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课程讲义
《资本论教案》课件
《资本论》PPT课件第一章:马克思的生平与《资本论》的背景1.1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1.2 《资本论》的创作背景1.3 《资本论》的主要内容概述第二章:商品与货币2.1 商品的基本属性2.2 价值与交换价值2.3 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3.1 资本的分类3.2 剩余价值的产生3.3 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章:资本的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4.1 资本的积累过程4.2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4.3 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危机第五章: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意义5.1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5.2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适用性5.3 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第六章: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6.1 剩余价值的实现与资本的循环6.2 资本的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6.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危机与崩溃7.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7.2 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及其根源7.3 资本主义的崩溃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第八章: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8.1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特点8.2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8.3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第九章:垄断资本与帝国主义9.1 垄断资本的形成与发展9.2 垄断资本对外扩张与帝国主义9.3 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第十章:《资本论》的教育意义与研究方法10.1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影响10.2 研究《资本论》的方法与途径10.3 如何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和传播《资本论》的精神实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对马克思的生平与《资本论》的背景的介绍,是理解《资本论》的基础。
马克思的生平经历和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为《资本论》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了解《资本论》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也至关重要。
2. 第二章中商品与货币的关系,是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关键。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资本论全ppt课件
马克思为什么要分析价值形式? 第一、通过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可以深刻
地看到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 体现。
第二、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揭露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通过价值形式及其发展的分析, 可以证明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不是永恒的范畴。
18
简单的的价值形式: 20码麻布=1件上衣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商品经 济发展而来的。
第二、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要解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先解剖 商品。
第三、通过分析商品而阐明的劳动价 值论是全部《资本论》的理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1
(2)商品使用价值的含义和特征(2-4) (3)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5-12)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3-15)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6) (6)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1、阐明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是第二、三卷的理论基础 3、在理论上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8
第一卷第一篇
按照马克思写作计划,第一篇是作为全书的导 言来写的。这一篇在《资本论》第一版中只是一 章,章名为《商品和货币》再版时改为三章,并 合成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 。
本篇是以简单商品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因为 简单商品生产是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9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价值实 体与价值量) (1)我们的研究,必须从商品的分析开始 (第1自然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着的社会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以单个的商 品为元素形态。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从 商品的分析开始。”
10
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逻辑 起点和历史起点:
(17)
通俗易懂的《资本论》讲义250页PPT
《资本论》第1卷介绍
一《资本论》第1卷对象和中心
1、研究对象是资本的生 产过程,是资本的直接 生产过程,是在生产过 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 抽象出来的生产过程, 是纯粹的生产过程。
2、中心是剩余价值的生 产问题,分析了剩余价 值的生产前提、生产过 程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等问题。
二 《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1、掌握精髓思想, 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2、完整准确地把 握基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不 误传。
五 《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1、《资本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资本论》研究的多维性 3、《资本论》研究的辐射面 4、《资本论》研究的纵深度 5、《资本论》研究的新方法
两千多年是指公元前三世纪亚里士多德,(因为他是第一个研究价值形式的学 者)算起,到马克思以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价值形式讲清楚,从而阐明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价值性质
的研究毫无结果,而对比价值形式更复杂和更富有内容的其他性质的研究却取
2、资本论研究对象和任务 5-9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10-11 4、预告以后各卷的内容和欢迎科学批评 12-13 讨论内容:1、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2、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3、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能不能跳跃
1、《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联系以及 必须运用抽象法问题。1-4
二 《资本论》的伟大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 全书:是一部伟大的政 治经济学著作,是一部 光辉的哲学著作,在一 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著作。
2、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3、是分析当代西方资本
主义的理论基础。
4、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理论指导精 髓。
资本论选读讲义(全)
经济学的功用配置资源而非获取资源基于人群而非基于个人基于多次选择而非单次选择经济现象远远不是社会的全部,不要试图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每一个社会现象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与自然科学比较,自然科学可进行重复实验,一般可精确量化自然科学中也有可控性不强的学科如天文学经济学在不可控、无法重复的前提下又是以追求最优和均衡为特征的●与管理学的比较类似于物理学(理科)与建筑学(工科)的关系实证方法●更符合“科学”特性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逻辑一致性经验一致性规范方法《资本论》的结构及授课思路●一个起点:商品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剩余价值论三个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货币理论比较(替代价值率的争辩)●资本的流通过程●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比较(古典、马克思、新古典及前沿)●剩余价值理论的补充(产权、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等价交换的矛盾及其解释)●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各种成本理论比较(剩余价值的分割)第二章货币理论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商品之间按照其所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质:商品货币理论●某一个特定的商品之所以能够充当交换媒介并实现其它的货币职能,恰恰因为它们是商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物●不考虑短期波动,总价格水平长期内取决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黄金开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之间的比例(如果黄金是货币商品)●纸币是一种代表一定量货币商品的货币符号,政府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但更改不了商品之间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所以在劳动时间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超发货币会导致总价格水平上升,但其它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变。
(注意:马克思的纸币公式与货币数量论的公式外形极其相似,但不能认为马克思是货币数量论的倡导者,因为马克思根本不认为纸币发行量会影响相对价格水平、会影响经济增长动力)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目的:证明流通领域产生不了剩余价值●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完全竞争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不能产生剩余,而货币参与的交换也无法产生剩余。
《资本论》Ⅰ教学讲义
主要内容:是论述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出现,形成了以货 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货币的职能发 展起来。正因为货币职能的发展同商品流通分不开,所以本 章标题为“货币或商品流通”。 前两章阐明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本章进一步从货币职能 上阐明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包括三节,论述货币的五种职能:第一节论述货币 的第一种职能:价值尺度;第二节论述货币的第二种职能: 流通手段;第三节论述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货币贮藏、支 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的次序不是任意排列的,是与 货币各种职能的现实的历史发展次序相一致的。
平均数规律: 在价格围绕价值运动中,由于变动着的价格与价值的离差会在它们 的总和中相互抵消,这又同变量和它们的平均数的关系的规律一样。在 平均数规律中,变量以平均数规律为中心,它们与平均数的离差也相互 抵消。所以,本来是价格以价值为中心的运动,通过平均数的规律,又 表现为以平均价格为中心的运动。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虽然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 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 数,但不能由此反过来说,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的指数必然是商品价 值量的指数”。
商品价格从形式上看,是商品同货币的交换比例指数,如100斤米 的价格是20元,这个价格20元就是商品100斤米和20元货币的交换比例 的指数;从内容上看,是商品价值量的货币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价 格又是作为价值量的指数,如100斤米凝结了200小时劳动,20元货币也 就凝结了200小时劳动,商品100斤米和20元货币这一交换的比例,是等 量的200小时的凝结物,即价值量的交换。
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资本论》提及的唯一中国人
王茂荫(1798-1865),清嘉庆三年出生于一个徽商家庭。幼年入 私塾,之后就读于县城紫阳书院。徽州人具有商业头脑,家里人也反对 死读书 ,于是在道光十年(1830),长辈决定,让他去潞河管理茶庄店 务。他边管理边读书。第二年,王茂荫即以监生资格应京兆试,中了举 人。过了一年再参加考试,又高中进士,备官户部。但在此后长达15年 的时间内,他都是在户部任“主事”、“行走”一类的徽职官吏。直到 50岁才被升补为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其后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发堂事 务,成为清廷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重要官员。值得一提的是,王茂荫 任京官前后达30年,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一直没有携眷属随任, 在京城里,一人独居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闻名。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剩余价值总和等
于利润总和。 (二)商品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差会互相抵销,应把这一点
理解为一种长时期发生作用的趋势。 (三)计算生产价格总和时,必须注意剔除利润的重复计算。
商品成本价格含义的修改。 (四)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的基础的变化。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资本论》讲义
•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各生产部门的利润 率首先会随着资本 有机构成的变化而变化。一般 说来,投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部门的资本, 由于 同一时间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多,因而利润率也较 高;投在资本有机构 成较高部门的资本,由于同一 时间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小,因此利润率也较 低。 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的关系,实质 上是由可变资本推 动的剩余劳动决定的。可变资 本所占比重越大,推动的剩余劳动就越多, 因而 剩余价值和利润就越多,利润率也就越高。
概述
• (一)三个决定 • 上一篇讲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这一篇分 析利润转 化为平均利润。由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以利润率 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的;而且,利润转化为平均 利润以后,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这一篇中 心是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 格的形成,实际上又分析了 三个转化:第一,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第 二,利 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 三个转化并没 有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且进一 步说明了三个决定:第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 值;第二,剩余价值决定平均利润;第三,价值决定生 产 价格。
• (二)研究顺序 • 要分析平均利润,先要了解什么是平均利润 率;而利 润率的平均化,是由于不同生产部门利 润率存在着差 别。所以,要研究平均利润率,就要先研究不同生产 部门利 润率的差别问题。这一篇由第八章到第十二章 组成,第八章先分析‚不同 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 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这是提出问 题。第 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 转化为生产价 格‛,是回答前一章提出的问题,分析 各部门不等的利润率如何平均化为 一般利润率,利润 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 格。 第十章是在上一章分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基 础上,进一 步分析‚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 润‛,所以,这一章的 重点是关于价值和价格的理论。第十一章‚工资的 一 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和第十二章‚补充说明‛, 都是对生产价格 的补充说明,都反复强调平均利润是 由剩余价值决定的,生产价格是由 价值决定的。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
• (四)一般价值形式。 • 1.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同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 • • • • • •
值关系。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两极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2.价值形式两极的发展关系是: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 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 3.一般价值形式的缺点在于一般等价物不固定,因而它必然向货 币形式过渡。 (五)货币形式。 1.当一般等价形式由于社会习惯最终地同金这种商品的特殊自然 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就转化为货币形式。 2.商品金成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价格形式是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
• •
• 二、第一卷的结构
• (一)第一篇,阐明科学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 (二)第二至第五篇,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狭义上的剩余价值理
论)。 • (三)第六篇,阐明科学的工资理论。 • (四)第七篇,阐明资本积累理论。
• 三、第一卷的意义
• 第一卷从本质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历史趋
•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 (一)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和论证的,它是理解政治经济
• •
•
• • • •
学的枢纽。 (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不同质的劳动。区分不同质的 劳动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它是人类 生存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平均 劳动。复杂劳动是自乘的倍加的简单劳动。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1.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二重性会引起商品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 3.劳动二重性的概括性表述。
• 本章从历史的角度,阐述货币的本质和起源。这与第一章第二节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第十二部分
二、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 在条件之一
1、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所特有的周期性
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比可变资本的相对 减少更为迅速
原因:
2、 实质:在一方,资本的积累越多;在另一方,工人的 失业和贫困就越大.
3、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 生产资料和劳动生产率比生产人口增长得快的事实, 在资本主义下却相反的表现为:工人人口总是比资本 的增殖需要增长得快.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的秘密
一 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二 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2 劳动者的奴役状态是产生雇佣工人和资本家 的发展过程的起点。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一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向雇佣劳动 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化
1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直接生产者的被剥夺,使生产者和 劳动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也就是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 有制的解体过程。
2 以劳动者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小生产,是以土 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是与社会化大生 产不相容的。因此这种小私有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 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逐渐被消灭。
1、在可变资本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原有工人因 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而供给了较多的 劳动,工人人数可以不变甚至减少
2、在可变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通过 延长劳动时间,加强劳动强度的办法,可以使同 样数量的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推动更多的生产 资料。
3、在可变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用低工资 雇Leabharlann 大量女工童工替代较熟练的成年男工。
《资本论》3课程讲义_《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第三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 关系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说明利润率的变化,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可以和剩余价值率的变化不一致,从而揭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的数量关系。 第三章包括前言和两节,以及结束语。前言提出了本章研究的问 题、条件和次序;一、二两节对影响利润率的两个因素分别作了 考察。最后结束语,假定在一切因素都是可变的情况下,推论出 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性。 前言的主要内容:说明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为一、二节所研 究的问题,提供前提条件。 前言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第1—4段); (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第5—17段); (三)本章研究的次序(第18—19段)。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变资本使用 上的节约为什么会提高利润率,从而进 一步揭示利润的本质。 第五章包括五节。第一节对不变资本使 用上的节约作理论分析,其余四节以大 量的实际材料对理论分析作印证。
第一节 概论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变资本使用上节约的四种 形式,揭露不变资本使用上节约的资本主义特征:一 方面表现为资本固有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然使工人 遭到更大的牺牲。 第一节包括34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 (一)以延长工作日为条件的节约(第1—7段); (二)以劳动的社会结合为条件的节约(第8—12段); (三)以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提高为条件的节约 (第13—21段); (四)以工人为牺牲的劳动条件的节约(第22—34 段)。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论述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按照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生产的商品价值,本来是由C+V+m组成的。但在社会表 面,它却表现为成本价格和利润之和。C+V转化为成本价格,m 转化为利润。这不仅歪曲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而且歪曲了资本和 剩余价值的本质。本章就是要说明商品价值的本质怎样被歪曲表 现的。 第一章包括39段,除前言外,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前言:联系第一、二卷,说明第三卷的研究对象(第1段);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2-23段); (二)利润是剩余和利润理论(第34—39段)。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
《资本论》第一卷讲义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大学时代的马克思也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其他成员一样,对思想、观念的主宰地位和它的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深信不疑,而对物质因素和物质利益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则毫无认识,因此,对被认为是研究人们物质利益问题的政治经济学,从未接触过。
正像恩格斯后来对梅林说的那样,马克思当时对政治经济学,“还一无所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第38卷第480页·)严酷的社会经济生活颠覆了象牙塔里的虚幻王国马克思于1841年4月15日在耶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起初,他打算到波恩大学讲授哲学。
布鲁诺·鲍威尔也特别希望自己的这位年青朋友到波恩大学任教,以便共同进行反黑格尔右派的斗争。
但是1840年登上王位的威廉四世,实行了更加反动的专制政策。
对反动普鲁士专制制度的任何批评都被认定是犯罪,都要无情的予以取缔。
布鲁诺·鲍戚尔本人也因他的两本书《约翰福音史批判》和《对观福音书作者的福音史批判》)被当局认为是对圣经的有害批评,而吊销了教学证件,并被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免职。
刚刚走出幽静的象牙之塔和博士们高谈阔论沙龙的马克思的主观信念,立即同冷酷的现实发生了矛盾。
严酷的现实使他感到根本不能把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思想、政治思想同在德国大学中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自己对现存制度的不可调和的反对立场使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担任公职。
他只好把早先已经开始的理论研究工作暂时放下,选择了撰写政治评论的工作,并以青年人的满腔热忱投入了反对普鲁士专制制度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前夜,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特别高涨。
争取出版自由,反对反动的书报检查制度是这场斗争的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
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便是为此而作。
在这篇文章中,他强烈谴责新书报检查令是一种惩罚思想方式的法律,因而它不是国家为自己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它取消了一切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第六部分
总结
企业主收入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平 均利润中减去利息以后归职能资本家所 有的那一部分,其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 管理工资和监督工资,从其本来意义上 说,是由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所带来的 收入,它和企业主收入有着根本不同的 性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硬把企业主收 入说成是监督工资,其目的无非是为资 本主义的剥削作辩护。
最后,银行利润一般是由借入的利息率低于贷出 的利息率的差额形成的
第一,来源于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由于银行经营出纳业务,职能资本家暂时闲置的 货币资本
第二,来源于直接的存款。
第三,“各种只是逐渐花费的收入也会存入银 行。”如工人的工资,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生 活费用等等。
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以后,必须通过各种形式贷 放出去
动无关”,这怎么解释. P388
二、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从纯粹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
那么,究竟怎样认识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 业主收入,从而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 割呢?
首先,利润由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是发生 在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入资本的场合。
资本的二重运动:
资本贷出去
资本借入
流通
生产或
3、合作工厂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
资本主义信用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人合 作工厂的发展。工人自己集体合办的合 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 的第一个缺口”。
和股份公司的“消极地扬弃”相比,合 作工厂“是积极地扬弃的”。
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所固有的二重性质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由于加速了资本的 集中,使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本为少数人 所支配。这样,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厦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南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讲稿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讲稿第一篇篇名为“商品和货币”内容是劳动价值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也是西方经济学批判最多的理论。
这一篇是马克思逻辑和历史统一方法、辨证方法、抽象方法运用最成熟的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有人说是价格的基础问题。
第一卷的研究对象、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重大意义一、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第一卷研究这个生产过程,不是研究它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即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的关系。
不仅揭示这个关系的实质,而且考察它的运动规律,即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经济运动规律。
•具体来说,第一卷全面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这个过程中的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历史变化、这个过程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趋势。
• 二、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围绕研究对象和主题,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第一卷共有七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篇,研究商品和货币,主要理论内容可以概括为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石,是其他所有理论展开的基础和出发点。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六篇,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和劳资关系的实质及其变化。
其中,第二篇研究货币向资本的转化,提出了劳动力商品理论,为进一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四、五篇,分别研究剩余价值的两种生产方式即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这三篇的内容,可概括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第六篇研究工资,是对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补充,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工资理论。
•第三部分了,即第七篇,研究资本积累过程,这是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进一步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揭示资本积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这一篇内容可概括为资本积累理论。
•因此,第一卷共有七篇,包括三个部分,由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三大理论所构成。
《资本论》1课程讲义.ppt
3、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10-11
10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我决不用玫 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 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 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 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玫瑰色:桃色。揭示个人和
1卷:资第本3卷的:生资产本过主义程生,产中总心过分程析,中剩心余分价析值剩的余生价值产的过分程配 第2卷:第资4卷本:的剩流余通价值过理程论,,中中心心分分析析剩剩余余价价值值的的理论实史现过程 第3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2、批判工人运动中的错误思潮。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 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 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
3、解剖“市民社会”——社会经济制度。“法的关系正象国 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 人类精神的一样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物质的生活 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称之市民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交换关系是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突出方面,所以单独列出)。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 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当时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典型国家,所 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英国的材料为例证。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 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 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 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 情!(古罗马诗人昆图斯·贺雷西·费拉克《讽刺诗集》的一句)问题本身并 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 高低。
《资本论》选读讲义之工资利润与租金
不同土地生产率不同
垄断地租
土地及其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价值
“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或接近于它们的价值进行的交换,比那 种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所要求的发展阶段要低得 多。而按照它们的生产价格进行的交换,则需要资本主义的发 展达到一定的高度…… 因此,撇开价格和价格变动受价值规律 支配不说,把商品价值看作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历史上先于 生产价格,是完全恰当的。这适用于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的 那种状态;这种状态,无论在古代世界还是近代世界,都可以 在自耕农和手工业者那里看到。” (《资》III-197)
Seton, Francis.(1957):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Samuelson, Paul A.(1957): Wages and Interest: 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利润率。可得:
p1 a1(1 r)
w p2
1 a2
(1b1(r1)1r)
b1 (1
r)
a1 (1
r)b2 (1
r)
w
1 b1(1 r)
结论:
所有的市场量不必依赖于劳动价值。“转 型”是从交换价值到价值,而不是相反。 仅当利润率为0时,劳动价值论才能提供 一个精确的价格理论。
TSS(temporal single system)
Kliman, Andrew & McGlone, Ted.(1999): A Temporal Single-System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Valu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