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合集下载

总承包项目的财务工作(精)

总承包项目的财务工作(精)

总承包项目的财务工作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前期财务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中标,而且对中标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如何适应新项目开拓及合同执行,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于项目,是摆在财务人员面前的新课题.现阶段总承包项目的主要特点第一:工程规模迅速扩张近几年来,中资公司承揽的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额从几亿到几十亿美元屡见不鲜,中资公司“走出去”抢占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实力已今非昔比。

第二:项目融资需求多样各种带资承包项目日益增多,融资方案优惠与否,已成为业主选择中标企业的主要因素和中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项目技术含量增加合同项目由“劳动密集型"的土木工程,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机电产品工程项目转化,项目实施的技术含量及复杂程度明显增大。

第四:联营体项目承包增多与国内外跨国公司采取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不仅大大提高了中标概率,更有利于共同控制、分散项目风险。

第五:项目实施工期较长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技术复杂程度的提升,在实施项目期间,经受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安全等风险的可能性明显加大。

对外汇、税务、劳工、清关、商检等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项目收益的实现。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前期财务工作的重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前期是指项目信息收集、立项、考察、投标报价、签约及生效等五个阶段。

项目信息追踪阶段的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可参与项目信息筛选工作,从财务规避风险角度对业主资质、项目资金来源、招标进度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司项目在该行业领域的优劣势进行客观评价,为最终是否跟踪项目,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

项目立项阶段的财务工作,经过对项目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判断,如业主有迫切的需求实施该项目,资金有保障,甚至已有金融机构对项目的融资产生浓厚兴趣,且本公司在该行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则应通过项目评审对项目予以立项。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内容摘要:清朝历史的惨痛教训早已告诉世人,闭关锁国政策必将导致一个国家无法适应世界潮流,处处挨打,最终失去生存空间。

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中国营造了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才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必经之路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一、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一)国内背景分析清朝时期,当局政府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虽说其目的是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

它使中国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严重阻碍着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

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更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虽说我国打破了闭关锁国,但是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私企国有化的进程,任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企业才真正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前,“引进来”战略是过去我国对外开放的侧重点,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模仿,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都站稳了脚跟。

企业不断的发展使得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

通过实施“引进来”的策略,我们不断获得世界先进一流的内容,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背景分析随着各国之间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首次展现在世界面前。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略论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摘要: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开辟国际市场等需要,我国必须实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实行这一战略需要国家有一定的综合实力,需有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也需要有善于从事国际经营管理的人才。

我国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外投资,跨国经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广泛深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更有效地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 走出去”发展战略,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我们要在坚持自主创新、克服“走出去”的文化障碍、加大国家支持等方面做大量艰苦的努力。

关键词:走出去,发展战略,对外投资,跨国经营,经济全球化,合作,竞争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工作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把外资“引进来”;另一方面是,鼓励和支持我国有条件的企业大胆地“走出去”,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以便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不断增强国家经济的综合实力。

一、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我国之所以必须“走出去”,首先是为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资源丰富,但又是相对资源短缺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现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有储量的158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

因此,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矿产品的产量与消费量之差额必将愈益增大,若仅靠国内提供资源,生产就难以持续发展。

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在45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有1/3不能满足需求,预计到2010年将会出现1/2的储量缺口,有些矿藏资源虽然具备一定储量,但品位较低,加大了开采和加工成本。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研究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研究
国际 的影 响力

带动 了各 国间生 产要 素 (包 括 资本
、 、 、

劳动
” ,
都还 显 得相对薄弱且 存在很 大 的

力 土 地 技术

自然 资 源 现 代 管 理 信 息 等 ) 的 进

差距

本 文结合我 国企 业 近 年在对外直接投 资 中

步 融 通 和 优 化 组 合 我 国鼓励 企 业 走 出去

品行业 中 国 内 已 出现 大量 产能过 剩 经 济 出现 偏
, ,
略利益 的实现 (2 ) 企
观 需要



热现 象


同 时 全 国 资 源 紧张 环 境 污 染 等 问题 日


走 出去
是 主 动 融


界经 济的客
益突出

在此 形 势下 加快资金 分流 与输 出 促进


中国企业 实施


能真正 落实到企业 的少
投 资 的产业 结构上


扶 持范 围也 有 限

在对外
相对忽
等 ;又 有 进 行 股 权 市 场 置 换 强 强 联 手 组 建 跨 国

我 国境外 投 资企 业 大 多偏 重

企 业 的战略性 发展 趋 势

如无 锡市兴 达 尼 龙 有 限

于 劳动密集 型 的初级 产 品和 消费 品产业



存在 的 问题 提 出 了 中国企 业 实施
的路 径 选 择
1

走 出去

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摘要】:金融危机之下,外需不振;人口红利丧失,成本高攀,中国企业仍需要坚持“走出去”的战略,当然与时俱进的走出去战略已经从当年重点在出口,转向了重点在对外投资。

中国企业也将随之完成从以廉价原料与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廉价产品“走出去”到资金技术管理与品牌的“走出去”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走出去出口对外投资经济转型成本上升海外并购高附加值产业转型2008年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而来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时至4年之后的今天,其影响仍未消除,而作为我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国的欧美各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均出现疲软迹象。

希腊副外长到上海去卖债卷,连任后的奥巴马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就业状况。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以连续3年徘徊在50以下。

曾几何时,让众多厂商忙的四脚朝天的“圣诞订单”今年同比减少20%至25%可以看到,外面的市场精彩已经不在。

从08年的新劳动法实施,到今天,民工潮已经变为民工荒,人口红利的消耗殆尽来的竟如此突然,中国以往重点依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风光不再。

现在在建筑工地日薪少于300已经很难找到技术工人了。

阿迪达斯全球CEO海纳表示,由于中国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阿迪达斯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

面对国内服装及鞋类行业逐渐高企的生产成本,做出同样决定的还有阿迪达斯的全球对手耐克,早在2009年3月,耐克宣布叫停其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在华唯一鞋类工厂。

劳动力成本已经变的不再有优势,但,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随之而来的将整个企业推如被迫在高成本的基础上运行的窘境。

由此可见,原来的成本优势正在丧失。

反观国内市场,从四万亿的财政蛋糕到扩大内需的政策似乎无不再向各个企业家说明一件事情:“国内的市场很精彩。

”而事实上国内消费市场也表现出了相当大的潜力。

截至2011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第一大个人电脑市场,第一大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市场。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通讯》从最初的动议到今天的首期发布,历时仅仅一个月,表现出Porcari&Associati 律师事务所的热情和高效。

祝《意大利经贸法律知识通讯》越办越好。

驻米兰总领事馆经商室参赞级领事 雷元策划2008新年伊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使(领)馆经商参处(室)支持下,我们Porcari&Associati 律师事务所拟向在意中资企业提供本法律简讯,每月一期,内容涉及意大利较受瞩目的几个立法领域,尤其那些为中资企业所关心的法律的立法动态。

具体来讲,本简讯将就以下法律领域向在意中资企业提供讯息:移民法、税法、商法尤其是公司法及破产法、海关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劳动安全法、工业及知识产权保护法。

实际上,这些法律主题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其正常经营运作所必须考虑权衡的方面。

除此之外,本简讯也将定期就意大利法律中一些纯“公法”性质的法律动态提供信息,具体涉及国家权力的分配、公共职能的组织,以及意大利中央和地方立法、行政职能的分配。

本简讯将就上述部门立法新动态提供信息,同时将就各部门法提供一些意义重大的、具有新意的司法宣告。

对于特别重要的新立法,本简讯还将刊登其新规定及其解释。

税法意大利立法中,资合公司拥有独立于其股东的法律人格。

因而应对这类公司就其企业所得在法定期限内征税。

意大利经贸法律知识通讯首先,各资合公司应编制其年度财务报告,并在企业登记部门备案。

该财务报告将根据意大利《民法典》规定的编制要求,说明企业的收益和亏损;财务报告为公开,可由利害关系人查阅。

第二,公司应履行公司所得和纳税申报的义务。

申报公司营业所得的文件称为“Modello Unico”, 该文件将列明为计算该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税额所必需的一些数据。

由公司缴纳的该项税收称为“IRES”(Imposta sui Redditi delle Società),即公司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纳公司所得税税款= 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33% 。

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44.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第一步是“引进来”。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就要善于借力,善于借重国外资金、技术等力量。

积极利用外资,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借力方式。

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突破,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很大成功。

兴办经济特区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之后,中央又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开放沿江、沿边城市和全国各省省会及一些有条件的城市。

全国范围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要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

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2)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第二步是“走出去”。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加人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3 世界地理 教师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 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3 世界地理 教师版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2000-2018年底,我国在全球45个国家一共投资了237个耕地项目,总面积为1177.27万公顷,其中已经营运的项目202个,总面积638.08万公顷。

大洋洲热带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与东南亚都是我国目前海外耕地投资重点地区。

下表示意2000-2017年我国的海外耕地投资概况。

地区被投资国家/个意向项目/个 意向项目面积/万公顷 意向营运项目面机/万公顷 最早投资年份/年 亚洲7 121 592.76 245.89 2000 欧洲4 14 120.19 102.09 2004 非洲17 63 169.24 61.09 2000 北美洲25 31.80 31.80 2011 南美洲620 183.10 107.80 2005 大洋洲28 55.64 52.14 2009 (1)指出巴布亚新几内亚吸引我国投资耕地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

(2)简述我国在非洲投资海外耕地时间早且国家多的原因。

(3)与东南亚相比,分析俄罗斯吸引我国海外耕地投资的不利条件。

(4)说明投资海外耕地项目对于我国来说的意义。

【答案】(1)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无低温冻害。

(2)与非洲国家关系友好;国家政策倾斜;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价格低(投资成本低)。

(3)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严寒时间长,可耕作时间短;可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少,产量低;人口优选例题 世界地理大题优练13数量少,劳动力成本高。

(4)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且产业结构和饮食结构调整,粮食持续稳定供给面临巨大风险;在世界范围内投资耕地种植,扩大了农产品的种类与来源;加了农产品供应,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的能力。

(1)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热带面积较少,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生长期长,且不会遭受低温冻害。

关于境外工程第三国劳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关于境外工程第三国劳务管理模式的探讨

关于境外工程第三国劳务管理模式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落地实施,我国境外施工项目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紧缺现象开始显现,对于传统施工成本较高或本土化劳动力匮乏的境外工程,可以引进使用第三国劳务。

我国施工企业通过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的国际劳务管理水平,可持续提升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境外工程;第三国劳务;模式;措施一、第三国劳务的介绍1.第三国劳务的概念第三国劳务是指在境外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单位通过合法的渠道和形式,直接或间接使用的除本国和项目所在国以外国家的劳动力资源。

第三国劳务模式是指境外工程项目引进第三国劳务至项目工作,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提供薪酬待遇和生活工作条件的劳动力组织模式。

2.国际劳务环境和趋势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规模逐渐扩大,近几年在劳务资源方面,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2.1中国劳务价格上涨,减弱了我们的国际竞争优势。

2007年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内劳动力紧缺现象开始显现,尤其是最近年,中国普通劳务的外派成本已经突破1万元/月,导致中国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的优势逐渐缩小。

2.2用工国际化是境外工程项目劳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国外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本土劳务人员缺乏,以及物资资源和宗教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工作效率问题,若仅局限于本土化用工,则无法保证项目进度。

因此,在充分利用中国劳务、合理利用本土劳务的基础上,只有引进和使用第三国劳务,才能有效降低成本,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引进第三国劳工的模式一是,若劳工输出国的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允许,可直接到第三国招聘。

这种模式的人工成本显著低于从国内分包或当地分包的价格,显著低于从当地招聘的劳工价格,能够有效降低项目人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能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与项目所在国代理公司合作,由本地有资质的公司负责劳务引进。

这种模式的劳务引进后由劳务公司进行管理,我方不承担劳务引进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境外项目与劳务公司结算费用,操作简单、便捷,但成本很高。

海外紧急撤离应急演练预案

海外紧急撤离应急演练预案

一、预案背景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海外工程项目和机构日益增多,海外人员的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为提高我国海外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组织人员撤离,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海外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组织人员撤离。

2. 加强海外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 增强海外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海外机构在遭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冲突、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时,组织人员紧急撤离的应急行动。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海外紧急撤离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撤离行动。

(1)总指挥:由海外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全面领导撤离行动。

(2)副总指挥:由海外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

(3)指挥部成员:由海外机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具体实施撤离行动。

2. 各部门职责:(1)安全保卫部: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撤离行动,确保人员安全。

(2)人力资源部:负责统计撤离人员名单,确保人员信息准确无误。

(3)财务部:负责撤离行动的资金保障。

(4)物资保障部:负责撤离所需的物资保障。

(5)信息宣传部:负责宣传撤离行动,确保信息畅通。

五、预警与监测1. 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密切关注国内外安全形势,及时掌握相关动态。

2. 建立信息监测系统,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因素进行监测,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3.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预警能力。

六、应急响应1. 紧急撤离信号(1)红色信号:当海外机构所在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冲突、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立即启动红色信号。

(2)橙色信号:当海外机构所在地区发生较大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战争冲突、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可能对人员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时,立即启动橙色信号。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分析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分析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我国对外开放由单纯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商品和要素双向跨境流动阶段转变。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加快“走出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及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企业要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只有走出去才能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样既减少了国际贸易摩擦,又能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要素,提高了产品在东道国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分工格局,真正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关键词: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分析目前,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由单纯引进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商品和要素双向跨境流动阶段转变。

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增强,实施“走出去”战略市场空间的迅速扩大,不但推动了本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为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自2004年起,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到2010年,世界经济将保持4.3%左右的年增速。

国际分工更加细化,世界贸易继续以明显高于世界生产的速度增长。

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发展,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向外转移加速,服务外包方兴未艾,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向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延伸。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发展。

绝大多数投资专家预计,亚太地区的引资前景将进一步改善,银行保险、商务服务、旅游、交通运输、信息及相关产业、零售批发等将是未来几年亚太国家引资的前沿行业。

美、日、欧等发达地区大公司间再度掀起并购潮,其规模、频率和范围将是引人瞩目的。

我国对外投资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自2004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1.3%,正在成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

200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其中:股本投资40.7亿美元,占58.8%,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利润再投资28.5亿美元(利润再投资为预估数,以2004年年报数据为基础数据估算),占41.2%,与上年持平。

2024年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的分析

2024年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的分析

2024年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的分析一、投资风险类型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境外直接投资。

然而,这一过程中伴随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这些风险主要可以归结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文化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因投资所在国的政治环境不稳定、政策变动或国际关系紧张等因素导致的投资风险。

例如,政权更迭、政策不稳定或外资限制等都可能对企业的境外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风险则主要源于投资所在国的经济状况不稳定或预期不佳。

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

市场风险主要涉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法律法规的制约等。

企业在境外投资时,需要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如何适应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技术风险主要源于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性和技术标准的差异。

在境外投资中,企业可能需要引进或适应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这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风险则是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和管理难题。

如何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实现文化融合,是企业在境外投资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政治风险与应对政治风险是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企业首先需要密切关注投资所在国的政治动态和政策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

此外,多元化投资区域也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可以降低单一政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经济风险分析经济风险是影响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

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企业需要对投资所在国的经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汇率、通胀率、利率等关键经济指标。

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灵活的经营策略,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四、市场风险与策略面对市场风险,企业需要关注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

此外,建立品牌形象和强化市场推广也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改善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推动全球化进程起到积极影响。

本文将分析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源于我国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企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我国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具备了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另外,我国政府也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和影响经济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国外市场上得到了应用,使得我国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其次,通过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可以实现跨国并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这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也可以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

此外,对外投资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比如,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也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钢铁、建材等。

政治外交“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对改善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推动全球化进程起到积极影响。

首先,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通过共同开展经济合作项目,可以加深双方的互信和友好情谊,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通过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我国企业成为了海外资本的提供者,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走出去”战略是与“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商品和服务等)相对应而言的。

广义的“走出去”战略包括货物与服务出口、劳务输出、国际融资、国际旅游以及对外投资等企业跨国经营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走出去”战略可以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工程承包等;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设店。

如果一家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发展到了第二层次,特别是海外投资到了一定规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企业)后,那么这家企业也就成为跨国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引进来”战略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1.“走出去”战略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4221.2亿美元,其中出口为7620亿美元,进口为6601.2亿美元,我国的贸易规模已占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6.5%。

然而,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以下难题。

其一,出口进一步扩张难度增大。

美、日、德等贸易大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出口贸易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以后,增速将会放慢。

其二,国内产业保护余地缩小。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的兑现,国内市场必须进一步开放,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保护措施难以继续。

其三,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中国由一个贸易小国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贸易大国,冲击了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触动了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利益,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中国“走出去”战略

中国“走出去”战略

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成效
1.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 197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只有50万美元, 累计设立境外企业只有4家;截止到2011年底,累 计投资达3600多亿美元,分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 区,资产总额累计超过万亿美元,境外企业数 16000多家。 2012年1-12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772.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166亿美元、 签订合同金额1565亿美元,劳务合作派出人员51.2 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大量的外国制造加工业以“雁行模式”向中国转 移。经过二十多年的引进和消化,中国工业生产 能力迅速提升,一些行业出现市场饱和,生产能 力过剩。为了解决其出路,企业自然想把剩余的 生产能力投向国外,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同 时,在国内腾出空间发展资本技术含量更高的产 业,发挥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2.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中国“走出去”战略最初是指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 海外投资战略,即企业“走出去”战略。1997年中 国政府开始酝酿“走出去”战略, 2001年“走出 去”战略正式写入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成为国 家战略。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积极稳妥地实施”, “鼓 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 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实施”,“支持 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实施”,“按照市 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 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三、新形势下中国“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1.我国“走出去”战略进入“转型升级”期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 变化,中国“走出去”战略面临转型。 一是从企业“走出去”向全面“走出去”转型。 二是从被动的“走出去”向主动的“走出去”转 型。 三是从适应规则的“走出去”向“走出去”参与 规则制定的转型。

对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对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对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求。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进行若干思考,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1.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国有企业开始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即通过海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

2. 挑战2.1 文化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给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跨国经营中,国有企业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习惯、法律体系和商业规则,这对企业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2 市场竞争国际市场上,竞争更加激烈,国有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全球各地的竞争对手。

这些竞争对手可能具有先进的技术、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市场洞察力,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经济周期波动国际经济环境的波动性对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贸易战等事件都可能对国有企业的国际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在面对这些经济周期的波动时,国有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做好风险的预测和管理。

3. 机遇3.1 开拓新市场通过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国有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进军海外市场,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获取资源优势国内市场资源的有限性也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技术。

这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3 技术引进与创新国有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国有企业可以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在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浅谈国际项目财务职能转变

浅谈国际项目财务职能转变

浅谈国际项目财务职能转变作者:厚天喜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第02期关键词:国际经营; 财务职能; 风险防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动下,国内诸多企业搭船出海,或是造船出海,以开创新的市场和经济收入。

“走出去”是一种大势所趋,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较国内市场而言,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周期长,甚至大部分的管理经验因国别差异无法复制或者仿制。

作为涉外财务人员,如何转变单纯的会计核算职能,在陌生的财务环境下整装思想为企业推波助澜,做好境外项目财务管理呢?由于不同国家税收体制的差异较大,甚至税收政策也极为不稳定,导致企业运行风险不可控,因此,在设立公司或项目开展前期,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积极做好项目所在国的税务调查,尤其是要做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预提税以及关税等较大税种的调查,包括税率、征收方式、申报时间等情况,为经济测算提供充分的依据。

与中国已经签订并执行双边税收协定及相关互惠协议的国家,还应当充分调查和分析协定的执行情况,以及同类项目或者相关项目在所在国执行税收协定的效果等,为税收优惠谈判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是本体,而资金流是整个项目的大动脉,通过分析项目结构,设定恰当的投融资架构和恰当的公司主体,是项目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收益测算的准确程度,甚至是项目是否可以实施的决定因素。

国际项目的融资架构具有多样性,它基于全球经济体,选取境内融资还是境外融资,银行单体融资还是银团贷款,抑或债权债务融资,还是更为复杂的多层级利益体融资,都源于一个目标,就是整个项目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客观上要求项目执行财务人员有相当深厚的金融功底,透析项目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投融资架构模型,从收益测算中选取适合项目开展的投融资架构。

整个项目由无数多个细小的业务环节组成,而税务的筹划正是基于每一个业务环节的税收平衡,测算整个项目的税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兴业。

近几年,中国企业对意大利的直接投资不断增长,新设立的中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他们为意大利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配套产业的发展,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中意双边经贸合作做出了贡献。

中资企业在意大利开展业务、努力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

Porcari&Associati律师事务所正是基于在意中资企业在法律方面的需要,编写了《意大利经贸法律知识通讯》。

对Porcari&Associati律师事务所对在意中资企业的关注和帮助,我非常感谢。

同时,也祝愿这个通讯越办越好,为我们的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驻意大利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使衔参赞张俊芳Porcari&Associati 律师事务所编写《意大利经贸法律知识通讯》,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意大利投资,逐步融入当地社会,成为推动中意经贸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用中文介绍意大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中国企业在意大利投资兴业,将促进中意企业合作、互利共赢。

《通讯》从最初的动议到今天的首期发布,历时仅仅一个月,表现出Porcari&Associati 律师事务所的热情和高效。

祝《意大利经贸法律知识通讯》越办越好。

驻米兰总领事馆经商室参赞级领事雷元策划2008新年伊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使(领)馆经商参处(室)支持下,我们Porcari&Associati 律师事务所拟向在意中资企业提供本法律简讯,每月一期,内容涉及意大利较受瞩目的几个立法领域,尤其那些为中资企业所关心的法律的立法动态。

具体来讲,本简讯将就以下法律领域向在意中资企业提供讯息:移民法、税法、商法尤其是公司法及破产法、海关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劳动安全法、工业及知识产权保护法。

实际上,这些法律主题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其正常经营运作所必须考虑权衡的方面。

除此之外,本简讯也将定期就意大利法律中一些纯“公法”性质的法律动态提供信息,具体涉及国家权力的分配、公共职能的组织,以及意大利中央和地方立法、行政职能的分配。

本简讯将就上述部门立法新动态提供信息,同时将就各部门法提供一些意义重大的、具有新意的司法宣告。

对于特别重要的新立法,本简讯还将刊登其新规定及其解释。

税法2008年第1期法律通讯序言 1策划 2税法 2公司法 2破产法 3移民法 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3劳动安全 4环境法 4工业和知识产权法 4海关法 5国家权力和中央-地方行政/政治分散制 5意大利经贸法律知识通讯意大利立法中,资合公司拥有独立于其股东的法律人格。

因而应对这类公司就其企业所得在法定期限内征税。

首先,各资合公司应编制其年度财务报告,并在企业登记部门备案。

该财务报告将根据意大利《民法典》规定的编制要求,说明企业的收益和亏损;财务报告为公开,可由利害关系人查阅。

第二,公司应履行公司所得和纳税申报的义务。

申报公司营业所得的文件称为“Modello Unico”, 该文件将列明为计算该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税额所必需的一些数据。

由公司缴纳的该项税收称为“IRES”(Imposta sui Redditi delle Società),即公司所得税,其计算公式为,应纳公司所得税税款= 公司应纳税所得额 33% 。

对于2008年之后的公司所得,计算其应纳税款的税率降为27.5% 。

另外,除IRES之外,各资合公司还应缴纳一种称为IRAP(Imposta Regionale sulle AttivitàProduttive) 的生产活动大区税。

其应纳税款的计算方法是,以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加上公司的从属性劳动成本和利息数额之和作为税基,以 4.25%作为税率,乘积即可。

该税种的税率自2008年始也有所下调。

公司法公司法,包括所有人合公司和资合公司的所有法律方面,由于公司对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性而突现其地位的特殊性。

2003之前的意大利公司立法是相当繁文缛节的,除意大利《民法典》对各种公司制度的规定外,还相继针对公司制度做出了数不胜数的立法介入。

2003年1月17日颁布的第6号立法令,称为“为实施2001年10月3日第366号法律的有关资合公司和合作社制度的有机改革”,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改革了公司立法。

总的来说,这次改革的功绩表现在:简化股份公司S.P.A的设立程序,规定股份公司除可以契约设立外,还可以单方文件设立;限制风险的重要性;就财产出资,股票和债券的价值、发行和转让的程序作出更新;革新准公司协定法律制度,并赋予公司设立章程更高的法律地位;对股东大会的召集、表决方法和要求、以及股东权利及其代表性作出改革;规定了公司管理的新模式;同时规定,将民法典规定的在“董事和监事履行义务严重违规”的情况下的司法审查扩张适用于合作社;将行政审查限制在所谓的“受保护的合作社”范围内,而不针对那些不受特别保护的合作社;对股东退出缘由作出重置;加强了章程自治权并赋予股东间的契约关系中心地位,规定了股东以契约方式参与公司活动的可能性;简化资合公司和合作社解散和清算的程序;改革公司改制、兼并和分立的程序。

破产法意大利破产法在最近几年经历了极其深刻的变革,尤其归因于2006年1月第5号立法令的颁布实施,以及最新2007年9月颁布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第169号立法令。

这两部新法并不是针对先前立法的“简单的”调整和补充,而是对旧破产法的一次深刻的改革。

根据意大利法律的基本原则,债务人应当以其现有的和将来的全部财产履行债务(《民法典》第2940条),在破产程序中,债务人的财产责任的履行应当首先遵守“par condicio creditorum”即普通债权平等受偿的原则。

而这次意义深远的变革的重要性则体现在:重新界定了破产宣告的条件;根据更加合理的标准重新整合破产程序;对做出破产宣告的判决可提出异议,而不是上诉;明确各破产机构如破产管理人、清算组等在破产程序中的职能;缓和债权人委员会责任制度;在破产协议中规定对有优先权的债权人按比例偿还的可能性;明确破产协议得以通过的“多数”的概念;将债务消灭的可能性扩展到旧的破产程序,包括已终结的破产程序;规定破产人以新经营活动在企业登记簿登记的可能性;将税收协议扩展适用于协议破产的情况,以帮助资不抵债的企业偿还债务。

立法者对本次改革的构建不同于以往。

其用意在于在更大程度上提供经济支持,实际上,改革的内容旨在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经营的活力,改革向企业提供了不同于破产程序的其他选择,并保护银行的信贷活动这一使破产企业重生的主要动力。

移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在最近30年内迅速崛起。

伴随着新科技的诞生和应用,与经济的全球化现象一起,也带来了中国公民在全球范围内的移民热潮。

意大利,或者概括来讲欧洲,是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移民热潮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此现象从一方面来说,对移民目的国入境制度和居留制度的规范化和合理控制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对移民目的国(意大利)来说,移民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愈来愈重要。

对此,意大利立法者规定了一整套复杂、但似无章可循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

而对于欲进入或居留意大利的中国公民来说,遇到的较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是在有关机构办理手续,以规范其进入、居留意大利。

对此,意大利外交部2000年7月12日的颁布的一项条例(刊登于2000年8月1日第178号官方公报),明确对入境签证的种类及其取得做出规定。

而签证的目的、类别也直接影响到居留许可的类别。

对于在意大利境内的中国企业来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便是入境签证的申请,以及后继的(工作)居留许可的办理。

根据1998年第286号立法令及其后续法律(该法令及其后续法律又称为“统一移民法”Testo Unico sull’immigrazione),1999年第394号总统令(又称上述“统一移民法”的实施办法)及之后的2004年第334号总统令,任何人如果在意大利境内进行劳动活动,须遵循特定的法定程序申请发放工作居留许可。

另外,以劳动为目的进入意大利,须受到其1998年第286号法令规定的入境配额制度的限制。

意大利总理将根据一项与意大利国家对外国移民政策有关的“三年方案书”的标准和要求来确定意大利的年度移民配额计划。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劳动法是一国调整劳动者与其雇用者之间劳动法律关系的总称。

在意大利劳动法上,劳动者的雇用者可以是私法上的私主体,也可以是公共机关。

新近法学理论和法院实践的影响,劳动法律规范原始的保障职能得以重新诠释,其特点在于对法律制度和用人合同的灵活解释,其结果在于弱化了对劳动者的保护。

近些年新经济变革和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型的劳动,这些新型的劳动在更大程度上使用人企业受益:与传统的从属性劳动关系相伴,产生了一些新的劳动形式(准从属性劳动、telelavoro远程就业、job-sharing劳动分享制、outsourcing人力资源外包、job on call呼叫中心外包,以及staff leasing 职员租赁等等),这些新型劳动有的是全新的史无前例的,有的则是在传统劳动方式上引入新的元素,都促使法律对其加以有效规范,尤其是意大利2003年第276号立法令,成为劳动法上最为重要、最为瞩目且最受争议的立法介入。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国家、雇用者、劳动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涉及对劳动关系中各典型风险如劳动疾病和劳动事故的救济制度,还涉及对劳动者工龄和养老保险金的保障制度。

受新的人口发展趋势、国际劳动保障制度大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虑到旧的公共救济体制已不再能够为人口老龄化提供足够的、全方位的保障,意大利社会保障法在最近几年也经历了根本的变革。

引进变革的法律是意大利2005年第252号立法令(后为2006年第296号法律第1条第749款和第750款,即2007年财政法,和2007年第28号立法令所吸收和修改)。

劳动安全意大利法律极其重视对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领域的保护。

法律对该领域的调整旨在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健康及心理完整。

有关法律的渊源体现在许多法律法规中。

其中最主要的是1994年第626号立法令,及其后继的修改、补充。

目前,以2007年第123号授权法为基础确定的对政府的授权立法,整个部门法规范属于意大利政府的立法权限,由政府负责对该部门法加以调整和统一化。

与劳动健康和安全有关的法律规定适用于现存所有的劳动活动领域,这些法律主要对雇用者的,同时也对劳动者的行为,以及应当采取预防措施作出要求,不遵守有关义务甚至会受到刑事制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