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表征与储层建模读书报告
《储层表征与建模》确定性建模
n
z* x0 i zxi i 1
第一节 克里金插值方法
克里金方法(Kriging), 是以南非矿业 工程师D.G.Krige (克里格)名字命名的一项 实用空间估计技术,是地质统计学 (Matheron,1963)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质 统计学的核心。
地质统计学
空间函数的相关性分析 克里金估计 随机模拟
克里金插值
根据待估点周围的
若干已知信息,应用变
差函数的性质,对待估
点的未知值作出无偏、 最优的估计。
x0
n
z* x0 i zxi i 1
无偏 E Zx0 Z * x0 0 最优 Var Zx0 Z * x0 min
c为基台值,a为变程, h为滞后距。
接近原点处,变差函 数呈线性形状,在变
程处达到基台值。
原点处变差函数的切 线在变程的2/3处与 基台值相交。
h0 ha
ha
指数模型:
h
c
Exp
h a
c
1
exp
3h a
变差函数渐近地逼近 基台值。
第四章
确定性建模
Deterministic Modeling
确定性建模概述 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
三维地质建模
数据库
油藏数模
模型粗化
三维构造建模 三维相建模
三维储层参数建模
地层-构造建模
构造模型反映储层的空间格架。在建立储层 属性的空间分布之前,应进行构造建模。
三维断层(fault)模型 三维层面(horizon)模型
8储层的模型与建模给学生
2、随机建模软件 随 机 建 模 软 件 很 多 , 主 要 有 RMS / STORM 、
GSLIB 、 Herisim 、 RC2 、 GOCAD 、 GridStat 、 Petrel等。实际上,这些软件均包括克里金插值算法, 因此既可进行随机建模,又可进行确定性建模。其中, GSLIB为研究型软件,其它为商业化软件。
(1)按数据分布特征分:高斯模拟和非高斯模拟;
(2)按变量类型分:离散变量的模拟和连续变量的模拟;
离散型模拟主要建立储层岩相的分布模型,确定储层
的空间分布边界和空间几何形态等。实际上就是油藏描述中 的储层分布预测。常用的方法有:
① 布尔模拟(Boolen Simulation); ② 示性点过程模拟(Marked Point Process Simulation); ③ 镶嵌过程模拟(Mosaic Process Simulation); ④ 截断高斯模拟(Trancated Gaussian Simulation); ⑤ 序贯指示模拟(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 ⑥ 马尔可夫-贝叶斯模拟。
第八章 储层地质模型及预测
第一节 储层地质模型 第二节 储层建模技术与方法 第三节 国外储层建模软件简介 第四节 区域储层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储层地质模型
裘亦楠(1990)根据油田开发阶段的不同,将储层 地质模型分为三大类,即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 模型。这三种模型满足了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开发研究 任务、不同精细程度的要求。
连续性模拟主要建立岩相边界控制下的储层参数
(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 等)的分布模型,即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参数预测。 常用的方法如; ① 高斯模拟(Gaussian Simulation); ② 退火模拟(Annealing Simulation); ③ 分形模拟(Fractal Simulation)。
中国石油大学《储层表征与建模》吴胜和 绪论
Deutsch,C.V. Oxford Unversity Press. 2002 (另:学术期刊相关文献,教材每一章之后)
二、课程安排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储层表征概论 第二章 储层构型 第三章 储层质量 第四章 确定性建模 第五章 随机建模
2
绪论
课程安排
先修课程(地质本科课程):
地质类:
♦ 《沉积岩石学》(含岩相古地理) ♦ 《油矿地质学》(地层对比与储层部分)
地球物理类:
♦ 《地球物理测井》 ♦ 《地震勘探原理》
(北京)
储层表征与建模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 Modeling
主讲 吴胜和 助课 李宇鹏
绪论
(课程概况)
What? Why? How?
储层表征与建模
课程定位 课程安排
一、课程定位
What? Why?
储层: 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一定压差下
渗流的岩石(层)。
储集岩的特性 ----孔隙性与渗透性
账号: reservoir_cup@ 密码: reservoir@cup
自学:教材、相关文献
考核方法:作业(20%) 开卷考试(80%)
3
油 气 田 勘 探
油 气 田 开 发
绪论
课程定位
生产阶段
区域勘探 选凹定带 (生储盖组合)
区 域
储
圈闭预探
圈闭的含油性
(有利储集相带)
层 研
究
油藏评价 开发早期
《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表征与建模的基本步骤
(回顾内容)
相对与绝对 规模与层层间非均质 平面非均质 层内非均质 微观非均质
储层纵向分布的复杂程度 分层系数 砂岩密度
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层间隔层 层间裂缝
(2)平面非均质性
砂体的平面差异性
砂体几何形态 砂体规模与各向连续性 砂体连通性 渗透率平面变化 平面渗透率的方向性
(3)低渗近致密储层(1-0.1)
孔喉半径小,接近油层下限;
几无自然产能,需大型压裂投产
(4) 低渗致密储层 (<0.1)
只能作为储气层(非常规气层),
标准致密储层(0.1-0.01) 非常致密储层 (0.01-0.001) 超致密储层 (0.001-0.0001)
标准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不能提供可靠的资料, 需进行大型压裂等措施才能获得工业产能
总孔隙: 有效孔隙:连通的毛管孔隙及超毛管孔隙
(D= 0.2~500m) (D>500m)
无效孔隙:微毛管孔隙、死孔隙
(D=< 0.2m)
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测定手段:岩心 测井 ( ?) 地震 ( ?)
渗透性
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在其中流动
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
110-3m2 1.013md
≥2000 md 2000> k ≥500 500 > k ≥50 50 > k ≥10
<10
低渗透储层
低渗储层的渗透率上限?
100? 50? 10?
分类
依据:渗透率大小、渗流特征、开采方式
(1)常规低渗储层(50-10)
具自然产能,储层敏感性一般较强
(2)特低渗储层(10-1)
微孔隙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解释有难度; 自然产能一般达不到工业标准,需压裂投产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储层表征与建模》课程
课程名称:《储层表征与建模》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所属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总学时:48学时一、课程简介《储层表征与建模》课程是国家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学科)的重要支撑课程,是油气田开发地质领域研究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阐述地下非均质储层描述、预测和三维建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①储层表征内涵、信息解析与科学思维;②储层构型样式与研究方法;③储层质量差异机理与研究方法;④确定性建模原理与方法;⑤随机建模原理与方法。
采用启发性讲授、实训、研讨、习题、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一)案例名称多元融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二)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综合应用多学科信息和方法进行地下非均质储层描述、预测和三维建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提升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可迁移能力,为今后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为终身发展、适应和引领未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掌握油气储层表征与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地下地质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与信念,使他们成为新时代“铁人精神”的传承者;同时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可迁移能力,为祖国石油工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遵循“知识、思维、能力、素质教育并重”的课程教学理念,创新形成了一套多元融合的教学方法。
1.思维导引式授课课内理论教学环节实施思维导引式授课。
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传递”知识,思维导引式授课是根据学生课前自学测试结果构建问题链,进行层层递进的问题解析,引导学生思考,进行互动交流,得到合理认识,融知识建构与思维训练于一体,提升创新意识和高阶思维。
油藏描述概念总结
一名词解释1. 储层表征(ReservoirCharacterization ):定量地确定储层的性质、识别地质信息及空间变化的过程。
2. 油藏地质模型是将油藏各种地质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及分布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
是油气藏类型、几何形态、规模、油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
3•储层静态模型针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
4•储层参数分布模型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在三维空间变化和分布的表征模型。
5.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试图从已知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如井 点出发,推测出点间确定的、唯一的、真实的储层参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胶结率反映了胶结作用降低砂体原始孔隙体积的百分数,亦即反映了胶结作用的强度。
7•油层组油层组为岩性、电性和物性、地震反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砂层组的组合,是一相对的“不等时同亚相”沉积复合体。
&储能参数储能参数(h 、炉、S )eo1. 油藏描述:油藏描述(ReservoirDescription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理论为指导,用地质、地震、测井及计算机手段,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油藏在三度空间特征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体系。
2. 储层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它具有对控制点间及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能作一定精度的内插和外推预测的功能。
3. 有效厚度夹层是指在工业油流的储层中达不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各类岩层。
4. 流体单元模型流体单元模型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体(指根据影响流体在岩石中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储层中进一步划分的纵横向连续的储集带,在该带中,影响流体流动的地质参数在各处都相似,并且岩层特点在各处也相似)镶嵌组合而成的模型,属于离散模型的范畴。
5. 随机建模是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一组等概率储层模型的方法。
《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构型课件 (一)
《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构型课件 (一)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一门叫做“《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构型课件”的课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储层构型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由各种不同地层构成的地质单元形成的整体地质结构。
储层构型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了解地质构造、储层特征及储量分布等重要参数。
在《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构型课件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储层构型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
我们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并结合地球物理信息、岩石学、沉积学等相关知识,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储层构型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
例如:沙岩储层的构型比砂岩储层更加透水性好且具有更高的渗透性,因为沙岩的颗粒更大,空隙度也更大,更适合油气储藏。
其次,该课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储层的表征和建模。
储层表征是其他储层研究工作的基础,简言之,就是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分析储层研究中得到的各类数据,来建立构造、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等方面的三维数值模型。
而储层建模是在储层表征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储层类型,对储层流体性质、流体流动规律以及地质反演等进行模拟模型的建立,为石油工业调查、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最后,在该课程中,我们还了解了储层结构的细节,包括构造刻画、流体地球化学、碳酸盐岩的孔隙空间结构等。
这些细节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储层构型的形成机理,更准确地把握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出现的挑战。
总之,本次学习让我对储层构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清楚了解了储层表征和建模的基础及其重要性。
对于石油行业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来说,这门课程具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在未来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构型模式
3st BS within a sandstone-dominated lateral-accretion deposits
Allen(1977)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卡尔 加里)明确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的概念,描述河流
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geometry)及内部组合 (internal arrangement )。
Reservoir architecture
不同级次储层构成 单元的几何形态、大小 、方向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储层构型
Reservoir architecture
储层构型基本概念 储层构型模式(河流相) 储层构型分析
储层沉积类型
回顾内容
•冲积扇砂砾岩体 •河流砂体
滩坝 浊积岩 冲积扇
1.5 4.5
6
•湖泊砂体 •风成砂体 •海岸 砂体 •海洋三角洲砂体
42
三角洲
46
河流
我国陆相储油砂体成因类型
•陆棚(浅海)砂体
碳酸盐岩台地-盆地
第一代模式
First generation model
第二代模式
Second generation model 内部构型
第一节 储层构型基本概念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日常用语: 建筑学、建筑结构、 体系结构、结构格式
地质学用语: 构型、构形、结构、 建筑结构、构成单元
构型界面 构型规模 构型要素 岩相分类
中国石油大学《储层表征与建模》吴胜和 第四章
变差函数及结构分析
克里金插值方法
变差函数及结构分析
地质变量相关性的各向异性
☼1 ☼3 ☼3
☼3 ☼1 ☼1
☼3 ☼2 ☼1
h a
γ (h) = C(0) – C(h)
基台值(Sill):代表变量在空间上的总变异性大小。
即为变差函数在h大于变程时的值, 为块金值c0和拱高cc之和。 (拱高:在取得的有效数据的尺度上,可观测得到的 变异性幅度大小)。
克里金插值方法 平稳假设
二阶平稳
任何统计学均 要求平稳性假设
• 空间各点处随机变量的集合构成一个随机函数。
(将空间位置作为随机函数的自变量)
P
① 在研究区内有Z(u)的数学期望存在, 且等于常数,即:E[Z(u)] = E[Z(u+h)] = m(常数) ② 在研究区内,Z(u)的协方差函数 Cov{Z(u),Z(u+h)}存在且平稳 (即只依赖于滞后距h,而与u无关)
三维空间的水道迁移
A7 A2 A6 A1 A4 A3 A5
单井侧积层界面点提取
侧积面三维视图
确定性建模概述
地质模式拟合
确定性建模概述
三、数学插值
1. 传统数学插值
侧积层镂空视图
传统数学插值 克里金插值
如:三角剖分法(三角网方法)、 距离反比加权法等 将变量视为纯随机变量, 未考虑变量的空间结构性 仅考虑待估点位置与已知数 据位置的相互关系。
i =1
最小的估计方差,即克里金方差,可用以下公式求解:
当随机函数不满足二阶平稳,而满足内蕴(本征)假设时, 可用变差函数来表示克里金方程组: ⎧n γ (xi − x j )λi + μ = γ (x0 − x j ) ( j = 1,K, n ) ⎪ ⎪∑ i =1 ⎨ n ⎪ λi = 1 ∑ Z*(x0) ⎪ i =1 ⎩
《储层表征与建模》作业:三维储层建模报告
储层表征与建模作业四三维储层建模报告一、作业概况及要求1、工区概况本次作业建模工区的范围沿x、y、z方向为1000 X 1300 X 20米。
三维网格数为100 X 130 X 10,网格大小为10 X 10 X 2米。
主要沉积的砂体为发育在泛滥平原泥岩上的河道砂体,且河道砂体近东西向展布。
另有部分河道发育决口扇砂体。
所有350井均为直井。
垂向上每口井分为10个小层,每层厚度为2米井数据文件(well.dat)中给出了每口井的x,y坐标和每个小层的中部深度,以及每个小层的沉积相类型和波阻抗、孔隙度、渗透率数据,数据格式为Gslib格式。
提供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文件(imped.dat)也采用了Gslib的格式。
波阻抗的三维网格划分与建模工区一致。
使用软件为斯坦福大学油藏预测中心开发的SGeMS。
2、作业要求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建模工区及相应350口井的井数据、三维波阻抗数据体,进行三维储层建模。
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储层参数的数据分析、变差函数分析及拟合变差函数的求取、三维相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建立、三维储层确定性和随机模型的建立。
二、作业实施1、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绘制各变量直方图,统计各个变量的分布(均值、方差等);绘制不同变量交会图,研究变量之间相关性;了解工区储层相以及参数特征等为后续建模工作做准备。
(1)沉积相分布如图1所示,1,2,3分别代表河道(channel),决口扇(crevasse),泛滥平原(floodplain)。
可知,上述三种沉积相的比例分别为0.51,0.06,0.43。
在建模中,使用该相比例作为三维模拟的约束条件。
图1 沉积相比例图(2)沉积相与孔隙度、渗透率的相关性由图2可知,各种相的孔隙度差别不大。
其中,河道砂体孔隙度分布比较集中且值较大;决口扇孔隙度变化范围大,孔隙度值中等;泛滥平原孔隙度值较小。
图2 沉积相与孔隙度关系图3 沉积相与渗透率关系由图3可知,各种相的渗透率差异较为明显,其分布与孔隙度类似,河道砂体渗透率变化范围大;决口扇渗透率分布较为集中;泛滥平原渗透率值较小。
储层表征与建模
储层表征与建模储层表征与建模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储层进行表征和建模,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储层的地质特征、储层中的油气分布情况以及储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进行石油勘探开发。
储层表征是指对储层进行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学等方面的综合描述和分析。
它包括对储层岩石类型、岩石结构、质地、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压力、饱和度等多方面信息的描述。
不同储层的地质构成会有所不同,因此储层表征需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分类和细化。
首先,对储层的岩石结构进行描述。
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各个粒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包括岩石的成分、化学结构、结晶状态、晶粒度、含水量等因素。
在储层表征中,需要对岩石的成分、结晶状态和晶粒度进行综合描述,其中成分的描述包括岩石的矿物质组成、化学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结晶状态的描述包括晶体形态、晶体大小和晶体排列方式等;晶粒度的描述包括粗细程度、均匀性和分布情况等。
其次,对储层的孔隙类型、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描述。
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直接关系到油气的运移和储存能力。
因此,对孔隙度的描述需要从不同尺度上进行,分别描述微观孔隙、介观孔隙和宏观孔隙。
渗透率是指储层中油气流动能力的大小,是另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
在储层表征中,需要对渗透率的大小、分布和变化进行描述,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储层中油气的运移方式和储存能力。
最后,对储层的压力、饱和度和物性等方面进行描述。
压力是指储层中油气所受的压力,包括孔隙水压和地层压力等,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通过建立压力场模型,可以帮助预测油气运移和储存的情况。
饱和度是指储层中油气所占的比例,是根据测量数据和流体力学原理进行计算的。
物性包括油气相对密度、粘度、温度等参数,对储层中油气的运动规律和物理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物性分析和测量。
除了储层表征,建立储层模型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储层表征与建模》绪论
时间安排 ----研06级 总学时:32
周五 上午第1~4节 8:00 ~ 12:00
5月11日 (第10周)
5月18日 (第11周)
5月25日 (第12周) 6月 1日 (第13周) 6月 8日 (第14周) 6月15日 (第15周) 6月22日 (第16周) 6月29日 (第17周)
讲课(二教211)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开发早期阶段
优化开发方案 优化管理及调整方案 提高油藏开发效率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敏感性 储层地质模型
井网布置 配产配注 射孔方案
开发中后期阶段
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注水开发调整 优化三次采油方案
Reservoir Description
70年代斯仑贝谢公司提出的以测井为主的RDS Reservoir Description Service
对油藏各种特征(圈闭、储层、流体)进行 三维定量描述和预测
最终成果:建立反映油藏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地质建模 是油藏描述的核心。
³Â ± ¤ÓÍ Ìï ³Â 3¶Ï ¿é K2t1-K2cÓÍ ²Ø ÆÊ Ãæ ͼ
二、关于课程
储层表征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定量地研究和描述储层,并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为油气 田勘探和开发服务。
1985年国际储层表征会议对 储层表征的定义:
“量化油藏特性,识别 地质信息和空间变化不确定 性的一个过程”
三个层次: 特征识别 特征描述 储层建模
油藏评价 开发早期 开发中后期
流体
建模存贮模型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存储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数据存储效率,降低成本,本文通过建立存储模型,对数据存储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优化。
以下是本次建模存储模型的总结报告。
一、背景与目标随着企业业务量的不断增长,数据存储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存储方式存在资源利用率低、扩展性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存储模型,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2. 降低存储成本;3. 提升数据存储性能;4. 增强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
二、模型建立1.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对企业现有存储系统进行调研,收集了以下数据:(1)存储设备类型及数量;(2)数据存储需求及增长趋势;(3)存储性能指标;(4)存储成本。
2. 模型假设为简化问题,本次建模做以下假设:(1)存储需求稳定增长;(2)存储设备可按需购买;(3)存储性能指标线性相关。
3. 模型构建基于以上数据和分析,构建了以下存储模型:(1)存储需求预测模型: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存储需求;(2)存储设备选型模型:根据存储需求预测结果,结合存储性能指标和成本,确定合适的存储设备类型及数量;(3)存储策略优化模型: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存储策略,如冷热数据分离、数据压缩等。
三、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1. 存储需求预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未来三年内企业存储需求增长趋势,结果表明,存储需求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2. 存储设备选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存储性能指标和成本,建议企业采用以下存储设备:(1)SSD存储:用于存储热数据,提高数据访问速度;(2)HDD存储:用于存储冷数据,降低存储成本。
3. 存储策略优化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采取以下存储策略:(1)热数据:采用SSD存储,实现快速访问;(2)冷数据:采用HDD存储,降低存储成本;(3)数据压缩:对数据进行压缩,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建模存储模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建立存储模型有助于提高企业存储资源利用率,降低存储成本;2. 优化存储策略能够提升数据存储性能;3. 增强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
储层宏观表征与建模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4、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表征
层内非均质性
指单砂层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是控制和影响砂层组内一个 单砂层垂向上注入剂波及体积的关键因素。
粒度的韵律性:单砂体内部粒度大小在垂向的变化序列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一、宏观表征与建模 的研究内容与流程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1、储层地质概念模型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储层结构模型
碎屑沉积环境的三种基本储层类型 (K.J.Weber和L.C.Van Geuns,1989)
陆相
海岸相
海相
千层饼 状
席状洪积物 湖泊席状砂 风成砂丘
障壁坝 海岸沙脊沉积物
有效厚度系数:有效厚度与砂层厚度的比值,反映层内油 气的饱满程度,越大越均质。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平均砂层厚度:砂层总厚度与总层数的比值,反映 砂体的分散程度,越大越均质。 砂岩钻遇率:钻遇砂岩的井数与总井数的比值,其 值越大砂体分布越广。 连通系数:砂厚大于平均厚度的井数与总井数的比 值,反映砂层厚度的变化,越大连通性越好。 分布系数:钻遇油层的井数与钻遇砂层的井数的比 值,反映油层的分布范围,越大油层分布越广。
储层微观表征与建模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颗粒呈浮游状态
高含水阶段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颗粒呈漂浮状态
特高含水阶段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孔喉比、自生矿物、元素分析、粘土矿物 X衍射:粘土矿物相对含量 电子探针:元素组成 包裹体测量 同位素分析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泥质岩的分析鉴定 X衍射:粘土矿物含量及矿物混层比 热解分析:矿物最大热峰 镜质体反射率:有机岩成熟度
颗粒紧密,软组分挤入孔隙, 水分排出,渗透性变差
由初始的点接触变为点-线 接触甚至线-凹凸接触
压实作用下出现波状消光晶 体弯曲变形、定向排列,发 生膝折,甚或出现围绕颗粒 呈旋转状分布特点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次生孔隙:是由淋滤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等成岩作 用所形成的孔隙及构造作用形成的裂隙。
储层表征与建模
2020/8/3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按成因可分为: 破裂形成的孔隙:包括所有岩石及其组分受应力作用而 形成的裂隙。 收缩孔隙:含水矿物在脱水或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这类孔隙类型比较少见。 沉积物溶解产生的孔隙:可溶性颗粒和可溶性基质的选 择溶解而生成的孔隙。 自生胶结物溶解产生的孔隙。 自生交代矿物溶解产生的孔隙。
对储层地质学的认识
对储层地质学的认识随着石油工业及石油地质学的发展, 越来越感到对油气层的认识及研究对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外, 近年已提出发展油气储层地质学这一边球学科,它同地震地层学、油藏工程学等新学科一样, 受到从事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科学技术人员的普遍重视。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不断深入, 储层地质学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从而得到迅速发展。
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 除传统的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外, 火山岩储层、基岩储层、致密储层和深部储层等非常规储层的发现和研究, 都极大地扩充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丰富了储层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储层地质学研究既包括各种盆地类型、油气藏类型, 也涵盖不同沉积体系、沉积层序类型和各种储集层类型。
而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相关学科与储层地质学的相互交叉融合, 产生了成岩层序地层学、地震储层学、储层地球化学等一系列地学边缘、交叉学科。
储层地质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事业的发展, 在20 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门边缘学科---火山岩储层地质学。
火山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类型引起油气地质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其研究手段和方法不仅包括野外和岩心观察、微观测试分析, 还包括测井和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的应用。
含火山岩盆地的环境分析是火山岩相带分布预测及火山岩储层预测的基础, 而火山岩储层表征是火山岩储集性评价和火山岩油藏评价的前提。
火山岩储层地质学的任务是深入研究火山岩油气储层的宏观展布、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分布、孔隙结构等特征,以及在火山岩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 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服务。
火山岩储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储层地质特征、储层物理性质及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孔隙演化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储层地质模型、储层敏感性、储层预测与储层综合评价等7 个方面。
近年来, 碎屑岩储层的研究热点集中表现在对次生孔隙成因和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层表征与储层建模读书报告
杨晓利520140177
储层表征与储层建模主要按储层表征与建模的基本信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流程编写,系统介绍了油气储层表征与建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该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高等院校油气专业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随着技术的发展,地质科学正经历着由定性描述向定;重建模、由观察向预测的方向发展。
储层表征技术(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 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生,{l诸层表征的最终结果是建立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而储层,建模技术(Stochastic Reservoir modeling)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它的目标是将各种资料通过某种手段统一在一个定量模型中,这个定量模型不但与所有资料相一致,而且也包含所有资料所反映出的储层分布的空间结构信息,最终结果以易于展示、更改和运用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是目前储层建模的趋势。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试井、地震、地质等各种资料。
它不仅可以解决沉积相空间分布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裂缝和断层的空间分布和方位问题。
目前,储层建模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确定型建模,即根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间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即为确定型模型。
由于地震分辨率所限,该方法只能用于勘探早期。
另一类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点之间、之外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计,故称为预测模型。
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有较传统的克立金法、蒙特卡洛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分形法、神经网络法、遗传法、模拟退火法等几寸和1'1 算法。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具有三大优点: 一是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 二是可以定量研究各层的不确定性(虽然储层在本质上是确定的,客观上是唯一的,但由于储层的复杂性和信息的有限性,而造成描述上的不确定性。
三是便于把各种来源的信息和资料综合到一个统一的定量模型之中。
1.储层随机建模的原理与方法
储层建棋是贯穿油气田勘探开发各个阶段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就是运用不同阶段所获得者相应层次的基础资料,建立相应勘探开发阶段的储层地质模型,较精确地定量、半定量地描述储层各项参数的空间分布,为油气田的总体勘探取向和开发中的油气藏数值模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用随机方法建立预测模型,须完成两大部分工作。
第一部分是建立起研究对象的地质知识库。
第二部分是选择正确可行的随机模拟方法,完成模型的建立及显示工作。
建立研究对象的地质知识库,可以用野外露头砂体精细测量或密井网方法完成。
地质知识库包括: 确定随机建模的关键控制条件以及有关砂体构形和物性的知识库。
建立储层随机模型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搞清储层砂体的建筑结构或构形( architecture); 第二步是建立砂体内储层物性的三维空间分布。
目前,使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储层定量预测模型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地质/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离散化,建立线性方程组,线性方程组求解,编写计算机程序,软件的测试与完善。
2.常见模型算法简介
2.1随机游走模型
随机游走模型主要刻划河流沉积环境中河道砂体的分布。
其优点在于可以描述河边砂体的连续性形态、问道宽度、河边弯曲程度以及河道分叉与汇合程度。
其主要思路在于将研究区域离散成为网格系统,然后寻找区域内问道源头位置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依次获取河道主流线位置,并加宽得到整体分布形态,由于砂体主要位置是由相关依次迁移而得到的,由迁移概率给予定量描述,因此,该模型被称为随机游走模型。
通过在每个节点利用抽样方法可以获取河道定向临近一个节点的相关迁移,进而得到砂体走向空间分布的结果。
随机游走模型的步骤是:(1)区域网格化。
(2)寻找可能的河道源头。
(3)确定河道主流线位置。
(4)确定分支河道位置。
(5)河道主流线位置的修正。
(6)河道主流线位置加宽得到砂体边界线。
(7)沙体边界的光滑处理。
2.2蒙特卡洛法
其原理是: 自然界中许多复杂不可分(微〉形态,其内部都存在着某种自相似性,即局部与整体的某种相似性。
如河流、云彩以及地质砂体的分布等现象,其整体与任何一个局部都是无限复杂的,但又存在着某种自相似性。
因此,可以利用局部研究整体。
2.3截断高斯模拟法
截断高斯模拟法运用指示的特性,即应当首先建立指示不同相类型的指示变量。
该方法解决了序贯指示模拟法的两大缺点,即综合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问
题以及条件化问题。
另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非平稳岩性类型,并且可以对模拟的正确性作出判断。
它的局限性是: 一是在岩性类型问的转换困难; 二是无法模拟具有不同各向异性的岩石类型。
2.4示性点过程模拟法
示性点过程模拟法是描述点的空间分布模式的空间随机模型,它的中心问题是区域中心点的分布,研究的是集合对象的位置分布。
此方法可以定量描述储层砂体的构型。
它的优点是与地质解释更接近,尤其适合于曲线模拟;它的局限性是,有时由于模型太复杂而无法对大量的局部数据进行条件约束。
2.5模拟退火模拟法
对于储集层模拟,模拟退火法是一种简单、灵活和以网格块为基础的最新技术。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类比固体冷却退火方式优化函数(或过程)。
与克里金或条件模拟这些传统方法不同,模拟退火方法不受高斯场或平稳假设的限制,更适合于表征三位均质性严重的储层: 它易于综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如岩心、试井、测井、钻井、地质、地震、露头等),其具体的方法还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该方法还引入了区域化变量,可以把某些地质信息直接加入到地质模型之中,而象SIS,MPP,TGM 等模拟法法则没有。
优点; 与确定性方法相比,模拟退火方法可以跳离局部最优的"陷阱",而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
这是因为,与确定性算法不同,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启发式算法,&Il能向目标函数降低的方向法代,又能以一定的概率接受目标函数升高的情况,当法代参数足够好时,这种法代可跳出局部最优点,从而得到全局最优解。
3.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如何将更多的地质信息进入到施机模型中,这仍然是储集层模拟的主要问题。
特别是,如何用地质物理模型来校正随机模型? 如何将地质过程加入到模拟过程中? 也就是说,如何用随机模型表示地质过程,并且如何才能比现有的模型更好地描述其不确定性和三It三均质性。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的解决途径: 其一是将更详细的地质信息加入到数学模型中;其二是综合其它新方法并获取新型的综合模型。
4.我国陆相储层的特点与随机建模技术
我国油气储层类型众多,从海相的碳酸盐岩到陆相的碎屑岩,从火呈岩到变质岩,无所不包,而以陆非目的碎屑岩为主要油气储层,占己探明总储量的90%以上。
我国的含油气盆地以陆相断陷盆地为主,非均质性严重。
东部的油田多为中、新生代的河流~三角洲相,主要储集层是湖泊和邻近湖泊生油区的各种沉积体,如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及滩坝砂体。
这些储层砂体的岩性和厚度变化
快,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极为复杂,受制因素很多,除去构造影响以外,不同沉积环境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我国的含油气盆地中,除大型拗陷沉积盆地以外,大多数中、新生代断陷含油气盆地的规模往往只有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陆相盆地内的河流多属流程短、规模小、流域窄的辨状河和曲流河。
此环境下形成的沉积成因单元砂体厚度多属于或小于数米级,侧向连续性属百米级规模。
在剖面上往往形成砂岩与泥岩的互层,形成薄而多,小而窄的砂泥岩间互的砂体沉积模式。
由于我国储层在沉积学上的特殊性,致使我国的储层表征和描述比国外以海相为主、非均质性不大的储层的表征更为困难。
而国外的大多数储层模型软件往往以非均质性不大的海相为基础,对我国的辅相河流~三角洲储层砂体就不一定适合。
因此只能借鉴其设计思想和方法,研制适合于我国储层特点的随机模型软件。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涉及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勘探地球物理学、渗流JJ学、地质统计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
它能够为建立起预测储层内砂体形态及其储层参数分布的三维定量随机模型提供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这一技术对于搞清以河流~三角洲相砂体为主要储层的我国东部主力油田的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进一步挖潜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