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合集下载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开放政策引进外来资源,同时也通过对外投资和贸易来推动本地企业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这一战略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引进来战略有助于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进外来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获取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从而推动本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例如,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本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引进外来投资也可以带动本地的就业增长,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走出去战略可以帮助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对外投资和贸易,本地企业可以将其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各地,寻找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商机。

这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同时,走出去战略也促进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和竞争,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还有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引进外来资源和对外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提高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走出去战略,本地企业可以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和竞争,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商业模式,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

这样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还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进外来资源和对外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走出去战略也可以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进外来资源和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内容摘要:清朝历史的惨痛教训早已告诉世人,闭关锁国政策必将导致一个国家无法适应世界潮流,处处挨打,最终失去生存空间。

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中国营造了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才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必经之路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一、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一)国内背景分析清朝时期,当局政府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虽说其目的是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

它使中国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严重阻碍着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

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更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虽说我国打破了闭关锁国,但是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私企国有化的进程,任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企业才真正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前,“引进来”战略是过去我国对外开放的侧重点,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模仿,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都站稳了脚跟。

企业不断的发展使得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

通过实施“引进来”的策略,我们不断获得世界先进一流的内容,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背景分析随着各国之间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首次展现在世界面前。

中央企业必须“走出去”

中央企业必须“走出去”

中央企业必须“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提出的重大举措。

中央企业覆盖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

这种重要地位决定着在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央企业应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走出去”战略是指我国有国际竞争力和相对比较优势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更大的市场、更好的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到国外投资办厂,发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一)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短缺压力,确保能源安全。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需要足够的能源和原材料做支撑。

我国人口众多,使总量可观的资源人均后极其有限。

有资料表明,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会越来越严重。

要突破资源瓶颈,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国外获取有关资源。

2003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阶段,我国资源进口量剧增。

例如,2005年原油进口量为12682万吨,比1997年增长2.58倍;铁矿石进口量为27526万吨,比2000年增长2.93倍。

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由1990年的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

在能源和重要原材料行业,中央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种地位决定了中央企业应该成为获取国外资源的主力军。

(二)有利于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全球合作,资本全球融通。

由于经济全球化,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这样才有活力。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增速连续5年达到20%以上。

但必须看到,我国应对全球化的形式单一,突出表现在外资进入和对外投资在规模上的严重失衡。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意义一、中国企业“走出去”与迎接经济全球化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必将伴随着国际产业链各环节区域分布的动态调整,凡是能够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而游离在外则将被边缘化。

就一国而言,融入经济全球化既可能使其受益,也可能使其受损。

只有积极应对,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一国才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能够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和方式,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中国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消耗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集中资源在本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成长为具有较强实力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国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获取支配全球资源权利的重要工具。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许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迅速提升,形成了一大批资本实力雄厚、技术管理水平先进和具备“走出去”能力的企业,有可能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

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继续保持对外贸易高速增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下降。

对于像纺织品和玩具等一些利润空间较小的出口产品来说,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中份额的维持和扩大。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是指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积极引进外来资源和技术,同时也积极走出去,推动本国的优势产业和文化走向世界。

这一战略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引进来战略可以带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引进外来技术和资源,可以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的空白,提升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例如,中国在引进外国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和设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引进来战略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

通过引进外来投资和技术,可以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国内产业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引进外国的市场机制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帮助本国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中国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帮助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走出去战略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和资源。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寻找新的市场和资源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走出去,可以将本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走出去还可以获取外国的资源和技术,提高本国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例如,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

通过引进外来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可以丰富本国的文化内涵,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

同时,通过走出去,可以将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影响力。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电影作品走出去,获得了国际认可和影响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开拓新的市场和资源,促进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以适应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摘要: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回顾;阐述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走出去”战略意义以及确立其为国家战略的分析。

关键词:引进来走出去世界一体化国家战略“引进来、走出去”,主要是针对中国经济实体的。

“引进来”: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一定的政策吸引到我国。

“走出去”:把我国的产品,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我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来”战略实施了若干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而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党的十七大更深入地阐述了它的内涵。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因遭受十年“文革”的重创,国力正待增强。

在这一阶段,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引进来”策略,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点经济战略之一。

其时,吸引了大量外商和港澳台商来中国大陆投资,使中国在经济、技术、管理上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高速发展。

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外汇储备方面,现在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国力和财力大大增强。

近年来,一些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较强;且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在其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的状况下,把眼睛瞄向境外,到国外寻觅商机另辟战场。

于是“走出去”便成了现阶段的重要经济战略,既“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2 “走出去”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的大环境中考量。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家发 展战略 的重要 位置 。1 9 年2 6日,江泽 民在十五 届 9 8 月2 二中全会 上的讲话 中,联系 当时发生 的亚 洲金融危机 ,谈 到
做好经济 工作 ,增 强承受和抵御 风险 的能力 时强调 了六 点, 其 中一点就 是实施 “ 出去 ”的战 略。 同年5 1 日,他 在 走 月 4 中共 中央 、国务院 召开的 国有企 业下 岗职工基 本生活保障和 再就业工作会 议上讲话 呼吁 : “ 要进 一步研 究如何加快实施
2 0 年 ,胡锦 涛对 “ 出去 ”战略作 了进 一步的论述 , 03 走 他 在 党 的十六 届 三 中全会 上 指 出 : “ 实施 ‘ 出去 ’战 要 走 略 ,完善对 外投资服务 体系 ,赋 予企业更大 的境外经营管理 自主权 ,健 全对境外投 资企业 的监 管机制 ,促 进我国跨 国公 司的发展 。”胡锦涛总 书记 在2 0 年 底召开 的中央经济工作 04
外开放水平 。”
宣传改革开放 的政策 ,展 示、推销 改革开放 的成果 ,既 “ 引 进 来”又 “ 出去 ”,实现双 向开放与交流 。 走 19 年 ,江泽 民在十四大报告 中提 出: “ 极开拓 国际 92 积 市场,促进对外 贸易多元 化,发展外 向型经济 ”, “ 积极扩 大我国企业 的对 外投资和跨 国经营 ”, “ 更多地利 用 国外 资 源 和 引进 先进技 术 ”。1 9 年3 9 3 月中共 十四届 二中全会 明确 提出 “ 要实行 国际市场多元化 的战略 ,在 继续巩 固和扩大欧 美 、 日本等市场 的同时 ,努力 开拓其他 国际市场 。”1 9 年 93 底 ,中共十 四届三 中全会把十 四大确定 的 “ 开拓 国际市场 ” 和 “ 利用 国外资源 ”进一步具 体化 ,提 出了 ’充分利 用 国际 ‘ ‘ 国内两个 市场 、两种 资源 ”的概 念 ,指 出:要积极参 与 国际 竞争与 国际经济合作 ,发展开放 型经济 。 “ 赋予具备 条件的 生产和科技 企业对外经 营权 ,发展 一批 国际化 、实业化 、集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在自 力更生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在这一重要方 针指引下,我国企业开始勇敢地迈向世界。
因此,可以说,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坚实的 理论基础,孕育了“走出去”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我党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 的形成和提出。
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在向中央政治局通报“三讲”情况的讲话中, 在全面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把“走出去”战略上升到“关系 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的高度。
同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充分利用好国外和国内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 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经济 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发展全局的的战略”,“‘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政策 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现在情况与二十多年前不同了,实 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将会为实施这一战略带来更多的机遇。必须不失时机地‘走出去’,让我们的 企业到国际经济舞台上去施展身手。这个战略实施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 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实施‘走出去’ 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 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 度”。
吴仪副总理在“2005年全国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批示, 指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对外经济合作工作,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 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新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体制 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协调能力,健全促进、保障、服务和监管 等政策体系;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 经济安全。”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

十五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提出,使得我国企业介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

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一条重要建议被写入《十五计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

一、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的背景“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和提出在分类当中,我们大概把他分为三个时期,逐步发展过来的。

第一个时期就是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孕育了“走出去”战略。

第二个时期,就是江泽民同志时期。

江泽民同志承前启后,在总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后,正式提出把“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

第三个时期,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对“走出去”战略也非常重视。

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一)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已是现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一种潮流。

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中国企业能否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实现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经济中取得新的突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战略问题。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客观需要,对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企业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从国外输入国内匮乏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缓解中国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资源开发型海外投资,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改善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推动全球化进程起到积极影响。

本文将分析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源于我国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企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我国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具备了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另外,我国政府也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和影响经济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国外市场上得到了应用,使得我国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其次,通过对外投资,我国企业可以实现跨国并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这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也可以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

此外,对外投资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比如,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也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钢铁、建材等。

政治外交“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对改善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推动全球化进程起到积极影响。

首先,对外投资可以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通过共同开展经济合作项目,可以加深双方的互信和友好情谊,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其次,通过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我国企业成为了海外资本的提供者,为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1.“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大体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平安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世界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预示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开放向纵深进展。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依照经济全世界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进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进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久远进展、增进与世界各国一起进展的有效途径。

“实施"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开放,踊跃利用和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功效,加速了我国经济进展。

实施"引进来"战略,通过国际互换,扩大对外贸易,有打算地出口我国具有优势的商品,换取经济建设急需的物资,节约了社会劳动,提高了经济效益。

实施"引进来"战略,斗胆地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与先进技术.极大地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距离,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走出去确实是把我国的产品,科技等投放国际市场,引进来确实是把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技术和科研人员等通过必然的政策吸引到我国。

2.“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1."走出去"是进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

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世界化的重要条件。

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

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进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

3.“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的意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大体战略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进展空间,增进我国经济进展。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 走出去” 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走出去”战略 最终确定。 最终确定。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十五’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十五’期 间乃至更长的一短时间内,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 间乃至更长的一短时间内, 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最终确定,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最终确定,标志着中国 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走出去” 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走出去”与 引进来”并重的阶段。 “引进来”并重的阶段。
例如, 例如,中国铝业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巨 头力拓公司的部分股份。 头力拓公司的部分股份。
(三)“走出去”战略方针 走出去”
在投资区位选择上贯彻多元化原则 在投资主体上贯彻多元化原则 在进入国际市场方式上贯彻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入产业领域及产业方向选择上,遵循比 在进入产业领域及产业方向选择上, 较优势同后发优势相结合的原则 走出去” 引进来” “走出去”与“引进来”要适度平衡
经济全球化与“走出去” 经济全球化与“走出去” 战略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及其背景 走出去” 我国企业“走出去 走出去” 我国企业 走出去”战略体系的构建 我国企业“走出去”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特殊性及当前急 需解决的问题
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及其背景
(一)“走出去”战略的提出过程 走出去”
十五大(1997): ):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 十五大(1997):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 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十五届二中全会(1998) 十五届二中全会(1998):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 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 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 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 中亚、中东、中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 中亚、中东、中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 1999年 财富》全球论坛(上海):主题是“ ):主题是 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上海):主题是“中 未来50 50年 国:未来50年”。这次盛会及其后的大讨论为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最终明确奠定了基础。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最终明确奠定了基础。

我国为什么要走出去

我国为什么要走出去

1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1)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进不出或者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
意义上的开放,坚持两者相结合是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2)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趋势。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水平,在更大范围、更
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扩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层
次的标志,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源扩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我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
(1)内容
(2)要求(小体字部分)
3、我国如何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1)我国必须全面提国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两者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3)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把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4)我们要有规则适宜是利用WTO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要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及研究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及研究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及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

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市场扩张,更是要为国家推进开放发展作出贡献。

然而,在这个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展开探讨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及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意义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国家层面上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

首先,这是我国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已逐步放缓,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企业走出去可以扩大市场,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横向资本。

其次,走出去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这也是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对企业而言,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首先,走出去可以拓宽企业的市场,满足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市场需求。

其次,走出去可以将企业文化和品牌打造得更为国际化。

最后,企业走出去也可以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机会,使得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第二部分:问题然而,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首先是市场环境的变幻。

不同国家市场之间的结构、管理制度、文化等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企业出现营运、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投资风险的提升。

走出去,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在文化、贸易、法律等方面也需要做出更多的调整。

而且在海外市场上商业黑箱操作、贿赂等现象也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

最后是本土企业的竞争性。

走出去企业本身也需要面对本土企业和国际大企业的激烈竞争。

如果企业缺乏竞争力,也会导致企业走出去的失败。

第三部分:研究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支持。

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市场的文化差异和制度差异,了解当地的法律、商业规则等,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其次,研究基于海外市场的创新,研究当地消费需求、潜在的市场空间和创新技术,定制不同的产品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增强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

最后,研究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分析国际投资和经营方式,为企业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和发展战略。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1."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2."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3."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4."走出去"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国际扩张的必然选择“走出去”则是以中国的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前,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虑,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势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迈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的发展空间。

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实。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势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一、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走出去”战略是与“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商品和服务等)相对应而言的。

广义的“走出去”战略包括货物与服务出口、劳务输出、国际融资、国际旅游以及对外投资等企业跨国经营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本国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目标。

“走出去”战略可以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是指货物、服务、技术、管理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主要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工程承包等;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层次,是指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的是到海外投资建厂和投资设店。

如果一家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发展到了第二层次,特别是海外投资到了一定规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拥有企业)后,那么这家企业也就成为跨国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引进来”战略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引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

1.“走出去”战略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14221.2亿美元,其中出口为7620亿美元,进口为6601.2亿美元,我国的贸易规模已占世界第三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6.5%。

然而,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以下难题。

其一,出口进一步扩张难度增大。

美、日、德等贸易大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出口贸易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以后,增速将会放慢。

其二,国内产业保护余地缩小。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的兑现,国内市场必须进一步开放,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保护措施难以继续。

其三,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中国由一个贸易小国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贸易大国,冲击了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触动了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利益,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中国“走出去”战略

中国“走出去”战略

二、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成效
1.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迅速扩大。 197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只有50万美元, 累计设立境外企业只有4家;截止到2011年底,累 计投资达3600多亿美元,分布全球178个国家和地 区,资产总额累计超过万亿美元,境外企业数 16000多家。 2012年1-12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772.2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166亿美元、 签订合同金额1565亿美元,劳务合作派出人员51.2 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 大量的外国制造加工业以“雁行模式”向中国转 移。经过二十多年的引进和消化,中国工业生产 能力迅速提升,一些行业出现市场饱和,生产能 力过剩。为了解决其出路,企业自然想把剩余的 生产能力投向国外,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同 时,在国内腾出空间发展资本技术含量更高的产 业,发挥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
2.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中国“走出去”战略最初是指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 海外投资战略,即企业“走出去”战略。1997年中 国政府开始酝酿“走出去”战略, 2001年“走出 去”战略正式写入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成为国 家战略。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积极稳妥地实施”, “鼓 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 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实施”,“支持 有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实施”,“按照市 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 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三、新形势下中国“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1.我国“走出去”战略进入“转型升级”期
目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 变化,中国“走出去”战略面临转型。 一是从企业“走出去”向全面“走出去”转型。 二是从被动的“走出去”向主动的“走出去”转 型。 三是从适应规则的“走出去”向“走出去”参与 规则制定的转型。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既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吸引外来资源,又积极推动本国的优势资源“走出去”,拓展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这种战略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是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巩固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进来战略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可以填补本国在某些领域的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和技术含量,加速经济发展。

同时,引进来战略也可以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和商业模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在于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走出去,可以将本国的优势资源和产品推广到国际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走出去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拓宽经营范围,降低运营风险。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整体实力提升。

例如,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

通过引进外来文化,可以丰富本国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软实力。

同时,走出去也可以推广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文化交流不仅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更有助于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推动,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喜爱和认同,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还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共享。

通过引进外国的科技和知识,可以加快本国科技创新的步伐,提高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走出去也可以推广本国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实现与国际科技前沿的对接和合作。

科技创新和知识共享不仅有利于解决本国的科技难题,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中国在引进外国科技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科技成果推向国际市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

“走出去”发展战略简介

“走出去”发展战略简介

“走出去”发展战略简介(一)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中央提出要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地结合起来。

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既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不仅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而且也是关系我国改革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为我国获取重要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实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充分享受相应权利,实现权利和义务平衡,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带动货物、技术和服务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取得有利地位;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跨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展跨国经营,通过开展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走出去”是资本、技术、管理方法、原材料和市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是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综合发挥。

(三)北京市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要成就北京市20多年的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截至2002年底,北京市累计批准建立境外企业和机构359个,总投资额4.8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33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9.2%。

北京市的境外投资最初主要集中在餐饮、贸易、工程承包及咨询服务等方面,九十年代起,逐步向制造业和资源开发型等深层次发展,截止到2002年底,共计有贸易125家,餐饮36家,工程承包21家,技贸37家,生产性企业72家,其他68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推动经济社会谐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认识和不断增加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我办经过系统学习和整理,对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形成以及“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拟成此文,仅供学习参考。

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理论的构成我国“走出去”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我们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也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第3卷)我国较早时期的对外开放,侧重点是“引进来”,即引进国外资金、设备、科技和管理等。

同时,邓小平同志对“走出去”也有阐述,早在1984年,在论及经济特区时,他就为特区定位,即“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既要率先引进所需,同时也要对外宣传改革开放的政策,展示、推销改革开放的成果,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实现双向开放与交流。

1992年,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

1993年3月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行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扩大欧美、日本等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其他国际市场。

”1993年底,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十四大确定的“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具体化了,提出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概念,指出: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赋予具备条件的生产和科技企业对外经营权,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

”1996年7月26日,江泽民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加紧研究国有企业如何有重点有组织地走出去,做好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这篇大文章。

次年的12月24日,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首次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提出来,并把它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1998年2月26日,江泽民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联系当时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谈到做好经济工作,增强承受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时强调了六点,其中一点就是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5月14日,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上讲话呼吁:“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快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2000年1月20日,江泽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今后工作重点时,把抓紧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抓紧解决的七个重大问题之一加以论述。

2000年3月7日,江泽民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全体会议时,对“走出去”战略又有新的阐述。

他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002年“走出去”战略写进了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对“走出去”战略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他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能力。

至此,“走出去”战略在三代领导核心的推动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整的“走出去”理论体系,并得以在全国范围积极实施。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诸多深刻变化。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新矛盾。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当时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我国主要产品产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国过去那种长期商品短缺的状况已基本改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剩余。

1993-1996年的宏观调控,使一度过热的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同时又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

1997年,与我国有着密切经济联系的周边国家相继发生金融危机。

这场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一个直接负面影响,就是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空间受到较大的压缩。

这一系列矛盾造成了当时国民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那就是如何积极开拓市场,扩大有效需求。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确立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同时也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二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影响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的现象。

地区经济结构雷同,不少行业生产能力明显供过于求,产品严重积压。

不少企业经济素质和效益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经营困难,亏损严重。

因此,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必须果断地抓紧进行结构调整,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那么,怎么调整经济结构?江泽民同志把眼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

他多次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区域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我国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生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199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

那么,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呢?他指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同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结合起来。

从国内市场看,当前要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同时进一步拓展城市市场。

从国际市场看,要在继续保持和拓展西欧、北美、日本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市场。

”三、实施“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意义第一,实施“走出去”,有利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能源资源,在国际能源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

能源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勘探开发矿产。

其实质是以国家支持为后盾,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开拓地缘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以获取质优价廉的矿产资源,保证本国资源需求。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较少。

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煤炭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耕地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水的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5%,石油的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将进一步增长,我国将面临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双重压力,能源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

我国能源资源的这种国情,迫切需要在能源资源的发展方面有战略考虑。

在这方面,除了坚持节约高效、科技先行、多元发展等之外,积极地“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加强国际能源资源合作,使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能源资源,在国际能源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应当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实施“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意图。

第二,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各种跨国公司,使我国获得重要的国际市场份额,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网络已经形成。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载体,是全球化时代配置资源的主体,是各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力部队。

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的讲话中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全球现有五万三千多家跨国公司,它们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贸易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六十,技术贸易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对外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七十,技术专利的百分之八十。

这种发展趋势表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各国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上。

江泽民同志在阐述“走出去”战略时,反复强调只有积极地“走出去”,“才能由小到大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跨国公司,以利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收外国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收外来资金,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技术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也有一个事实不能忘记,那就是发达国家的对华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很抵。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对华投资一直倾向于采用独资方式,技术保密措施极为严格。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告诫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有些最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

”相比之下,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更为有效的途径。

十几年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已经从起步阶段进入一个较快发展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农业“走出去”是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走出去”弱势的产业,同时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产业,实践证明,引进的是先进管理、先进科技和资金,而“走出去”是利用资源和市场,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