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样传递地》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过程中温度差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及实质2.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3. 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差作用4. 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实质。

2. 教学难点: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差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热传递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的过程。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热传递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水瓶、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参考资料:相关热传递的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热水传递实验,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是怎么发生的?”2. 新课导入:介绍热传递的概念,解释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3. 知识讲解:讲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示例和图片进行说明。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实例,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总结提升:强调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的转移。

2. 选择题:下列哪个现象不属于热传递?(A. 烧水时水温升高B. 放在阳光下的物体温度升高C. 冰块融化成水D. 用手触摸热水感觉烫)3. 简答题:请简述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八、课后作业1. 观察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拍摄照片或绘制插图,并配以文字说明。

2. 选取一个热传递实例,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2.6热是怎样传递的课时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

2.6热是怎样传递的课时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1.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知道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难点】热的传递方式。

探究实验法铁架台、火柴、金属圆片、蜡烛、铁丝一、导入新课播放张学友的歌曲天气这么热,每到夏天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很热,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

我们能理解这种变化吗?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让我们通过两个实验来看一看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第一个活动使用手感觉金属条中的热传递。

结论: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

思考:如果用蜡烛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猜一猜:金属棒中间会热吗?另一端会热起来吗?哪里先热?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注意事项:1.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3.不要触摸加热后的金属条,以免被烫伤;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用嘴吹,要用酒精灯的灯盖熄灭。

热在金属条上的传递记录表在铁丝的中间加热,观察那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那一端的后掉下来。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向(较冷)的一端传递。

总结:无论是在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金属丝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都是从较热的部位向较冷的部位传递。

我们知道了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规律。

如果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或者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热在金属片上又会怎样传递?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了解热的传递规律。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方法: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教案_3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教案_3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十册《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递。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度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理解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试管夹1个、铜丝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湿纸一张、蜡烛1根等。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李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

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看老师准备的图片(多媒体出示)问:锅里的勺子把和铲子把,放时间久了会怎样呢?师:那我们来做个演示实验,好吗?师:用酒精灯加热铜丝,请生摸,说说自己的感觉。

师:这是我们感觉到的热量的传递,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来看到热量的传递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实验看看热量是怎样传递的。

1、朗读实验注意事项2、实行分组实验A、完成第一个小实验,把酒精灯放在四根火柴中间,看火柴掉落顺序。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生:(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师:你能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向吗?B、完成第二个小实验,把酒精灯放在四根火柴的一端,看火柴掉落顺序。

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生:(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师:你能用箭头表示热的传递方向吗?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的传递方向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师:如果在金属圆片上加热,热又会怎样传递呢?C、完成第三个小实验。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材解读】“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二单元《热》的第六课。

在前五课的学习中,学生们不断地在经历着给物体加热的活动。

特别是第5课,用酒精灯给金属物体加热,他们已感觉到了在加热过程中,金属物体会快速地热起来——铜球、钢条很快就变得烫手,不可触摸。

对于铜球、金属条会变热,相信学生们也能做出解释:因为酒精灯火焰的热传给了它们。

那么,钢条在酒精灯上加热时,只是一端或其中一小部分与火焰直接接触,钢条的其他部位会热起来吗?如果也会热起来,热是怎样传过去的?“热是怎样传递的”研究话题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被提出来了。

【学情分析】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将不锈钢勺的勺部浸在热水中,勺柄露在外面,过一会儿,勺柄也会热起来。

尤其是在吃火锅、喝热汤时,如果把金属勺子勺部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

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学生知道是汤的热传给了勺子,又由勺子底部传到了勺柄,但对于其中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过程和方向不是很清楚。

本节课中,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继而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

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科学《热传递》教案

科学《热传递》教案

科学《热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热传递的规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热传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钟)。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热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是物体间因温度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3.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30分钟)。

3.1 传导,通过实例和实验讲解传导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传导是在固体内部发生的热传递方式。

3.2 对流,通过实例和实验讲解对流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对流是在流体内部发生的热传递方式。

3.3 辐射,通过实例和实验讲解辐射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

4. 热传递的应用(30分钟)。

通过案例和实例介绍热传递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保温、制冷、加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 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

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热传递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验设计和展示(20分钟)。

让学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热传递的规律,并进行实验展示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7.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讲解、示意图、实验、案例分析、讨论。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

《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现象,知道热传递的实质。

2. 让学生掌握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的传递现象,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教学难点:热传递的实质,三种热传递方式的辨别。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热的传递现象。

2. 利用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热传递。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

3. 讲解热传递的实质:解释热量是如何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

4. 学习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通过图片、动画等资源,让学生了解这三种方式的差异。

5.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三种热传递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热传递现象。

3. 思考并回答:热传递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有哪些应用?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热传递现象、三种热传递方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热能发电厂、空调生产线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热传递技术的应用。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铁架台等。

2. 教学课件:热的传递现象、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动画演示。

3. 参考资料:热传递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计划课时为2课时,第一课时用于讲解热传递现象和热传递方式的理论学习,第二课时用于实验演示和实际应用讨论。

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热是怎样传递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章,主要向学生介绍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之前,已经对热量、温度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也对一些热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热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存在误区,需要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验证来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课堂讨论,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热传递的知识,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热传递的概念,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课堂讨论,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热传递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课堂讨论,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运用知识解释热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课堂讨论,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4.总结与拓展:学生通过总结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知识,并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我们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我们有过许多无意识的经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铜棒、火柴、牙签、蜡盘、酒精灯、凡士林、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创设情境:用酒精灯为铜棒加热(1)老师现在在干什么?(2)加热一会儿后,如果我用手碰一下这儿怎么样? (指铜棒的右端)(3)我们在铜棒的左端加热,怎么右端也会烫手呢?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2.从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热会传递,那热是怎样传递的呢?(板;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热传递的现象,学生并非一无所知,在生活中他们有过许多无意识的经历。

因此,创设情境,用酒精灯为铜棒左端加热,他们都很自然地能说出金属棒的右端会烫手。

这时,一个“你怎么知道的?”问题,让学生回归到生活里去学科学。

在此基础上,“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上,他们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

二、探究热的传递1.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到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能不能用手去摸摸看?看不见,又不能碰,那我们怎么知道热在铜棒上是怎样传递的呢?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设计一个实验,让看不见的现象变为看得见?(2)我为你们提供一些材料,除了这些器材外(给铜棒加热的实验器材),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牙签和凡士林。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教科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6课。

本课内容与前后几课有着很强的联系。

其探究内容是是对前一活动内容的继续深入,即在学生研究了“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从“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会变得很热、很烫”这个现象出发,提出“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研究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对热现象进行研究。

本课也是后面《传热比赛》、《设计制作保温杯》的研究基础和铺垫。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第一个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加热金属条的一端和中间,观察并推测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这里有一个传递过程的深化:即从一端到另一端到从一点到两端,引导学生推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

在第二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要引导学生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经过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将会更清楚的认识到热传递的是从物体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这样,学生就对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热会从较热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较冷的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教学准备热水杯、铁架台、铜条、蜡烛块、蜡烛、凡士林、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槽、金属圆片、石粉剂(或温变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个烧杯,倒入热水后,烧杯会产生什么变化?导入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二、探究(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从一端到另一端引导学生借助媒介,让热量的传递过程“看”得见。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篇重要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热是如何传递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以下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技能目标:能够观察、提问、实验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Step 1: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热传递现象的兴趣,例如:"为什么饮料杯的杯身不会烫手?""夏天用电风扇会凉爽,为什么?"Step 2:复习热量和温度的概念(15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热量和温度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复习。

Step 3: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20分钟)3.1传热的三种方式介绍和示意图展示:-传导: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交换热能,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对流:液体或气体中的热量由流动实现,气体和液体层中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流动。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无需介质。

3.2实验演示:-制作两个不同材质的棍子,其中一个用塑料包裹,另一个不包裹。

在两个材质的交界处用手感受温度差异。

-在教室内点燃香薰,让学生观察火焰周围是否有热感。

Step 4:小组实验及讨论(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实验,然后讨论实验结果及归纳总结:-实验1:将两个不同温度的盖子放在开水壶上,观察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盖子的表面,比较温度。

-实验2:用两个奶瓶,一个装了冷水,一个装了热水,将纸条放在两个奶瓶的口上,观察一段时间后纸条是否有变化。

Step 5:解决问题(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和解决以下问题并进行汇报,教师给予指导和展示正确答案。

-为什么石墨棒可以用来画线?-为什么密封性好的玻璃窗能够隔热?反思:本课采用了引导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探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科学组集体备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基本概念和热的传递方式。

2.掌握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原理和特点。

3.能够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热的基本概念•了解热的定义和单位。

•探索热和温度的关系。

2.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了解热传导的概念和特点。

–探究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

•热对流–了解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自然和强制对流的区别。

•热辐射–了解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探索热辐射与温度的关系。

3.热传递的应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设计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式。

•探讨减少热传递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热的基本概念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热和温度的概念。

•提问:热和温度有什么区别?热的单位是什么?2.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热的定义和单位。

•解释热和温度的关系。

•给出热的单位转换表,并示范转换计算。

3.案例分析(15分钟)•展示一组实验数据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提问: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物质A的质量是物质B的几倍,物质A的热量是物质B的几倍?为什么?第二节、热传递的方式1.热传导(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传导的概念和原理。

•展示材料传热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讨论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物质的导热性能、温度差等。

2.热对流(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区别。

•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热对流现象。

3.热辐射(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辐射的概念和特点。

•运用黑色纸片和铝箔纸实验,观察热辐射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热辐射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热传递的应用1.案例分析(15分钟)•提供日常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水壶保温、太阳能热水器等。

•学生小组讨论并列举出现象背后的热传递方式。

2.实验设计(25分钟)•学生小组设计一项实验,验证热传递的方式。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概念1、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准备铁架台、铁丝、热水、火柴、金属圆片、蜡烛油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现在老师准备请一名勇敢的孩子来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然后还得告诉同学们,你的感受。

谁愿意来试一试?2、学生演示:加热金属条。

3、汇报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新课(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同学们,如果把你所准备的金属条之类的物品,放入开水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受呢?想不想试一试?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取一支烧杯,回去后,把你准备的材料轻轻放入烧杯中,然后老师为每一小组倒入一定量的开水。

同学们可以一面观察,一面用手摸一摸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汇报:刚开始摸时什么感受,过一会再摸,又什么感受?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4、提问:同学们已经亲自体验了热是怎样传递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呢?5、讨论交流6、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以及书中39页的方法加以检验。

(发金属条)7、汇报观察到的现象8、演示:从金属条的中间加热,火柴会按什么顺序掉下来。

9、出示演示文稿1(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提问:我们已经感受和观察到了,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那么,热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怎样才能看到这个传递过程呢?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提示:同学们可以参照书中40页的方法进行研究,另外,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部分材料,各小组取回去之后继续研究。

4、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呢?5、出示演示文稿2(三)思考:热在金属球中的传递1、我们观察了金属条、金属片的热传递方向和过程,如果是一个金属球,它的热传递的方向和过程又是怎样的呢?2、出示演示文稿3三、知识拓展1、我们已经知道热是会沿着一定的方向向四周扩散的,那么你能解释下面图中的情况吗?2、出示图片3、点燃火柴:不摩擦,不接触火源,能点着吗?4、总结板书设计热是怎样传递的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触摸感觉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实验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教学反思本课是教科版(新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

初中物理热的传递教案一、课题:热的传递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的实质。

2、掌握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理解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通过实例,分析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实质。

2、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热传递的实质和规律。

2、热量、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热量?什么是温度?什么是内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2、讲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现象,那就是热的传递。

热传递是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它是如何进行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二)探究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1、实验一:传导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热源(如电热丝)放在一个金属板上,金属板上放一个小铁块。

观察小铁块是否会被加热。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源、金属板和小铁块之间的热传递现象。

2、实验二:对流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杯热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容器上方放一个冷盘。

观察热水是否会上升,冷水是否会下降。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水的上升和冷水的下降现象。

3、实验三:辐射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热源(如电热丝)照射一个黑色的物体,观察物体的加热情况。

(2)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热源和黑色物体之间的热传递现象。

(三)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热传递的规律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热传递的规律。

2、教师讲解: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在固体中进行的,对流是在液体和气体中进行的,辐射是在真空中进行的。

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观摩课教案范文

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观摩课教案范文

小学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观摩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特点。

2. 教学难点:热传递的实质和各种传递方式的辨别。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热水、冷水、金属片、木块、塑料杯等。

2. 器材准备:温度计、热源(如酒精灯、电热器等)、实验桌、显微镜等。

3. 课件准备:热传递方式的图片、动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变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过程。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间的热传递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热传递的实质。

4. 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烹饪、取暖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热传递概念、方式和特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热传递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热传递的应用文章。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热传递概念、方式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

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反应如何等。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的传递现象,知道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热的传递现象及其方式。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实质。

2.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冰块、金属板、玻璃板、温度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热水袋加热,引发学生对热的传递的思考。

2. 探究热的传递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热水、冰块、金属板、玻璃板之间的热传递现象,分析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实质。

3. 总结热的传递方式: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4. 应用拓展: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热传递的应用,如暖气、防晒霜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热的传递现象的理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热传递的原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应,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提问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如准确测量温度,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能正确应用热传递的知识,提出有深度的思考问题。

八、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热传递的理解,可以安排一个课后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教案_7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热是怎样传递的》优质课教案_7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导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所获得的成功喜悦。

【学情分析】《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内容,对于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学生总认为是直线的,认为热是向一个方向传递,本课首先让学生基于用铁勺喝汤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铁勺想象成一个规则的有点和面组成的长方体立体图形,明确只要知道了热在直线和平面上热传递的过程就能知道热在如铁勺等物体中的传递过程了,接着用热在铜线和铁片上传递的实验,让学生经历热从点到线再到面传递的过程和方向这样的科学验证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热是向四面八方传递,热是从较热的地方向较冷的一端传递。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度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理解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铜丝、酒精灯、火柴、凡士林、铁架台、铁片、温度计、棉棒、废弃缸、烧杯、开水、铁勺、课件、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

(按要求自学,独立完成。

)1、喝汤的时候,铁勺放入汤中,你发现勺柄温度变了吗?2、请你猜测一下,热是如何传递到勺柄的?我的猜测第二阶段:实验验证。

3、你能自己或与同学合作,按照书上的提示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测吗?请先制定实验计划,再实行实验。

4、在两个实验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 目的 实验 目的 实验 材料 实验 材料实 验 步 骤 实 验 步 骤注意 事项实验 现象 实验 现象实验 结论 实验 结论实验一实验二二、课上梳理:创设情境,揭示学生前概念。

教科200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公开课教学设计_4

教科200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公开课教学设计_4

热是怎样传递的
天津市河北区宁园小学
贾萱
2008年6月
热是怎样传递的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三、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四、教学准备:小组:铁架台;火柴、金属圆片、蜡烛油、蜡烛、等。

五、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案
执教者:李志军
教学目标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3、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并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4、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三个一元的硬币、PPT课件等。

分组材料:金属条、铁架台、火柴、蜡环、金属片、酒精灯、纸巾教学过程
复习:观看小视频回忆前面学习的知识。

课前小魔术:《灵敏的鼻子》
同学们,我从刘谦那儿学了个小魔术,想看吗?我这儿有三个相同的硬币,等会儿呢,你从这三个硬币中任意拿一个,捏在手中,要捏紧了哦,然后举起那只握着硬币的手,背诵一首古诗,背完了再把硬
币放回原处,我不用看,只要闻一闻,就能找到被你捏过的那个硬币。

(表演)谁知道了秘密?(猜测)
这个魔术跟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关,想学吗?好!上课。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每到冬天,老师的手总是很冷,你能帮我想想,可以利用哪些东西,使我的手马上热起来?(板书方法)
2、提问:黑板上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热的物体。

)能说得更具体点吗?是比谁热的物体?(……都是比手热的物体。

)所以手上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补充板书:……→手)
3、手和……之间温度不同,有温度差。

(温度差)我们把热的物体叫做高温物体,把温度较低的物体叫做低温物体。

热是从哪儿传到哪儿的呢?(板书: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1、出示金属条:我这里有一根金属条,用酒精灯给金属条的一端加热。

金属条的中间会热吗?另一端呢?哪里先热?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2、你能设计一个实验,使自己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吗?(课件)
设计实验: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实验目的: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需要材料:(金属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蜡环)——蜡遇热会熔化,掉下来。

实验方法:
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
3、小组设计,汇报、交流实验方案:说说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
方法:
(1)先把金属条固定到铁架台上。

(已经固定好了)
(2)然后把蜡环套到金属条上。

②用到了套蜡环的方法。

追问:为什么要套蜡环呢?(蜡环受热后,会融化,掉落下来,根据蜡环掉落的先后顺序,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热传递的方向。


③套几个蜡环比较好呢?1个合适吗?为什么?(对,3个、4个、5个都可以,可以更好的说明问题。

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4个)
④怎么套?距离有没有要求?(要分布均匀,我在金属条上已经做好刻度了)
(3)再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看哪边的蜡环先掉下来。

⑤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复习一下)
⑥在哪里加热?(鼓励学生想出在金属条不同部位加热的方法,如一端加热、中间加热等)
4、这个实验中,我们着重观察什么呢?(观察蜡环掉落的顺序,从而推测热传递的方向)实验之前,请你们先猜测一下,蜡环掉落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5、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请同学们注意:千万不能触摸加热后的
金属条,小心烫伤。

6、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加热时关好门窗、用书挡一下)
7、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哪个小组上来说一说,你们组的发现。

①小组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一端加热的方法,蜡环掉落的顺序依次是: A B C D (用教鞭去点字母的顺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我们发现:1、距离加热点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距离加热点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

2、热在金属条上传递的方向是():A.向一边 B.向两边。

(板书:加热点→两边)哪个小组也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的意见呢?
那如果换一边加热呢?(出示课件,学生回答蜡环掉落顺序)
②小组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中间加热的方法,蜡环掉落的顺序依次是: A C B D (用教鞭去点字母的顺序)如果只看加热点左边A和B,谁先掉?右边呢?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我们发现:1、距离加热点越远,热传递所需时间越长;距离加热点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

2、热在金属条上传递的方向是():A.向一边 B.向两边。

(板书:加热点→两边)
哪个小组也做这个实验的?你们的意见呢?
③得出结论:热在金属条上是怎样传递的?(热在金属条上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的)
(板书: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除了金属条外,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块金属片。

如果在金属片的中间加热或者在金属片的边缘加热(课件出示),热在金属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

2、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又怎么做呢?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能够“看到”?引导学生想到用蜡涂抹。

——蜡怎么涂?(要涂满而且涂的要均匀)
金属片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

金属片上有塑料柄,直接拿着加热就可以了。

3、这个实验要观察什么?(观察蜡融化的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出示实验要求)
(1)把涂有蜡的一面朝上。

(2)加热时,铁片保持水平。

结束后,铁片平放在白纸上冷却。

(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好记录表。

★注意: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金属片,小心烫手。

4、领取实验材料,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
①从中间加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从边缘加热呢?(学生上台汇报、课件演示)
②小结: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加热点→四周)金属片上的加热点的温度高,四周温度低,所以热在金属片也是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

(指板书:温度高的部分→温度低的部分)
(四)整理提升,揭示概念
1、揭示概念:今天,我们研究了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

(板书课题)像这样,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我们称它为热传导。

(读概念,板书:热传导)
热传导一般发生在固体中,是热的传递方式之一。

2、其实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谁来举个例子?
(师:只要你善于发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3、热的传递除了这节课学习的热传导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想知道吗?打开书本第47页,阅读一下。

1.热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4、我们今天的内容探究完了,来做几道练习题吧。

课堂练习:
1、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
A.从物体较冷的一端传向较热的一端
B.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C.没有固定的规律
2、冰遇到火会很快的融化,说明有_______ 传递过去。

我来分析:
1、在铜条的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

(1)A、B、C、D、E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熔化。

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
①()②()③()④()⑤()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

(五)拓展
回到课前的小魔术,哪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发现这个小魔术的秘密了吗?
小魔术诀窍:将三个硬币不是一一拿到鼻子边闻一闻,而是假装闻一闻的同时,分别将硬币拿到鼻尖上碰一碰。

被小伙伴捏过的硬币温度升高,所以到鼻尖上一碰马上就能感觉出来。

注意拿硬币到鼻尖上碰一碰的方法别让小伙伴发觉了。

这个小魔术学会了吗?回家给你的父母表演一下吗?
附板书:
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水……→手)
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