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lishi)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二):《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除了讲述留学时的经历,更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同时,也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谆谆教导的教书育人精神以及对工作负责认真的态度。
创作背景:当时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写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三):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
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景,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景,读.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的教师。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发人深省,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四):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录了在日本读书时候的学习和生活,讲述了在学校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并且决定放弃医学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藤野先生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文章中的藤野先生是一个十分严谨、正直的人,他没有对民族的偏见,没有歧视别人,是一个十分伟大的人。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五):这篇散文经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异常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六):本文是一篇回忆散文,看来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都是有机地统一在的爱国主义思想中。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景,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景,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藤野先生》1
求学经历与教育背景
求学过程
先后就读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和东京大学医学 部
求学期间的重要事件
结识鲁迅,并成为鲁迅的良师益友
教育背景
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教育背景,为成为优秀 的医学教育家奠定了基础
职业生涯与主要成就
职业生涯
先后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和东京大学医学部任教,培养了大批优 秀的医学人才
主要成就
在医学教育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日本医学之 父”
03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
故事情节概述
故事发生背景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 性散文,讲述了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与 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经历。
情节概述
文章通过回忆藤野先生在课堂上的表 现、课后交流以及离别之际的情景, 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 敬仰和感激之情。
语言简练
鲁迅的文字简练明快,表达力强,他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 琢。
《藤野先生》的写作动机与目的
1 2 3
个人经历
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 心和指导,这段经历成为他创作《藤野先生》的 灵感来源。
表达感激之情
鲁迅通过《藤野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 情,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藤野 先生的高尚品质。
人物形象分析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为人正直的医学教授,他对待教学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关心备至,深受学 生爱戴。
鲁迅
鲁迅在文章中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自己的视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 情。
主题思想与意义
主题思想
《藤野先生》通过回忆藤野先生的形象和事迹,表达了鲁迅对这位恩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对 日本人民友善态度的肯定。
藤野先生内容概括
藤野先生内容概括《藤野先生》,是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师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推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中心思想】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思想的变化,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好词】油光可鉴美其名日好意难却抑扬顿挫小而言之大而言之正人君子深恶痛疾【好句】上野的樱花烂煽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樱花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写出了樱花鲜艳的颜色。
〃形成一座富士山〃,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有嘲讽意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1 藤野先生
鲁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迅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
留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学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日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本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的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阅读1-3,回答问题。 在东京
所见所闻: 赏樱花、学跳舞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
朽
所 感: 失望、厌恶之情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 句话相呼应。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这样” 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 句在有什么作用
藤 野 先 生
鲁 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 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 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 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
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 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起下文对东京的描写,也 为写作者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实在 标致极了”怎么理解?
句中“标致”是反语,在这里是“丑陋” 的意思,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 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含课后习题)
《藤野先生》课文详解一、作品背景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
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
二、作者简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主题概述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线索结构1、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2、结构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交代转到仙台学医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的经过以及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五、重点字词畸(jī)形不逊(xùn)绯(fēi)红发髻(jì)芦荟(lúhuì)驿(yì)站教诲(huì)芋梗(yùgěng)汤杳(yǎo)无消息油光可鉴(jiàn)抑扬(yìyáng)顿挫六、鉴赏品读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及解析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26 年10 月12 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的回忆,特别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驿站(yì)-教诲(huì)-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2.解释下列词语-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现多作讽刺的用法。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解析1.第一部分(1 - 3 段):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内容: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他们不学无术,整天沉醉于玩乐之中,作者对此感到厌恶和失望,这是他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原因之一。
-解析:通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如“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藤野先生
⑹不逊: 无礼。逊,谦逊。 ⑺诘责: 反问并责备。 ⑻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⑼瞥见:一眼看见。
鲁迅眼中的藤野 (6-23)
其形(第6段)
抓住特征:
白描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穿着:穿衣服太模糊,忘带领结,旧外套
“中国是弱国”和“中国人是低能儿” 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前加 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加以强调, 揭露这种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 愤慨和抨击。后面的“也无怪他们疑惑”, 貌似“表示理解”,实则写出了作者在遭 受凌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6.“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 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藤野其人
藤野严九郎(1874年7月11日-1945年8月11日),出生于日 本福井县,毕业于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日本的医生、 教授。因和其学生鲁迅的交往而闻名。
藤野在读小学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过汉学。 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现名古 屋大学)。1896年10月毕业,并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 手。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同年7月开始,在东京 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鲁迅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 没料到东京竟也像南京一样乌烟瘴气。失望、痛苦、 愤懑的心情和强烈的报国热望,使他百感交集,远 大的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
为后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的所见所 闻?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运用白描手法,及比喻、 反语等修辞写在东京看到了“盘着辫子”的 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了 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的学跳舞。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其中的《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讲述了他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以及与藤野先生的关系。
以下是对《藤野先生》内容的概括:
1. 在日本的经历:鲁迅于1902年赴日留学,在东京看到中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后,他感到失望和愤慨。
于是决定离开繁华的都市,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东北大学)求学。
2. 初识藤野先生:在仙台医专,鲁迅遇到了藤野严九郎,他是解剖学教授,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也非常严格但公平。
3. 师生关系:藤野先生关心鲁迅的学习,亲自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中的错误,并且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
他对鲁迅的勤奋好学印象深刻,而鲁迅也对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十分敬佩。
4. 民族歧视事件:在一次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了中国人被日本人侮辱的情景,这使他深感痛心,意识到即使学习医学也不能直接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他决心弃医从文,用笔作为武器来唤醒民众。
5. 离别与怀念:鲁迅后来离开了仙台,回到了中国。
尽管与藤野先生没有再见面,但他一直记得这位老师,感激他的教导,同时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这篇散文通过对藤野先生形象的描绘,展示了鲁迅对于教育工作者严谨认真的品质的赞扬,同时也反映出他个人思想转变的过程——从追求科学救国到认识到文学和文化觉醒的重要性。
藤野先生
藤 野 鲁 先 迅 生
• 清政府的无能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土地大片沦丧 ,中国人民饱受磨难。 • 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中央政 府,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 体制来维护其统治地位。这期间主要经历了晚清 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 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 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 实权。 • 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 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
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的老师。 1902 年 4 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 鲁 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 迅 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留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 学 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 日 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 本 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 的 列论文。 经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 复会。 历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藤野先生(lishi)
扩展 迁移
上页
返回
下页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 回忆性散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 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 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
• 从本文看,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 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 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 烟瘴气,但联系鲁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 看,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归纳 练习
上页
返回
下页
课文中哪些事例渗透着鲁迅先生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 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2. 只记得“水户”、“日暮里”两个地 名; 3. 对艰苦的生活不以为意,发奋学习以 救国; 4. 对“爱国青年”的愤怒;
5. 弃医从文。
上页 返回 下页
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阅读1一3段
东京上野公园 樱花盛开
樱花
富士山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只不过。
•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
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 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 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余姚人, 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乡”,鲁迅很 敬重他。
目的: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上页 返回 下页
写“爱国青年”是什么目的?
• 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 重;反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写其他教职员对鲁迅先生的关心 是什么目的?
藤野先生原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课文《藤野先生》是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创作的回忆性散文。
鲁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中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课文原文如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藤野先生》 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他是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二、写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
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
他在厦门期间,内心苦闷,孤寂,于是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来怀念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老师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还反映了作者在那个时代的思想困境和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虑。
三、文章内容1、东京见闻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他们盘着大辫子,不学无术,成天赏樱花、学跳舞,让作者感到失望和厌恶,于是决定离开东京,前往仙台。
2、仙台求学在仙台,作者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导。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对作者的学业认真负责。
他为作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作者的实习情况。
3、弃医从文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看到中国人麻木不仁的样子,意识到医学并非紧要之事,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4、离别与怀念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一直怀念着他。
藤野先生的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深深地影响了作者。
四、藤野先生的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但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关爱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他认真为作者修改讲义,指出作者图中的错误,表现出他对待教学的严谨态度。
他关心作者的实习情况,担心作者因为敬重他而不敢解剖尸体,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藤野先生》 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
当时,作者鲁迅正处于“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他的艰难时期。
他一方面对反动势力的凶残感到愤怒和悲哀,另一方面又痛感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弱点和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回忆起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尤其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思想变化和人生选择。
三、文章内容1、东京见闻作者初到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感到十分失望和厌恶。
他们盘着大辫子,在樱花树下赏樱花、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与作者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初衷相违背。
2、仙台求学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
在那里,他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导。
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关爱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他认真批改作者的讲义,指出其中的错误;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担心作者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还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3、弃医从文作者在仙台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一次观看幻灯片的事件。
影片中中国人被日本军人杀害,而围观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
这让作者深刻认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却无法拯救人的灵魂和精神。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民众的觉醒。
4、离别与怀念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一直怀念着他。
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对作者的关爱,成为作者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四、人物形象1、藤野先生(1)治学严谨:他认真批改作者的讲义,连文法错误都一一订正。
(2)关爱学生:担心作者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关心作者的学习和生活。
(3)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中国的作者一视同仁,尊重作者的文化背景。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学者和作家,他在哲学、文学和历史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贡献。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东方哲学、日本文学史和日本近现代史。
他的著作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对于理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藤野先生出生于日本东京,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对于哲学和文学的热爱和天赋。
他在东京大学攻读文学和哲学专业,并在此期间开始了对于日本文学史的研究。
藤野先生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他经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藤野先生最早的重要著作是关于东方哲学的研究,他通过对于中国、印度和日本哲学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关于东方哲学独特之处的观点。
他认为东方哲学注重内省与自我觉察,相对于西方哲学偏向逻辑和理性。
藤野先生的研究使得东方哲学在国际学术界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
在日本近现代史方面,藤野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
他通过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对当时历史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
他指出,明治维新以来的改革虽然为日本带来了现代化的成就,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社会不平等和民主发展的限制。
他的研究为理解现代日本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除了学术研究,藤野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他以其深邃的思考和文学才能,创作了许多哲学和文学作品。
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深入探讨了人类的存在和意义,引发了读者对于生活和宇宙的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被引用和赞赏,被视为日本现代文学的瑰宝。
总之,藤野先生通过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优秀的文学创作,为我们揭示了东方哲学的独特之处,解读了日本近现代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他的贡献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日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藤野先生的作品仍然在学术界和文学界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他被誉为日本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读书笔记《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的《藤野先生》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深情地回忆了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老师,“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样的外貌描写,让藤野先生的形象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
他对鲁迅先生的关心和教导是无微不至的。
他认真地为鲁迅先生修改讲义,“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
他还关心鲁迅先生的解剖实习,“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于学术的认真和对学生的关爱,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然而,当时的中国是弱国,在日本求学的中国人也常常受到歧视。
鲁迅先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却被怀疑是作弊。
这让鲁迅先生感到了深深的悲哀和愤怒。
但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藤野先生的正直和善良,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给鲁迅先生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尽管鲁迅先生后来决定弃医从文,但藤野先生的教诲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他。
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让鲁迅先生明白了为师者的责任和担当。
鲁迅先生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不仅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的贫弱使得国人在国外备受歧视,这让鲁迅先生深刻地认识到,仅仅医治国人的身体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国人的精神。
从这篇文章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像藤野先生那样,对待工作和学习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无论是修改讲义还是进行学术研究,都要一丝不苟,追求真理。
鲁迅写的藤野先生简单介绍
鲁迅写的藤野先生简单介绍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身份卑微却充满智慧的老人。
本文将对这个故事进行简单介绍。
故事以一个小镇上的医生的视角展开。
藤野先生是这个小镇上的一位长者,他从事着种种琐碎的工作,如修补屋顶、修理铺位等。
在镇上,藤野先生并不起眼,被人们视为一个普通老头。
然而,当医生和藤野先生有一次交谈后,医生才逐渐发现藤野先生的不凡之处。
藤野先生年轻时曾在东京的大学读过书,懂得许多知识。
他对于历史、文化、文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引经据典、文不加点地谈论各种话题。
医生对于藤野先生的聪明才智感到震惊,对他的敬佩之情也日益加深。
藤野先生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方面,他还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周围的人提供帮助和指导。
他善于观察人们的行为和举止,能够洞察人心。
医生曾向他请教过一些关于医学的问题,藤野先生给予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他的言辞简洁而有力,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然而,藤野先生的智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
在小镇上,人们对他的存在似乎并不在意,只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老头。
这种局面使得藤野先生感到无奈和孤独,他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
在故事的结尾,藤野先生去世了。
医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惋惜,他意识到自己没有及时珍惜和尊重藤野先生。
他为没有将藤野先生的智慧传承下去而感到惋惜,也为整个社会对于智慧的忽视感到痛心。
藤野先生这个角色通过鲁迅的笔触,成为了一个智慧的象征。
他的存在告诉我们,智慧不应该只被浪费在个别人身上,而是应该被整个社会所重视和尊重。
故事中的藤野先生虽然身份卑微,但他拥有无穷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存在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通过这个故事,鲁迅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智慧,不论它来自何方。
我们不能只看重表面的身份和地位,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在的智慧和品质。
只有当社会能够给予智慧以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藤野先生这个角色给予了读者很多的思考和启示。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和尊重智慧,不论它来自何方。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知识点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知识点
《藤野先生》词语解释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绯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宛如:好象。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杳: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喝采:大声叫好。
决意: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藤野先生》简介
我去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准备学成后报效祖国。
遇到的藤野先生是一个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书的任课教授。
他教我修改讲义和解剖图,让我懂得作学问的严谨。
他对我没有民族情绪,只当作一个老师疼爱的学生。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将离开仙台,不学医学了。
将走时,藤野先生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藤野先生跟那些歧视和侮辱中国人的学生完全不一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
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最后有着怎样的结局?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最后有着怎样的结局?“这就是周君吗?真有出息了!”说这句话的人,正是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主角,藤野严九郎。
此时,已经是1936年,距离鲁迅辞别藤野先生已经过去32年,距离鲁迅写出《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也整整过去了10年。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亦是鲁迅辞别藤野先生的那一天,换言之,两人已有32年未见。
辞别之后,鲁迅再也未曾给藤野写过信,《藤野先生》里讲到:“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不过,从《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出,鲁迅从未忘记藤野先生,还将他当做在日本留学时代的“恩师”——在日本仙台学院,部分日本学生都歧视从中国来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力不行;唯有藤野先生不断鼓励鲁迅,并且出面维护鲁迅的“尊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鲁迅如此对待恩师,倒也无可厚非。
那么,被鲁迅当做恩师对待的藤野先生,又是如何“怀念”鲁迅这位学生的呢?1936年,时隔30年之后,藤野先生终于如愿获得了一张鲁迅的照片。
不过,此时的周树人已经不再被世人称作周君,样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看到鲁迅的照片,藤野不敢相信自己的学生能有如此出息。
藤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方面是肯定鲁迅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忙碌而无甚成就的一生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鲁迅手绘、藤野修改)鲁迅辞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医专之后,藤野先生又在这所学校待了6年。
1911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成立。
次年,仙台医专被并入东北大学,成了这所日后排名第二的知名大学的一个分部;医专里的所有师生、校舍,也整体并入东北大学,藤野先生成了东北大学的教授。
从一个专科学校并入top5的知名大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最初,藤野先生还能够勉强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
在带完医专的原有的学生之后,在教学方面,藤野先生就显得异常吃力。
很快,藤野先生就无法适应这种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不得不辞职(被解除)。
从此以后,藤野先生再也未曾踏上教学岗位,转而投身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兜兜转转于不同的医院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严九郎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 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 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 人作“猪头三” 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 人作“猪头三”。在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 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 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 以白眼,另眼看待。 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时候, 我少年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 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 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 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 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 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就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
形成一座富士山” “ 形成一座富士山 ”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有嘲讽意味。 比喻。有嘲讽意味。 比喻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 标致”是什么意思? 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 原意是漂亮 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 的 “ 中 被枪毙 围观 的中国人、 国人” 的中国人、 国人”指: 的中国人和 ” 。 “我
日本“ 日本 爱国青年” “难怪他们疑惑”的“他们”是 “爱国青年” 。 难怪他们疑惑” 他们” 日本“爱国青年” “ 他 们 拍 掌 欢 呼 起 来 ”日本“ 爱国青年” 的 “他 们 ” 是 。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的“他们”是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也似的喝彩” 他们” 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
通过几件事来表现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
阅读“弃医从文” 阅读“弃医从文”
(24—31)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中国是弱国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应怎样理解? 应怎样理解? • 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 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 他们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60 60分以上一 他们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一 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 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 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表达了 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 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
阅读“ 阅读“4-——23段” 段
当时的仙台医专
分析人物形象: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外貌——黑瘦、八字须、 黑瘦、八字须、 外貌 黑瘦 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 挟着一叠大大 举止 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 例?分别表现什么思想品质? 分别表现什么思想品质? 事例 1 2 3 4 思想品质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年 月到日本 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月到日本,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 自题小像》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 加入光复会。 年从章太炎学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年 月 从日本回国。
前面的表格修改为: 前面的表格修改为:
序号 1 2 3 4 5 事例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惜别 思想品质 工作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
真诚关怀 求实精神 友好与尊重
在日本举 国上下都 鄙视中国 人的风气 下,对中 国人的热 情友好与 尊重
阅读结尾3个自然段 阅读结尾 个自然段
(36—38) )
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
明线: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暗线: 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弃医从文) (作者的爱国情感 弃医从文)
阅读1一 段 阅读 一3段
东京上野公园 樱花盛开
樱花
富士山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只不过。 只不过。 只不过 •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
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
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 清国留学生”的外貌, 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 抓住了 ——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 在当时, 在当时 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 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可以画出他 们的灵魂。 们的灵魂。
“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 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 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呜呼,无法可想”是对 呜呼,无法可想” 国民愚昧落后 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 我的意见” 学医救国 “变化”指 变化” 弃医从文 “变化”的原因是: 变化”的原因是: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认 识到医学不能救国, 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 变国民的精神, 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 靠文艺 。 。
整体理解课文
《藤野先生》选自 朝花夕拾》 体裁是 散文 。 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 ,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 东京 ,表达对 清国留学生 在 的厌恶; 的厌恶; (1—3) ) 2.在 仙台 ,回忆与 藤野先生 的交往;(4—35) 在 的交往; ) 怀念 。 3.在 北京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在
热情赞颂和高度评价 藤野先生的语句是: 藤野先生的语句是:
1.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最使我感激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 2.他的性格, 他的性格 的。 就 : “小而言之”意思是:小的方面说 小而言之”意思是就小的方面说
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 行动有三: 行动有三: 1.收藏讲义 1.收藏讲义 2.悬挂照片 2.悬挂照片 3.多写文章,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 多写文章 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1904年4月 年 月 东京弘文书院 毕业照
雕塑: 雕塑: 鲁迅与藤野先生
(绍兴鲁迅博物馆) 绍兴鲁迅博物馆)
读课文,注音 读课文,注音: 樱(yīng)花 芦荟( 芦荟( huì ) 芋梗( 芋梗(yù gěng)汤 不逊( 不逊(xùn ) 诘责( jié ) 诘责( 烂熳(màn 烂熳( ) 驿( yì )站 绯( fēi )红 畸( jī )形 解剖( 解剖(pōu ) 匿( nì )名 瞥(piē)见 杳(yǎo)无音信 油光可鉴( 油光可鉴(jiàn)
藤野先生
鲁迅
作者
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1936) ) 生于浙江绍兴,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 树人,字豫才,自小说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著名作品集有《 朝花夕拾》 草》、《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呐喊》、《彷徨》、 华盖集》 《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拾》 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
辫子的故事
• 清朝以前: 清朝以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 清朝: 清朝: 留头不留发,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 说明什么? 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 留着辫子 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 辫子盘在头顶, 辫子盘在头顶 显示自己是“维新派” 一旦维新失败, 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 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两面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两面派。
课文主旨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 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暗线, 线,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暗线,赞 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 对他的真挚怀念; 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 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 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工作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 真诚关怀 求实精神
“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 为什么“很吃了一惊” ——因为看到藤野先生竟然亲自给 因为看到藤野先生竟然亲自给 这个外国学生添改讲义。 “我”这个外国学生添改讲义。 “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 为什么“不安和感激” ——“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 “不安” 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 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 ——“感激”是因为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感激”是因为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 这个文段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 妄自尊大 、 盲目忠君 的思想和对 “中国人”的 中国人” 鄙视 生 爱国主义 强烈的 ,又表现了鲁迅先 精神。 精神。
阅读“惜别” 阅读“惜别”
(32—35段) 段
在文中找出 能表明藤野先生感情的词语 ——悲哀 凄然 悲哀 叹息 叮嘱等
填空: 填空:
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十分认真, 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十分认真,其中 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 从头到末 ; 不但、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 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 第二三天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