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教师).doc

合集下载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
(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写法有个再认识。
巩固练习
写1-3个观察片段
培养学生观察意识、运用札记写作的能力评价修正促进迁移源自个性化教学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理解概括、感悟真情)

讨论把握哲理

品味语言

总结写法

质疑小结




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法:札记式片断
大地:丰饶美丽生生不息
人类:善待自然敬畏大地
语言:朴素简洁亲切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但“札记体”对于学生是新知。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有一定的理解,能把握散文的主旨。但是对语言的体味较笼统,对哲理性难句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项目
内容
对策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大地上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及独特感受
2.体会课文朴素、简洁而亲切的语言
小组内勾画、归纳补充完成
个体朗读交流
教学难点
作者的哲理性思考
学生阐述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课前需要
做的准备工作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查阅作者简介资料
关于教学
策略选择
的阐述
诵读法、讨论法、问题研究法
预习六步法:通字音、晓文意、知作者、明背景、谈感受、提疑惑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媒体的应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四)品析语言
(五)总结写法
介绍札记体
(六)答疑、课堂小结
学生借助教材的介绍、补充查阅资料

文笔精华 大地上的事情 教案

文笔精华   大地上的事情  教案

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教学目标:1.走进作者内心,与作者对话。

2.明白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明白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卢梭的话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以两组对比强烈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有这么大的差别?从而导入新课《大地上的事情》。

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出示学习目标。

一、作者介绍:先请学生介绍,可以从此环节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最后教师出示PPT明确:苇岸,原名马建华,散文家。

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1999年因病去世。

被称为大地上的诗人!二、积累生字词:出示PPT,你会读吗?指名学生,检查预习情况,积累生字词。

三、与大地的诗人对话:本文虽然只节选了两个片段,但我们可以先从这个地方走进作者的内心!(一)、片段一:1.齐读片段一,并思考问题:(1)、作者观察到了什么事?(用原文回答)(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2)、作者联想到了什么?(联想到梭罗的话,联想到田野往昔的繁荣。

)指名学生回答,如有错误请其他学生改正。

2.教师适时追问:(1)鹞子为什么会徒劳盘旋?再读文章,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从梭罗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再读文章,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明确:动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重点理解“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这句话,(如果野生动物几乎绝迹了,尽管粮食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田野也是贫瘠的!)(3)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珍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是啊!动物没有,人类还能走多远呢?人不仅与地球上的动物关系密切,与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一江一河甚至连天上的、地下的一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案标题: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并认识其重要性。

2. 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

3. 探索地球表面的变化,如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描述和解释地球上的事物。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资源: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和地图。

2. 幼儿读物或绘本描绘地球上的事物。

3. 视频或在线资源展示地球上的不同自然现象。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像和地图,向学生介绍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地球的大小、形状和颜色。

主体活动:2. 通过阅读幼儿读物或绘本,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不同事物,如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

逐个事物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地球上的分布。

3. 通过观看视频或在线资源,展示地球表面的变化,如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不同季节和天气,并讨论它们对地球上的事物有何影响。

4.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上的不同事物如何相互关联和影响,如河流形成山谷,洪水对河岸的影响等。

鼓励学生就他们观察到的事物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

5.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球上的事物进行研究和描述。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手绘或文字记录方式呈现他们对该事物的观察和描述。

总结活动:6. 集体讨论:请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地球上的事物,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提供进一步的观察。

7. 教师总结:总结地球上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地球并珍惜其中的一切。

结束语:通过这堂教案,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各种事物,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通过观察和描述地球上的事物,学生们将培养出色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大地上的事情》教案苏教版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苇岸和他的作品的兴趣、走进《大地上的事情》的欲望。

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这个班的孩子们在语文程度上比较均衡,阅读、理解、感悟能力较好,喜欢配乐朗读。

之前几课的学习重在强调单元主题,师生都有点腻味了,所以,这节课我只想让孩子们轻松自在地感受《大地上的事情》在情感、描写诸方面的美和真,初步了解苇岸和《大地上的事情》,激发他们对苇岸和他的作品的兴趣以及走进《大地上的事情》的欲望。

3重点难点激发学生对苇岸和他的作品的兴趣、走进《大地上的事情》的欲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简要说说你的读后感。

比如“我喜欢……因为……”或者相反的“我不喜欢……因为……”等等。

2、学习选文一,思考并回答:作者由田野所见引发了哪些想像和联想?你同意梭罗的话吗?怎么理解作者的感想?3、学习选文二,思考并回答:(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请从原文中找出)(2)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3)体育比赛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4)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小结,简介随笔,导入《生灵的礼赞——大地上的事情》。

三、生灵的礼赞——诵读大地上的事情。

1、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自由朗读多媒体展示的《大地上的事情》的八篇选文。

记住自己喜欢的选文编号,准备上台朗读。

2、学生上台朗读自己喜欢的选文。

3、了解苇岸,诵读相关资料。

4、朗读《大地的儿子——给苇岸》,结束本课学习。

课后反思:1、学习效果:课上的朗读,孩子们很投入,师生都很感动。

课后学生要求将课件留在教室电脑中,因为还没读够,还想读。

帮助录像的老师说,教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注意过这篇课文,今天才发现苇岸和《大地上的事情》的价值,并且知道以后怎样向孩子们推荐值得阅读的书了。

后来,这位老师用这个课件到自己教的两个班去上课,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大地上的事情(节选)-北师大版必修1语文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节选)-北师大版必修1语文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节选)-北师大版必修1语文教案
课程目标
1.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珍惜自然资源;
2.掌握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类生活的语言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大地上的事情》。

2.学生小组分工合作,收集、整理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报告。

教学过程
1. 故事情节展开
•让学生回忆课文第一部分,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 课文语言分析
•通过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提高对描写技巧的认识。

3. 着力点的把握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故事背后透露出的自然环境问题。

4. 对话环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课文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讨,并进行报告。

5. 课文表现手法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描写技巧。

课后作业
1.学生小组自行搜索相关资料,整理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并进行报告;
2.阅读《大地上的事情》全文并进行简要概括;
3.总结课堂中所学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

总结
本节课通过对《大地上的事情》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环保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把握课文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运用课文知识和观点,进行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对生活的热爱,珍惜美好生活。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及其观点。

2.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课文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把握。

2. 课文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 案例分析法:运用课文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大地上的事情》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案例分析:运用课文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对课文观点的认同程度,以及对课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对课文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把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过程和分析能力,以及对课文知识的运用程度。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高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1. 《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 文本中的环保意识及其现实意义。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文本中抽象观点的理解和分析。

2. 从多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3.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地上的事情》的主要内容,阐述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大地上的事情》。

2. 参考资料:相关环保知识、案例分析。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大地上的事情》的作者及其背景,概述文本主要内容。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文本中的环保意识,分享阅读心得。

5.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作者为何关注大地上的事情?(2)文本中传达了哪些环保意识?(3)如何从多角度审视环保问题?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环保的看法和做法。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地上的事情》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土地资源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大地上的事情》概述1. 课文简介:让学生了解《大地上的事情》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学习目标:掌握课文的基本框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土地与生命1.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关于土地与生命的描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土地的热爱。

2. 学习目标:理解土地与生命的关系,培养学生珍惜土地资源的思想。

第三章:人与自然1. 课文解析:通过分析课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 学习目标: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乡村与城市1. 课文解析:对比分析课文中乡村与城市的生活,让学生关注农村问题,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

2. 学习目标: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的习惯。

第五章:希望与未来1.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看到作者对未来的希望,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为实现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教学目标:1、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天不封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由封阳台这件小事生发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的大道理,真可谓观察入微,匠心独运。

散文家苇岸看到一只鹞子在田野上空捕食,也写了一篇文章,他会想到什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二、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

1、字词积累鹞子鹧鸪贫瘠飒飒挥霍汲取梭罗用之不竭2、作者简介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3、课文两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点拨:作者由“徒劳盘旋的鹞子”所想到的。

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内容1、学生活动: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点拨: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结果徒劳无获。

2、那么为何会徒劳无获呢?3、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4、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唇亡齿寒相互依存息息相关5、思考:你认为选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下列语句理解“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事贫瘠无比的。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她的生命的关系。

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

语言特色探究1、酝酿感情再次朗读课文,小组派代表开展朗读竞赛。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3篇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3篇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地上的事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篇1教学目标:1、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天不封阳台》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由封阳台这件小事生发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发展的大道理,真可谓观察入微,匠心独运。

散文家苇岸看到一只鹞子在田野上空捕食,也写了一篇文章,他会想到什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导入意在激趣)二、整体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并熟悉课文内容。

1、字词积累鹞子(yào)鹧鸪(zhègū)贫瘠(jí)飒飒(sàsà)挥霍(hu)汲取(jí)梭罗(suō)用之不竭(jié)2、作者简介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3、课文两个片段分别写了什么?(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点拨:(1)作者由“徒劳盘旋的鹞子”所想到的。

(2)写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一)研读课文内容1、学生活动:思考大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教师点拨: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觅食,结果徒劳无获。

2、那么为何会徒劳无获呢?3、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4、人类和地球是什么关系?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设计苏州国际外语学校杨华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自然。

2、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通过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洗练、隽永、耐人寻味的语言。

教学方法:六步循环教学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组图片,比较它们的不同(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一组风光如画,碧水青山;另一组触目惊人,不忍直视。

两组图片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苇岸给我们讲述的《大地上的事情》。

二、检查预习(教师出示生字词,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注音)鹞子鹧鸪汲取迅疾飒飒贫瘠三、整体感知1、用“鹞子、野兔、田野”这三个词,描述描述一幅你想象中的画面。

(学生思考,个别回答)2、散读第一部分,找出其中描写鹞子的句子。

明确:苇岸眼中的画面——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一只鹞子。

它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它好像看到了什么,径直俯冲下来,但还未触及地面又迅疾飞起。

3、听教师朗读作者对鹞子的描写,思考下列问题。

(1)鹞子为何“静静地盘旋,长久浮在空中。

”(2)为什么鹞子在“未触及地面”时就又“迅疾飞起”?(分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做适当总结)4、听同学朗读梭罗的预言,分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梭罗说:“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分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做适当总结)5、将你想到的作者未尽之意补充完整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起……6、齐读第二部分,思考: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很像人与他的生命的关系。

四、拓展迁移1、读一读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诗文有哪些?谈谈你的阅读心得。

2、比一比从古到今,人们对大自然的描写有何变化?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人,诗意地栖居。

——〖德〗海德格尔。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 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教学内容概述
自然环境描写
分析《大地上的事情》中的自然 环境描写手法和特点,探讨作者 如何通过自然环境描写表达主题
思想。
人文精神
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包 括对生命、家园、责任等方面的思 考和表达。
小组讨论表现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发挥积极作用,是否能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测试与考试成绩
学生的测试与考试成绩是否达到预期标准。
评估结果反馈
及时反馈
教师需要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 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
况。
指导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需要为学生 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帮助学 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 法,促进思维碰撞。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情况,加 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023
PART 04
课程评估
REPORTING
评估方法
课堂观察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注 意力、回答问题的质量等。
作业评估
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 内容的掌握程度。
04
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了全面评价, 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教学反思
05
06
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效果进行了反思,总 结了本课程的优点和不足。
课程展望
后续课程安排
01
介绍了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
包括要学习的知识点、教学方
法等。
02
学生能力培养
03
强调了通过后续课程培养学生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一、由《神 1. 讨 论 : 提问
讨论明确:
的 一 滴 》 《 神 的 一 介绍海子和苇岸对《瓦尔 《神的一滴》主题:作者
及 《 面 朝 滴 》 的 主 登湖》的大力推荐
远离尘嚣后心灵获得自由的
大海,春 暖花开》
题? 《面朝大
《瓦尔登湖》得到海 子、苇岸等中国诗人作家 的推崇,在中国拥有大量
愉悦、闲适,热爱大自然风光 的真情实感。描摹自然美景,
你喜欢的理由
如空地上的孩子和孩子的烦
恼,都写孩子,但表达思想不
一样,前者赞扬了孩子的童
完 成 一 点 提问:你认为作者笔下优 趣,对大人们压力生活表示怅
通 学 案 课 美动人的自然界在我们 惘;后者用比喻表达了对孩子
后检测单 身边还存在吗,为什么? 失去自由的惋惜。
回答预设:
提问:人类应该和自然保 这是从日落和日出以及熊蜂
导入
海,春暖花 读者。
倡导简约生活,抨击物质崇
开》的主题
海子有首诗《梭罗这 拜,抨击现代文明对自然的破
人有脑子》,在诗中,海 坏。
子写道:“梭罗这人有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 主题:1 “表达了诗人对尘世
彩有天空/梭罗这人就是 幸福生活的向往”。2 有人以为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 海子向往的应是“结庐在人
自然荒芜。。
活动四:自
对田野往昔繁荣的向往,对今
由研读。
日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
源-于-网-络-收-集
====Word 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提问:课文中还有哪些语 深深的忧虑之情。
段描写对象是一样的,但
活动一:结 表达的思想不一样?

【教育资料】《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学习专用

《大地上的事情》教案大地上的事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能力目标: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情感目标: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赏析点评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悟,领会作者对大地的深情。

教学难点: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疏通文字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对生字进行检测。

酒盅坟冢衔筑巢繁衍撒种崛起蜷曲檩条椽子砺刀怵目喙羁绊蜣螂哺育偃息凄怆拾掇二读课文,筛选要素学生速读全文,概括说说作者写了大地上的哪些事情?自然景物:麻雀、蚂蚁、熊蜂、小鸟、太阳、田野人的活动:孩子、捕鸟人三读课文,概括内容选择其中的三种景物进行细读,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段落内容进行概括。

并阐述这样概括的理由例如:第六段《树上的麻雀》、第十九段《失巢的蜂》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教学难点: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过程:四读课文,品析语言: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大声朗读,并从中选择一个词、一句话进行赏析评价。

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第19段的“伏”:准确写出了蜂的动作特点,还能使读者联想到泰然处之的神情。

例如:“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干对于鸟儿的贡献巨大。

五读课文,领会情感:背诵最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发现?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对自然与生命的领悟。

理解作者对大地的深情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主旨。

六读课文,感悟主旨了解作者的生平,再读课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大地道德”的理念。

附录: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苏教版八上《大地上的事情》精品教案

苏教版八上《大地上的事情》精品教案

•••••••••••••••••八上《大地上的事情》教案苏教版八上《大地上的事情》精品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八上《大地上的事情》精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2、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3、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一、导入1、学生看图片,教师发问:同学们觉得这一组画面美不美?但大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如此美丽的大自然间缺了些飞禽走兽的身影,缺了些生气,让我们倍感遗憾。

)2、今天,让我们也带着一颗博爱的心一起走进“大地上的诗人”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

二、初读体验文中写到了大地上的哪些事物?鹞子、田野、野兔、鹧鸪、树叶、土地……细读想像片段的字里行间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如文中写到“看到一只在田野上空徒劳盘旋的鹞子,我想起田野往昔的繁荣。

”往昔的天地间到底是怎样的一派繁荣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大胆想像,用如下的句式跟同桌说说。

我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又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评价三、品读赏析两个片断中的哪一个场面或哪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你?请从语言美、或情感美、或修辞美、或哲理美等角度具体批注赏析。

学生再读并作赏析性批注教师组织交流,作点拨归纳。

四、关于作品——《大地上的事情》《大地上的事情》的篇幅薄得如同其作者瘦削的身材,但代表了他的温情、诗意和生态思想的集结。

它由75篇类似散文诗的`小短文串成,这些看似互不相干,仿佛从生活的长卷上随意剥下的片段,其实完全统摄于整体情境和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主题思想——都是他对发生在大地上的事情的了悟,对最原初的风景的深情的一瞥和缅怀。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教师).doc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教师).doc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教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归纳出22个片段的内容及作者得到的启示。

2.懂得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3.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4.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主要任务:熟读课文,疏通主要内容,概括22个片断的内容,找出每个片断中作者的启示;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二、学前尝试:(一)知识链接: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二)学法指导:1.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

2.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熟读课文。

3.想象联想课文中描写的片断,品味修辞的巧妙、语言的优美。

(二)尝试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酒班坟逐衔筑果繁哲崛起蜷曲尊条椽子租刀体目喙翌绊啼育僖息零畛拾搂翌子思驻3贫瘠飒飒挥霍汲取用之不竭2.读完课文归纳一下,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人?最喜欢的是那个片断?陈述一下理由。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文章采用了断片式写法,这些片断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作者是怎样将它们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从空间、时间、章法、感情、主旨等角度思考)(1)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加重的阳台眺望空地、田野、旷野和天空,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观察’(2 )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有着一种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事物自身中的时间变化可以以第三节的日出日落、第十二节的麻雀的叫声的观察为例,而本文节选部分的所有片断所描写的大地上的事情(播种、劳动、繁殖以及诸多为人所忽视的事物)总是同古老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周而复始,不断轮回。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地上的事情》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地上的事情》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地上的事情》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地上的事情》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能力目标: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情感目标: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赏析点评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感悟,领会作者对大地的深情。

教学难点: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疏通文字学生自由诵读,教师对生字进行检测。

酒盅坟冢衔筑巢繁衍撒种崛起蜷曲檩条椽子砺刀怵目喙羁绊蜣螂哺育偃息凄怆拾掇二、读课文,筛选要素学生速读全文,概括说说作者写了大地上的哪些事情?自然景物:麻雀、蚂蚁、熊蜂、小鸟、太阳、田野人的活动:孩子、捕鸟人三、读课文,概括内容选择其中的三种景物进行细读,要求把握描写的对象的特点对段落内容进行概括。

并阐述这样概括的理由例如:第六段《树上的麻雀》、第十九段《失巢的蜂》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对散文语言的评价赏析,体会品味散文之美。

教学难点:认识大自然中生命的意义、价值及其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品析语言: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大声朗读,并从中选择一个词、一句话进行赏析评价。

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第19段的“伏”:准确写出了蜂的`动作特点,还能使读者联想到泰然处之的神情。

例如:“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干对于鸟儿的贡献巨大。

二、读课文,领会情感:背诵最喜欢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发现?对事物的细心观察;对自然与生命的领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上的事情》教学案(教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归纳出22个片段的内容及作者得到的启示。

2.懂得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即善待自己的道理。

3.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4.激发大家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的主要见解。

2、明确“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洗练精当的语言。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受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分配: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主要任务:熟读课文,疏通主要内容,概括22个片断的内容,找出每个片断中作者的启示;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

二、学前尝试:(一)知识链接:苇岸,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

(二)学法指导:1.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

2.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熟读课文。

3.想象联想课文中描写的片断,品味修辞的巧妙、语言的优美。

(二)尝试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酒班坟逐衔筑果繁哲崛起蜷曲尊条椽子租刀体目喙翌绊啼育僖息零畛拾搂翌子思驻3贫瘠飒飒挥霍汲取用之不竭2.读完课文归纳一下,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人?最喜欢的是那个片断?陈述一下理由。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文章采用了断片式写法,这些片断之间看似没有什么联系,作者是怎样将它们串联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从空间、时间、章法、感情、主旨等角度思考)(1)空间上,作者的观察点基本是立足加重的阳台眺望空地、田野、旷野和天空,或者立足野外实地观察’(2 )时间上,所有观察的事物自身变化和断片间相互串联上都有着一种隐约可见的四季轮回的时间变化;事物自身中的时间变化可以以第三节的日出日落、第十二节的麻雀的叫声的观察为例,而本文节选部分的所有片断所描写的大地上的事情(播种、劳动、繁殖以及诸多为人所忽视的事物)总是同古老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周而复始,不断轮回。

(3)再次情理上,首先,所有片段和片断间的组合都是有着作者鲜明的个性化的印记,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文经验”:有着独抒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流露心扉的语句,每一个片段都是白描、取喻、议论这三者的融合,从而使每一段文字既是对实物的描绘,也是充满诗意的哲理片段;其次,全文选用材料看似散漫,但由于作者能用一条对大地的深情的情感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集中地揭示了 "反对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的主旨。

通过文中自在状态的展示和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他怀着热切的爱,专注而执著于大地上的一切诗意事件的聆听和涵容。

把自然与人们和谐统一,看着是最高幸福,把大自然作为拯救心灵和活得生命力的精神故乡。

从而在字里行间,一个寻求诗意栖居与自在生命状态的主体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起来。

3.“大地上的事情”是指什么事情?作者发现了什么?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破环自然,掠夺资源,滥砍滥猎。

他对自然万物都无比赞美,用博爱之心关怀这万物。

他发现世界所呈现的物质与精神的悖谬,物质文明、现代进程是“一个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他为人类的无知愚昧行为感到羞耻和遗憾。

第二课时一、主要任务:细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分析比喻等修辞的作用,品味文章的语言,归纳写作特点。

二、学前尝试:找出文章中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2个,并用“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写出了 '什么’的’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的形式分析比喻的作用。

1.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作用。

(1)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

(2)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

(3)秋收后,田野如新婚的房间,被农民拾掇得干干净净。

(4)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5)骤雨是一个丧失理性的对人间复仇的巨人。

(6)它们的体态肥硕,羽毛蓬松,头缩进厚厚的脖颈里,就像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车夫。

(7)孩子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

大人告别了童年,就像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一边。

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

(8)麦田整整齐齐摆在辽阔大地上,仿佛一块块耀眼的黄金。

(9)那里是一个阳光的海湾,温暖、平静、安全。

(10)观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

(11)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它套上羁绊的人。

(1 )把鸟儿擦拭短硬的喙比作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本体、喻体除去动作外在的相似外,还有所磨砺的都是赖以生存的工具,借助这个比喻,作者热情赞美了为生活而辛劳的人和物。

(2)把麻雀的啼叫比作生活中孩子在父亲肩上高声喊叫,形象的表现出了大自然内在的和谐、融洽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麻雀的叫声的喜爱之情-(3)用“被农民拾掇得干干净净”的“新婚的房间”比喻秋收后的田野,既形象地写出了秋收后田野的干净,也表现出一种欣喜、欢悦和对新的开始的向往之情。

(4 )把大型蚁比作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把大型蚁的巢比作北方人的举止,刻画出随意、粗略、洒脱、不拘小节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形象直观。

(5)以人喻物,不仅写出了骤雨的杂乱、疯狂,而且写出了骤雨似乎带着一种仇恨,表现出作者内心对骤雨存有的一种阴郁,不喜欢之情;两个修饰语连写,朗读上更有力量感、强硬感■(6)把待在阳台这样阳光海湾的麻雀比作冬天穿着羊皮袄的马车夫,形象生动的写出麻雀生活的温暖、惬意、悠闲。

小结:本文绝大多数比喻都带有拟人色彩,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剖无比赞美,把自然界的蚂蚁、麻雀、大树、太阳、麦田、冬天的雪,都视作自己的家人及平等的伙伴,他的笔下,流淌着一种博大的人类之爱。

(7)前者使用通感,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孩子们的欢乐描写的有质感和画面感。

“滚” 极具有动态美。

后者用被丢弃的游戏、玩具比喻大人告别童年,贴近生活,便于读者更好了解,写出了大人对童年的随意、不珍惜,也写出了作者的叹惋,,“依然”对比孩子和大人对游戏的不同反映,把作者对童真的情感凸显出来,也把人生的常态描写出来。

(8)比喻极富色彩感、画面感,把收获的喜悦、麦田的珍贵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

(9 )这一比喻营造出温馨典雅的画面,作者内心与自然完全打通,将作者自己内心对自然很深的爱,注入到麻雀身上。

(10)用伟人喻日,写出落日的悲壮、日出的雄壮,意境雄浑、宏大、壮美,形象之中有哲理。

(11 )哲理化的比喻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新的生命总是不喜欢太多的羁绊,它们渴求更多的自由。

2.本文比喻有以下特点,把上面的11个比喻句按照特点归类,在横线上填入序号。

(1)取喻II常生活,亲切、形象、自然。

1、2、3(2)以人喻物,新颖怪诞,但又充满情感。

4、5、6(3)画面感、色彩感很强,形象直观。

7、8、9(4)富有哲理。

_______________ 10、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重点研读7、8段,探究文章主旨。

(1)一只鸥子在空中盘旋觅食,它为何会徒劳无获呢?(2)从梭罗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发?(3)你认为选文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下列语句理解%1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的生活的田野一定事贫瘠无比的。

%1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彳艮像人与她的生命的关系。

%1今天,各国对地球的掠夺,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为满足自己国民的生活。

(4)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来形容人类和地球的关系。

(4 )唇亡齿寒相互依存息息相关(3)①点拨:这里的“贫瘠”是指野生动物几乎绝迹了,尽管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

%1点拨:每个人都很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爱地球。

%1点拨:有些国家,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不断提高军费开支,大搞强权政治,到处插手,到处干预,动辄狂轰乱炸。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只是为了获得一项冠军的“荣誉” ——“老子天下第一”。

它们也是以掠夺地球、毁坏地球为代价的。

四、拓展延伸1、通过你对课文的理解和以上的分析,你认为这样的大地还是我们人类和动物居住的天堂吗?这种现状又是怎么造成的?不是天堂,这种现状是由于人类对地球滥采滥伐,任意掠夺,肆意扩张,滥垦滥猎所造成的。

2、你认为人与地球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人和地球应该和谐相处。

3、说说我们人类应该采取哪些积极行动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过失?(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

(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

(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等等。

五、总结全文,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

主旨:作者选取了 22断片,作者用一条对大地的情感的情感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集中揭示了"反对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的主旨。

写作特点:1.白描、取喻、议论三者完美融合,文字充满诗意的哲理。

2.取材微小却蕴涵着生命的庄严和奇妙。

3.本文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比喻,新颖、怪诞而又非常贴切、形象。

(1)取喻日常生活,亲切、形象、自然。

(2)以人喻物,新颖怪诞,但又充满情感。

(3)画面感、色彩感很强,形象直观(4)富有哲理。

六、布置作业1、练笔:用300字左右的短文描绘一幅未来理想社会的美丽画面。

2、整理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了,并熟读成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