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零诊语文试卷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D.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都因5G得到全方位的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引出备受关注的5G技术到来的话题。
B.文章用莫高窟和《清明上河图》两个事例,论证了5G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成果。
C.文章提出了拥抱新技术、提升创意水平、注重内容生产等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方法。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钱学森的好友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摘编自《此生睢愿长报国》)
材料二:
钱学森素以治学严谨著称。在交大求学期间,他就秉承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至今,交大校园里还在盛传他在水力学考试和热工实验报告中“两个100分”的故事。他在科研中形成的手稿,字体工整秀丽,图形表格规范,等号划得如同直线一般,有的计算数字精确到小数点之后8位,充分体现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在领导“两弹一星”工程期间,他严格贯彻“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精心组织工程实施,经常亲自到第一线具体指导,在航天界传为佳话,并影响了几代科技工作者。他指导青年同事们,科学上不能有一点失误,小数点错一个,打出去的导弹就可能飞回来打到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研究都必须做到“严谨、严肃、严格、严密”。
2020高考模拟-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二诊语文试题
2020高考模拟-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二诊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而龙与马时时相提并论,并称“龙马”,且融合流变为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成语,如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神马壮等,由此可见马的地位之高。
马也是中国古老的绘画主题之一。
自西周始,马逐渐成为一种象征性语言,隐喻着不同时代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有的时代,马宣扬着统治者的军事成就;到了另一个时代,其形象则展现了文人的特质。
马的不同寓意在中国绘画史上都留下了印记,这些寓意丰富了马的主题。
据记载,马画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纪事性质的场景画,描绘放牧、行猎和战争,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录了不少这类画作,包括《车马图》《车马人物图》《长安车马人物图》等。
第二种是只有马匹出现的肖像画,包括帝王坐骑、进贡的马匹或者是传说中的神驹。
以上两种形式都可以在当时的壁画、画像石、金属饰品和纺织物上看到。
其中的第二种成为马画的主要形式。
早期的绘画史记录了两个重要的马画主题:“穆王八骏”和“伯乐三马”。
这两个主题都蕴含着强烈的政治隐喻,发展出两大典型的马画系列:御马像和人马图。
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中,这两大系列也随着政治的更迭而不断变化。
中国最早的御马图可能就是《穆王八骏图》。
当年周穆王游历西方,流连忘返。
在他周游期间,国内发生危机。
穆王闻讯,立即驾着八匹良驹所拉的马车,昼夜兼程,返回宗周,平息了危机。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吩咐画下了他的八匹战马。
从此这个主题就成为了中国马画的典型图示。
“穆王八骏”的传奇意象及其所体现的统治者的光辉形象,使得许多帝王纷纷仿效,来记录、赞颂自己的战马。
被完好保存的御马画作包括秦始皇的七匹战马、汉文帝的九匹战马、唐太宗的十匹战马和唐玄宗的八匹战马。
古卷轴中的马大多以奇异的形状出现,有时更像龙。
唐朝艺术史家张彦远是发现这个问题的第一人,他写道:“古人画马有《穆王八骏图》,皆螭颈龙体,矢激电驰,非马之状也。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三诊试卷
2020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三诊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项是()A. 诧.异/侘.傺船桨./浆.果感喟./功亏一篑.思量./量.入为出B. 怪癖./僻.静惦.念/掂.量瞳.孔/灯影幢.幢晕.车/晕.头转向C. 绯.红/菲.薄艾蒿./竹篙.刊载./三年五载.稽.首/无稽.之谈D. 黏.合/粘.贴舷.梯∕琴弦.骸.骨/言简意赅.绚.烂/徇.私舞弊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A. 裨益部署万户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B. 脉搏扫瞄舶来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C. 遨翔蕴藉钓鱼竿筚路蓝缕,以启山林D. 神采亲睐订书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制定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任何惠民政策,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处心积虑....地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而绝不能仅凭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主观意愿和设想。
B.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纷纷到新华书店或通过互联网购买他的作品,一时间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拥有版权的出版社也开始酝酿重印他的文集。
C. 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
的风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紧张,也要尽里保证充足的睡眠。
D. 这本研究航天技术的专著,其学术价值无可置疑,但只适合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内容显得过于艰深,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导演黄建新认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掌握资料不足,往往将领袖人物的性格模式化,让观众难以接近。
B. 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 经受住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考验的四川,以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两个加快”全面推进的姿态,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平台上,展翅高飞。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三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语文及参考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三适应性模拟检测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其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人们长期对天文、气象、物候等进行观察、探索并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古代先民所独创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
至迟到西周时期,人们即已测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最初的四个节气。
此后,随人们测量技术的日益提高及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加强,到战国时期,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到秦汉时期更是臻于完善而形成今天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系统。
二十四节气在传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这也是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时代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
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人类依据自然节律与农作物生长规律而开展的经济生产活动,其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即在于把握农时,所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而把握农时,也就是让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依次按相应的时间点展开。
二十四节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降水多寡等情况,故古代先民就以其作为把握不同农事时间点的基本依据,正所谓“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亦是传统时代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重要时间节点。
之所以如此,是由传统时代“以农为本”的时间生活特点所决定的。
一年之中,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从种植到收获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农事节律。
与此相适应,乡村社会生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从年初到年末,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而作为农事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也由此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再次,对古代先民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而且是有着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是他们多彩生活的重要体现与组成部分。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节气也就是节日。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二)(含解析)本试卷共 8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
那么,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的“破旧”、“冲决形式”,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的“立新”、“建立形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诗、颜字,加上韩愈的文章,却不止领了数百年的风骚,它们几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王、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古文、山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这些实际产生在盛中唐之交的艺术典范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学生版
语文试卷(学生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稍深入了解,我 们会发现,“古风”已经活跃于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 纪录片、艺术摄影等等。概言之,“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其大 范围的传播可追溯到十余年前,主要在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群体中流行。 年轻人为何喜爱古风?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为个性表 达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满足精神需求提供丰富资源。于是,不少有心者尝试将传统 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形成富有个性时尚气息的流行元素,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放大,受到众多青少年喜爱: 古风既满足这些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也体现他们对生活仪式感的需求。仪式感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 有期待和回味。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特殊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 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 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 形式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 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 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复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动漫、网 游、网络文学以至网络商铺等,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 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不过,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基于古代文化符号的 古风毕竟还有传统的制约。古代文化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规范性为首要考虑。就像如今各种制服,不 能怎样好看就怎样穿,就像戏曲表演讲究“宁穿破,不穿错”。对照这一标准,当前基于网络文化和流行 时尚的古风审美则有碎片化、不稳定的特点。这种特质的积极方面是有一定创造性,另一面则是随意和粗 糙,有些作品或现象甚至被讥为“辣眼睛”。此外,因对创新尺度理解不同,古风爱好者群体内存在各种 取向:有的强调要严格尊重传统形制,有的只把古风作为设计元素来运用,两方面推向极端都有偏颇之处。 由此,古风发展过程中总有小众与大众、兴趣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和平衡。其实,音乐、服饰、文学等 各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相近规律:一开始,几个深度爱好者基于共同兴趣形成小圈子,交流作品,分享心得; 随着知名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更多追逐时尚者进入,打破小圈子的交流语境;有了更大社会关注以后, 商业模式介入,兴趣爱好不再是主要推动力量,出于成本考虑,商业运作难以支持初创者般的无条件投入, 商业营销也常有标新立异之举。所有这些,在忠实粉丝看来就是“变味”,于是,追求“纯粹”者又开始 另起炉灶。 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应该看到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 式再一次迸发活力。文史专业研究者或可深入进来,帮助年轻人将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可持续、有后劲的创 新之举。
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论是古代的“包公戏”,还是今人创作的《大宋提刑官》等司法题材影视作品,在涉及宋代审讯场面时,原告和被告都得跪在公堂上听审。
这些文艺作品塑造出来的历史想象,甚至影响了历史研究者。
法律史学者潘宇的论文《传统诉讼观念的基本形态与转型》就认为:“在古代司法实践中,涉讼双方一旦受审,不仅要下跪叩首,而且还要受到‘喝堂威’的惊吓。
”但是,我在阅读宋人笔记时,隐约觉得宋代的诉讼是不需要“下跪叩首”的。
沈括《梦溪笔谈》中《欧阳文忠推挽后学》载,有一书生起诉学生拖欠束脩,官府判书生败诉,“书生不直向判,径持牒以见欧公。
”既然是“径持牒”,应该不会是“跪禀”。
朱熹编著《五朝名臣言行录》载,“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府吏坐门,先收状牒。
公(包拯)开正门,使径至前,自言曲直,吏不敢欺。
”诉讼人“径至前,自言曲直”,也不像是“跪禀”的样子。
这些材料记录的信息比较模糊,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
我们不妨通过检索宋代司法文献加以验证。
检索《名公书判清明集》《折狱龟鉴》《洗冤录》等官箴书,均找不到任何“跪着受审”的记录。
反倒是在《折狱龟鉴》中可以找到相反的记载。
《葛源书诉》条载,宋人葛源为吉水县令,“猾吏诱民数百讼庭下”,葛源听讼,“立讼者两庑下,取其状视”;《王罕资迁》条载,宋人王罕为潭州知州,“民有与其族人争产者,辩而复诉,前后十余年。
罕一日悉召立庭下。
”从这些材料不难发现,当法官开庭听讼时,诉讼人是立于庭下的。
当然最具直观效果的证据还是宋代的图像材料。
我们能不能找出一张宋人描绘诉讼场景的图像作品呢?《孝经》中的“五刑章”恰好涉及司法诉讼的内容,因此宋人笔下的《孝经图卷》中的“五刑章图”自然也画出了宋代法官审讯的场面。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为反转新闻呢?反转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它主要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而不是报道事件本身,其特点是事件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新闻生产提供了新的环境和土壤。
在这种新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涌现出来,这一方面丰富了新闻的信息源,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新闻的良莠不齐。
再加上少数媒体人作风浮躁、专业意识淡薄,不但没能很好地发挥职业媒体应有的作用,反而为“反转新闻”提供了种种便利。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反转新闻”的形成。
“反转新闻”的出现反映出当下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及其带来的问题正是后真相时代来临的体现。
传播主体多元化稀释媒体专业性。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主体变得多元化,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传播主体多元化拓展了新闻的信息源,使得网络世界更加多元化,也丰富了受众的社会认知。
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加上媒介素养的缺失,“百家争鸣”也很有可能转变成“众声喧哗”,使得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如“小凤雅事件”中,多位网络“大V”发文指责当事人父母诈捐,错误地引导了舆论。
由于涉及到近年来“公益诈捐”的敏感话题,网民的情绪被成功煽动起来,在尚未了解真相之时就纷纷加入对小凤雅家人的指责中,直至一天后“水滴筹”公益组织发布声明,真相才得以浮出水面。
由此可见,自媒体这类新的传播主体在被赋权之后,其传播力、影响力不亚于甚至超过传统媒体。
与此同时,传播主体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部分传统媒体为了走出发展困境,采取一些迎合受众心理而违背新闻专业素养的失范行为,这也为新闻的反转现象提供了生存空间。
受众心理是“反转新闻”产生的社会基础。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现实世界的身份认同,个体很容易产生一种“孤单感”,这会加速网民的从众行为,形成“抱团站队”心理,网友态度的对立很容易演化成论战甚至骂战,大家的关注点渐渐地都会聚焦在“情绪化”的表达之中,而忽略了事件本身;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现实体验,“情绪”多于“事实”的传播特点容易让受众对网络上的社会新闻产生一种“自我代入”感,把自身的情绪、愿望代入到事件中去,对特定的某个群体或某类事件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
2020届四川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0年6月20日上午9:00—11:30】2020届四川省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命题人:审题人:试卷说明: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所有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
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
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
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
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
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
【KS5U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训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扩大范围,据“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可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是读书的结果、意义,不是读书的方法。C项曲解文意,“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表述有误,王国维的读书方法不是要求读书人怎么做,而是表达自己的观点。D项范围扩大,“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表述有误,“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根据上文可知,“这个读书法”是指“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读书法,不是各种读书方法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故选A。
D. 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2020届成都石室蜀都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成都石室蜀都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余年来,随着工业革命“机器时代”的推进,以及当下全球“智能时代”的崛起,机器代替手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却逐渐意识到手工创造之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独特价值。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只懂操作机器的国度,如何生长出灿烂持久的文明。
今天,回归手工不是回到低产能的前工业化状态,而是回到人之创造活动的原点——动手体验,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类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获得机器无法比拟的创造性动能,从而逐渐恢复文化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振手工并释放其能量,可以使手工艺通过创造性转化不断绽放光彩,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维持社会情感勾连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进一步释放手工的能量,大致可从城市与乡村两套体系入手。
在两套体系的践行过程中,始终穿插着一根主线,即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
一些具有文化品质的手工体验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更为大批创业者、手工艺人和手工研究者提供了平台——他们中的一些人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店、开发软件,让曾经默默无闻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广泛社会传播。
与此同时,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繁华商圈中,相继涌现出各种“手工坊”“手作联盟”,从单一的陶器、木工、银饰、剪纸等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为容纳手工市集、作品展览、专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
此类手工体验空间尝试引导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消费,从消费商品转化为消费时间,从普通观看升级为动手体验,带给人们对于休闲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
民间是手工技艺的原生土壤,都市中的社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民间”。
目前,在国内重要城市中已经出现一些极富特色的手工体验社区或街道,如北京的大栅栏、史家胡同、什刹海以及上海的石库门老街等,它们大多依托当地保存良好的传统古建筑和闲适的胡同、弄堂文化,进行“在地性”手工项目体验与推广。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人教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第1卷(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ò) 殷(yān)红标识(shí) 身陷囹圄(yǔ)B.纰漏 (pī) 惩(chéng)罚恫吓(hè) 应(yīng)运而生C.粗犷(guǎng) 角(jué)色铜臭(xiù) 酩酊(dǐng)大醉D.木讷(nè) 内疚(jiù) 胴(tóng)体万马齐喑(yīn)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蛾眉甘败下风凭心而论口慧而实不至B. 妨碍轻歌曼舞命途多桀敏于事而纳于言C.脉搏绿草如茵杀人越货无所不用其极D.竣工和言悦色安马劳顿防民之口,胜于防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
C、这一地区恶劣环境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人口入迁和矿业开发,这一流域的植被就渐遭破坏。
D、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
B.研究禽流感的目的,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对禽流感进行预防,减少禽流感造成的损失。
C.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D.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经过出口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之后,2020年将开始注重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消费的拉动力。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一)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比于人类能够直接感知并长期赖以生存的陆地,在地理知识和世界知识尚未充分发展的历史时期,海洋无法为人所认知,因而代表着未知和虚空。
如中国文化名人屈原曾有震撼人心的《天问》,其中“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一句,将分布在我国东南的茫茫大海视作陆地缺损的虚无之处。
若追寻最初字义,则会发现“海”的本义源自“晦”,取其昏暗晦黑之意。
《释名·释水》有: “海,晦也,主承秽浊,其色黑而晦也。
”《博物志》有:“海之言,晦昏无所睹也。
”所指向的,是海的幽冥。
但海洋并非没有历史,海洋史作为一门学科,在近几十年中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海洋以其彼此连通的特性,使世界有了成为一体的可能。
因此,海洋史被视作全球史研究的有效路径之一。
中国史研究先天缺乏关注海洋的动机。
文明的形成、历史的面貌,和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与地中海文明所面对的被海洋分隔的“破碎的”陆地不同的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我国以土地的广袤辽阔,以陆地的完整独立,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但不能因此忽视海洋。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在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文明向东方、南方的传播,也有赖于海上航线的开辟与航海技术的进步。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炒米和焦屑汪曾祺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威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
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
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
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
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
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
那也是作坊里做的。
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
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
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
或二斗,或半石。
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
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
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
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
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
成都石室中学2020届10月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1)
成都石室中学高2020届2019~2020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2020年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0年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
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
欺凌有三大显着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
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群体。
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
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
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
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
受欺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
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摘编自《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材料二: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
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使伤害程度加深。
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
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
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
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
根据某反欺凌网站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摘编自《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材料三: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