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合集下载

试论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1)

试论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1)

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1)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发展机会。

然而,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走出去”战略的背景出发,探讨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走出去”战略的背景“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并开展经济合作的战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和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加剧,“走出去”战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是指针对企业利润所征收的一种税收制度。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所得税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2.1 公平性问题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存在一定的公平性问题。

根据现行制度,企业在国内和国外的利润所得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然而,由于国内外的税率和税收政策存在差异,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假报销和转移定价等手段来减少在国内的税负,从而实现税收优惠,导致在国内经营的企业受到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2.2 便利性问题我国企业所得税申报和纳税的程序繁琐、时间长,并且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纳税信息和材料,给企业增加了管理成本和负担。

特别是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面对不同国家税收制度和规定的变化,管理和申报更加复杂。

2.3 税收逃避问题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通过设置海外子公司或在国外进行转让定价等方式,企业可以减少在我国的纳税义务,从而避税或减税。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的收入和税收公平。

3. 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必要性面对上述问题,实施“走出去”战略下的企业所得税改革具有重要的必要性:3.1 促进公平竞争通过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度,可以促进国内外企业在税负方面的公平竞争。

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摘要】:金融危机之下,外需不振;人口红利丧失,成本高攀,中国企业仍需要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当然与时俱进的走出去战略已经从当年重点在出口,转向了重点在对外投资。

中国企业也将随之完成从以廉价原料与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廉价产品“走出去”到资金技术管理与品牌的“走出去”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走出去出口对外投资经济转型成本上升海外并购高附加值产业转型2008年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而来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时至4年之后的今天,其影响仍未消除,而作为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国的欧美各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均出现疲软迹象。

希腊副外长到上海去卖债卷,连任后的奥巴马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就业状况。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以连续3年徘徊在50以下。

曾几何时,让众多厂商忙的四脚朝天的“圣诞订单”今年同比减少20%至25%可以看到,外面的市场精彩已经不在。

从08年的新劳动法实施,到今天,民工潮已经变为民工荒,人口红利的消耗殆尽来的竟如此突然,中国以往重点依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风光不再。

现在在建筑工地日薪少于300已经很难找到技术工人了。

阿迪达斯全球CEO海纳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阿迪达斯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

面对国内服装及鞋类行业逐渐高企的生产成本,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阿迪达斯的全球对手耐克,早在2009年3月,耐克宣布叫停其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在华唯一鞋类工厂。

劳动力成本已经变的不再有优势,但,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随之而来的将整个企业推如被迫在高成本的基础上运行的窘境。

由此可见,原来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

反观国内市场,从四万亿的财政蛋糕到扩大内需的政策似乎无不再向各个企业家说明一件事情:“国内的市场很精彩。

”而事实上国内消费市场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潜力。

截至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第一大个人电脑市场,第一大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市场。

试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试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试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作者:罗朝文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5期一、“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定位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

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各项投资等可以上升到一个高度,可以维护外资进入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和减少国内企业对外资的依赖性。

以下从国际和国内背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目标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一)以全球视野考虑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格局重新“洗牌”,所有的国家都感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

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生存发展。

各国政府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夺取新的战略主动权。

2.短缺经济的结束引发传统产业出现了普遍的过剩。

开拓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随着入世谈判的进展,国界对国际竞争的屏蔽作用越来越小,国内企业不仅面临着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危险,还面临着丧失本土生存空间的可能。

同时,就业的压力、资源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比以往更为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考虑发展空间的阶段。

经济全球化把整个地球整合成了一个“地球村”,我国只有顺应这一潮流,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的经济体系,才能确保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长远持续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中国在全球化中相对有利的地位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是不相等的。

一个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其经济实力,还与其体制及执行的政策密切相关。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看,应该说中国在全球化中居于相对有利的地位:1.中国国土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以及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基于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对我国的实证研究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政策措施——基于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对我国的实证研究

w r . rm 出ev w o t e crsac。 hsat l a a sstencsi f”o go t nd m k se ic s o lt n ol Fo d i f mt eerh ti rc l e eesyo g i u”a a e mpr a t t f ea os e s  ̄ ien y h t n il e r i b tenolc ut  ̄n t u addrc ivs n n N e ai codn eivs e t eeomet a e r I ) e e t o nr e o t r i tnet t dG Pp r pt acri t t et n vl w r y w e me a c a go h n m d p n t t o DP p h h y(
S r t g n l tv l y M e s r s t a e y a d Rea i e Poi a u e c
— —
An E iia e t fC iasOuwad Die t n et n a e n te mpr l s hn ' t r rc v sme tB s d o h c T o I
I v s me tD v l p n ah T e r n e t n e eo me t t h o y P
邵 学言 S a i a ; h o Xu n 吴琼 W uQin y og
( 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 州 502 ) 广 广 14 0 (c ol fne a oa Ta e& E oo c 。 un dn nvrt f oe nSu i . a gh u5 0 2 。 h a Sho t t nl rd oI r i n cnmi G a go gU i syo ri tde Gunz o 1 0 C i ) s ei F g s 4 n

中国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措施

中国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措施

1 我 国 发 展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必 要性
11避 开 贸 易 壁 垒 . 和 贸 易摩 擦 . 缓 当 今 的 世 界 市场 . 一 轮 的保 护 贸 易 又 在 盛 行 . 新 各 种 名 目的 贸 易壁 垒使 企 业 把 产 品 卖 到 国 外 变 得 更 加 困 难 。此 外 , 于 中 国具 有 劳动 力 的 比 较 优 势 , 出 口 的 由 使 产 品 价格 很 低 .这 便 引起 了进 口国 和 出 口类 似 产 品 的
摘 要 :随着 中 国经 济 的 发 展 . 们 在 引进 外 资 的 同 时 也 开 始 鼓 励 企 业 “ 出去 ” 行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 DI 。 尤 其 是 2 0 我 走 进 F ) 0 8年
的 金 融 危机 爆 发 后 . 界 经 济 一 直 处 于 不景 气状 态 , 就 导 致 了 贸 易保 护 主 义 的抬 头 。 各 国 的 贸 易壁 垒有 不 同程 度 的抬 高 . 世 这 致
ic e s d I h sb c g o n , fC i e e e t r rs swa tt u t e c u y fr in ma k t,t e h u d c a g h r d t n l x o n r a e . n t i a k r u d i h n s n e ie n o f r ro c p o eg r es h y s o l h n e te ta i o a p r p h i e t wa s a d b p s h r d a re s to g DI I d i o , u o t e i a to n n ilc ss F s e i l r s — o d r M&A y n y a s t e ta e b rir h u h F . n a d t n d e t h mp c ff a ca r i, DIe p ca l co s b r e i i i y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摘要: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开辟国际市场等需要,我国必须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实行这一战略需要国家有一定的综合实力,需有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也需要有善于从事国际经营管理的人才。

我国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外投资,跨国经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广泛深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更有效地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我们要在坚持自主创新、克服“走出去”的文化障碍、加大国家支持等方面做大量艰苦的努力。

关键词:走出去,发展战略,对外投资,跨国经营,经济全球化,合作,竞争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工作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把外资“引进来”;另一方面是,鼓励和支持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大胆地“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以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

一、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我国之所以必须“走出去”,首先是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资源丰富,但又是相对资源短缺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现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有储量的158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因此,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矿产品的产量与消费量之差额必将愈益增大,若仅靠国内提供资源,生产就难以持续发展。

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在45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有1/3不能满足需求,预计到2010年将会出现1/2的储量缺口,有些矿藏资源虽然具备一定储量,但品位较低,加大了开采和加工成本。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我国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以后,国际贸易量在世界各国所占位次大大提高,利用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一位,国际旅游业空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需要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参与上述领域竞争之外,对外开放中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就是,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扩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走出去”是扩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必由之路。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二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侧重于“引进来”;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对外开放的范围和程度需要扩大和深化,因而“走出去”是切合实际的重要选择。

“走出去”也是弥“走出去”补国内资源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重要资源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对一些重要战略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走出去”直接投资,可以在对我国稀缺资源的使用上占据有利地位。

“走出去”还是参与国际分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通过“走出去”战略,可以把我国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技术、产品、设备带出去,为引进、更新技术和国内的产业升级创造条件,有利于国内企业通过发展跨过经营,参与全球化竞争,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产业方向和项目重点1.比较优势性项目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是我国的传统加工业,国内市场已饱和,出现了过剩的加工能力和技术。

通过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以带动设备、技术和劳务出口。

我国电子、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的一些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到境外投资有利于其更好的发展。

2.劳务输出性项目我国劳动力过剩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大量的劳动力需要消化。

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只占国际承包市场的2%左右,劳务输出量只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1%,劳务输出潜力巨大。

应该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培训国际劳务市场需要的人才,注重海洋捕捞业、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劳务输出。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分析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分析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由单纯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商品和要素双向跨境流动阶段转变。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快“走出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企业要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只有走出去才能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样既减少了国际贸易摩擦,又能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要素,提高了产品在东道国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格局,真正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标签: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分析目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由单纯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商品和要素双向跨境流动阶段转变。

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实施“走出去”战略市场空间的迅速扩大,不但推动了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自2004年起,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到2010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3%左右的年增速。

国际分工更加细化,世界贸易继续以明显高于世界生产的速度增长。

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发展,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外转移加速,服务外包方兴未艾,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向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延伸。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发展。

绝大多数投资专家预计,亚太地区的引资前景将进一步改善,银行保险、商务服务、旅游、交通运输、信息及相关产业、零售批发等将是未来几年亚太国家引资的前沿行业。

美、日、欧等发达地区大公司间再度掀起并购潮,其规模、频率和范围将是引人瞩目的。

我国对外投资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自2004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1.3%,正在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

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其中:股本投资40.7亿美元,占58.8%,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利润再投资28.5亿美元(利润再投资为预估数,以2004年年报数据为基础数据估算),占41.2%,与上年持平。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第一篇: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推动经济社会谐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和不断增加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我办经过系统学习和整理,对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形成以及“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拟成此文,仅供学习参考。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理论的构成我国“走出去”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我们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也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3卷)我国较早时期的对外开放,侧重点是“引进来”,即引进国外资金、设备、科技和管理等。

同时,邓小平同志对“走出去”也有阐述,早在1984年,在论及经济特区时,他就为特区定位,即“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既要率先引进所需,同时也要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展示、推销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实现双向开放与交流。

1992年,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

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扩大欧美、日本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其他国际市场。

”1993年底,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十四大确定的“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具体化了,提出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概念,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走出去”战略是与“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商品和服务等)相对应而言的。

广义的“走出去”战略包括货物与服务出口、劳务输出、国际融资、国际旅游以及对外投资等企业跨国经营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走出去”战略可以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工程承包等;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设店。

如果一家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发展到了第二层次,特别是海外投资到了一定规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企业)后,那么这家企业也就成为跨国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引进来”战略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1.“走出去”战略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4221.2亿美元,其中出口为7620亿美元,进口为6601.2亿美元,我国的贸易规模已占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6.5%。

然而,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以下难题。

其一,出口进一步扩张难度增大。

美、日、德等贸易大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出口贸易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以后,增速将会放慢。

其二,国内产业保护余地缩小。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的兑现,国内市场必须进一步开放,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保护措施难以继续。

其三,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中国由一个贸易小国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贸易大国,冲击了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触动了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利益,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对策论文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对策论文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对策研究【摘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我国目前的“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目前的形势,随后我们应该从企业自身,政府职能二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从而增强自身的优势,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走出去;对策;政府;外交一、“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定义和重要性(1)定义。

“走出去”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就是要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内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密切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2)重要性。

“走出去”已经成为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强化各国经济联系的重要渠道,成为影响各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中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为获得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企业必须抓住国际市场并开始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二、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形势问题(1)“走出去”的企业主体需要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企业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中国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品牌、核心技术和销售网络,内部治理不完善,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等。

(2)“走出去”的经营秩序还有待于规范。

许多企业经营中还存在短期行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境外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3)“走出去”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和完善。

“走出去”的相关法制建设滞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协作意识不强,存在着决策越位、监管缺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1)从企业自身的角度看。

第一,“技术”的集成。

一是技术的产权集成,通过并购,掌控世界科技前沿。

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

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

论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及发展前景作者:刘林园来源:《商情》2017年第27期摘要: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双赢、安全高效与多元平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走出去”战略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改革开放开放型经济发展前景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随着各国之间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往来,世界慢慢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跨国公司为依托以及以金融活动为中心的新格局。

清政府时期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其处于处处挨打的落后局面,而新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向全世界打开中国的大门,实行“走出去”战略,加快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秉承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为我国走向全世界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1.实行“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对外打开企业市场的大门,有利于宣传我国企业的特色,提高国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与地位,“走出去”战略的实行有助于让世界各国家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树立中国在全世界的大国形象,大大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实行“走出去”战略是发展中国跨国公司的需要改革开放后,跨国公司逐渐进入到中国,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技术、管理以及知识等方面的资源,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而实行“走出去”战略能够大力的发展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通过加快对外投资的方式增强我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3.实行“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中国企业不应只局限于国内企业有限的发展空间里,而应当把眼光放到国际市场中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走出去”战略,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挥出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促进国内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

“走出去”:当前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

“走出去”:当前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

“走出去”:当前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一、走出去的背景和必要性二、“走出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三、扩大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四、“走出去”战略的实践与成果五、“走出去”战略的建议和展望“走出去”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旨在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竞争,并推动中国企业实现海外市场拓展和多元化发展。

作为一名经济专家,本文将分别从背景和必要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扩大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实践与成果以及建议和展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走出去的背景和必要性21世纪以来,全球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积极响应全球化挑战和机遇,提出“走出去”战略,旨在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国际合作,加速全球化进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同时,中国经济也面临外部需求增长乏力、内部结构升级难度大、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烈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还可以增加中国与全球市场的互动和互利,推动中国向高质量经济发展转型。

二、“走出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面对国内外不断增长的崛起性竞争压力和市场机遇,中国企业需要本着市场化、差异化、可持续化的原则,加强在人才、技术、管理和品牌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和创新。

在机遇方面,走出去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中国企业符合自身条件并掌握了有利时机,可以更好地实现全球化和本地化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获取价值和利益。

同时也可以减轻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并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同样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文化差异、政治风险、法律纠纷等问题,国际市场竞争同样激烈,面临激烈的本地化竞争,需求不同、管理复杂、品牌宣传等都带来大量的挑战。

同时,在市场进入国际化的同时,名菜面临的监管等问题也备受关注。

三、扩大开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扩大开放政策可以促进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同时也可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加快推进_走出去_战略的必要性及措施

中国加快推进_走出去_战略的必要性及措施

1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1.1避开贸易壁垒,缓和贸易摩擦当今的世界市场,新一轮的保护贸易又在盛行,各种名目的贸易壁垒使企业把产品卖到国外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由于中国具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的产品价格很低,这便引起了进口国和出口类似产品的发展中国家的不满,从而产生了很多贸易摩擦。

因此,单一的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

推进“走出去”战略,则可以绕开各国的贸易壁垒,直接在当地生产销售,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而且会避免很多贸易摩擦。

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欢迎到他们国家直接投资。

[1]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放开,人民币也在不断的升值,这必然会影响出口的增长,而对于“走出去”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可以降低“走出去”的成本,从而促进更多的企业由传统的出口转为到东道国直接投资。

1.2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①市场方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已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这些行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

通过对外投资,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在国外投资建厂,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就可以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

我国加入WTO 以后带来的“两个市场”的接轨与融合,必然使得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第一,由于贸易壁垒的大幅削减和国民待遇的落实,外国商品更容易进入国内市场,国内商品市场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其直接后果就是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空间受到挤压,利润下降。

第二,由于服务市场逐步对外资开放,国外服务业跨国公司将大举进入中国的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商业和专业服务等行业,其雄厚的实力、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等优势,必然对长期凭借垄断优势“关起门来经营”的国内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工作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把外资“引进来”;另一方面是,鼓励和支持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大胆地“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以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

一、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我国之所以必须“走出去”,首先是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资源丰富,但又是相对资源短缺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现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有储量的158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因此,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矿产品的产量与消费量之差额必将愈益增大,若仅靠国内提供资源,生产就难以持续发展。

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在45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有1/3不能满足需求,预计到2010年将会出现1/2的储量缺口,有些矿藏资源虽然具备一定储量,但品位较低,加大了开采和加工成本。

因此必须抓紧时机,趁早“走出去”开发利用国际资源,以补自己之不足。

其次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激烈竞争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采取对外开放方针,大量引进外资、进口产品,事实上已把国内市场国际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50家进入我国安家落户,出现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特点。

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我国企业不走出国门,实际也已面临强手如林的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

因而也将面临在国内狭小的发展空间有被挤压,甚至被淘汰的危险。

我国的资本如果不走出国门就不可能更有效地与国际资本展开竞争,从而也就不可能更有效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同时,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核心,在当前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我们就更需要在生产环节上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获取支配全球资源权利的重要工具。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许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迅速提升,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

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一、“走出去”战略的内容和含义
江泽民同志在提出“走出去”战略时,指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这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

这样做,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走出去”战略是与“引进来”战略相对应而言的。

广义的“走出去”战略包括货物与服务出口、劳务输出、国际融资、国际旅游以及对外投资等企业跨国经营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
经过几代人的建设,中国建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33年的进步,使中国在轻工、纺织、家电、重化工等加工业都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力。

今后,在中间技术的制造业中,中国仍将具有比较优势。

从发展的角度看,我国虽说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很有限。

我们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际资源,不但要通过进出口贸易的方式,更要通过在国外投资和组织生产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

只有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这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关系重大。

从改革的角度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不仅要学会在国内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要学会在国际上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因此,能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不仅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而且也是关系我国改革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

三、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和其他国家参与国际投资的实践,中国将进入参与国际投资的第三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因此,从理论上科学认识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必要性,对于指导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一)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对外开放的着眼点主要是“引进来”,这是必然的。

“引进来”开放战略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也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奠定了基础。

但必须看到,对外开放从来都是双向的,有“引进来”就有“走出去”。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我国在“引进来”取得一定成效和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必须适时地“走出去”。

(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必将伴随着国际产业链各环节区域分布的动态调整,凡是能够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而游离在外则将被边缘化。

就一国而言,融入经济全球化既可能使其受益,也可能使其受损。

只有积极应对,主动
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一国才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能够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方式,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三)“走出去”战略能够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带来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
目前,我国不断的上升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猛增、国内资源流失浪费、人民币汇率形成新的升值压力、加大中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尤其是美欧贸易摩擦等隐患。

鼓励企业“走出去”,可以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带来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改善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

(四)“走出去”战略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突破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国外投资设厂,在当地或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以境外企业作为交易和结算主体,以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民币升值产生的不利影响。

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形成原产地多元化,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选择那些对中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的国家,也可以选择第三国。

中国境外企业在东道国销售产品或出口,替代境内企业出口,就可以绕过目标国的贸易壁垒。

四、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可行性
(一)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二)发达国家强者恒强的奥秘之一,就是因为它们很早就实行了“走出去”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获取最大利益。

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起步已经很晚。

(三)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

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四)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已经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积极地“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

进入21世纪我国无论是在第二产业还是在第三产业,其技术进步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

只有采取“走出去”的战略,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结构优化和战略性调整;才能促使我国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才能促使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积聚的巨大能量得以释放,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