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

合集下载

社区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社区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社区治理工作总结报告社区治理工作总结报告作为社区治理工作的从业者,对社区治理工作的总结报告,我们有着很多的认识和体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治理工作不仅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保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社区治理工作的总结报告,并列出10个核心要点。

一、社区治理工作总体情况社区治理工作的总体情况应该是报告的第一部分。

这部分主要介绍社区治理工作的覆盖面、人员数量、运行状态等基本情况。

同时,还应该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把握社区治理工作的趋势。

二、社区治理工作的成效社区治理工作的成效是社区治理工作总结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这部分内容应该包括社区治理工作的成效评估、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影响、社区治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的总结。

三、社区治理工作的难点问题社区治理工作的难点问题是需要在总结报告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介绍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社区治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社区治理工作中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

四、社区治理工作的优化方案根据社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需要提出一些优化方案。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社区治理工作的改进措施,并阐述这些措施的优点和实施难点。

同时,还需要介绍社区治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为社区治理工作的未来提供指导。

五、社区治理工作的创新社区治理工作的创新是社区治理工作总结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部分主要介绍社区治理工作的创新点,如社区治理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创新,以及社区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经验和做法。

六、社区治理工作的沟通与协作社区治理工作需要各种部门和人员的协同合作。

这部分主要介绍社区治理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情况,并介绍各部门的工作重心和任务分工,以便更好地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七、社区治理工作的宣传社区治理工作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这部分主要介绍社区治理工作的宣传方案和实施情况,以及宣传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措施。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作为城市基础组织单位,在城市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社区治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公、管理混乱等,制约着社区治理的提升和改进。

新时代要求我们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在这个格局下,各利益方充分参与、形成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促进社区管理更加民主、公正、高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共建:注重社区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共建是社区治理格局构建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共建要求各利益方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包括政府、社区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

政府应该构建一个与社区居民互动、合作的社区治理机制,借助政府的力量更好地实现社区发展治理。

同时,社区居民也应该参与其中,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课程、文化活动等。

共治:强化社区管理制度共治是在共建的基础上,强化社区管理制度,实现公共事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建立对社区事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管理者的约束力和监督力。

同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市政设施、公共设施、文化设施等,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共享:促进社区共享经济发展共享作为共建共治的结果,其实是在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模式下,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社区间互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区资源的共同利用。

如社区间的共享车位、共享图书馆、共享座椅、共享厨房等,都已经成为社区治理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是建立在多方参与、民主决策、透明管理、共同获益等原则之上的。

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多方考虑各利益方的诉求和福祉,寻求社区治理的最优解。

只有这样,在新时代下,才能实现城市社区治理更加现代化、规范化、高效化。

居民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居民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居民社区治理心得体会居民社区治理心得体会居民社区治理是指居民自身组织起来,通过民主参与、自治管理和共同协作,解决社区内发展问题和利益冲突的过程。

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居民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居民社区治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居民社区治理可以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居民社区治理中,每一个居民都有机会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重视。

这种参与使居民真正感受到自己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和责任感。

从而,居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区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居民社区治理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助和互信。

在社区治理中,居民通过合作、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培养了互助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参与共同决策和合作项目,居民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互之间建立了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这种互助和互信的建立有助于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抵御外部压力的能力。

第三,居民社区治理有利于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和利益冲突。

在社区治理中,居民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协商解决矛盾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了对社区的管理和调解。

这种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使社区内部的矛盾得到了及时解决,问题不会被放大和无法解决。

同时,通过居民的集体智慧和共同努力,社区能够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实现社区的共赢和共同发展。

最后,居民社区治理可以增进社区的文化建设。

在社区治理中,居民可以自主选择和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社区节日庆祝、文化讲座、书法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居民可以增加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培养社区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和美誉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居民社区治理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居民自身组织和参与,可以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助和互信,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和利益冲突,并增进社区的文化建设。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居民社区治理,并倡导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进步的社区。

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之一

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之一

从“社区治理”到“小区治理”--反思当下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之一杨颿【摘要】当下部分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其宗旨是要构建“政府—社会”协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系。

但随着“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小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以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被忽视,造成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

面对“小区治理”的“失效”,以对“社区”和“小区”为不同治理背景的“服务品”提供方式的讨论为基础,必须将市场主体纳入“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多元互动的“合作—监督—共治”的新型“大社区”治理体系。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社区治理;小区治理;市场;合作-共治;大社区治理【作者】杨颿【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83引言近年来,探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文章倍出,且都基本以国家、社会、公民等治理参与者的互动、合作来探求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道路,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

笔者于2014年年末深入所在地级市的某街道以访谈的形式与社区工作者交流互动,发现在社区治理的主体参与层面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上级政府、街道、社工、志愿者、非营利组织都能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的日常运行过程中,各自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①。

然而,以商品房改革为标志而出现的物业公司、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等“市场”主体却没有纳入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中。

现阶段的各种实际情况不断使“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的纵深拓展,面对小区治理的种种问题,我们理应将“市场”主体纳入社区治理的“合作—共治”模式,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商合作的“大社区”治理体系。

碍于篇幅,本文只进行先导性的理论论证,有关实践层面的社区治理具体模式构建问题将陆续在“反思二”及“反思三”中予以讨论。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区范围内,通过组织居民参与、改进社区环境和解决社区问题等方式实现社区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过程。

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治理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并为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文将从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社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1.社区治理的概念和内涵社区治理是指在一个社区范围内,通过多方参与、协商决策和共同管理等方式,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治理强调的是协商、参与和合作的精神,强调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权,是一种相对民主的管理模式。

2.社区治理的原则和特点社区治理的原则包括民主、包容、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其中,民主原则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强调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和决策权。

包容原则强调社区成员的基本权益和多元共存。

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原则强调在社区治理中要考虑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

3.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

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应当为社区治理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基本构成部分,应当参与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

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建设提供资源和服务。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1.社区自治组织的运作在许多社区中,社区自治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要实践形式。

例如,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等组织,通过居民代表选举和社区事务管理等方式,促进了社区自治和民主决策。

这些组织通过居民大会、民主选举和社区公示等方式,保障了居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促进了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2.社区合作共建的经验在一些社区中,居民、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建的经验也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例如,美国的社区合作共建模式,通过政府、社区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促进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浅谈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探讨

浅谈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探讨

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探讨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探讨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压力,也不断加剧对城市治理模式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城市社区的治理问题,城市社区的治理不仅涉及到居民的安全、生活、环保等基本福利,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社会稳定。

因此,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成为时下城市治理中的关键课题之一。

共建社区指的是居民们相互帮助、合作、建立起一个有共同目标和利益的社区。

在共建的过程中,居民可以共同出资建立儿童游乐场,公共休息室、垃圾桶等设施,使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共建社区最终构建的是一个和谐、繁荣的社区。

共治社区则是指社区治理中的居民主体性,强调居民通过参与、合作,积极从事社区治理的各种活动,例如制定社区治理规定,表达意见和建议,参与调解小区纠纷等。

共治社区旨在提高居民的责任意识和自治意识,促进社区管理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共享社区则是指资源共享及自治品质共享,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共享停车位、公共绿地等等,自治品质共享则体现在共享自助服务设施,以及共享公共的运动场地等,让居民更好地享受社区的公共资源和设施,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构建,从根本上来说是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和调整。

由于社区治理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的,这给社区居民的参与权、掌握权和话语权带来了限制。

因此,政府应该将主动,更加开放的姿态,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让居民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等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

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起法制化的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加强社区治理的同时,保障市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体制创新,需要充分调动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相关动因的引导。

政府应该加大社区管理中的投入力度,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使社区治理工作更加高效,实现“智慧社区”建设,充分利用科技、网络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心得体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社区治理工作者,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学习中,积累了一些关于社区治理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社区治理工作。

首先,我认为社区治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

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中,社区治理往往被局限为政府或者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而事实上,社区治理应该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社区居民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从参与社区议事、提出建议、协助政府治理社区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而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等治理主体也应该在工作中更多地吸纳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社区治理的改进和提高。

只有实现了全员参与,社区治理才能更加有效地运转和发展。

其次,社区治理需要注重法治建设。

法治是治理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社区治理中,我们需要更多地依法治理,通过建设健全的法治机制、健全的法律体系,确保社区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再次,社区治理需要注重民主参与。

民主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社区治理的基本要求。

在社区治理中,应该更多地倡导和实践民主参与,促进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有序参与。

比如,可以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议事、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社区建设规划、组织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公共事务的监督等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社区治理的公开透明度,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社区治理需要注重社会共治。

社会共治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强调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共同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地推动社会共治模式,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促进社会资本全面发挥作用、倡导民间自治等方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同推进和共同发展。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浅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治理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提出和实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概念、特点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概念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是指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各种治理主体通过协作和协调,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服务,实现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协同化。

它强调的是各种治理主体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工作的落实。

1. 多元参与。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将社区治理视为一个多元参与的过程,各种治理主体都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到决策、管理和服务中来。

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者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形成多元化的治理参与格局。

2. 协商决策。

在社区多元协同治理中,决策过程更加偏向于协商和民主决策。

各方参与者通过充分沟通和协商,共同商定社区事务的决策方案,达成共识。

这种决策方式更能体现社区居民的意愿和诉求,更有利于推动社区治理事务。

3. 责权统一。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强调各种治理主体间的协作和合作,要求在协同打造的共同治理机制下,各方治理主体要共同承担责任,同时享有相应的管理权限。

这种责权统一的机制能够更好地协调社区治理工作,保障社区治理效果。

4. 稳定运行。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通过统一的管理机制,保障社区治理工作的稳定运行。

各方治理主体可以在共同协作下,形成长期稳定的治理机制,确保社区事务的正常开展。

1. 完善社区治理体制。

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实践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体制,明确各种治理主体的参与方式和权利义务,建立分工合作的协同机制,确保各方参与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2.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社会组织是社区多元协同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培育,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

社区治理的实践与反思

社区治理的实践与反思

社区治理的实践与反思社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在社区中,人们建立了社会关系,建立了他们的家庭、工作、休闲和文化生活。

在一个良好的社区中,人们能够获得生活中的支持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在社区中获得更大的福祉。

社区治理是确保社区良好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社区治理包括通过公正、负责任和协作的政策制定来管理社区的运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社区治理的实践和反思。

一、社区治理的实践在中国社会中,社区治理成为研究热点,各地区都出现了一系列社区治理的实践。

社区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社区居民共同的、公正的、负责任的共同体,使社区居民的利益能够得到照顾。

首先,社区治理需要建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社区治理应具有居民的参与性、自治性和满意性。

社区管理组织主要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办公室组成,居民委员会、群众自治会、居民代表会等组织是保障社区情况了解、居民权益的正常维护和社区组织建设管理的重要机构。

此外,完善社区服务职能,社区服务必须紧密联系居民的实际需求,满足广大群众的各种需求,才能促进社区的持续发展。

其次,社区治理需要实行良好的政策制度。

在社区治理的实践中,政策制度可以作为关键因素来改善整个社区的状况。

例如,建立社区意识形态管理办公室,维护社区的基本稳定,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同时,提高社区的基础建设水平,建设安全、清洁、美丽的社区,让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优美。

未来,在社区治理改革中,制度改革和运作模式的创新将是社区治理的核心。

最后,社区治理需要推动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居民的参与和自治是建立社区治理的基础,他们通过自身的力量,关注社区的公共事务,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

可以为社区政策制定和运作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居民方面,加强社区义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树立自觉参与、自我管理、文明生活社区意识。

二、社区治理的反思社区治理并不是一帆风顺,它需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强反思,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社区治理需要反思的问题:第一,社区治理中对贫困人群的关注不够。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

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分析社区治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进行规范化的、自我组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愈发重要。

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逐渐在社区治理中得到落实,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和建设改进的主要途径,建立起了新时代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共建: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社区建设的第一步是共建。

共建指社区成员一起共同建设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包括绿化、道路、公园、垃圾处理、供水及下水道系统、电力等等。

共建的过程中,政府、居民、业主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分担费用和责任。

共建的目的在于改善社区环境,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共建的过程也在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在新时代中,共建的形式逐渐多样化和完善。

政府出台了支持社区共建的政策措施,鼓励社区成员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进社区建设进程。

例如,土地、财政用于社区建设的比例逐渐提高,社区管理委员会逐渐变成了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机构。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社区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协同合作。

二、共治:社区防控、治理和公共安全的提高除了共建,共治也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

共治是指社区成员共同维护秩序,进行治理行动和公共安全的保障。

共治需要政府、社区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协同作战,形成一种治理共识和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委员会和社区民事调解委员会可以承担起推动共治的角色,通过制定社区规章制度、组织社区安全学习、普及安全知识等方法,提高社区成员的治理意识,促进共治的落地。

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安防、可视化监控等,加强对治理区域的监管,发现和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共享:社区资源和文化的共享除了共建、共治,共享也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共享是指社区内的资源和文化在居民之间流动,共同分享。

共享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促进社区内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社区资源共享包括社区设施和服务,如公共场所、设备、汽车、自行车、图书馆、文体设施等,可以通过管理委员会等组织进行借用、同享、共享等方式来实现。

论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论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论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场所,是一个由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单位,它承载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居住、工作、娱乐等。

社区的健康发展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而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是保障社区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共建共治共享是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它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强调社区资源的共享和公平分配,以期实现社区的繁荣和生活的幸福。

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一种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

本文将从社区的共建、共治和共享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社区治理提供一些可行之策。

一、共建社区的共建是指社区成员协同努力,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社区的共建不仅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

共建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和谐社区氛围,使每个社区成员都能够感受到社区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社区的共建工作。

要加强社区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

社区是一个小型社会,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而社区教育则是传承和弘扬这些内涵和价值观的关键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崇尚文明、遵纪守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要发挥社区组织在共建中的积极作用。

社区组织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力量,它可以有效地协调社区内部的利益关系、解决社区内部的矛盾纠纷,是社区共建的主要行动者。

我们可以加强社区组织的能力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社区干部,使其成为引领社区共建的中坚力量。

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社区治理体系。

社区共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依靠一套完善的社区治理制度来推动。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社区治理相关法规的立法和实施,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向着科学、规范、透明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

二、共治共治是指社区居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治和自律,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过程。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

社区治理:理论与实践社区治理旨在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协商和合作来管理和解决共同问题。

相比传统治理形式,社区治理更注重基层民主、分权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赋予居民更多主动参与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社区治理在中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区治理的理论构建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民主的理念: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民主,即民间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的三位一体。

民主的实质是居民群众的自主管理、自主监督和自主服务,使社区内的利益方向更明确,让社区治理成为一个民主的过程。

2. 合作共赢的原则:社区治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过程。

因此,社区治理中注重对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和协调。

3. 主权下放的制度创新:社区治理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政府的角色主要扮演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服务者,既要让居民自主管理,同时也要放权给居民。

4. 多元文化的宽容:社区治理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多种利益、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社区居民,因此,理论上应该拥有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二、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社区治理的实践是理论想法的有机延伸,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

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社区议事机制: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建立起自治、法律监督和政府指导三位一体的议事机制。

通过不同层面的市民代表、居民委员会和社区议事会等组织,建立社区决策的广泛参与机制。

2. 提高社区参与度: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增加居民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共建共享社区公共资源。

3. 打造社区考核机制:建立社区单位管理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级社区领导进行考核评估,从而提高社区领导者的主人翁意识和管理能力。

4.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从而增加社区公共福利的效能和利用率。

例如,可将社区资源整合,推出“星级社区”品牌,进一步改善社区民生和升级社区治理水平。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社区生活的期望也与日俱增。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单元,已然成为了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尽管社区治理的理念在逐步深化,但现实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分配不合理、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

因此,如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共建共治共享,织就治理中的“三维网”加强共建共治共享,是当今社区治理的中心任务和基本方针。

其中,“共建”着重强调社区建设在群众的参与中展开,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

而“共治”则是指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和居民等群体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最后,“共享”就是强调在资源共享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强化社区居民参与。

这三个方面的强调互为基础,共同构成了治理中的“三维网”。

实践探索措施在实践探索中,将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效益,有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引导居民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和意识社区的良性管理需要居民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在治理过程中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

为此,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培训、座谈、宣传等活动来引导居民参与自主治理。

例如,开展商管会员、业委会、居委会等组织的建立和培训,加强居民自治组织的管理与运营,进一步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

2. 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下,社区自治纳入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总体范畴中,并在各级政府授权下实施。

这种分级自治制度,尤其需要加强下层社区组织居民自治意识、群众自愿、民主决策三大因素,以便发挥最大限度的治理效应。

3. 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上。

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充分发扬群众自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协商合作的治理模式,使社区治理向更加便捷、协调和符合人民意愿的方向转化。

4. 强化社区大众参与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和管理机构应当提供更多的社区公共服务和资源,同时进行市民宣传和培训,培养公共智慧和公共觉悟,进而使社区治理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公正、透明和合理的过程。

社区治理的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的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的心得体会社区治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利益和福祉,也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基础。

通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是社区治理需要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一个社区的治理成效与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直接相关。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和信任居民,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并为居民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直接参与到社区决策中来。

只有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才能形成真正的社区自治和社会共治。

其次是社区治理要重视信息和沟通的作用。

信息的畅通和沟通的有效性对于社区治理至关重要。

社区居民需要及时了解到社区发生的变化和决策内容,以便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同时,社区管理者也需要不断与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只有真正构建起信息良好流通的机制,才能形成社区内外的有效互动和共同参与。

再次是社区治理要注重法治和公平的原则。

社区治理不是以个人主观意识为依据的,而是要以法治为准则,依法行事。

社区治理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居民权益,公平公正地处理矛盾和纠纷。

只有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社区治理机制,才能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支持,真正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

最后是社区治理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社区治理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治理方式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社区管理者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社区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社区治理模式。

同时,也要鼓励居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社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社区居民和社区管理者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社区自治和社会共治的目标,让社区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温馨家园。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心得体会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心得体会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心得体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心得体会从十九大看**创新社区管理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社区管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近年来,**镇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如以宅基头为主阵地推进村民自治机制、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社区管理落实公益项目,创新**镇特色民居居民自治工作等,在以人为本,贴合实际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适宜当前**社区实际的自治机制。

一、坚持系统管理,把社区管理从政府单向管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

**镇转变社区管理方式,社区管理的主体不再只是政府一家,而是政府、社会组织、自治小队、居民等多元主体的协同管理过程。

在政府领导的前提下,各村居在宅基文化、楼道文化打造的基础上形成并细化建立村民自治小队,如设立“平安宣传”、“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特需关爱”等小组,发挥村居民自我管理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近年来**镇向村居排摸群众需求,并根据村居上报的项目合作意向书,联系社会组织对接形成了“幸福直通车,健康邻距离”为老服务公益项目、“向阳花会”特殊儿童公益项目等,以更丰富的活动内容、更多样的活动形式为社区内的老人、儿童带去健康和快乐,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二、把握群众需求的脉搏,是保证社区管理精准有效的前提。

要及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就要求我们紧紧围绕民生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宅基、楼组可以作为自治单位,再由宅基带头人和楼组长组织落实自治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此我们把社区管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宅基和楼道,再由各村居自治队伍的志愿者在两委和百姓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了宅基、楼道—自治队伍—村居的三级联系网络,以此更及时地掌握群众需求和动态。

关于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

86 国内刊号 C N 61-1499/C 2020年08月(下)黄剑羽(中共酉阳自治县委党校,重庆市 409800)摘 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组成部分,社区治理的成效与党和国家、省(市)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紧密相连,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注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

只有做好基础的社区治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本文积极探索以社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方式,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提档升级,助力社会治理有序推进,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

关键词: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作为城市基本构成的社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地,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落地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标准,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直接关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社区治理”时强调,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到“社区治理”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如何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做好社区群众工作,如何通过社区治理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生活,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目前需要我们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基本前提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党始终处在领导核心地位,起统辖大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等,实行这种制度的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就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格局,就能发挥集中力量办要事大事急事的优势,发挥经济、文化、民生的显著优势和国家统一、外交、改革等方面的优势。

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社区治理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从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共治机制建设和推动社区资源共享等方面探讨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和机制,能够更好地实现城市社区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向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便利化方向发展,以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居民参与、共治机制、资源共享、重要性、必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居民数量的增加,社区管理和服务压力增大,社区矛盾也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着管理薄弱、服务不到位、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社区治理的需求,必须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城市社区治理向更加开放、民主、协商、法治的方向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促进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加强共治机制建设,推动社区资源共享,才能实现城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背景介绍分析了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现状,引出了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1.2 问题现状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秩序。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社区存在道路破旧、公共设施不完善等情况,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会实践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社区治理心得体会社区治理是指社区居民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通过自我组织、自治和参与,共同管理和解决社区内部的问题,促进社区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行为。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治理涉及到居民自身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社区组织的建设和运作,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等方面。

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我深刻体会到了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我在社区治理实践中的心得体会:首先,社区治理需要重视居民参与。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居民的参与,只有居民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发挥社区治理的效果。

因此,社区需要加强居民参与意识的培养,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和意愿。

在实践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义工招募、社区议事会等,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居民的参与,社区的治理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需要,更加符合居民的利益。

其次,社区治理需要注重社区组织的建设。

社区治理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

这要求社区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责任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成立了社区居委会和一些专门的工作小组,如环境卫生小组、安全巡逻小组等,负责社区治理、宣传教育、环境卫生、安全巡逻等工作。

通过社区组织的建设,我们能够更好地协调居民的利益、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的整体治理能力。

再次,社区治理需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

社区治理需要借助各种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解决社区问题。

社会资源包括政府资源、企业资源、专业机构和社会团体等。

在实践中,我们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争取各方支持,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工作。

我们与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与企业合作,争取资金和物质支持;与专业机构合作,争取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社区问题,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最后,社区治理需要注重创新和实践。

社区治理是一项具有实践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浅析小区型社区的治理

浅析小区型社区的治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6/view-2335365.htm

我们在吸收引进外国先进的业委会管理经验的同时应注意其成员的素质培养。一般来说,业委
会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物业基金,选择合适的物业公司并监督物业公司对于物业合同的执行情
况。因此,我们需要对当选的业委会委员进行适当的相关业务的培训,包括相关合同的法律知 识、经济财会知识与技能和相应的“公共精神”培养。 �3.目标的平衡和关系的协调 �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具有“半公共物品”的性质,但它又是公司的经营模式,因此物业公司 应该加强自身行业的自律,保证提供的服务与合同上的承诺保持一致甚至更好,这样才能保障
社会工作人员。这种人员以社区服务站为工作地点为特殊群体(青少年、老人、残疾人等)提 供心理、生活上的帮助,促进他们依靠自身解决问题,达到“自助”的目的。同时,因为社区服务 站替代了居委会,社区工作者还得承担一部分原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职责:矛盾调解、选民组织
与登记、计生工作、低保的确认与发放等行政工作。最后,对于一般居民,基于社区服务站的
没有新的物业公司来进驻,出现物业服务真空期。 �结论
�本文通过对小区型社区的四大治理主体自身和相互关系问题的讨论,寻求合作主义的路
径解决社区治理问题。最大的创新在于撤销居委会引入社区服务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代表服务
和管理社区。(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 �注解: �① 于莉,刘娜.城市社区居委会的自治[J]. 经济与管理,2007(12) �② 邓伟志.创新社会管理体制[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30 � � �参考文献: �[1] 孙荣,范志雯.社区共治:合作主义视野下业主委员会的治理[J]. 中国行政管 理,2007(12). �[2] 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俞楠,张辉.自治与共治:“合作主义”视角下的社区治理模式[J]. 理论与改 革,2006(6). �[4] 程恺.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业主的角色定位[J]. 湖北社会科学,2007(5). �[5]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路径(第二版)[M]. 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于莉,刘娜.城市社区居委会的自治[J]. 经济管理,2007(12). �[7] 查理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1. �[8] 殷妙仲,高鉴国.社区社会工作中外视野中的交流[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6. �[9] 尹维真.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以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实验为例[M]. 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 王敬尧.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11] 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

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心得体会

社区治理心得体会在当今社会中,社区治理成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高效的社区治理,才能使城市更加安全、有序、和谐。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社区治理不能只靠政府。

社区是一个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承担了很多社会的职能和责任,因此社区居民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和谐发展出一份力。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等组织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像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举办公益活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等方面提供帮助。

这样可以使社区的治理更加有效。

其次,利益调整是社区治理的核心。

社区出现治理问题,往往是因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冲突、矛盾,而利益调整就是处理这些冲突、矛盾的最重要手段。

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权益平衡,尽量满足各利益主体的要求,同时保持社区整体的利益和稳定。

如果仅仅满足某一方的利益,会影响社区治理的长期利益,甚至导致后续的问题。

再次,强化宣传教育是提高社区治理的关键。

社区治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强化宣传教育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宣传内容应该注重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层次的接受,同时课程也应该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让社区居民掌握更多实际操作技能。

宣传与教育可以通过小区广告、抽样调查、社区代表宣传讲座等多种方式推广。

最后,加强社区管理和监督也是提高社区治理的保障。

社区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职责,落实好工作职责,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同时,应该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成立监管委员会,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察,定期情况反馈,增强社会公信力。

总之,社区治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各个居民、社区组织和管理者共同努力,实现社区管理的共同目标,达到社区和谐、互相尊重的理念。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的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为美好生活打造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3 卷 第5 期
2 0 1 5年 1 0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社 科版)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z h o u I n s i t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理应将 “ 市场” 主体纳 入社 区治 理 的“ 合作一共 治” 模式 , 形 成政 府一 社会 一市 场 协商 合 作 的“ 大 社 区” 治理体 系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0 5— 0 6
作者简 介: 杨飘 ( 1 9 9 O 一
) , 男, 硕士研究生 。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 2 0 1 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2 0 1 2 S J B6 3 0 0 5 5 )
理” 的纵 深拓 展 , 面对 小 区 治理 的种 种 问题 , 我们
第 二 阶段 : “ 区域 论 ” 阶段 。 即把社 区看 成 是 人 们在 其 中共 同生 活 的 区 域 , “ 社 区” 不 再 是 与 “ 社会 ” 截然对 立 的绝 对 体 , 而 变成 与 人们 的生 活 区域 范 围有 关 的相对 物 。 第 三 阶段 : “ 综合 论 ” 阶段 。 即把社 区看 成 是
第 5期

杨飘 : 从“ 社区治理” 到“ 小区治理” 一 反 思 当 下 社 区 治 理 合 作 一 共 治, , 模 式 之 一
9 5
个 互动 的体 系 , 又看 作是 一个 冲突 的场 所 , 还看 我 国现实 语境 下 的社 区含义 虽在 学理 层 面符
供不 同性 质与类 型的服 务 , 例如 : 在老 龄人 口居 多
关 实践 层面 的社 区治理 具体模 式 构建 问题将 陆 续 在“ 反思 二 ” 及“ 反 思三 ” 中予 以讨论 。


从“ 社 区" 到“ 小 区": 城 市 基 层 治 理 的 另一 个 “ 主 战场 "
区工作 者交 流互 动 , 发 现 在 社 区治 理 的主 体参 与
“ 社 区” 一词是 2 O 世纪 3 0年代 由以费孝通为 首 的燕 京大 学 的学生从 英文 c o mm u n i t y翻译 过 来 的。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将社区概念 的历 史 演变 总结 为三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 “ 组 织论 ” 阶 段 。 即 把 自然 社 区
( 即农村 ) 看 成 是 与理 性 社 会 ( 即城 市 ) 相 对 立 的
层面已经有了较 为明显的改善 , 上级政府、 街道 、 社工、 志愿者 、 非 营利组 织都 能有效 地参 与到 社 区
的 日常 运 行 过 程 中 , 各 自承 担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职
对“ 小区治理 ” 的“ 失效”, 以对 “ 社 区” 和“ 小 区” 为 不 同治理 背 景 的 “ 服务品” 提供 方 式的 讨论 为基 础, 必 须将 市场主体 纳入 “ 合作一 共 治” 的社 区治 理模 式 , 形成“ 政 府一 社会一 市场 ” 三者 多元 互动
的“ 合作一 监督 一 共治” 的新 型“ 大社 区” 治理体 系。 关键 词 : 社 区治理 ; 小 区治理 ; 市场 ; 合作一 共 治 ; 大社 区治理 中 图分 类号 : C 9 1 2 . 8 3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0 8 8 7 ( 2 0 1 5 ) 0 5— 0 0 9 4— 0 4 碍 于篇 幅 , 本 文只进 行先 导性 的理论 论 证 , 有
杨 驷l
(Hale Waihona Puke 苏州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0 0 6 )
摘要: 当下部分 学者提 出 了社 区治理 的 “ 合 作一 共 治 ” 模 式, 其 宗 旨是 要 构 建 “ 政 府一 社会 ” 协
商合作的社区治理体 系。但 随着“ 社 区治理” 向“ 小区治理” 的纵深拓展 , “ 小区治理” 过程 中出现 的以业主大会、 业主委 员会 、 物业公司为代表 的“ 市场” 主体被忽视 , 造成 了针对其监督的缺失。面
V o 1 . 3 3 N o . 5
Oc t . 2 0 1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0 8 8 7 . 2 0 1 5 . 0 5 . 0 2 3
从“ 社 区治 理 " 到“ 小 区治 理 ”
— —
反思 当下社 区治理 的“ 合作一共治 ” 模式之一
的老 小 区 , 居委 会 、 服务 站可 能更 多地 提供社 区食
作 是 一个 行动 的场 域②。
堂、 医疗保 健 、 社 区 养 老等 服 务 ; 在外来务工人 口
居多 的 “ 过渡 型” 小 区 , 居委 会 、 服 务站 可 能更 多
合 夏 教授 的“ 综 合论 ” 阶段 , 即社 区实 质 上 是一 个 区域性 小 型社 会 , 是 一 定 地 域 范 围 内存 在 某 种 社
引 言
近年来 , 探讨城市社 区治理模式 的文章倍 出, 且都基本 以国家 、 社 会、 公 民等治理参 与者 的互 动、 合 作来探 求社 区治理 的 良性发 展道路 , 形 成 了
社 区治 理 的“ 合作 一共 治 ” 模 式 。笔者 于 2 0 1 4年
年末深 入所 在地级 市 的某街道 以访 谈 的形 式 与社
责 。然 而 , 以 商 品房 改 革 为 标 志 而 出现 的物 业 公 司、 业主 大会 、 业主委员会等“ 市 场” 主体 却 没
组织形 态 , 它们 之 间 的差 别 是 以人 际关 系 的远 近
亲疏 为特征 的 。
有纳入社 区治理 的“ 合作一共治” 模 式 中。现 阶 段 的各 种实 际情 况不断 使 “ 社 区治 理 ” 向“ 小 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