岁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童中有近1/3出现生长迟缓、消瘦等
症状。
➢ 全球范围内,有至少半数的儿童面临维生素和其它必需营养素缺

营养学基础第7章 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

营养学基础第7章 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

水肿型
消瘦型
中度营养不良:腹 部,躯干皮下脂肪 消失,四肢消瘦。
生长迟缓:长期营 养不良(左)致身 高低于正常值(右 为对照正常同龄儿 童)。
4岁病儿, (1)治疗前 体重8.2kg; (2)显示臀 肌萎缩; (3)治疗1+ 月后,体重 11.5kg
图1 图2 图3
重度营养 不良:面 部皮下脂 肪亦消失, 呈老人貌, 肌肉层萎 缩成皮包 骨。


氮源:L-氨基酸、蛋白质完全水解或部分水解产物。 脂肪: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或中链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葡萄糖、低聚糖、固体麦 芽糖、玉米低聚糖、糊精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
非要素制剂
该类制剂是以整蛋白(如酪蛋白、大豆蛋白 等)或蛋白质水解物为氮源,渗透压接近等 渗(300~450mOsm/L),口感较好,适合口 服,亦可管饲,具有使用方便,耐受性强等 优点,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病人。

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 顽固性溃疡、顽固性呕吐或严重腹泻急性期。
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

急性胰腺炎发作期。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或胃肠蠕动严重减慢的病人。 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
(三)肠内营养的种类
1、经口
是最符合自然胜利条件的营养支持方式; 适用于吞咽良好且上消化道无梗阻的患者; 内容——肠内营养制剂、流质、半流质、普通
不适合置管的静脉: (1)颈外静脉——置管错位率高 (2)股静脉 —— 感染并发症高
(三)肠外营养制剂
肠外营养制剂应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根据 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病情需要来 制备。 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治疗
1.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1)低体温:应注意环境温度(30~33℃),并用热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温(注 意烫伤),同时监测体温。 (2)低血糖:可以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 (3)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尤其在腹泻伴营养不良的患者中,需注 意以下几点:①注意液体的入量以防发生心力衰竭。②营养不良的患儿常 常严重缺钾,在尿量排出正常时,给予补钾,至少维持5天。同时补充钙、 磷、镁、锌。 (4)营养不良的病人最常见的是患胃肠道、呼吸道、皮肤感染,败血症也 很多见。需要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5)补充维生素A、叶酸、微量元素。严重的贫血需要输血,轻度、中度贫 血可以在体重开始增加的时候补充铁剂。
治疗
2.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 改进喂养方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等。消化道畸形,通常需要手术治 疗。治疗各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消耗性疾病。
治疗
3.调整饮食: ①轻度营养不良患者由于消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相近,治疗开始 应维持原喂养食物,不急于添加,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一般根据患 儿情况,一周后再增加热卡与蛋白质类食物。 ②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弱,待消化能力逐渐恢复,食欲 好转的过程中,逐步地加蛋白质类食物。 ③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消化能力很弱,并伴有其他合并症。首先要 治疗原发病、各种并发症,病情好转后,以极少量、多餐,维持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然后逐渐调整膳食,补充蛋白质。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程度不等的贫血。 2.生化检查:血清蛋白降低为最特征性的改变。 胆固醇、血糖、电解质降低。 3.IGF-1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 4.微量元素检查:降低。
诊断
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1)病史:有较长期的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消化系统疾病,慢性 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体重史。 (2)分型表现:能量营养不良者以消瘦为特征,蛋白质营养不良者以水 肿为特征,既有体重明显下降又有水肿者为混合型。 (3)临床分为三度。 (4)合并症:贫血、维生素缺乏、感染、低血糖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013 ppt课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013 ppt课件

护理措施
(一)调整营养
(二)预防感染
1.保护隔离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做好眼、耳、口的护理 4.患儿的清洁卫生 5.定时翻身
(三)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1.告知本病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护理措施 1.低血糖:立即抢救,静脉注射葡萄糖 2.告知小儿营养需求的知识:母乳喂养,添加辅食 2.角膜干燥:湿润+抗生素眼膏 “三餐两点”,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3.指导先天畸形患儿的手术时间 (四)健康教育 4.合理安排生活,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5.小儿生长发育测量
3.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最常见者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缺锌 最为常见。 3.感染:婴幼儿腹泻、支气管肺炎、泌尿系感 染、败血症。 4.自发性低血糖:可突然发生低血糖,常表现 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 体温不升等,若不及时诊治,可因呼吸暂停而 死亡。
麻 疹
(3)先天因素:
多见于胎儿营养不良引起的低体重 出生儿、早产、多胎、宫内感染及先天 代谢缺陷病。
(二)身体评估
1.消瘦型营养不良: 2.水肿型营养不良:
3.并发症
1.消瘦型营养不良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
先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久则身高也
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
调整营养
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单一到
多样,直到小儿恢复到正常饮食,营养改
善为止。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量应大于每 日推荐量。
调整营养
(1)在维持原有膳食的基础上,添加
1.饮食管理
含蛋白质和能量较高的食物
(2)鼓励母乳喂养;辅食中添加丰富
2.遵医嘱配合治疗,促进消化 的成分;注意色香味形,促进食欲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亲爱的何医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称“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摄入不足”。

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肥胖儿明显增多。

但轻度营养不良仍较常见,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中仍可见到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例,全社会应予关怀。

■病因1) 饮食不当:例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适当食物;骤然断奶后添加辅食不能为婴儿适应;人工喂养时代乳品调配过稀或量过少;长期偏食、摄入不足诱发营养不良。

2) 疾病引起:常见迁延性腹泻,急慢性传染病等,反复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及先天性畸形等,使摄入、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或消耗过多。

3) 先天不足:早产、双胎、多胎需要营养相对多,因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导致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同时缺乏总热量及蛋白质,二者缺乏的程度可不平行,因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营养不良分为消瘦型及水肿型两类,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表现虚肿,重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夸希奥科综合征,泥膏样体质是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一种特殊类型。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以后逐渐消瘦、体格生长发育减慢、甚至停顿。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多皱、弹性减低。

头发枯黄易折断、脱落。

肌肉松弛或萎缩,肌张力低下,可出现腹胀或舟状腹。

常伴贫血,可为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维生素A缺乏,亦可见微量元素铁、锌等缺乏表现。

严重者全身皮下脂肪消失呈皮包骨样,貌似老人。

由于机体反应性差,重症合并感染时,反而无明显反应如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易于漏诊。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膳食防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膳食防治

3.推广应用生长发育监测图
定期测量体重,并将体重值标在生长发育监测图上,如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应尽快查明原 因,予以纠正。
4.轻度或慢性营养不良干预
根据患者的实际消化能力和病情进行膳食干预,不能操之过急,一旦摄食过度,机体便会出现消 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轻度可从每日250~330 kJ/kg开始,中、重度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从 每日165~230 kJ/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每日500~727 kJ /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食品除乳制品外,可给予豆浆、蛋类、肝泥等高蛋白食物。蛋白 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 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 g/kg,过早给予高蛋白食物,可引起 腹胀和肝大。另外,食物中还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1临床分型与营养评价
1.临床分型 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PEM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消瘦型。由能量严重不足引起,消瘦为其特征,表现为:身材矮小、体重低下(常位于标
准体重的60%以下),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皮肤干枯、多皱,失去弹性和光泽,呈老人脸、 骨瘦如柴貌;头发纤细而无光泽,干、脆,易脱落;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各系统器官功能低下, 易出现体弱、乏力、低血压、低体温、腹泻等症状;无水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正常。 (2)水肿型。由蛋白质严重缺乏引起,周身水肿为其特征,水肿为凹陷性,皮下脂肪不减,甚 至增多,外观虚胖,表情淡漠,伴有毛发稀疏、干、脆、枯黄,指甲薄脆、有横沟,皮肤干燥, 肝大,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甚至不能站立或行走,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降低。 (3)混合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患者体重明显下降且伴有水肿。
1.3膳食防治指导
1.合理喂养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选用正规奶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II°PEM : 开 始 40-60Kcal/kg.d 、 蛋 白 1.3III°
1.5g/kg.d 、 脂 肪 0.4g/kg/d→ 基 础 代 谢 → 增 至 6080Kcal/kg/d后按II°PEM给


• 宣传合理喂养 营养 合理喂养及营养 合理喂养 营养知识 •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 • 推广生长发育监测 生长发育监测,尽早发现轻症病人 生长发育监测 • 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的急、慢性疾病 疾病 • 及时矫正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畸形
• 3-7岁: 岁
轻—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30%+其它表现 重—体重低于正常均值30%以上+其它表现 • 7-14岁:轻—体重低于正常20-30% 岁 轻 重—体重低于正常30%以上
PEM 临床表现
(三)婴幼儿PEM的Gomer分度 婴幼儿 的 分度
Ⅰ度(轻) Ⅱ度(中) Ⅲ度(重) 体重↓ 15-25% 25-40% 40%以上 身长 尚正常 稍↓ 明显↓ 腹部皮下脂肪 0.8-0.4cm 0.4cm以下 消失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老人貌 皮肤 尚正常 稍苍白、干燥 苍白、干皱、弹性消失 肌张力 基本正常 ↓,肌肉松驰 明显↓,肌肉萎缩 神经精神 欠活泼 易疲劳,多哭闹、萎靡 呆滞、反应↓、抑制 与烦躁交替 食欲 稍↓ ↓ 无
PEM 基本概念
• 简称“营养不良 ” • 指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所致的一种 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 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特征为体重不增、 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 肪减少或消失,常伴全身各组织脏器不 同程度的功能低下及新陈代谢失常
其他概念
• 低体重(under-weight):体重比同龄同性
PEM并发症
• 营养性贫血:蛋白↓、Fe↓、B12↓,但Fe
缺乏性最常见 • 维生素缺乏:VitA最多见
• • •
感染 微量元素缺乏:Zn↓ 自发性低血糖:T↓、苍白、神志不清、
脉博↓、呼吸暂停
诊断要点
• 要点:
①年龄 病史 年龄+病史 ②临床表现 基本测量 临床表现+基本测量 年龄 临床表现 ③实验室 ALB ↓ 、RBP↓、前白蛋白↓、甲状腺素结 实验室:ALB 实验室 合蛋白↓、转铁蛋白↓、IGF-1↓ IGF-1↓、免疫↓、Chol↓、多种 酶活性↓(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硷性磷酸酶) ④病因诊断 ⑤程度及类型 病因诊断 程度及类型 • 注意问题: ①低体重或消瘦并非都是PEM ② PEM伴水肿除外肾病即可诊断重复PEM
• 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 免疫功能↓:非特异免疫 非特异免疫↓— 皮肤屏障↓、WBC功能 免疫功能 非特异免疫
↓、补体↓、Ig↓、IgG2及IgG4缺陷、淋巴细胞↓、NK↓、 APCC↓ 特异免疫↓— 免疫反应↓ 特异免疫
病理
• 轻:仅皮下脂肪↓、肌肉轻度萎缩 • 重:全身各脏器缩小,但肝、脾、心、 肾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
同济医院儿科学教研室 •郝燕
Tel: 83662684 e-mail: jianhuaz@
基本内容
• • • • • • • 基本概念 病因 病理生理 病理 及分类: 临床表现 及分类:分类、度、型 诊断 治疗
Ca↓,酸中毒、Mg↓、Zn↓、F Nhomakorabea↓• 体温调节失常:低体温 a.产热↓ b.散热↑
病理生理
(二)组织器官功能低下
• 消化功能 :消化液、酶↓、蠕动功能↓、菌群失调→ 消化功能↓
消化↓耐受↓→腹泻 • 循环系统功能 :心肌收缩力↓→心博量↓、BP↓、 循环系统功能↓ 脉细弱 • 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 :Cr↑、多尿、低比重尿 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
别儿童体重均值低2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 分位数以下者 • 消瘦(wasting):体重较同年龄同性别组 人群按身高的体重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或 低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 • 生长迟缓(stunting):身长低于同年龄同 性别儿童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或低于第3百 分位数以下者
病因
• 喂养不当致供应不足 :母乳不足、调配不
预 后
• 时间越长,影响越大,生长发育↓ →智力 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可能永久性 • 轻-中预后好,重度病死率也↓,但致残 ↓ 致残 率仍高 • 发生时间越早,远期影响越大
一 .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 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 的最初症状是:
A 消瘦 B 体重不增或体重下降 C 面部皮下脂肪减少
PEM 临床表现
(一)基本表现
①体重不增或↓:最早 ②身高↓:慢性 ③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腹部→躯干 →臀部→四肢→面颊 ④消瘦或水肿 ⑤各器官功能紊乱与代谢异常:皮肤、肌 肉、神经、胃肠、体温
PEM 临床表现
(二)我国PEM分类 我国 分类
• ≤3岁婴儿:分为Ⅰ、Ⅱ、Ⅲ度, 岁婴儿
Ⅲ度又可分消瘦型、浮肿型、消瘦—浮肿 型
D E 苍白 烦躁不安
二.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 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
A 躯干、臀部、四肢→腹部→面颊 躯干、臀部、四肢 B 腹部→面颊→躯干、臀部、四肢 躯干、臀部、 躯干 C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 躯干、臀部、四肢 躯干 D 四肢 躯干→腹部→面颊 四肢→躯干 躯干 E 躯干 臀部→腹部→面颊 躯干→臀部 臀部
当、偏食、食量不足
• 疾病诱发 :腹泻、肠吸收不良、传染病、肿
瘤、肾病综合征伤
• 先天因素:多产、早产、双胎、母体营养不
良,消化道畸形、唇裂、腭裂
病理生理
(一)新陈代谢失常
• 蛋白质代谢失常:低AIB,低前白蛋白、低球蛋白、
低蛋白水肿
• 糖代谢失常:血糖↓,可无症状,糖原↓,糖耐置↓ • 脂肪代谢失常:血chol↓,甘油三酯积累→脂肪肝 • 水盐代谢失常:总液量相对↑,低渗状态,Na+↓,K+↓、
治疗原则
• • • • • • 去除病因 加强护理: 调整饮食 补充足够营养物,加强支持治疗 促进消化,改善代谢 并发症治疗:防低血糖
调整饮食原则
①根据程度、消化能力、耐受性逐步 逐步调整 逐步 实际体重或现有身高的标准体重计算热 ②以实际体重 实际体重 计算热 量与营养素 ③食物应富含高热量、优质蛋白 高热量、 高热量 优质蛋白、并补充补 生素及微量元素 ④重度营养不良定时喂糖水 喂糖水,以防发生低血 喂糖水 糖 ⑤注意避免诱发腹泻、感染→恶性循环
PEM 临床表现
(四)重度营养不良分型 重度营养不良分型
• 消瘦型 :能量↓ • 水肿型:蛋白↓;除上述表现外,尚有
a.体重 体重:↓不明显或虚胖 体重 b.水肿:凹陷型,甚至胸腹水 c.皮肤 皮肤:色素沉着或紫癜 皮肤 d.毛发 毛发:干燥无光、易断、棕黄色 毛发 e.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TP<45g/L、ALb<25g/L 血浆蛋白
调整饮食方法
• Ⅰ°PEM 开始100-120Kcal/kg/d、蛋白3.0g/k/d PEM:
→逐步增加→140-150Kcal/kg/d→蛋白3.4-4.5g/kg/d、 脂肪1.8g/kg/d→正常水平
• Ⅱ°PEM 开始60-80Kcal/kg/d、蛋白2.0g/kg/d脂 PEM:
肪1.8g/kg/d→以后按I°PEM给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治疗时的能 三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治疗时的能 量供应: 量供应:
A B C D E 按实际体重20-30Kcal/Kg/d开始 开始 按实际体重 按应有体重20-30Kcal/Kg/d开始 按应有体重 开始 按实际体重40-60Kcal/Kg/d开始 按实际体重 开始 按应有体重40-60Kcal/Kg/d开始 按应有体重 开始 按实际体重70-80Kcal/Kg/d开始 按实际体重 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