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合集下载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是一门对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至关重要的学科,有效的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学科至关重要。

有几个关键概念和策略对有效教授化学很重要:
1 概念理解:化学是一门建立在概念和原则基础上的学科,学生需
要对这些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取得成功。

专注于概念理解的教学方法,如基于探究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这种理解。

2 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需要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
学科。

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活动和现实世界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

3 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工作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
有机会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以发展他们对学科的理解。

4 安全:安全是化学教育的一个关键方面,学生需要意识到实验室
工作的潜在危害,并接受如何安全处理化学品的培训。

5 综合教学:化学是一门与物理、生物学和地球科学密切相关的学
科,综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

6 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以最适合其学习风格的方
式以自己的节奏学习。

7 评估和评估:定期的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可以为教师和学生
提供关于学习进度和需要改进的领域的宝贵反馈。

8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对化学的理解,并
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这些策略可用于设计有效地向学生教授化学的课程和课程计划。

教师还应记住,学生有不同的背景和先前的知识,因此,教学应
相应地进行调整。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中测试答案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中测试答案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期中测试答案一、概念解释1. 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2.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指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如课程表中排定的化学等学科课程,或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如化学活动课等。

这种课程一般有固定的教学时间,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较为稳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形式。

3. 学习方式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学习也正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4. 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是课堂教学中采用与教师特定的意图有关系的意图性行动。

二、简答题1. 化学教学基本技能(1)掌握化学教师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语言技能、书写技能、沟通与合作技能、提问技能、实验演示技能、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等。

(2)具有分析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3)熟悉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学会联系学生生活和发展兴趣设计化学教学活动以及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环境。

2. 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准备学习化学需要进行观察、实验、想象、理解、记忆、思维等活动,要求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要描述化学变化,需要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需要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微观想象和抽象思维;要掌握复杂的化学规律,需要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抽象、概括,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方法、形成科学观念与思想、培养科学品质,要求学生具备基础性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等。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旨在研究并改善化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者郑长龙对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和应用适合化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及评估这些模式和策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化学教学中,郑长龙引用的教学模式包括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些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以及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提供探究性实验、观察、探索活动等学习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合作和协作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共同构建知识。

除了教学模式,郑长龙还研究了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技术教学等。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案例教学通过引入真实和生活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技术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模拟等,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郑长龙的研究还关注化学教学的评估方法。

他探索并应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自主评估、合作评估、综合评估等。

这些评估方法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够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为教师指导实施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教育课程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为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与教学论在培养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课程与教学论在化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一、课程与教学论在化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化学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1 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课程与教学论以教育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教育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制定等方面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化学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和应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

1.2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知识枯燥、难以理解的情况。

而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方法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供生动、灵活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喜爱程度。

1.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课程与教学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的提升等。

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时,将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这些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与教学论在化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2.1 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课程与教学论为化学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2 教材的编写与开发课程与教学论还包括教材编写与开发的研究内容。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
一、化学课程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化学课程不仅关乎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化学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化学教学论的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化学教学论也逐渐完善。

从最初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后来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化学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

同时,我国教育部门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化学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三、郑长龙对化学教育的贡献
郑长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专家,长期致力于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他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他还主持编写了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化学教材,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应用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化学教学论的原则,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化学课程,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还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推动化学教育的持续发展。

总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三节 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三节 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

第三节化学教材与化学教科书对于“化学教材”一词,如同化学课程一样,你肯定也非常熟悉,几乎天天同各种化学教材“打交道”。

然而,如果问起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化学教材?化学课程就是化学教材吗?化学教材就是化学教科书吗?化学教材是如何编制的?你还能说清楚吗?你还能说熟悉吗?1.3.1化学课程就是化学教材吗其实,化学教材并不是化学课程本身,而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

当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编写化学教材。

化学教材的编写,必然要反映、体现和落实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必然要全面、系统地回应化学课程内容。

因此,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

下面的教材片段,可以帮助你理解这一观点。

教材片段:乳化现象“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水与常见的溶液”主题中的第8条“标准”,如何将这样一个化学课程内容“教材化”呢?这段教材是按照“生活情景”、“实验探究”、“化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等四个方面,来落实“水与常见的溶液”这一化学课程内容,从而组织成一个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具体、系统的整体材料。

这样的教材内容组织,体现了以下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1.3.2 化学课程只有一种化学教材吗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是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和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是对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加以系统化的材料。

“一定的逻辑关系”是否意味着只有“一种逻辑关系”呢?下面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教材片段,有助于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教材片段:化学方程式①教材片段:化学方程式②教材片段:化学方程式③根据这三个教材片段,你可能马上就能回答上面的问题:“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有“一种逻辑关系”。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3、师范性 是指这门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专业课,
实质是要教导师范生既要做“人师”(教行 为),又要做“经师”(教学问),在“教 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对师范生进行职业 定向的培训和教育。 4、实践性
是指这门课程是紧密结合中学化学教学 实际,结合观摩、试教、研讨等实践活动来 进行的。
础,化学课程的内容和体系必须建立在化学 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此外,化学教学论还广 泛汲取了“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 论)、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现代教育技术 学、思维科学等学科的成果,形成了一门综 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2、思想性 是指学习这课程必须树立教育为社会主
义建设服务的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 论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从教育理念、科学态 度和良好品德等方面对师范生加以熏陶,为 其将来走上教育岗位奠定积极正面的思想基 础。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程化


育 课程内容
教 学
教学设备

为什么教
教什么 教师 怎样教
课程理论
教的如何
包括 教学理论
为什么学
学什么 学生 怎样学
学习理论
学的如何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特点 1 综合性
2 思想性 3 师范性 4 实践性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1、综合性 化学学科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基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的 学习目标与方法
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学习目标
◆理解中学化学课程目标的含义和具体教学要求,
掌握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学会利用与 基 学科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 础
理 ◆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教学的一般原理、

2024版906化学教学论

2024版906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概述•化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化学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目录•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内容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化学教学评价与反思研究等。

化学教学论的历史与发展历史发展化学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化学课程的性质化学课程的目标化学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化学教学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这些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化学教学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化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选择原则组织方式呈现形式030201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结构组成化学教材通常由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包括章节、小节、知识点等层次结构。

特点分析化学教材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化学教材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

使用方法编写原则教师在使用化学教材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评价与反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化学课程标准,制定明教学内容分析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基础性实验包括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性质与制备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涉及多个知识点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1 2 301 02 0301020304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素养通过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提升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2-1.什么是课程?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从狭义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2-2.三种典型的课程观?学科中心课程观、学生中心课程观、社会中心课程观 2-3.化学课程的各种及其之间的关系?3-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具备必备的科学素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的方法、发挥化学的重大作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3-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探索化学科学发展趋势、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1.“三层次”、“两类型”高中化学课程三层次:学习领域(科学)→科学(化学)→模块 两类型: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课程(化学1、化学2)、高中化学选修模块课程(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4-2.“三阶段”化学新课程义务教育段化学课程→高中必修段化学课程→高中选修段化学课程 4-3.“三阶段”化学课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一致性是指各个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都为实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

全面发展服务;持续性是指各个简短的化学课程内容都全面反映金额体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目标,,都按照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来选择和组织化学课程内容 5-1.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多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可乘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 5-2.如何理解化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它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及其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5-3.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三个维度) 6-1.化学教材与化学课程、化学教科书的关系课程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综合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是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和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是对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加以系统化的材料化学课程化学教材化学教科书6-2.化学教材体现了以下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6-3.“一标多本”的含义“一标”就是同一个化学课程标准,“多本”就是多种版本的化学教材7-1.化学新教材的功能提供学生学习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形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7-2.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教材内容是动态生成的8-1.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指导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依据、为化学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指引学生的化学学习8-2.化学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8-3.教学目标的层次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8-4.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内容目标、教科书内容的构成、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和认知特点、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重点)9-1.结合课程标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从三个维度分析9-2.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教科书内容之间的关系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固然是确定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是,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本身还不能直接成为化学教学内容,教师要在理解和领会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重新进行选择和组织,以使确定的化学教学内容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主动、全面发展9-3.化学教学资源及其分类化学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化学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的总和,按教学资源的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9-4.什么是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内容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化学学习的特点,在有效利用和开发化学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经过对化学课程内容和化学教科书内容的重新选择和组织,所提供给学生的各种化学学学习有关的经验10.科学探究的要素及核心要素要素:问题、假设、证据、解释、检验、结论 核心要素:问题、证据、解释、检验(重点)11-1.STS (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教育两个基本点:突出科学技术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内容:在该思想指导下,为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参与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决策、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公民而进行的一种教育 11-2.STS 的基本思想强调参与、重视技术、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1-3.STS 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与有关的互学知识相结合、设计专门的STS 教育内容主题、设计专门的STS 教育内容课程 11-4.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以逻辑机构为线索: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探究活动为线索: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进行试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以生活中的学学问题为线索: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11-5.基本策略考虑知识的逻辑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 12-1.常见的化学学习活动按学习过程分:预习、听课、笔记、回答问题、联系、复习、考试按认知过程分:收集资料和事实(观察、实验、调查、查阅)→整理资料和实施(表格化、线图化、符号化)→得出规律和结论(科学抽象、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按活动方式分:实验类(设计、实验、证明、区分、比较、测定、鉴别)、调查类(调查、手机、查阅)、交流类(交流、合作、提问、讨论、回答) 12-2.制定学习任务的依据12-3.化学新课程提倡的化学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13-1.化学教学活动与化学学习任务、化学学习活动的关系 化学学习任务化学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设计思想学校化学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经验 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服务于 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化 学学 习 任 务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13-2.化学教学活动与化学学习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13-3.常见的化学教学行为语言行为、直观行为、指导行为 13-4.常见的化学教学方式 注入式、启发式、探究式 13-5.值得探究的化学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重要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3-6.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性、独立性的表现 学生自主性、独性是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探究要素体现的,可以从问题的提出、证据的收集、解释的提出、交流的广度与深度、评价与反思的水平等衡量 14-1.以实验为基础的含义通过化学实验这一科学实践活动,获取化学实验事实、验证化学假说、检验化学理论 14-2.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准备充分,确保成功、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操作规范,注重示范、演讲结合,启迪思考、简易快速,按时完成、保护环境,注意安全 14-3.化学实验的新变化有哪些? 生活化、趣味化、探究化、绿色化 14-4.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原子经济性选取绿色化的原料,获得的产物绿色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达到零排放 14-5.绿色化学思想设计对环境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负面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又可行的化学品过程 15-1.化学教学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经验的、与化学学习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学习材料 15-2.化学情景素材的呈现手段语言、实验、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信息技术 15-3.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处理好多媒体与常规教学媒体的关系、适度运用、不能代替化学实验 16-1.化学教学语言的要求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 16-2.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条理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做好版面设计,注意美观工整17-1.化学教学中纸笔测验的新变化重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关系科技发展和与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注意学科间的综合与渗透17-2.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的含义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评价者依据档案袋中的材料,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客观、综合的评价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 引发组织与指导总结与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明确问题 反思评价活动探究 得出结论活动表现评价:化学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 18-1.化学新课程中老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现代化学教师的素质素质结构一般教育观念 学科教育观念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 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能力素养 教师职业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品质。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郑长龙引用格式的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针对化学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其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法的设计和数据处理等;3.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5.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究并展示成果。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步骤等内容来传授知识。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2.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和培养实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2.3 讨论与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教学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采用以下评价方式:3.1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定期的评价和反馈。

3.2 实验报告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评估其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结构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3.3 学习成果展示评价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究并展示成果。

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科研论文等方式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100%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观察、 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探究能 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
8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 识、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04
启发式教学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求解 决方案。
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等。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常用分析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化学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评分标准
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以便对 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
教学反思表
设计教学反思表,帮助教师对 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
学生反馈问卷
通过学生反馈问卷来了解学生 对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化学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改进
反思 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 验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化学实验教学的类型与内容
基础性实验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基础;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学科带头人和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学科课程教学理论研究2.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研究3.教师与学生心理、教法与学法研究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2—3年,总学分为38至40学分。

系统学习时间约占总课时的60%,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约占40%,教学实习和调查研究各占4周。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共计21学分)(二)选修课程(共计18学分)* 任意选修课上课学生人数不满16人,不得开课。

(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全院学生均可选修)五、教学实践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时间为4周,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其形式:协助指导教师进行本科生的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实验、科技论文或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六、调查研究本专业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含基础教育、教学及社会需求的实际调查与文献资料查阅),参加有关的科技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参与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会议。

进行有关调查时要有具体的调查研究提纲、计划、调查研究报告。

导师根据工作中的表现与结果评定成绩。

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一篇课程论文,一篇学年论文,其中有一篇至少应公开发表。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开拓进取,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面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发展状况、具备进行化学教学改革实验和分析研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4.身体和心理健康,能够承担工作重任。

二、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属于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化学教学论是该二级学科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化学教学论研究方向既需要广博的化学学科专业基础,又需要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跨越文科和理科,跨越教育学和化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第一年修完学位课、研究方向课和选修课,全部通过考试考查;第二年、第三年主要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答辩,同时完成教学实践。

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34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

(一)必修课程1.公共学位课:7学分(1)政治 80课时 3学分(2)外国语 240课时 3学分2.专业方向课:6门,17学分(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0课时 3学分(2)教育心理学 60课时 3学分(3)教育科研方法 60课时 3学分(4)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45课时 3学分(5)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45课时 3学分(6)化学学习论 45课时 3学分(二)选修课程要求至少选修1门课程3个学分。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它既要符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又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本文将从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大纲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化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物质的基本构成和性质,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化学还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物理学、生物学等。

因此,化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大纲的作用教学大纲是指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文件,它对于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评价的依据。

同时,教学大纲还可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一个合理的教学大纲对于化学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

三、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大纲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设计教学大纲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教学的全过程。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和安排。

化学课程的内容可以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等方面,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拓展和延伸。

3.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大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2.4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2.4
• 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 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方向
1. 改变化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 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改变化学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 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3. 改变化学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 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 化学课程标准中科学素养的界定
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 科学素养构成要素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位于核心。 2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方法是建立在 具体知识技能获得 的基础上的。
第四节 走进化学新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调查结果
• 50%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 • 52.8%学生是因为应付考试而选择化学的; • 38.9%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太少,50.9%学生较少感受到老师
的关注; • 约30%学生几乎从来没有提问的习惯;61.3%偶尔有提问
的愿望; • 20.7%的学生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归纳,38.7%的学生希
15.6
15.0
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8.2
12.0
专业技术人员
7.4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
5.4
9.0
办事人员与有关人员
4.1
6.0
生产工人、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员
2.5
商业及服务业人员
2.3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13 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13 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所需角色:
四名裁判 两名记时员 一名记分员 两名记录员 一名辩论会主席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主讲: 段戴平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单元 绪论
1.3 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课程目标
获取先进的化学教育理论和观念 具备化学教学的实践能力 能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课程目标
先进教育理念的 了解和建立
现代教学方法、技术和策 略的了解和尝试
教学基本理论、概念等 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教学基本技能、方法、 手段的练习和掌握
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时间 2004 2001 2003
2000 2003
教学方法
角色转化 角色扮演 角色深化
主题辩论式教学活动设计
分组设计:
辩论主题:
题一: A正方:当前我国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改革将能够顺利进行。 B反方:当前我国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很难顺利进行。 题二: C正方:中学化学教学应该侧重化学知识的传授。 D反方:中学化学教学应该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题三: E正方:新课标下的人教版化学教材比沪教版化学教材好 。 F反方: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很难顺利进行 。
双维双层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体系
课程要求
从理论和观念上,引导高师生入门 从教学技能培养上,训练高师生“上路”、“上手” 从教科研思路上,使高师生“开点儿眼界”
5
希望给你鱼竿而不是鱼,希望你善 于发现,勤于垂钓,敢于撒网。
6
课程的学习方法
1.重视化学教学论理论课程的学习;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学会分析教学案例; 4.训练提高个人的从教素质; 5.培养从事化学教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考试方法:笔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应用总分:100分二、试题类型:1 选择题•(占10%)2 填空题(占10%)3 判断正误题(占10%)4 解释概念题(占10%)• 5 简答题(占20%)6论述题(占20%)7 案例分析题(占20%)三、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要求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具体内容与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化学教学论概述第二章化学科学素养第三章中学化学课程及其设计第四章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第五章现代化学学习理论第六章化学研究性学习第七章现代化学教学方法和模式第八章化学教学设计第九章化学课堂教学第十章化学教学评价第十一章现代化学教师的素质第十二章现代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第十三章化学教学研究说明:A、了解:知道“是什么”。

能够记住学习过的知识的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B、理解:懂得“为什么”。

能够领会概念或理论的基本涵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教学问题。

C、掌握:能够“应用”。

能够分析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某些化学教学问题。

总分100分赣南师范学院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同等学历加试《有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考试,了解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掌握有机化学的实际情况。

二、考试方法:闭卷考试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或分析题,机理题,综合应用题四、考试总分:100分五、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章节规定考试内容范围、重点及相应知识要求。

第一章绪论有机化合物的含义及特性第一节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共价键理论、共价键的属性第三节诱导效应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架分类、按官能团分类第二章烷烃第一节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通式、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第二节烷烃的命名法普通命名法、烷基的命名、系统命名法第三节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杂化形式、sp3杂化、σ键的形成第四节乙烷和丁烷的构象锯架式、纽曼式第四节烷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第五节烷烃氯代反应历程甲烷氯代反应历程、游离基的稳定性第六节自然界的烷烃第三章烯烃第一节乙烯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π键的形成第二节烯烃的通式和同分异构现象烯烃的通式、同分异构现象第三节烯烃的命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第四节烯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第五节烯烃的制备醇脱水、卤代烷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烷脱卤素第六节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氏(Markovnikov)规则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诱导效应的解释、反马氏规则、自由基型的加成反应第七节自然界的烯烃第一节炔烃的结构和命名乙炔的结构、SP杂化、炔烃的命名第二节炔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第三节炔烃的制备第四节双烯烃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1,3-丁二烯的结构、共轭二烯烃的反应、共轭效应、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异戊二烯和橡胶第五章脂环烃第一节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分类、命名第二节环烷烃的性质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加成反应第三节环烷烃的结构环的结构和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脂环烃的顺反异构、脂环烃的制法第六章芳香烃第一节苯的结构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大π键第二节单环芳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单取代芳烃、二取代芳烃、三取代芳烃第三节单环芳烃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第四节苯环取代定位规则、两类定位基定位效应的解释、取代基定位效应的应用第五节多环芳烃芳香性与休克尔(Huckel)规则联苯、萘、蒽和菲、休克尔规则和非苯系芳烃第六节重要的芳烃及其来源第七章旋光异构第一节旋光性和对映异构现象手性和对称性、旋光度和比旋光度第二节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构型表示方法、构型的确定D/L构型的确定、R/S构型的确定、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第四节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联苯型、丙二烯型、其它型第五节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第八章卤代烃第一节卤代烷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卤代烷的物理性质、卤代烷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性质第三节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 N1反应、S N2反应、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第四节卤代烃的制法第五节重要的卤代烃第九章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一节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第二节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图、红外特征吸收峰第三节紫外光谱(UV)第四节核磁共振氢谱(HNMR)基本知识、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峰面积与氢原子数目、峰的裂分和自旋偶合、磁等同和磁不等同的质子第五节质谱(MS)简介第十章醇、酚、醚第一节醇醇的结构、分类与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饱和一元醇的性质、醇的制备、重要的醇第二节酚酚的结构、酚的性质、重要的酚第三节醚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醚的性质、醚的制备、环醚第十一章醛、酮、醌第一节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第二节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第三节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歧化反应(Cannizzaro Reaction)、a-H的酸性和性质第四节亲核加成反应历程第五节醛、酮的制法第六节重要的醛酮第七节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乙烯酮、ɑ,β-不饱羰基化合物、醌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一节羧酸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羰基上OH的取代反应、脱羧反应、a-H卤代、还原第四节羧酸的来源和制备氧化法、羧化法、水解法第五节重要的一元和二元羧酸第七节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第八节酰卤和酸酐第九节羧酸酯酯的物理性质、酯的化学性质第十节酰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第十一节碳酸的衍生物第十三章取代酸第一节羟基酸醇酸、酚酸第二节羰基酸及其酯互变异构现象、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第十四章含氮化合物第一节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硝基化合物的制备、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性质第二节胺胺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胺的立体化学、胺的化学性质、胺的制法和苯炔、烯胺、重要的胺第三节重氮和偶氮化合物芳香族重氮化反应、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重氮甲烷、偶氮染料第十五章周环反应第一节周环反应的理论周环反应、轨道和成键、前线轨道理论第二节电环化反应第三节环加成反应第四节σ键移位反应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呋喃、噻吩、吡咯的制法,糠醛(a-呋喃甲醛),噻唑、咪唑、吲哚,雷族化合物第三节六元杂环化合物吡啶,嘧啶,喹啉,嘌呤第四节生物碱第十七章碳水化合物第一节单糖单糖的构造式,单糖的构型,单糖的反应和构型的确定,单糖的环状结构,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第二节双糖非还原性双糖,还原性双糖,重要的双糖第三节多糖纤维素及其应用,淀粉,糖原第十八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第一节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命名和分类,氨基酸的构型,氨基酸的性质,氨基酸的制备方法第二节多肽第三节蛋白质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酶第六节核酸赣南师范学院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入学加试《无机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考试,了解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科学研究奠定基础;全面、客观、公正和真实地反映掌握无机化学的实际情况。

二、考试方法:闭卷、笔试三、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

四、考试总分:100分五、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二章物质的状态[本章重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分压定律第一节气体一、理想气体二、气体的液化第二节液体一、液体的蒸发二、液体的沸点第三节固体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体的外形七大晶系三、晶体的内部结构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初步[本章重点] 焓和焓变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熵以及它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盖斯定律的应用,利用热力学函数表计算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熵变;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利用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及估算热力学分解温度和反应温度等。

第一节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二、热力学第一定律三、可逆途径第二节热化学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二、盖斯定律三、生成热四、燃烧热五、从键能估算反应热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一、反应方向概念二、反应焓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三、状态函数熵四、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本章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方程,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第二节反应速率理论简介一、碰撞理论二、过渡状态理论第三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五章化学平衡[本章重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平衡常数表达式,化学反应等温式与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第二节平衡常数一、经验平衡常数二、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程度三、标准平衡常数四、标准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Kθ与△r G mθ的关系一、化学反应等温式二、△f G mθ、△r G mθ和△r G m的关系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一、浓度对平衡的影响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三、温度对平衡的影响第六章溶液[本章重点]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一节溶液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二、溶解度原理三、分配定律第二节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一、蒸气压下降-拉乌尔(Raoult)定律二、沸点升高三、凝固点下降四、渗透压五、依数性的应用第七章电解质溶液[本章重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缓冲溶液等有关计算。

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的定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Ksp 的意义及利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并进行有关计算。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一、离子氛和离子强度二、活度和活度系数第二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二、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值三、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四、缓冲溶液第三节盐的水解一、各种盐的水解二、影响水解的因素第四节酸碱理论的发展一、酸碱质子理论二、酸碱电子理论第五节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一、溶度积和溶解度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第八章原子结构[本章重点]理解原于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概念。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合理取值,能写出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构型,从而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