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印度的首次内观课程
葛印卡老师文集
葛印卡老师文集30、新生命四十年『新生命四十年』最初于一九九五年秋季会讯中以印度文刊出,记载葛印卡老师学习内观法门四十年来的心路历程。
以下文章是自原文翻译和编辑而成。
一九五五年九月的最初十天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日子,在慈悲的在家者乌巴庆尊者的座下,我学会了一种纯正的艺术,来观照内在的真理。
那真是无比的幸运,大概是累世种下的善业成熟了吧。
我从未梦想过如此神圣时刻的到来,新生命就这样展开。
我生于此时的三十二年前,而现在却真正的再次出生!这第二次的诞生对我而言非常珍贵。
就像幼鸟初生时被蛋壳包围,我也在深邃无明的黑暗笼罩下出生。
鸟儿破壳而出迎向光明的再生,才是它真正的诞生。
我就像小鸟破出蛋壳后对着阳光眨眼,惊讶地初次穿越愚昧的黑暗,看到了悟明的曙光。
真的,愚昧的黑暗比在幽暗的蛋壳或子宫里,还要漆黑。
以前我虽未曾觉察内在的真理,但在那十天里却如此真实地体验到。
这个终将消逝的身体向来是如此坚固粗重,如今它的分子却一个个在震颤中苏醒。
然而更了不起的是,我发现了一个简单又科学的方法来去除心中的种种不净。
了解身与心的真正关系后,那些根深蒂固的不净所产生的羁绊就开始瓦解。
以前所曾读到或听到禅修的宝贵阶段,现在我都真实地经历着,我的内心里充满了对老师乌巴庆尊者感激。
回家后,虽然作息忙碌,我还是每天早晚继续修习内观,从未间断。
这样的修习使我的生命有根本的改变,也更加深对老师的感恩。
内观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份,那颗曾经受激动、忿怒、自我之火燃烧的心,现在体验到难得的精神安祥与平静。
曾经因为家务、生意、和社会责任的压力而苦恼,如今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快乐与健康。
内观并未使我远离世间的责任,它使我有更新的活力,能冷静地完成这些俗务,我的工作能力也因此而提升。
过去多年我曾深读经典,并全心沉浸于宗教修习,向家族所供奉的神祇热切祈祷,然而内心根深的不净却依然存在。
现在因为这简单而自然的静坐过程,污染的力量已经开始减弱,我的心确实充满着感谢。
内观课程简介与规范-P3通用
十日內观静修课程简介与规范-葛印卡老师所教-衷心希望您能从内观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怀着预祝您成功的祝福,我们提供您以下的讯息。
在您申请参加内观课程之前,请先详细地阅读一遍。
内观简介内观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方法,直接往内观察自身的实相,将内心深处的烦恼习气一层层地剥除,直到达成内在的安详与快乐。
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练习内观,没有任何限制:不会因为种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冲突。
每一个人都能用内观来净化自己的内心,使情绪平稳而活得自在。
内观法门起源于印度,二千五百多年前由释迦牟尼佛教导他的弟子们,成为佛教的一种修习禅定的主要方法。
在阿育王时代,流传到缅甸、泰国、越南、锡兰等地。
佛灭五百年后,内观法门在印度失传。
庆幸的是,在缅甸,内观法门代代相传,维持了原始的纯净性,近年由印度的葛印卡老师推广到全世界。
由于内观是以科学方法来观察身心的实相及变化,对贪嗔习性的去除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今日充满紧张的社会中,内观的修行方法对压力的疏解与情绪的平抚有莫大的助益。
内观是以内心的完全净化为最高目标。
练习内观以后,许多由于心理所引起的身体疾病(精神官能症)也都能彻底地治好,不过,这只是内观净化过程当中的副产品,事实上,内观的方法,可以根除三种不快乐的根源:贪爱、嗔恨与愚痴。
经由持续不断地练习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紧张,将绑得紧紧的“情结”打开,并且能根除对愉快或痛苦的情境所生起的贪嗔旧习性。
很多来自不同宗教背景的人都得到了内观禅修所带来的利益;经由实线,他们发现,这种修行方式和他们先前的信仰并没什么冲突。
这种方法之所以好,是因为它是根据一个简单的原则:每个人所遭遇的痛苦和问题是相同的,因此,解决这些痛苦和问题的方法,一定也具有普遍性。
内观向您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方法。
内观不是什么?-不是基于盲目信仰的一种典礼或仪式。
-不是一种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
-不是一种休闲、渡假或社交的机会。
-不是对日常生活磨难的一种逃避。
印度的初等教育
印度的初等教育印度初等教育:重要性与影响力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国家,初等教育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印度初等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印度初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开始逐步推行现代教育体系。
自独立以来,印度政府一直将初等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1986年,印度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以确保全国范围内初等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初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据统计,印度小学阶段的毛入学率已从1991年的59%上升到2018年的92%。
此外,印度的小学生数量也大幅增加,这得益于政府在初等教育领域的投入和普及政策的实施。
印度初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初等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印度广大民众的识字率和文化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
其次,初等教育为印度培养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此外,初等教育的普及也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
尽管印度初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初等教育资源依然不足。
此外,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为了进一步发展印度初等教育,政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投入:政府需要增加对初等教育的投入,包括教育经费、学校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更新。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
3、弱势群体:针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补贴和奖学金,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4、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项目制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进一步推动印度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印度沉思课的启示
了 , 仅 是 对 孩 子 , 是 成 年 人 , 正 属 不 就 真
于静心修养、 闭目思量的时间有多少呢 ?
少 得 可 怜 !更 多人 钻 到 了升 学 率 、 分 、 高
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等怪圈中,身心发
展 、 神 愉 快 、 担 责 任 、 解 烦 恼 等 关 精 承 排 于 情 商 的 发 展倍 受冷 落 。很 多孩 子 一 门 心 思就 是 考 大 学 , 会 思 考 , 懂 思 考 , 不 不 默 默 承 受 , 灵 封 闭 , 至 形成 了 自以 为 心 甚 是 、 感 自私 、 格 孤 僻 等 心理 亚 健 康 状 情 人 态 。 屡 出现 的博 士 自杀 、 父 杀 师 等恶 屡 弑
我 们 应 该 多 学学 印度 的责 任 作 为和
精神幸福的人 。教育在给 学生提供 生存
工具的同时, 也提供 了精神工具和 “ 情绪 润滑剂 ”,这样 的教育才 是负责任 的教 育 , 是重规律 、 才 有思想的教育, 才是 “ 重
视 人 的 价 值 至 上 , 人 的 权 益 至 上 ”的 “ ”的教 育 。 人
的教育个性和公共知识分子本色。这种
违 逆 世 俗 的 做 法 肯 定会 受 到 既 得 利 益 者
和家长们的反对、 刁难。 这些老师却敢于
尝试 , 胆 说 “ ” 终 于 在 现 实 困境 中 大 不 , 杀 出一 条 血 路 , 给孩 子 们 争 取 一 片 思考 的净 土 , 思 的空 间 , 是 一 种 难 能 可贵 沉 这
葛印卡:内观是生活的艺术,让我们真正洞见事物的实相
葛印卡:内观是生活的艺术,让我们真正洞见事物的实相作者:葛印卡来自:瑞士伯恩演讲每一个人都不停在寻觅安祥与和谐,因为这些正是我们生命中所欠缺的东西。
生命中总有些时刻会感到焦虑不安、烦躁、不和谐、痛苦;但我们不会将痛苦只局限在自己身上,而是不断将之倾注他人身上。
一个不快乐的人,会使得周遭的气氛充满焦虑,同时也导致任何和他有所接触的人都被其影向,感染其烦躁不安。
这诚然非正确的生活方式。
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必须在社会生活,和他人接触,因此人应当安于自我及与他人和睦共处。
然而该如何才能生活得和谐?该如何才可以泰然自处,并同时保持着周遭平和的气氛,亦让他人能够生活在安祥与和谐中?当一个人感到焦躁不安,欲从中寻求解脱,首先须找出苦恼的原因,即导致产生痛苦的根源。
假如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清楚觉察到每当有负面情绪或不净的念头生起时,我们必然会变得焦躁不安。
换言之,安祥与和谐是不能与负面情绪或不净念头并存的。
负面情绪是如何酝酿产生的呢?同样地,只要细心检验观察,答案就显现眼前。
当发现他人某些行为不如我意,或某某事件的发生不合我意,我就会感到十分不愉快。
不如意的事发生了,内心开始感到忐忑不安,当渴望的有所障碍不能如愿以偿时,自己再次变得紧绷,内心开始打结。
然而人的一生中不断重复这种过程,不想要的就不断发生,渴望期待的却渺不可得,此生命运作过程导致身心两方面皆被绑得紧紧,无从自拔。
充满着紧张僵硬及消极否定,生命是那么苦涩。
现在若要解决此问题,唯一途径就是设法使生命中每一件事都尽如我所愿,没有任何不如意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要开发此能力,或者是依靠有此能力的人士相助,让我有求必应,替我阻挡不如意的事,愿我凡事都能称心如意。
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处处如意,一生中从不经历任何不如意。
生命中往往是事与愿违,重复不断地发生。
那么,我们不禁会问,当面对不如意的情境时,要如何才可以不盲目地产生反应?该如何才不会焦虑不安及该如何才能维持着安祥舆和谐?在印度以及其它国家都曾经有前贤大德研究过这问题-人类所面对的苦-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当不如意的事发生,内心开始产生愤怒、恐惧或其它负面情绪时,即刻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例如,站起身来、拿杯水、喝口水,那愤怒将不再增强,然后慢慢的从愤怒中解开。
葛印卡夫人专访
葛印卡夫人(Mrs. Ilaichi Devi Goenka),她的家人和学生们都称呼她「师母」(受人尊敬的母亲;印度对於年长妇女的尊称)。
1930年1月出生於缅甸曼德勒。
她的祖先大约於一百年前,从印度的拉加斯坦迁徙到缅甸,他们是商人,从事粮食和其他商品的买卖。
她是两男一女三个孩子中的一个。
师母12岁以前住在缅甸的旧都曼德勒,紧邻葛印卡老师家,如同以往的传统习俗,她年纪很轻就和葛印卡老师缔结婚约了。
大约在1941年底,日本入侵缅甸,并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这个国家。
许多缅甸的印度居民,包括师母和葛印卡老师的家人,都逃往他们的祖居地。
1942年初,葛印卡老师和师母在轰炸期间的曼德勒城结婚了。
几乎在此同时,他们的家人也移往印度。
在战争期间他们住在那里。
师母家暂住在北印度,她的父亲在古吉拉特和旁遮普地区建立了生计。
在战争期间,师母和葛印卡老师家人一起住在南印度。
战後,葛印卡老师和师母回到缅甸,定居仰光。
在那里,他们善尽父母职责抚养六个儿子,掌理家族企业,也成为印度社区的模范家庭。
1955年,葛印卡老师首次参加乌巴庆老师的内观课程。
师母和家人、朋友们也参加了内观课程,在乌巴庆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练习内观。
1969年,葛印卡老师到印度带领首次的内观课程,直到1971年乌巴庆老师去世之前,师母都住在缅甸。
由於缅甸政权有了改变,同时也为了法的传布(首先在印度,之後再传扬至全世界),在乌巴庆老师去世後不久,全家即移住孟买。
葛印卡老师和师母有六个儿子,六个媳妇以及十一个孙子,他们大多一起住在孟买,过着传统的家居生活。
以下就是1991年10月在孟买的住家透过口译员所做的访谈。
可否请您谈谈第一次和乌巴庆老师见面的情形?葛印卡夫人:在葛印卡老师完成第一次课程之後,我到中心去见乌巴庆老师。
当时,乌巴庆老师教我观息法,有时候我会练习一下,但光练习观息法就感觉头部沈重。
乌巴庆老师告诉葛印卡老师,参加一次课程对我是很重要的,同时这对葛印卡老师的进步也很重要。
【催眠原理】静坐与催眠是同一件事(廖阅鹏)
【催眠原理】静坐与催眠是同一件事(廖阅鹏)上周的今天,我刚刚从台中结束十天的内观课程回家。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葛印卡的内观课程。
去年10月,我第一次参加内部观察是在印度的内部观察总部。
我当时没有把自己的内心观察。
也许只有60%,而我另外30%的心思都花在思考“加因卡的内部观察教学真的像他所说的直接从佛陀继承的修行方法吗?”「这套修法真的能让人证得阿罗汉吗?」“内部视图的焦点是什么?”「葛印卡本人修行到何种境界?」另外10%的花被用来品尝印度的异国风情。
而这次的十天内观,我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上述的问题我大概都有答案了,我是以很轻松的心情,来渡一次心灵假期,没有预设,没有期待,会有什么收获,也不在意,就看老天的安排了。
连续十天每天静坐十小时。
只要你乖乖地坐着,就会有东西开始发光。
事事证明,这次内观之行,吃得好,睡得好,精气神没有耗掷于五光十色,结束时,感觉整个人轻盈无比,彷佛可以凌空步虚了。
在饮食方面,我忘记了老学生必须忍受八种斋戒,即中午后不能吃东西,而新学生可以在晚餐时间吃清淡的食物。
所以,在启程之前,我还跟友人说这回内观我要节制食欲,好保有清楚的头脑,打坐时减少昏沈。
报到后,得知那个老学生中午没吃饭,我松了一口气。
这条规则真的很好!这是我此生第一次连续十天都过午不食,使我对食物与心理欲望、身体气能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体验。
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很多内部实验。
以前我常说,静坐与催眠是同一件事,这次有了更深的体验,这段期间我在静坐状态中,做了几次可以说「止观双运」的自我探索(用法佛的术语),也可以说是「自我催眠的心理治疗」(用心理学的术语),效果立竿见影。
我还学习了NLP的一些技能,并在心里有计划地练习了几次。
我清楚地看到了内心的反应和变化——心脏确实有它的运行规则,它的原理可以被理解、掌握和操作。
这十天中,每晚都有清晰、鲜艳、精彩的梦,有好几次晨起时,回想起梦中的影像,我都忍不住赞叹内在的智慧如此神奇!那些画面、物体,随便选一个丢进现实世界里,都是世界一流的绘画、雕刻、艺术杰作!在内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锻炼意识和平等。
7 内观第七天开示
第七天开示第七天结束了,你们现在只剩下三天的时间可以用功,但是可以精进用功地只剩下两天,因为在第十天九点后你们会学到一种新的修行方法。
然后静默的规定就解除了,那么就再也没有所谓的神圣的静默了,只有神圣的闲话了,其实闲话就是闲话,没有什么神圣不神圣的了,闲话和修行是无法同时进行的。
因此在第十天你们就不容易精进修行了。
但是第十天所教的新方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前面九天当中你们对自己的心做了一次很深很深的开刀手术,因此在第十天你们必须用一些膏药来治疗这个刚动完手术的伤口,你们学的这个新方法就是来治疗伤口的膏药,而且在九天非常深的手术之后,如果突然去跟外面的世界接触,大多数的人会感到非常大的震憾,因此第十天也是减少这种震憾的缓冲,好让你们能在第十一天离开这里时更容易面对外面的世界,因此精进的禅修只剩下两天了,佛陀要你持续地用功,对这个禅修方法而言,持续的用功是成功的秘诀,旧生回来参加更长的,二十天,三十天,四十五天的课程时,他们是不断地精进用功的,现在的课程你们有休息的时间,但是对于更长课程的旧生而言,他们却没有休息的时间的,所以你们也必须学习如何持续地用功。
因此剩下的这两天你们必须学习要如何才能持续地用功。
当然在禅坐的时段,你会是闭上眼睛的,但是现在那些所谓的休闲时间对你们而言,不再是休息时间了,因为当你们的身体必须做某些动作时,比如说你们站起来走到你们的寝室,或走去用餐,你还是必须持续的修行,虽然你的眼睛是张开的,但仍然保持着觉知,你还是要觉知到身体在做哪些事情,如果你在走路,你就觉知你在走路,如果你在吃饭,你就觉知你在吃饭,如果你在洗澡,你就觉知你在洗澡,如果你在休息,你就觉知你正在休息,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同时也觉知到身上的感受,有些人无法正确的了解佛陀的教导,他们只是觉知到走路,正在走路,这样虽然也有好处,但是这并不是佛陀教导的全部内涵,佛陀要你觉知身上的感受,如果你错过了感受,你就错过了你深层的心,然而你必须去净化你深层的心,你必须改变内心的习性模式,因此觉知感受是非常重要,当你在走路时,你不必要去感觉全身的感受,在目前这个阶段,即使你想去感觉全身的感受,你也做不到,但是至少你要去感觉身体移动部分的感受,当你走路时,你觉知腿的感受,当你吃饭时你觉知指尖的感受,觉知嘴巴接触食物的感受,觉知嘴唇的感受,牙床的感受,舌头的感受,食物下咽时觉知喉咙的感受,不管哪里在动,你就觉知那里的感受,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觉知到身上的感受,并且觉知你身体所做的动作,这是在下课休息时你们应该做的,这样子,你们就可以持续地用功,在禅坐时,你们闭上眼睛,而其它时间,你睁开眼睛做你该做的事,要以觉知你的动作和感受来持续地修行。
印度启蒙教育纪录片
印度启蒙教育纪录片印度,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学者和教育家,他们为印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印度启蒙教育纪录片,正是记录了这段悠久历史中的一部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神秘国度,探寻印度教育的启蒙之路。
首先,我们将在纪录片中看到印度古老的教育体系。
印度教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500年,印度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教育体系之一。
在印度教育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印度的学校、寺庙学院和宫廷学府,这些古老的教育机构孕育了许多卓越的学者和智者,他们的思想和成就影响着整个印度社会乃至世界。
其次,纪录片还将展现印度教育的启蒙思想。
印度启蒙思想是古代印度教育的一大特色,它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倡导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在纪录片中,我们将看到古代印度启蒙思想家如何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推动印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印度启蒙教育纪录片还将呈现现代印度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印度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纪录片将深入探讨印度现代教育体系的特点和问题,展现印度教育改革的努力和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些内容,观众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印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印度启蒙教育纪录片还将展示印度教育对世界的影响。
印度教育不仅影响着印度本土,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纪录片将通过展示印度教育在哲学、数学、医学、文学等领域的成就,揭示印度教育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印度教育的全球意义。
总之,印度启蒙教育纪录片将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展现印度教育的悠久历史、独特特色和丰富成就,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印度教育的发展轨迹和现状,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国度,探寻印度教育的启蒙之路,感受古老智慧的魅力,领略印度教育的独特魅力。
《印度》观课有感
《印度》观课有感《印度》观课有感印度是一个与中国相似度极高的国家,同时还是中国的邻国。
学习本节教材重点在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分析自然环境之间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分析、评价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观摩课,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适量补充图文、音像资料,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展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了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图的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这节课以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引入,把学生带到了印度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度。
以中国西南邻国过渡,用多媒体图文资料展示了生活中的印度元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展示印度的风土民情,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印度。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讨论、展示的热情。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新课时以一张清晰的世界多媒体地图,展示了印度的位置,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三方面抢答,强化了位置读图的要素;又以印度邻国图,提出问题,指图齐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学习印度人口时,通过展示课件超载的火车、疯狂的校车,让学生见识了简直可以称作挂满了乘客的印度的交通工具,让学生在感觉好笑之余,加深了对印度人口的印象。
个人认为再加一个网络游戏术语标题:名不虚传的“外挂”之国,效果更好。
有关印度的人口的学习在掀起了这个小高潮后,进入了正题,通过人口曲线图,分析人口现状和趋势展示图表资料分析人口的优势和劣势及解决措施。
整个过程以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的形式完成。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以发展、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树立了正确的人地观。
个人认为在此环节应提醒学生思考中印人口问题的异同。
接下来,授课教师以:“如此众多的人口,一度是在何种自然条件下,发展农业粮食生产,解决民生问题的呢?”把学习引入了第三个环节——印度的自然环境与粮食生产。
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培养了学生通过地形图读图获得地形区名称、分布及其特点的能力,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的能力,以及分析自然要素之间关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观十日课程个人素质培训
内观十日课程--个人素质培训作者:助理老师内观是印度最古老的身心训练方法之一。
开始是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接着练习如实观察你的身体感受来了解自身身心不断变化的本质,以发展出提高个人素质和增进生活和谐的方法。
透过这方法的学习可以对治身心的烦恼,增长对自我的了解和洞察,增进对生活自然法则的了悟和分辨能力,学习过道德的生活,发展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平衡的心态。
本课程的宗旨和原则:相应于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本课程的重心在于帮助学员掌握在生活中保持和谐平衡之心态的方法,因为社会的和谐是以每一个个体的和谐为基础,培养越多内心平衡、关系和谐的高素质的人,社会才有可能更和谐。
也因此,本课程要求每一位学员,在每一天的生活实践中,要保持和其他学员、工作人员、朋友、家人、国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
所以,请每一位学员在课程中尊重和遵守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杜绝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也谢绝任何有染于国家和政府不允许的机构、团体、邪教人士参加。
本课程的练习内容和相关科学背景:生活的艺术是运用唯物辩证法,以实践出真知为原理,是现代人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自己,把一颗忙乱的心,紧张的心,恐惧的心用十天的的时间暂时休息一下。
十日课程是现代科学方式去除烦恼的痛苦的方法,它不分种族、宗教。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现代心理科学发展的延伸,是人类正确思维的导向。
内观法也是一种能够健康身体、净化心灵的观息法,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用自身身体的感觉变化经历去体验,改正自身不良习气的一个学习过程。
此方法是从观察自身呼吸开始,逐渐将内心深处的烦恼习气一层层地削除,直到达成内在精神的安详与快乐,从而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一个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人。
当今很多人都想成功,而成功的秘诀是自己战胜自己。
如何能够战胜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良习性?内观学习教你这个方法,此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三天的课程,观息法(Auapana)。
十日内观小记
十日内观小记十日内观小记-阿树老师-05.17 16:01阅读20425写在前面:都说内观这样小众的禅修课程,很有缘份才会接触到相关信息,特别有缘分才能真的去修炼,十分有毅力才可以坚持下去。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篇文章,固然是很有福祉的,但请务必保持平常心,通篇阅读后经过认真思考再决定是否要去修习。
我最早了解内观是去年听夏老师(微博:@教书匠小夏)随口说过,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可以与世隔绝,修行个十天半个月再放出来;接着在微博看见@奶牛denny和@蕾拉小姐关于修行的文章,对内观有了一点了解。
上网一查,第一:内观十日课程是免费的,我觉得天上不会白掉馅儿饼,包吃包住、山清水秀,会不会是骗人的。
第二:我一个姑娘孤身一人去深山老林实在不安全,只能作罢。
事情最后敲定下来,是网红朋友@怪盗李大郎预约了三月末的内观课程,我想如果他平安回来并且也觉得不错,我就紧随其后。
三月底的某一天,我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打开微信,看到一张他发来的自拍照,长了好长的胡子,面容并无异样。
底下跟着一条信息:“阿树,特好,回来给你传授内观心得。
”嘿! 活着!立即登陆了网站预约,工作人员非常严谨,又用邮件短信电话和我确认了好几次,这事最终在4月中旬定下来,20号到了丹东,丢了手机、丢行李箱,最后又很幸运的被好心人送回来。
一波三折的到了双灵寺的内观中心时,我已筋疲力尽。
如果禅修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心专注,你可以向某位上师学习那种将注意力集中在念诵持咒或观想形象的禅修方法,然后在家练习。
这类技巧也许可以使心平静,使心专注,也可能会净化心的表层。
但是内观不仅净化心的表层,它是一种对心的深层手术,去净化心的最深层,这是烦恼生起繁衍的地方。
这些是累积了无数生生世世的不净烦恼。
即使那些不相信前世的人,这辈子也累积了很多不净烦恼。
深藏在内心深层产生不净烦恼的习性已经使心成为它的奴隶。
这是很大的束缚。
你必须把心由这束缚中解脱出来,改变这种不断产生不断烦恼的习性。
印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
印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作者:黄伟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年第04期【摘要】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
目前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对象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研究的较少。
本文以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总结其课程改革的特点以及对我国新课改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改革;印度;启示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1-0009-02从独立至今,印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先后进行了六次改革,前五次改革都未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效的促进了统一的全国课程框架与学制的形成,学校教育的内容的拓宽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
从2005年开始,印度在总结前几次课程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之上开始了第六次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力求实现课程内容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统一、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维护民族多元文化与平等、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变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状等目标,并在实施过程加强了政府的监管与指导,这些举措使得此次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例如:为其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普及8年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接近实现,全国的学制基本统一等。
虽然当下印度基础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私立学校众多,教育商业化气息浓厚,辍学率较高等诸多问题,但印度在此次课程改革中所呈现的一些特点值得同为发展中国家且国情相似的我国去学习与借鉴。
一、印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1.课程内容的设置力求实现人文性与科学性、民族化与生活化的统一。
独立后印度的历次课程改革中都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化,这是受印度建国之初实施的科教立国战略影响,所以数学、科学科目受到重视,而人文学科处于“尴尬”的地位。
此次课改力图纠正这种倾向,因此《国家课程框架》在强调自然科学重要性的同时将审美艺术课程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印度教科书制度发展史及其启示
印度教科书制度发展史及其启示作者:刘欣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7年第08期教科书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达成教育目的主要工具。
从宏观上,教科书肩负着传递社会价值的重任;从微观上,高质量的教科书和学习材料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框架,帮助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有研究表明,教科书不但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1]。
因此,教科书是支持学生学习和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 [2]。
要实现教科书的上述功能必须有强有力的教科书制度作保证。
下面笔者在分析印度教科书制度发展史的基础上,力求概括出教科书制度系统的若干特征,并为我国教科书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一、印度教科书制度的起源印度的教科书制度为国定制。
印度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特征与印度现代教育系统建立的历史背景有关。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开始着手在印度建立现代教育系统。
1854年,这个系统有了最终的行政形式。
在这一时期殖民管理者所作的重大决定中,对教科书制度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有以下几个:1.建立一个行政管理制度,从小学开始对教育系统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包括课程提纲、教科书内容、教师培训等。
2.教育目的是使印度的儿童和青年,特别是属于中下层的儿童和青年适应欧洲的态度和价值观,并且向他们传授在殖民统治下必备的劳动技巧。
3.教授英语,把英语当作教育媒介及文化适应和训练的一种方法。
4.本土学校如果想要寻求殖民政府的帮助,就必须选择政府规定的课程和教科书。
5.建立非个人化的、中央集权的考试和评价制度。
这种强加的官僚制度控制体系对印度古老的教书职业有一种戏剧性的影响。
教书作为一种职业在印度的世袭结构中有社会基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在次大陆上已经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
从传统上讲,教书在印度有一种与牧师相似的职能,教师受到尊敬。
据调查,在1830年时,印度教师还能自行挑选教育内容。
印度以教科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印度传统文化和殖民官僚制度造成的综合产物,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影响因素:1.传统文化的影响。
古代印度的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承
古代印度的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承古代印度是一个教育兴盛的国度。
从吠舍国时期开始,就有吠舍教育系统,到隋朝时期,已形成了印度教育传统的三条主要支流:吠舍教育、在家教育和出家教育。
印度教育传统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包括强调学习、探究、自我修养等方面。
本文将从教育思想、课程设置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古代印度的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承。
一、教育思想1. 教育的目的古代印度的教育思想中,教育的目的被认为是为了让学生培养理性思维,进而实现因果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具有伦理、社会和精神上的自我修养,从而达到彻底认识自我和解脱的目的。
2. 教学方法古代印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口头授课和讨论。
学生们由老师讲解教材的内容,然后由学生们进行讨论,梳理教材的脉络,并彼此讨论复杂的话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教育的内容古代印度的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世界上各个领域。
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宗教和哲学。
古代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因此宗教和哲学对于印度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古代印度也十分注重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发展,《数学经典》就是这一时期留下的数学著作,为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课程设置古代印度的教育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吠舍教育、在家教育和出家教育。
吠舍教育从七岁开始,持续到二十五岁,主要是基础教育。
在家教育的实践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技能和知识,以帮助他们成为成功的家长和职业人员。
其中涉及颇多的职业包括牧业、商业、手工艺和医药等。
而出家教育则是佛教或印度教僧侣和出家人的特殊培训。
三、文化传承古代印度是一个文化多元而富有的国家,其文化传承更是细致深刻。
印度的文化传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是印度还有成千上万的不同语言和方言。
在古代,印度的语言使用已经形成了各种范式,如梵文、巴利文、普通话等艺术性和实用性特点都很突出。
2. 音乐和舞蹈印度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和舞蹈国家。
《印度》第1课时教学反思
《印度》第1课时教学反思《印度》是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章节。
印度是南亚地区重要的国家。
教学中注意从学生读图入手,以问题为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了解印度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同时结合学生前面所学知识,温故知新,层层深入剖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导入部分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富有趣味性,教学内容也以唐僧师徒四人的角色贯穿始终,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陈校长在青年教师的评课会议上给了我很多建议,核心素养的导向教学要注意的要点,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比如课堂教学是教知识,还是教思维?或更倾向于谁?教学的最高目的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见解和观点。
深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深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知识的背后,获取知识背后丰富的思维价值,从而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同步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科品质。
再比如课堂教学的三不教原则,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学习机会,把课堂交给学生,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课后对我课上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1、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间,我发现自己对学生的情况估计不足,学生对于关于印度的一些知识了解的比我预想的多,而且他们阅读地图的熟练度也比较高,我应该大胆的相信学生,多让学生讲,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今后也应该注重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2、在这节课的后半部分,因为进度比预先安排的来的快,所以我在后面介绍印度的历史文化时就放慢了节奏,讲的比较详细,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印度泰姬陵方面的知识,学生对印度印象深刻。
3、这节课最大的不足之处我觉得在于没有将学生调动起来,我自己讲的东西太多,而学生动手做的太少,有很多知识点其实是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与同学交流并思考后自己得到的。
今后应该大胆放手,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4、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课堂经验不足,没有大将风度,没有将老师该有的气度、形象表现出来,更深层次讲。
葛印卡与内观
葛印卡与内观葛印卡与印度「内观法」2009年8月,海南出版社出版了由美国人威廉·哈特(William Hart)著,台湾内观禅修基金会翻译小组译的《内观——葛印卡的解脱之道》。
由于印度内观法(为区别于吉本伊信创立的日本“内观法”,本文称其为印度“内观法”)当代传人葛印卡认为实际练习内观比著书立说更为重要,所以这是第一本详细而确切地叙述印度内观法专著,本书作者得到了葛印卡的允许和支持,以葛印卡的演讲稿、他在十日内观课程中的开示、佛陀故事和西方人能理解的语言来介绍印度内观法的历史、理论和方法。
(文中的佛学名词,括号中为对应的印度古代的巴利文)。
一、葛印卡与内观中心葛印卡(S.N.Goenka),祖籍印度,1924年出生与缅甸,曾是成功的企业家,缅甸著名印度侨领。
为治疗严重的偏头痛,1955年开始跟随已故佛教大师乌巴庆长者学习内观法达14年,1969年移居印度并开始传授内观法。
40多年来,葛印卡在印度和世界各地传授了300多个内观课程,学生数以万计。
自1082年起,他开始委任助理老师来协助指导课程。
目前,在亚洲(印度、缅甸、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大洋州(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英国)、北美洲(加拿大、美国)、中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非洲(南非)等全世界六大洲32个城市建有60个主要的内观研修中心。
二、印度内观法传承历史印度内观法为佛陀(是对“觉者”的尊称)悉达多·乔达摩(Siddhattha Gotama,即佛祖释迦摩尼)在大约2500年前的印度创立,是佛教一种修炼身心的方法。
但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该法在印度国内已经失传。
缅甸佛教大师雷狄·萨亚道(Ledi Sayadaw)将其传授给萨亚·乌铁(Saya U Thet),萨亚·乌铁又传授给萨亚吉·乌巴庆(Sayagyi U Ba Kh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印度的家族成员是我最近的亲属。我很希望能从他们那儿得到帮助,但就在我抵达印度之前,家族中的部分成员已成为另一教派--阿南达玛迦(Ananda Marg)的追随者。我在缅甸已获悉这消息。我不知道的是,我的那些家庭成员狂热地信奉阿南达玛迦,以致于他们不愿听闻关于内观的说明。要他们参加内观课程并给这个方法一个机会,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也看不到他们会帮助我筹办课程的可能性。
我说:「即使只有两三人参加,课程也确定要举行,。」
我的母亲坐在附近。她的脸上总是保持喜悦,现在看起来是绝望的。她悲伤的波动牵动我的心。夜里当我躺下睡觉时,她的影像在我眼前再三地出现。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她在矛盾的感情中挣扎。一方面,她儿子为她从远方来指导内观课程,为此她希望能参加。另一方面,如果她参加课程的话,她的小儿子会感到受伤。
在佛陀时代同样也发生过这种迹象。这是因为内观重回印度,佛陀的教法重生,大自然表达喜悦的方式吗?然而,当我检视目前的困境时,我感到或许地震仅是巧合,过份解读是无意义的。我必需理解并接受现有的困境。
这希望和绝望的风暴在我心中不断地翻搅。在这种状况下度过一些时日后,沮丧的感觉变得更加沉重,并且深深地影响我。一天晚上我坐下来在心的层面用功。禅修感觉非常强烈。在禅修结束前,我发现内心浓云密布,四面八方完全黑暗。周遭的气氛充满怀疑和紧张。但是,当我检视我的内心时,发现它根本没被影响。相反的,它安住平等心。突然我的心中充满了强烈的决心︰「这一切将如实的呈现,我奉献给法。法会依自然的法则去实践。如果我是一位称职的法的引导者。如果我过去累积足够的波罗蜜,那么黑暗就会消失无踪。如果不是,在与我的家人和朋友会面后,我将接受我的不够资格,并返回缅甸。」
我做下这个决定,瞬间我感觉强烈的慈悲心(metta)传至狂热于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兄弟们︰「愿他们快乐。愿他们成功。」这些温情充满我的内心。突然黑暗在几秒内开始消失不见了。内在的喜悦涌现,爱心开始溢出,绝望已消失无踪。
在我禅修之后,我看见一个年轻人正等着见我︰ Vijay Adukia是Dayanand Adukia的儿子,Mangalchand Adukia的孙子。Mangalchandji是我弟弟的岳父和我在缅甸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同事。他在缅甸上过一期内观课程。Vijay说:「如果你想指导一期十日课程,我可安排地方。Pancayatiwadi Dharmashala可提供一个地方来办课程。我已经向管理单位提过了。如果你希望到那里勘察环境。」
我也感到忧愁。原因之一是古老的预言似乎将要成真︰2千年后,内观课程会在印度举行。我曾希望,在印度的整个家族能分享这份功德,参与这次法的传承使命并且帮助组成课程。现在实现我的希望的可能性似乎极微。
另一个令我悲哀的原因是,我希望能回馈父母的恩惠。在他们老年时,愿我尽力引导他们走在法的道路上。但我看不到他们参加课程的任何可能性。我能做什么?我只有慈悲心(metta) 的力量可倚赖。在那个夜里我把强大的慈悲心(metta)传送给我的父母和兄弟们。隔天我感到周遭的气氛充满着爱心的波动。一早另一位来自缅甸的老朋友Motilal Chaudhary和Bharat --Balchand Poddar的儿子,来探望我。两个人都是旧生。当他们听到这个课程时,他们说他们会参加,并且向我保证也会邀请其它人来上课。我打电话给已经定居在马德拉斯的家族成员,当他们听到课程即将开办的消息时,都很高兴。其中有三人决定来孟买参加课程。
这些困难只发生在第一次课程。紧接下来,那些已参加并体验好处的学生,开始筹办并且服务课程,一个接着一个课程。于是二千年后,法Dhamma的纯净再次流回印度。从1969年起,法已经扩大成一条巨河,把快乐带给印度和全世界的人们。解脱之门已为众生打开,让他们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愿法--内观的恒河更加增长,并且持续利益全世界。
我愉快地前往课程的场地,但发现它完全不适合禅修。除了城市的噪音嘈杂外,到处充满脏乱。然而,在孟买这么大又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是不太可能找到一个空旷的地方来办十日课程。因此,我立即表示接受,并对Dharmashala的管理单位表达感激。
现在问题是有谁来参加课程。但我确信,有一些人将会准备好来参加,就如同我找到课程地点一样。
当时乌巴庆老师希望内观能返回印度--它的发源地。这将有益于印度人民,也让缅甸能够以这种解脱的方法回报印度。这是他对法Dhamma的坚强愿力,希望这无价的心灵教导不仅能回到印度,而且在那里建立后,可以传播至全世界让更多人获益。我向他保证我将尽力达成他的神圣愿望。
乌巴庆老师坚定地相信印度已准备好接受这失落的宝藏。他经常提到这个时期出生的很多印度人具有相当大的波罗蜜和挫折。我想我可能会失败地回到缅甸。尽管我老师的坚定预言,这股绝望已形成一片阴影;虽然我认为内观的钟已经敲响,但复兴的工作--似乎应由其它更适合的人来推动。
有时,即使在悲观的气氛里,还是会有一线曙光。乌巴庆老师曾说过在我到达印度时,大地会为我将来的成功降下讯息。我从仰光搭机出发,当我在加尔各达下飞机时,发生一阵地动天摇。第二天我从报纸上读到地震影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对我来说,这国家好像为重获失落已久的真宝--法,而举国欢腾。
同时,较早从缅甸过来的,并且有内观禅修的家族成员亦感到沮丧,因为经济情势的改变使他们失去了一切。 我确信他们当中没有人能够帮忙筹办课程。那些最近来自缅甸的内观同修们,处境甚至更困难。
我的母亲也有她自己的两难。内观课程能使她获益,并解除她心灵的痛苦。 这是我来印度的特别目的,为此缅甸政府破例核发给我护照。在我到达印度之后,母亲经常与我一起禅修,这经验使她渴望参加课程。她不想让从缅甸来的儿子希望落空,但也不希望惹恼在印度追随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其它儿子。她以非常悲伤的语气说:「你必须明了我的心情,我如何才能参加课程。」
我有无限的喜悦。这是对父母回馈恩惠的机会。「谁知道呢?」我想,「其它追随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家族成员,未来也有可能体验到内观的益处,但现在两位老人家已经愿意参加课程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我父母亲与其它十二位学员一起参加1969年7月3日到13日的第一次课程。我母亲完整上完十天课程并且获益良多。
我惊讶地看到,虽然我那些阿南达玛迦教派的兄弟们没有对第一次课程提供帮助,但对于这个具有功德的努力,他们没有任何阻碍,也没有表达任何反对或感到困扰。我们所有的忧虑都没有发生。我内心对他们充满感激。课程结束时,我在心灵上与他们分享这伟大法的功德,并愿法也让他们的功德开花结果,让他们也能品尝内观的甘露变得快乐。
印度的首次内观课程
(下列文章由葛印卡老师发表于1994年7月Hindi Vipashyana Patrika ,
葛印卡老师内观教法25周年纪念日。 以下文章是自原文翻译和编辑而成)
1969年6月20日是我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天。那天,我崇敬的老师乌巴庆任命我为内观老师,且委任我一项重大的责任。在过去的几年他训练我成为他的助手,以便我能承担这个责任;现在时间已成熟了。第二天我离开我的出生地--缅甸,启程去印度--我祖先的土地。内观大约在二千五百年前从印度传至缅甸。这期间由历代传承的老师们在这块土地上保存着这个方法,一直传到乌巴庆老师。然而,在印度,这个方法已经完全失传,人们甚至已经忘记内观的名字了。
Vijay热中的说:「我会是其中的学员。我原希望负责安排课程,但我的父亲会安排课程。所以我改为参加课程。」
我的老朋友兼同事Kantibhai G Shah从缅甸来我家看我。 当他听到这个课程时,也非常热切的说:「我会参加,而且我们的老朋友B.C.Shan会是另一名学员,我会带他一起来上课。」
我的母亲和父亲看到这一切。我非常理解母亲的为难,然而在当时我没有勇气对她说任何事情。况且我知道父亲很顽固。他已加入阿南达玛迦教派,即使他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居住在缅甸时,他已上过一次乌巴庆老师指导的内观课程,观呼吸(Anapana)非常深入。乌巴庆老师对他非常满意。只有一个难题阻碍他参加课程︰他不愿放弃每日的宗教仪式。我建议他,课程期间可以做他的宗教礼拜,如同他在缅甸被人发现在上课期间所做的礼拜一样。令我惊喜的是,他立刻接受我的建议。我母亲也鼓起勇气说:「如果你要禅修,我也要禅修,就算无法十天,那么至少五天也可以。」
我的耳际一再地响起我的老师,充满慈悲心(metta)的声音︰「内观的钟已经敲响。它会在印度复兴起来,而且现在就会发生。」这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是数千年前圣者们的预言。对我来说,他的祝福和这个确信的预言,都是旅途中支撑我的精神资粮。
不过,到印度的第一天,我发现我已被困难包围,开始怀疑我是否能成功。课程应在那里举行?课程如何开办?谁来统筹组织?哪些人会放下家庭和工作与我共度十天呢?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认识我的人竟是如此的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