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
中医典籍中十句养生至理名言,修身养德提升个人境界
中医典籍中十句养生至理名言,修身养德提升个人境界古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医疗卫生水平更不可能和现代同日而语,普通人的寿命平均只有三四十岁,但在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下,还是涌现了许多高龄长寿之人。
长寿的古人都是一直很注重养生保健的,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互补”、“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高妙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
在修身养性上多有高见,以下就从古书中摘录十句关于古人养生的至理名言,相信这些道理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个人修身养性、境界提升都有莫大的帮助。
1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黄帝内经》)解读: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天人合一”。
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
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3、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解读: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
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4、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宋 ?陈直《寿亲养老新书》)解读:中医理论素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5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明.胡文焕《类修要诀》)解读: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6、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郝万山:养生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促进、推动人体的自调机能,进而起到调节身心、促进健康的作用。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郝万山,生于1944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笔者见到年近七旬的郝万山教授,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优雅。
作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中医专家,他是如何认识养生保健的呢?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体原本就有很好的自动优化调节机能,这种“自调机能”可调节我们身体内环境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也调节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
这种调节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健康的保证。
郝万山强调,不良情绪与情感会干扰和抑制人体的自调机能,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失调,继而产生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怒伤肝;喜则气缓,喜伤心;思则气结,思伤脾;悲则气消,悲伤肺;恐则气下,恐伤肾。
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身疾病,就是说不良情绪和情感对健康的影响。
而情绪需要自己控制,所以健康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和不良习惯。
因此,健康需要自己管理。
郝万山说,在病人面前,自己是医生,医乃仁术;在学生面前,自己是教师,育人为本,身教重于言教。
故应加强身心修养,做到宠辱不惊,处之淡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谈及日常生活,郝万山说,家庭一日三餐,坚持多吃粗粮,少食荤腥厚味。
即使节日聚餐,也都点到为止。
所以多年来,他的体重比较稳定,身体各项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浇花要浇根,养生要养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来医。
郝万山说,养生不需要特殊的保健品,把心态调整好是最重要的。
养生要从养心入手。
医家主张养心,就是修养心性;易家主张洗心,就是改变心志;儒家主张正心,就是使人心归向于正;道家主张静心,就是使心灵安定宁静;佛家强调明心,就是使心思清明纯正。
中国人的修养 摘抄
1.中国人重德,德即性也。
故人生当论其时,论其位,而其实其位,则为在其心。
2.心性须要修养,就像生命需要滋润一样;心灵需要修缮,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样。
修德要身体力行,养性要心无杂念。
修养,要知羞而学,知错而改,知耻而思。
3.中国精神的最锐敏最精细的感性,是隐藏于那些不甚引人爱悦的表面后面。
中国人的呆板无情的容貌底下,隐蓄著一种热烈的深情;沉郁规矩的仪态背后,含存有活泼豪爽的内心。
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5.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
6.吾人身体由口腔进食物以养之,吾人心神当由目腔纳书籍以养之。
——佚名7.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8.人之初,性本善,而世俗磨砺下,或善或恶,皆能养成。
然,无论何人,皆有良知,如明镜高悬,不可欺蔽。
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吾辈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良知为指引,秉持正义,坚守道德底线,方能立于世而不倒。
9.薄滋味,勤四体,少愠怒,慎起居,此养身之道;修德行,守清静,法自然,顺天命,此养心之道。
10.东方国学文化思想信念教育唐王紫苏励志箴言每个人都可以暂时缺少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更不能没有精神依托。
因为金钱既可以从他人那里借来,也可以用汗水换来,而思想和精神既借不来,也换不来。
1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社会人类真能以此为生活的态度,天下自然太平。
古代经典中六字对偶名言(第一辑)
古代经典中六字对偶名言(第一辑)▲两不:一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两之:人无酬天之力,天有养人之心。
▲两有: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昼夜阴阳。
▲两为: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圆。
▲两自:自弃者扶不起,自强者击不倒。
▲两找: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两有:有胆方能敢闯,有识方能善闯。
▲两德:有德不在年高,无德空活百年。
▲两心: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两流: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流而上。
▲两人: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两要:若要人前显贵,先要人后受罪。
▲两养: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
▲两多: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两气: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两要:既要学会放弃,更要懂得珍惜。
▲两于:至博而约于精,深思而敏于行。
▲两先:修心必先修德,修身须先制怒。
▲两有:没有千里朋友,哪有万里威风。
▲两易:张口说话容易,闭嘴沉默不易。
▲两非: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两人:狭隘的人斗狠,慈悲的人不争。
▲两是:越是单纯善良,越是感到受伤。
▲两时: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两越:浑水越澄越清,是非越辩越明。
▲两何: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两则: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两则: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两莫: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
▲两是: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
▲两能:锄头能壮筋骨,汗水能治百病。
▲两以:闲居可以养志,读书足以自娱。
▲两而:奢侈富而不足,节约贫而有余。
▲两因: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两时:兴盛时更谨慎,暴怒时能忍耐。
▲两于:文明基于道德,自由源于秩序。
▲两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两好:有钱把事做好,没钱把人做好。
▲两赢:下对注赢一局,跟对人赢一生。
▲两是:马虽瘦还是马,友无能还是友。
▲两多:茶喝多了养性,酒饮多了伤身。
▲两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两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两留: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
▲两冷:冷汤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道家养生主要在于以下11个方面。
1、“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省嗜欲”:道家养生名言。
即节制欲念。
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
《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
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
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
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
”3、“百药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载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药。
如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 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
《射雕英雄传》中,马钰道长教郭靖的口诀,才是真正的教育成材诀窍!
《射雕英雄传》中,马钰道长教郭靖的口诀,才是真正的教育成材诀窍!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全真教二代掌教马钰道长,传授了郭靖四句助眠心法口诀: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
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
很多人认为这四句话是金庸为了剧情需要编写的,实际上这句话是真实的,出自元代的《丹阳修真语录》,丹阳子即是马钰。
01《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掌门马钰来到大漠,传授了为学武所困顿的郭靖一些呼吸、睡觉的法门,郭靖的武功就开始进展神速。
不到半年的时间,不仅胜过了七怪几年的传授,还使郭靖后来成了一代武林大侠,二次华山论剑位列五绝之一。
大家不仅要问,到底马钰教了郭靖什么功夫?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学这四句心法口诀,但是总觉得不好理解。
其实电视剧里只摘了原文中的四句,如果我们把完整的看一遍这段话就理解了。
原文:守清静恬淡,所以养道;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去嗔怒,灭无明,所以养性;节饮食、薄滋味,所以养气。
然后,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此自然之理也。
也就是说,要做到马钰教郭靖的那种助眠心法境界要做到四个“养”,即:守清静恬淡以养道;处污辱卑下以养德;去嗔怒,灭无明以养性;节饮食、薄滋味以养气。
江南七怪开始以为郭靖学了别人的武功。
马钰解释,他并没有传郭靖全真功夫,只是教教郭靖一点呼吸的心法。
郭靖自己也说,自从学习了呼吸心法后,躺在冰冷的石头上也不感觉凉了,自己的心也能静了下来。
实际上,马钰传郭靖的是修炼心静的法门,就是练心静的方法。
这可能也是教育里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地方,我们教了孩子很多东西,唯独没有教他们心静之术。
02很多人一事无成,不是资质愚钝,而是心不静,或者说没有静下心来潜心做事。
我们回头来看郭靖学习的问题。
江南七怪不分白天昼夜,三班倒死命向郭靖灌输知识。
江南七怪兄弟几人倾囊传授郭靖各种武功。
按理郭靖经过这些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勤学苦练,应该小有所成。
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随着约定比武时间渐渐临近,七怪慢慢的失去了信心。
中医养生百训歌诀
中医养生百训歌诀中医养生,百训歌诀(原创)中人牛二2015-06-291、养生有百条,第一是睡觉。
亥子丑时睡,气血精神好。
(睡眠足养生)2、中医与西医,药物都治标。
得病先治本,自身是依靠。
(自愈力治本)3、观念须正确,药物手术少。
未病先预防,行为是先导。
(未病要先防)4、自身有智慧,书本难学到。
真诚净心境,百病生不了。
(心地要清静)5、人体本健康,系统精构造。
调节与修复,外因莫依靠。
(会自我调节)6、七情与六欲,失衡疾病到。
生病清垃圾,气顺百病消。
(清理心垃圾)7、健康两要素,气血与经络。
气血有充裕,排泄有通道。
(经络变通道)8、气血足够好,食物胆汁到。
睡眠成习惯,休息养大脑。
(气血应补好)9、经络能畅通,清净心为要。
情欲无邪念,脉通气运到。
(禁止邪恶念)10、健康得维持,气血增加到。
同时也节支,血气不损耗。
(减少自损耗)11、食物原材料,气血有依靠。
多食成负担,控制为务要。
(须平衡饮食)12、气血能运行,运动也消耗。
松静微循环,健康少不了。
(松静微循环)13、气血多垃圾,人体会变老。
血脉无阻塞,气血旺通道。
(血管要通畅)14、体检有数据,自身感觉到。
药物可调节,能力更重要。
(感知身健康)15、健康先调心,静养才修道。
愉悦最享受,快乐是目标。
(快乐最修身)16、有病人不怕,气血补足道。
静功增气血,坐通病自好。
(气功静坐补)17、养生顺法则,病去自然好。
习惯不养成,病来如山倒。
(养成好习惯)18、吃喝七分饱,养生十分好。
保持虚清醒,健康才得道。
(为食七分饱)19、食物有营养,多则反损耗。
饮食能节制,健康方可保。
(营养要均衡)20、食色人大欲,太过如钢刀。
有病莫放水,心静身体好。
(宜适度房事)21、医生能治病,外因很重要。
关键起作用,内因自身到。
(增强免疫力)22、生病机因多,真相难悟到。
病人自发现,思维是需要。
(病因定分析)23、人生忌紊乱,心乱事糟糕。
血气忌失常,静处不烦恼。
(事乱心莫乱)24、多嗔肝受伤,多淫肾伤耗。
修德是练功的前提与保证
修德是练功的前提与保证
道家文化中有一句话:“修德者养身,养身者修德。
”这句话意味着修德和养身是相辅相成的,而且修德是练功的前提与保证。
在修炼功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德行来达到更好的修炼效果,修炼功法也能够帮助我们修德,提高自己的修身修心的能力。
修德是练功的前提。
练功需要一种虔诚的心态和专注力,只有具备正面积极的品德,才能够更好地集中精神,投入到修炼中去。
否则,即使掌握了高深的功法,也无法真正发挥出功法的威力。
修德是练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修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功法的修炼。
修德是练功的保证。
在修炼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身体的不适、环境的干扰、外界的压力等等。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修身修心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坚持下去。
修德也可以保护自己免受邪恶力量的伤害,保持自身的纯净和坚定。
修德是练功的保证,只有修德才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功法的修炼,达到更好的修炼效果。
修德可以提升修炼的效果。
修炼功法的过程,往往需要通过调整呼吸、集中精神等一系列的动作和意识,以达到修炼的目的。
而修德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神,使我们在修炼中更加专注和投入。
在修炼过程中,我们也往往需要面对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想,如贪婪、嫉妒、怠惰等等。
通过修德,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减少这些负面情绪和思想的干扰,从而更好地修炼功法。
修德是提高修炼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修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修炼功法的威力。
关于修心的名人名言
关于修心的名人名言1. 有关古人修身养性的名句四句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三国时期——《诫子书》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2、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鲁国——《大学》释义: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侧徐:清朝——(广东禁烟期间所写的对联)释义: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借喻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才能达到大义凛然(刚)的境界。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侧徐:清朝——(广东禁烟期间所写的对联)释义:海之所以浩瀚无边,是因为其容纳一切河流之水,用来比喻一个人要想气度、胸怀宽广,就要不仅宽容别人,还要不断的吸取不同的知识。
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老子:春秋时期陈国——《老子》释义: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2. 关于“正心修身”的名言警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但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1. 人生最大的愚昧是自私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知足。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自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自弃。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
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
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_1
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孟子)2、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4、有些事情,不谈是个结,谈开了是个疤。
5、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
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6、曾有的落莫都消失在天边云间那分愉悦就是兄弟相伴男生的泪不轻易浮现一杯酒把自我迷惑到天边谁说生活是无聊和寂寞相伴谁说美酒是在寂寞痛苦才灌7、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阴影,但是若没这些阴影,又如何能知道我们正站在光里。
8、请一定要有自信。
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面仰视。
9、忍耐好,忍耐是奇宝。
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
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10、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作者:谢觉哉)11、不执着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感情,欣赏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会被它冲昏头,使自己顺其自然。
12、该坚持时就坚持,以不变应万变;该改变时就改变,以万变应不变。
13、做人,要有勇气,才能在人世间的横逆挫折中,愈挫愈勇。
因此,真正的勇者,没有多年的修心养性,是不容易成功的。
"真正的勇来自内心的定力,可控的把握,成熟的自信,知道自我到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管别人怎样说,怎样看,认准了,那就义无反顾,坚决去做;人生最成功的是寻找到机遇,最惬意的是抓住了机遇,最后悔的是机遇的错过,最需要的是抉择时刻的勇气。
14、修身,先律己;文明,先识礼;诚信,先立德;包容,先宽人;为仁,先孝善;成功,先勤奋;正气,先守廉;富强,先团结;爱心,先行动!15、五千年,文明风。
行低碳,护绿色。
尊长老,传孝慈。
乐助人,存善念。
守诚信,明礼仪。
省吾身,律己心。
修仁义,立美德。
传经典,扬正气。
16、任何不好的习惯都要尽量改掉;任何对自己有益,更理想,更高雅的事,都尽量做好!靠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诚心和努力来达成,不要过于依赖外在,自己却忘记成长!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_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_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有哪些凡有良好教养的人都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美】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怒时光景难看,一发遂不可制,既过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申涵光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
——歌德【德】人的思想是可塑的。
一个人如果每天观同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一个新人。
——罗斯金【英】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
——宗白华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池田大作【日】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美】修养的基础是内心对话,人在这种对话中既是自己的原告,又是自己的辩护士和法官。
——科恩——爱默生【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吕坤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
——谢觉哉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海涅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萧楚女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徐玮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
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健康的秘诀是修心修德
健康的秘诀是修心修德
修心修德,德为道之心,道为德之形,道为宇宙中的最高能量频率,得道者,可达到健康的终极追求,天人合一成圣,成佛,成神仙。
健康无非是养生,生为阳气,阳气最高级的能量,为光为道,阴阳平衡为凡夫俗子,阴盛阳衰则病,阳盛阴无,最后为纯阳之体与天道最高的能量频率合一,为养生健康的终极目标,秘诀即是修心修德。
中毉大夫
转自“中毉大夫”原创文章
敬请关注“中毉大夫”微博,用心品读“直指人心见真性,原创开悟好文章”。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养心,乃道家养生之旨。
《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阳真人日:“人者,道之枢也”。
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功夫,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
玄中子言: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乃:偏颇之心,养之使其正。
邪恶之心,养之使其善。
浮动之心,养之使其静。
虚伪之心,养之使其真。
贪婪之心,养之使其公。
奸诈之心,养之使其良。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庄子日:“用心若镜,应物不伤”。
心正则心明,心明则心安,心安则益寿。
养生之道,求乎增寿延年,此可谓达。
养性之道道家养生之法,其本在于养性。
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吕洞宾日:“练命必先炼性,练精、练气、练神,均以此为枢机”。
所以,道家的养性之要,就在于“清静无为”。
因而,“性命双修”,乃以养性为首要。
养性,乃求之于静与定。
道教道祖老子,乃以养性而得寿。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日:“老子百有余岁,或日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得寿也”。
可见,养生之道,首在养性,《周易参同契》云:“将欲养性延命却期”。
所以养性与养生,益养与延命,乃相依相成。
玄中子言:养生之本,以养性为首。
乃:节房事而养性,养之在精。
忍怒怨而养性,养之在气。
顺百事而养性,养之在神。
绝忧虑而养性,养之在心。
劳筋骨而养性,养之在形。
修品德而养性,养之在命。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精、气、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养性而至“清静无为”之境,寿可增矣。
养神之道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
《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
《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
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
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
玄中子言:养生之要养神为贵。
乃: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修心的经典名言
1.修行要系缘修心,借事练心,随处养心。
2.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
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
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休必劳心。
3.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替美的发现和体验做准备。
4.若是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5.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6.真诚修行身心并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修身先修口,修心胜修
行。
7.修行在修心,心静自然凉。
8.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实则是修心。
心小,小事则大;心大,大事则小。
大其心,容天下之事;虚其心,赏天下之美;潜其心,究天下之理;定其心,可应天下之变。
9.人生就是走在修行路上,修行需要修心。
把心安住下来,不被各种妄象
所搅扰牵扯。
慢慢便会发现;那片宁静,那片清澈,无须远寻,就在你的心里。
10.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畏首畏尾的关卡。
战胜自我,把
自我的下劣心、分别心、贪图安逸享受的心能够战胜得了,修行就一定会一往直前。
关于制怒的名言警句
关于制怒的名言警句1. 关于制怒的古文名言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
知得是谁,犯着又是谁。
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知真君子矣。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
不制怒,无以纳谏;不从善,无以改过。
当官者。
先以暴怒为戒。
事有不可。
当详处之。
必无不中。
若先暴怒。
只能自害。
岂能害人。
耐琐屑。
习烦苦。
不轻喜。
不易怒。
不激不随皆忍字之妙。
故居官以此为尚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喜来时,一检点。
怒来时,一检点。
怠惰时,一检点。
观操存,在利害时。
观精力,在饥疲时。
观度量,在喜怒时。
观镇定,在震惊时。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才不足则多谋,识不足则多事,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勇不足则多劳,明不足则多察,理不足则多辩,情不足则多仪。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非理来要受得过,忿怒时要耐得过,嗜欲生要忍得过。
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毋受小人私恩,受则恩不可酬。
毋犯士夫公怒,犯则怒不可救。
喜时说尽知心,到失欢须防发泄。
恼时说尽伤心,恐再好自觉羞惭。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
两惠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力处。
人能清欲寡心,无暴怒,无过思,自然血平气和,却疾多寿。
上怒而残下,下怒而犯上。
怒于国则干戈日侵,怒于家则长幼道丧。
2. 关于制怒的古文名言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
知得是谁,犯着又是谁。
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知真君子矣。
修身养性的句子
修身养性的句子1、爱可以扩展,爱可以延伸¨¨故大爱可以无过;爱要铭刻爱要珍藏¨¨故真爱永恒。
2、心如水,而性则可能是盐、是糖、是茶、是咖啡¨¨¨这样,心境不同时,心性也会异样。
佛性则是人性的慧根。
3、心胸狭隘、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命不久长。
宽宏大度、心旷神怡、处事大方、长寿健康。
4、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5、福临心享,祸至神伤;祈福避祸,人自安康。
6、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
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7、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8、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9、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10、你坐轿车我步走,看谁生命更长久。
每天步行二十里,百病皆无健身体。
11、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休息。
保持乐观情绪,遵循生活规律。
白天按时运动,身体就会康宁。
晚上按时休息,精神就会安逸。
1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3、早饭好而少,午饭厚而饱(八九分饱),晚饭淡而少。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肠饱胀。
14、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
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15、“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6、生气四害:血压变高,血脂变稠,血色变紫,血管变细。
引发脑塞,心肌梗死!17、少量之酒,健康之友;多量之酒,罪魁祸首。
18、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
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9、一已之爱,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众生之爱,有益于社会的和谐。
20、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为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21、大笑养心,抑郁“伤”心。
注重养生,先要养心。
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修心养性的名言短句
修心养性的名言短句修心养性的名言短句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
命实造于心,祸福为人招,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
修心亦听命,天地自相保。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人不求福,斯无祸。
人不求利,斯无害。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心慈者,寿必长。
心刻者,寿必促。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
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养心法十诀
养心法十诀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
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
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
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四、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五、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
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九、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十、忘字诀: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道家静坐十二心法一灵独觉法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朴;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
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修心必先修德,修身须先制怒。
1.读书养才气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慢慢就像怀孕一样怀才了。
许多时候,你以为读过的很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们虽然不能立马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识,让你的谈吐更有节;它们无法让你变得更漂亮,但能够给你增加一抹书卷气,令你的气质更出众。
读书多了,你和爱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谈论,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可以言说。
王阳明、曾国藩,这两位学问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贤,其很多智慧都来自书中。
王阳明爱读书,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
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
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
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
当然,王阳明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借读书发明我们自己的本心,读书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家心体,致良知。
曾国藩则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之不同:“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2.勤奋养运气通常人们认为,运气就是靠碰的。
其实不然。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整个《周易》都在强调“感应”。
古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
勤奋就可以养运气。
一个人勤奋,善于做好准备工作,每当时机来临,自己便会受益。
反之,一些懒惰的人,什么准备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机取巧,机会和运气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运气不好。
《李嘉诚自传》中有一句话: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心必先修德,养身须先制怒
也许有人会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谁不曾碰到过生气别扭、令人发怒的事情呢?然而,生气发怒无论从人体养生还是修心养性上讲,都是有百害无一利的。
古代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个人假如能做到宽怀大度,忍辱不辩,自然就能远离是非,无忧无虑,度过一个逍遥安闲的人生。
《论语·卫灵公》中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小不忍害大义”;民间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养太和”的谚语。
唐代张公艺写的《百忍歌》中说:“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恬澹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
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的大堂上也曾高悬着“制怒”的警言,这说明中国的古代人们对发怒的危害性早有熟悉。
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无
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
当他抬起头,看到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二字时,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
与人相处时,不分是非曲直、话不投机动辄发火,这是一种没有修养的表现。
火气太大的人,应该像林则除那样,要有自知之明,加强修养,注意“制怒”,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纵心头无名之火,否则既伤害他人又伤害自己。
中国古代的中医,对于“怒”有着精辟的论述。
中医认为怒皆由气而生,气和怒是两个孪生的兄弟。
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发。
怒气会使“血气耗,肝火旺,怒伤肝”这些常识早巳被人们所熟知。
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生气、盛怒而身亡者。
俗话说:“一碗饭填不饱肚子,一口气能把人撑死”。
历史上也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在恼恨暴怒之下,口吐鲜血而亡的故事人人皆知。
人的许多怒气大都来自贪欲与私心,邻里之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为了一点小利,或受了一点小损害。
假如能用一颗恬淡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怒气自然就小了,也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很多让一般人感到生气的事。
然而假如我们能把发怒
的心态转换为感谢感动的心态,就能化怒气为祥和,到达高尚的精神境界。
感谢感动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谢感动绊倒你的人,由于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感动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感谢感动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让你学会了忍耐;感谢感动生命中所有结缘的众生,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你的人生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