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文章赏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鲁迅《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
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
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
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
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
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
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雨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藤野先生明暗两条线索赏析
藤野先生明暗两条线索赏析《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他在日本求学时期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故事。
乍一看,好像是一篇关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简单的感情交流,但如果仔细读下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隐藏着更深的东西。
咱们从藤野先生这位“半身不遂”的“好人”讲起,能看到这篇文章里其实有着两条线索:一种是藤野先生这位外表严肃、内心柔软的老师,一种则是鲁迅自己内心的变化。
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整个故事的骨架。
首先说说藤野先生。
这位老师看起来像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大家第一眼看到他,恐怕会觉得他是那种只知道教书,不懂关心学生的老古董。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藤野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挺严厉的,平时他对学生要求很高,教课也一板一眼,几乎没有一点儿随和的样子。
但你要是仔细观察,他对学生却总是那么的关心。
记得文章中有个细节,藤野先生看到鲁迅作画的水平不怎么样时,他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耐心地给了他一些中肯的建议。
他甚至还用心教鲁迅一些日本的传统文化,鼓励他不要轻易放弃,这种耐心与关爱,真的是让人感动。
然后再看看鲁迅自己。
鲁迅当时其实并没有多少心思去接受藤野先生的教诲,他对这位老师也没有太多的好感。
你看鲁迅那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心里充满了迷茫和不安,藤野先生的教诲对他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接受。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开始对藤野先生产生了敬意。
藤野先生身上那种严谨治学、坚韧不拔的精神,渐渐地影响了鲁迅。
你看,鲁迅开始回忆起藤野先生每次细心讲解的场景,开始体会到那份老师的良苦用心。
这种心境的转变,反映出鲁迅心中那份从懵懂到觉醒的深刻过程。
文章的“明”和“暗”,其实就是这两条线索的交替: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条“明”线,清晰可见,温暖而坚定;而鲁迅内心的挣扎与觉醒则是“暗”线,隐约可见,复杂而矛盾。
乍一看,藤野先生这位“硬汉”看似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但细细琢磨,你就会发现,他其实是个非常柔软的人,心里装着学生的未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藤野先生全文及赏析
藤野先生全文及赏析【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而已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上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墙垣房里有两本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旋即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起码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俊杰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长春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动植物着的芦荽,一到北京就请进二氧化碳,且美其名日“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茅屋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汹涌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科折粉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必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宜于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乳豆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丫蕊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看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同任的。
最初是骨学。
此年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獐毛了缓慢而很声调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赏析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起的一位老师。
他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老师。
他穿着简朴,外表不拘小节,但他的内心却是非常细腻的。
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们的学业也非常关心。
他经常督促学生们认真学习,并及时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藤野先生对待学生们非常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公正的评价,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他还经常与学生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藤野先生的性格也非常坚韧。
他曾经遭受过很多打击和挫折,但是他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并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总的来说,藤野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鲁迅的心中。
他的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品质,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藤野先生佳句摘抄及赏析
藤野先生佳句摘抄及赏析一、“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这几句话把“清国留学生”那种不务正业、附庸风雅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作者用“富士山”来类比盘着大辫子的头,多么形象啊!就好像我看到一群打扮怪异、行为可笑的人在那招摇过市,你说这样的人能是真正来求学的吗?比如在学校里,有些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整天只想着怎么玩,而不是好好学习,和这些“清国留学生”不是一样的吗?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赏析:藤野先生的伟大形象在这里凸显出来了。
他对“我”的期望,不只是对一个学生的期望,更是对一个国家、对学术的一种责任。
这就好比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给人指引方向。
我想起我的老师,她总是鼓励我好好学习,不只是为了我自己的未来,也是希望我能为社会做贡献,这和藤野先生的情怀是不是有点相似呢?三、“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赏析: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让人动容。
他对“我”这个异国学生如此用心,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照料着每一株幼苗。
我要是“我”啊,当时肯定感动得热泪盈眶。
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个作品,有人不仅认真看了,还帮你把里面的错误都改正了,这是多么难得的情谊啊!四、“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藤野先生第一段赏析
藤野先生第一段赏析篇一《藤野先生》的第一段以其精湛的描绘手法和细腻的情感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赏析:首先,从写作手法来看,鲁迅先生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故事的真实和亲切。
同时,他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我”的内心变化和思想轨迹。
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其次,从情感表达来看,鲁迅先生通过“我”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流露,展现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真实又深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对藤野先生的敬爱和怀念之情。
同时,这种情感表达也使得故事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
再次,从人物塑造来看,鲁迅先生通过“我”的视角,生动地刻画了藤野先生的形象。
他通过对藤野先生穿着、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严谨治学态度和崇高人格的形象。
这种人物塑造方式不仅使得读者对藤野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最后,从主题思想来看,鲁迅先生通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通过描写自己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交往和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中的自我觉醒和救亡图存的精神追求。
这种主题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它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总之,《藤野先生》的第一段以其精湛的写作手法、细腻的情感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展现了鲁迅先生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这种追求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中国人,也激励着今天的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二藤野先生第一段赏析《藤野先生》的第一段,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樱花盛开图。
鲁迅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美妙与人文的魅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美丽场景。
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主要为叙事,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片断,其中
有东京留学生的无聊的生活; 从东京到仙台的旅程; 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诲以及作者看电影后的思想震动。
最后写到藤野先生的惜别和作者对他的怀念和评价,
以及藤野先生对作者战斗生活的影响。
藤野先生无私的
关怀给了鲁迅莫大的慰藉。
因此,文中写藤野先生,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强烈而炽热的爱戴之情。
文章善用反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
写清国留学生的
巧于打扮和荒废学业,衬托出藤野先生的俭朴、踏实
和刻苦钻研科学的精神,同时也反衬了作者为振兴中
华而求学日本的爱国主义思想;写到仙台求学时的俭
朴生活;写部分日本学生狭隘的民族偏见,更映照出
藤野先生正直无私、热忱帮助中国青年的国际主义精神,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弃医从文思想的崇高。
第1页共1页。
八年级语文下《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首先,鲁迅在文章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东京所见所闻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和失望。
这些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思进取,让鲁迅深感绝望和愤怒。
而当鲁迅来到仙台医专学习时,他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为人正直的医学教授,他不仅关心鲁迅的学习情况,还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诲和关心,让他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在文章中,鲁迅详细描述了藤野先生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细节,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同时,藤野先生还鼓励鲁迅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种关心和教诲让鲁迅感受到了超越国界的师生情谊,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除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和感激,鲁迅在文章中也表达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在一次观看电影时,他看到了中国人被杀戮和欺凌的场景,深感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比治疗身体上的创伤更为重要。
因此,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事业,用文字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这一决定充分展现出鲁迅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可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这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鲁迅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
《藤野先生》课文笔记及解析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二、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26 年10 月12 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的回忆,特别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驿站(yì)-教诲(huì)-不逊(xùn)-匿名(nì)-诘责(jié)-杳无消息(yǎo)-深恶痛疾(wù)2.解释下列词语-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
现多作讽刺的用法。
四、文章结构与内容解析1.第一部分(1 - 3 段):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内容: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他们不学无术,整天沉醉于玩乐之中,作者对此感到厌恶和失望,这是他离开东京前往仙台的原因之一。
-解析:通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如“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运用了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藤野先生文章赏析
鲁迅《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
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
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
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
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
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
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雨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鲁迅先生到了仙台,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差。
夜晚睡觉,他没有蚊帐,而蚊子又多,他只能用被盖把全身捂住,只留鼻孔在外面,“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竟然睡安稳了。
藤野先生的人物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仙台的一名老师,他的形象不仅让鲁迅先生感到敬佩,也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藤野先生是一个严谨而热心的老师。
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且对于学生们的学习也丝毫不马虎。
鲁迅先生在仙台读书时,藤野先生不仅关注他的学习情况,还对他的生活和思想状况给予了关心。
当鲁迅先生遇到困难时,藤野先生总是会给予他耐心的指导和鼓励。
藤野先生的形象也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善良。
他不因为鲁迅先生的国籍而对他有偏见,也不因为他的学生是弱国的学生而对他们不负责任。
相反,他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并且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帮助。
此外,藤野先生的生活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
他注重细节,对于自己的形象和周围的环境都十分在意。
这种注重细节的态度不仅让他自己显得格外整洁,也让他的学生感到尊敬和敬佩。
总之,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热心、正直、善良且注重细节的老师。
他的形象不仅让鲁迅先生感到敬佩,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到敬仰。
人教版藤野先生赏析_藤野先生赏析
人教版藤野先生赏析_藤野先生赏析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放弃了跟随生平最敬爱的老湎一一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文章一结尾就写下目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引起自己想要“至别的地方回去看一看”的原因。
接着写下回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就是此文的主体,着重于写下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教育的浓厚情谊,以及退出学医的思想变化原因。
这部分在写下藤野先生之前,描述了从东京回去仙台的途中所见到以及在仙台医专难以承受的待遇。
最后“从返回仙台之后”至结尾,写下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想念以及藤野先生给鲁迅的鞭策和鞭策。
鲁迅回国以后,之所以没和藤野先生通信和寄照片,这就是“因为状况也无趣,说道出来也无非并使他沮丧,便新益也害怕敢写了。
”这里透漏了作者对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的沮丧和反感,从而也真的无法告慰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和希望,含蓄的笔调更强化了文章思想的深度。
接着写下对藤野先生的敬仰和想念:我“时时忘掉他,在我所指出我师的之中,他就是最并使我敬佩,给我引导的一个”。
在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后,鲁迅先生更进一步阐明藤野先生的思想境界:“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期望,诲人不倦的教导”,“就是为中国”,“期望中国存有代莱医学”;“就是为学术”,“期望代莱医学传至中国回去”。
正因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乃是对中国人民的关心,所以鲁迅怀著深深的谢意歌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就是了不起的”。
艺术特色对照手法如写作者满怀爱国激情寻求救国的道路,而“清国学生”则过着饱食终日、白天逛公园、晚上跳舞的无意义生活,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藤野先生好句赏析
藤野先生好句赏析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赏析: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赏析: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赏析: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
5、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赏析: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
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赏析: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藤野先生的赏析 3篇汇总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藤野先生的赏析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藤野先生的赏析·1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鲁迅
• 保持人格独立。鲁迅没有智者虚张声势、打拱作捐之陈腐,没有文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之虚伪,更不存在旧 知识分子无病呻吟、顾影自怜之恶习。他,生就一副傲骨,秉承先哲才气,鹤立鸡群,独往独行。真实的自 我。鲁迅之所以独一无二,关键是鲁迅的真实。鲁迅的真在于他敢于直言,公开说别人“不敢说,不想说, 不愿说,不能说”的话。他是一名孤胆侠士,单枪匹马地向旧势力冲杀。他敢于戳穿伪道士的面纱,能为 学生的惨死而呼号于天下。鲁迅虽然处在没有真言的时代,但他却用毕生精力去写他所看到的一切真实的 存在。他的笔令论敌胆寒,让友人称快。他的真实在于血当汁墨笔当枪,而谱写的却是带有沧桑感的伟大 人格。强烈的使命感。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是因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吓,他出门不带钥匙,以示不归 之志。他不惜以其生命高扬理性,以其坚毅警示众生,因而使人望其项背终生敬仰。鲁迅毕生信念是毫不 留情地向旧势力宣战,他的夙愿是俯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他的这一追求极苦、极累、极孤、极悲, 正如先生所言: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然 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生平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出生
• 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 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 的影响。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 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 改字为豫才。
朝花夕拾
读书会
人物赏析 创作背景 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生平
人物赏析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及赏析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及赏析在学习当中,我们要去学会概括,更要学会总结。
这次在学习课文时,让我们一起好好预习一遍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主要内容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藤野先生内容赏析本文是一篇回忆散文,看来似乎是十分零散的生活片断,却都是有机地统一在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中。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这些如文章开头第一句就写“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是紧接《朝华夕拾》中的前篇《琐记》的。
在《琐记》中,作者写到在南京求学时一片“乌烟瘴气”,什么也学不到,“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本篇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
描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描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感激心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藤野先生的赏析 3篇
藤野先生的赏析3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藤野先生的赏析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藤野先生的赏析1在《藤野先生》中,鲁迅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
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李贺《藤野先生》原文及赏析
李贺《藤野先生》原文及赏析
藤野先生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赏析】
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吐蕃、回纥等也不时地侵扰边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学生的灾难。
诗人面对这种危机,渴望立功沙场、为国效力。
但是,他只是一个不受重用的普通书生,根本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的救国心愿,其中也有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构成了两个反问句式。
第一个反问句式,直抒胸臆;第二个反问句式,通过写凌烟阁内功臣的画像,曲折地抒写胸臆,这些都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削平战乱,收复失土,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反问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诗歌豪壮的气势和激昂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以后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作者通过日本的“爱国青年”,这些有着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学生,因怀疑是藤野先生漏了题,鲁迅才考及格的,就写了封匿名信给鲁迅,学生干事还托辞检查鲁迅先生的讲义,严重伤害了鲁迅先生的民族自尊心。文章在这里通过“爱国青年”,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最后看电影事件,促使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鲁迅先生到了仙台,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差。夜晚睡觉,他没有蚊帐,而蚊子又多,他只能用被盖把全身捂住,只留鼻孔在外面,“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竟然睡安稳了。”而吃饭的地方是兼办囚人的饭食,虽然后来换了个地方,可每天都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鲁迅先生在写这段极其艰苦的生活时,是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来写的,让人读之忍俊不禁。这就充分表明鲁迅先生不以环境的恶劣为意的。因为他到日本来,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求学,即学好医术,好回去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曾如他在《呐喊》自序里所说的:“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由此,我们不难想象,鲁迅先生的求学将是何等的勤奋和刻苦。像这样的学生,在老师藤野先生眼里,自然是很优秀的了,对他也就会另眼相看了。我想,不仅是藤野先生,而且是每一个老师都会这样做的。
像藤野先生这样一位生活简朴,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的好老师,在鲁迅先生心里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话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文章结尾写道:“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由此可见,藤野先生永远会给鲁迅先生精神上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雨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鲁迅先生在仙台,还受到仙台医专的几位职员对他食宿的关心,反映出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这是从正面来衬托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
接下来,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所作的直接描写,浓墨重彩,细腻传神。
文章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和有关掌故的介绍,刻划出了藤野先生是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好老师。
鲁迅《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2.为“我”改正解剖图。这里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3.关心解剖实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关心“我”的学习,一直惦记着“我”的解剖实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这件事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这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