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火山喷发的一些现象。
2.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3.体会自然界的现象,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能力培养:1.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2.培养学生遇事沉着冷静、细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能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2.能从正反两反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喷发。
教学准备: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学具准备:报纸、铝盘子、干净的窄口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谈话:今天老师讲课之前,先给同学播放一段视频,(火山喷发的视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2、谈话:现在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甚么?看来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火山喷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火山的成因。
(板书:火山的成因)二、探究新知1、认识火山的成因谈话:因为火山喷发我们都没有亲身履历过,因而请同学们来做一个模仿火山喷发的实验,同学们拿出教师让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做实验,做实验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苏打水洒到衣服上,小心不要伤着手。
教师巡视小组做实验情形,个别小组进行指导。
1)、小组代表说一说看到的现象。
2)、思考:模仿火山喷发实验和视频中的现象有哪些类似的地方?3)、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4)、联想火山喷发视频,说一说模仿实验分别代表甚么?教师出示火山喷发剖面图:提问:(1)地球内部有甚么?(2)地球内部温度怎么样?(3)火山喷发物有甚么?它们是从那里喷出来的?(4)岩浆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冲出地面?(5)火山喷发到底是怎么回事?(6)通过火山的喷发现象我们想象一下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组讨论: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全班交流总结:火山形成的原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酿成了粥状的岩浆。
小学科学《火山》优秀教案
火山【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作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形成的原因;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火山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火山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及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具、学具】1.学生用:土豆泥、番茄酱、200ml烧杯、漏斗、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视频资料、“火山形成原因”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1980年5月18日,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现场),想不想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视频)通过这段视频学生可能看到:火山喷发时有红色的岩浆喷出,同时还有浓烟冒出、石块飞出;看到火山喷发时红色的岩浆像液体一样流出;火山喷发的烟灰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危害……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如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覆盖了城市,夺取了人们的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火山、认识火山。
(师板书课题:火山),对于火山,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火山形成的原因)板书问题: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2)播放课件。
(3)小组讨论: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要求学生猜想火山的喷发可能是什么原因?学生猜想火山形成的原因:看到火山口有红色的岩浆喷出来,同时有浓烟和石块飞出,可能是因为地球内部的压力很大;火山喷发时地壳下面可能有很大的压力;地球内部可能不光压力大,温度可能也很高。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火山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验材料:火山石、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火山模型,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火山是什么吗?火山有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二、火山喷发的原因(10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2. 提问:“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如地壳运动、岩浆上升等。
三、火山喷发的影响(5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的图片和视频。
2. 提问:“火山喷发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哪些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火山喷发的影响,如火山灰、熔岩、毒气等。
四、实验:制作简易火山模型(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制作火山模型。
3. 学生观察火山模型的特点,如喷发时的形态、喷发物的颜色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火山模型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火山模型、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了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掌握了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火山模型,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
六、火山喷发物(10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物的图片,如火山灰、熔岩、火山弹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科学《火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利用自己收集的有关火山的资料了解基本知识;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自己收集关于火山的影片和图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影片和进行讨论交流手头资料。
1、提问:地球的构造分为哪几部分?地球内部有哪些特点?2、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3、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4、谈话:关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5、全班交流: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二)探究新知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播放课件(4)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5)全班交流、小结(6)谈话: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讲解: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
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高压锅的蒸汽喷发和汽水开瓶。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火山爆发时现象: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浓烟(冲向高空)灰、石块(落下来)岩浆(火红)3、火山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课件)三:火山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1、好处:温泉、矿产、发电、肥料等。
2、坏处:地震、毒气、熔岩。
四、拓展活动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制作一起手抄报。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科学探究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性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火山喷发的相关事实。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料学态度1.能表现出对火山喷发成因进行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心是推动探究火山喷发现象的动力。
教学重点能说出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报纸、铝盘、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1000多年前,“轰隆”一声巨响,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
猛烈喷射的气体冲出火山口,连同喷发的熔岩一起冲上云霄,然后向地面倾泻。
一夜之间,距维苏威火山10千来远的繁华的庞贝古城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2.提问:岩浆是怎样从地球内部喷射到地球表面的呢?(二)掌握方法,实验观察1.掌握方法。
(1)出示实验方法:A.在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中间。
B.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C.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D.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入2~3滴红墨水。
E.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温馨提示:A.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玻璃物品要轻拿轻放。
B.实验观察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溶液溅落到身体上。
C.实验完毕后,将仪器整理好。
冀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册《火山 》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20. 火山一、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火山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自然界是在运动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1.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的挂图或投影片。
2.反映火山喷发情景的挂图或投影片。
3.反映火山成因的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出示火山喷发情景的挂图或投影片)这是一幅火山喷发时情景图,你对火山了解吗?关于火山,你都知道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回答。
讲述:火山是一种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些有关火山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讲解:在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之前,我们先来考察几座火山喷发时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三座世界著名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简单介绍墨西哥火山、维苏威火山、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时的情景)提问:听了这些火山的喷发情况,请你思考回答三个问题:①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发生?②火山喷发物是从哪里喷出来的?喷发物中有什么?能喷多高?③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讨论:同学们的回答很好,对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记得很清楚,老师想请你们再讨论几个问题,推断一下火山喷发与地球内部情况的关系。
①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②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③地球内部有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球内部存在岩浆。
2.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构造谈话:同学们已经推断出了一些地球内部的情况。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地理的内部构造。
(出示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的挂图或投影片)讲解:地球是一个球体,很大,半径有6000多公里。
根据科学家研究,从地球表面到地心并不全是一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壳三个层次。
现在,人们对地幔、地核的情况了解得较少,对地壳了解得较多。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火山》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火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和构造特征;2.了解火山的分类、地理分布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掌握火山喷发的过程和危害,并明确自我保护和应急措施。
二、教学内容1.火山的构造特征;2.火山的分类和地理分布;3.火山的影响和危害;4.火山喷发的过程;5.自我保护和应急措施。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图像、模型等实物来让学生深刻体会火山的建构;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方法来模拟火山喷发过程;3.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火山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防范措施;4.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互相合作来解决问题,促进交流与协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铺垫:通过图片展示,引入学生对火山的认识。
2.导入新概念:通过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火山的形成和构造特征。
3.课文内容讲解:教师介绍火山的分类和地理分布,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4.实验:让学生参与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体验火山喷发的过程。
5.总结课题:通过课题总结,让学生深入了解火山的构造特征和归类,同时了解火山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第二课时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2.导入新概念:从火山喷发的实验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类型。
3.课文内容讲解:通过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大型火山喷发的危害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4.合作学习: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共同找寻应对火山灾害的措施,并进行课堂讨论。
5.总结课题:通过该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类型,并形成防范措施的意识。
五、教学效果评估1.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2.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讨论表现等进行评估;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展现所掌握的知识,并得到教师的评价。
六、课后延伸1.自主学习,了解全球著名的火山;2.展开社会调查,了解人们对火山的认识及其对火山应对措施的建议;3.利用多种图像资料、实物模型制作装置、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火山喷发等现象,并与课堂所学知识相结合完善所学;七、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案例、合作等多种方法,我们帮助学生了解火山的危害和应对措施,同时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火山的构造、分类等知识,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小学科学12《火山》(教案)
小学科学12《火山》(教案)引言:本教案是针对小学科学12《火山》这一主题编写的教学计划。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火山的定义、形成原因、喷发特点以及火山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道火山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了解火山的喷发特点。
3. 了解火山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4. 培养观察、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展示2. 实验材料:小石子、小塑料瓶、小勺子、醋、小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使用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火山喷发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介绍今天的主题——火山。
二、认识火山(20分钟)1. 向学生解释火山的定义,并举例让学生感受火山的喷发力量。
2. 讲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岩浆喷发等。
3. 使用 PowerPoint 展示火山的各个构成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火山的内部结构。
三、实验环节(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发给每组一个小塑料瓶,让学生将瓶子填满小石子,模拟火山的土壤环境。
3. 让学生使用小勺子往小塑料瓶中加入一些醋,观察和记录碰撞反应。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反应?火山喷发过程中有什么相似之处?四、火山喷发特点(20分钟)1. 分享幻灯片,介绍火山喷发的特点,如喷发高度、喷发物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火山会喷发?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岩浆是如何从地下涌出的?这些喷发对地球有什么影响?五、火山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火山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的理解。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火山的喷发可以造成火山灰的散布、火山喷发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引起喷发物迅速流动等。
3. 着重介绍火山喷发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如导致气候变化、土壤贫瘠、生态遭破坏等。
六、总结(10分钟)总结火山的定义、形成原因、喷发特点以及火山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并强调火山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按喷发方式:火山喷发可分为宁静式、爆发式、中间式和混合式。
3.火山的分布
-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板块交界处和地幔热点地区。
-世界著名的火山带包括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等。
4.火山喷发的成因
-地壳运动:板块间的相互挤压、拉伸导致地壳薄弱处形成火山通道。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火山喷发案例进行分析,如我国的长白山火山、世界著名的维苏威火山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火山喷发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火山喷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火山喷发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2.简述火山喷发的过程及特点。
答案:火山喷发分为预喷发、主喷发和后喷发三个阶段。预喷发阶段,火山活动增强,出现地震、地面变形等现象。主喷发阶段,火山口喷出岩浆、火山灰、气体等物质,可能伴随爆炸声、烟雾、闪电等。后喷发阶段,火山活动逐渐减弱,喷发物逐渐减少,火山进入休眠或死火山状态。
3.简述火山喷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实验演示:设计火山喷发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火山喷发过程的理解。
5.知识拓展:利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火山喷发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案例分析:介绍我国及世界著名的火山喷发事件,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7.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强调火山喷发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火山喷发的知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地球表面的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2. 了解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 能够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2. 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 火山喷发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变化等相关知识。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1. 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火山喷发的威力和影响;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火山喷发吗?它是如何形成的?教师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火山喷发的威力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喷发的定义和成因。
学生可以回答:“火山喷发是指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得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
”第二环节:讲解1. 介绍火山喷发的成因: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使得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2. 介绍火山喷发的作用: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新的岛屿和山脉,同时也会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3. 介绍火山喷发的过程:爆发前的预兆、爆发过程、爆发后的影响。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火山喷发的成因、作用和过程,并且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子1: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情况,让学生理解地球内部的岩浆和气体向地表喷发的原因。
例子2: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火山喷发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火山灰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火山喷发会造成土地的破坏等。
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引言:火山喷发是地球上壮观而又神秘的自然现象之一。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详细介绍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火山喷发的成因1. 构造板块理论火山喷发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运动有着密切关联。
地球的外壳分为多个构造板块,它们以不断移动、碰撞和分离的方式,导致了地球地壳的剧烈变化。
火山口通常位于两个板块边界的相互碰撞或分离的地区,这些板块运动引起了地壳的断裂和岩浆的上升,从而导致了火山喷发的发生。
2. 岩浆上升火山喷发发生时,地球内部的岩浆向上移动并堆积在火山口的地下岩浆室中。
岩浆是由于地球内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岩石的熔融产物,含有丰富的气体和矿物质。
当岩浆达到一定压力后,它会强烈地推动地下岩浆室的岩石,并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形成了火山喷发。
3. 火山口结构火山喷发的成因还与火山口的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火山口由火山体、火山口、火山喷发孔和火山口周围的岩浆湖组成。
火山喷发孔是岩浆喷发的出口,它通常位于火山体最高处,并与地下岩浆室相连。
当岩浆充满岩浆室时,它通过火山孔流出,形成巨大的喷发。
二、火山喷发的作用1. 土壤肥沃火山喷发的喷射物和火山灰能够覆盖周围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土地。
这些火山物质富含矿物质和养分,可以使土壤变得非常肥沃。
在火山下的地区,人们可以种植各种作物,收获丰富的农作物,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
2. 科学研究和地质探测火山喷发不仅能为科学家提供研究的材料,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活动。
通过研究喷发物,科学家可以获取有关地球演化过程和地壳变化的重要信息。
同时,火山活动还可以为地质探测和勘探提供重要的线索。
3. 地质景观形成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土丘、熔岩流和火山锥等地质景观,成为了各地的旅游胜地。
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的喷发》教学设计
16.火山喷发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火山喷发的一些现象。
2.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3.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4.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5.培养遇事沉着冷静细心观察,合理应变的能力。
重点
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难点
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和合理应变的能力。
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和合理应变的能力。
教具学具
相关图片、视频
教法学法
分析
教学环节
思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1.师出示火山喷发前、中、后的大量图片。
2.师:火山喷发是怎么样?给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
一、火山喷发的过程
1.师:你有没有留意到最近有关火山的新闻报道?
第一课时
执教时间
总节数
教学内容
火上喷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山喷发的一些现象。
2.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3.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培养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4.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5.培养遇事沉着冷静细心观察,合理应变的能力。
重点
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难点
1.收集 收集火山喷发的资料,了解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3.学生观看。
学生阅读。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板书设计
16.火上喷发
岩浆、气体、碎屑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0火山 》word教案 (2)
火山教材分析:1、内容来源:《火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河北版五年级上册的第20课,它与《地表探秘》、《地震》、《岩石》共同组成了该册教材的《地表剧烈变化》单元,《火山》是本单元的第3课。
2、学情分析:由于火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真实的火山喷发,关于火山方面的知识也了解较少。
有的学生可能通过电视或网络对火山喷发成因、危害等有一定的了解。
3、内容简析:本课设计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模拟火山喷发的活动,关于火山喷发预报以火山喷发利、害的相关知识(以科学在线形式呈现的),还有一个写科幻短文的拓展活动。
设计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将各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进行整合,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合作交往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勇于开拓的科学态度。
3、为学生创造学习科学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的实践能力。
4、以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5、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创新之处:1、导入部分:将教材中从维苏威火山喷发的故事导入调整为观看火山喷发视频导入,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2、模拟实验部分:将教材中提供步骤让学生操作,调整为由学生根据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而且补充了一组实验材料,学生的自主性更大。
3、科学在线部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火山喷发相关的资料,在教材设计基础上增加阅读内容,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增大。
4、科幻短文部分:将表现形式拓宽,既可以写科幻短文,也可以用科幻画的形式表现。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火山》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火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2.掌握火山喷发的原理和影响。
3.观察、比较不同地质构造下火山喷发的差异。
4.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火山的定义、形成过程、喷发原理和分类;•教学难点:人们对于火山的认知误区与真实情况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3.1 活动1:观察比较火山喷发视频1.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喷发情况,了解火山的基本形态和特点。
2.学生在观察视频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包括火山类型、喷发形态、喷发频率等等,以便后续讨论交流。
3.2 活动2:组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探究任务开展工作。
例如:•请你调查一下美国国家公园中黄石公园和十字盘山国家公园的火山类型和喷发频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请你选择一个国内外的著名火山,分析它的火山喷发历史、喷发强度,找寻影响周边环境的例证;•请你针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火山分别探究其火山类型、喷发频率以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学生尝试搜集相关资料,整理数据,加工呈现火山的特点和影响,最后向全体学生汇报结果。
3.3 活动3:合作设计模拟喷火实验1.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和能力要求,准备好直径约为30cm的尺寸适中的塑料球或百叶窗等物品,以模拟火山口喷发过程。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火山溶岩、火山烟雾、爆炸冲击波等”等多个元素组合,并在实验开始前进行展示解释,最后进行模拟实验。
3.4 活动4:总结和交流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答学生在观察视频、探究任务和实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开展课堂讨论。
2.学生在总结和交流环节,互相交流彼此的探究结果和体验感受,提升自身探究能力。
四、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逐渐掌握了火山的基本知识和影响,并提高了自身探究能力。
教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观察比较、探究任务、实验设计等内容质量的评价;2.学生讨论交流和提问的参与情况;3.学生问题解答和回答问题的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3火山》教案
《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3 火山》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火山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以及火山的类型。
•学生能够知道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火山活动的特点和过程。
•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火山现象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火山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类型。
•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理解火山形成的复杂过程。
•认识到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火山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火山模型或模拟实验材料。
•火山科学书籍或网站链接。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火山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类型。
•演示法:展示火山模型或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了解火山活动的过程。
•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火山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展示火山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火山吗?知道火山是怎么形成的吗?火山活动会给地表带来哪些变化?1.新课学习•火山的基本概念(5分钟)•介绍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等物质冲破地壳喷发到地表的自然现象。
•展示不同类型的火山图片,让学生了解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的区别。
•火山的形成原因(10分钟)•讲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循环,引出火山形成的原因。
•利用模型或模拟实验,演示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岩浆的上升过程。
•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0分钟)•介绍火山喷发时岩浆、火山灰等物质对地表的影响。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火山地貌的形成和特征。
•学生探究(10分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释某个火山现象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小组汇报: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1.整理•总结火山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24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引言】火山是地球上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孩子们对于火山的喷发现象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火山活动的认识。
【一、观察和描述】1. 引导学生们观察并描述火山喷发的现象,例如岩浆喷发、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石和烟雾等。
2. 引导学生们思考火山喷发有什么可能的原因。
【二、讲解成因】1. 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地球内部岩浆的喷发和释放。
岩浆是由地球内部高温的熔岩经过地壳裂缝上升到地表形成的。
2. 火山的喷发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a. 地球内部的高温熔岩上升至地表时,容易造成火山喷发。
b. 地壳移动引起大量岩浆上升,进而导致火山爆发。
【三、探究成因】1. 模拟实验:a. 将热水加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代表地球内部的高温熔岩。
b. 加入一些红色染料,代表岩浆中的矿物质。
c. 在容器侧面打上几个小孔,代表地壳的裂缝。
d. 学生观察热水冒出的现象,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四、描述作用】1. 火山喷发的特点和作用:a. 喷发时会喷出大量的岩浆、岩石和烟雾,进而形成火山状物体。
b. 岩浆的喷发会产生巨大的火山爆炸,对周边地区造成巨大的破坏。
c. 火山爆发还伴随着地震、火山灰、火山雨等多种自然现象。
【五、探究作用】1. 碎屑分析实验:a. 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些岩石样本,让他们仔细观察和分析。
b.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岩石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有可能是火山岩石。
c. 学生可以利用放大镜观察岩石中的微小颗粒,推测其可能的形成过程。
【六、思考扩展】1. 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喷发的可能影响:a. 火山灰会造成空气污染、阻碍日光照射,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b. 火山爆发可能导致山体崩塌,引发洪水、滑坡等次生灾害。
【七、个人总结】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简要描述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火山喷发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小学科学《火山》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火山》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火山》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①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②了解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
②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应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乐趣。
②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
活动
设计
意图
备注
导入新课
1、说说利用计算机可学些什么。
2、同学们见过火山喷发吗?
倾听、讲解
为本课教学铺垫
学习新课
1、阅读火山喷发资料并思考:
A.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
B.火山喷发物有什么,喷多高?它们是从哪里喷出来的?
C.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与学生一起分析研讨。
培养学生的想像、分析、推理能力。
2、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A.地球内部有什么?
B.地球内部温度怎样?
C.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
D.岩浆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冲出地面?
3、认识火山的成因。
4、利用计算机网络了解火山喷发时的状况。
5、思考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
指导学生利用课件自己学习。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能力
总结评价
1、说说自己学习的体会。
2、对本节课进行评价。
倾听、总结
反思、总结、激励、。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实验,会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源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
2.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火山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同影响。
2.渗透科学自然观,体会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科学知识1.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内部构造。
2.了解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风景图片,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教师讲解)2、问: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风景,你们觉得怎么样?(很美)你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些美景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的力量造就了这样的美景,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美景呢?(生答:火山)3、揭题:是啊,是火山造就了这些美景。
(板书课题:火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火山。
二、新授A、引入1、问:你们听说过火山吗?那么,你们已经知道关于火山的哪些知识呢?请大家来说说吧!2、自由交流:关于火山的知识3、再问:同学们,关于火山的知识你们了解的还真不少,那么在这节课中,你们最想来了解火山的哪些知识呢?4、学生提问,教师聆听5、小结:你们想了解的知识还真多,可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也许不能一一满足大家的需要。
有些问题我们和老师一起到课外去继续研究,好吗?另外有些问题可能在后面的共同学习中能一一获得答案,大家也不要着急。
在课前老师已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看看老师已准备了些什么?(出示课件,点击序号,出示内容)──1、什么是火山2、火山是怎样形成的3、火山喷发4、火山的危害5、火山的奉献6、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
关于火山的其他知识,我们暂且把它作为一个秘密,老师先不告诉大家。
下面,就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B、学习火山的成因(火山是怎样形成的)1、导入:我们先来学习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要认识火山的形成,我们先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出示课件)2、认识地球的构造和火山的成因(1)、提问:从图中,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知识呢?(地球可分为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的厚度平均为60千米左右并且大部分为岩层;而地球的半径达6000千米左右,地壳只有薄薄的一层)(2)、讲解(课件):在地壳下地幔的温度很高达1600摄氏度,地核处的温度据科学家研究发现达2000-3000摄氏度,其中地心处的温度达6000摄氏度,和太阳表面的温度相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火山》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火山》。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对火山成因的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
教学中鉴于学生在生活中不可能亲眼看到火山喷发的样子,即使对火山有所了解,那也是肤浅的、基于表面的,所以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先为学生提供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启发学生在事实基础上思考火山喷发的原因,借助观察火山喷发的外部现象进行合理猜测,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火山的成因,这在教学中是个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2、实验材料: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后捣烂,不加水,做成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3、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本课教学设计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以主体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为指导,主要采用实验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手段来突破重点和难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对材料分析概括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提出想要了解火山的哪方面的知识,并加入火山的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使他们对火山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长白山——天池、日本富士山和夏威夷群岛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其实大自然并不总是这么祥和,恬静,有时候她也会发脾气的.(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仔细看, 认真倾听).(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师:谁来说一下,通过这段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除了在视频中看到的,你对火山还有哪些了解?生1:生2:师: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覆盖了城市,夺取了人们的生命。
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任何生物将不复存在,2000多年前庞贝古城,就是这样在顷刻之间在被掩埋在地底。
(PPT图片加强效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火山、初步研究火山怎么样?(师板书课题:火山)师:对于火山,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研究哪些问题?生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生2、火山喷发的利弊生3、火山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生4、火山的种类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确定本节课集中解决的问题。
)二、假设猜想1、谈话: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能钻进火山的肚子里去看个究竟就好了,但这可能吗?(不能)既然钻不进火山的肚子里,那我们只能从火山外部来寻找突破口了。
刚才我们聊了火山喷发时的一些现象,你能通过这些现象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来推测出火山的成因吗?(小组讨论)2.交流结果,引导学生猜想师: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谁能推想到火山的喷发可能是什么成因呢?生猜测:根据火山喷发时所呈现的外部现象:浓烟冒出、石块飞出和红色岩浆喷出、周围温度很高等等,来推断火山内部的成因:高温高压。
师小结:通过岩浆喷出,大家推测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因为受到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
(板书:高温高压)为什么岩浆只在这个地方喷出,而不在其它地方呢?(板书:薄弱地壳)师:那为什么不是常年累月经常喷出?而是喷后要隔好长年月才有可能再喷呢?师(总结):也就是说同学们认为地壳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岩浆就会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薄而出,形成了火山。
对不对?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1.建立模型,设计实验师:这只是咱们的推测,我们的推测是不是正确呢?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实验的器材:师:如果用番茄酱来代替岩浆,用土豆泥来代替地壳模拟火山的喷发,那高温高压的条件应该如何产生?师:好,这些材料老师都给大家准备好了,除了以上这些,还有烧杯、玻璃长颈漏斗、三脚架、石棉网等。
2.交流方案师: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来运用这些材料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方案说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大家设计的很好,想一想在实验时该注意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对,要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还要注意火柴的使用方法,它不是吹灭的,而是甩灭的,并把它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观察实验现象时,不能在漏斗口上侧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还要注意小组内团结合作;最后还要做好实验记录。
(发实验记录单)好了,开始实验吧!【结合假设,在头脑中初步想象勾勒火山形成的过程,把这个脑中虚拟的火山形成的过程,与生活中的某些材料进行类比,用语言把模拟虚拟火山形成过程的实验操作方法描述出来,并根据前面的推测,解释方案,制定方案。
】(2)实施探究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分析现象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生1:我看到了生2:汇报。
师:同学们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已观察到番茄酱喷发的现象。
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结合我们的模拟实验,谁来解释一下地壳内部火山形成的原因?生1:生2:师:同学们通过实验的方法已经观察到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那火山的成因是不是和我们分析的一样呢?我们来看科学家的解释。
(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且岩浆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时,岩浆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也是地球内部剧烈活动的结果。
)四、整理资料学习新知1、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火山的危害。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火山的资料,哪个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回答。
生1:公元79年,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
一夜间,火山脚下繁华的庞贝等古罗马城市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死亡总数达到1.6万人。
生2:1883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山体崩塌后坠入海洋,产生高达30米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淹没了数百个村庄,致使超过3.6万人丧生。
有提到维苏威火山和喀拉喀托火山的,教师可补充图片资料师总结: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岩浆可烧毁森林、房屋,途径之处人畜不生;火山灰使气候、水资源污染、干扰航班等。
2、火山是不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生:不是。
学生搜集资料回答。
师总结:火山可以为人类带来矿物质、建筑材料、地热资源;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
通过学习火山的利弊,我们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
2、提问:火山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果能够提前预报的话,便可以降低损失。
根据你掌握的信息,火山喷发有什么前兆吗?【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五、课外延伸,拓展应用1、对于火山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生1:我知道火山的种类?火山可以分为三种: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回答,并解释三种火山的定义)教师附图片补充。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生2:……生3:……3、有阅读过《地心之旅》这本科幻小说的同学吗?如果你还没有阅读的话,请在课下读一下吧!读完之后,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篇有关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或者画几幅科幻绘画吧!板书设计火山火山: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形成锥状的高山。
火山分类: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火山危害:影响气候破坏环境火山利用:建筑材料地热资源旅游资源修改说明:将图片改为视频,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学生最喜欢动手操作,通过亲自体验学生更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下一步推测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内部的情况奠定基础。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正是“动脑”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分析。
本部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推测能力的重要载体。
形成结论是对所收集整理的事实证据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引导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形成结论,对在其头脑中形成科学概念是有帮助的实验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科学阅读同样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探究。
特别是对于学生很少亲身经历的火山、地震等,这种学习方式是必要的。
火山喷发的前兆是科学家正在攻关的难题,学生可能知道的并不多,提出这个问题,重在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其从研究火山拓展到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有的学生文字表达水平欠缺,可以用绘画形式表现,无疑是一种补充。
反思: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还是比较肤浅的。
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是我们教师很好的教学资源。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本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
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
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如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对预防知识讲解,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不可能面面俱到。
本课的学习学生不是让死记硬背科学知识,而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的一点收获成功。
通过本课教学,我想在以后教学中一定会有所改进: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它方式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